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六朝1

六朝1

六朝1
六朝1

论六朝岭南政区激增无滥置之嫌

黄金铸

中南民族学院历史系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南方开发的高涨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朝政权定都江南,在与北方诸政权的长期对峙中,渐显劣势,土宇日蹙,使得岭南在六朝政权中所处地位日见重要,为岭南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六朝岭南政区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的。

在六朝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岭南政区获得了超常规的高速发展,引人瞻注。

六朝岭南政区的发展状况,可从表1的纵向发展和表2的横向比较中获得一个概括的了解。

1

2

表1显示出六朝岭南政区获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在大约300年间,岭南州郡两级政区数,由三国吴时的7个增加到南朝陈时的89个,这意味着六朝末岭南州郡两级政区数已是六朝初期的12.71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岭南政区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有关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也为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西晋广州下辖7郡,刘宋时发展为2州19郡,萧齐时为2州25郡,萧梁时已达20州65郡,陈朝虽经裁并,仍有15州约60郡之多3。刘宋泰始七年(471年)分交、广两州地新立之越州,刘宋时辖9郡7县4,至萧齐末年已发展为20郡55县5。西晋苍梧一郡领地,东晋时发展为4郡,刘宋时5郡,萧梁时达4州16郡,南朝陈时继续发展,为4州18郡6。西晋高要县地,至刘宋时发展为8县,南朝陈时达到10县7。刘宋明帝时,广州辖19郡166县,领县数及郡县两级政区数之和均居刘宋辖境20州之首8。萧齐明帝时,广州辖23郡188县,其领县数及郡县数之和继续雄居萧齐辖境24州首位9。

表2则反映出六朝末岭南州郡政区数(89)已占据了陈朝辖境全部两级政区数(154)的57.79%。仅就此指标而言,南朝陈政权已有半壁以上江山依重于岭南了。其中,今广西、广东两省(区)的州郡政区数高居陈政权辖境10省(区)州郡政区数的第一、二位。但海南省的州郡政区数却位居10省(区)的倒数第一位。这一鲜明的数据对比,又昭示出岭南内部政区分布极不平衡的状况。事实上,即使是在政区数居前列的两广地区,也同样存在着政区分布严重失衡的现象。如占广西面积一半以上的广大桂西地区,直至南朝陈时,仍无一州级政区,仅设有3个郡级政区10。但这种区域内一定范围政区发展的高度迟缓,却

无法遮掩住岭南作为一个整体在六朝政区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和闪烁出的耀眼光芒。

关于六朝岭南政区的发展状况,《资治通鉴》载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州、郡、县、户数下胡三省注曰:“此大较以沈约宋志为据,沈约作志大较以是年为正。??其间荒外有郡而无县,有县而无户口,有户数而无口数,亦不能详也。”11萧梁大同五年(539年),“散骑常侍朱异奏:‘顷来置州稍广,而大小不伦,分为五品,其位秩高卑,参僚(参佐)多少,皆以是为差。’诏从之。于是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时上方事征伐,恢拓境宇,北逾淮、汝,东距彭城,西开柯,南平俚洞(交广界表,俚人依险深险,各自为洞)纷纶甚众,故异请分之。其下品皆异国之人,徒有州名而无土地,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县,刺史守令皆用彼土人为之(就彼土以土人为之),尚书不能悉领,山川险远,职贡罕通。五品之外,又有二十余州,不知处所。”12

另据研究资料统计,六朝初年岭南人口为558052口13,六朝末年为1616234口14,即六朝末年岭南人口数是六朝初年人口数的2.9倍。而六朝末岭南政区数为六朝初年政区数的12.71倍。两相比照,政区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岭南人口增长速度。又据学者研究,六朝岭南各县的平均户数始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西晋广州县均户数为634.41,而诸州总计县均户数为2037.68 15;刘宋广州县均户数为292.46,越州为134,而诸州总计县均户数为743.4216;直至隋初,领有岭南全境的扬州,县均户数仍不及诸州郡总计县均户数的一半。17

那么,如何理解上述史料及现象?六朝岭南政区又是否存在滥置之嫌呢?

首先,《资治通鉴》所载刘宋州、郡、县、户数,皆依《宋书·州郡志》。胡注刘宋政区“有郡而无县,有县而无户口,有户数而无口数”的情况,仅是针对《宋书·州郡志》而言的。而《宋书·州郡志》资料来源不一,反映的时间亦不同,一地数名、数地一名者为数不少,多有缺略疏舛。《资治通鉴》胡注中所列各州领郡之名便与《宋书·州郡志》所载颇有不同,显系已据所见资料有所订正。《宋书·州郡志》所反映出的岭南政区出现上述情况,当在所不免。如《宋书·州郡志》于越州“新立”的百梁、南流等6郡下,俱不载属县及户口数;于广州之宁浦、晋兴、乐昌等郡下,仅列属县,而不载户口;于越州之合浦郡下,则列属县及户数,而不及口数。然稍加留意,可以发现上述现象多出现于少数民族集中地区的新置政区中,而在这些政区中,“唯以贬伐为务”18,文书档案制度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故记载多所缺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7《无属县郡》条分析《宋书·州郡志》载越州新立诸郡多无属县现象时,亦谓“规制殆皆未定。”上述现象即主要缘此所致。也正因如此,胡注在陈述上述现象之前,即明确指出“此大较”,之后,接着又说“不能详也”,表达的仅是对《宋书·州郡志》记载疏略的遗憾态度,从中也透露出上述现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事实。联系下述现象:第一,宋志所载州户口数每每不同于该州属下诸郡国户口数总和。第二,《晋书·宣帝纪》载:“边郡新附,多无户名”,历代以为常。第三,《南齐书·州郡志》于越州之思筑、齐隆、越中诸郡及广州之齐熙郡、交州之宋寿郡下均不载属县,而于越州之北流郡和吴春俚郡下则明载:“永明六年立,无属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载情况。可以推断,不载属县极可能是情况不明所致。故胡注现象不可视为六朝岭南政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普遍现象。

