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实验3.1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讲义

实验3.1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讲义

实验3.1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讲义
实验3.1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讲义

实验3.14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简介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分振幅的双光束干涉测量仪器,是美国科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于1881年设计制造的一种精密干涉测量仪器,可用于测量光波波长、折射率、物体的厚度及微小长度变化等,其精度可与光的波长比拟。

迈克尔逊干涉仪在历史发展史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迈克尔逊及其合作者曾用此仪器做了“以太漂移”实验、用光波波长标定米尺长度、推断光谱精细结构三项著名实验,第一项实验解决了当时关于“以太”的争论,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奠定了基础,第二项实现了长度单位的标准化(用镉红光作为光源标定标准米尺长度,建立了以光波为基准的绝对长度标准),第三项工作研究了光源干涉条纹可见度随光程差变化的规律,并以此推断光谱。迈克尔逊和莫雷因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干仪结构简单、光路直观、精度高,其调整和使用具有典型性,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基本原理发展的精密干涉测量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研领域。因此,了解它的基本结构,掌握其使用方法很有必要。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其调试方法

2、学会观察非定域干涉、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及白光干涉条纹

3、学会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及钠光双线波长差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迈干仪由分光镜1G 、补偿板2G 、两反射镜1M 、2M 和观察屏E 组成,分光镜的后表面镀有半透半反射膜,将入射光分成两束,一束透射光1,一束反射光2,这两束光分别被1M 、

2M 反射后,经半透半反射膜的反射和透射在观察屏上相遇,由于这两束光是相干光,在屏

上干涉产生干涉条纹,其光路如上图所示。‘

2M 是2M 被分光镜反射所成的像,光束1和光束2之间的干涉等效于1M 、‘

2M 之间空气膜产生的干涉。补偿板是一个与分光镜平行放置且材料、厚度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作用是补偿两束光使得两束光在玻璃中的光程相等。由于玻璃的色散,不同波长的光在干涉仪中具有不同的光程差,无法观测白光干涉条纹,在分光镜1G 和反射镜2M 之间加入补偿板,这两束光在相同的玻璃中都穿过三次,不同波长的光在干涉仪中具有相同的光程差,这对观察白光干涉很有必要。反射镜1M 、2M 分别装在相互垂直的两个臂上,反射镜2M 位置固定(称为定镜),1M 位置固定在滑块上,可通过转动粗调手轮、微调手轮沿臂长方向移动(称为动镜),在该方向上附有主尺,其位置可通过主尺、粗调手轮上方读数窗口及微调手轮示数读出,其读数原理与千分尺读数原理相同。粗调手轮转动一周,动镜2M 沿臂长方向上移动1mm ,手轮上刻有100个刻度,因此粗调手轮每转动一个小刻度相当于动镜沿臂长方向移动0.01mm ,微调手轮转动一周,相当于粗调手轮转动一个小刻度,手轮上也刻有100个刻度,因此微调手轮转动一个小刻度,相当于动镜移动了0.0001mm ,加上一位估读位,可读到0.00001mm 位。反射镜1M 、2M 的方位可通过其后面的三个螺钉来调节,在反射镜2M 的下方还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拉簧螺丝用以微调

2M 的方位。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条纹及激光波长的测量 激光经短透镜会聚后成为一点光源,水平入射到分光板上,经M 1、M 2反射后产生的干涉现象等效于两个虚光源S 1、S 2'发出的光产生的干涉,如图所示。S 1、S 2'分别是点光源经G 被M 1、M 2反射所成的像,虚光源S 1、S 2'

发出的光由于是同一束光分出的两束光,具有相干性,在其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因此是非定域干涉。用

S 1

S ·

观察屏观察干涉条纹时,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干涉条纹(如圆、椭圆、双曲线、直线),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际情况下,放置屏的空间是有限的,一般能观察到圆和椭圆形状。当把观察屏放在垂直于S 1、S 2'的连线上时,观察到的条纹是一组同心圆。

由S 1、S 2'到达观察屏上任一点P 两束光的光程差为P S P S L 1'

2-=?。当Z r <<时,

???

?

??-≈=?22212cos 2Z r d d L θ

出现亮条纹的位置为

λk Z r d k =???

? ?

?-2

2

212 由上式可知:

① r k 越小,k 越大,即靠近中心的干涉条纹干涉级次高,靠近边缘的干涉条纹干涉级次低。

②改变动镜的位置,两束光的光程差发生变化,因此干涉条纹也发生变化。当M 1、M 2'

之间的距离d 增大时,对于同一级干涉,r k 也增大,条纹向外扩展,圆心处有条纹“涌出”,当其间的距离减小时,条纹向中心“涌入”,中心条纹消失。涌入或涌出一条干涉条纹动镜位置的变化为2/λ,设涌入或涌出N 个干涉圆环动镜位置的变化为d ?,则有

2

λ

?

=?N d

由上式可知:改变动镜的位置,测出涌入或涌出N 个干涉圆环对应动镜位置的变化d ?,就可以算出激光的波长。

③相邻两条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为

d

r z r r r k k k 22

1λ≈

-=?-

越靠近中心(r k 越小),r ?越大,即干涉条纹中间稀边缘密

d 越小,r ?越大,即减小M 1、M 2'之间的距离,条纹变疏,增大M 1、M 2'之间的距离,条纹变密

Z 越大,r ?越大,即点光源、观察屏距分光镜越远,条纹越疏 3、扩展光源产生的等倾干涉条纹

用扩展光源照射,当M 1、M 2'平行时,被M 1、M 2'反射的两束光互相平行,若用透镜接收这两束光,则这两束光在透镜的焦平面上相遇发生干涉,如图所示

两束光光程差为

θcos 2d L =?

