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问题导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政治课的问题导学是根据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前提下,给学生以充足、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解疑释难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课堂活动民主化,这是实施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政治教学问题导学应用策略

政治课的问题导学是根据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规律前提下,给学生以充足、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解疑释难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课堂活动民主化,这是实施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策略。

1.政治课问题导学的目标

1.1 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政治课问题导学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理论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或分析材料,得出科学结论。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逐步得到提高。

1.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问题导学活动的实施,需要围绕某一政治理论观点或课题进行,其问题的提出与选择、材料的搜集与整合、假说的形成与验证等,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问题探究活动中,为探究某一政治理论观点或分析某个实际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通过广泛对话与交流,开展灵活多样的问题生成与探究解决的活动,从而得出结论,形成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组织、沟通的能力。

1.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道德品质。

同学们虽然对参与政治学科的探究学习饶有兴趣,但在实施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都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求得结论,养成广泛听取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等正确的态度,不断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的意志品质。

2.政治课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

问题导学模式是-种以问题为主线的自主探究性模式。

2.1 设问导引。

2.1.1 设问。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要使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首先需要师生把课程内容转化为一个又一个问题。问题可涵盖或超越教科书、参考书的内容,也可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联系现实生活,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政重点,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当地工农业生产的产品如何应对“入世”、饮水机的价格等,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去,使其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诱发出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活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2)》导学案

· 200 100020 t (天) S (户) 0 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 (2) 【学习目标】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 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 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在20分钟内完成预习学案,独立完成.... ,相信自己,锻炼自己,诚实的对待学习....... ,对待自己。了解探究学案,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主动听课。通过预习把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很好解决。 【预习案】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V (万米3) 与干旱持续时间t (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库干旱前的蓄水量是多少? (2)干旱持续10天后,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23天后呢? (3)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4)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探究案】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 学校的小明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当天在班上倡 议节约用水,得到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的积极响 应.从宣传活动开始,假设每天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

增加数量相同,最后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S (户)与宣传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开始当天,全校有多少户家庭参加了该活动? (2)全校师生共有多少户?该活动持续了几天? (3)你知道平均每天增加了多少户? (4)活动第几天时,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达到800户? (5)写出参加活动的家庭数S 与活动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探究案】看图填空 (1)当0y =时,______x = (2)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 【课堂小结】1、这节课的收获 。 2、还有哪些疑惑 。 【课堂检测】(5分钟)1.某同学将父母给的零用钱按每月相等的数额存放在储蓄盒内,准备捐给希望工程. 盒内钱数y (元)与存钱月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盒内原来有多少元?2个月后盒内有多少元? (2)该同学经过几个月能存够200元? (3)该同学至少存几个月存款才能超过140元? 2.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学校的小明意识到

0573.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分数的简单计算》导学案 学法指导: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6-9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课前 一、自主学习 1、我会填。 (1)3/4里有()1/4 (2) 3/5里有()个1/5 (3)4/8里有()个1/8 (4)5/9里有()个1/9 2、观察课本99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我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每块西瓜就是它的—— (2)哥哥吃了2块,就是2个——,妹妹吃了1块,就是1个——

(3)根据以上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 课中 二、小组合作学习例1、例2、例3 1、2/8+1/8该怎么计算呢? 想:2/8是2个——,1/8是1个——,2个1/8加1个1/8是——个——,就是——,所以2/8+1/8=——。 2、我会算5/6-2/6。 想:5/6是5个——,2/6是2个——,5个1/6减去2个——,剩——个——,就是——,所以5/6-2/6=——。 3、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1-1/4=() 1可以看作——个1/4,就是4/4. 1-1/4=——-1/4=() 4.我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 三、班级展示 班内展示合作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四、质疑探究 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来。 五、达标测试。(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他补充,评价) 1、计算: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4.5《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 2.会根据题意求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3.能灵活运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什么叫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有哪些性质? 3.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5)与(-4,-9),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求一次函数y=k x+b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k、b的值,从已知条件可以列出关于k、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k、b。 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 x+b 因为y=k x+b的图象过点(,)与(,), 所以 解方程组得: 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4.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其中含有未知常数系数)再根据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叫做。知道两点坐标用此方法可求出函数解析式。 二、自主探究(B级) 5.作出分段函数 3x-5 (1≤x≤3) y= 4 (3<x≤5) 的图象 14-2x (x>5) 6.小芳以200米/分的速度起跑后,先匀加速跑5分钟,每分提高速度20米/分,又

