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战略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战略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战略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战略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战略建设研究

摘要: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调整现有的人才观念,打造雇主品牌的新战略,构建起基于雇主品牌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本文从雇主品牌以及商业银行的雇主品牌谈起,对雇主品牌战略的概念定位、沿革、可行性以及构建分别进行了阐述,对商业银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雇主品牌人力资源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雇主品牌发展的必要性

安布勒和巴罗(1996)最早提出,雇主品牌是由雇主提供的,与确认功能,经济,心理利益范围的“最佳雇主”和“雇主品牌”的概念,最初源自市场营销学。一般认为,内部雇主品牌和外部雇主品牌共同组成了雇主品牌。内部雇主品牌是企业价值承诺对于其工作人员的体现,准确地描述了公司的核心使命作出的承诺,让员工统一认同的价值观和战略目标,外部雇主品牌是一个特殊的有别于竞争对手,且传递给有潜力的员工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工作环境。

不仅几十年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活力,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改革,优化了金融市场的结构,而且在管理制度建设,产权体系完善也已取得比较突出的效果,经营的规模,质量以及效益已初步实现了健康,协调的发展;人才作为能够影响商业银行产品服务的质量的首要因素,也就造就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的灵魂——关键员工。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银行人才的竞争将

对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分析

表外业务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表外业务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另一种是更准确的狭义的理解,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这类业务主要有贷款承诺(包括承兑票据、贷款透支、贷款限额、回购协议),金融担保(包括跟单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正式担保、银行担保与赔偿),金融衍生工具(互换及套期保值业务),证券业务(如证券的分销、包销、代客买卖证券)等等。这些业务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在风险成为现实时,就转为表内业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

为一种新的业务,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 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担保和承兑业务,开展比较多的表外业务有:(一)信用保函。信用保函是一种不可撤消的银行担保行为,银行要承担经济责任和经济风险,包括进口订货保函、投标保函。(二)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银行承担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偿债、违约或履约失败的义务的书面承诺,按性质可分为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三)承兑业务。(四)备用信用证业务。 从表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来看:中国农业银行为3%,中国工商银行为5%,中国建设银行为8%,中国银行最高且仅为17%.全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到8%.在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最低已达到银行业务收入的25%以上,大银行甚至超过50%.如瑞士银行表外业务盈利占其总利润的60%-70%;英国巴克莱银行表外业务的盈利可抵补其业务总支出的70%以上;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银行的利润中,表外业务收入达到2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45%以上。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业务种类单一,主要以一些传统的中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关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提高经济增加值

