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

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

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

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课题就在这个瓶子里,谁能帮老师把它拿出来?(出示瓶子,用手尝试选用合适的工具打开。)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帮助!

2、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而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这些工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活中一些常用工具。探究它们是如何使用的?怎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二、认识常用工具

1、这些是生活中一些常见、常用的工具。(PPT出示)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们用过或者看见别人使用过这些工具吗?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同学们对这些工具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你们想不想现在使用这些工具?

2、清除木板上上的钉子

(1)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块钉板,我们的任务是:利用刚才认识的几种工具,将上面的钉子全部拔掉。在清理钉子之前,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一下木板上的钉子,你会有什么发现?(汇报)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很全面!下面请各小组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选出能够尝试使用的工具,将序号填写在这里(课件出示记录单,用笔指示区域),全部选完之后,再对选出的工具依次进行尝试,看看哪种工具是最合适的?理由是什么?

(3)温馨提示

1.小心使用工具,安全第一!

2.拔掉的钉子、图钉有些也能用得到!

3.及时记录实验单。

(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其他同学或举手向老师寻求帮助)

(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合作填写记录单

(6)汇报交流。(出示1组记录单)

大家在拔铁钉的时候,尝试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工具,哪种工具是最合适的?(视频示范使用羊角锤)

同学们在拧螺丝钉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字螺丝钉和十字螺丝钉,那么什么情况下用一字,什么时候用十字?(配合出示螺丝钉凹槽图片)在起图钉时,大家用到了好几种工具,比如小刀、螺丝刀等,你们是在哪种情况下选择使用这种工具的?

板书:正确使用合适

三、利用工具制作相框

1、出示材料(PPT:订有钉子的木板、工具箱、雪糕片、照片(可根据设计随意裁剪)、中国结、挂片)

任务:利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相框。(评比展示)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利用seewo助手拍摄学生作品照片)

3、汇报交流、评比展示

每个小组的作品都很不错!那么,在制作相框时,大家都是怎样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完成相框的制作的呢?(一组汇报,另一组根据情况汇报补充)

4、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和感受?

(板书:省力、方便)

四、课堂小结

1、机械的概念

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使用到的几种常见工具,像老虎钳、羊角锤等都属于机械。但是因为他们构造比较简单,所以又叫简单机械。那么什么是机械?(出示机械的概念)

2、关于机械,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后作业单:最合适的工具

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去完成以下三项工作呢?(PPT出示记录单)

请大家观察记录单上的三幅图,(1、将油桶搬上车;2、把石头挪开;3、将红旗升起来),在上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可查阅资料或向他人寻求帮助。在方框中画出使用示意图)并且阐述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请同学们在课后认真的完成,下节课课前留给大家一些时间进行汇报。【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合适

省力、方便

正确方法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初步的工具和机械的概念,我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使用工具经验的回顾和用熟悉的工具解决具体问题,感受工具能帮助省力或提供方便,如让学生回忆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重视学生描述各种工具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另外通过设计拔钉子

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可以完成任务的工具,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拔钉子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工具的作用,我采取了分组探究的方式,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科学合理的使用工具,体验工具带给我们的方便。

不足之处:

1、教学准备不足。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为学生提供的工具种类较少,数量也不够,使学生的探究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2、因为担心使用工具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限制较多,未能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本课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教学难点】

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

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PPT、杠杆尺、钩码等。

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引出主题

1、设疑引入

请个别学生试着把两桶水提起,之后谈感受。

师: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五年级同学,能把一块重100千克的石头给移动了(出示图片),猜猜看他是用什么办法将石头移动?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图片。

2.引出杠杆概念

师解释: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

出示概念: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为什么用上杠杆后,就会很容易的撬起石头.(板书:杠杆的科学)

【设计意图:选用撬棍撬大石头的这个情景开始这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

二、巧设梯度认识杠杆

1、介绍杠杆的三个点

师:要研究杠杆用力。首先必须知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位置。

(出示杠杆撬棍示意图)

师:(边演示边讲解)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

(板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

2、辨认变形杠杆的三个点

师:在生活中,杠杆类工具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出示压水井的压杆图片和跷跷板的图片)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交流,压水井的压杆和跷跷板,它们的三个点在什么位置?

