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21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1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1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扬州大学文学院621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名词解释精编

1.举人

【答案】中国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之称,是通过乡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亦称作孝廉。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唐代以各地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故有此称。宋为乡试(贡举考试)各科中试者的统称,俗称举子。宋举人被解送礼部前,须经考试,略如后之乡试。举人在礼部应试落第者,仍须再应乡举,可方参加下科考试。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袭,为乡试中试者的专称,俗称孝廉。且作为一种出身资格,即初步具备入仕资格。清末又有法科举人、理科举人等。光绪三十一年(1905)起,考试回国留学生,最优者给予进士出身,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并各加某学科字样。

2.《浣纱记》

【答案】明代三大传奇之一,梁辰鱼所作。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描写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吴、越争霸的政治悲剧。

3.《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4.笠翁十种曲

【答案】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集。因李渔号笠翁,集中包括十个剧本而得名。这十个剧本是:《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慎鸾交》、《巧团圆》、《奈何天》、《风筝误》、《玉搔头》、《意中缘》、《凤求凰》。这十种传奇几乎全是演婚恋故事,这并不说明他特关注婚恋问题,而是反映着他的戏剧观念“十部传奇九相思”,戏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的。这十种传奇自然也反映出晚明以来尚情的思想,赞成爱情婚姻自主,反对父母包办儿女婚事,特别欣赏对情的执著。

5.《诗经集传》

【答案】是朱熹对《诗经》作的说解。书中对《大序》、《小序》作了全面的批判。正文杂采毛传、郑笺之说,间或引用齐、鲁、韩三家诗说,而断以己意为取舍,意在重新探讨《诗经》本义。说解方法兼顾训诂与剖析义理,而尤以剖析义理为主。其说强调以诗言理,即主性情,讲

义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封建道学观点。

6.复社和几社

【答案】这是两个在明末有较大影响的文人团体,它们以“复古学”为宗旨,企图从文学上复兴传统精神,挽救明朝政府的危亡。复社是文社组织,也是一个政治集团,以张溥、张采为领袖,因其宗旨是兴复古学,故名复社。他们在政治上反对阉党,主张抗清;在文学上主张复古,推崇七子,但他们兴复古学,务为有用,关心现实斗争,也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与此同时,陈子龙和夏允彝、徐孚远等创建几社,彼此呼应。

7.酸甜乐府

【答案】指元代散曲家贯云石、徐再思作品的合集。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二人作品内容多逸乐生活和男女之情,形式上讲求雕章琢句,力求含蓄秀丽,风格颇为相似,故后人将他们的作品合辑称为“酸甜乐府”。

8.七体

【答案】西汉枚乘的《七发》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七体”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9.《全唐文》

【答案】又名《钦定全唐文》,1000卷,清代董诰、阮元、徐松等奉诏编纂,是我国第一部断代文集。编纂体例依照《全唐诗》,各家名下再按文体分类编排。序次为:诸帝、后妃、宗室诸王、公主、臣工、释道、闺秀,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宦官四裔附编卷末。其缺点一是汇辑群书不注出处,不便复检,且给唐文的校勘带来困难;二是收文有较多遗漏。但此书资料翔实,对研究唐代的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被人们誉为研究唐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10.散体赋

【答案】散体赋,又称为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11.《诗经集传》

【答案】宋代朱熹的著作,主要内容是说解《诗经》。书中对《大序》、《小序》作了全面

的批判。正文杂采毛传、郑笺之说,间或引用齐、鲁、韩三家诗说,而断以己意为取舍,意在重新探讨《诗经》本义。说解方法兼顾训诂与剖析义理,而尤以剖析义理为主。其说强调以诗言理,即主性情,讲义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封建道学观点。

12.风雅

【答案】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确立在《诗经》时。“风雅”不是指“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

13.《北山移文》

【答案】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借钟山神灵之口,使用赋体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假隐士的嘴脸,并予以嘲讽,在当时俳谐性的杂文中很有代表性。

14.《白马篇》

【答案】曹植的前期诗歌。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此诗赞赏幽州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

15.龙朔体

【答案】“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和“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又称“上官体”)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一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以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16.《鸣凤记》

【答案】《鸣凤记》产生于隆庆年间,是一部关切当代政治事件的剧作,作者或是王世贞或是其门人,尚难确定。《鸣凤记》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其内在结构是通过揭发严嵩的旧罪,并不断地演示其新罪而得以呈现,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之上,剧中有些细节也有移植和渲染。作者把复杂的政治矛盾解释成政治人物道德品质的对立,其可信程度是有限的。剧中的杨继盛等人是“忠义”的化身、“纲常”的代表,缺乏普通人的思想感情,显得很死板。另外,此剧的语言骈俪雕琢,过多地引经据典,也是一弊。此剧由于其人物品格的极端化导致的矛盾冲突的格外激烈,在当时的戏剧中是少有的。但其作为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