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目录(供参考)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2.信息员职责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2.气象预警服务网络

五、应急准备

1.防灾警示

2.避灾场所

3.应急准备认证

六、防雷减灾

1.新批新建农民新村的农宅防雷设施

2.公共设施安装防雷装置

3.易遭雷击区域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

七、科普培训与宣传

1.科普培训

2.科普宣传

八、长效管理

1.有明确分管气象防灾减灾的村主职领导

2.有气象服务窗口(一般设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内)

2.人员保障、资金保障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具体内容(供参考)

(编写时请按顺序编排)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原件)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原件或图片)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建立气象服务站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村气象服务站职责。(原件)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说明村气象服务站人员组成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村气象服务站所在场所。(原件或图片)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宽带网络等设施;服务窗口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置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图片)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村气象服务站制度包括服务站建设、预警信息传递、信息报送、气象设施维护等内容。(原件)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说明人员配备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职责

信息员及时接收传播气象服务信息、及时报送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协助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等。(原件)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村所在地或人员密集场所至少共建共享1套固定气象接收设施;运用短信、微博、微信等媒介及时接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图片)

2.气象预警服务网络

当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原件或图片)

五、应急准备

1.防灾警示。每个村的关键位置和气象灾害危险区应设立警示牌、避灾路线图,清楚标明转移路线。(图片)

2.避灾场所。气象灾害多发区域设立避灾场所。(图片)

3.应急准备认证。(原件或图片)

六、防雷减灾

1.新批新建农民新村的农宅防雷设施。鼓励农民自建房在防雷专家指导下建设防雷设施,规模较大的新建农民新村的农宅防雷装置安装率达到60%以上。(原件或图片)

2.公共设施安装防雷装置。学校、医院、公交候车(船)棚(亭)、凉亭、礼堂、旅游景点和通讯、电力杆塔、变压器等设施安装防雷装置。(原件或图片)

3.易遭雷击区域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铁塔、大树、凉亭、河边及水田边道路、四周空旷的高耸地等易遭受雷击的区域,设置醒目的防雷安全警示牌。(原件或图片)

七、科普培训与宣传

1.科普培训。参加上级组织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班。(原件或图片)

2.科普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原件或图片)

八、长效管理

1.有明确分管气象防灾减灾的村主职领导。(原件)

2.有气象服务窗口(一般设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内)。(图片)

3.人员保障、资金保障。确保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正常开展的人员、资金保障。(原件或图片)

建立综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应对频繁的极端自然灾害近五年来,我们从新闻中看到了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每一次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造成了不少的干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国70%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全国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4万处,地震、强降雨等导致西南、西北、华南等地地质灾害频发,东南沿海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和影响,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大多数省份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我国的自然灾害这么多,热切极端灾害越来越频繁,究其原因:从自然因素来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岸,而且纵深较长,使得各地降水不均匀,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客观上造成了西部常年处于干旱的状态,由于靠近太平洋,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夏天频

繁遭遇热带气旋的袭击;西南地区由于有地震带导致了西南大部地震频发,由于戴震可以把山体震得松动,只要遇到大雨就会造成滑坡等灾害;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的结果。从人类看: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类特许群体,意味着只要人类的触角伸到了地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原有的自然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只要在这个地方呆得越久,对这个地方的改变就会越久,甚至会出现质的改变,这种改变虽然有时候带来好处,但是处理不好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客观上被误解为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不断地开发建设而往往忽视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很多地方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似乎慢慢的变质了,随着环境的破坏,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就促成了极端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其次,人们对极端灾害的应对能力相当不足,客观上加大了救援的难度,增加了救援人员的风险,这也就街开了我们心中的结,每次遇到极端的自然灾害总会有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牺牲。 总全世界的角度看,人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对煤炭.室友等的依赖使得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在短短的几百年加速变暖,客观上改变了原来地球大气的平衡,这种质的改变使全球各地经常出现了极端的干旱和洪涝,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主动的应对。提高综合的防灾减灾的能力.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毫不松懈地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工作要求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等重大天气预报和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工作。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会商和分析研究,提高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的时效性,要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12121”电话、电视、报纸、络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要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决策、公众、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要继续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守班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提前做好各项预报、服务、技术保障等准备工作。在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服务过程中,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业务服务一线,增强敏感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汛期

