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一.产生背景

文化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却是:第一,民族志知识的增多和比较法的确立,第二,伟大的史前科学的来临,并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中的新发现及其影响。把关于现代原住民的研究当作认识人类原古伏态的突破口,文化进化论正是以这样的方法论作为核心而确立时。最后,随着19世纪史前学中的新的发现,使18世纪哲学家们所抱有的希望和预测首次获得了确认。到19世纪中叶,从原来叫作博物学的广阔领域分化出了新兴的生物学、地质学和史前考古学,随之出现了一场知识飞跃。人们逐渐认为把人类的本质视为一成不变的18世纪文化观,是一个单纯而朴素的不完整的思想。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产业化和社会的激烈变化的欧洲,需要一个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全面不安感的新的世界观。

这种时代潮流,一方面产生了近代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迎来了进化思想的盛行。以此为背景,文化进化论也以浓厚的自我意识来充任领导时代的先锋。文化进化论的旗手们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社会使命感。泰勒是这样结束《原始文化》一书的:“尽管这一事业还很不成熟,但人类的幸福仍然非常需要它。”这种使命感是在大规模的殖民地化过程中,由于直接同异国和野蛮社会接触而产生的。社会非常需要对非西欧世界的再解释和理论化,以代替在18世纪流行的哲学。在率先进行海外扩张的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创设了培养殖民地行政官的“东印度大学”,到该世纪中期,又成立了民族学会和人类学会。

二.代表人物

在进化论学者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

三.主要观点及学术影响

人类学兴起时,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即被称为进化论学派,因此进化论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古典进化论经历了否定和批判,最终走向了新进化论。

1、早期进化论学派

学者们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进化论是赫伯特·斯宾塞建立起来的。斯宾塞的理论偏重于社会的进化,他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全面并明确地阐发了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并确立了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即社会进化过程类似于生物进化,是一个统一的、渐进的和不断进步的过程。斯宾塞对进化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早期进化论学派也称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特征就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社会中的差异。这个学派中有很多学者和著作,其中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著作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泰勒是第一个赋予“文化”科学意义的人。这个定义明确了文化的范畴,为此后的研究画出了轮廓。摩尔根在1877 年《古代社会》里提出原始社会分期理论、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和对家庭史的研究。摩尔根对氏族社会进行科学的说明,并且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他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了很多资料。他还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以及考察历史的发展。摩尔根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首创了许多研究方法。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

2、过渡时期的学派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历史特殊学派”博厄斯和他的学派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理论也应该是从具体的历史的演绎中理顺出来的。他对早期进化论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世界上各民族或地区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受到研究者的偏见所影响的,因此无效。并认为进化论的观点是不可靠的,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因为所谓的发展规律都是进化论者主观形成的,

没有任何依据,这就是历史特殊论的由来。他们强调应该对具体事实进行描述和记录,反对他们所命名的摩尔根的方法,重点研究特定民族的文化历史、时间特点和规律。进化论学派认为,社会文明是在世界各地独立发展起来的。而传播学派认为,许多民族都是非创造性的,因此人类重要的创造都应起源一个或者几个地方,然后通过迁徙或模仿而传播到其他地方的。人类的区别只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这种位置决定了文明发源地。由此产生了文化区、文化圈等概念。传播学派虽然忽视了每个民族都有独创性的一面而走入死角,但他们也有早期进化论学派没有想到的见解,那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

博厄斯如此强调各民族特定文化史的研究,是与他反对种族主义观点和提倡文化相对主义分不开的。他坚决主张研究每一个民族以及每一种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并且明确地指出,衡量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都没有普遍的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文化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对于自己的民族来说自己的文化就是最合适的,各族文化没有优劣和高低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应该是相对的。3、新进化论学派

怀特的文化进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并被利用来满足人类需要、适应环境的。怀特指出:文化的目的,就是服务于人类的需要。这些需要有两种类型:第一是人类利用自己的肌体资源来服务或满足自身的需要。唱歌、跳舞、创造神话,为了交谊而组织各种活动等等,说明了这种需要的类型和满足方式。第二类需要,仅能通过利用外部世界、人类肌体以外的资源来满足。人类必须通过外部世界来获取食物。工具、武器,以及其他能够给自己提供食物、遮挡风雨的庇护所、防备敌人的安全保障的物质材料,这些都必须来源于外部世界。不过,只有当人类对食物、庇护所、安全保障获得满足时,精神和审美需要才有可能通过唱歌、跳舞、创造神话等等来满足。因此,整个文化结构依赖于人类将自己与地球连接的物质材料、机械方法。此外,可以把人类“内在资源”需要的满足视为常量,把外部资源需要的满足视为变量。因此,在对文化发展的讨论中,我们可以忽略常量,仅处理变量,即人类利用资源的物质材料和机械方法。怀特认为,进化论学者应该将人类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发现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不必考虑实际有多少人类集团经历了每一具体的阶段。并且怀特以“能量利用”为标准来鉴定文化的进化。这完全抓住了问题的根源,非常客观。不管是什么文化、哪里的文化,它的进化,归根究底都是由新能量的发现和利用带来的。人类发现了更多形式的能量,不断改进了利用能量的技术,人类文化才能进步。怀特认为文化进化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文化是否进化,在于能量的利用,而想要把能量用好、用得有效率、用得不浪费,那就需要“技术”。怀特把整个文化划分为三个系统:技术系统,包括生产工具、生活手段、筑居材料等;社会系统,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制度、宗教组织等;思想意识系统,包括语言、思想、信念、神话传说、文学、哲学、科学、民俗等。在这三个系统中,思想意识处于最高,社会居中,技术是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就找不到能量,即使找到了也不懂得使用。即使找到,又懂用,也不会用得好。用得没有效率,就造成了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那么,其效率也远比不上发达工业社会。

斯图尔德把早期进化论称为“单线进化论”,把怀待的进化论称为“普遍进化论”,称自己的理论为“多线进化论”。他认为这两种进化论都太广义和太一般化了,只能解释单一文化现象的进化太不全面了,不能解释其他地区的所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因此,他提出多线进化论,试图通过对全世界各地历史顺序来分析,论证类似的历程产生类似的结构。人类的各个文化都有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它们各自接着自己的路线发展,并没有一个人类社会统一的发展路线,多线进化论的任务是说明种种不同社会结构之不同发展路线的因果关系。他特别重视文化和环境之间适应的关系,因此被称为文化生态学的创始人。《文化变迁论》是他关于文化进化思想的主要著作。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验证了社会适应环境的

方式。他认为,所有的社会必须在某些方面去适应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和技术要求不同