匀速跑10分,试写出这段时间里她的跑步速度y(单位:米/分)随跑步时间x(单位:分)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思路点拔〗本题y随x变化的规律分成两段(前5分与后10分)写出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要分成两部分,画函数图象也要分成两段来画。 解:当0≤x<5时,y= (0≤x<5) 或y= 当5≤x≤时,y= (5≤x≤ ) 三、合作探究(C级) 7.课本134页例1 8.若直线y=k x+b与直线y=-2x+1平行,且经过点(3,4),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四、能力提升(D级) 9.已知一次函数y=k x+b的图象经过点(3,-3),且与直线y=4x-3的交点在x轴上, ①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此直线经过哪几个象限?③求直线与坐标轴围成三角形的面积。 五、归纳小结 六、学习反思 七、课堂检测:P134页、135页练习题

【导学案】4.5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后,会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2、能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不等式。 3、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能力,体验“建模——解法”的基本思想,联想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学习难点:观察图象,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什么叫作图象法? 2、已知方程2x+3y=5,用x 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 _______。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x+4y=7.6 2x+y=4.4 4、如图2,直线b kx y +=与x 轴交于点(-4 , 0),则y > 0时, 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4 B 、x >0 C 、x <-4 D 、x <0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x —8<3x+1 (二)预习课本第53页至54页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 1、思考:上述复习4、5还有其它解法吗? 2、会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吗? 3、会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元一次不等式吗? 这节课我们用图象法求方程组的近似解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用图象法求下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归纳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1)先把方程组中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y=b k x 11+和 y=b k x 22+(这里的方程组是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正确画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 (3)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4)确定的交点的坐标,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以上步骤简记为:写函数,作图象,找交点,下结论。 2、用图象法解不等式:3x —8<3x+1 三、巩固练习 1、已知方程组 2x —y= —3, x= —1 x —2y= —3.的解为 y=1 则一次函数y=2 x +3与y=21x+323的交点坐标是( ) A (1, 5) B (—1, 1) C (1, 2) D (4, 1) 2、用图象法求下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 x+2y=4, 3x —y=4. 3、用图象法解不等式:3x —8<x+2 四、思考与拓展 对于一次函数y=— 2 1x+3 (1)随着x 值的增加,y 值的变化情况是___ _______; (2)图象与y 轴交点坐标是( ),与x 轴交点坐标是( ); (3)当x___ 时,y >0;当x___ 时,y=0;当x___ 时,y <0;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55 A 组T 7、8 B 组T4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四从人地关系看资与环境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教材分析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是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的初步判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遥感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流程及其应用领域。 技能要求: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情感要求: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遥感工作原理 难点:遥感影像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学生所学内容,尚未分科的平行班内不少是学理的好手,所以并不担心学生物理知识的不足。对于

气氛不太活跃的班级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很好的理解遥感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得出答案。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总结检测→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初步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并把学生科学分成若干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预习的落实情况,并了解和归纳学生的疑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和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一些相关知识,知道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与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应用之行程问题》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应用之行程问题》学案 核心素养 1.能看懂一次函数图象呈现的行程信息,会分析行程过程. 2.经历观察、对照、分析、想象、验证等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会解决“函数图象型行程问题”.会通过动手画简易草图分析行程的动态过程,并能构建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行程问题. 【学习重点】准确地从函数图象中读取、理解行程信息,并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对应函数图象,结合行程图,分析理解行程过程.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小潘同学1000米跑步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的关系如图所示: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呢? 二、例题讲解 类型一:表示距同地距离 例1: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A地到B地,A、B两地间的路程为20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出发1.5h两人相遇 B.乙的速度是10km/h C.乙追上甲时离出发点的距离 D.甲比乙晚到B地3h

追加问题:甲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距2千米? 小结: 1.分析题应做到由“形”到“数”,由“数”到“形”. 2.“追上”就是求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即由两个函数组成方程组的解就是交点 的横纵坐标. 3.常用解析式相减=两者相距多远(距同地的距离时) 练习: 1.“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总结惨痛教训后,决定和乌龟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x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 所行的时间,1y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2y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下列说法中: 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 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上了乌龟.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类型二:表示两者间的距离 例2:例2:已知 A、B 两地之间有一条270千米的公路,甲、乙两车同时出发, 甲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沿此公路从 A 地匀速开往B 地,乙车从B 地沿此公 路匀速开往 A 地,两车分别到达目的地后停止.甲、乙两车相距的路程 y(千米)与甲车的行驶时间 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乙车的速度为___________千米/时,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2)求甲、乙两车相遇后y 与 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甲车到达距 B地70千米处时,求甲、乙两车之间的路程.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二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状元笔记 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 基础整理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 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后经实地认定,这些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741宗,其中合法的仅77宗,在其余664 宗违法用地中,非法占地654宗,非法批地10宗。 2.2007年1月至2月8日,贵州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3次,导致火险等级上升的罪魁祸首就是2006年的暖冬天气。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扑灭大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几十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卫星影像图。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遥感技术在森林灭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吗?