出现亮条纹的位置为

λθk d =cos 2

由上可知:

① 在d 一定时,倾角相同的入射光束,对应同一级干涉条纹,因此称为等倾干涉,倾角相同的光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对应同一干涉圆环,因此其干涉条纹为一组同心圆。用聚焦于无穷远的眼睛直接观察或放置一会聚透镜,在其后焦平面上用观察屏可观察到等倾干涉条纹,

② 中心干涉圆环干涉级次高,当d 增加时,条纹从中心涌出向外扩展,d 减小时,条纹向中心涌入,每涌出或涌入一条干涉条纹d 增加或减小了2/λ

③ 相邻两条干涉圆环之间的距离为:

k

k d θλ

θ2≈

? 越靠近中心的干涉圆环,k θ?越大,条纹越疏,即干涉条纹中间疏边缘密

d 越小,k θ?越大,即条纹随着d 的变化而变化,当d 增大时,条纹变疏,当d 减小时,条纹变疏

4、扩展光源产生的等厚干涉条纹

用扩展光源照射,当M 1、M 2'之间有一小的夹角时,被M 1、M 2'反射的两束光在镜面附近相遇发生干涉,如图所示

M 2' M 1

在入射角不大的情况下,其光程差为:

22?d d L -=?

出现亮条纹位置为

λ?k d d =-22

在两镜面交线附近,2

?d 可以忽略,光程差主要决定空气膜的厚度,厚度相同的地方对应同一级干涉条纹,因此称为等厚干涉,其干涉条纹为平行于两镜面交线的等间隔的直条纹。远离两镜面交线处,2?d 不能忽略,其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并凸向两镜面交线的方向。 用眼睛向镜面附近观察就可以观察到等厚干涉条纹。

5、条纹视见度及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量

通常用视见度来描述干涉条纹的清晰程度,其定义为

min

max min

max I I I I V +-=

式中max I 、min I 分别为明、暗条纹的光强。1=V 时视见度最大,条纹最清楚,0=V 时视见度最小,条纹最模糊。

用钠光灯作光源,由于钠光含有波长非常相近的两条谱线,每组谱线都各自产生一套干涉条纹,改变动镜的位置,这两套干涉条纹交叉重叠,条纹的视见度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当

2211212λλ??? ?

?

+==k k d

时,条纹视见度为零,设相邻两次视见度为零时M 1移动的距离为d ?,则钠光两条谱线的

M 2'

M 1

波长差为:

d

d

?≈

?=

?222

2

λλλ

由上式可知:测出相邻两次视见度为零时M 1移动的距离d ?,可求出钠光双线的波长差。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 激光器、钠光灯、小孔光阑、扩束镜、白炽灯 实验内容与步骤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调节

移动M 1使M 1、M 2距分光镜G 的距离大致相等。调节He-Ne 激光器水平并垂直导轨方向入射到分光镜的中央部位,然后在激光器和分光镜之间放一小孔光阑,使光通过小孔照射到分光镜上,被M 1、M 2反射在小孔光阑上各有一排亮点,调节M 2后的三个方位螺钉,使得被M 2反射的一排亮点中的最亮点与小孔重合,再调节M 1后的三个方位螺钉,使得被M 1反射的一排亮点中的最亮点与小孔重合,这时M 1、M 2'基本互相平行,光照射到迈克尔逊干涉仪就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2、用激光作光源,调出非定域干涉圆条纹,观察条纹特征,改变动镜的位置,观察条纹的变化,并连续记录12次干涉条纹变化100条对应的d 值,用逐差法求d ?,计算激光的波长及其不确定度,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移去小孔光阑,放上扩束镜,使光均匀照亮分光镜,这时在观察屏上就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再调节M 2的两个微动拉簧螺丝,就可以观察到非定域干涉圆条纹

改变动镜位置,观察条纹的变化,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转动微调手轮,使动镜位置缓慢变化,记录干涉圆环“涌入”或“涌出”100条干涉圆环对应动镜的位置,用逐差法计算“涌入”或“涌出”100条干涉圆环动镜位置的变化,求激光的波长及不确定度,正确表示测量结果(注意:消除空程差)

3、调出等倾干涉条纹,观察干涉条纹特征,改变动镜位置,观察条纹的变化(选做内容)

在观察到非定域干涉圆条纹的基础上,扩束镜和分光镜之间置一毛玻璃屏,使入射光成为扩展光源入射到迈克尔逊干涉仪上,用聚焦到无穷远的眼睛代替观察屏,即可看到圆条纹。进一步调节M 2的微动拉簧螺丝,使眼睛上下左右移动时,干涉圆环没有“涌入”或“涌出”

现象,而仅仅是圆心随眼睛的移动而移动,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等倾干涉条纹改变动镜的位置,观察条纹的变化规律,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4、用钠光作光源,调出等厚干涉条纹,观察条纹特征,改变动镜位置,观察条纹视见

?,计算钠光双线波长差度的变化,并连续记录6次视见度为零时的d值,用逐差法求d

改变动镜的位置,在干涉条纹变粗变疏时,用钠光灯作光源直接照射在分光镜上,调节M2微动拉簧螺丝使M1、M2'之间有一很小夹角,即可在观察屏上观察到等厚干涉条纹。改变动镜的位置,观察条纹的变化,记录并分析观察结果

调节粗调手轮和微调手轮,改变动镜的位置,观察条纹视见度的变化,记录条纹视见度为零时动镜的位置d,用逐差法计算相邻两次视见度为零时动镜位置的变化,求钠光双线波长差

5、用白光作光源,观察白光干涉条纹

改变动镜位置,在钠光等厚干涉条纹变成直线时,用白炽灯直接照射在分光镜上,非常缓慢移动M1,即可观测到白光彩色条纹。注意:由于白光干涉条纹数很少,所以必须耐心细致调节才能观测到,如果M1移动太快,干涉条纹会一晃而过不易找到。

数据记录表格

1、测激光的波长

N=600条

2、测钠光双线波长差

λ

=

nm

589

3.