关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提高经济增加值(EVA)的探讨 2006-5-12 10:09:53 [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经济增加值,是一个涉及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资金集中配置下的经营策略、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经济资本配置等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当前分支机构应当紧紧围绕上级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评办法,以价值增值和资本节约为原则,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平台,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经济资本配置系数、配置限额为导向,确定经营策略。具体包括:逐步增强主动负债的能力;按价值增长、资本节约的方向经营信贷资产业务;努力降低内部无息资产占用和低效资金占用;探索建立健全所得税申报工作机制等。 [关键词]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济增加值;绩效考评;预算管理体系;业务经营策略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也称经济利润。以EVA为核心的企业绩效考评方式自上世纪末在美国问世以后,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理论和实务界公认的、先进的企业管理工具。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逐步完成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逐步完善,EVA也必将会逐渐成为衡量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真实经营成果的核心指标。目前,国内管理较为先进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在引入EVA的理念和方法对其分支机构进行绩效考评方面有所作为。以工商银行为例,以EVA为核心的财务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考评办法已经确定将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行。这种财务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考评办法的推出,将要求工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方式、业务发展策略和激励方式等诸多方面做出根本性调整。以下笔者从二级分行角度作些分析研究,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EVA的由来 (一)EVA产生的背景 进入上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人们认知水平的变化和发展,一些传统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如每股收益、投资收益率等日益受到广泛批评。在1 957年前后,米勒和莫迪利亚尼共同发表了两篇文章,提出了所谓的“莫迪利亚尼一米勒理论”,后来被简称为“莫一米”(Mo-Mi)。该理论的基本命题是: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中,一家公司的财务结构(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对其市场评价并无任何的影响。1 964年,乔尔·斯特恩从芝加哥商学院毕业后进人银行工作。他通过大量的实际考察和不懈的思考探索,深切地感受到传统的账面利润方法在衡量公司市场价值方面的严重不足。1 99 1年,他在《价值探寻》一书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EVA的框架。20世纪末,乔尔·斯特恩和贝内特·斯图尔特共同创建了思腾斯特咨询公司,专门从事EVA应用咨询,并将EVA注册为商标。他们逐渐成为EVA管理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主要推动者。 (二)EVA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EVA产生的情况看,它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不同之处在于:EVA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包括资本在内的所有资金成本。1 993年9月,《财富》杂志系统地将思腾斯特公司开发出来的EVA表述出来,其定义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其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人们批评的焦点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财务指标受对外披露的限制过多;二是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资本成本;三是容易导致管理层行为短期化;四是存在盈余操纵的空间;五是财务人员通常不扣减因为使用内部收益而产生的成本,从而无法保障股东的权益能真正被关注,并获取合理的回报。因此,20世纪中期以后,理论和实务界开发出一些基础性的“经济价值”指标,如剩余收入、内含报酬率等,这些都为EVA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此理论,莫迪利亚尼曾经说:我认为论文主要是在方法论上将财务结构选择与投资政策的研究方法做了全面性的改变,也就是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如何将厂商的负债加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予以最大化,而不是传统上强调却难以执行的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备课讲稿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是由西方学者以及企业家共同发起研究,并逐步兴起的。它是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以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企业管理已经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提升到现代管理、文化管理。有远见的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造就“百年老店”、“航空母舰”的基础条件;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理念基础;是企业精神升华、品牌延伸、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文化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从调查了解的情 况看,当前,在商业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在认知、认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上下功夫 认知是认同的开端,认同是信奉的前提,信奉是自觉行动(实践)的基础。商业银行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只有做到明确的认知、高度的认同,才能真正信奉它,才会自觉自愿地付诸实践。 (一)要正确领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涵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自身的企 业文化应当是具有行业特色、鲜明个性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和品牌形象的总和。也可以说,它是全行员工认同、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从形式上看,它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是法人及其全体员工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本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理念,是本行制度安排和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 理念上的反映;从性质上看,它不只是一般信奉或者倡导的价值理念,而是要付诸于实 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企业法人的价值理念,也就是本商业银行的灵魂;从作用上看,它是规范、约束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着眼于解决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那种把“企业文化”仅仅当成口号、标语、企业标识, 或者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甚至以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 等,显然是迫切需要加以克服和纠正的。 (二)要准确把握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着眼于树立全行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塑造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着眼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眼于弘扬和培育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全面增强全行的亲和力、 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着眼于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工作指导和具体实践中,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保持先进性,使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充满活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所着力锻造的文化特色、文化优势、文化力,是亲和力、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机统一。那种把“企业文化”理解为“亲情化”文化、“家族式”文化、“庭院式”文化的想法,显然是迫切需要加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浅谈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一) 具体而言,资产规模大于兆元新台币的台湾本地银行为12家,5000亿新台币至兆元新台币的本地银行5家,1000亿新台币至5000亿新台币银行17家,小于1000亿新台币的银行3家。相比而言,大陆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1兆元,四大银行资产均已超8兆人民币;大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大于台湾最大银行者也不在少数。 与营运规模相联系的一个特征是:台湾银行业市场集中较低。以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来衡量,台湾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34.6%(以资产总额计),39.7%(以净资产计),21.4%(以分行数量计),32.9%(以存放款余额计)。更有占银行总数量1/4左右的台湾本地小型银行,每家市占率不到1%。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前五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是较低的。 (2)本地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在2009年,以资产总量占银行业总量的比重来看,台湾本地银行的占比达到了74.96%;其净资产占整个银行业比重为82.91%;本地银行当年的存款余额为214463亿元新台币,占总量的75.51%;贷款余额为168038亿元新台币,占比高达91.68%。以这四个指标来衡量,外国银行在台分行的市场占有率都不超过6%。台湾银行业的市场竞争主体是台湾本地银行。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一是因为对外国银行的进入有严格的审查,对外银在台能够从事的业务也有一系列规定;二是外银在台更多地选择了存贷款之外的其他业务。 (3)银行整体规模增长平稳。以总资产、净资产、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四个指标来衡量,台湾本地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2001年至2009年的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两者总资产从23兆元新台币增长至32兆元新台币,净资产从1.6兆增长至1.9兆元新台币,存款余额从15兆增加到22兆元新台币,贷款余额从13兆增加到17兆元新台币。 (4)资产质量较好,基本渡过“双卡风暴”。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指标之一是逾期贷款比例。逾期贷款的定义是:到期未偿还,已达相当时日的贷款。而逾期贷款比例是以逾期贷款金额除以贷款总金额。 2005年以来台湾由于信用卡和现金卡的发放数量过多,造成了呆账转销率的上升,甚至部分银行的亏损,这种情况在2008年后得到较大改善,不良资产对银行业的影响减小。 2.其他指标。 (1)信用风险。以不动产为担保抵押品的比重持续上升。由于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明确,与不动产相关贷款的信用风险可能上升。 2008年台湾银行业贷款总量约7.5兆元新台币,其中最大部分为对制造业的贷款,占总量的47%;而这其中又以对电子电机机械相关产业贷款为最多,约为1.65兆元,占贷款总量约20%。台湾在2008年的出口下降约40%,中小企业偿债及再融资的能力都有所下降。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因此可能上升。 (2)流动性风险。相比外国银行在台分行,台湾本地银行的存款保持了平稳增长,资金供给充裕。对于要求的7%的法定流动比率,台湾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都大大超过这个标准。 从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分析中同样可以看到,本地银行以较稳定的客户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占资金来源总量的80%);在资金运用方面,除了贷款占总量的53.9%(外银为23.3%),台湾本地银行更多的将资金置于中央银行及同业存款(占总量的23%,外银为14.8%),表明本地银行资金运用相当谨慎。 (3)资本充足率。2008年底台湾本地银行的自有资本占风险性资产比率为11%,这比世界其他地区稍低。 二、对我国台湾本地银行的盈利性分析 1.盈利性较差的台湾本地银行。2009年台湾本地银行的税前盈余为755亿元新台币,ROE(净资产收益率)在2001-2009的九年间基本上低于10%,在2002年甚至低至-6.9%。国际上公认银行业ROE的正常水平在15%~20%,台湾银行业明显低于这个水平。 2.本地银行盈利性较差的原因。

