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摘要: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既反映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而且队此后中国的政治与学术有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因而,研究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于转变,对认识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和了解五四时期只是分子的道路选择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近代史李大钊少年中国五四运动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也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我党早起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个名重当时的具有发哦上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是李大钊最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坚信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与王光祈、曾琦、陈愚生、张梦九、周太玄、雷眉生6人共同创建了少年中国学会。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能不能创造成立,全看我们的少年运动如何

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呵!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我们世界的少年?这是李大钊在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之初的一次演讲中的开头与结尾。”

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李大钊提出来一个实现少年中国的方案——少年运动,一种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改造。他把以人道主义为中心的精神改造与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组织为手段的物质改造结合起来,提出了所谓“心与物”,“灵与肉”;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造的主张。??在他的描绘下,少年中国理想社会的模

型不仅具有了消灭了剥削和压迫,人人劳动,相亲相爱的人情味,还具有返回大自然的田园美。此时的“少年中国”理想,是社会主义,互助论,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的混合体,但是对于这种脱离社会实际的理想主义方案,恩格斯早已给出了结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以开始就要注定成为空想的,他越是制定的详尽周密,就越是陷入纯粹的幻想。”而正如恩格斯预料的那样,这种以理想主义为根据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不久便随着新村主义和工读互助主义的失败而破灭了。?五四运动时期,正是李大钊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重要时期,对于此时他思想中的“少年中国”的理想的看法在了解李大钊早期的思想变化中也就有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他原有的思想戛然而止。思想的转变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决定性的质变发生之后,仍然有待于量变的继续和部分质变的发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不能保证他的思想立即一切更张。而且,当时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混杂在一起,想要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直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无论对于谁都是十分困难的。可以说接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不仅是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所共有的特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所共有的特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实现世界观转变的过渡。李大钊思想中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方面反应了他当时还处在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之下;另一方面,也清晰的反应了他在思想转变过程中的进步。他的进步性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以唯物论代替了过去的唯心论。

他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原理,尝试着从经济原因上去阐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而且他已经认识到文化结构的力量是远远比不上经济结构的力量的。他这一思想的初步形成,基本上否定了他早年受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影响,过分强调和夸大精神价值作用而产生的唯心主义倾向。

二,肯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致性。

李大钊举例“人类在马克思所谓史前期间”,把物质改造与精神改造割裂开来所造成的恶果指出:精神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改造一起进行。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

不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三,注意到了中国与外国的差异,看清了中国的国情。

他构想的“少年中国”模式带有与欧洲国家明显不同的中国特色,“我们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是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四,认识到青年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相结合的必要性。

他认为青年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实际,特别是到山林村落里与农民共同劳作生活,开发他们,慰安他们才会有所作为。他说;“只要青年多多的还了农村,那农村的生活就有改进的希望;只要农村的生活有了改进的效果,那社会组织就有进步了。”貌似幼稚的看法却反应了李大钊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在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他不久完成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当然,李大钊的“少年中国”理想具有致命的缺陷,即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乌托邦”:

一,回避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脱离城市社会,另去造个山村社会,用新鲜的空气,高旷的地点去创造一个新中国的基地,渐渐扩充——以创造一个理想的“少年中国”的标本来推动全社会的改造。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恩格斯在批评空想社会主义时曾说;“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大脑中生出来。”

二,提倡通过“物心两面”改造方案实现“少年中国”理想的李大钊,尽管这时候有了唯物论的思想,但此时,他头脑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含义,还不是那种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三,李大钊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以村落为基地,以农村自然经济为基础,把“社会主义”与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的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均平思想相混同,希望是在某种虽然不富裕单确实平均的生活水平中,获得地位的平等,财产的平均和人际关系的和美。从某种程度上说,“少年中国”的理想是《天朝田亩制度》所反映的农业社会主义理想的复归。从它选择的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具有合理性,但是这种回归,对于经济的发展,无疑意味着一种退步。

总之,从李大钊在近代中国社会蜕变过程中提出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中可以看出,他在五四前后实行思想转变的初期,头脑中存留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其他

的非科学,空想的社会主义思想还是比较多的,对这些思想的清算也比对“问题与主义”的认识更晚一些。但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成长着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热切探索真理的战士,李大钊在研究理论和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清算自己的错误认识,不断的由理论接近现实,在现实中不断的为理想开辟道路。比较早的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大钊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李大钊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2、《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李大钊于1919年9月15日发表的演讲

3、《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5期?