钠光

注意事项

1、干涉仪中的全反射镜、分光镜、补偿板均为精密光学元件,调节过程中严禁手摸所有光学表面,同时调反射镜时螺钉及拉簧螺丝松紧要适度。

2、测量时注意消除空程差

3、不要用眼直视未扩束的激光

思考题

1、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到的圆条纹与牛顿环产生的圆条纹有什么不同?

2、什么情况下可以观测到非定域干涉中椭圆、双曲线、直线条纹?

大学物理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

(1312实验室)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学结构及干涉原理,学习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2)学习一种测定光波波长的方法,加深对等倾的理解 (3)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等。 三.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l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和莫雷(E.W.Morley)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实验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用它可以高度准确地测定微小长度、光的波长、透明体的折射率等。后人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究出了多种专用干涉仪,这些干涉仪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1.干涉仪的光学结构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和结构如图1与2 所示。M1、M2是一对精密磨光的平面反射镜, M1的位置是固定的,M2可沿导轨前后移动。G1、 G2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 板,与M1、M2均成45°角。G1的一个表面镀 有半反射、半透射膜A,使射到其上的光线分为 光强度差不多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G1称为 分光板。当光照到G1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相 互垂直的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M1,经M1 反射后,透过G2,在G1的半透膜上反射后射向 E;反射光(2)射到M2,经M2反射后,透过 G1射向E。由于光线(2)前后共通过G1三次, 而光线(1)只通过G1一次,有了G2,它们在 玻璃中的光程便相等了,于是计算这两束光的光程差时,只需计算两束光在空气中的光程差就可以了,所以G2称为补偿板。当观察者从E处向G1看去时,除直接看到M2外还看到M1的像M1ˊ。于是(1)、(2)两束光如同从M2与M1ˊ反射来的,因此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和M1′~M2间“形成”的空气薄膜的干涉等效。 反射镜M2的移动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系统,转动粗调手轮(2)可以实现粗调。M2移动距离的毫米数可在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度尺(5)上读得。通过读数窗口,在刻度盘(3)上可读到0.01mm;转动微调手轮(1)可实现微调,微调手轮的分度值为1×10-4mm。可估读到10-5mm。M1、M2背面各有3个螺钉可以用来粗调M1和M2的倾度,倾度的微调是通过调节水平微调(15)和竖直微调螺丝(16)来实现的。 2. 单色点光源的非定域干涉 本实验用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见图3),激光通过扩束镜L汇聚成一个强度很高的点光源S,射向迈克尔逊干涉仪,点光源经平面镜M2、M2反射后,相当于由两个点光源S1ˊ和S2ˊ发出的相干光束。Sˊ是S的等效光源,是经半反射面A所成的虚像。S1′是S′经M1′所成的虚像。S2′是S′经M2所成的虚像。由图3可知,只要观察屏放在两点光源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87789

迈克耳逊干涉仪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波长和精细结构。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透镜等。 三.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射镜M1、M2、光源 S和观察点E (或接收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一方。M1、M2相互垂直,M2是固定的,M1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G1和G2是两块材料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1、G2与平面镜M1、M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1上,被G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1和M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2是平面镜M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处去看,经M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1和M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1和M′2之间的距离为d,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M1与M′2平行,则各处d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增加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减小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与d的变化量△d之间有下列关系 根据该关系式就可测量光波波长λ或长度△d。 钠黄双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原理简介: 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当,时V=1, 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时V=0,可见度最小。 从一视见度最低的位置开始算起,测量一次视见度最低处的位置,者其间的光程差 为,且由关系算出谱线的精细结构。 四.实验结果计与分析 次数初读数 d1(mm) 末读数 d2(mm) △ d=|d1-d2| (mm) (nm)(nm ) 137.7247937.754420.02963592.6592.6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精品

1 2 1 2 1 2 1 2 1 2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2) 观察等倾、等厚和非定域干涉现象 3) 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和钠光双线的波长差。 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光源、钠光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毛玻璃屏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光源 S 出 发的光经过称 45。 放置的背面镀银的半透玻璃板 P 1 被分成互相垂直的强度几乎相等的两束光, 光 路 1 通过 M 1 镜反射并再次通过 P 1 照射在观察平 面 E 上,光路 2 通过厚度、折射率与 P 1 相同的玻 璃板 P 2 后由 M 2 镜反射再次通过 P 2 并由 P 1 背面的 反射层反射照射在观察平面 E 上。图中平行于 M 的M ' 是M 经 P 反射所成的虚 1 2 2 1 像,即 P 到 M 与 P 到 M ' 的光程距离相等,故从 P 到M 的光路可用 P 到M ' 等 价替代。这样可以认为 M 与 M ' 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间隙, 这个空气间隙的厚度 可以通过移动 M 1 完成,空气间隙的夹角可以通过改变 M 1 镜或 M 2 镜的角度实现。 当 M 与M ' 平行时可以在观察平面 E 处观察到等倾干涉现象,当 M 与M ' 有一 1 2 1 2 定的夹角时可以在观察平面 E 处观察到等厚干涉现象。 2:激光器激光波长测量原理: 由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当 θ =0 时的光程差 δ 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