溶质的质量分数导学案

姓名:班级组别: 课题: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和有关计算。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P42-44,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能进行质 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初步掌握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及相关计算。背着书完成自主学习,运用知识完成预习检测。 【知识回顾】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下,一定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2.20℃,NaCl的溶解度为36g,是指,此时,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自主学习】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与之比。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预习检测】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溶液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 2.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质量比关系不正确的是()A.溶质:溶剂=1:4 B.溶质:溶液=1:5 C.溶剂:溶液=4:5 D.溶质:溶剂=1:5 3.填写下面的表格:Array 4.在20℃时,将40g硝酸钾 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 硝酸钾固体 白:(1)未溶解。请填写下列空 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合作探究】探究一: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1.填写书P42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2.如何区分溶液的浓稀?溶液的浓稀和溶液的饱和与否的关系? 3.从100g20%的某溶液中取出l0g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4.10%的氯化钠溶液表示什么意义? 探究二: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1.填写书P43表格(答案写在教材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神木县第五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班级学科数学课题4.4一次函数的图 象 第3课时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第周 星期 使用者课堂流程具体内容 学习目标1.会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重点) 2.会运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难点) 学法指导 温故知新回忆:方程与函数的关系(3分钟) 先独立思考, 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感知)。(15分钟) 自主学习课本P93,并完成以下1,2题。 1.如图,图象l甲,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校运动会800米比赛中所 跑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则他们跑的速度关系是( ) A.甲跑的速度比乙跑的速度快 B.乙跑的速度比甲跑的速度快 C.甲、乙两人跑的速度一样快 D.图中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判断 2.如图,l1反映了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 l2反映了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当 该公司盈利(收入大于成本)时,销售量( ) A.小于3 t B.大于3 t C.小于4 t D.大于4 t 学生独立完 成 小组代表展 示讲解。

流程 三、合作探究(理解)(15分钟) 例我边防局接到情报,近海处有一可疑船只A正向公海方向行驶.边防局迅 速派出快艇B追赶(如图1),图2中l1, l2分别表示两船相对于海岸的距离s(n mile)与追赶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哪条线表示B到海岸的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2)A,B哪个速度快? (3)15 min内B能否追上A? (4)如果一直追下去,那么B能否追上A? (5)当A逃到离海岸12 n mile海里的公海时,B将无法对其进行检查.照此速 度,B能否在A逃到公海前将其拦截? (6)l1与l2对应的两个一次函数y=k1x+b1与y=k2x+b2中,k1,k2的实际意义 各是什么?可疑船只A与快艇B的速度各是多少?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拓展提高)。(5分钟) 你能用其他方法解决以上(1)~(5)吗? 五、收获盘点(升华)。(2分钟) 六、布置作业(巩固):习题4.7第1、2题. 独立完成, 再小组讨论 交流。 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 课堂检测如图,已知A地在B地的正南方3千米处,甲、 乙两人同时分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匀速行 驶,他们与A地的距离(千米)与所行时间(时)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AC和BD所示,当他们行 驶了4小时后,他们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5分钟) 独立完成 教后反思

高中地理: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2(湘教版必修3)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RS的概念和类型。 (2)结合实例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遥感影像中的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进行简单的解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地理科学中的应用,思考和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热爱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1)遥感的概念和基本工作过程 (2)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难点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影像的判读。 [第一案例] 【教学过程】

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活动]阅读课本P92活动题后思考题。 [教师点拔] 要理解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必须要先了解一些关于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相关知识由于重度病害在红外区反射率较弱,显颜色较淡,而健康植物颜色呈鲜红色。学生讨论并回答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活动] 阅读课本P93活动题后思考题 [教师点拔]要能利用三幅图片提炼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事物变化的时空特征,另外要求要会运用地理学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同时要关心科学技术—特别的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地理学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学生讨论并回答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案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探索活动]