其次,关于《资治通鉴》所载萧梁大同五年“州分五品”之奏诏,《梁书·武帝纪》及《梁书·朱异传》均语不及此。笔者以为此当为一暂时性政策,行之未久,故终六朝之世再也看不到类似的记载了。“其下品皆异国之人,徒有州名而无土地,或因荒徼之民所居村落置州及郡县,刺史守令皆用彼土人为之,尚书不能悉领,山川险远,职贡罕通。”这大概相当于左郡县统治下的情况,“尚书不能悉领”不是“不能领”,“职贡罕通”亦非“不通”。南朝以后,左郡县即已不见,亦是“州分五品”为暂时性政策之佐证。而这

一现象又恰可表明,在包括岭南在内的边远民族地区,政区自设立之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综合实力已迅速接近王朝辖境相应政区的一般水平,无需再分等以别之了。

再次,六朝岭南政区发展速度远高于同期岭南人口增长速度及县均户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不是政区无原则地滥置所致,而是缘自下述原因。第一,岭南在六朝南方诸政权中所处地位日见重要,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有效统治和经济剥削,将政区划小可以说是一种最为简明而有效的选择。这也是历代王朝加强封建统治的惯用策略之一。第二,六朝时期,岭南新增政区的人口统计多所缺略失载。关于此,前文已然述及。第三,六朝时期,岭南始终存在大量不入编户的人口。笔者以为,这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南海、苍梧、郁林、珠官四郡界未绥,依作寇盗,专为亡叛逋逃之薮。”“四郡界未绥”表明当地少数民族未入籍;“专为亡叛逋逃之薮”,则反映了大量流徙岭南的汉人及原在编人口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成为编外人口。显然,三国初年,岭南便存在众多不入编户的人口。鉴于此,吴主孙皓曾“科实广州户口”,19但显然未取得理想效果,故西晋初年,交州刺史陶璜在给晋武帝的上书中,仍称:“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宾属者乃五万余户,及桂林不羁之辈,复当万户。至于服从官役,才五千余家”。20上述文字所反映出的“广州南岸”及“桂林郡”编户总数与实际户数之比为1:13。这恰与三国吴到南朝陈时岭南州郡两级政区数1:12.71的比例大体吻合,似乎暗示着六朝岭南政区的大发展是有着大体相当的实际人口基础的,并非滥设。进入南朝后,尽管政区不断增置,少数民族大量入籍,但六朝间岭南俚人反叛及政府征讨俚人的记载仍俯拾皆是,代不绝书,且在六朝后期的梁陈两代尤其突出。如《宋书·夷蛮传》载:广州诸山多俚人,“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梁书·范云传》载:萧齐间始兴郡“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历任“皆以兵刃自卫”。《南史·萧齐传》载:梁末,广州南部沿海地区“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广州刺史萧励长年频事“征讨”。《南史·欧阳传》载:梁承圣元年(552年)到陈天嘉四年(563年)间,欧阳历任东衡州、衡州、广州刺史,屡征俚人,“威镇南土”。《陈书·萧引传》载:陈太建十二年(580年),广州刺史马靖“甲兵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北史·耿询传》载:陈祯明三年(589年),东衡州“群俚反叛”,共推汉人耿询为主,直到陈亡后,才被隋柱国王世积镇压下去。显然,终六朝之世,少数民族不入版籍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此外,六朝时期,立县的人口下限普遍偏低。《资治通鉴》卷113载:晋元兴三年(404年),拓拔魏“以中土萧条,诏县户不满百者罢之。”即一向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此时大体也是“百户立县”。岭南县均户数始终高于此标准,亦可证明岭南政区激增并非滥置。

最后,六朝岭南政区基本上还是遵循着正常的发展模式设置的,并在总数激增的同时,屡有裁减省并。如《宋书·州郡志》载:新招、化蒙、怀集3县,本四会县之官细、古蒙、银屯3乡,“元嘉十三年分为县”。显系地方开发不断深入而分置新县。《晋书·地理志》载:吴置高兴郡,晋“武帝后省高兴郡”;又载:吴置珠宫郡,晋降为珠官县,属合浦郡。《宋书·州郡志》高凉郡条载;本两汉高凉县,属合浦,吴分立,晋“太康中省并高凉,宋世又经立,寻省。”《梁书·武帝纪》载: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省南桂林等二十四郡,悉属桂州。”又西晋端溪县地,东晋及刘宋时,发展为1郡12县,齐梁陈三代则减至1郡7县21。六朝岭南政区时有裁减降并及设而复省、省而又设等情况,表明其政区的增省是有据可依、严肃审慎的。梁武帝朝,政区激增,中大同元年(546年),“梁时凡有州百又四,郡五百八十有六”22,政区最多时达107州。陈初在全境大规模裁减州郡,“时有州五十四,郡百五十有八。”23裁减幅度极大。而史料中关于同期岭南州郡裁减的记载,仅见永定二年(558年)废瀛州、废平阳郡等寥寥数条。入陈以后,记载岭南政区增置的史料反而更易检得,如陈武帝永定二年、三年,就曾“析始兴置清远郡,分贞阳立威正、广平、恩洽、浮护与中宿,并属之”,“析临贺置逍遥郡”,“析高兴、杜陵置宁郡”,“置