4.、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于转变》王元洲1999年

5、《李大钊作品集》百度文库

李大钊《新纪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本文思想境界崇高开阔 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教学关键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么的认识 课型讲课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吗? 陈独秀与李大钊 李大钊与毛泽东 李大钊,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怎样理解文中“新纪元”一词 字面:新的一年到来 深层:世界形势风云变化;马克思科学预言得到印证 新文化运动兴起,新的希望来临 读了本文,我们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应该获得怎么的认识? 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创造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要有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历史眼光 本文艺术特色 思想境界崇高开阔 人格本性自然显露 语言豪壮崇高 作业:课后练习和报纸 李大钊《新纪元》全文阅读 新纪元来,新纪元来!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今日是一九一九年的新纪元,现在的时代又是人类生活中的新纪元,所以我们要欢欣庆祝。 我们今日欢祝这新纪元,不是象那小儿女们喜欢过年;喜欢那灯光照旧明,爆竹照旧响,鱼肉照旧吃,春联照旧贴,恭喜的套话照旧说,新衣新裳照旧穿戴。那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就过了百千万亿年,也是毫无意义,毫无趣味,毫无祝贺的价值。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这样进行的发轫,才能配称新纪元;这样的新纪元,才有祝贺的价值。一个人的一生,包含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完成他的崇高的生活。人类全体的历史,联结无数的新纪元,才算能贯达这人类伟大的使命。 一九一四年以来世界大战的血、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血、一九一八年德奥革命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这个新纪元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我心目中李大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话: 电邮: 教师: 得分: 2011年11 月26 日完成 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摘要:2009年,李大钊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恰逢现在正在进行党课学习,看到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响应党课中学习党史的号召,同时基于各类文献,在我个人心底对李大钊同志的印象有一定的形成,并且就其个人,思想,与其社会影响展开讨论。并阐述人物印象形成的依据,过程和感想。 关键词:我心目中;李大钊 若要认真地说起来,我只能说,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李大钊同志和他的思想,当然这其实仅与时代有关,没有那种环境,没有那种压力,所以不会迸发出那样的爱国之心,不会有改革的激情。这种隔阂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了,就如同生在现代化的人永远想象不到古代点煤油灯

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党的团员,我真的正在试图去理解那些先辈,我清楚地知道,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只有理解才不会遗忘。 一、他是一个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慈爱的父亲。 一开始知道李大钊是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父亲李大钊》,每当想起,眼前总是隐约浮现一个身材魁梧,表情严肃的男子,弹着风琴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场景。 那时他的儿女们还还很小,他们学习的歌曲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的一点点浮夸,都是赞扬目前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多美好,生活多美好,实际是,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改良总是不见效果,李大钊同志直接见证了中国改良的失败,并且由唯心主义进行了巨大的转变,支持了共产主义。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对政治放长目光,从小就忧国忧民,从小就爱国。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1]——李葆华由此可见,李大钊是让儿女又敬又爱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二、他是一个爱国者 他是一个执着,冷静,有责任和担当的爱国者。 习近平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 我不禁想多了解李大钊同志一些,根据人民网李大钊的生平简介和生平年表,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3]。不得不说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天赋,有一种执着的勇气,因为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救国的思想,但我必然不会有救国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点,我明白这就是伟人和无知的差距。我或许是思想的巨人,但我无疑是行动的矮子,我们需要这样的李大钊,带领我们走进新的时代,带领那时候思想没有觉悟的人们。 当然很难想象,李大钊同志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拥护者,由唯心论者转变为唯物论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如果不是热烈的爱国情怀,不是执着的救国信念,怎么能达到“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的思想呢?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钊同志的老师、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 壮烈牺牲,但他不怕。[5] 1915年,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不悔。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奋不顾身、英勇战斗 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三、他是一个领导者 他是一个有远见,能变通,成功的领导者。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