的适应,当资源基础或技术发生改变时,文化也会改变。他认为,技术与经济是特定文化的进化之决定性因素,同时注意到还有一些次要因素,比如政治体制、思想意识和宗教信仰所有这些因素,同时推进了文化的进化。斯图尔德和怀特一样把技术看成文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他指出,技术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考虑。应该说斯图尔德的进化论比怀特的更加具体、科学。新进化论学派将人类文化中的技术部分,看成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把观念、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与相应的政治、法律机构全部看成是一种适应就不可靠了。显然他们还是受到机械唯物论的影响。新进化论学派总是企图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斯图尔德将复杂的文化原因都看成与生态环境有关。怀特也只从技术上考察其存在的原因和功能,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化了。

泰勒1832 一1917 年,是英国人类学的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虽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民族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身体的原因,使其在旅游养期间,认识了民族学。大不列颠帝国全球性的扩张,使泰勒通过传教士、探险家、旅行家及政府驻外官员的描述,获得了更多非西方社会的文化样貌。因为热爱,他努力的学习并研,最终成为英国学术界和人类学这门科学的领袖之一。他没有亲历田野,没有实地考察。他过许多的二手资料试图对不同社会文化进行比较。他在牛津大学建立了人类学系,开设体质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相关专业。他为此后英美各大学的人类学系创造了课程设置方法的型。我们都知道泰勒的学术成就很高,他的成就使后人继承和发扬。《人类早期的历史及其发展之研究》一书是他的第一部人类学论著。该书的中心论点是论述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和传播。此后泰勒又出版了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本书《原始文化》,《原始文化》是他学术生涯最具影响力的名著。该书详尽的记载着民族志的资料,这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也详细的阐明了其文化进化的思想,并且对原始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提出了人类的文化基本上都受到文化进化发展的特定规律的支配,而且他还采用了主观的观点作为研究方法来研究原始人的原始社会。

泰勒的古典进化论学说同样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特别是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已经认可了自然科学的证明,认为自然界是不断进化的,当然也是不断发展着的。文化逐步的进化并且有着其固定的规律,这些规律不是人为限制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说明。所以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也有它的规律性,他认为通过对原始文化的具体分析可以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古典进化论最重要的就是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古典进化论发展的初期,学科内部就存在着进化论与退化论的辩争,进化论把文化相对处于进步的民族看成是文化进化的结果,同时退化论者把文化处于落后的民族看作是文化退化的结果。而泰勒反对种族优劣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进步是基本的变化,认为人类的区别是因为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阶段,而不是种族优劣的区别。他认为每一个民族都为文化的形成做出贡献,文化是各个民族融合的整体,并认为世界上的所有民族文化都应该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一个逐步的、向前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总的方向是前进的,并且是所有民族共同的前进。人类的社会文化史就是人类的技术、经济和精神自我运动发展的历史,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形成。文化也一样,人们逐渐发现一种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他的不足,然后改变和优化。道德信仰也是由从前的或其他的道德信仰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也一样是从一种向更多种发展着。他认为最落后的和最文明的各民族文化是一整个体系。认为所有社会都要经历从蒙昧到文明的阶段。第一是原始末开化的阶段,包括野蛮动物的驯化和种植植物阶段;第二是文明优化的阶段,文字的出现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记录着过去的点滴。他还认为同一时代不同的社会可以存在不同的进化阶段,认为文化没有优劣,只是发展的阶段不同。现有阶段的文化既是过去的产物,又是未来的基础。根据这个道理,泰勒认为在现代阶段的文明民族中仍有古代文化的遗存,如传说、谚语、风俗和迷信等都是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这就意味着文化是进化发展着的,而不是随意出现的。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两方面原则,“一方面,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释相同的现象;另一方面,文化的各个不同阶,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的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泰勒解答了为什么人类文化能够不断的进化。他强调理性,他假设人类与生俱来的具有理性思维能力,认为理性会战胜错误,因此人类文化自然会不断发展和进化。他认为人类本质的一致性就是人的心理的同一性,无论是哪个种族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样的,人的行为都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这种一致性是长期的,是发展方向的相同。所以虽然不同地区的文化有差异,但同样的心理和精神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进化发展规律。目前发展程度的快只是发展道路上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每个民族发展都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循序渐进的进化。他还认为文明或文化所具有的广泛的共同性和这种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相似性和一致性都可以从两方面来按迹探求:一方面,从人的本性的一般相似点;另一方面,从生活环境的一般相似点。”

他认为这非常适合文化水平相仿的社会进行比较。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出现有力地批判了长期垄断思想界的特创论,对民族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强烈的否定了退化论的观点。但是进化论学说也有许多不足,首先泰勒用人类理性的必然进步去说明整个社会的文化或文明肯定会进化发展,没有看到特殊现象的存在,那么又怎么解释有些文化的退化和灭绝。虽然进化论有合理的一面,如果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发展阶段的一致性的划分完全归功于人类的心理的进步,显然忽视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类生存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我们不能单纯的用生物的或个人心理的事实来解释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超有机体,是时间上持续的事物,它会有自己的组织原则和运动规律。另外泰勒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优点,他不认为文化的进化中有传统文化的作用,而是认为人类文化要取得进步可以依靠的是没有受到任何束缚的理性。主要是认为束缚会阻碍发展,人类文化的进化不该受到任何束缚。泰勒的进化论是单线进化论,他只考虑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没有考虑到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相对性,没有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物质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社会文化制度的影响、习俗的影响。越是早期的人类,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是直接。然而由于各民族文化生存环境不同,所以各民族的文化进化和发展的路线就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单线的文化进化就是不可靠的。我们还可看到欧洲中心论思想在古典进化论中的表现,他们认为欧洲文化是最先进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最高阶段,而其他民族的文化却是蒙昧、野蛮和落后的。这显然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虽然随着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进步,古典进化论开始遭到质疑,以至进化论的地位急剧下降,但古典进化论的意义和贡献是不可泯灭的。古典进化论将自然科学带入到人类文化发展之中,将进化理论发扬光大。还提出了人类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而摆脱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而且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取了运用客观资料和使用统计的方法,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为此后的研究提供有有效的方法。最有意义的是泰勒对文化的概念作了较好的界定,使文化这一概念成为现代人类学研究中一个关键性的概念。泰勒的文化进化学说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总的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标志着整个世界进化论学派的崛起。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摩尔根进化论思想及其影响

《古代社会或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是摩尔根《古代社会》的全称。这本著作阐述了他的社会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论证了人类从低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摩尔根从生活资料、政治观念、家族观念和财产观念四个方面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按照四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以大量的民族志资料为证据,有序地重构了人类社会的文化阶段。他在开篇率先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即“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