抱郡于合浦之荡昌,分立湛、扇沙二县”。24如本文表2统计,陈朝州郡两级政区数总计较之梁朝犹有增长。六朝岭南政区历陈初大裁并之后犹有发展,且陈朝所设州郡政区在后世的唐代基本上都得以保留下来。这可进一步证明六朝岭南政区并非滥置。

应该指出,六朝岭南政区数量激增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当地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关于六朝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作者另撰专文论述。

综上所述,六朝岭南政区数量激增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并无滥置之嫌。

参考文献

〖1〗晋、宋、齐三代州郡数分别据《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和《南齐书·州郡志》统计,吴、梁、陈三代州郡数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四册统计。其数字统计以政区治地位于岭南者为准。本文所谓岭南,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

〖2〗州郡数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图38──39统计。其中,都城建康作一州级政区、丹阳尹作一郡级政区统计。

〖3〗参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上册,第459页,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10《陈太建末疆域》,载《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版。

〖4〗《宋书·州郡志》

〖5〗《南齐书·州郡志》

〖6〗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东晋南北朝郡县表》卷12《苍梧郡》。

〖7〗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东晋南北朝郡县表》卷12《高要县》。

〖8〗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5《宋明帝疆域》。

〖9〗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6《齐明帝疆域》。

〖10〗参拙作《六朝广西“二轴三区”开发格局初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1期

〖11〗《资治通鉴》卷129,胡注。

〖12〗《资治通鉴》卷158。

〖13〗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第102页。

〖14〗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第148页。此为隋大业五年(609年)的岭南人口数。因齐梁陈三代均无户口统计,而在岭南,隋代陈基本上是和平实现的,故隋初人口数大体可代表六朝末人口数。

〖15〗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14: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6〗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16: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7〗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22: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8〗《南齐书·州郡志》