气象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坚决杜绝一切人为责任性事故的发生。 积极做好气象为农服务。要加强自动气象监测站、农超对接气象服务和预警信息传播系统建设,提高为农服务的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影工作在为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加强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要重点利用上级指导产品,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面向用户的针对性强的为农气象服务。 进一步加快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要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认真了解社会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要把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完善服务流程,建设信息化、络化、现代化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要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山洪防治、森林防火等项目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切实推广使用灾情直报系统,做好灾情实时收集和上报。 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水平。一是要加强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在数值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贵州省各级气象部门自2010年以来探索建立“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 雏形,到得到中国局认可的建设实践,结合荔波县气象局在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从当前体制机制、面临困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能力提 升等方面提出解决之策,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基层气象部门在“六个一”基本能力 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六个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软实力;体制机制 引言 气象灾害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受到社会的日愈关注。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基层防灾减灾基本能力建设是一个永恒 的课题。多年以来,从国家级一直到基层,各种指导文件和制度建设随社会进步 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不断完善,也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不间断探索研究的重点。本 文根据贵州荔波近几年探索建设的“六个一”中的其中一部分到2019年全面实施“六个一”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建设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进行分析。 1“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成效分析 1.1 整编“一本账”,服务对象更精准 通过收集、分析、整理和更新“一本账”中的数据,使基层气象部门创建了较 为全面精准的气象防灾减灾关键数据信息,领导和业务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 灾害及灾情的时空分布,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区域、气象防灾减灾重要单位等关键 信息建立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收集和更新过程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 更加深入地了解各部门对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对优化基层气象防灾 减灾服务,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1.2 绘制“一张图”,指挥调度更高效 将“一本账”中的关键数据、高精度卫星遥感图像等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为一张“作战图”,使气象防灾减灾指挥调度更加高效。 1.3 构织“一张网”,信息发布更加广泛 充分利用“国突”系统,并集成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发布渠道,覆盖各级防御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并利用自建的手机短信发布系统,将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和部分行业应急责任人分类、分级建立信息发布对象。2015年,贵州省气象局与省通信管理局建立“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分区全网发 布短信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即当基层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营运商再20分钟内免费向该市县的本地手机用户全网发布,有效破解了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1.4 规范“一把尺”,服务规范风险更低。 “一把尺”作为“六个一”建设中最关键软实力,一是充分理解制度、流程和策 略等的核心内涵。并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对“三区”划分与服务策略、分级防御服 务触发指标等制定进行认真研究,不断修订完善。重点对建立区域自动站以来, 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历史气象、水文和灾情资料,研究不同区域、不同降雨强度和 累计降雨量、不同天气过程的致灾阈值,制定“叫应”标准和流程,并邀请应急、 水务、水文、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专家进行研讨修订,使“叫应”标准更加客观、“叫应”流程更符合各级叫应对象的需要。二是认真落实省、州局制定的制度和流程,细化本地实施细则,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局领导认真督查落实情况,有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一、知识点 1.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 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2.龙卷风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 3.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 雨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4.雷电时,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5.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和中部海水 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7.气象咨询电话:96121 8.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安全避险? A 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逆袭的危险区域; B 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劲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 C 要具备充足且不易腐败的食品和水; D 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 E 买保险

9.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 10.各国对沙尘暴的应对妙招: a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 b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 c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 d中东:黄金铺就绿色 11.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一股颜色深邃(黑)的暖流(潮)所 取得名字。黑潮是暖流。 12.北京在国内率先把对环境无影响的绿色催化剂液氮用飞机增雨, 率先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指挥,率先进行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作业。 13.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4.中国第一张气象图是上海徐家汇气象站绘出的。 15.北极阁气象台是中国的第一个拥有全面的测绘气象数据的气象 台。 16.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飓风。 17.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18.台风究竟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呢?