品牌战略规划的标准模板

品牌战略规划的标准化步骤 有人称品牌为经济“原子弹”,每天有3800万人在麦当劳就餐;每天有10亿人用吉列产品;每天有1.5亿件联合利华的产品售出。 有人称品牌为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我们亲眼目睹了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中国企业已领略了品牌的威力,也纷纷拿起了品牌的利器。然而,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精于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但却疏于品牌战略管理,这也导致许多中国品牌“昙花一现”的宿命,中国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7.5年。 企业要想打造强势品牌,必须进行品牌战略管理。那末,如何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呢?笔者总结以为应该走好以下八步棋: 第一步,品牌体检诊断 对品牌把脉体检,是决定品牌战略规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这一步,就像我们穿衣服系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系错了,那么后边的也一定跟着错。所以品牌体检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既使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让你错一子而输全局。 品牌体检调研的内容包括:品牌所在市场环境、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竞争品牌的关系、品牌的资产情况以及品牌的战略目标、品牌架构、品牌组织等等。 品牌体检从调研问卷设计、质量控制到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品牌战略规划后边几步奠定基础。 例如,红色罐装饮料王老吉在默默无闻7年之后,经过成美公司细致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饮食时特别希望能够预防上火,而目前市场上的可乐、茶饮料、矿泉水、果汁等显然不具备这一功能,于是找准了“预防上火”的品牌诉求点,使王老吉脱颖而出,迅速飙红。 相反,可口可乐也曾跌入品牌调研陷阱,1982年可口可乐花费两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查,结果得出错误结论,改变了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在消费者眼里,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放弃美国精神,结果受到了强烈的抵制,最终不得不再次启用原配方。 第二步,规划品牌愿景 品牌愿景就像迷雾中的灯塔,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 简单的说,品牌愿景就是告诉消费者、股东及员工:品牌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品牌未来要达到什么目标? 例如,三星的品牌愿景是“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领导者”;索尼的品牌愿景是“娱乐全人类——成为全球娱乐电子消费品的领导品牌”;海信的品牌愿景是“中国的索尼”。这些品牌愿景都清晰地传递着品牌未来方向和目标的信息。 那么,如何制定品牌愿景呢?我们应该认真思索这些问题: 1、我们想进入什么市场?市场环境怎样? 2、企业可以投入的有效资源是什么?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