〖19〗《三国志·吴书·孙皓传》

〖20〗《晋书·陶璜传》

〖21〗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东晋南北朝郡县表》卷12《端溪县》。

〖22〗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8,中大同元年《梁武帝疆域》。

〖23〗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9《梁末陈初疆域》。

〖24〗徐文范《东晋南北朝舆地表》之《年表》卷9。

古代文学考试资料

1上官体就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其诗以“以绮错婉媚为本”,追求形式的工偶精对。因其官居显位,时人争相效仿,称为“上官体”。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归纳了六朝以来诗中的对偶方法,加以程式化,提出了“六对”、“八对”之说。为后人写作律诗的对仗作了规范,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以文章名天下”的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众多作家。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是: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大历诗风P247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到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由于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战乱,使大历诗人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变化。失去了盛唐诗人的昂扬精神风貌。他们的诗,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5大历十才子P249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6韩孟诗派中唐时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其主要诗歌理论为“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他们另辟蹊径的诗作对丰富诗歌的艺术风格有一定积极作用,并开宋诗先河,但过分追求晦词抑调,亦破坏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7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艺术表现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来增加诗歌的可读性,包括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 8古文运动中唐时,藩镇割据,佛道盛行,宦官专权,韩愈等人试图通过提倡古文和复兴儒学来振兴唐王朝。因此,他们以复兴儒学为旗号而进行了文体、文风、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要求恢复秦汉时的单行散句的“古文”,史称“古文运动”。这是中唐时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领袖、有广泛参加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帅。唐代的这次散文改革是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与强烈的中兴愿望相联系,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性格。 9唐传奇唐代传奇是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逸事。“传奇”之名似起于裴铏小说集《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它的发展与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大致同步,中唐达到极盛,至晚唐而稍衰。 10花间派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特点是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牛希济等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先秦至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人文口头相传的乡野民歌,甲骨卜辞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成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代诗歌。周朝收集孔子正乐整理,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闻名于世。《诗经》与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继《诗经》和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全新范本。汉魏六朝诗歌创作进入了以文人为主、自觉和个性化的时代,为后世诗歌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上述中,这一漫长的时间段可以看作是诗歌的萌芽与发展时期,为后来诗歌一次又一次的高潮,打下了非常重要的铺垫。接下来我希望分点阐述这一漫长时期中诗歌的发展变化。 一、句式结构变化 在这漫长时期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诗歌句式的变化。《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夹杂有二言至八言。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经》中除四言诗句以外,还存在着二言至八言诗句。如《召南?野有死麕》中夹杂了四言和五言。又如《魏风?伐檀》中夹杂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八言。但不论诗句字数如何不同,《诗经》大多数诗句以四言为主。随后出现的楚辞突破了《诗经》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句式结构变化非常大。相较《诗经》来说,楚辞更自由且富于变化,诗歌篇幅也较长。如《离骚》全篇以六言诗句最多,夹杂有二言七言和五言,,在《离散》中,因为句式的多变,让诗意更加灵活多变,诗意更加丰富。如: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句式灵活让诗句具有对话性。进入东汉以后,五言诗成为了新的诗歌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也开始产生,现存最早的五言诗便是班固的《咏史》,除五言外,班固也是最早创作七言诗的文人,他的《竹扇赋》便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魏晋时期,诗坛涌现出众多大诗人。建安时期三曹七子再一次推动诗歌的发展,曹氏父子更是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便全是由五言诗句组成,但曹操诗歌更多还保留着四言为主的诗歌样式,到曹操儿子曹丕曹植之后,两人诗歌皆以五言、七言为主。如曹丕的《燕歌行》便是一首七言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宋 平,徐菲菲 (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系,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文章分析了南京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六朝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基本构思。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既可进一步树立南京“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又可成为南京旅游业新的生长点。 关 键 词:旅游开发;六朝文化;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F59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Ο2363(2004)02Ο0069Ο03 收稿日期:2003-01-30;修回日期:2003-10-22 作者简介:宋平(1973-),男,江苏泰兴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songping73@https://www.docsj.com/doc/f012868027.html, 2001年底,南京市委提出力争在3~5年内实现3个倍增,1个扩张,即外向型经济、郊县经济、旅游经济倍增,商贸流通业扩张[1]。就旅游经济倍增这一目标而言,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一方面应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以扩大旅游容量;另一方面应推出新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拳头产品,而在这两方面,无疑以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最具优势和潜力。 在南京发展历史上,六朝、明清、民国是最重要的3个时期,就南京的旅游开发现状来看,明清和民国时期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充分,如明孝陵、中山陵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也是最具吸引力的景点。而六朝时期由于距今已远,一般游客对六朝历史文化并不熟悉,有关部门的开发与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以至于旅游者在南京很难感受到作为“六朝古都”所应有的六朝文化氛围。 1 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1 对六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不够 六朝文物包括2个方面,一是地面实物遗存,主要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石头城遗址、钟山六朝地坛等;二是考古出土的大量地下文物,主要在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南京博物馆等处收藏展览。应该说,文物展览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者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但由于参观所需时间较长、门票价格较高等因素,故对一般游客吸引力不大。因此,文章着重论述第1种类型,也即大型地面实物遗存。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但长期散布于南京郊区的田野中,破损严重。从 20世纪50年代起,江苏省及南京市有关文物部门对南 朝陵墓神道石刻采取了一定的保护与维修措施[2],然而由于分布过于零散,旅游开发难度较大,虽然早就有专家呼吁成立“六朝石刻陈列馆”,但遗憾的是至今却未能付诸实施。位于紫金山和玄武湖之间的白马石刻公园迁移,复制了六朝、宋、明等时期的石刻作品。但六朝石刻主要仅复制有辟邪、石柱、石碑各一对,未能全面反映六朝石刻的风采。 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山风景区栖霞寺后的岩壁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历经风雨侵蚀,损坏严重,2001年南京文物研究所主持千佛崖修复工程,又遭媒体及有关专家质疑[3]。目前,千佛崖前终日香烟缭绕,游客随意攀登其上,这一现象应加以制止。 石头城在六朝时期一直是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现清凉山西麓,赭红色卵石墙基和历代在城墙上增砌的城砖仍清晰可见,现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仅在城墙顶部建有一座仿烽火台建筑,对这一重要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加以有效开发利用。 六朝地坛位于钟山主峰南麓的一处山嘴上,其下即为明孝陵、明东陵、紫霞湖,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唯一一处明代以前的地坛遗址,因发现较晚(1999年4月),故制定了较完善的保护与开发规划。目前,“六朝北郊坛”坛门和跨河拱桥已在紫霞湖畔落成,长达500多m 的登山便道以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和美化也已完成。祭坛主体的保护方案现已初步拟定,待征询有关专家意见并进行有效保护后,将完全对游客开放[4]。 此外,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六朝时期的有台城、周处读书台、孙权墓、郭璞墩、阮籍墓、温峤墓等几处。台城本指建康宫城,现在则指鸡鸣寺北解放门以东一段城墙,台城南侧的九华山至北极阁一带在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所在地,现尚未进行有效的开发;周处 第23卷 第2期2004年 4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 ELOPMEN T Vol.23 No.2Apr.2004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历史学院07级编辑出版(2)班 270203202 赵儒

志怪小说的发展与传承 【摘要】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对志怪小说的发展及其繁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同时也对其对后世小说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关键字】志怪小说、唐传奇、聊斋志异、红楼梦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 主要记载神鬼怪异之事。以志怪、志人小说为主体的古代笔记小说可谓源远流长,前者可以追溯到“古今语怪之祖”的《山海经》,后者可以溯源至先秦诸子散文及寓言故事中描写人物风致的片断。此外,上古神话、历代传说、诸子设譬取喻的寓言故事, 先秦两汉书中记人记事的精彩片断, 乃至宣讲佛道教义的宗教故事, 无不都是志怪小说的源头。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盛行,并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除了有先秦两汉志怪小说的深厚基础外, 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历史上少有的动乱时代,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动荡混乱,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朝廷荒淫无度,战伐连年,徭役捐税名目繁多。广大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血腥屠杀。由于秦汉以来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宣传, 导致鬼神迷信、神仙方术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有广泛的影响,人们为了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一方面把神仙和志怪当作超脱黑暗现实的灵虚幻境, 一种虚妄的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也把神仙和鬼怪故事当作表达进步思想的工具。通过志怪的形式, 浪漫的手法, 表现了对暴政的反抗、贪官的抨击、爱情的追求、幸福的向往等。 佛教的传播、佛经的翻译, 也使人们深受影响。佛经中有一些短小的故事, 是印度人民创作的寓言、童话和小说。由于它们内容生动、形式新颖,不仅影响了我国民间故事的发展, 也影响着文人们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小说创作。佛教对志怪小说的影响, 表现在内容上劝导人们奉法, 宣扬佛的威灵鼓吹善恶相报, 轮回转世渲染地狱阴司的恐怖、天界的美好。这个时期的志怪小说涌现了“梦幻”式、“离魂式”以及“死后生”式等形式, 也是对佛经故事形式的借鉴和发展。 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纷乱,士人命运多劫舛,独崇的儒学思想的地位随着大一统政权的

