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

第3课生锈与防锈 (2)

第4课燃烧与灭火 (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3)

第5课植物与环境 (3)

第6课动物与环境 (4)

第7课食物链 (5)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6)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6)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6)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7)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8)

第11课保护空气 (8)

第12课水质调查 (9)

第13课变废为宝 (10)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10)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第3课生锈与防锈

教学内容:课本第16-19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铁钉、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

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活动二:防止铁生锈。(安排在两周后进行)

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5、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

3、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二、新授

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6课动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第7课食物链

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三、全课小结。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教学内容:课本第51-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二、新授

活动一: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5

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

活动二: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活动三: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4页。

教学目标: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3、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教学准备:回形针、原始海洋景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计几个主题人物在马德拉岛考察时的发现来引出该课题的任务。“这个小岛的昆虫真奇怪,要么翅膀非常发达,要么就没有翅膀。”“为什么会这样?”

二、新授

(一)活动一:强风与翅膀。

1、认真阅读教科书,了解马德拉岛的地理环境(常年刮强风)。

2、思考问题。

3、根据书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4、小组内进行分析与讨论,再组织汇报,让学生说出理由。

5、根据书所介绍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二)拓展:大自然的选择。

1、阅读书本后,分析问题。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

1、看相应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观图,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生观察不同时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

(四)活动三:

1、出示大猩猩、蝙蝠、鲸,以及它们前肢骨图。

2、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猜测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参照书中的方法,模拟制作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4、发现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五)阅读资料: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六)拓展:海龟与“自然选择”学说。

以海龟从孵化到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七)活动四:寻找鸟类的祖先。

1、出示三叶虫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标本,或一些化石图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引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会不一样呢?”

4、引导学生能过细心观察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发现了……

5、展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图片。

6、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三、全课小结。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教学内容:课本第65-68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关于恐龙及其灭绝的一些知识和学说。

2、了解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准备:电脑室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的“霸主”。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奇迹般地全部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干净净”?这是一个科学之谜。我们一起来当科学家,踏上探索之旅。

二、新授。

1、研究任务:

(1)明确两个阶段的研究任务。

(2)组成学习小组,选择研究专题。

2、研究过程: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网”进行两阶段的合作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3、网络资源:

把探索过程收获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同学分享,共享资源。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教学准备:胶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图中主题人物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疑问:“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

二、新授:

(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1、讲讲书上空气污染物来源的信息。

2、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气的例子。

(二)活动一:尘埃知多少。

1、实验准备和将胶片放到选定的地点。

2、取胶片和进行比较分析。

3、通过比较与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得出:尘埃的多少与胶片放置的位置、放置时间、天气情况有关系。

(三)讨论: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如何了解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况,有什么办法?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更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对空

气污染的影响。

(四)活动四:怎样保护空气。

1、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调查报告的撰写。

3、为编写手抄报作准备。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将怎样做?

第12课水质调查

教学内容:课本第77-82页。

教学目标:

1、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波波被美丽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发出赞叹:“多绿的水啊!”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可这水不一定干净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水里有什么?不同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污水从哪里来?……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做个调查吧!”

二、新授:

(一)活动一:制订调查方案。

1、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的题目、调查成员、背景说明、调查目的、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任务的安排、调查的结果等内容。

可参照书P78妍妍、彬彬他们的调查方案。

2、实地考察和取样。

(1)师说清楚安全事项。

(2)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二)活动二:水里有什么?

1、认识干净水的特征: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2、对水样进行观察: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2)利用工具进行观察。

(3)进行实验,是否有其他杂质。

(4)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活动三:轮藻的生长变化。

1、取不同的水样。

2、放入轮藻,观察轮藻的生长变化情况。

3、观察一段时间,并做好记录,组织全班交流。

(四)讨论:水样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的方法。

搜集资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水中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几个方面。(五)资料:污水哪里来?阅读书本P81。

(六)网上学:我们的调查报告。

以书本P82的调查报告作为范例,提示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三、全课小结。

第13课变废为宝

教学内容:课本第83-91页。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教学准备:一些家庭废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二、新授:

(一)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1、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及记录。

2、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3、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结论。

4、结合书中的调查结果与自己调查的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二)活动二:垃圾分类。

1、学生认真观察书中多类型的垃圾。

2、分组完成对垃圾分类的任务。

3、引导学生对垃圾中不同的物质进行认识。

4、认识垃圾回收箱的不同功能。

5、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三: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1、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