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

摩尔根对全球不同地域内发生的人类进化做出了解释,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阶段,又将蒙昧阶段和野蛮阶段细化为低、中、高级三阶段。他认为“人类是出于同源,因此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所以,在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只要他们处于同一社会状态下,他们的进步过程在性质上总是基本相同的,不符合一致性的只有因特殊原因所产生的个别事例而已。”他同泰勒一样,将人类进化的共同途径归结为人类智力相同和心理一致。摩尔根首先提及到了人类征服地球,以控制生活资料为条件,他认为发明和发现是累积的结果,技术的发展也是逐渐的累积才出现新的突破。摩尔根认为人类以扩大生活资料为基础、以食物作为基本需要,从而技术就成为居首要地位的生存方式。他认为有了不同的生存技术,获得的食物也就不同。摩尔根通过列举五种食物来源来确定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不同技术。天然食物属于最原始的阶段,当时的人类仅依靠大自然生长出来的植物果实来维持生计。然后是鱼类食物,虽然鱼类是天然生长并非养殖,但是需要食用熟的鱼类就得需要技术,所以涉及到工具的使用。从而人类开始沿着水域范围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包括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城市,最早都是从水域附近开始建设的。随后,人类离开进入低级野蛮社会,随着种植业和园艺业的出现,人们开始食用种植出来的淀粉食物,随着饲养业的产生人们也开始食用乳肉食物。摩尔根指出,由于天然资源的不均等,东半球经历野蛮阶段初期的时间更长。而到了野蛮社会中期,两个半球的生存技术类别出现差异。西半球金属器具较为先进,所以以种植业为主,而东半球则开始饲养家畜。人类可以食用的食物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都得归功于生存技术的发展,并且人类社会是呈几何级数的,人类发展的进度是越来越快的。摩尔根还阐述了政治观念的发展。摩尔根通过进化论的观点论述了美洲易洛魁部落社会及古代希腊、罗马社会的历程,认为氏族社会曾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地。他认为一切政治形态都可归纳为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方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出现在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氏族制度。第二种方式属于政治社会,是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是产生于文明阶段的国家。摩尔根重点分析了易洛魁人的氏族制度,说明了其从氏族走向部落的政治观念发展过程。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的社会基层单位,必须有血缘的关系才可以。摩尔根还指出,由于氏族制度与国家的建立基础不同,所以在氏族制度的基础上也就是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是不可能建立一个政治社会或是一个国家的。第三部分摩尔根论述了家族观念的发展。他通过对婚姻和亲属制度的描述,来阐明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一部分中摩尔根列举了各种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包括血婚制、伙婚制、偶婚制、父权制和专偶制五中形态。指出“这些家族形态原是一种接着一种顺序相承而产生的,它们综合起来正体现了家族观念的发展。”

他认为血婚制、伙婚制和专偶制是比较重要的。最后一个部分谈到了财产观念的发展。摩尔根论述了财产在几个文化阶段中的发展,有关所有权和继承权的法则,以及财产对古代社会的影响,并按照生产出的物品以及由此产生的继承愿望的不同,将继承法分成三种:蒙昧阶段的氏族团体继承,野蛮社会的同一宗族亲属继承和继承法规定的子女独享。人类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其相对应的财产继承观念,继承方式的变化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财产逐渐变为私有的过程。并指出私有财产的存在是奴隶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物质基础。就此看来,财产观念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化密切相关。摩尔根的学术研究对整个人类学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不仅涵盖了其社会进化理论的核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进化的具体体现。摩尔根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发展阶段,详细的论述了生存技术、政治观念、家族观念和财产观念。社会的进化意味着人类文化的进化,也意味着生存环境的进化。他的进化理论为诸多人类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的文化进化论者都是在继承和批判摩尔根的文化进化思想中成长起来的。

弗雷泽首创“人类社会学”术语,《金枝》1890年发表夫人关于原始宗教、巫术、仪式、

原始人的心理等方面的著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认为人的智力发展三阶段:巫术阶段→宗教阶段→科学阶段,是关于人类智力发展连续性和进步性的讨论

文化进化论(19世纪中叶)“进化论学派”

思想源流:

1、18世纪欧洲谁会思想家有关学说影响

A、维柯(意)家族→宗族→部落: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

B、孟德斯鸠:社会起源于自然演化,非契约关系;

C、孔多塞(法):《人类进化史图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2、民族学自身思想脉络影响

A、拉菲托(法):《美洲野蛮人风俗与远古风俗之比较》拉开了民族学比较之先河的民族学奠基人和先驱。

B、亨利·霍姆(英):《人类简史》比较分析、跨文化考察:

C、罗伯逊(英):《美洲史》;

D、亚当·弗格森(英):明确主张用进化的观点观察现实社会;

3、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A、普拉斯、康德→“天体演化论”;

B、拉马克(法):《动物学哲学》比较有系统的进化论;

C、达尔文:《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选择》;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换、细胞学说。

基本论点:

1、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通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通性,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

3、文化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差异,进化速率上的差异。

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

缺点和局限:

1、他们在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发展的顺序,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

2、进化论派大多数把欧洲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奥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

3、进化论者把文化的相似性的根源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忽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四.个人观点:

1、民族既是概念,又是范畴(参见斯大林全集第十一卷第287页)。概念是指已形成的民族,范畴是包括民族形成以前诸阶段,不要机械地理解民族一词的涵义。恩格斯在本书中绝大多数是从民族范畴来说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的情况。又严格地说明民族的概念。

2、民族学的体系在本书中明确地从基础到上层建筑,而不是单纯地从民族上层建筑来论述民族的.

3、民族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教导我们应当从现象到本质,从形式到内容,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决不能停留在现象和形式上面。这一原则贯串在整个章节之中应作深入的探讨和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本书之作有鲜明的针对性。以本书及其他经典著作为武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果,如对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并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诸流派,而不是无的放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研究民族学必须针对国内国外的具体情况,明确民族学的目的和任务,采取适当的对策。