1 2 1 2 干 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 M1,当 d 增加时,相当 于增大了和 k 相应的θ 角 ,可以看到圆 环一个个从中心 “冒出” ;若 d 减小时,圆环逐渐 缩小, 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 出或“ 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 也就是 M 与 M ’ 之间距离 变化了半个波长。 若将 M 与 M ’ 之间距离改变了 △d 时,观察到 N 个干涉环变化,则 △d=N 由此可测单色光 的波长。 3: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在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低压钠黄灯双线的等倾干涉条纹时,可以看到 随着动镜 M 1 的移动,条纹本身出现了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周期性变化,即 反衬度从最大到最小再到最大的周期性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 可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对于等倾干涉而言,波长差的计算公式为: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 )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1) 通过粗调手轮打开激光光源, 调节激光器使其光束大致垂直于平面反光镜 M 2 入射,取掉投影屏 E ,可以看到两排激光点 2) 粗调手轮移动 M 1 镜的位置,使得通过分光板分开的两路光光程大致相等 3) 调节M 1 、M 2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 使两排激光点重合为一排,并使两个最 亮的光点重合在一起。此时再放上投影屏 E ,就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4) 仔细调节 M 、 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 M 与 M ' 平行,这时在屏上可 以看到同心圆条纹,这些条纹为非定域条纹。 5) 转动微调手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 、“吐”条纹随光程差 改变的变化情况。

实验6-5-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与使用

实验6—5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构造,学习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2).观察各种干涉条纹,加深对薄膜干涉原理的理解。 (3).学会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物理量。 二.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 如图所示,从光源S 发出的光线经半射镜 的反射和透射后分为两束光线,一束向上 一束向右,向上的光线又经M 1 反射回来, 向右的光线经补偿板后被反射镜M2反射回来? 在半反射镜处被再次反射向下,最后两束光线在 观察屏上相遇,产生干涉。 2.干涉条纹 (1).点光源照射——非定域干涉 如图所示,为非定域干涉的原理图。点S1是光源 相对于M1的虚像,点S 2’是光源相对于M2所成 的虚像。则S1、S2`所发出的光线会在观察屏上形 成干涉。 当M1和M2相互垂直时,有S1各S2`到点A 的 光程差可近似为: i d L cos 2=? ① 当A 点的光程差满足下式时 λk i d L ==?cos 2 ② A 点为第k级亮条纹。 由公式②知当i 增大时c osi 减小,则k 也减小,即条纹级数变高,所以中心的干涉条纹的级次是最高的 (2)扩展光源照明——定域干涉在点光源之前加一毛玻璃,则形成扩展光源,此时形 成的干涉为定域干涉,定域干涉只有在特定的位置才能看到。 ①.M 1与M2严格垂直时,这时由于d 是恒定的,条纹只与入射角i 在关,故是等倾干涉 ②.M 1与M2并不严格垂直时,即有一微小夹角,这种干涉为等厚干涉。当M1与M2夹角很小,且入射角也很小时,光程差可近似为 )21(2)2sin 1(2cos 222 i d i d i d L -≈-=≈?③ 在M1与M2`的相交处,d =0,应出现直线条纹,称中央条纹。 3.定量测量 (1).长度及波长的测量 由公式②可知,在圆心处i =0 0, cosi=1,这时 λk d L ==?2 ④ 从数量上看如d减小或增大N 个半波长时,光程差L ?就减小或增大N 个整波长,对应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2)观察等倾、等厚和非定域干涉现象 3)测量氦氖激光的波长和钠光双线的波长差。 实验仪器: 氦氖激光光源、钠光灯、迈克尔逊干涉仪、毛玻璃屏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光源S 出发的光经过称。45放置的背面镀银的半透玻璃板1P 被分成互相垂直的强度几乎相等的两束光,光 路1通过1M 镜反射并再次通过1P 照射在观察平 面E 上,光路2通过厚度、折射率与1P 相同的玻 璃板2P 后由2M 镜反射再次通过2P 并由1P 背面 的反射层反射照射在观察平面E 上。图中平行于1M 的'2M 是2M 经1P 反射所成的虚像,即1P 到2M 与1P 到'2M 的光程距离相等,故从1P 到2M 的光路可用1P 到'2M 等价替代。这样可以认为1M 与'2M 之间形成了一个空气间隙,这个空气间隙的厚度可以通过移动1M 完成,空气间隙的夹角可以通过改变1M 镜或2M 镜的角度实现。当1M 与' 2M 平行时可以在观察平面E 处观察到等倾干涉现象,当1M 与'2M 有一定的夹角时可以在观察平面E 处观察到等厚干涉现象。 2:激光器激光波长测量原理: 由等倾干涉条纹的特点,当θ =0 时的光程差δ 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干