《南京历史与文化》——4六朝(中)

四、六朝故都(中) 六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一)六朝经济的繁盛 (1)农业 六朝政府大力推行劝农政策,招集流亡,奖励耕垦,兴修水利,减轻赋役,赈济灾民,发展生产。 孙权在建业都城及沿江地区大规模开展屯田,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东晋时,南渡的人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使用粪肥和绿肥,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这一时期农作物的品种有了增加。江南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下,小麦和大豆等北方农作物已经在南方推广种植。旱地作物的区种法也开始推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率又较东吴和东晋时有了很大提高。如与金陵地区农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秦淮河,在南朝时多次加以整治,并修建了许多蓄水塘。 (2)手工业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六朝时期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南京云锦等)、冶炼业(设“东冶”、“西冶”和左、右“尚方”等冶官)、造纸业(设“纸官署”)、陶瓷业(设“瓦官”)等。 (3)商业 六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南朝时建康城内外的商业十分发达。城里有4个大的商市,城外秦淮河两岸的商市更多,计有大小市集100多个。有些商品甚至形成了单独的市,如纱市、谷市、盐市和蚬市等,连皇宫的后面也有苑市。 南朝的皇室、大族和寺院,也多经营商业和发放高利贷,以牟取厚利。 (4)交通运输与海上贸易 六朝时期,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大力发展造船业,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 在秦淮河的下游也设置了更多的渡口和浮桥,仅仅从现在的通济门附近到石头城这一段,就设置了24座浮桥,称为“浮航”。其中最重要的是都城正南面的朱雀航、竹格航、骠骑航和丹阳航4座。这些浮航平时用船只相连作成浮桥,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断舟撤航,隔绝两岸交通。 位于东海外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也与南朝有着密切往来。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两国来建康的使者络绎不绝,曾带回中国的诗书、画师和腰弩等。日本使者还带回南朝的丝织工和缝纫工,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 (二)六朝科技的发展 六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科技、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在取得的成就中,有不少已经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六朝的自然科学,继承秦汉时期的成就,又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批科技成就。 (1)天文学与数学 天文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历法的改进上。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宋、齐时代的祖

六朝瓦当鉴赏

六朝瓦当鉴赏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择取其中出土最多的兽面纹、莲花纹、云纹瓦当介绍如下: 兽面纹瓦当(图1)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0.9厘米。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长水滴形双目斜立,垂胆形高鼻梁,鼻梁上部直达额部并在两侧各伸出3根线条,作树枝状。口张大,口外有2道轮廓线,口中露出上下2根长须。头顶上左右各有一个小耳朵,面部两侧和嘴下饰线条硬直的毛须。在鼻、额之间钻有一孔,孔径为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2)直径13.7厘米、边轮宽1.1厘米、高1.1厘米。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水滴形双目稍弯曲斜置,目有双线边框,眉作卧蚕状。鼻形小而高凸,额部饰三叉树枝状纹。口张大,口角上翘,露出上下两排门齿和獠牙,吐舌,口外有一道轮廓线,鼻下和上唇间用双线相连。头顶两侧各有一小耳,兽面周边皆饰须发,鼻上部钻有一孔,孔径1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3)直径14.4厘米、边轮宽1.2厘米、高1厘米。兽面上部稍宽于下部,兽面轮廓线更显自由,线条上下皆不封口。椭圆形双目微凸起。鼻约呈正三角形,鼻根线条直达额部,鼻两侧和眼之间用线条勾勒出椭圆形,圈内又饰一小圆圈。长方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细齿。面部两侧和颌下饰少量须毛。鼻梁上部钻一孔,孔径0.9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4)直径13.8厘米、边轮宽0.8厘米、高0.8厘米。兽面轮廓线简化。水滴形双目斜立,细弯眉,高鼻,鼻下部两侧各饰一个三角形凸起。倒梯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牙齿和两边獠牙,吐舌尖。口部两侧饰长须。额部有5根竖立的草叶状线条,线条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纹样。鼻上部钻一孔,孔径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5)直径14厘米、边轮宽1.3厘米、高1.5厘米。兽面轮廓线简化。水滴形双目斜立,高鼻,大口呈倒梯形,口中露出上下两排细齿。鼻两侧、口下和面部两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想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内容 (1) (三)研究方法 (1) (四)文献综述 (2) 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模式 (3) (一)直接利用型 (3) (二)复原历史型 (4) (三)文化创意型 (4) (四)原地浓缩型 (4) (五)新兴街区型 (4) 三、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分析 (5) (一)六朝文化旅游产品的现状 (5) 1.资源分析:资源评价与产品转化 (5) 2.市场分析: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偏好选择 (6) 3.产品分析: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 (6) (二)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6) 1.保护措施不力,造成开发困难 (6) 2.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少吸引力 (7) 3.产品知名度不高,缺乏影响力 (7)

四、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与产品设计 (8) (一)开发设想与模式选择 (8) 1.直接利用型——精品开发模式 (8) 2.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 (8) 3.文化创意型开发模式 (8) (二)产品设计思路 (9) 1.立足自身特点,开发和保护并重 (9) 2.开发特色旅游,树立创新意识 (9) 3.加强对外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10) 五、结语 (10) 六、参考文献 (13)

浅析六朝志怪中鬼怪形象特征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六朝志怪中鬼怪形象特征 学院:文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李奉戬职称:教授 完成日期:2014 年5月25 日