综述: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

综述: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自达尔文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以来,“进化”(evolution)已逐渐成为生物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则成为当今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 纵观150年来,随着科学界对生物进化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也随之不断深入,进化论自身也走过了曲折的发展之路。除了像其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一样需要补充和修正外,进化论还经受了来自科学领域之外的一次又一次挑战。今天,分子水平的生物进化研究正在蓬勃兴起,人们对进化论的兴趣有增无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进化生物学研究不仅应能够解释各种复杂生命现象,重建生物的自然历史,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应用潜力。因而,藉纪念达尔文(C. Darwin)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之际,回顾进化论与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科学理论与知识,并用于指导21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 进化论的科学本质 进化论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对地球生命现象的理解。进化论围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引导人们探索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或称进化谱系)。例如,作为地球生物的一员,人类究竟何时又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现的?不同人种或不同人群之间关系如何?人类与其他生物(如细菌)有何种进化上的关联?如此等等,进化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在进化论中,具有有益性状的生物存在差异的繁殖优势被称为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因为是自然来“选择”提高生物生存与繁殖能力的性状。如果生物的突变性状降低其生存与繁殖能力的话,自然选择就会减少这些性状在生物群体中的扩散。人工选择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但在这种情况下是人而不是自然环境使生物交配以选择理想的性状。最常见的莫过于通过人工选择来获得人们所需的家畜品系和园艺植物品种等。 迄今为止,支持进化论的证据层出不穷,从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到酵母实验进化的分析,不胜枚举[1]。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例子有加拿大北部“大淡水鱼”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根据进化理论和化石分析预测出浅水鱼类向陆地过渡阶段的大致时间,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维特地区的埃尔斯米尔岛,那里有大约37 500万年前的沉积岩。通过四年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从岩层中发掘出命名为“Tiktaalik”(因纽特人的语言中意为“大淡水鱼”)的生物化石,它既具有许多鱼类特征,又具有早期四足动物的典型特征,而它的鳍包含骨骼,可形成类似于有肢动物的肢体,用来移动和支撑躯体[2]。“大淡水鱼”的发现证实了科学家们基于进化论的预测。反过来,对于进化论预测的证实也提高了达尔文理论的可信度。的确,每一种科学理论本质上都要具备对尚未观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现象作出预测的能力。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科学家们对特立尼达岛阿立波河中的虹鳉鱼进行的观察与实验。按照进化理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自然选择可能产生全然不同的进化效应。在仅仅几个时代的周期内,生物个体就有可能产生小规模的变异,可称之为微进化(microevolution)。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阿立波河中的虹鳉鱼无论是其幼体还是成体均遭受较大鱼类的捕食,生活在河流上游小溪中的虹鳉鱼只有其幼体会被较小鱼类捕食,因而长期的进化过程导致该河流中的虹鳉鱼个体较小(更易于躲避捕食者),而溪流中的虹鳉鱼则个体较大(不易被较小的鱼类捕食)。科学家们将河流中的虹鳉鱼置于原来没有虹鳉鱼种群的溪流中,发现它们仅仅在20代后就进化出了溪流中虹鳉鱼的特性[3]。 毋庸讳言,在科学上,我们不可能绝对肯定地证明某种解释是完美无缺的,或者是终结性的。然而,迄今为止,许多科学解释已经被人们反复检验,不断增添的新观察结果或新的实验分析很难对其作出重大改变。换言之,科学界已广泛接受这些解释,它们是以观察自然世界获得的证据为基础的。进化理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明确地将

【高俗读书笔记】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大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目录 第一章黑格尔之后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第三章分析哲学的诞生 第四章现象学运动 第五章存在主义 第六章法兰克福学派 第七章分析哲学的发展 第八章英美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九章结构主义 第十章解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结束语:西方哲学的危机和出路 第二章世纪之交的各国哲学 1.新旧哲学交替期。 2.生命哲学:德迪尔泰(W.Dilthey)、奥依肯(R.Eucken),英美怀特海(A.N.Whitehead),法柏格森。 (1)相似性:强调超理性、支配生命的创造力,模糊近代哲学物质与精神区分。赋予生命本质以本体论(不是生物学)意义。生命本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活力,称活力或生物能(Orgonon)。具不能被度量的连续性,非实体、非理性。思想是生命派生的形式,不是原初精神。只限于描述人类精神现象概【“直觉”“记忆”(柏格森)、“领悟”(怀特海)、“精神”(奥依肯)】。常被当唯心。 (2)世界观:中心是“生成”(Becoming)。 (3)影响:把科学概念有自然领域扩大至人文社会领域 ①把自然界看作过程的观点导致物理学“唯能论” ②理性产生于非理性、意识来源于无意识的猜测使心理学家注意下意识研究 ③生命本质看作创造进化引起达尔文进化论改造,进化论由强调自然选择转向变异 (4)迪尔泰(W.Dilthey):区分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强调精神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5)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最典型。拘泥于传统哲学问题,继承多于批判。《时间与自由意志》(博士论文)《物质和记忆:身心关系论》《创造进化论》《笑》《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 ①存在:不是实体,是流动和变化。 ②绵延(duration):无载体的生成,无有形物的运动。状态的连续,不分彼此,每个状态都包含过去,预示未来。真正的时间,生命状态是在时间中的连绵之流。 ③生命冲动(élan vital):《创造进化论》,变化的动力。类似古哲中“世界灵魂”,等同上帝,没人格的造世主。“神并没有创造任何事物,神只是一个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后期接近万物有灵论和泛神论。 ④生命之流:顺着顺逆两方向运动,顺行时紧缩、凝聚,产生有机体;逆行时扩张、松弛、堕落,出现无机物。 ⑤时间: ●纯粹时间:真正时间,绵延、无形、超空间