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要动用大量人力与物力,经十年才作出一幅图。但现在利用遥感花得少的时间与金钱却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人眼的波段太窄、许多信息看不到,而人的双脚又由于许多因素限制,许多地方不能涉足”。而遥感突破了这些限制,它真正成为了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一、遥感: 1、概念与发展: 遥感: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控测技术。 [设问]怎样感知? [教师点拔]测量电磁波特征:不同的地物反射与吸收电磁波存在巨大差异。遥感不仅可以通过可见光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线、微波、等。 [提问]为什么要分波段呢? [教师归纳]因为不同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与吸收率等有很大差异。 2、分类:按遥感平台高度(运载工具)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按:电磁波段分:可见光遥感、红处线遥感、微波遥感 按:传感器的工作形式:被动式(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主动式(发射讯号,接收目标物反射这种辐射波的强度,如侧视雷达) 二、应用: 1.遥感的特点 [提问]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 [教师归纳] 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成本低,效益大的特点。 (1).探测范围大: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实地测绘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重复一次。航空摄影测量数年才能重复测量一次。陆地卫星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对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面工作难以开展的地区,

1、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科《分数乘法(一)》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节次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预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进行计算。 【学法指导】请独立自主学习P2-P4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预习自测】 一、回忆自己预习的课本第2-4页的内容。 二、我来显身手! 1.把9+9+9+9+9+9+9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2.把0.2+0.2+0.2+0.2+0.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3.列式计算。9×3 4×6 12×10 5个12是多少? 12个1.5是多少? 3个5 1是多少? 4、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5、试着把61+61+61+61+6 1改写成乘法算式 再试着写几个分数乘法算式 我的发现(疑惑):通过对新课知识的预习及预习自测的完成,我收获了 但是 不明白。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出示情境)剪一个这样的图案 要用一张彩纸的51,剪3个这样的图案需要多少张彩纸? 1、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并试着说说分数乘法的意义 2、如何来计算呢? 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究活动二:练兵场大挑战: 1、3×72表示的意义 5×132表示的意义 2、我来展示 【当堂检测】1、涂一涂,算一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5个4 3的和是多少? 83×3=( + + ) 61+61+61+61=6 1×( )表示 43+43+43+43+43+43+=4 3×( )表示 252+252+=25 2×( )表示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 ),分母( )。 【课后作业】——拓展运用 3、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 101 桶,5时滴水多少桶? 4、一个长方形长2米,宽 3 2米,这个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5、王叔叔骑摩托车,每分钟行驶252米,14分钟行驶多少千米?42分钟呢?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价 教师评价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应用(学案)公开课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熟练应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知识; 2.灵活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中面积问题的几种题型; 3.熟练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应用。 学习重点:利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解决函数问题。 学习难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的应用。 一【预热】 1.如图,直线AB 与反比例函数(0)k y k x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A 点, 若2=?ABM S ,则k=_______。 2. 正比例函数x y 2=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k x k y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为 (2,4),则N 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 如图2,直线1y x =+与y 轴交与点B ,A 为直线在第一象限上一点,AC 垂直x 轴于C ,若梯形 ABOC 面积为3 2 ,则A 坐标为 。 第1题图 第2题图

二【慎思】 例1: 如图,已知直线x y 21= 与双曲线)0(k >=k x y 交于B A 、两点,点B 的坐标为(﹣4,﹣2),C 为双曲线上一动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AOC 的面积为6,求点C 的坐标。 方法总结: 三【创新】下图是一次函数3+=x y 与反比例函数x y 4 =的图像,请你设计题目并解答。 我设计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备用图1 我设计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

§4.2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

· 200 1000 20 t (天) S (户) 子洲三中 “双主”高效课堂 导学案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组名: 使用时间2014年 月 日 年 级 科 目 课 题 主 备 人 备 课 方 式 负责人(签字) 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 八(3) 数学 §4.4.1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2课时) 乔智 一、教学目标: ①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各种知识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想一想一次函数具有什么性质? 在一次函数y kx b =+中 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必过 象限;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必过 象限. 当0时,直线交y 轴于正半轴,必过 象限; 当0b <时,直线交y 轴于负半轴,必过 象限. 第二环节 初步探究 由于持续高温和连日无雨,某水库的蓄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蓄水量V (万米3 ) 与干旱持续时间 t (天)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水库干旱前的蓄水量是多少? (2)干旱持续10天后,蓄水量为多少?连续干旱23天后呢? (3)蓄水量小于400万米3 时,将发生严重干旱警报.干旱多少天后将发出严重干旱警报? (4)按照这个规律,预计持续干旱多少天水库将干涸? 第三环节 反馈练习: 内容:当得知周边地区的干旱情况后,育才学校的小明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当天在班上倡议节约用水,得到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从宣传活动开始,假设每天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增加数量相同,最后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活动,并且参加该活动的家庭数S (户)与宣传时间t (天)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活动开始当天,全校有多少户家庭参加了该活动? (2)全校师生共有多少户?该活动持续了几天?