李大钊

今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在人们回顾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时,首先当追念当初开天辟地、相约建党的创始者,即“南陈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陈独秀来信问党名,李大钊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县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读四书经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开办的永平府中学,两年后考入刚刚开办的北洋法政专门学校。辛亥革命的爆发,使他深受影响,开始有忧国忧民之心。毕业后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认真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著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过头脑中还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先期办报,又到中国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比较检验,并得知俄国革命胜利的消息后,终于从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并认为只有这一真理能够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自发举行爱国游行,李大钊演讲鼓动并奔走营救被捕者。翌年初他与陈独秀商讨了建党事宜,并支持北大学生邓中夏等组织了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外称“亢慕义斋”(英文Communism,即共产主义的谐音)。同年春,陈独秀来信询问党名是否称“社会党”,李大钊回信一锤定音:“叫共产党!”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沪召开,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计需他解决,未能赴会。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见孙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国民党的建议并得到同意,成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跨党”身份的李大钊成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同年亲驾马车率同志越出东北边境,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大会,并参观五个月。随后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区委书记,被军阀称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缉。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风险,主持反帝大会后率群众游行赴段祺瑞政府请愿,遭军警开枪屠杀。走在队伍前列的李大钊头部和手负伤,脱险后率北方区委机关避入苏联大使馆旁边的兵营,在那里领导反帝反军阀的斗争。 ■奉系军阀使用进口绞刑机对李大钊“三绞处决”,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 旧中国每逢战乱,下野军阀和政治家避入外国使馆是常例。西方列强对中共领导人进入苏联使馆却实行两重标准,鼓励奉系军阀张作霖破坏国际惯例闯入搜捕。事先曾有人报警,李大钊毕竟出身书生,对形势险恶估计不足而未转移。1927年4月6日晨,北京军警被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守军放入,突袭苏联大使馆,捕去李大钊等人。在狱中李大钊身受剥指甲等酷刑,仍坚不吐实。面对各界谴责及社会名流呼号营救,奉系军阀竟于4月28日使用新从西欧进口的绞刑机杀害被捕的二十人,对李大钊特别使用“三绞处决”法以延长痛苦。绞杀整整进行了40分钟。时年李大钊38岁。 李大钊是遗腹子,三岁丧母,既无兄弟,也无姐妹。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 ■“南陈北李”发起创建中共党组织,从一开始便是国内最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代表 时势造英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我们这个既有灿烂历史又苦难深重的国度里,才诞生出李大钊这样为长夜难明的赤县拨云破晓的人物。先进思想从来产生于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出自太平天国、义和团那样落后的土壤中。近代想救亡图存的中国人用旧的思想武器奋斗屡遭挫败,纷纷向国外寻求真理。八国联军的野蛮入侵,使清朝旧有体制接近崩溃,20世纪初科举被废,中国大地上出现以新学为主的洋学堂,李大钊恰恰成为第一代学生。当时国人见日本学西方能迅速富强,在日俄战争前后有数万青年赴东瀛求学,李大钊也在其中。虽然日本侵略中国为祸最烈,不过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接触到先进的文化,并萌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及其现实意义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是基于当时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和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是其青年观的重要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典型表现。李大钊对青年教育问题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尤其是在用什么教育青年和怎样教育青年上提出了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对当前我国青年及青年教育工作非常富有现实意义和启发价值。 标签:李大钊;青年;教育 作为我国著名早期马克思主者、大学教授和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对青年一直非常关心关注关爱,亲自参加领导与指导青年学生的爱国行为,利用不同的场合和各种方式教育青年,对青年问题及其教育有着自己诸多富有远见的看法。其中,青年教育观是其青年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中国化的典型表现。本文拟从形成的背景、具体内容和使用的渠道和方法等多方面探析李大钊的青年教育观,以期望为当今的青年及青年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观形成和完善的背景和条件 李大钊青年教育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基于以下各种主客观的背景和条件,通过自身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参与体验,才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1.李大钊主动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洗礼 在积极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颇有关注和欣赏,马克思从新时代的要求去把握青年问题,对李大钊的影响非常深刻。具体有以下几点影响李大钊的青年观及其青年教育观:一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非常关心青年,并积极指导青年的成长;二是在青年的职业选择上,马克思青年时代的那段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更是影响了当时和后来青年。三是马克思从历史、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青年的责任、使命、地位和目标,赋予青年时代的责任和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后来李大钊的青年及其教育观,有很多方面都继承了革命导师马克思等人的以上思想火花的照耀和指导。 2.李大钊深受历史名人梁启超等人青年观的影响 近代中国有很多名人均提到青年与国家、民族的关系,而且都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角度,表达了对青年问题及其教育问题的关注。其中对李大钊青年及其青年教育影响最大的当数清末民初的梁启超先生写下的名篇《少年中国说》。