神创论的发展、谬误以及进化论的正确性

神创论的发展、谬误以及进化论的正确性 I01114353肖哲明 11级经济学类一班 神创论(Creationism 或 theory of special creation)是用来解释生命起源的一种理论。将生命起源归因于超自然力量的干预,并认为物种是互不相关的,且永恒不变的。现在绝大部分天主教、基督教及自然神学家都承认进化的基本事实(原教旨除外),但对生命的起源依旧围绕自然神学的中心教义——设计实例。 神创论起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敬畏。这种敬畏使人类在自然的改造与共存中,对自然的理解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古犹太人将各种自然力赋予神的色彩,认为神与自然是一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犹太人摒弃了这种信仰,认为存在一个,且唯一至高的神,神凌驾于自然之上。在中世纪,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相信为圣经所记载的历史是准确而毋庸置疑的。在欧洲、中东以及其他地区的穆斯林世界的多数人都认为,最高的神已经存在,并且永远存在,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最到的神所创造,他有大家熟知的名字如:上帝、耶和华或安拉。 神创论按照类型主要可以划分为:通用神创论相信宇宙是上帝在没有预先存在实体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理论学说,与所有泛神论相对立。生物神创论相信各种生物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产物的理论学说。通常创造者被称为上帝,宇宙的创造者,与进化论相对立。人类神创论相信人类灵魂是由上帝创造的理论学说,与遗传论相对立。宗教神创论是相信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全能的神所创造的理论学说,这种学说有着很深的根基,对世界的历史也有着很深的见解。在神创论里可以找到提倡的新地球和旧地球神创论。圣经神创论以圣经为基础。伊斯兰神创论以古兰经为基础。哲学神创论是以哲学理论对抗神创论的理论,哲学神创论依靠哲学论点争论上帝的存在并且成为自然神学的一部分。科学神创论神创论披上科学理论的外衣。在进化论产生之前,以圣经地质学家为例,是反对进化论和生物神创论的理论。这些包括了新地球神创论,旧地球神创论和智慧设计论。 1.年轻地球神创论 相信起源书记载,神在大约6,000年前一周的时间内创造了每“种”植物 和动物,他们争论所有物种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无需神的干涉,不同的年轻地球神创论学家为化石记录提供了不同的解释。(实际这是最荒谬的,化石记录 恰好证明地球更为古老的差异性)认为动物“各从其类”地繁殖,不存在进化,认为起源书的“六天”就是等于平常的六天。他们对地质化石的解释是源于一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一.产生背景 文化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却是:第一,民族志知识的增多和比较法的确立,第二,伟大的史前科学的来临,并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中的新发现及其影响。把关于现代原住民的研究当作认识人类原古伏态的突破口,文化进化论正是以这样的方法论作为核心而确立时。最后,随着19世纪史前学中的新的发现,使18世纪哲学家们所抱有的希望和预测首次获得了确认。到19世纪中叶,从原来叫作博物学的广阔领域分化出了新兴的生物学、地质学和史前考古学,随之出现了一场知识飞跃。人们逐渐认为把人类的本质视为一成不变的18世纪文化观,是一个单纯而朴素的不完整的思想。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产业化和社会的激烈变化的欧洲,需要一个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全面不安感的新的世界观。 这种时代潮流,一方面产生了近代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迎来了进化思想的盛行。以此为背景,文化进化论也以浓厚的自我意识来充任领导时代的先锋。文化进化论的旗手们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社会使命感。泰勒是这样结束《原始文化》一书的:“尽管这一事业还很不成熟,但人类的幸福仍然非常需要它。”这种使命感是在大规模的殖民地化过程中,由于直接同异国和野蛮社会接触而产生的。社会非常需要对非西欧世界的再解释和理论化,以代替在18世纪流行的哲学。在率先进行海外扩张的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创设了培养殖民地行政官的“东印度大学”,到该世纪中期,又成立了民族学会和人类学会。 二.代表人物 在进化论学者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 三.主要观点及学术影响 人类学兴起时,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即被称为进化论学派,因此进化论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古典进化论经历了否定和批判,最终走向了新进化论。 1、早期进化论学派 学者们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进化论是赫伯特·斯宾塞建立起来的。斯宾塞的理论偏重于社会的进化,他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全面并明确地阐发了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并确立了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即社会进化过程类似于生物进化,是一个统一的、渐进的和不断进步的过程。斯宾塞对进化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早期进化论学派也称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特征就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社会中的差异。这个学派中有很多学者和著作,其中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著作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泰勒是第一个赋予“文化”科学意义的人。这个定义明确了文化的范畴,为此后的研究画出了轮廓。摩尔根在1877 年《古代社会》里提出原始社会分期理论、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和对家庭史的研究。摩尔根对氏族社会进行科学的说明,并且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他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了很多资料。他还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以及考察历史的发展。摩尔根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首创了许多研究方法。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 2、过渡时期的学派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历史特殊学派”博厄斯和他的学派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理论也应该是从具体的历史的演绎中理顺出来的。他对早期进化论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世界上各民族或地区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受到研究者的偏见所影响的,因此无效。并认为进化论的观点是不可靠的,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因为所谓的发展规律都是进化论者主观形成的,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进化论面临的挑战 (一) 自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一书,比较详尽地提出进化论的观点以来,立即就面临着种种的挑战,首先进行挑战的是以基督教义为代表的教会和学术团体,最著名的一次是自命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赫胥黎与英国教会之间进行的一场公开的大辩论,赫胥黎用猿人化石为例,并通过雄辩的口才取得“伟大的胜利”。从此,进化论开始在欧洲并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其“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逐渐扩散到所有的学术领域。。。。。。 (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法西斯为首的军事集团,开始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疯狂屠杀他们认为需要“淘汰”的“劣等民族”,其中德国法西斯杀害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在亚洲杀害数以十万计的朝鲜、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民。这些都是借助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类的“科学理论”堂而皇之的进行的。身为犹太人的达尔文并没有想到,他提出的“伟大的”进化论竟给自己的民族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开始总结这场战争的惨痛教训,彻底批判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人类世界造成的严重危害。尤其禁止了以“优秀民族”的名义消灭“劣等民族”的“种族灭绝”的罪恶行径。达尔文的进化论从此很不光彩地撤出人类的政治历史舞台。 当然,目前人类社会仍在进行着种种的竞争,但己回归到理性、人道和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不知在今后的世界里还会不会有人再次打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旗号来征服、统治这个小小的地球村?。。。。。。 (三) 地球上自诞生人类以来,人类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和栽培野生植物,于是就有了六畜和五谷。这些畜禽和庄稼与原来的野生动植物相比,在生物性能上己发生明显的和重大的改变。其中主要的一点就是:畜禽和庄稼对野外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己明显地减弱甚至消失了,一旦脱离了人类的庇护,(除非重新恢复原来的野性)那就必然消亡无疑。

新进化主义

第七章新进化主义 一、背景: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人类学界 20世纪初至三十年代末,美国人类学界一直处于博厄斯“统治之下”,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博厄斯学派处于鼎盛时期。阿尔弗雷德·克罗伯(Alfred L. Kroeber),罗维(R. H. Lowie),威斯勒(C. Wissler),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露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米德(M. Mead),赫斯科维茨(Melville J. Herskovits)这些名噪一时的著名人类学家都是博厄斯的弟子。 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期间,博厄斯严厉批评了19世纪后期的单线进化主义者的理论,因为他们所主张所有的社会都是经过同一的、互相衔接的阶段而发展的。 博厄斯也以同样的势头,猛烈抨击了20世纪初传播主义者的种种理论。其中包括主张世界文化单一起源假说的英国学派(以史密斯为代表)和试图从少数古代原始文化中考证文化特征与文化丛的传播的德国学派(以格雷布纳为代表),二者都成为博厄斯攻击的目标。 博厄斯既强调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又强调必须从特定文化的整体脉络出发,对文化的诸特征做出正确的评价。博厄斯作为博厄斯学派的创始人,作为美国人类学之父,一生最重要的思想观点就是历史特殊论和文化相对论——平等、自由理念在人类学领域内的理论形态。博厄斯一生贡献突出,引用列维·斯特劳斯的话:“博厄斯去世之后的美国,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没有了。每个人都在博厄斯开垦的土地上各捡一小块耕耘”。 20世纪前半期,美国人类学界存在着浓浓的反进化主义气氛,这与博亚斯当时在美国的影响有非常大的关系。除此之外,从20年代起结构功能主义逐渐成为英国人类学的主流,及至布朗讲学于芝加哥大学,马林诺夫斯基讲学于耶鲁大学,结构功能主义又越过大西洋在美国人类学界获得更多支持者。 在这种人类学界大背景下,本章主人公之一L.A.怀特(1900-1975)和他的学生们,为复兴进化论,特别是怀特本人,曾以博厄斯及其同派为论敌,单枪匹马,专心致志地开展了一场又一场论争。此外,怀特同时代人,后面要提到的J.H.斯图尔德(1902-1972)也是公认的新进化主义者。 二、新进化主义理论的特点 L.A.怀特和J.H.斯图尔德是新的一代 (一)怀特的进化论 怀特把密执安大学作为自己培养进化人类学者的据点。在他抛弃博厄斯学派,去密执安大学任教之前,曾在纽约的布法罗大学执教两年。这里是易洛魁部族居住过的地方。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怀特接触到摩尔根有关易洛魁部族的研究成果,很受启发,后来又阅读了恩格斯用唯物论解释摩尔根《古代社会》这部著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马克思的有关著作。1929年怀特去俄国旅行。这期间,接触到大量的有关文献。他虽然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但并未接受关于文化进化的辩证观点。 在怀特代表作《文化的科学》和《文化的进化》中,虽然大量引用了斯宾塞、达尔文、摩尔根、泰勒的话,却只字未提马克思主义者。这是因为,在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美国的唯物论者,同苏联的门德尔学派遗传学家一样,遭到压制。这种压制,在50年代前半期麦卡锡主义时代达到顶点。怀特的态度很可能与这种政治形势有关。 在《文化的进化》序言中,怀特反对其他人称自己为“新进化主义者”。因为他认为,“新进化主义者”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好像他提出了同上个世纪后半期的进化论不同的理