2011/07随着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和客户金融偏好差异性的不断加大,金融需求更为多样化,银行服务日益综合化。尤其是表外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逐渐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和创新层出不穷的同时,潜在风险和现实风险有所积聚,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成为重要课题。 一、表外业务概述 (一)表外业务的概念、分类 由于会计制度与法律制度的不同,表外业务(Off 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的定义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目前通行的定义来源于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相关表述,即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 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规定,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目前我国的表外业务指狭义的表外业务,2011年银监会新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明确指出,银监会纳入监管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有可能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包括担保类、部分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 作者简介:吴学文,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郑静,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蒋川,现供职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信贷管理部。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创新,并得到快速发展,但其潜在风险也不容小觑。本文拟从表外业务的内涵、特征出发,通过风险案例的分析来讨论表外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寻求实现表外业务的合规经营与全面的风险防控。 关键词:表外业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167(2011)07-0035-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 (OBSA)are booming with great creativity and rapidity in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in the meanwhile,its potential risks can not be ignored.Starting from introducing the meanings and features of OBSA,this article analyzes major risks imbedded in OBSA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typical cases,and aims to be conducive to regulatory compliance and comprehensive risk control of OBSA. Key words :Off-Balance-Sheet Activities;Risk Management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的思考 吴学文1,郑静2,蒋川3 (1,2,3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浙江杭州310002) 35

最新浅谈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浅谈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论文关键词]商业差异化细分 论文摘要]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为基础,以树立银行优质品牌形象为重点,以企业为依托,推行差异化营销。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从计划经济体制中发展而来的银行业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国内买方市场与外资银行涌入的双重压力,银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获得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步入营销时代。 一、商业银行营销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被看作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就其本质而言,商业银行是提供服务的企业,货币或金融产品只是其提供服务的一种载体。但是,处于国家金融政策严厉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区别与一般的服务企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提供的服务受基准利率限制,同质化现象突出,创新有限,易模仿。商业银行受其业务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难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使商业银行生存更加恶化,突破“同质化”壁垒,创造自身核心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质化”壁垒,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推行差异化营销,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二、商业银行营销的差异化战略

(一)差异化营销含义 商业银行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评估自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具体市场环境,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内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优质服务,采取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差异化营销有利于解决开放环境下顾客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银行内部资源能力之间的矛盾,符合市场发展趋势。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对金融服务业的范式转变发表过自己的预测:“银行应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产能力的车间,而不是提供标准服务的装配线。银行的中心是一个完整的客户数据库和产品利润数据库。银行将能识别用于任何客户的所有服务、有关这些服务的利润(或亏损)以及能为客户创造潜在利润的服务。” (二)差异化营销基础 商业银行推行差异化营销,需要按照“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的原则,从银行内部资源能力、外部竞争、客户需求等多方面考虑,科学确定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明确市场定位,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差异化营销。 1.市场细分 针对商业银行“水少船多,网大无鱼”的问题,市场可以区分为更细小的市场、客户群体或区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标市场。而银行服务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应根据行业、企业、市场、消费者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领性和效益性。具体来说,银行个人客户在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业务特点、经营状况、风险大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据上述变量将个人客户市场分割为具有不同特征客户的集合。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精)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精)

