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

元备课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四、突破措施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老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老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五、本单元内容可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最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分类与整理第六周

的呢?这些结果可以怎样清楚地表示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1.按不同标准分类。 出示例2情景图。 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生1: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分一组,小孩分一组。 生2:按男、女分:男的分一组,女的分一组。 生3:按高矮分:高的分一组,矮的分一组。 生4:按左右分:左边的两家人分一组,右边的两家人分一组。 …… 2.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1)引入。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把这些人可以按年龄分、按性别分、按 高矮分,按左右位置分……选择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会相同吗? 生:不相同。 师:那用什么办法可以清楚地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呢? 生1:用文字。 生2:用图形。 生3:用数字。 生4:用表格。 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老师要告诉你们,用表格表示分类的结果 最清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表格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2)出示表格。 过程 与 方法 数师:请同学们先按年龄把这些人分组,看怎么分?每组有多少人?把结果填在表(一)中。

1.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变复数后的读音

在清辅音后读[s] 在元音及浊辅音后读[z] 以[s] [z] [d?] 结尾时读[iz] 2. 名词复数的不规则变化 ①单数与复数同形的名词 sheep 绵羊fish 鱼deer 鹿Chinese 中国人Japanese 日本人 ②词尾加-en或-ren ox-oxen 牛child-children 小孩 ③改变词内元音字母 man - men 男人woman - women 女人foot - feet 脚goose - geese 鹅tooth - teeth 牙齿mouse-mice 老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年级数学学科五月考试质量分析 学校三新小学班级一年级班任课教师宋安顺 为了及时总结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及时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对五月一年级数学月考进行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考试的有72人,及格16人,及格率22.2%,60分以下56人,60分—79分11人,80分—100分5人,优秀率6.9%,均分:41.7分。 二、试卷分析 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和附加题,包括了填空、判断、选择、比较大小、计算、解决问题和附加题。本试卷重视了基础知识,题型具有童趣性,能激发学生乐于完成试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学习的习惯不好,如:倾听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 2、学生的计算不过关,本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还不能流利熟练的口算,导致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速度。 3、学生不会审题,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建构一般解决问题的模型,不能将语言叙述的题目转换成图画形式。 (二)教学建议 1、学生的计算力还很差,需要花时间去训练。 2、还是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力求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活学活用。 3、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规范作业质量。 四、整改措施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平时作业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本班学生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或短文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加强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测试成绩看,还有大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因此,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一帮一”或“二帮一”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注意教学中评价方式的运用,如:作业批改,上课问题的回答,差生的鼓励等! 2015年5月27日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会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学会解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过程,发现并归纳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把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质疑、反馈等活动过程,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会灵活选择简便算法进行分数计算。 教学难点: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 四、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2.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至七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至七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讨论内容 (2)课件展示例题创设堆积木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也来玩积木。让学生玩积木,一边堆积木,一边感知积木的形状。明确要求学生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的形状。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一比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一样,想想按形状积木可以分成哪几类。 (4)把积木按形状分类。 引导分类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分别出示这四种形体,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在小组里把形状与老师手中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分成几类。 2.根据积木分类,抽象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给出名称。 (1)经过学生的分类活动,已经把积木按形状分成了四类。每一类都有不同颜色、大大小小、形状相同的积木若干块。 (2)让学生依次看一看、摸一摸每类物体,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初步形成不同物体的表象。 (3)抽象出相应的直观图,说明其名称。从而引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4)师生互动,教师可以说出形体名称,让学生拿出相应的积木,或者教师出示不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形体名称。。。。。。以便帮助他们加深认识。 3.让学生在身边寻找相关的物体,把头脑里的表象“具体化”。 在教室里、家庭里,以及其他熟悉的环境里,寻找举出一些这四种形状的物体。 4.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1、2、3、题。 有趣的拼搭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特点,进一步强化关于这些几何体的表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够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别人合作交流,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二次备课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三 1----5得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14—33) 二、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三、发展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难点: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五、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5以内个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因为5以内各数,再整数集合是最为简单的几个,由于数小,抽象程度低,儿童理解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以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各数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是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认数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整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书写数字,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字的写法。 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一方面,结合认数和加减法计算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作为实物教具;另一方面,也尽可能直观的反映出某些图形的特征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之间对数大小的感知,数与数之间关系的发现,计算方法的选择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体现算法多元化,是本册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特点。本单元的加减法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100以的加法和减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各节中教学容的编排大体分为三个层次: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四、课时安排:16课时 第一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小棒、计算器。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教学目标: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 单元备课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六下数学第一单元负数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气温的零上和零下,存折上现金的存入和支取,水位高度的上长升和下降,海拔高度的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等等。为了表示这样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还用学生原有的数概念知识就不够了,这样就自然引入了负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存折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然后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四、突破措施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老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老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五、本单元内容可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教案.doc

