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罗森《财政学》(第8版)(课后习题 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第四章 公共物品

一、概念题

1.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答:成本—收益分析是对经济活动方案的得失、优劣进行评价、比较以供合理决策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较多地用于工程建设的项目评价中。成本—收益分析还被当作一种特殊形式的经济系统分析。因为它所比较的成本与收益都是作为与该经济活动的目标相关的后果而从社会的观点来考虑的,分析本身也是为了提供建议和帮助决策。成本—收益分析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成本效果分析发展而来。成本效果分析只适用于性质相同或目标相同的活动的经济选择问题,而成本—收益分析不仅能表明每个项目或方案是否值得执行,而且还能计算与比较几种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应的收益与成本的差额,是更为有力的决策工具。成本—收益分析对决策的作用,不单纯地表现在分析的结论上,重要的在分析过程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和反映出来的详细内容上。

2.福利经济学理论(theory of welfare economics)

答:福利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的一种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之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配置。它的主要特点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建立理论体系,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建立福利概念,依据既定的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制定经济政策。福利经济学含有如下假设条件: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市场势力;②市场不存在外部性;③市场具有完全信息;④不考虑公共物品。当这些假设条件不能满足时,市场失灵问题将会出现。同时,帕累托最优配置只考虑配置效率,而不考虑公平问题。

在福利经济学中,福利是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福利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定理用以说明帕累托最优配置与竞争性均衡之间的相互关系。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通过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价格的调整所实现的均衡,即完全竞争均衡,在经济上称为帕累托最优配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可视为第一定理的逆定理,即指资源的每种帕累托最优配置对于其初始配置来说,都是竞争性均衡。

3.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答:私人物品,是指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面包,当一个人吃一个面包时就排除了另一个人吃这个面包,同时也减少了面包总量。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均属私人产品。私人物品是与纯公共物品相对的概念,纯公共物品是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

4.纯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

答:纯公共物品是指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产品和服务。排他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排除与阻止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竞争性是指当某个人使用或消费一种产品和服务时,就减少了其他人使用或消费该种产品和服务的机会。国防、海上导航用的灯塔,就是公共产品。一个人享有公共产品的好处时并不能排除其他人也享有它们的好处,一个人享有它们的好处时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对它们的享有。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则称为“私人产品”或“私人物品”、“私人品”。如面包,当一个人吃一个面包时就排除了另一个人吃这个面包,同时也减少了面包总量。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一般均属私人产品。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具有竞争性而没有排他性,则称为“共有资源”。如海洋中的鱼,当一个人捕捞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捞的鱼就减少了,但不能阻止其他人也去捕捞。如果一种产品和服务具有排他性而没有竞争性,就存在着这种产品和服务的“自然垄断”。

5.非纯公共物品(impure public goods)

答:非纯公共物品又称“准公共物品”或“混合物品”,是指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点的物品。非纯公共物品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物品。另一种混合物品是具有不充分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对混合物品的提供可采用收费或征税两种方法来为之筹集资金。收费、征税或两者的结合的政策的选取,其立足点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效率损失。准公共物品由国家制造并由国家提供,但又不完全属于公共产品,因为在使用和消费这类物品时要付一定费用或代价。从这一点看,它又与私人产品有相同之处。例如,城市公园就是由国家建造并提供的,但顾客去公园游览时须先买门票方可入内,即在消费时付出了代价。总之,准公共物品同时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点。

6.需求曲线(demand curves)

答:需求曲线是指表示商品需求数量和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在微观经济学中,一般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一个特定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单个的个人)在每单位时间中,在各种价格上所购买的这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曲线图形以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时,商品的购买数量下降;价格下降时,购买数量上升。因此,商品的需求曲线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

图4-1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①价格下跌使新的买主进入市场;②当一种商品价格降低时,人们会试图以这种商品替代其他商品,因此价格的每次下降都可能使这种商品的购买者增加购买量;③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因而消费者个人对所有商品的消费也按比例增长。

7.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publicly provided private goods)

答: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门向市场提供的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并不一定只由私人部门提供。政府提供了很多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这类物品称为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医疗服务和住房就是两个时常由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的例子。

8.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efficient provision of public goods)

答: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是指满足帕累托效率要求的公共物品的提供。对于私人物品来说,帕累托效率要求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相同,且等于边际转换率。而对纯公共物品来说,当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边际转换率时,公共物品的供应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必须消费相同数量的公共物品,其效率供给要求,他们对所提供的最后一单位的总评价(即MRS 之和)等于社会提供它的增量成本(即MRT)。

9.横向加总(horizontal summation)

答:横向加总是指已知个人的私人物品需求曲线求市场的需求曲线时把特定价格下每条个人需求曲线与纵轴之间的水平距离加总的过程。在推导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时,需要将在某一价格下每个人对商品的需求量加总,以求出在每个价格下市场对商品的总需求。

10.纵向加总(vertical summation)

答:纵向加总是指已知个人对公用品的需求曲线求市场对公用品的需求曲线时,为了得到对公用品的集体意愿支付,需要将每个人对一定数量公共物品的意愿支付量进行加总的过程。纵向加总进行加总的是个人需求曲线与横轴的竖直距离。

11.免费搭车者问题(free rider problem)

答:免费搭车者问题是指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使得人们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支付费用而从公共产品中获益,进而影响公共物品有效提供的问题。“搭便车

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因为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公共产品,而自己不付任何成本,或只支付很低的代价,从而坐享其成,市场价格无法反映出人们对公共产品的真实价值。由于存在搭便车者问题,所以公共物品一般由政府提供。