梁氏把一个国家的未来与青年的发展状态相提并论,这种极其重视青年的思想,对李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哲学动态》在2012年第2期刊出的文章《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看,高语罕是开启者和杰出代表,艾思奇等人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这种观点还值得进一步商榷。我认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面早于高语罕,其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贡献以及影响力较之他人也甚为突出,可以说,李大钊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一文认为,高语罕撰写的三本书信体著作(如1921年的《白话书信》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零突破。然而,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在1920年,李大钊又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中具体阐述了唯物史观在史学上的绝大贡献。 首先,李大钊论述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社会组织进化论”是关于过去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是关于现在的理论;“社会主义运动论”是关于将来的理论。李大钊强调,不能离开唯物史观去考察他的社会主义,因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亦根据“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2]的思想进行了立论。这些论述表明,李大钊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 其次,李大钊概要论述了唯物史观的两大要点:“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3]这一论述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 最后,李大钊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至于马氏用他特有的理论,把从前历史的唯物论者不能解释的地方,与以创见的说明,遂以造成马氏特有的唯物史观,而于从前的唯物史观有伟大的功绩。”[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其创立将唯心主义从最后的避难所驱逐了出去,李大钊在此指出了唯物史观的伟大意义和学术上的历史进步。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由于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发表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加之该专号同时刊发了顾兆熊的《马克思学说》、黄凌霜的《马克思学说批评》、起明译的《俄国革命之哲学的基础》、陈启修的《马克思研究》、刘秉麟的《马克思传略》等文章,所以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不少的注意。之后,杨匏安、陈独秀、李达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胡汉民、戴季陶等国民党人也开始研究和宣传唯物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俨然成为时代的“新潮”。正如大钊所说的那样:“晚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里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的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5]教授尚且如此,学生们自然也不甘下风,纷纷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如罗家伦在《今日之世界新 [1]胡为雄:《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哲学动态》2012年第2期。 [2]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3页。 [3]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7页。 [4]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21页。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内容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主要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早期中国的传播做一些介绍,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三个方面来阐述。 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其于1967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一书序言中,阐述李大钊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时说:“现在,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真正的领导人和最伟大的烈士受到尊敬。他不是中国的列宁,因为这个荣誉已属于毛泽东。但是李大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象征着老一辈东方民主主义者与新文化运动前期(1915-1919)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系。在后者当中,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脱颖而出,出现了新一辈年轻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7年后,他们掌握了党的领导权。在中国共产主义者试图把中国历史前进的这个连续完整的链条中,李大钊正好是毛泽东之前的一环。”他又说:“向为北京大学的历史教授和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是第一个声明拥护俄国十月革命的重要的中国知识分子,他还以中国共产党两主要创立者之一、以不幸的国共合作的主要设计者的身份著称于世。然而,就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来说,与其说他是一个共产主义的政治领袖,还不如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解释者。李大钊最先承担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它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他不仅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且还对未来即将发生的变化作出预言。他的著作代表着我们时代最易引起争议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唯意志论解释与好战的民族主义的结合。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深深地影响着未来整整一代中国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中最杰出的一个人是1918年冬至1919年春这段关键的日子里,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年轻助手——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于1924年11月12日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的演讲《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条》中评价李大钊:“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宣传共产主义、唯物史观,那不是马列主义是什么主义?它不是基督教主义,也不是孔教主义,,是马列主义,实实在在,有书为证。”这段话对李大钊最早传播和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周恩来对李大钊的评价是:“我们愿意和一切平等待我之国家合作。我们不排外,不挑衅,但必须站稳立场,否则就只能倒在外国人的怀里。