2、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分离工具。

3、活动中,学生记录好本小组的分离方法、工具,并填写在书本上的流程图。

4、全班交流,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四)讨论: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从书中给出的四组图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质经过处理和生产后,可以得到各种用途的产品。

(五)活动四:制造再生纸。

1、讲述清楚制作过程。

2、分两段时间进行,第一段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验的第1、2步;第二段时间进行实验第3-5步。

三、全课小结。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教学内容:课本第92-95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学会合理设计。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从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为难了。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信的内容,自然导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搜集资料。

2、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上与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分析对比。

3、找出“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况。

4、展开讨论。

活动二:设计新家园。

1、提出问题:如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应考虑建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与环境知识。

3、使用图例来标识建筑物。

4、展示学生作品。

三、全课小结。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2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期末测试题 班别姓名成绩 一、填空:(30分) 1、生活和生产中,人们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进行,例如生产海盐。 2、鹤、颧等鸟类长有颈和长嘴,腿也很长,特别适合在里行走觅食。 3、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空气、可燃温度、。 4、动物以食料分类的有三种,分别是: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 5、酒窝是人类的一种,可能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6、生物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形成一条。 7、如果干净的水里混入了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水就受到了。 8、铁生锈的三个条件是:铁、空气、。 9、优势眼和色盲是人类的一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10、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和为生活服务。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生物进化经历了数千万甚至数十亿年的历程,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2、分别用木材和废纸制造同等重量的纸张,用废纸制造的比较节省能源。() 3、污水的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 4、在做污水调查时,可以随意的接触污水,注意安全。() 5、生物界中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个体,例如孪生的两姐妹。() 6、物种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一个物种的消失不会影响其他物种。() 7、尘埃是一类非常少见的空气污染物。() 8、马德拉岛上的昆虫的翅膀特征是强风造成的。() 9、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三、选择题:(30分) 1、如果电器着火了,应该用哪一种方法来灭火。() A、断开电源,盖上沙子 B、移走其他电器 C、用水灭火 2、请你选出哪个不是人体的外貌特征。() A、耳垂 B、色盲 C、酒窝 3、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A、燃放烟花 B、铁制品生锈 C、冰雪融化

粤教粤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光与生活

光与生活 【教学目标】 一、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的发展; 2.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光的发展史。 2.了解光带给我们生活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和合理应变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灯光照耀下城市的夜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吗?开幕式的灯光五彩缤纷,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世博会开幕式好吗?请看录像(观看期间板书《光与生活》)。

师:同学们,关于光,你感兴趣吗?你最想知道什么? 2.猜想:同学们,关于光,你感兴趣吗?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讲授。 1.活动:光的利用和发展。 陈述光的发展史。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白天,太阳照亮了大地,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给地球带来了勃勃生机;(解释什么是光源?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的区别?)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篝火和火把就是人类使用的主要用具,人类学会了用火进行取暖和照明,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重要区别;人类懂得开采石油以后,就用起了煤油灯;后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使照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人类从此用起了安全、明亮的电灯;现代的照明用具不但明亮、可靠,还节省能源。总之,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我们的照明材料也在不断地发展。 2.找一找,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举例子。 光的利用:太阳能计算器、无影灯、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太阳能热水器、光导纤维等。 3.观看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光的视频。 4.讨论:人们是如何利用光来为人类服务的。 5.幻灯放映光的作用的图片,加深对光的作用的理解。 三、拓展:光的利与弊。 1.师:光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它给人们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那么你们能不能举一举光对我们不利的例子呢? 光的弊端:长时间看电视伤害眼睛、强光刺眼、玻璃幕墙产生光污染等。 2.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光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的视频 小结:光污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过量的或不适当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现象。一般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 防治光污染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①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改善工厂照明条件等,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②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③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3.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一些利用光来完成的装置。 归纳:光的用途很多,光在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危害。只要我们合理的利用光,才能为人类造福,才能减少光污染。 四、作业:搜集实例说说光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二单元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三单元 第8课 第9课 第 10 课 第四单元 第 11 课 第 12 课 第 13 课 第 14 课 六年级上 科学全册 教案 第 一单元 物质的变 化 第 1 课 无处 不在的物 质变化 教学内 容:课本第 2-10 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 引出“物 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 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物质的变化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混合与分离 生锈与防锈 燃烧与灭火 生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动物与环境 食物链 遗传与进化 代代相传的特征 进化中的生物 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保护环境 保护空气 水质调查 变废为宝 和谐的家园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 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 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 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第2 课 混合与分离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 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物质的混合。(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安照书本P14-15 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2017.9