12.完全价格歧视(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

答:完全价格歧视是垄断企业利用其市场力量对每个消费者按其最高意愿支付价格进行差别定价以获得全部的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定价行为。实行完全的价格歧视,企业必须拥有关于需求者偏好的完全信息,而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要成功地实施价格歧视,企业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即将价格定于边际成本之上以获利的能力;否则,企业就不能向任何需求者索取高于竞争性价格的价格。②企业必须知道或者能够推断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支付意愿,而这个支付意愿必须因消费者的不同或销量的不同而不同,即企业必须能够确定它可以向谁索取高价。③企业必须有能力阻止或限制支付低价的顾客将产品转卖给愿支付高价的顾客。除了完全价格歧视外,还有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13.私有化(privatization)

答:私有化在本书中特指政府职能的私有化,即把由政府提供的服务交给私人部门去提供或生产。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化是指原来不同类型的国有经济或公有制经济,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大规模地向不同形式的私有制经济转化的过程和现象。这既包括原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私有化现象。也指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出现的私有化浪潮。

14.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s)

答:管理成本是指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而发生的材料、人工、劳动资料等的耗费。为制造产品发生的管理费用与生产产品的产量没有直接关系,不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而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冲减企业当期的收益。

15.材料成本(物质成本)(materials costs)

答:材料成本即“物质成本”,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及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资料所形成的成本。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一次被消耗掉,或者改变了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去,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固定资产等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被长期地使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随固定资产的损耗,逐渐、部分地转移,其中为制造产品而损耗的固定资产价值构成产品制造成本的一部分。

16.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

答:在本书中,相对工资特指政府部门相对于私人部门的工资成本。通过比较工资及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相对工资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决定各国之间诸类贸易问题的多是各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而非绝对工资水平。同样,在说明一国工资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时,重要的是该国的相对工资水平,而非绝对工资水平。

17.商品平均主义(commodity egalitarianism)

答:商品平均主义是指社会的公平观念可能要求某些商品人人有份的观点。该观点认为,对投票权、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等这样一些特殊产品,应按平等原则进行分配。尽管这类服务的绝对平等分配不现实,但是,每个人在接受最起码的或最低数量的教育上应该享有同等的机会。商品平均主义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教授于1970年提出的,他认为,文明社会有义务为自己的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培养和促进他们基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个观点后来在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著作中得到发扬光大,并用于指导世界银行在世界各地开展的贫困救助活动。

18.不完备契约(Incomplete contracts)

答:不完备契约是指不能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各方权力和责任的契约。简单地说,不完备契约就是一个留有“漏洞”的契约。由于有“漏洞”,不完备契约常常不具法律上的可执行性。不完备契约的存在可以用不定性及由此导致的交易成本来解释。在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要在签约时预测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预测到,要准确地描述每种状态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可能找不到描述某种状态的语言);即使描述了,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当实际状态出现时,当事人也可能为什么是实际状态争论不休;即使当事人之间是信息对称的,法庭也可能不能证实;即使法庭能证实,执行起来也可能成本太高。因而在不完备契约下,必然存在各种当事人的策略行为和利益纠纷,就会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而这种上升并没有在事前预见到。契约执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就构成有效配置资源的障碍。

19.市场环境(market environment)

答:市场环境是指微观市场主体所在市场的规模、类型、效率、是否规范、管制是否严厉等一系列的市场状况,是影响市场结果(价格、数量、利润及福利)的所有因素。它包括市场参与者(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信念、现有的以及潜在的竞争对手的数量、每家企业的生产技术,以及潜在的对手进入本行业的成本和速度等。

20.偏好表露机制(preference revelation mechanisms)

答:偏好表露机制是指经济学家用于揭示人们对公共产品偏好的机制。因为消费者不愿流露其对公共产品的真实偏好或少报自己的偏好,经济学家们为确定公共产品的供应量,通过虚拟市场机制,揭示人们的偏好。例如,从公共产品消费者中选出一名代表,以其边际赋税意愿确定公共产品的成本。但这位代表并不一定准确流露其偏好信息。而且,他具

二、讨论题

1.你认为下列哪些属于纯公共物品?哪些属于私人物品?为什么?

a.自然环境保护区;

b.卫星电视;

c.医疗学校教育;

d.公共电视节目;

e.提供航班时刻表的网站。

答:a.自然环境保护区属于非纯公共物品,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消费才是非竞争性的。如果超过一定限度,比如人过多的话,消费会变得具有竞争性。

b.卫星电视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尽管它具有排他性)。

c.医疗学校教育虽然由政府提供,但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属于公共提供的私人物品。

d.公共电视节目消费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有排他性,因此属于公共物品。

e.网站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但是具有排他性(要收费才能使用),因而既不属于纯公共物品,也不属于私人物品,而是属于非纯公共物品。

2.指出下列说法的对错或不确定,说说你的理由。

a.公共物品的效率提供水平是每一社会成员对最后一单位的评价都相同的水平。

b.如果一种物品是非竞争的和排他的,它决不会由私人部门来生产。

c.一条道路是非竞争的,因为一个人对它的使用不减少另一个人对它的使用。

d.大社区往往要比小社区消费的非竞争性物品的数量多。

答:a.错。公共物品的最优效率提供水平发生的条件是每个人对额外增加的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额等于生产额外的一单位的公共物品所增加的边际成本。

b.对。由于免费搭便车的问题的存在,私人商业企业不大可能无利可图地去销售非排他性的产品。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免费搭车者问题是一个经验问题,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公共产品可以通过个人的志愿服务来提供,如人们自愿筹集足够的资金去参加焰火表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