浅析六朝志怪中鬼怪形象特征 摘要:六朝时期,写志怪小说蔚然成风,作者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因此,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经后人辑录而保存至今的尚有三十多种,内容不外乎神、鬼、仙、妖四大故事。作者写鬼怪的目的,在于“发神道之不诬”,证明鬼神之实有,如《搜神记》之类,这就使六朝志怪小说包含了许多虚诞怪妄之说。但是,作者写志怪小说,不是进行刻意创作,而是把怪异当作事实来记载。在他们看来,鬼神实有。鬼神与人一样,都是社会现实的组成部分。他们把所听到的传闻记录下来,进行整理,所以有些作品就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情感,有较高的思想性。有些作品记录奇闻异事、预知吉凶、消灾祛灾,包含了很多的荒诞无稽之谈,看似无逻辑性,无思想,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焦虑恐慌的心态。 关键词:鬼怪形象;搜神记;社会现实

目录 引言 (1) 一、有人的情感、品性的鬼怪 (1) (一)美丽的外表和对爱情坚定执着追求的品格 (1) (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的鬼怪 (3) (三)狡猾与贪婪的鬼怪 (4) 二、行为怪异、荒诞无稽的鬼怪 (5) (一)汉晋时期人与鬼怪沟通的奇异事迹 (5) (二)各种妖孽怪异之事,间杂以谶纬学解释 (6) (三)浊气所成的各种怪物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引言 从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经过三国、晋、宋、齐、梁、陈,大约三百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六朝时期。志怪小说在六朝期间空前繁荣,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六朝的社会现实为志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六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的时期,统治阶级混战不休,而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生活痛苦不堪。他们渴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之六朝统治者醉生梦死,大力提倡宗教迷信,于是,道教佛教的势力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寄希望于“鬼神”。同时,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还通过鬼神故事来抨击统治阶级,表达反抗的意志和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就为志怪小说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最广阔的社会现实基础。 六朝时期,写志怪小说蔚然成风,作者几乎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因此,志怪小说数量很多,经后人辑录而保存至今的尚有三十多种,内容不外乎神、鬼、仙、妖四大故事。作者写鬼怪的目的,在于“发神道之不诬”,证明鬼神之实有,如《搜神记》之类,这就使六朝志怪小说包含了许多虚诞怪妄之说。但是,作者写志怪小说,不是进行刻意创作,而是把怪异当作事实来记载。在他们看来,鬼神实有。鬼神与人一样,都是社会现实的组成部分。他们把所听到的传闻记录下来,进行整理,所以有些作品就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感情,仍有较高的思想性。有些作品记录奇闻异事、预知吉凶、消灾祛灾,包含了很多的荒诞无稽之谈,看似无逻辑性,无思想,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焦虑恐慌的心态。 一、有人的情感、品性的鬼怪 (一)美丽的外表和对爱情坚定执着追求的品格 六朝志怪小说中描写人鬼相恋的故事有很多则,如《搜神记》中涉及的有《韩凭夫妇》、《河间郡男女》、《紫玉与韩重》、《卢充》,《搜神后记》中有《李仲文之女》,《幽明录》中涉及的有《庞阿》、《卖胡粉的女子》,《列异传》中的《谈生》,《述异志》中的《比肩人》。描写人鬼相恋的故事,大多为女鬼与人相恋,鲜有男鬼与人相恋,作者赋予这些女鬼人的品质,在作者的笔下这些鬼不是邪恶的、贪婪的、丑陋的,而是具备了人的性情,她们善良美丽,以德报怨,如《谈生》“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资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遂言

部编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4讲 汉魏六朝诗文(无答案)全国通用

第 4 讲汉魏六朝诗文 两汉文学 ?整体介绍 两汉一共 400 多年,和秦朝 14 年的统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汉为汉高祖 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汉代文学主要包括三方面:诗歌、散文和汉赋。诗歌部分主要是汉乐府为代表。散文部分包括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重点部分是历史散文,汉代的历史散文其实就是史书中的文章,主要在《史记》和《汉书》中。政论散文中贾谊的《过秦论》比较重要。汉赋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文体,可以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后世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宋代郭茂倩编《》,为乐府诗歌的保 留传承有巨大贡献。《》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古人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南北朝的《》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历史散文 汉代历史散文主要有两部,即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字,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与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并称为“史学双璧”。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表、书、本纪、世家、列传,记载了上至时期,下至年间共3000 多年的历史。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流传千古。《史记》被鲁迅誉为“, ”。 2.班固与《汉书》 班固(公元32 年-公元92 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投笔从戎的东汉大将班超之兄,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属于神童一类的才子。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记一朝历史。《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又加以部分修订完善,开创了我国“包举一代” 的断代史体例,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此后官修史书均以《汉书》为正统。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 年间,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 文学的代表。 汉初的“骚体赋”,直接继承楚辞传统,有时与《楚辞》都难以区分。代表作:贾谊《吊屈原赋》。这是汉赋形成过程中的最初表现形式。后来在枚乘的推动下,汉赋才形成我们今天见到的局面。 汉赋分为和。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 等人,东汉时的班固等,都是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代表作《》《》。 小赋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的短篇小赋,主要在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张衡、蔡邕等都是小赋的高手。代表作: 的《归田赋》。因此汉大赋相当于豪放派,汉小赋相当于婉约派。