请学生上台指出三个点,再课件标出。

3、判断杠杆类工具

①认识工具

羊角锤、钳子、剪刀、天平、锥子、擀面棍。

②判断杠杆工具

4、小结: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不同的杠杆类的工具,其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也是常常不同。

【设计意图:从撬棍形式的杠杆到生活中变形、组合后的杠杆,有助于学生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其他形式的应用。】

三、科学实验探究原理

过渡:撬棍能够撬起很重的石头,使用撬棍我们感觉很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1、认识杠杆尺

出示杠杆尺图片及实物,这就是杠杆尺,①、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②、横杠处于平衡状态。③、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我们可以在格子上挂钩码。

师:今天方便我们的研究,我们暂时规定把杠杆尺左边挂的钩码,看作是重物,当作阻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阻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我们用格数表示;右边挂的钩码看作是我们用的力,钩码挂的位置就是用力点,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也是用格数表示。

2、示范实验

教师演示杠杆尺的三种用力情况:省力、费力、不费力也不省力

并指导填写在教师的记录单中。

3、分组实验

实验小贴士:

A、左右只能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

B、挂出一种平衡后马上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要在表中选择前面的序号填好就行。)

C、尽量挂出更多的平衡。

D、实验时,小组成员观察的方向要一致。

E、听到音乐声后马上停止手中的操作。

4、整理材料,汇总数据

5、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师小结:今后凡是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距离长时,就是省力,如果两则距离相等,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6、思考: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来收集数据的呢?

师:我们是大量的、随机地去搜集数据。同学们以后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研究类似的其他科学问题。且这种方法也是比较科学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工作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填一填:。。。。。。

2、断一断:联系课始情境图,说说这样的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为什么?

3、比一比:分析理发剪、铁皮剪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突出了“科学生活化,生活科学化”的教学理念。】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们有哪些收获?

2、课外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梳理,对研究方法掌握得更牢固。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

【板书设计】

2、杠杆的科学

【教学反思】

由于前两节课的内容分析得比较透彻,学生对这一课的解释非常的顺畅。在对书中介绍的10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中,比较有争议或是学生不能十分确定的工具是筷子。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大姆指的位置是支点,食指和中指夹筷子的位置是用力点,而夹食物的位置是阻力点。而学生在分析中,往往找不准筷子使用时的支点。因此,我在上课时,让每个小组用两只笔做出一双临时的“筷子”,在研究时可以让学生试着使用,边使用边找杠杆的三个作用点。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另外,我还补充说明了另外两种工具的用力情况分析:一是剪刀,书中提供的剪刀比较特殊,一般认为是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工具(当物体放在剪刀尖口处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如果放在靠近支点的位置,那就是费力杠杆了),除了这种剪刀,我提供提供其它两种剪刀的图片,一种是裁缝剪刀(费力杠杆),另一种是一般家用的剪刀(省力杠杆);二是钉书机,它的用力情况也是根据使用者用力的位置不同而定,当用力部位是在钉子的正上方时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当用力位置在钉书机的中间位置时就是费力杠杆了。

课快结束时,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镊子是费力杠杆,人们为什

么还要制造它,使用它?”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赛来解决这一个问题。我拿出两个广口瓶。里面放一些小石子,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用镊子和尖嘴钳在不动广口瓶的情况下,将石子取出来,谁先取完,谁获胜。学生“恍然大悟”:镊子虽然是费力杠杆,但使用方便省时。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工具和机械》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一课,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杠杆类工具,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本课学生将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杠杆类工具的省力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和分类,认识各类杠杆的作用。这一探究,能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向生活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杠杆类工具的科学原理。

本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杠杆类工具的比较,主要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杠杆类工具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区分杠杆的类别。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准杠杆的三个点,从而判断是否省力。生活中的杠杆并不像杠杆尺那样简单直观,不同杠杆的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位置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工具,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它的三个重要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本课的探究将把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引向生活实际。学生将经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分析,既能找到各类杠杆工具的三个重要位置,也能根据省力情况进行分类。第二部分是小杆秤的研究,这是杠杆类工具的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杠杆工具三个点的位置的确定还是有一些困难的,特别是像筷子等工具支点的确定。在判断杠杆工具的省力情况时,很多学生还是喜欢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学生在潜意识中可能会认为杠杆类工具都是省力的。通过本课的活动学生认识到了杠杆是否省力是由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意识到不同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

对不同杠杆工具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

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并分析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奶粉桶、汽水瓶、三支粉笔、一字螺丝刀、开瓶器、镊子、传统杆秤;

2、为每组准备:1支长竹筷(秤杆)、钩码(秤砣)、粗棉线或钓鱼线、小塑料圆盘(秤盘)、记录单;

3、为全班准备:铁片撬盖子、开瓶器开瓶子和夹子夹东西三张放大的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电子白板播放关于阿基米德的视频:

提问:(1)阿基米德这句言论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杠杆原理)(2)上节课我们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杠杆可以根据省力情况被分成哪几类?