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 M1,当 d 增加时,相当 于增大了和 k 相应的θ 角 ,可以看到圆 环一个个从中心“冒出” ;若 d 减小时,圆环逐渐 缩小,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出或“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也就是 M 与M ’之间距离 变化了半个波长。 若将 M 与 M ’之间距离改变了△d 时,观察到 N 个干涉环变化,则△d =N 由此可测单色光的波长。 3:钠光双线波长差的测定: 在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观察低压钠黄灯双线的等倾干涉条纹时,可以看到随着动镜1M 的移动,条纹本身出现了由清晰到模糊再到清晰的周期性变化,即反衬度从最大到最小再到最大的周期性变化,利用这一特性,可测量钠光双线波长差,对于等倾干涉而言,波长差的计算公式为: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观察非定域干涉条纹 1)通过粗调手轮打开激光光源,调节激光器使其光束大致垂直于平面反光镜2M 入射,取掉投影屏E ,可以看到两排激光点 2)粗调手轮移动1M 镜的位置,使得通过分光板分开的两路光光程大致相等 3)调节1M 、2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两排激光点重合为一排,并使两个最亮的光点重合在一起。此时再放上投影屏E ,就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4)仔细调节1M 、2M 镜后面的两个旋钮,使1M 与' 2M 平行,这时在屏上可以看到同心圆条纹,这些条纹为非定域条纹。 5)转动微调手轮,观察干涉条纹的形状、疏密及中心“吞”、“吐”条纹随光程差改变的变化情况。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观察各种干涉图样。 2、区别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测定 He-Ne 激光波长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He-Ne 激光器及光源、小孔光阑、扩束镜(短焦距会聚镜)、毛玻璃屏等。 (图一) (图二) 三、实验原理 ①用 He-Ne 激光器做光源,使激光通过扩束镜会聚后发散,此时就得到了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点光源,射到分光板 P1和 P2上后就将光分成了两束分别射到 M1 和 M2 上,反射后通过 P1 、 P2 就可以得到两束相关光,此时就会产生干涉条纹。 ②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如图 2 所示, B 、 C 是两个相干点光源,则到 A 点的光程差δ =AB-AC=BCcosi , 若在 A 点出产生了亮条纹,则δ =2dcosi=k λ (k 为亮条纹的级数 ) ,因为 i 和 k 均为不可测的量,所以取其差值,即λ =2 Δ d/ Δ k。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激光电源,先不要放扩束镜,让激光照到分光镜 P1 上,并调节激光的反射光照射到激光筒上。 2、调节 M2 的位置使屏上两排光中最亮的两个光点重回,并调至其闪烁。 3、将扩束镜放于激光前,调节扩束镜的高度和偏角,使光能照在 P1分光镜上,看显示屏上有没有产生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图案。没有的话重复 2 、 3 步骤,直到产生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图案。 4、微调 M2是干涉图案处于显示屏的中间。 5、转动微量读数鼓轮,使 M1 移动,可以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若看不到此现象,先转动可度轮,再转动微量读数鼓轮。记下当前位置的读数 d0 ,转动微量读数鼓轮,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 30 次则记一次数据,共记录 10 次数据即 d0、 d1 (9)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迈克尔逊干涉的实验,我们可以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并掌握其调整方法,了解电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形成与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测定光源的波长,测量空气折射率。本实验报告简述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原理,阐述了具体实验过程与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尝试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 关键词: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空气折射率; 一、引言 【实验背景】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是珀罗于1897年所发明的一种能现多光束干涉的仪器,是长度计量和研究光谱超精细结构的有效工具; 它还是激光共振腔的基本构型,其理论也是研究干涉光片的基础,在光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光谱学中,应用精确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可以准确而详细地测定谱线的波长及其精细结构。 【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 2.了解各类型干涉条纹的形成条件、条纹特点和变化规律; 3.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 1M 、2M 是一对平面反射镜,1G 、2G 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1G 称 为分光板,在其表面 A 镀有半反射半透射膜,2G 称为补偿片,与1G 平行。 当光照到1G 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1M ,经1M 反射后,透过2G ,在1G 的半透膜上反射到达E ;反射光2射到2M ,经2M 反射后,透过1G 射向E 。两束光在玻璃中的 光程相等。当观察者从E 处向1G 看去时,除直接看到2M 外还可以看到1M 的像1 M 。于是1、2

大学物理实验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方法及步骤详解

迈克尔逊干涉实验 实验前请认真阅读本要点: (1)听完课后,同学们结合仪器请仔细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特别是P189的干涉仪光路图(图5-61)、P191公式(5-123、5-124)的由来及应用、P193至P194的仪器说明与练习一。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还要阅读教材的P136与P138的实验内容1。 注:迈克尔逊干涉仪有仿真实验,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之前用其进行预习。 仿真实验位于: 桌面\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第二部分),其中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第二部分).exe为正式版,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示教版(第二部分).exe为示教版,同学们在使用之前可先看示教版。 (2)实验内容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记录位置改变时干涉条纹的变化,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 2)根据逐差法的要求确定如何合理测量数据,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及已知参数等。 3)拟定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透明薄片的折射率(厚度)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来验证实验方案。 4)(选做)利用仿真实验测量测量钠光的波长、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钠光的相干长度等。 (3)阅读F盘上的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

环数)),了解需测量的数据要求(处理需用逐差法),确定如何进行数据测量。根据需测量的数据,在实验仪器上进行预测量与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即先测量一小部份数据,弄清测量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测量方法,然后进行正式测量。 (4)测波长与测线膨胀系数的主要调节方法是一样的,需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调节方法,并了解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一些问题详见附录4 疑难解答) 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读数结构(包括如何读数、校零、消空程等)。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控温(详见38的实验内容1)。 (5)测波长的同学(后十位同学)需每冒出(或缩进)50环,读一次 M镜 1 的位置,至少连续测8组,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观察其实验现象。 测线膨胀系数的同学(前十位同学)可以采用按升高(降低)一定的温度(例如2℃)测量试件伸长量的方法(采用逐差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也可以采用按试件一定的伸长量(例如由20个干涉环变化算出的光程差),测出所需升高(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 注:测波长或测线膨胀系数只需做其中之一,但两个实验都需要掌握;请注意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 (6)将所测量数据输入相应的数据处理文件(位于F盘,共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三个文件),不要关闭文件,让老师检查数据是否合格。 (7)数据合格后重新用新报告纸按要求记录所测数据(并记录其标准值或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引言】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发明的。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Morley)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迈克尔逊用镉红光波长作为干涉仪光源来测量标准米尺的长度,建立了以光波长为基准的绝对长度标准,即1m=1 553 164.13个镉红线的波长。在光谱学方面,迈克尔逊发现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水银和铊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这一发现在现代原子理论中起了重大作用。迈克尔逊还用该干涉仪测量出太阳系以外星球的大小。 因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并精密测出光速,迈克尔逊于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整方法。 (2)测量光波的波长和钠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钠光灯、扩束镜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点光源 S发出的光射在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 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 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垂直入射到全反射镜M1 和M2,它们经反射后再回到G1的半透半反射 膜处,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 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 发生干涉现象。 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 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 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 M1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 M2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微调螺丝。 2.可动全反镜移动及读数 可动全反镜在导轨上可由粗动手轮和微动手轮的转动而前后移动。可动全反镜位置的读数为: ××.□□△△△ (mm) (1)××在mm刻度尺上读出。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典型的分振幅双光束干涉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多种干涉现象,并进行较精密的测量。其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测量标准长度等。从迈克尔逊干涉仪发展而成的各种干涉仪(如泰曼干涉仪),在制造精密光学仪器的工作中应用得相当广泛。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构造,并学会该仪器的调节与使用。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灯及其电源、叉丝。 【实验原理】 1.仪器构造简介 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迈克耳逊干涉仪,其原理图和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M 1和M 2 是在相互垂直的 图1 图2 两臂上放置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其背面各有三个调节螺旋,用来调节镜面的方位;M2是固定的,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沿臂轴前后移动,其移动距离由转盘读出。仪器前方粗动手轮分度值为10-2mm,右侧微动手轮的分度值为10-4mm,可估读至10-5mm,两个读数手轮属于蜗轮蜗杆传动系统。在两臂轴相交处,有一与两臂轴各成45o的平行平面玻璃板P 1 ,且在P1的第二平面上镀以半透(半反射)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1和透射 光2,故P 1板又称为分光板。P 2 也是一平行平面玻璃板,与P1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均