中国共产党就是带着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伟大气概开始的。虽然当时只有50多个人,其中李大钊同志英勇壮烈,血洒北平。但任何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不过是一枝线粒体苗,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不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成长为巨人,成长为力量。” 下面对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简要的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一度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为反搞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战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直到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前仆后继的,但都未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的悲惨境地。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却又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乖张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也没有受到削弱;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在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之中。残酷的现实告诉他们,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不是包治中国百病的灵丹妙药。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f513011694.html, 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何亚娟张丽霞 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8年第09期 [摘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致思于世界与人类发展,并为之实践奋斗。其设计勾画的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李大钊;共同体;青春中华;新亚细亚;世界联邦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9-0027-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已经先后100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被不断充实、认同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绝非耦合为之,它既是人类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现实诉求,也有着厚实的历史渊源。如果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视角考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渊源,我们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有着丰富的共同体思想,是共同体理论内涵的先行构建者之一。学术界对于李大钊的思想研究颇丰,但对于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注意不够。基于世界情势和中国现实的考量,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吸纳西方民主政治、内化马克思主义,勾画了由“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新亚细亚”(区域共同体)再到“世界联邦”(人类共同体)的共同体发展图式。其由小到大的联合共同体图式,体现了强烈的世界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李大钊的共同体思想为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青春中华”——民族国家共同体 民族国家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典型的政治共同体。追求民族解放,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李大钊的夙愿。如其《狱中自述》中所写:“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1]“青春中华”是李大钊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在《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青春》《“少年中国”之“少年运动”》等文中,李大钊阐发了青春中华之创造思想。 (一)青春中华须扬弃“白首之中华”。近代中国国势衰落。李大钊痛惜历史悠久而又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对帝国主义散布的中華民族“衰老之民族”“濒灭之民族”等谬论予以驳斥。他指出,白首中华是青春中华之胚孕,青春中华者乃白首中华之再生。倡导建立“理想之中华,青春之中华”,实现中华民族“投胎复活”。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中华民族之复兴是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李大钊的“少年中国”思想 摘要: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既反映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状况,而且队此后中国的政治与学术有巨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因而,研究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于转变,对认识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和了解五四时期只是分子的道路选择均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近代史李大钊少年中国五四运动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也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我党早起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个名重当时的具有发哦上道德品质的学者和思想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正是李大钊最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坚信马克思主义能救中国,拯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与王光祈、曾琦、陈愚生、张梦九、周太玄、雷眉生6人共同创建了少年中国学会。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能不能创造成立,全看我们的少年运动如何 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大联合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呵!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我们世界的少年?这是李大钊在少年中国学会成立之初的一次演讲中的开头与结尾。” 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李大钊提出来一个实现少年中国的方案——少年运动,一种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改造。他把以人道主义为中心的精神改造与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组织为手段的物质改造结合起来,提出了所谓“心与物”,“灵与肉”;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改造的主张。??在他的描绘下,少年中国理想社会的模