目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 第3课生锈与防锈 (2) 第4课燃烧与灭火 (3)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3) 第5课植物与环境 (3) 第6课动物与环境 (4) 第7课食物链 (5)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6)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6)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6)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7)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8) 第11课保护空气 (8) 第12课水质调查 (9) 第13课变废为宝 (10)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10)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17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理与健康 第1课时我们需要食物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 一、欣赏题图,引入新课 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 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是否想过,怎样才能使肺功能更强? 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什么因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 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什么会如此协调?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 二、新课讲授 1、看图,简单了解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 2、活动1 饺子里有什么? 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动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味道。 ⑤讨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 3、资料 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其中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能量,奶、豆制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提供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油脂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还能增加食物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物金字塔的构成 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分量最大的食物,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可或缺。 三、小结 四、作业 说说一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 第2课时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教学目标:知道食物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各自说说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五大类食物: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比照食物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是否需要改善。 3、拓展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4、活动3 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到达位置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 食物变化嚼碎糊状营养被吸收水分被吸收粪便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 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第2课混合与分离 第3课生锈与防锈 第4课燃烧与灭火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5课植物与环境 第6课动物与环境 第7课食物链 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第11课保护空气 第12课水质调查

第13课变废为宝 第14课和谐的家园 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粤教粤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综合卷2018

小学六年级科学期末综合练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呼气时,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部分水分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肺泡后被呼出体外。()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是自然的选择。() 3、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4、双眼皮、耳垂不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子女。() 5、虽然鲸、蝙蝠、猕猴的前肢骨的组成一致,排列方式也基本一致,但这不能说明它们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6、食物通过消化系统被消化后,营养物质主要被胃吸收。() 7、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在身体构造上的表现是由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表现是由水生到陆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弱。() 8、小脑控制着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等各种功能,帮助我们完成听、说、读、写、跑等各种运动。() 9、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胃,再依次通过食管、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 10、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改变用力方向。() 11、在使用螺丝刀时,拿在柄上要比拿在刀尖上更省力。() 12、非洲象耳朵大,亚洲象耳朵小能说明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下,身体的形态结构会有所不同。() 13、物体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变化都与光源的亮度有关。() 14、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带传动。() 15、始祖鸟的化石说明:鸟类是由一些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的。()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A、糖类 B、糖类和脂肪 C、蛋白质 D、盐 2、分泌消化液,流入小肠,帮助消化食物。 A、肝脏和胰腺 B、胃 C、小肠 D、口腔 3、()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光和热。 A 月亮 B 太阳 C 发电站 D 核能 4、排尿的作用是()。 A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 B 排出代谢废物。 C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D 以上都是 5、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 遗传B变异C自然选择 D 以上都是 6、两面镜子成30度夹角垂直放在桌面上,镜子里会出现()像。 A 3个 B 5个 C 7个 D 9个 7、下面那个不属于变异现象() A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C 橘生淮南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D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8、斜坡是一种()A 简单机械 B 复杂机械 C 简便机械 D 简便工具

完整word版,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有害垃圾: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筒、药品、 化妆品等等。 40.可回收垃圾的制造不仅大大降低纸的制造成本,保护了环境,又可减少污染。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2.用澄清的石灰水将另一个烧杯壁湿润,并罩在火焰的上方; 我的发现:1.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2.烧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分离水和盐。 步骤 1.用烧杯倒上一杯水,然后将食盐搅拌到水中直至溶解 步骤2:.把水用酒精灯加热,架在酒精灯上,进行反复地烧、烤,直到水干了为止 步骤3:.观察结果,发现食盐的颗粒。 2.铁在什么环境下生锈? 用一半插在水中的铁钉实验证明:生锈的地方集中在(在空气部分 在水的铁)。 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不会生锈,在 空气部分在水的铁钉容易生锈,证明铁生锈需要氧和水。 3.铁生锈后,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用你的实验证明。 我的猜想:铁锈与铁是否同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 即得铁锈和铁。 2.用磁铁分别靠近铁锈和铁进行观察。 3.磁铁吸引铁,铁锈不被磁铁吸引。 结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5.将下列动物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用线连起来。 鼹鼠---生活在洞穴中,所以视力高度退化,但嗅觉灵敏,前肢善于挖掘; 企鹅---生活在南极,有毛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骆驼---脚掌有厚厚的肉垫,不怕沙漠中炙热的沙子。 它长长的睫毛,能够抵挡风沙的吹袭; 鱼类---有长有鱼鳍,能够在水里自由游泳; 蛇-----冬眠时常常选择干燥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兔子---夏季来临时脱毛,为能更好散热; 雷鸟---随着季节的变化更换羽毛的颜色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6.例举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所产生什么后果。 如;大量捕杀青蛙或蛇;…… 答:轻则生态失衡,重则将导致该生物链中物种灭绝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共12题;共19分) 1. (4分)食油含丰富________,面粉含丰富________,肉类含丰富________,蔬菜含丰富的________。 2. (2分)身体的特征可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生理方面的特征也能通过________遗传给子女。 3. (1分)________是我们健康成长不能少的养分,营养要全面合理。 4. (1分)儿童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________次 5. (1分)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 (1分)消化器官按顺序是________.。 7. (2分)肺活量指尽可能大的吸气后,用力呼出的全部气体。肺活量大,肺功能强。儿童约________升,成年人________升。 8. (2分)达尔文把在生存竞争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 (2分)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________次,每次约有________毫升的血液送出。 10. (1分)用脑需要的血液比用肌肉需要的血液多________倍。 11. (1分)心脏血管是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它们的作用就是________. 12. (1分)科学家把________形象地称为“恐龙公墓”。 二、 (共10题;共20分)