试论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展示

试论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 重要意义和前景展示 【摘要】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其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可靠的气象专业知识和优良的服务理念及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的优势,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准确可靠的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从而使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中心。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防灾减灾系统;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 Discussion of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and show prospects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s, the aim was to use state of the 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liable meteorological expertise and excellent servic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users with more high quality, accurate and reliable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Mak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all walks of information center. 【Key words】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 我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除按常规进行的公益性气象服务(天气预报)外,商业性气象科技服务也已逐步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国外许多商业气象服务机构也乘机以各种方式“合法”地进人中国。比如。资料显示:美国阿姆斯风险决策公司于2004年年初已开始与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共同开发中国台风评估模式: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国家级机构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了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堂而皇之地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业务:英国气象局也一直在积极与我国气象部门寻求合作机会,经多次协商。双方同意把气象导航作为首选项目.确定由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与英国气象局开展合作。开始对海洋航运船只从事海洋气象导航服务业务: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也已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提供气象科技服务。而我国自己的气象科技服务业却姗姗来迟。而且,无论是在气象服务产品的数量上,还是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较大差距。据国际时讯报道,日本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开始于1954年.至1998年1月.获得日本气象厅颁发的“预报业务许可证”的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已有39家.美国则约有300余家私营天气预报公

2020年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2020年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认真扎实地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全市防灾减灾 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群测群防 和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全市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1) 今年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 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非常重视。制定了《樟树墩镇气象防灾减灾紧急预案》,并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总抓创建,各线、各所 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 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我镇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 信息、组织培训、定期考察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镇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 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 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 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 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 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 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目录(供参考)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2.信息员职责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2.气象预警服务网络 五、应急准备 1.防灾警示 2.避灾场所

3.应急准备认证 六、防雷减灾 1.新批新建农民新村的农宅防雷设施 2.公共设施安装防雷装置 3.易遭雷击区域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 七、科普培训与宣传 1.科普培训 2.科普宣传 八、长效管理 1.有明确分管气象防灾减灾的村主职领导 2.有气象服务窗口(一般设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内) 2.人员保障、资金保障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具体内容(供参考) (编写时请按顺序编排)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原件)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原件或图片)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建立气象服务站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村气象服务站职责。(原件)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说明村气象服务站人员组成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村气象服务站所在场所。(原件或图片)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宽带网络等设施;服务窗口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置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图片)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村气象服务站制度包括服务站建设、预警信息传递、信息报送、气象设施维护等内容。(原件)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说明人员配备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职责 信息员及时接收传播气象服务信息、及时报送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协助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等。(原件)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防灾减灾知识点

填空 地震的相关概念: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震源: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实际上为一区域); 震源深度:将震源视为一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实际上亦是一区域),称为震中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宏观震中;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沿地球表面所量得的距离。 1.什么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暴法”,是一种通过召开专家讨论会、促进新思想产生的方法。 2.防灾减灾的含义: 减灾狭义:减灾一般指灾害发生后采取适当措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广义:减灾不仅包含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而且包括灾前的准备、预防、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 防灾,顾名思义就是防止灾害的发生,即主要包含“预防”一层含义,在大部分文献中,防灾主要针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防灾策略、防灾工程、防灾规划等 3.气象灾害的相关内容:气象灾害是大气活动过程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自然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 4.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气象灾害的特点:种类多;分部广;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重等特点 4.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灾害分为什么:根据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表现形式,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5.灾害系统构成:1.孕灾环境2.致灾因子3.承灾体4.灾情 6.Mitigation的中文解释:灾害减除 选择 1.人为风险的分类:行为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 2风险评估的限制性:1.不完整性2.客观性3.与评估人员的经验相关 3.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哪些1.查阅各种与灾害有关的书籍或典籍,如《20世纪水旱警示录》、《灾害管理文库》2.查阅各种报告3.查阅相关论文 4.查阅建国以来的各种年鉴,如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以及专门的统计年鉴如水文年鉴、气象年鉴、经济年鉴 5.通过互联网搜索各大权威网站,查找有关信息。 6.到有关各部门走访,如公安、消防、安监、民政、交通、环保、气象、农业、林业、海洋、供水、供电、城管、保险险公司等部门,查阅各种纪录以及各种形式的书面材料 7. 查阅各种古籍,如地方志,了解历史上曾经发生过那些灾害。 4.地震处置中的注意事项: 5.毒气事件中个人避险的知识: 6.灾害管理的阶段: 7.如何让编制事故树: 8.人为灾害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人为影响为主产生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和交通事故。 9.事故灾难的性质:1.人为性2. 因果性3. 突发性4. 破坏性5. 偶然性、必然性6. 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气象防灾减灾试卷及答案