2、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很多工具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杠杆类工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回顾上节课对杠杆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接着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选择合适的工具:

电子白板出示游戏要求:

三件物品:奶粉桶一个、汽水一瓶,粉笔3枝;

三件工具: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三件事情:(1)用工具把奶粉桶撬开;

(2)用工具打开汽水瓶;

(3)用工具从杯中夹出3支粉笔。

请看清楚要求,然后请三位同学上来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得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提问: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讨论并得到比较三种杠杆类工具的方法:

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看了他们的表演,请你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

(2)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不是杠杆类工具?(他们使用的这三种工具是杠杆类工具。)

(3)这三种杠杆类工具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哪些方面来比较呢?请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生1: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应该先找出它们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2: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比较一下它们哪个省力哪个不省力。

【设计意图:电子白板依次出示三个问题,指名回答,三个问题环环相扣,经过小组讨论得到比较方法,为下一步操作奠定基础。】

3、初步操作,标出三点

我们的小科学家们说得真好,为我们总结出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先找出三个点,再进行判断。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找出三种工具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并在图片中标注出来。

4、汇报交流,展示三点

(1)电子白板出示一字螺丝刀撬奶粉桶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一字螺丝刀,使一字螺丝刀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评价:这位同学表现得真好,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说出了依据,我们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应该这样,每一步都要有科学依据。老师为你的精彩表现点赞!

(2)电子白板出示开瓶器开瓶子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开瓶器,使开瓶器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一字螺丝刀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一字螺丝刀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学生提出疑问:开瓶器的支点在哪里呢?(看看瓶盖上的凹痕就知道支点在哪里了。)

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

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标出了三点的位置,还教给了我们确定开瓶器支点的方法,你真的太棒了,谢谢你!

(3)电子白板出示夹子夹东西图片:指名上台汇报(我是这样思考的:支撑着这个夹子,使夹子围绕着转动的点,是支点;在夹子上用力的位置,是用力点;夹子克服阻力的位置,是阻力点。)

评价:你能准确地找出夹子三点的位置,说明你对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有了透彻的了解,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指名学生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标出三种工具的三点,为后面对比分析奠定基础。在确定开瓶器的支点位置时,用展示台展示瓶盖的凹痕,加深学生的对开瓶器支点的理解和记忆。】

5、比较位置,总结分析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准确地找到了这三种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位置,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并分组汇报:(1)我们组发现: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支点在中间,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前端;(板书:支点在中间)

(2)我们组发现: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支点在前端,用力点在后端,阻力点在中间;(板书:阻力点在中间)

(3)我们组发现: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支点在后端,用力点在中间,阻力点在前端。(板书:用力点在中间)

6、分析省力情况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找出三点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节课得到的

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来判断出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了,谁愿意先来试试?

(1)一字螺丝刀在撬奶粉桶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一字螺丝刀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2)开瓶器在开瓶子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省力杠杆;(板书:省力杠杆)

(3)夹子在夹粉笔的时候,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此时开瓶器是费力杠杆;(板书:费力杠杆)

同学们,你们真是活学活用啊,把赞美的掌声送给我们自己,为我们自己精彩的言论点赞!

7、进一步完善结论

同学们,科学研究的道路并不是一马平川的,我们仅仅通过对这三种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完整的吗,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请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画一画。

展示台分别展示三组学生的成果,并总结:如果杠杆的支点在中间,就要依据杠杆省力情况的规律进行判断;如果杠杆的阻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省力杠杆;如果杠杆的用力点在中间,则可以判断此杠杆为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完善杠杆类工具省力情况的结论,为学生后续自主学习研究奠定基础。】

8、拓展比较

电子白板出示第一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偏口钳、园林剪、镊子、切刀、剥线钳

(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

(2)这些杠杆类工具与上面的杠杆类工具比较,哪个与哪个更相似?