柏格森的创化论

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解说 【10哲学冯锦亮201031040104】 创造进化论是柏格森对进化论的解释和批判,他从研究生命进化的关键——内在生命开始,指出“生命之流”或“生命冲动”是生物总体进化的推动原则和基础,同时又是产生生命的繁多种类和多样性显现方式的源泉。 进化论理论发展的关键人物是达尔文。他在《五种起源中》提出,既存的所有生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样式演变而来的。生物的进化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分阶段不断地向前发展的。 而在柏格森那里,生命进化并不总是体现为一种分阶段的、不断向前发展的进化,而是向不同方向发展,它能战胜僵死物质。柏格森的这些观点是对机械的和决定论的批判。 柏格森将生命冲动解释为一种创造性力量,它不仅使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还构成进化过程的源泉,具有直觉的植物和具有智力的动物只不过是生命冲动的不同印记而已。虽然以工具性行为目标的直觉和智力为解决生命问题提供了两种可能性,但直觉离生命更近,因为智力以分析为基本结构,致使生命停留在僵死、不变和物质的立场上,他不能把握生命的真正本质。 体现生命基本特征的绵延、连续性和变化等以及生命的动力和创造性只有通过直觉才能把握。直觉虽然以智力为基础,但他超出了概念的范围和限制,能直接地洞察到生命的冲动和绵延。关于我们自由的意识,关于我们创造性的意识将成为理解宇宙本性的关键。宇宙不是封闭的,他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物质是它的堕落,生命则是它创造性向前运动的表现。柏格森还批评了传统形而上学以及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进化论,认为他们误将真正的时间理解为绵延,还误解了生命的创造原则,他指出,只有无限的冲撞、纯粹自由和上帝才是生命的真正原则。 进化基本上不是用适应环境就可以说明的【在达尔文那里,适应就是进化的结果】;适应只能说明进化的迂回曲折,那就好比是一条经过丘陵地通往城镇的道路的迂曲。但是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在进化所走的道路的尽头没有城镇,没有明确的目标。机械论和亩的仑有同样的缺点:都以为世界上没有根本新的事物。机械论把未来看成蕴含在过去当中,而目的论既然认为要达到的目的是事先能够知道的,所以否定结果中包含着任何根本新的事物。 柏格森虽然对目的论比对机械论要同情,他的见解跟这两种见解都相反,他主张进化如同艺术家的作品,是真正创造性的。一种行动冲动、一种不明确的要求是预先存在的,但是直到这要求得到满足时为止,不可能知道那个会满足要求的事物的性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 张增一 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 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1 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2第三,约翰·德雷珀(John Draper)的《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史》( History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Science, 1875)和安德鲁·怀特(Andrew D. White)的《基督教国家中科学与神学的战争史》(A History of the Warfare of Science with Theology in Christendom, 1896)所渲染的“冲突”和“战争”气氛,使美国公众尤其是保守的基督徒相信科学尤其是进化论,是宗教信仰的敌人。3第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共同体内围绕着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特别是对自然选择的怀疑,这使得进化论更容易成为创世论者攻击的目标。例如,在1907年出版的《今日进化论》(Darwinism To-day)一书中,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弗农·凯洛格(Vernon Kallogg)将第一章的标题起名为“达尔文学说的灵床”。4谈到20年代的基要主义反进化论运动,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威廉·布莱恩(William J. Bryan)。严格地说,他并不是一个基要主义者,他曾三次作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全部落选,还担任过参议员和国务卿。由于他一贯提倡保护农场主、工人、妇女和儿童的权益,反对“强盗—大亨”的资本主义,人们称他为“伟大的平民”。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声

创新:21世纪的精神

创新:21世纪的精神 【作者】夏保华 【作者简介】夏保华,石油大学社科系,山东东营257061 夏保华(1969—),男,河南商城人,石油大学副教授,科技哲学博士。 【内容提要】展示了杰出理论家,包括哲学家马克思、社会学家塔尔德、经济学家熊彼特、历史学家汤因比和管理学家德鲁克的创新观;揭示了创新的现实紧迫性,指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只有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创新/21世纪/创新论 【正文】 中图分类号:B 029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已进入21世纪,我们要在新世纪发展得更好、更快,就不能不深切地洞察和领悟新世纪的精神。新世纪的主流精神是什么?本文的回答是创新。创新是21世纪的精神,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揭示这个主题。 一、创新:杰出理论家的呼唤 创造、创新是人类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类文明的特色,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造、创新虽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但直至现代,才日益成为理论家研究的对象。马克思首先从哲学高度揭示了创造、创新的本质和价值。随后,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管理学家等从各自学科进一步确证了创造、创新的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1],因此,人与动物一样,靠自然界生活。人必须参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才能生活。然而,人同自然界的联系根本不同于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动物对自然界的依赖是通过单纯的生物适应来实现的。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2]人面对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界,但人作为人的存在,就得进行创新实践,创造属人世界。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创新实践,正是人的这种生命运动,展现了人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3]。 在马克思之后,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伯特兰·罗素都十分肯定了创造、创新的价值。在《创造进化论》中,亨利·柏格森说:“时间意味着发明,意味着形态的创造以及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他深刻地指出,“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变易;变易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无限的自我创造。”柏格森宣称:“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生命是“持续不断的成长,永无止境的创造。”伯特兰·罗素在《自由之路》中说,拥有“旨在创造而非占有精神的人,自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所能剥夺的,这是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人生导师所宣扬的人生哲学”。 19世纪末,法国著名社会学家G.塔尔德提出一套独特的社会学理论,主张个人的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因。塔尔德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模仿论”,他认为,不存在任何超越个人心理体验的实体,一切社会过程无非是个人之间的互动。每一种人的行为都在重复某种东西,是一种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就是由互相模仿的个人组成的群体。他深刻指出,任何形式的模仿,其基础都应当是发明。他极其推崇“在社会变化过程中充分自由地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他说:“自我,或者说自己,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正因如此,社会生活才会产生多种多样的创造物,并光芒四射。”塔尔德认为,发明是个人创见,也是通向富裕的首要条件,他说,“社会生活中变化的诸要素,即偶然性和原动力,是以个人的创见为基础的发明中体现出来的。”