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的管理,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在所在城市行政区 划以外设置的分行和支行。 第三条 中国银监会根据“合理布设、严格标准、稳步推进、注重效益”的原则,审批 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第四条 中国银监会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和自愿的原则下,以联合、重组为前提, 在充分整合金融资源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第五条 城市商业银行按照总行、分行、支行的三级管理体制设立异地分支机构。第二章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的设立 第六条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分为省内设立和跨省设立。 上款所称省内设立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在法人住所所在省 (自治区 行政区划范围内设立 分支机构。跨省设立是指城市商业银行在法人住所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范围以外设立分支机构。 第七条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初次设立分支机构, 只能设立分行, 在新设分行正式营业

(七贷款损失准备覆盖率在监管部门规定比例以上, 按照要求制定并落实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划和核销方案。 (八在申请之日前连续 2年盈利, 扣除全部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后, 资产利润率不低于 0.35%,资本利润率不低于 8%,人均资产不低于 1000万元。 (九中国银监会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城市商业银行跨省设立异地分行, 除满足第九条的各项要求外, 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资产总额不少于 500亿元人民币。 (二注册资本不少于 10元人民币且为实缴资本。 (三不良贷款率(按五级分类口径连续 3年不高于 6%。 (四在申请之日前连续 3年盈利, 扣除全部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后, 资产利润率不低于 0.45%,资本利润率不低于 10%,人均资产不低于 2000万元。 第十一条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异地分支机构, 应当按照规定拨付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 城市商业银行对新设异地分行拨付的营运资金应当不少于 1亿元人民币, 拨付各分支机构营运资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总行资本净额的 60%。 第十二条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在所在市的市辖县 (市设立支行。 城市商业银行对新设置行拨付的营运资金应当不少于 1000万元人民币,该营运资金应当与拨付异地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合并计算。 城市商业银行以收购城市信用社的方式设立支行的, 其营运资金不与异地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合并计算。

浅析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一)

浅析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一) 论文关键词]品牌战略产品营销服务创新营销手段论文摘要]开展卓越有效的金融营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坚持品牌战略、坚持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的不断创新、坚持多样化的营销手段等内容的阐述,解释了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营销的途径和重大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断演化和金融创新的层层推进,人们的金融消费需求被给予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宽泛的选择余地。而另一方面,客户多样化、深层次的消费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尤其是营销方式的改革,使其呈现出共同服务、共同繁荣、多元竞争的格局。 为了在这种竞争中保持和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各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一些特色鲜明的营销措施,用营销理念来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现如今,增强营销创意,培养营销环境,整合营销队伍,优化营销策略,已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入世后面临着来自海外经验丰富的商业银行的巨大竞争压力,只有熟练运用诸如金融营销这样的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坚持品牌战略 品牌具有鲜明的外在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成功的银行品牌,是银行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等诸方面内容和特质的结晶,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入和金融开放的日益扩大,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高品质的品牌资产,是时代的呼唤,是竞争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借助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契机,使品牌建设与银行的整体定位、整体战略相结合,从根基上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 第一,要明确企业定位,累积品牌优质内涵。能否建立银行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银行国际化品牌的塑造,要依靠持续的、有历史传承的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社会资源的积累;要通过综合比较,实现差异化定位,改变长期以来同质化特点明显的问题;要处理好利润最大化和信誉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完美结合。 第二,要学习国际经验,提升品牌建设水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国际化品牌,就是要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通行做法,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形成后发优势;培养、巩固和提高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第三,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夯实品牌建设智力基础。品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银行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系统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方案,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第四,加强战略管理,增强品牌战略执行力。好的品牌战略,不只是符合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能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内化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打造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强势品牌。因此,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对品牌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强品牌战略与经营管理的联结度,强化品牌战略执行力,整合银行内部资源。 二、坚持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的不断创新 银行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努力追求和发展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营销与服务。 (一)金融企业营销定位多层次化、特色化、创新化 1.多层次定位。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端客户。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商业银行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