201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必修2

2011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必修二第二单元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单元解读】 一.高考目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 分析综合C (1 )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单元复习 《氓》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不难把握,难点在于对三四两节的比兴句所体现出的高度艺术技巧的认识和体会。这个比兴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由叙述婚前的恋爱生活自然过渡到婚后生活。对于这一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展开海阔天空的联想、想象,举出一些用了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或 艺术作品)来,如电影《魂断蓝桥》里,男主人公罗伊被误传阵亡,女主人公玛拉堕入生活最底层,至此故事发展告一段落;下一个故事段落是几年后,罗伊归来,和玛拉意外地在火车站重逢。两个故事段落之间,影片即用了几个自然风景画面加以间隔。同时,这个比兴句取譬自然而有余味,用桑叶的润泽和枯萎比女子容颜的丰美和衰老,和女子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贴切。 《采薇》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卒的生活和感情。士卒们长期戍守边防,总也不能按照原定的期限回家,不满的情绪自然会产生,不过他们也知道,使他们无法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原因是外敌入侵,因此,他们还是以饱满而自豪的情绪参加战斗。最后,当他们真正踏上归途时,内心里真是悲喜交集,难以言表。这首诗“怨而不怒“、悲而能壮的风格和情调,我们在后世(尤其是唐朝)边塞诗中也能体味到,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士卒复杂的内心情感时,要掌握好“度”,不要过于偏向某一点,以免“失真”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 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 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3)歌颂了一些正直、爱国、有事业心、有斗争精神的优秀人物。(P355)《言语篇》“过江诸人——”。当时士族多崇尚脱离实际的清谈,但王丞相(王导)能够对北方沦陷发出感慨,表示要恢复失土,这在当时很可贵。《世说新语》的艺术性: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如《愤捐篇》描写王蓝田性急。②善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如《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的故事。③语言凝练,记言记事巧妙结合,能用人物的片言只语表现其性格。《任诞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把子猷自命风雅的情态和盘托出。《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小说戏剧都有深远的影响。 2、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了。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韩柳倡导的朴实的新体散文,比较适合于小说的创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面向现实。唐代传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繁荣了起来。它虽源于志怪小说却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志怪转向了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唐时期是传奇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现实。即使是谈神说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现实社会意义。《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小说。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所称惬者,唯某而已。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柳毅传》,具有神话色彩,叙述龙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义传书,几经曲折,二人终结良缘的故事;表现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龙女反抗压迫、执着爱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社会意义。《霍小玉传》,叙述名妓霍小玉倾心相爱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负心,小玉相思成疾,侠士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责李益,长号而绝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执着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性格,鞭笞了负心的男子,揭露了门第婚姻的罪恶。《李娃传》,叙述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相爱,某生沦为乞丐,荥阳公不以为子,鞭之几死,弃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读,终于高中得官,荥阳公又认子认媳的故事;对比地刻画出两人的性格特征,热情歌颂卑贱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质,无情揭露高贵荥阳公的虚伪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唐代传奇标志着我国小说趋于成熟,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

《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一).

《文选》诗赋哀伤主题透视(一)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注: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中,哀伤之情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有关“七哀”题旨的争议即说明了这一点(注:详见赵幼文《曹植集校注》31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昭明文选》所归纳的37类文体中,“赋”、“诗”体下又分别设有“哀伤”类作为子目,共入选作品21篇(而表达哀伤主题的诗赋远远不止这些,详见下文)。《文选》单列“骚”体,共选录屈宋等人作品17首。“《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辨》绮靡以伤情”(注:刘勰《文心雕龙.辨骚》。),正是这些作品哀伤的情感基调,为古代诗歌确立了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而“楚臣去境”、“宋玉悲秋”也成为后世抒发哀伤情绪的固定意象与惯常用语。此外,《文选》中其他表现哀伤主题的文体尚有“诔”、“哀”、“碑文”、“墓志”、“吊文”、“祭文”等,述哀是这些应用文体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在一部文学总集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体类和远远超出这一比例的篇幅抒写着同一个情感主题,这本身便值得关注。《文选》为我们提供了研阅哀伤这一情感类型的范本。对作品文本作共时性的呈现,可以窥见一代文学之风貌,而对作品的历时性回溯又可寻绎某一情感类型进入文学的广泛社会基础与深厚文化心理底蕴。本文拟着眼于这两个方面,以《文选》所录赋、诗二体作品中的哀伤主题为例,略加陈述。 一 由《诗经》的抒情品格所奠定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规定了日后各体文学发展的路径。就早期文学而言,不必说叙事诗浓厚地存在着抒情内涵,即使是以“体物”为本色的赋,其“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注: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的“出身”也使它与抒情难脱干系。因此,哀伤作为人类的普遍情感,在诗、赋中的抒发都相当普遍。《文选》以范本形式展示了哀伤之情进入文学的广泛性与丰富多样性。 对于哀伤主题的广泛性,我们可以从它在《文选》中所占篇幅之大,入选篇目之多及题材分布之广得到最直观的认识。入选“赋”体“哀伤”类的7篇作品,包括司马相如《长门赋》,向子期《思旧赋》,陆机《叹逝赋》,潘岳《怀旧赋》《寡妇赋》,江淹《别赋》《恨赋》。有对人生无常的悲叹,有感于妇女不幸命运所作的悲声,也有对生离死别情景的痛彻渲染。“诗”体“哀伤”类收录的13篇诗作,包括嵇康《幽愤诗》,曹植、王粲、张载同题诗作《七哀诗》共5首,以及潘岳《悼亡诗》3首,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颜延之《拜陵庙作》,谢tiǎo@①《同谢谘议铜雀台诗》,任fǎng@②《出郡传舍哭范仆射》等。嵇康、王粲之哀伤是着眼于个人身世,慨叹生之多艰;张载、二谢、颜延之之哀伤则因凭吊遗迹追怀亡者而生;任fǎng@②为丧友而哭;潘岳悼爱妻之亡;曹植代思妇诉怨。可以说这些作品已经从多种角度对哀伤主题作了尽情咏叹。 然而《文选》所录抒发哀伤之情的远不止“哀伤”一类。哀伤作为一种情感模式或一种主题,渗透到了多种题材的作品之中。就“赋”体而言,除“哀伤”外,因情设目的尚有“志”、“情”二类。录入“志”类的4篇,即班固《幽通赋》,张衡《思玄赋》《归田赋》,潘岳《闲居赋》。其情感的出发点都是志之未遂,因而设法排遣由此而升的哀伤。专门表现男女之情的“情”类