进化论学派.doc1

第一章 进化论学派 一.【教学要点】 一、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 二、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 二、【基本内容】 第一节、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溯源 人类学兴起时期,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被称为进化学派,进化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把人类学创建者的桂冠授予进化学派则更为恰当,这一讲,我们着重讲述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 一、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进步思想。 1、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 通过阅读及旅游欧洲来搜集资料,观察记录人类的社会行为。在其代表作《法的精神》一书中,论述了影响人类、人类道德、人类管理机构、习俗和法律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认为人类受气候、宗教、法律、政府、先行者、道德、习俗的影响,因而形成共同的民族精神。并将人类社会分为蒙昧(或狩猎)、野蛮(或游牧)及文明三个阶段。 2法国涂尔葛 在《人类心灵与历史进步》中提出人类历史经过狩猎、畜牧、农业三个阶段,认为人类的差异不是生物上的不同而是文化的差别。 3法国孔多塞 在其代表作《人类知识进步图解》中认为人类自出现处地球上以来,在知识、道德、生活方面在不断地进步、并将无限地改善。 4苏格兰历史学家罗伯逊。 发表了《美国史》,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愚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期,认为“地球上每个地方的人类演化都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野蛮人生活溯源人类的演化,直到发展出工业、艺术和灿烂文明的社会。 5恩格斯 在《自然辩证法》中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概括,认为现代欧洲国家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二、生物进化学说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英国的伟大科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进化发展而来。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体现了自然选择的规律。进化的结果,适应者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被淘汰,优胜劣败。 1871年,达尔文有发表了《人类原始和性的选择》,用进化理论解释人类起源,认为人类是由古类人猿发展而来。 2、英国自然科学家,体质人类学家赫胥黎 捍卫达尔文的学说,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一书,从体质形态上详述 人与动物的关系和区别,确定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人猿共祖论。赫胥黎涉猎民族学,书中引用了不少旅行家们提供的民族学资料,对于宣传人类学和民族学起过积极作用。 3英国人类学家马瑞特。 在《人类学》一书中认为“人类学是达尔文的孩子,达尔文学说使人类学成为可能。取消了达尔文式的观点,就是同时取消人类学”,这说明人类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最初是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进化学派是人类学(民族学)的第一个学派,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三、社会进化观。 1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社会进化思想。 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社会学著作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 社会有机体论——他的社会学理论,一是把社会理解为有机体,二是社会进化思想体。他认为社会类似生物有机体但又有所不同,故 称“超有机体”;社会是一种有机结构和功能的体系,一切发达的社会都有支持系统、分配系统及以国家为首的调节系统,保证各个组成部分服从于整体。 社会进化思想——社会进化思想在他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假定论的发展》一文中初次把进化思想应用到文化与人生个方面。并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推演出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认为社会进化如同其他进化一样,不是直线而是曲折分化向前发展的。 以18世纪启蒙进步思想、19世纪生物进化说社会进化观为思想基础,通过民族志资料的积累,在研究方法上比较法的确立,以及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史前考古的愈来愈多的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学的文化、社会进化论得以创立。 第二节、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9.3学术观点: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学术观点:关于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种观点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今文经学,其代表作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种见解由来已久,而且流传很广。近年有的学者重申,康有为正是汲取了今文经学“变”的哲学糅合了“三统”、“三世”说,基本上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认为康“借用儒家今文学说,制造出一套变法维新的理论”。同时康有为又利用今文经学“穷变通久”说,论证政治制度的可变性与改革的合理性。(汤志钧:《重论康有为与今古文问题》,载《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第二种观点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今文经学只不过是这种理论的中国式外衣。应该肯定维新派利用今文经学发动改革运动的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受到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但也应该看到,今文经学与进化论分属两个不同的思想范畴,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虽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仍然是去完成对封建蒙昧主义的自我批判,而维新派学习和吸取的西方进化论学说,则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理论规范和思维方式。有学者指出,“进化论大大地开拓了维新派的眼界,使古老的‘三世’说不再是‘一治一乱’的僵化公式,而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社会进化历程,以此为核心的群学(社会学)也就成为维新派组织力量、革新社会政治的实施学理。”(陈旭麓:《戊戌时期维新派的社会观──群学》,载《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 第三种见解认为,戊戌维新的理论基础已越过了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河流,而走向“全变”进化论的新岸。学术界有人把康有为的进化论称为“庸俗进化论”,对此,有学者指出,康有为确实受过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影响,但“从其哲学理论和政治实践判断,他主张渐进,但不反对飞跃,他从局部改革入手,最终走向全变的震撼”。应该承认,在“学问饥荒”的戊戌年间,西方创造的各种理论是“师范”,中国人是学习和接受这些理论的“学生”,维新派既无时间亦无能力分辨进化论的各种流派,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采取实用主义的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难免出现饥不择食、生吞活剥的弊病。(何金彝:《康有为的全变思想和创造进化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6期)