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

(二)分支机构设立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注册地辖区内支行 1.29行政许可项目名称: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注册地辖区内支行开业核准 申请材料目录: 1.申请书。内容包括拟开业机构名称、营业场所、业务范围、营运资金拨付及与资本总额占比、经营方针和计划、安全防范设施、拟任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等筹建落实情况。 2.主要管理制度和业务授权书。 3.拨付营运资金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4.拟任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相关材料,参照董(理)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申请材料。 5.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及名册(包括人员的年龄、从事金融工作时间、学历和所学专业、职称等)。 6.营业场所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明材料。 7.银监会按照审慎性原则规定的其他文件。 8.申请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正式开业前,申请人应向决定机关提交公安部门出具的安全设施验收合格证明;营业场所符合《消防法》第十条规定的,应提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以及由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设计备案凭证、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被确定为抽查对象的,还应提交由消防机构出具的抽查验收合格证明;符合《消防法》第十一条等相关规定的,应提交由消防机构出具的消

防设施验收合格证明。 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注册地辖区内支行筹建采用报告制,报告材料目录: 1.报告书。内容包括拟筹建机构名称、营业场所、业务范围、营运资金、人员配备,可行性分析等。 2.筹建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设同城支行的组织管理架构、内控制度、拟聘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及聘任其他从业人员的计划,经授权的筹建组人员名单和履历,选址方案、主要管理制度起草计划、筹建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3.董事会或有权机构同意设立注册地辖区内支行的决议。 4.银监会按照审慎性原则规定的其他文件。 5.报告人的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编)。

浅议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浅议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商业银行建设思路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代表一个企业的形象,还同企业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密切相关。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文章以国有商业银行的代表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差距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国内金融界的航母,以及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平衡的一支重 要力量,中国工商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到股 份制商业银行,再到国际公众持股公司的巨大转型。作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清晰,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经过全体员工的长期努力,“工商银行,您身边的银行”等反映工行特色的企业口号,已经初步达成了广大客户群体和本行员工的共识。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银行和负责任银行的形象已经逐步深入到国民的心中。但是我们同时应意识到,工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同其治理结构一样,距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与其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目标也不够匹配。这就需要其进一步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在狠抓经营管理的同时,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 文化和符合工行社会地位的文化。以避免国内金融业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局面,进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要求。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国有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深入学习讨论,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注意到,国内银行机构众多,光具有一级法人资格的国内银行就有20多家,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地区性银行和正在进入的外资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造成了银行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银行创新型产品保护不足的客观现实。据招商银行的一位负责人介绍:银行推出一件新的代客理财产品,从开发模型,到运算测试再到实际投放市场至少 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在三个月时间之内,肯定会有同业推出类似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削弱开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论文

浅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摘要:本文首先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力因素以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具备的条件,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面临 从产品、服务、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策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由雷曼兄弟、美林等一连串投资银行引爆之后,其严重性目前已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商业银行步其后尘。迄今为止,美国已有不少家银行倒闭。如今,全球各商业银行如临大敌,抵御金融海啸。在此背景下,金融创新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洪流,决定着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兴衰成败。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更应该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因、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创新的途径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 大卫·里维林(David 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的定义包括: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而中国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则是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创新。他认为,金融领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是现行的体制使金融机构无法得到这些潜在利润,因此必须对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这就叫做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内部因素和赖以生存的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看,银行在既定风险水平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既定利润水平下维持风险最小化是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2、外部因素 从外部因素看,经济环境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金融管制是促使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动力。