防灾减灾试题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20题,每空1分,共30分) 1、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 社会参与的原则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_____________ 、易发区和易发时段、_____________ 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防御原 则和目标、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 3、经批准的人影作业站点,必须调查和掌握高炮、火箭射程范围内的城镇、厂矿企业、村庄等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情况,绘制安全射界图。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5、发生跨省级行政区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化国务院决定启动相应的国家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6、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水库的水量调度,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7、《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首次以国务院规范文件形式明确了气象灾害从预警到响应部门联动的职责,确定了地方政府建立气象灾害政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任务。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是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 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pdf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十条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大众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安全用电常识 一、安全用电规定 客户应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防止造成电气设备事故和误动作。 l、多路电源供电的客户应加装连锁装置,按照与电业局签定的契约进行调度操作。 2、装有自备发电机的客户应到电业局备案,并应采取保安措施,防止在电网停电时向电网反送电。 3、客户使用基建塔吊、悬挂彩球、彩旗、横竖标语等要提前向电业局申请。并要保持与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4、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准私拉乱扯、严禁一线一地用电。 5、客户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主要电气设备损坏以及因客户原因引起电网停电等事故时,应立即向电业局报告。 二、触电及急救 触电就是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两种。人体触电的瞬时如不能立即摆脱电源将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 防止触电的注意事项是: 1、进行电气工作前,需先验明确实无电; 2、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冰箱等)应保持良好的接地; 3、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灯头、插座、开关等的带电部分绝对不能外露,严防人体触及带电部分; 4、湿手不要接触或操作电气设备; 5、教育孩子不要玩弄电气设备;  6、安装触电保安器。发现有人触电,应先设法断开电源然后进行急救。对失去知觉的急救主要方法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请医生到场检查处理,严禁注射强心针。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大众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民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民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最新版】

精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精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

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

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调查问卷

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男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18~30岁30~45岁45~60岁60岁以上 3、您的职业:() A企业工作人员B农民C学生D商人E政府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他4、您关注气象科普的程度?() A非常关注B关注C很少关注D不关注 5、您最需要哪方面的气象科普知识(多选) A防御气象灾害B天气生活C气象趣闻D气象科技进展 6、您最喜欢哪种气象科普表现形式?(多选) A漫画B网页C书籍D纪录片E挂图 7、您目前获取气象科普知识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多选) A电视B网络C杂志D其它 8、您关注气象科普的目的?(多选) A安排生产B安排出行C防灾减灾D生活参考E其它 9、您是否参加过世界气象日开放日活动或其他气象科普活动?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从不参加 10、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可多选)A、台风B、高温C、洪涝D、干旱E、酸雨F、雷电G、其它

11、您对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具体含义的了解程度(单选)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一般知道D、不了解 12、您认为当前我市在防御气象灾害的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单选) A、灾情监测、采集、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B、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 C、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D、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13、您认为预报系统的可信度有多大?() A.不信,要不就不会损失这么惨重了 B.持怀疑态度 C.相信,但需要继续完善 D.完全相信 14、如果您的家乡遭受台风、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您希望立刻得到什么救助:() A.帐篷 B.食品 C.通讯设备 D.药品 E.资金补助 F.其他 15、您认为本地如何防御灾害的发生:() A.因地制宜,提高监测预报,改善环境 B.利用各种途径加强人们对灾害的认识 C.大力宣传,改善政府应对制度和能力 D.制定方案,加强人民抗灾能力 E.其他 16、您觉得本市灾害处理工作应该在哪方面重点加强:() A .灾害预警 B.调拨应急物资 C.灾后卫生防御 D.灾后重建 E.其他 17、您知道本地的常见灾害吗?() A.知道 B.了解一点 C.完全不知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毫不松懈地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始终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出guo为大家精心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出guo! 20**年镇按照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抓早抓先,全面防范,提高能力,安全度过”的原则,认真部署,落实防灾减灾的工作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应对措施。现将我镇2**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抓好我镇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镇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并下发防灾减灾工作 * 。 各村根据会议通知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备案,并组织了防汛抢修小分队。为确保灾期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善处理安全度灾,我镇组织相关部门及村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协同相关专业人员对气象探测器材进行检修,确保灾害时能及时的接受并传播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名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全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镇、村级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普查。目前,已建成一支拥有300余