最全总结范文之:李大钊的故事8篇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一): 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 四岁认字 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 李大钊的故事(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请大家注意,杨继盛当初的原作,是辣手着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在这副对联中,李大钊地将辣字改成妙字。一字之差,李大钊为人谨慎和为文严谨的特点,就都表现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李大钊的一句名言:人生最搞笑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杀害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大钊的故事(四): 李大钊从容就义 1926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犯天津大沽口,国民党被迫还击,击中了日本军舰。日本政府不但不对侵略行为认罪,还公然要求中国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腐败的段祺瑞军阀政府竟然全部理解了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领导下,北京五千名群众在天安门召开了抗议大会。会后,李大钊亲自举着一面红旗,走在队伍中间,到铁狮子胡同军阀政府门前示威。游行队伍来到军阀

李大钊教学设计

走进革命先驱——李大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能时刻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李大钊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师生准备的李大钊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滦河岸边。滦河流域,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在这片土地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滦河儿女。原籍乐亭县的李大钊爷爷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大钊爷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故乡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在李大钊爱国主义思想和光辉业绩中,蕴藏着滦河文化的优良传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去了解李大钊的成长故事。 2、先请同学们读读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上周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李大钊的故事,都准备好了吗?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讲讲你搜集到的故事。 小组交流、推荐。 4、推荐的同学讲故事。 从1895年到1916年,大钊同志共度过了20年的学习生涯,他的学生时代是他步入革命生涯的闪光时代,在这20年中,李大钊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刻苦勤奋,对待老师,尊敬爱戴,情深意重。李大钊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李大钊还有一些名言也被人们争相传诵,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搜集到的李大钊的名言。 5、总结:1927年,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后,一身正气,首登绞刑架,慷慨赴死,牺牲时年仅38岁。滦河文化孕育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思想,李大钊弘扬了滦河文化。如今,先驱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的事迹仍是火种,播种在我们心中燃烧。同学们,让我们时刻牢记大钊精神,学会独立,学会自信,学会勤勉,学会坚强,奋力拼搏,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万里晴空展翅飞翔! 1 / 1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作者:朱金娜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10期 [摘要]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任务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当下新时代各项任务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打破过去“思想——运用”的写作思路,而是在夹叙夹议中理解李大钊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解读和深化。即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深邃的批判意识、科学的唯物史观、个性解放意识和马列主义研究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和时代任务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李大钊;十九大;学习精神;新时代;唯物史观 近代中国在探求恢复民族主权、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和新文化运动涌起,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最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瞻性、批判性、宏观性。 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李大钊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发展观,新的一定战胜旧的,新陈代替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写成了《国耻纪念录》《国民之薪胆》《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民彝与政治》文章中,痛斥君主专制政治的反动性,阐明代议政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需求。他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激励人民,号召人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从李大钊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爱国意识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精神依然坚定不移的确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让我们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聚合全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是李大钊精神在新时代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体现。 李大钊具有强烈的批判落后文化,积极宣传先进文化的意识。在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中,形成强烈的批判封建落后文化的意识。李大钊提倡要有大胆否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旧观念,他批评北洋统治者把孔孟思想写进宪法,使之成为专制之护符,而提倡符合全体民意之宪法精神。他从十月革命的精神中看到世界革命的潮流,并将这种民主潮流迅速的引入中国,广泛介绍,从而引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是极其宝贵的,我们要积极学习李大钊强烈的批判意识,对落后的文化进行有原则的批判和纠正,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清扫道路。像李大钊那样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对优秀文化的大力提倡精神,助力我们当前实施的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复