唐传奇与六朝小说的比较

1、创作成因和目的: 六朝志怪小说旨在崇扬道佛,如《搜神记》其目的就在于明神道之不诬;志人小说如《世说新语》是士大夫闲暇消遣的产物,都不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而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具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等小说特点。作者为了显现史才、诗笔和议论,也有提高声誉的目的,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虚构多方面反映现实、抒写理想。2、创作内容: 受道教神仙信仰、玄学风气以及佛教传播影响,志怪小说以真实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为主体内容,如《搜神记》分神化篇、妖怪篇、异行篇、还魂篇、精怪篇等记录神仙精怪和奇人奇事。志人小说突破志怪藩篱,现实性较强,如《世说新语》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记叙名士卓然不群的举止言行。 唐传奇传述奇事奇遇,但作者开始运用佛道观念表现现实人生,内容在志人小说的基础上更趋贴近社会,反映面更广。有的由鬼神志怪转入写人世之奇,直接叙写人事,如《李娃传》塑造了纯洁的风尘女子李娃,控诉了士族婚姻制度的罪恶;有的虽有人与神怪交往,但目的在于人事,如《柳毅传》,虽有救龙女的情节,但目的在于弘扬知恩图报的精神;人物实现了从神仙到游侠的转变,从仙境回到人间,如《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就是豪放慷慨、有远见卓识而行动诡秘的侠客豪杰;用释道观念感悟生活,如《南柯太守传》“虽稽神语怪”,但希冀人们领会世间祸福穷达变幻无常的道理,看破功名富贵。唐传奇已由怪力乱神走向人事之奇,脱离了荒诞不经,开始正面描写人世。 3、表现形式 志怪小说往往主体便是记录怪异,宣传宗教教义,如《灵鬼志》宣扬因果观念。唐传奇在运用宗教教义时,把宗教观念转变为艺术方式,不再是有意宣传宗教。有的用释道观念来进行艺术想象,如《离魂记》中离魂和死而复生的情节是作者借虚幻的外衣,更为真切地表现倩娘对王宙真实的情感;有的是人物来源释道,借释道之人表现现实人生,如《裴航》中的云英便是一位仙女。 4、艺术技巧 (1)结构篇幅 六朝小说情节往往不完整,篇幅短小,粗陈梗概或丛残小语,如《世说新语》记述人物言语、行为片断。唐传奇施之藻绘,扩其波澜,短则几千字,长则万余字。情节完整多曲折,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如《李娃传》。 (2)语言 六朝小说主要直接记叙,语言质朴。唐传奇文辞华艳,有议论有叙事,许多语言艺术性强,叙述宛转,如《柳氏传》“轻袖摇摇,香车辚辚”,富含诗意。 (3)人物描写 六朝小说人物除去言行几乎没有其他描写,《搜神记》中人物大都只有身份和事迹。唐传奇人物描写方式丰富,人物生动鲜明。如《霍小玉传》用和李生对比刻画霍小玉的性格,用静动结合的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情态。

江苏历史文化旅游作业

作业及考试要求 一、回答问题 1。请列出江苏名列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十个城市及其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遗迹至少8个)。 南京,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王府等。 2.扬州,有唐城遗址、史公祠、平山堂、瘦西湖、何园、个园等文物古迹。 3.常熟,有仲雍墓,言子墓,辛峰亭,兴福寺等。 4.徐州,汉代戏马台遗址、兴化寺、大土岩、淮海战役烈士陵园,刘邦“大风歌”碑等。5.淮安,有青莲岗古文化遗址、文通塔、镇淮楼、韩侯祠等。 6.镇江,有焦山碑林、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等。 7.苏州,虎丘、瑞光寺塔等。 8.无锡,泰伯墓,阖闾城遗址等。 9.南通 10.宜兴 2。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及遗迹遗踪。(至少20人) 姑苏台——西施寒山寺——张继太湖景区——西施、范蠡沧浪亭——韩世忠 乌衣巷——刘禹锡明孝陵——朱元璋中山陵——孙中山夫子庙——孔子 瞻园——徐达灵谷寺——玄奘孙武公园——孙武夫子庙媚香楼——李香君 铁心桥——杨邦义虎丘——苏轼、阖闾灵岩山——夫差、韩世忠、梁红玉 拙政园——李秀成狮子林——黄庭坚、米芾雨花台——杨邦义牛首山——郑和 周庄——沈万三 3。请列出与江苏历史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及相关历史人物。(至少20个)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李白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勾践 鸟尽弓藏——范蠡 忠心不二——伍子胥 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孙武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信 心病终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指桑骂槐——曹雪芹 破釜沉舟、富贵还乡、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力拔山兮、江东父老——项羽 4。请列出与南京密切相关的明清文学名著。 《红楼梦》、《桃花扇》、《儒林外史》 5。请列出建都南京的十个朝代. 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 6.请列出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及民国文化的相关遗迹 六朝文化: 建康宫城东城墙和东壕沟遗址、南朝陵墓石刻、南朝帝陵、牛首山、金陵大报恩寺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名录

战国时代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