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金融创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盲目追求市场竞争、产品品种不够丰富等。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人才、市场、技术等。 1、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是为了银行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降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真正动机就是对市场份额和资源的争夺占有以及谋得利润。我国一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机有所偏差,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只为了提高知名度,忽视了赢利能力。在进行新产品宣传时候,往往为了使产品能够尽快打入市场,一些商业银行向客户进行产品介绍时片面夸大其优点,对于产品的一些缺陷避而不谈,使客户很难对创新产品的前景和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旦出现了风险,不仅损害了客户的利益,也影响了银行的信誉。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很能证明此道理。 (2)产品品种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定位雷同,产品品种单一,突出表现在对于同一层次消费群体的争夺,比如说大企业、高消费群体,而对于可以争取的急需提供金融服务的低层次的小群体予以忽略。一旦某家银行推出了一项新的金融产品,别家银行都争相模仿,缺乏自己的产品创新,模糊自己的市场目标,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混乱局面,扰乱了市场秩序。 (3)服务意识淡薄。几十年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监管不到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经济学家认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很大部分是因为政府监管失灵。失当的监管结构,致使金融专家行业化(丧失公允)、经济学家公司化(丧失独立性)、政府监管亡羊补牢(丧失预警性),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控制链”。 2、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的制约因素 (1)人才因素。不管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还是对外来的创新成果进行模仿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提高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策略浅析 【摘要】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但但从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发展视角分析,表外业务收入发展存在占比偏低、创新能力不足、金融监管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了逐步开展金融业混业经营、完善金融法规、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加强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促进表外业务发展的管理方法,为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制约因素 一、概念界定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二、制约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因素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滞后。 近年来,随着表外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具备了一些表外业务监管的法律、法规,但前后连贯性不够,缺乏长远规划的意识,还很不完善。针对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的规章严重滞后于表外业务的发展。同时,对银行业从事表外业务的监管仅停留在一般性、浅层次、现场的、静态的金融监管方式,动态风险监管手段和措施不足,监管创新的步伐明显落后于金融产品创新的速度,缺乏对金融风险的监管也使得表外业务创新不足,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缺少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 (二)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约束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增强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逐渐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管制,允许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之间有业务交叉,逐步实施金融业混业经营。而我国金融业一直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分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助于在银行、证券、保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相继上市,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而银行在金融业中占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为了在世界经济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发展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维系和推动的,而引起商业银行质的飞跃的主导因素是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如果需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而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银行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乃至竞争力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这不仅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还导致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在对中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针对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的对策。让我们期待商业银行能更上一层楼!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创新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一、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及其意义 (一)商业银行的特征 我国目前存在的银行:中央银行1家(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大型银行5家(工商、农业、建设、中国、交通);政策性银行3家(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广发、光大、深发展、华夏、兴业、浙商、渤海、恒丰);城市商业银行146家;农村商业银行近百家,现在还在设置;邮政储蓄银行;外资行34家参加人行支付系统的;20多家村镇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乡村银行。[1]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银监发[2005]第87号 2005年12月30日 各银监局: 银监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不断完善监管工作,对强化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法人管理体制,督促各行健全内控管理,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起到了良好效果。但在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暴露出改革滞后、管理不严、内控薄弱等问题。尤其是近一段时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接连暴露大案、要案,涉案金额大,情节恶劣,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也给银行信誉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监管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派出机构片面理解法人监管理念,放松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监管人员配备不足、风险预警处置滞后、查处问责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督促各家银行全面推进改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银监会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各银监局要认真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监管工作重点和要求,进一步充实国有商业银行监管队伍,督促指导辖内监管派出机构,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管信息收集、反馈、报告要求,规范建立监督检查、监管通报、座谈、质询、风险提示、戒勉谈话等监管制度,在系统内部建立动态跟踪、上下联动、渠道畅通、反应迅速的持续监管工作机制,整体提高监管工作效率。近期,银监会将进一步就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管、非现场监测、风险管理等完善制度建设,明确监管职责分工,落实监管问责。各银监局要认真落实有关制度要求,全面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属地监管工作。 各银监局要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加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是做好法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防范风险和促进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2006年起,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对系统内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工作的垂直指导,建立完善对派出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各级派出机构有效实施监管行为的管理考核。同时,将结合国有商业银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