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村镇覆盖率100%,有效地提高了我县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普查主要对信息员的 * 、 * 和工作地址进行了更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真实、准确。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气象站值班人员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同信息员及时进行联络,随时掌握各乡镇天气情况。 通过优化信息员资料,进一步加强了气象信息员档案资料的管理,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确保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根据 * * 令,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宣传考核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气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各种违 * 。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已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镇(社区)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定时的检查各项气象 * 材的安全可行性。确保了气象设施无人为损毁。 镇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周密布置开展重点场所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该镇这次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坚持检查与整改同步推进,通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重点场所防雷工作的基本情况,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一) 20**年镇按照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抓早抓先,全面防范,提高能力,安全度过”的原则,认真部署,落实防灾减灾的工作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应对措施。现将我镇2**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为切实抓好我镇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镇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并下发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 各村根据会议通知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备案,并组织了防汛抢修小分队。为确保灾期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善处理安全度灾,我镇组织相关部门及村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协同相关专业人员对气象探测器材进行检修,确保灾害时能及时的接受并传播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三、落实乡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任务及气象队伍管理与履责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名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全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镇、村级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普查。目前,已建成一支拥有300余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村镇覆盖率100%,有效地提高了我县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普查主要对信息员的人员变动、联系电话和工作地址进行了更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真实、准确。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气象站值班人员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同信息员及时进行联络,随时掌握各乡镇天气情况。 通过优化信息员资料,进一步加强了气象信息员档案资料的管理,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确保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宣传考核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气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行为。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已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镇(社区)及有关部门要高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 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 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 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 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 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 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 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 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 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 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 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 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并根据需要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人员密集场所、关键街区、主要建筑物、公交设施上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 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村级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网,组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 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十)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人工增雨、防

气象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气象防灾减灾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同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开展以来,各级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存在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情况。突出表现在:气象信息员对气象工作理解不透彻,气象信息员水平不一致,调动频率高,无长效激励工作机制,造成部分信息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辖区内气象预警设备如自动站、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设备虽然分布均匀,设置合理,但因设备缺电、断网现象突出,严重影响气象预警信息传播问题。 2、政府资金投入有限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属于社会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加上气象防灾减灾在很大程度上仅产生社会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影响整个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水平提高。 3、县-镇-村气象垂直业务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县-镇-村三级组织体系目前已近初步建设完成,但是三级垂直气象业务系统尚不完善,目前仅仅依靠大喇叭、手机短信、显示屏等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不能及时收到各镇村具体的天气实况、灾情收集等反馈信息,严重影响上级领导的决策和判断。 4、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覆盖面不足 目前可依托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渠道和手段较为单一,

基本还是以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重大科普活动为主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群众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气象防灾减灾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1、层层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责任,建立完善体系 县级人民政府应严格执行防灾减灾属地管理、行业管理责任制,明确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同时进一步细化镇办职责、工作流程,规范工作运行,强化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促进镇、村气象工作履职到位。 2、保障资金投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基础水平。 县级人民政府应将气象部门为地方提供服务的气象可研、电视广播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运行、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的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对气象工作的扶持力度,为气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加大气象信息员培训力度,完善县-镇-村三级气象业务系统 应不断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气象知识、属地设备维护维修培训,定期召开气象工作会,强调气象防灾减灾重要性,让气象工作常态化,气象信息员落实自己职责义务。同时建议上级管理部门探索开发县-镇-村三级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实现基层气象业务工作统一化管理,提高基层气象业务工作水平。 4、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深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不断提高社会对气象防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