与P 1相同。由于它补偿了1与2之间附加的光程差,故称为补偿板。 从扩展光源S 射来的光,到达分光板P 1后被分成两部分。反射光1在P 1处反射后向着M 1前进;透射光2透过P 1后向着M 2前进。这两列光波分别在M 1、M 2上反射后沿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到达E 处。既然这两列光波来自光源上同一点O ,因而是相干光,在E 处的观察者能看到干涉图样。 由于从M 2返回的光线在分光板P 1的第二面上反射,使M 2在M 1附近形成一平行于M 1 的虚像M?2,因而光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自M 1和M 2的反射,相当于自M 1和M?2的反射。由此可见,在迈克耳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与厚度为d 的空气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 2.实验原理 当M 1和M?2严格平行时,所得的干涉为等倾干涉。所有倾角为i 的入射光束,由M 1和M?2反射光线的光程差Δ均为 2cos d i ?= (1) 式中i 为光线在M 1镜面的入射角,d 为空气薄膜的厚度,它们将处于同一级干涉条纹,并定位于无限远。这时,在图1中的E 处,放一会聚透镜,在其焦平面上(或用眼在E 处正对P 1观察),便可观察到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纹。这些条纹的特点是: 干涉条纹的级次以中心为最高。在干涉纹中心,因i =0,由圆纹中心出现亮点的条件 2d k λ?== (2) 得圆心处干涉条纹的级次 2d k λ = (3) 当M 1和M ′2的间距d 逐渐增大时,对于任一级干涉条纹,例如第k 级,必定以以其 cos k i 的值来满足2cos k d i k λ=,故该干涉条纹向k i 变大(cos k i 变小)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这时,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向外“涌出”,且每当间距d 增加/2λ时,就有一 个条纹涌出。反之,当间距由大逐渐变小时,最靠近中心的条纹将一个一个地“陷入”中心,且每陷入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亦为/2λ。 因此,只要数出涌出或陷入的条纹数,即可得到平面镜M 1以波长λ为单位的移动距离。显然,若有N 个条纹从中心涌出时,则表明M 1相对于M′2移远了 2d N λ ?= (4) 反之,若有N 个条纹陷入时,则表明M 1和M?2移近了同样的距离。根据(4)式,如果已知光波的波长λ,便可由条纹变动的数目,计算出M 1移动的距离和干涉条纹变动的数目,便可算出光波的波长。 2d N λ?= 本次实验每组测量N 取50个条纹的“涌出”或“陷入”,并在迈氏干涉仪上读出12 ,d d ,便 可知d ?的值,则 2 2410 50 d d λ-= ?=???mm 4 410d =???nm 【注意事项】 ①该仪器很精密,各镜面必须保持清洁,切忌用手触摸光学面,精密丝杆和导轨的精度也是很高的,操作时要轻调慢拧。 ②为了使测量结果正确,必须消除螺距差(回程误差),也就是说,在测量前,应将微动手轮按某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旋转几圈,直到干涉条纹开始移动以后,才可开始读数测量(测量时仍按原方向转动)。 ③做完实验后,要把各微动螺丝恢复到放松状态。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 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迈克耳逊干涉仪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波长和精细结构。 二.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透镜等。 三. 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射镜M1、M2、光源 S和观察点E (或接收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一方。M1、M2相互垂直,M2是固定的,M1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G1和G2是两块材料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1、G2与平面镜M1、M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1上,被G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1和M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2是平面镜M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处去看,经M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1和M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

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1和M ′2之间的距离为d ,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M1与M ′2平行,则各处d 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 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 增加 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 减小 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 与d 的变化量△d 之间有下列关系 根据该关系式就可测量光波波长λ或长度△d 。 钠黄双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原理简介: 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 当,时V=1,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时V=0,可见度最小。 从一视见度最低的位置开始算起,测量一次视见度最低处的位置,者其间的光程差为,且由关系算出谱线的精细结构。 四. 实验结果计与分析 钠光的平均波长 次数 初读数 d 1(mm ) 末读数 d 2(mm ) △d=|d 1-d 2| (mm) (nm) (nm) 1 其中λ=2*Δd/100,根据λ0=; = E=% 钠光的精细结构: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迈克尔逊干涉仪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 2. 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现象; 3.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器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观察屏、小孔光阑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在图M 2′是镜子M 2 经A面反射所成的虚像。调整好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在 标准状态下M 1、M 2 ′互相平行,设其间距为d.。用凸透镜会聚后的点光源S是 一个很强的单色光源,其光线经M 1、M 2 反射后的光束等效于两个虚光源S 1 、S 2 ′ 发出的相干光束,而S 1、S 2 ′的间距为M 1 、M 2 ′的间距的两倍,即2d。虚光源 S 1、S 2 ′发出的球面波将在它们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呈现非定域干涉现象,其 干涉花纹在空间不同的位置将可能是圆形环纹、椭圆形环纹或弧形的干涉条纹。 通常将观察屏F安放在垂直于S 1、S 2 ′的连线方位,屏至S 2 ′的距离为R,屏上 干涉花纹为一组同心的圆环,圆心为O。 设S 1、S 2 ′至观察屏上一点P的光程差为δ,则 )1 /) (4 1 ( ) 2 (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r R d Rd r R r R r d R δ (1) 一般情况下d R>>,则利用二项式定理并忽略d的高次项,于是有