13. (2分)口腔虽然没有鼻腔的特点,但它也是呼吸器官。 14. (2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像的两个人。 15. (2分)劳逸结合,合理用脑可防止大脑生锈。 16. (2分)变异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 17. (2分)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的遗传基因,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 18. (2分)她的眼睛长得像妈妈,指的是变异。 19. (2分)患传染病时不与他人亲密接触,防止交叉感染。 20. (2分)父母都是双眼皮,他们的子女一定都是双眼皮。 21. (2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22. (2分)一些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生物,它们体内可能有着结构相似的骨骼。 三、简答 (共7题;共27分) 23. (5分)生物进化的历程(或总趋势或规律)是什么? 24. (1分)说一说古代爬行动物与始祖鸟相似特征之处,始祖鸟与现代鸟相似特征之处,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________ 25. (5分)饮食好习惯有哪些? 26. (5分)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27. (5分)为什么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28. (5分)人为何要睡觉? 29. (1分)怎样劳逸结合,合理用脑?________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17分) 1、澄清的石灰水遇到就会变浑浊。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新物质产生。(填“有”或“没有”) 3、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的变化,另一类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4、将白糖加热融化时,白糖由固体变成,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物质。 5、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和。 6、分离后的物质和分离前的物质。(填“一样”或“不一样”) 7、可用的方法将水和沙子分离。 8、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和为生活服务。 9、把海水引入盐田里,利用和使水慢慢蒸发,从而获得食盐。 10、生鸡蛋放入白醋中会发现蛋壳上会出现许多,过一段时间,蛋壳会变。 二、判断。(10分) 1、物质只是形状、形态的变化,而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白醋是物理变化。() 3、水和沙混合后会产生新的物质。() 4、我们常喝的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5、灭火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控制。()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这些现象属于性质改变的是()。 A.生鸡蛋变熟鸡蛋 B.面粉做成馒头 C.铁水变成钢锭 D.火柴燃烧变黑 2、下面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燃放烟花 B.绿叶变红叶 C.水的三态变化 D.铁块生锈 3、从盐水中获得食盐,可用的方法是()。 A.沉淀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4、下列物质可以燃烧的是()。 A.铁块 B.玻璃 C.牛奶 D.固体酒精 5、炒菜前,锅里的油着火了,你会选择以下哪个合适的方法灭火。() A.用扇子扇风 B.往锅里倒水 C.盖上锅盖 D.继续往锅里倒油 四、填表。(14分) 1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实验题: 1、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实验材料:没有生锈的铁钉、生锈的铁钉、磁铁、小刀 实验猜想:铁锈和铁钉不是一种物质 实验步骤:1、用刀在生锈的铁钉上削下铁锈。 2、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铁锈。 实验现象:铁钉可以被磁铁吸引。 铁锈不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结论: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两种变化:一种是形态的变化:固态的蜡快变成液态的蜡油;一种是产生新的物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 3、研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是不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实验材料:石灰水、烧杯、蜡烛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 多余的石灰水,罩在火焰上方,稍停一会观察。 实验现象:烧杯壁上有水珠,还有牛奶状的物质附在烧杯上。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4、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实验材料:三个铁钉、三个烧杯、水 实验步骤:1、第一根铁钉放到干燥的烧杯里。 2、第二根铁钉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是水中。 3、第三根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 实验现象:第一根铁钉没有生锈;第二根铁钉严重生锈;第三根铁钉有点生锈。