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2011年04月 学术探讨 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文/刘桂梅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李大钊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重要人物。作为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仍是当前时期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攫取了李大钊思想中的若干思想进行阐述与讨论,旨在对李大钊思想的更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李大钊思想;历史观的变迁;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81-01 李大钊,字守常,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路人,而且他又创立了中国先进的党派——中国共产党,这完全是在总结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而走出的一条极为正确的道路,他虽未看到当今社会主义如此繁华的现象,但是他却将他一生的精力投入至共产主义事业。可以这样说,李大钊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是中国无产阶级从自在阶段转向自为阶段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对李大钊思想进行研究。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 虽然辛亥革命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社会却被彻底地推翻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已经到来,中华民国因此而成立,而且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生、民族以及民权”),李大钊备受鼓舞,其革命的斗志更加强烈。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大钊写下了《隐忧篇》一文,这时,他还在求学,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尽充分展示了其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国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在文中可以看出,它完全赋予了对中华民国的美好情怀以及祈盼。在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李大钊同志对中华民国的殷实地情怀,同时也有对国家的担忧。此后直到1917年,李大钊思想开始出现独立化,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能够独立地形成一个派别,而这个派别却是建立在种种痛苦之上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代表了无产阶级一代的创新思维和伟大畅想。此时,李大钊同志提出了非常独特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却对当时以及现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李大钊主要从事两件事:其一是对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关注与吸收;其二是很明显地坚持自己的思想及观点。 二、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 1、“离开特有的史观去考社会主义简直不可能” 李大钊在1919年所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发表,它标志着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将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分成三个系别,即人道主义经济学、个人主义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学;在文章中,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经济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以为现代经济以及社会均有一些弊端,主要都是由于现代经济组织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而引起的,只要经济组织进攻了改造,其他关于精神方面的现象均随之而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他还认为,社会主要经济学者主要持改造论的观点,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社会进行改革。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很直白,李大钊就是想通过这样明晰的语言让每一个人能够理解其意思:“从前的经济学,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以后的经济学,要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了。这正是个人主义与(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过渡的时代。”在这篇文章中,充分地显示了李大钊同志的学识以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追崇。他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其实在马克思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该缺陷主要表现在不仅是太过空洞化,而且太过于感情用事,不能很好地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及体系建立起来。李大钊认为,只有马克思能够较现实地、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必然性。由上面的阐述可知,李大钊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解和认识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他看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二是关于他的资本主义经济论;三是关于他的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2、社会主要“就是反对现在经济组织的精神和运动” 继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之后,李大钊在1920年初又发表了《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明确地指出:发现新大陆,标志着欧洲殖民事业向世界的拓展,欧洲也因此而成为了世界商业的先驱。机械的新文明在扩大人类生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难。李大钊认为,正是由于资本的大量集中,才使得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不能不受机械般的为少数富豪所奴役的痛苦,因此他们阶级的自觉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而这种阶级的自觉性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这就是李大钊同志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李大钊思想中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思想 李大钊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存在的具体矛盾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了对精神文明的真实认识。他认为,社会经济的构造主要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构成的,它也属于社会的基础构造。精神方面的构造包括很多方面,如政治、伦理道德、法制以及哲学方面,均属于精神方面的构造,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均会随着社会经济构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在肯定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李大钊又特别注意到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在对物质生产进行一场精神改造的运动,便于运用精神的作用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作者单位: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参考文献: [1]吕明灼.对李大钊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东岳论丛,2010,31(4). [2]张阳普.中国共产党人是精神文明的积极倡导者[J].党史论坛. [3]程伟礼.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011.04 381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邓辉林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多个专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在新闻领域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他对西方思想文化的高超传播艺术,也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梳理他的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报刊功能的层次观 第一层次是政治功能。1916年7月,从日本留学归国不久的李大钊受众议院院长汤化龙之邀,担任《晨钟》日报编辑主任。在该报发刊词《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李大钊提出:“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晨钟》当努力为青年自勉,而各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此则《晨钟》出世之始,所当昭告于吾同胞之前者矣。”1917年1月,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日刊。受约担任编辑的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甲寅之新生命》,其中有这样的阐述:“此《甲寅》之努力也,此《甲寅》之进化也,由是更进而谋以其自身之努力,奋发我国民使之努力,以其自身之进化,开导我国民使之进化,此又《甲寅》之唯一责任。”而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李大钊的演说不谈新闻,只谈运动。这些表明,在他看来,报刊担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要唤起“民族之自我的自觉,自我之民族的自觉”,再造青春中华。报刊的首要功能、第一要义是政治功能,报刊舆论的警钟作用成为最重要的作用,与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密切相关,这是他在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下对报刊功能的准确定位。当时的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政权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志之士为摆脱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压迫而举行的多次反抗均告失败。正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李大钊对报刊功能才有了这样的认识。这与今天公认的报刊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孙发友教授认为:“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帮助受众比较全面地正确认识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适应世界的目的。”虽然这里也提出“改造社会”,但其前提和起点是向受众“传播信息”,而李大钊却把报刊的政治功能看作其起点和归宿。 第二层次是信息功能。李大钊对于新闻的定义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新闻定义之一,他认为:“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对于新闻报道信息的功能,他有这样的观点:“尽力把日日发生的事实,迅捷的而且精确的报告出来,俾读报纸的人们,得些娱乐、教益与知识”。李大钊还提出:“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这些观点表明,李大钊在新闻理念上确立了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还认识到了新闻报道的娱乐与教育功能,并在具象层面对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了论述。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报刊或新闻的政治功能表现得十分明显。列宁在论述报刊功能时,也“主要集中于宣传鼓动、组织、监督批评和经济建设四个方面”。在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的新闻思想,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和耳目喉舌作用,同时注意新闻向事实本位的回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