创造论与进化论2唐崇荣

创造论与进化论(2)----唐崇荣 我们上个礼拜在这里思想到进化论基本的思想是根据变的可能性。在希腊的哲学里面对宇宙的解释,就有两个很重要的派系。一个派系就是一切的变都是现象,不变才是实质;另外一个派系告诉我们一切的不变是现象,变才是实质。这个辩论呢是变动跟不变动的对抗。这个 在苏格拉底以前跟以后都继续不断地存在着。 Heraclitus就是代表变动哲学的鼻祖;Zeno,Pamenider就是代表静止哲学的鼻祖。在历史中间两派就继续不断的影响了各自不同哲学的体系。当然当基督教向世界进军的时候,我们相信神是不变的,被造的世界是改变的。所以在变动的世界中间,我们抓住了永远不改变的上帝。那这样我们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今天我们知道真理的本身是不可改变的,真理的不变性就是他超时间超空间的本质。真理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历万代而长新。所以这样在时间的变动过程中间,真理是不受影响的,在地区的转移的界限里面,真理是不变动的。 基督教所信的真理,跟非基督徒所信的真理,最大的本质的不同,就是基督徒所信的真理是一个有位格,生命源头的上帝本体就是真理。而非基督教的真理乃是人想象中间那一些比较抽象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真理。所以非基督徒的真理跟生命跟位格之间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基督教所信真理的本身是位格本身又是生命的源头,所以真理本身就不是我们讨论的一个题目。真理更不是我们理性的一个产品。真理乃是创造生命,有是产生理性的源头。所以我把我自己的哲学归纳起来就变成一个很重要的结论。真理不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是主体性存在的。我们相信真理是存在的。真理的存在和我对真理认识的存在之间的关系,他是主体,我是客体。当我说真理不是客观存在的,我不是否定真理是存在的,我只是认为真理不是一个客观的一个存在体。真理的本身是一切的主体,一切都是真理的客体。这样我们提到真理的意思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超越普遍对真理的看法,甚至超越了祁克果的主观性真理的讲论。 真理是主体。其他的都是客体。这个是观念中间的很大的革命。正好象从前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是绕地球的。我们转过来,地球是绕太阳,太阳是不动的本体。当你这个观念转过来之后,那你整个对宇宙的概念,对真理的思想,对整个所有哲学的派系之间的分裂,你就

民族学理论学派

一、古典进化论 ?该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人类学研究中最早形成的学派。 ?古典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是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各地民族的社会发展大致经历或将经历相同的发展顺序。这种社会发展的一致性是由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进化的动力,来源于人类心理的不断完善。 古典进化论一般将当时的欧洲社会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顶点,并以之为尺度,将其它社会和文化放在不同的进化位置上顺序排列。 ?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泰勒(1832—1917)、拉伯克(1834—1913)、马雷特(1866—1945)、麦克伦南(1827—1881)、弗雷泽(1854—1941)、哈顿(1855—1940),美国的摩尔根(1818—1881)、瑞典的巴霍芬(1815—1887)等。 二、文化传播学派 ?文化传播学派就是以传播的观点来解释人类文化的相似性的人类学理论派别。他们认为,人类的创造力是相当有限的,他们更多的是从其他民族那里学习和借用现成的文化特质,不同的民族同时创造出相同或近似的文化,则更为罕见。 ?文化传播学派又分为德奥学派、英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德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民族学家格雷布纳和奥地利天主教神父施密特,英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佩里、里弗斯等。 该学派的代表作品有:格雷布纳的《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民族学方法论》(1911)、《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1909);施密特的《南美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学文化历史法手册》(1937);史密斯的《古埃及人和文明的起源》(1911)、《文明的起源》(1928);佩里的《太阳之子》(1923);里弗斯的《美拉尼西亚社会史》(1914)、《心理学和民族学》(1926);威斯勒的《北美洲平原的印第安人》(1912)、《北美洲印第安人》(1917)、《人与文化》(1923);克罗伯的《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手册》(1925)、《北美的文化区和自然区》(1939)等。 三、美国历史学派()历史特殊论) ?“博厄斯学派”或“美国文化历史学派” 、“历史特殊论” ?在博厄斯看来,博厄斯认为,每个文化都是自成一体的,有其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应该从整体与结构的高度去研究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复杂的,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必须将其置于该社会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才能发现其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博厄斯还大力提倡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否认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价值标准。 ?该派的主要代表著作有:博厄斯的《原始人的心智》(1911)、《人类学与现代生活》(1928)、《人种、语言、文化》(1940),克罗伯的《人类学》(1923)、《文化成长的形貌》(1944)、《文化的性质》(1952),罗维的《初民社会》(1920)、《文化和民族学》(1917),威斯勒的《社会人类学概论》(1929)、《人与文化》(1923)等。

民族学流派

民族学流派

————————————————————————————————作者: ————————————————————————————————日期:

一、进化论学派 产生时间: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 产生基础: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 主要观点: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代表人物及著作:摩尔根(L.Morgen):《古代社会》——社会进化泰勒(E.B.Tylor):《原始文化》——文化进化 斯宾塞(H.spencer):《社会学原理》;1852年就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早达尔文7年 巴斯蒂安:《历史上的人类》;文化、社会的时间序列;文化的纵向发展。

二、播化学派 产生时间:19S末至20C初形成于德国 基本理论:与“进化论”(evolutionism)对立的“传播论”(diffu sionism)——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影响。 创始人:R.F.格雷布纳 主要观点 文化圈学说:传播学派否定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性,将民族文化的进步、发展与各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割裂开来,把文化现象看成是独立自在的东西,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物质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观念等)都是在某个地方一次产生的。一旦产生出来,便开始向外“传播”。各个文化现象传播到某个民族中间以后,便在那里机械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文化圈”(Kulturkreise)。——德奥 泛埃及主义:史密斯(Smith.William);佩里 认为文明中心只有一个:尼罗河流域 代表人物及著作:格雷布纳:《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民族学方法论》(1911);《民族学与历史》(1911);《民族学》(1923) 安克曼:《非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施密特:《近代民族学及其起源、性质和目的》(1906);《南美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和文化》(1924);《民族学方法》(19

现代西方文论第三章直觉主义word

第三章直觉主义文论 ●唯直觉主义与唯美主义是两种主要的非功利评论方法论。 ●所谓非功利,即否认文学有任何功利目的。 ●文学就是美,就是形式,就是直觉,就是体验和表现。 ●直觉主义文论是“倾向于主体的关注”的评论,反对理性主义,反对逻辑主义,强调 无意识的力量。 ●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 ●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 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 ●特征:直接性、快速性、跳跃性、坚信感、或然性。 ●内容: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直觉的启发。 二直觉主义文论的理论形态 (一)叔本华(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唯意志论者和直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视觉与色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性爱的形而上学》 3、理论核心 (1)生存意志 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规定,主要是人的内心或意志的产物。所以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这里的人的意志主要指“生存意志”,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可见,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 (2)出路 叔本华企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就带有了现代主义哲学的意味。他认为,“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既然人无法选择是否出生,生而为人又要解除痛苦,怎么办?他指出两条路: 1.第一条路:根本解决办法,立刻去死或象佛教一样修练,达到六根清净、清心寡欲。2.第二条路:通过哲学的沉思和艺术的观照得到暂时地解脱。 4、文艺观 (1)艺术本质论:无利害、超功利、抓理念 (2)艺术价值论:艺术是意志的暂时休歇和否定 A.叔本华认为,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导引人们步入上述境界,诱发那种摆脱意志束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