生1:偏口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2:园林剪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3:镊子的用力点在中间,与夹子相似;

生4:切刀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生5:剥线钳的支点在中间,与一字螺丝刀相似。

电子白板出示第二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剪刀、核桃夹、尖嘴钳、订书器、筷子

(1)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指名说一说)

(2)你能按照是不是省力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3)指名上台展示交流。

生1:这把剪刀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费力杠杆;

生2:因为这把核桃夹的阻力点在中间,所以这把核桃夹是省力杠杆;

生3:这把尖嘴钳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这把剪刀是省力杠杆;

生4:订书器的支点在中间,因为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所以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师:筷子是我们常用的饮食工具,谁愿意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生5:根据杠杆类工具三点的作用,我分析筷子的支点在这里(图示),用力点在这里(图示),阻力点在这里(图示),因为筷子的用力点在中间,所以筷子是费力杠杆。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两组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让学生独立分析出分别属于哪种省力情况,并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分析成果。】

9、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类工具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杠杆类工具无处不在,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一些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吗?试一试吧。

生1:鱼竿是费力杠杆;

生2:火钳是费力杠杆;

生3:羊角锤是省力杠杆;

生4:天平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生5:跷跷板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

10、提出疑问

师:我们对杠杆类工具研究了这么多,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有些杠杆类工具要设计成费力的呢?比如说筷子、火钳等。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

生汇报:我们组认为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

师:你对他的解释满意吗?

生:满意。

师:是啊,省力只是工具的一个作用,工具还有给人们带来方便的作用。比如使用镊子虽然费力,但方便我们拿取东西;使用筷子也费力,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卫生;再比如火钳,也是费力杠杆的应用,可以延长我们的手臂,夹取

到一些狭小角落里的东西等等。所以我们说,使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省力或提供方便。

三、小杆秤的研究

1、课件出示杆秤: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吗?

生:认识。

师:说说你在哪里见过?

生1:和爷爷去药房抓中药的时候;

生2:以前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

师: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杆秤也是一种杠杆。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你能解释出这句话的的道理吗?接下来我们小组合作,自己制作一个小杆秤,研究出它是怎样称量出物体重量的。在小组合作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小杆秤。

生:因为杆秤运用了杠杆原理,在小杆秤上,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秤盘是阻力点。因为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所以我们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出示杆秤,直观形象,便于学生分析杆秤的三点,为下一步自己制作小杆秤奠定基础。】

2、制作小杆秤:

(出示课件)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1)用长竹筷做秤杆,用钩码穿上线系好做秤砣。

(2)用塑料圆盘做秤盘,并在圆盘上系好三条一样长的细绳固定在秤杆的一端。

(3)在秤砣和秤盘间选择一个位置系上一个绳套做提绳,一般比较靠近秤盘。

(4)调试刻度。在秤盘里放一个50g钩码,移动秤砣使秤杆平衡,并在挂秤砣的位置做好标记;再逐个增加钩码个数,依次调平秤杆,做好标记,直到秤杆用完为止。

3、欣赏老师制作的小杆秤:

(出示课件)手工制作杆秤的工艺在中国流传历史悠久。先来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小杆秤,然后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4、展示自己制作的小杆秤:

5、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质量。)

四、课堂总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最后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思索一下,通过今天的研究,你都得到了什么?

师:请缓缓地睁开眼睛,谁来最后给我们展示一下!

【板书设计】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类工具的比较(2)小杆秤的研究

省力杠杆提绳(支点)

支点在中间费力杠杆杆秤秤砣(用力点)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秤盘(阻力点)

阻力点在中间省力杠杆

用力点在中间费力杠杆

【教学反思】

杠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但却没有认真研究过杠杆有什么作用,哪些工具都是杠杆,怎么判定这些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还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杠杆并引导学生分析是否省力、是否费力等。通过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思考、多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杠杆类工具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都感觉收益很多,对身边的工具都有了研究的兴趣,虽然做起实验来还很不熟练,但兴趣很浓,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4课《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轮轴装置,知道像汽车方向盘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大轮叫做轮,小轮叫做轴。

2、通过做轮轴实验,知道轮轴的作用:轮带动轴时省力,轴带动轮时费力;通过数据分析猜想可能轴相同,轮带动轴时,轮越大越省力。轴带动轮时,轮越大越费力。

3、在探究轮轴作用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想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轮轴装置,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2、通过做轮轴实验,知道轮轴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活动中学生初步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轮轴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轮轴的作用,轮带动轴时省力,轴带动轮时费力。

【教学难点】

归纳轮轴机械的特点,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发现轮轴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课时安排】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 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2、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机械式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子这 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课后反思】 1.2杠杆的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期末试卷全套

2020年最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全套)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 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 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4、下列关于物体抗弯曲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B、只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既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又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5、下列能源中,()是可再生能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多套)