1.平移。 2.旋转。 3.轴对称。 4.数出一个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5.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1.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2.知道在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是方向和位置的变化。 3.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体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在位置或方向上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5.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的。 6.通过情景图的场景,体会生活中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教材是从生活中的物体或图形入手,然后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2.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上的例题以外,教师还应该再增加一些实例和图形。如汽车的车轮、旋转木马的运动等是旋转现象,斗兽棋等棋类棋子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学过的正方形,正六边形等是轴对称现象。这样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要注意变式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应用变式,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实例,多找一些轴对称的图形,从而增加他们对新内容的感性认识,在全班进行讨论。 4.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知识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1平移和旋转1课时 2轴对称图形1课时

最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最新版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整理和复习,第18页练习四题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分数连乘应用题;进一步掌握已知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的解题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灵活运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 【知识整理与练习】 说一说,本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翻阅课本,记录知识要点,并加以整理。 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表格,帮助学生整理。如: 一、复习分数乘法 课件出示问题: (1)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分数乘法的意义:

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①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②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练习: ①完成教材第17页的第1题。 ②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0除外);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0除外);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③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二、复习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练习: ①完成教材第17页第2题。 思考: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1小题运用乘法交换律;第2小题运用了乘法分配率;第3小题运用了乘法分配率。 ②完成练习四第3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方法: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一种是用原始的单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11~20各数的写法 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二、 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学生数数练习。 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数位。 教学过程使用者再

创及反思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十七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11151716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2015年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课题:认识面积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比较平面图中各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吗?先让学生互相交流,再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 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用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 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 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2020—2021年度 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位名称:课题名称:年、月、日 适用年级:三年级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一)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结合实例认识年月日,体会并认识年月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年月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体验,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认识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本单元教材力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的问题知识,从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

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二、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学习重难点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认识年、月、日。 求经过的时间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评价任务 1.进行课堂检测,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看学生能否正确的判断平年和闰年。 2.出一份单元检测试卷,反馈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3.用手抄报、思维导图、树形图、课外实践等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一年级数学第十二次备课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可编辑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6 可编辑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 可编辑 统计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0 日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编排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动物运动会这一场景作为主题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图中的动物运动员有狗、兔、猴三类,按照参加运动项目的不同,又可以分成跳高和长跑两类。可教材并没有把“同一类事物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告诉学生,而是在热闹的场景中,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通过以上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使学生充分经历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特征。 教学理念: 通过卡通人物的提问,来启发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4、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出可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 可编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进行数据整 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2、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 及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增 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难点: 结合教学研究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倾 听、表达、合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用当节课所 学的统计知识对以上三个方面统计,发现问题,提 出可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时 一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韩善芳课时编号:057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2008年5月21日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案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案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案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案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工程。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略) (2)、师:这些活动,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案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激发学生求知识欲,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效好的完成教案。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案内容:教科书p68——69,练习十五1、2、3题。 教案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案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案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② 8个百是多少?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进行教案。 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有谁想解决这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集体备课(共11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的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本单元先讲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讲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上。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讲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2、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讲不连续进位的,再讲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讲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docx

★精品文档★ 2016 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教案(人教版) 2016秋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 版) 一、教材简析包括 9 个例题,本单元的主要在“数 的运算”方面:(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 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经历与 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例 1――口算( 20× 3)、例2――估算( 29×8);例1――笔 算1( 12× 3)、例2――笔算2( 18× 3)、例3――笔算3 (24× 9)、例4――笔算4( 634× 8)、例5――关于0的 乘法、例6――笔算5( 508× 3)、例7――笔算6( 280×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标中四个方面 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这里仅仅牵扯到其中两个方面,大多是显性目标,另两

★精品文档★ 个隐性“数学思考” “情感与态度”在字面上没有提及.但 是,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必然牵扯到数学思考及情 感态度,比如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信心、感受数学 与生活的联系等等,适应与所有单元的教学,所以这里没有 提及.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笔算。重中之重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基础、常用)突破方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 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 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难点:有两处:一是笔算竖式的模型建构,二是连续进位计算的正确率.突破方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教参规定用1 2 课时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节。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左 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过程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会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1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 2、分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2课时 3、解决问题......................................2课时 4、整理与复习....................................1课时 5、分数简便计算专项训练..........................1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 教案

三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 第_6 章(单元)节1 课时 年、月、日的认识 课题设计者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 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 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 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 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课标分析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 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 实。 教材分析1、年、月、日的认识 例1呈现了比较直观的2012年年历,与2011年年历一起,让学生有目的 地观察年历,记录每月的天数。从而得到一年有12个月、引出大月和小 月,并发现2月的特殊性。教材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忆大月的歌诀,以 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月和日的相关知识。 例2分别给出了2011年和2012年的二月月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 月的天数并不都是一样的,然后说明: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