实验结论:铁在潮湿、有空气的地方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个铁钉、油漆 实验步骤:1、一根铁钉刷油漆;2、一根铁钉不刷油漆;3把两个铁钉放到潮湿的地方。 实验现象:刷油漆的铁钉没有生锈;没有刷油漆的铁钉生锈了。 实验结论:油漆阻隔了空气和水蒸气,防止铁生锈。 6、熄灭原因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根蜡烛、烧杯 实验步骤: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燃烧罩住其中一支燃烧着蜡烛。 实验现象:被烧杯罩在的蜡烛火焰熄灭了;没有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没有熄灭。 实验结论:空气找的氧气支持燃烧。 7、木炭燃烧更旺的实验。 实验材料:两块木炭、扇子 实验步骤:用扇子扇一块木炭;另一个让它自燃。 实验现象:用扇子扇的那块木炭燃烧的更旺。 实验结论:木炭燃烧需要氧气。 8、龟背竹和仙人掌的耐旱能力。 实验材料:一盆龟背竹、一盆仙人掌、两个塑料袋 实验步骤:在龟背竹的枝叶和仙人掌的茎叶上分别罩上透明塑料袋,密封起来,放到阳光下观察。 实验现象:罩在龟背竹上的塑料袋上水珠多;罩在仙人掌上的塑料袋水珠少。实验结论:龟背竹散发水分快,仙人掌散发水分慢。仙人掌比龟背竹耐旱强。 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铁钉没有生锈)。 完全浸没在水中的铁钉(有点生锈)。 部分暴露在空气中,部分浸泡在水中的铁钉(严重生锈)。 12、水和油混合观察的现象是(油浮在在上面)。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2.9 能量的转换 课时练(同步练习)

2.9《能量的转换》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是_____。 2、钻木取火的过程就是_____转化为_____的过程。 3、电能转换成______,可以用来照明;电能转换成_______,可以用来烹饪。 4、吃饭上学的过程是把食物中的______转换成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点燃花生米,花生米中的化学能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2.电能通过家用电器可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3.声音具有能量,能使扭扭蛇转动起来。() 4.每一种能量都是一成不变的。() 5.能量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6.搓手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和声能。()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利用能量,()很多的能量转换装置。 A.需要 B.不需要 C.个别需要 2、电熨斗在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成了() A.热能 B.化学能 C.蒸汽能 3、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会发热,是由于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B. 当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会跳动,这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C. 在燃料燃烧的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光能。 4、下列用电器,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与其他二种不同的一种是() A. 电风扇 B. 电饭煲 C. 电烙铁 5、下面( )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 A.点亮台灯 B. 电池 C. 电话 6、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A. 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 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 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四、问答题 1、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

粤教粤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 在实验中归纳,领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对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蜡烛,塑料管,火柴,打靶装置,激光灯,试管,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吗(喜欢),那我们就先来欣赏美丽的风景,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风景漂亮吗?白天我们为什么能看清各种风景呢(白天有光) 如果是晚上会怎样呢?(一片漆黑看不清物体)晚上怎样才能看清物体呢? 生讨论…… 小结:要想看清物体,必须有光,所以光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没有光,我们的生活将一片黑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知识。 二、活动1:光是怎样传播的 师:你们看到了很多物体都能发光,那么光源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用管子看光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蜡烛和一包火柴,一会你们将蜡烛点燃,将桌子上同颜色的塑料管拿起来放在眼前观察烛光,观察时要闭上一只眼睛,有的塑料管可以弯曲,请看老师做(教师演示),观察以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由小组长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现在开始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停止实验,现在请每个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请举手: 师: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只有直管可以看到烛光,这个现象说明光在塑料管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沿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 活动2:光线打靶 师:刚才大家观察得非常他细,那你们他细观察过别人打靶吗?你们想打靶吗?现在大家有机会打靶了,我们现在来练习激光打靶,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靶装置,请大家拿着激光灯对住A、B、C三个小孔打靶,打靶时光必须通过中间挡板上的小孔,看看能打到几号靶上,打靶任务完成后,请大家把看到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填好实验报告单,现在,同学们相互配合,看哪个组打得又快又准。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了,请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课件演示) 师:请看屏幕,画面上打靶的结果和你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吗?(是的) 提问:通过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光沿直线传播的) 师:接下来,请你们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问:光从A孔能直接射到1号靶上吗?(不能) 师: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光从A孔射入照到1号靶上,大家先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做做。 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举手回答。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小结:刚才这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既肯动脑,又会动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问:刚才你们打靶,只能看到红点射到靶位上,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吗(不能) 师:那怎样才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呢?请看老师做 (演示)将激光灯对着装有大烟雾的试管一条红色的直线从烟雾中穿过。 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学生回答后,补充板书:光是沿直线传播。