^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滑轮、、等。像螺丝刀这样的,属于机械。 2、自行车上应用了许多机械原理,如:车把运用的是原理;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人脚蹬的力通过传到车轮上。 3、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________形,这种形状更_______。 4、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L”“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而增加了材料的。 5、能量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电能、、等。我们使用 , 的煤、石油能源,它们的能量最终来自。 6、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7、具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没有脊柱的动物叫,例如。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但不一定改变用力的方向。() 2、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3、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 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当个人意见与同学不一致时,无条件听从其他同学的意见。() 6、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7、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8、有些物体工作可以不需要能量,如石头从山顶向山下滚。() 9、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10、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生物,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科学家()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他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 A、阿基米德 B、牛顿 C、伽利略 2、下列哪种情况的斜面最省力() 3、安全帽的承受压力性能很好,它是利用了()的原理。 A、拱形 B、圆顶形 C、球形 D、框架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 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 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 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个透镜。他的遗物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竟达270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从科学知识的层面讲,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效率,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建立起下列一些科学概念。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的称为工具。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从科学探究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里,学生将相对独立地经历“提出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重点培养他们在制订试验计划、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过程与方法 1.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 2.通过实验和手机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 3.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 4.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来讲,本单元遵循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原则,在指导学生研究机械原理的同时,所以,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2.能够将机械与工具的作用、安全和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3.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问题,并意识到机械和工具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备课人:邱从超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上册重点复习题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 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K支点2支撑看杠杆,能使杠杆绕着运动的位置可以在任意位子^边上、中间等。 用力点、阻力点 例子|压水井的压杆、蹺跷板、慑子、自行车刹车等等 A省力或费力的判断依据; 厂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羊角僮s开瓶蓋 4费力杠杆:费力、省距离钓鱼竿.侵子.帑桨 L等力杠杆:不省力、不费距离天平 木I杆公式=匸血丄通方=卜星勺丄乏方

吳经典分析; 指甲钳 ACK?省力杠杆DEO:费力杠杆DE6 费力杠杆秤杆, 支层。点,(A是备用支点,防止称的东西太重0不够用)阻力点 用力点:P〔秤死)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再用挂钩码的方 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目录 工具和机械 1、使用工具Array 2、杠杆的科学 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4、轮轴的秘密 5、定滑轮和动滑轮 6、滑轮组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形状与结构 1、抵抗弯曲 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 6、建高塔 7、桥的形状和结构 8、用纸造一座“桥” 能量 1、电和磁 2、电磁铁 3、电磁铁的磁力(一) 4、电磁铁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电动机 6、电能和能量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学设计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 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指示,适应“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培养少年儿童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植物、比较、测量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包括二个单元:植物、比较与测量。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动植物、环境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新事物与生活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

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技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课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科学价值观、科技知识二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a)开展生动的科技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d)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用途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 (科学道理 )。 2.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 )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 (简单机械 )。 3.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 (用力点 ),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阻力点 ),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 (支点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 (杠杆省力 )。 4.像水龙头这样, (轮和轴 )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轮轴 )。 5.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 (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 6.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 (滑轮组 )。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就是利用斜面的原理,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杠杆: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滴水里有什么。 难点:科学地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样、切片、图片、抹布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前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汇报。 3.学生可用放大镜等进一步观察水样并汇报。你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结果的?4.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水滴里有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方法。强调轻拿轻放。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资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兰的代尔夫特。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20岁时回到代尔夫特自营绸布店。中年以后被代尔夫特市长指派做市政事务工作。这种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其同时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要求:①流利熟练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示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望同学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积累、理解和掌握,希望同学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小草和大树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旨在通过对具体植物的观察、比较,找出一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学到的方法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类别及其主要特征。其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设法在不损坏植物的前提下研究植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特征,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植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千姿百态的植物使自

然界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大家想不想认识千姿百态的植物呀?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比较小草和大树(外出观察) 1.谈话: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植物,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今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寻找一些小草和大树进行观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听从小组长的安排; (2)注意安全,不能攀爬大树和随意的采摘小草和树枝; (3)认真的观察,及时的做好记录。 3.学生活动 4.整理记录,归纳总结并汇报: (1)“我”观察到的小草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2)“我”观察到的大树 名称轮廓图根、茎、叶等器官的主要特点 (3)归纳:你发现小草的茎和大树的茎有什么不同吗? 5.总结 像蟋蟀草一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杨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比较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6.辨别:我们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木本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 ◆活动2:给植物分类 1.谈话: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杠杆有(3)个点。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 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 研究的方法: (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 (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六课滑轮组 1.滑轮组: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机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1.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2.斜面省力大小和什么有关:斜面能(省力),省力大小和(坡度)有关;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坡度越大,斜面越(不省力)。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 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显微镜的下的世界 1课《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

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