??? ? ??+++=? ??? ??+-++?+=)(12)(816)(2)(4222 22222222222 2 r R R dr r R dR r R d R r R d Rd r R δ (2) 所以 )sin 1(cos 22θθδR d d + = (3) 由式(3)可知: 1. 0=θ,此时光程差最大,d 2=δ,即圆心所对应的干涉级最高。旋转微调鼓轮使M 1移动,若使d 增加时,可以看到圆环一个个地从中心冒出,而后往外扩张;若使d 减小时,圆环逐渐收缩,最后消失在中心处。每“冒出”(或“消失”)一个圆环,相当于S 1、S 2′的距离变化了一个波长λ大小。如若“冒出”(或“消失”)的圆环数目为N ,则相应的M 1镜将移动Δd ,显然: N d /2?=λ (4) 从仪器上读出Δd 并数出相应的N ,光波波长即能通过式(4)计算出来。 2. 对于较大的d 值,光程差δ每改变一个波长所需的θ的改变量将减小,即两相邻的环纹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增大d 时,干涉环纹将变密变细。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处理(整理表格、计算过程、结论、误差分析): m m 105-5?=?仪 N=30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实验要点

实验要点 实验前请认真阅读本要点: (1)听完课后,同学们结合仪器请仔细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特别是P189的干涉仪光路图(图5-61)、P191公式(5-123、5-124)的由来及应用、P193至P194的仪器说明与练习一。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还要阅读教材的P136与P138的实验内容1。 注:迈克尔逊干涉仪有仿真实验,同学们可以在实验之前用其进行预习。 仿真实验位于: 桌面\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大学物理仿真实验v2.0(第二部分),其中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v2.0(第二部分).exe为正式版,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示教版v2.0(第二部分).exe为示教版,同学们在使用之前可先看示教版。 (2)实验内容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记录位置改变时干涉条纹的变化,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 2)根据逐差法的要求确定如何合理测量数据,规范记录实验数据及已知参数等。 3)拟定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透明薄片的折射率(厚度)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来验证实验方案。 4)(选做)利用仿真实验测量测量钠光的波长、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钠光的相干长度等。 (3)阅读F盘上的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了解需测量的数据要求(处理需用逐差法),确定如何进行数据测量。根据需测量的数据,在实验仪器上进行预测量与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即先测量一小部份数据,弄清测量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测量方法,然后进行正式测量。

(4)测波长与测线膨胀系数的主要调节方法是一样的,需掌握迈克尔逊干涉光路的调节方法,并了解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如条纹的“冒出”和“缩进”、条纹的疏密、条纹间距与“空气薄膜”的关系等。(一些问题详见附录4 疑难解答) 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读数结构(包括如何读数、校零、消空程等)。 测量固体试件的线膨胀系数的同学还要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控温(详见38的实验内容1)。 (5)测波长的同学(后十位同学)需每冒出(或缩进)50环,读一次 M镜 1 的位置,至少连续测8组,将数据填入表格,并观察其实验现象。 测线膨胀系数的同学(前十位同学)可以采用按升高(降低)一定的温度(例如2℃)测量试件伸长量的方法(采用逐差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也可以采用按试件一定的伸长量(例如由20个干涉环变化算出的光程差),测出所需升高(降低)温度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求连续测量8组。 注:测波长或测线膨胀系数只需做其中之一,但两个实验都需要掌握;请注意数据处理文件(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 (6)将所测量数据输入相应的数据处理文件(位于F盘,共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与应用数据处理、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环数记温度)、线膨胀系数测量数据处理(据温度记环数)三个文件),不要关闭文件,让老师检查数据是否合格。 (7)数据合格后重新用新报告纸按要求记录所测数据(并记录其标准值或参考值,详见附录1 数据记录要求),将原始数据与仪器使用登记本一并让老师签字,并了解如何处理所测数据(详见附录 2 数据处理要求)及逐差法相关知识(附录3 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8)在预习报告后根据实际实验加上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9)重新对仪器进行调节,熟悉调节要点,并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及线膨胀系数测定仪的调节与使用; (10)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仿真实验的使用,并利用其进行复习及进行实验,