最新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

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

(完整)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教学计划.docx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的科学课。六年级有人数182 人,男生 106 人,女生 76 人。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学段学生比较活泼,好奇心强。学生对 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 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 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实际。 通过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 探究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情况分析: 六年级上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 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 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 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 物质的变化、生物与环境、遗传与进化、保护环境、等四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 1、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物质的变化分两种:一类仅是形态的变化;(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种是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也叫化学变化)。 2.在碱粉中倒入少量的白醋会产生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5.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6.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化学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煎蛋④盐溶于水⑤卫生球不断变小⑥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⑦铁水铸成铁锭 第2课混合与分离 1.能够溶解:水+盐、水+醋;不能够溶解:水+沙、水+油;产生新物质的:小苏打+醋。 2.小苏打放入醋后有气体二氧化碳产生,混合后不能够分离。 3.我们常喝的汽水也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到水中生产出来的。 4.水和沙的混合物:过滤法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萃取法分离。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产生新物质,无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筛选法分离。 第3课生锈和防锈 1.因为水和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1)涂油漆(2)抹油(3)电镀(4)包塑料等。 第4课燃烧与灭火 1.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人们常常利用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光和热为人民服务。 2.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可以燃烧。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都属于可燃物。

2020最新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可直接使用)

2020新粤教粤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1 【先预览可编辑】 (时间60分钟,卷面分100分) 学号:___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成绩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自然界中,空气中的______也会像三棱镜一样分解阳光z。 8.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______现象,光继续以______的形式传播。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有三个作用点,分别是______、______和支点j。 5.轮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且能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 6、机械传动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齿轮传动、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 3.平面镜可以让光线按原路返回。() 4.理发店中的理发剪是一种省力工具。() 5.起重机吊起千斤重物的地方运用了定滑轮。() 6.齿数不同而齿轮组合运动,它们的转数和方向一样。()

7.杠杆不一定都是直的。() 8.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工具。() 9.螺丝钉的螺纹越密,使用起来越费力。() 10.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镜子才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z。() 三、单项选题(每空2分,共20分) 1.月球离我们有多远,这个题时科学家用()解决的。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传播速度 2.平面镜可以用来()。 A、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B、放大字体 C、校正人们的视力j 3.在实验室,我们观察大阳光有几种颜色的光构成是利用的工具 ()。 A、三棱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4.英国科学家()证明了被称为“白光”的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所构成的。 A、瓦特 B、牛顿 C、达尔文 5.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A. 燃烧的蜡烛 B.月球 C.太阳 6.制作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 7. 拧螺丝钉时,我们选用()最合适。 A. 螺丝刀 B. 剪刀 C.羊角锤 8.通常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端,利用的是()。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和答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及答案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丌断发化的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绚烂美丽的世界。 2.物质的发化分两种: 一类仅是(形态)的发化;(也叫物理发化);另一种是发化会产生(产生新物质)。 (也叫化学发化)。 3.物理发化不化学发化的丌同灴是: (丌产生新物质) 4.冰融化成(水),体积(发小),质量(丌)改发。 5. 因为(水)呾(氧气)是铁生锈的原因,所以杜绝这两样东西的方法就成了防止生锈的方法,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常见的有刷油漆、塑料薄膜包住、保持干燥、隔绝氧气等。 6.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比如液化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等都是可以燃烧。 1 / 17

液化气、火柴、酒精、纸等则是可燃物。 7.用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上,火会(熄灭),证明: 火燃烧需要(氧气)。 8. 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可燃物、氧气(卙空气中的 21%)、达到燃烧所需的一定(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灴)。 9.灭火的方法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仸何一个即可。 方法有: 隔离可燃物(秱走其它油桶);隔绝(盖沙子、使用灭火器、盖上湿棉被);陈低温度(用水灭火)。 10.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亏制约又相亏影响,每种生物都不周围的呾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植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肥料、空气(通风等。 12. 仙人掌叶子发成刺状,喜阳光,丌耐寒,耐旱力强 13.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动物才能正常地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