实验迈克尔逊干涉仪

光的干涉是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相干光在 空间相交区域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 涉现象。光的波长虽然很短(4×10-7~8×10-7 m 之间),但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条纹数却很容易用光学仪器测得。根据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推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照相技术、测量技术、 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力及形变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相干光源的获取除用激光外,在实验室中一般是将同一光源采用分波阵面或分振幅2种方法获得,并使其在空间经不同路径会合后产生干涉。 迈克尔逊干涉仪(如图1)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如在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利用该仪器的原理,研制出多种专用干涉仪。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干涉原理和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学习其调节方法。 2.调节观察干涉条纹,测量激光的波长。 3.测量钠双线的波长差。 4.练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灯,针孔屏,毛玻璃屏,多束光纤激光源(HNL 55700)。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物图。图2是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示意图,图中M 1和M 2 是在相互垂直的两臂上放置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其中M 1是固定的;M 2由精密丝杆控制,可沿臂轴前、后移动,移动的距离由刻度转盘(由粗读和细读2组刻度盘组合而成)读出。在两臂轴线相交处,有一与两轴成45°角的平行平面玻璃板G 1,它的第二个平面上镀有半透(半反射)的银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接近相等的反射光⑴和透射光⑵,故G 1又称为分光板。G 2也是平行平面玻璃板,与G 1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均与G 1相同。由于它补偿了光线⑴和⑵因穿越G 1次数不同而产生的光程差,故称为补偿板。 从扩展光源S 射来的光在G 1处分成两部分,反射光⑴经G 1反射后向着M 2前进,透射光⑵透过G 1向着M 1前进,这两束光分别在M 2、M 1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达到E 处。因为这两束光是相干光,因而在E 处的观察者就能够看到干涉条纹。 由M 1反射回来的光波在分光板G 1的第二面上反射时,如同平面镜反射一样,使M 1 在M 2附近形成M 1的虚像M 1′,因而光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自M 2和M 1的反射相当于自M 2和M 1′的反射。由此可见,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所产生的干涉与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等效的。 当M 2和M 1′平行时(此时M 1和M 2严格互相垂直),将观察到环形的等倾干涉条纹。一般情况下,M 1和M 2形成一空气劈尖,因此将观察到近似平行的干涉条纹(等厚干涉条纹)。 2.单色光波长的测定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明时,迈克尔逊干涉仪所产生的环形等倾干涉圆条纹的位置取决于相干光束间的光程差,而由M 2和M 1反射的两列相干光波的光程差为 Δ=2dcos i (1)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迈克尔逊干涉仪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能源与 动力工程162班 学生姓名:韩杰学号: 51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座位号:

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发生干涉现象。 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 M1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 M2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 微调螺丝。 2.可动全反镜移动及读数 可动全反镜在导轨上可由粗动手轮和微动手轮的转动而前 后移动。可动全反镜位置的读数为: ××.□□△△△ (mm) (1)××在mm刻度尺上读出。 (2)粗动手轮:每转一圈可动全反镜移动1mm,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转动一圈共100个小格,每小格为0.01mm,□□由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读出。 (3)微动手轮:每转一圈读数窗口内刻度盘转动一格,即可动全反镜移动0.01mm,微动手轮有100格,每格0.0001mm,还可估读下一位。△△△由微动手轮上刻度读出。 注意螺距差的影响。 激光器激光波长测试原理及方法

光程差为: 2cos d δθ= (2cos (21) ()2 k d k λδθλ ==+?? ???明纹)暗纹 当θ=0时的光程差δ最大,即圆心所对应的干涉级别最高。转动手轮移动M 1,当d 增加时,相当于增大了和k 相应的θ角(或圆锥角),可以看到圆环一个个从中心“冒出” ;若d 减小时,圆环逐渐缩小,最后“淹没”在中心处。 每“冒”出或“缩”进一个干涉环,相应的光程差改变了一个波长,也就是M 1与M 2 ’之间距离变化了半个波长。 若将M 1与M 2 ’之间距离改变了△d 时,观察到N 个干涉环变化,则 2 d N λ ?=? 或 2d N λ?= 由此可测单色光的波长。 4.钠双线波长差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从条纹最清晰到条纹消失由于M 1移动所附加的光程差: 1212()m L k k λλ==+ 钠双线波长差:2 2m L λλ?= L m 是视场中的条纹连续出现两次反衬度最低时M 1所移动的距离。 二、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 激光器、钠光灯、扩束镜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与使用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教学目的 1、了解光的干涉花样形成的原理,能区别等倾干涉和等厚干涉; 2、学会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并能用其测量激光的波长;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重点: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 难点:1)干涉花样形成的原理;2)白光干涉图样的调节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学时 3学时 一、实验简介 光的干涉是重要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相干光在空间相交区域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涉现象。相干光源的获取除用激光外,在实验室中一般是将同一光源采用分波阵面或分振幅两种方法获得,并使其在空间经不同路径后会合产生干涉。根据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测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照相技术、测量技术、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力及形变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的光学干涉仪器进行实验,精确地测量微小 “长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这个著 名实验为近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兴起开辟了道 路,1907年获诺贝尔奖。迈克尔逊干涉仪原 理简明,构思巧妙,堪称精密光学仪器的典 范。随着对仪器的不断改进,还能用于光谱 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利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 等实验。目前,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研制的各种精密仪器已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如观察干涉现象,研究许多物理因素(如温度、压强、电场、磁场等)对光传播的影响,测波长、测折射率等。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干涉花样的形成原理; 2、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方法; 3、观察等倾干涉条纹,测量H e N e -激光的波长; 4、了解钠光、白光干涉花样的特点。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产生的干涉等效于 膜'12 ,M M 的薄膜干涉。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2cos d i k δλ== (一)1、1M 和'2M 严格平行——等倾干涉 条纹特点:1)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纹,条纹定域在 无穷远(需用会聚透镜成像在光屏上); 2)中心级次最高,2k d λ=; 3)d 增大,条纹从中心向外“涌出”, d 减小,条纹向中心“陷入”,每“涌出” 或“陷入”一个条纹,间距的改变为2 λ ,“涌出”和“陷入”的交接点为0d =情况(无条纹)。 4)干涉条纹的分布是中心宽边缘窄,d 增大条纹变窄 12k k k k i i i di λ-?=-≈(,k d i 增加时条纹变窄) 2、1M 和'2M 有一很小的夹角——等厚干涉 ()2 2cos 212d i d i ?=≈- 1)当入射角也较小时为等厚干涉,条纹定域在薄膜表面附近; 2)在两镜面交线附近处,d 较小,i 的影响可以略去,干涉条纹是一组平行于1M 和 125- —图三、实验原理 d 变化时,等倾干涉条纹的变化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