高中地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 学目标1、学生能用自己语言表述遥感的概念,说出遥感的分类。 2、结合实例分析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检测中的应用。 3、通过对遥感技术的学习,学生感悟新兴地理信息技术的生命力。 教学分析 教学 内容 遥感技术的概念、发展、技术系统、类型及其应用。 教学 重点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教学 难点 难点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解决 办法 结合案例分析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情分析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网络资源,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遥感技术对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书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教学环节内容呈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BTV数说北京》—遥感技术统计调查之翼展示观看体会 自主探究 1、阅读教材,了解遥感的概念、发展、遥感技术系 统的组成与遥感类型 2、根据教材P91活动,简述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 3、如何运用遥感技术探矿 巡视,对个 别学生进 行辅导 学生阅读 教材

程 教学过程 4、如何运用遥感技术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 5、如何运用遥感技术监测灾害 合作交流 1、由遥感的概念入手,分析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 系统组成 2、对比分析遥感的类型及其特点 3、观看视频,说明遥感在具体应用领域的工作原理 教师引导、 展示案例 结合实例 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关系图解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适时 加以引导 补充 学生总结 本节的主 要内容 课堂实践 1. 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明显区别于健康植物反 射率的波段是( ) ①红外线②X 光③可见光④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电脑演 示 学生思 考完成

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沙洋县蛟尾中学张金鸿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1.使学生巩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3.能够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制作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2.能够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次函数的问题。 2.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函数的知识,相继我们又学习了一次函数的知识,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次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1:(1)假如你是单位领导,你的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你们准备和一个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中的一家签订月租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 千米,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租费是y1元,y1=110053+x ,(X ≥0),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租费是y2元,y2x 34=(X ≥0)。请你作出决定租哪家的车合算? (2)学生观察图像,判断租哪家车合算。 (3)根据图象,你能很快的回答下列问题吗? ①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8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②如果该单位估计每月的行程约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二、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高中地理 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3.2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状元笔记 遥感技术的工作过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与处理→信息解释与分析→遥感应用。 一般来说,运载工具飞得越高,深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北越低;反之亦然。同时,需要注意:遥感器对地物的分辨率除与飞行高度有关外,还与传感器的性能有关。 由于不同地区地物的差异、合成图像波段的差异、地物特征的季节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不同波段、不同季节的图像解译是不同的。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有的还应当结合实地调查进行解译。 基础整理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介绍遥感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系统的组成以及分类;二是遥感与资源普查;三是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综合探究 1.国土资源部发布《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 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这是继1984~1996年第一次土地普查之后,国土部门开展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摸底行动。

十年前的那次土地普查,动用了20万人力,历时10余年才告完成。而这一次,卫星遥感技术将成为最主要的调查手段,全部工作要求在三年内完成,而且要“覆盖全国,不留任何空白”。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有哪些?遥感监测土地资源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与传统的地面调查和飞机航测相比,卫星遥感的主要优势是:探测范围广,速度快;不受地形、气象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收集信息多。 使用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一可以实事求是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化,为土地执法提供科学依据;二是保持一种威慑,让地方不敢乱占地。在地方利益突显的今天,国家掌握这种威慑力量尤其必要。国土部门近年来查处的土地案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遥感监测首先发现的,动态监测给土地执法部门提供了第一信息源。2006年4月初,国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郑州市开展土地执法检查。监测发现郑州市共发生变化图斑856个。后经实地认定,这些图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741宗,其中合法的仅77宗,在其余664宗违法用地中,非法占地654宗,非法批地10宗。 2.2007年1月至2月8日,贵州省共发生森林火灾133次,导致火险等级上升的罪魁祸首就是2006年的暖冬天气。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扑灭大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几十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卫星影像图。为制定灭火计划、做出灭火部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遥感技术在森林灭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还能应用于其他领域吗? 探究: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技术就是在这个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遥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收地面物体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的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处理和判读分析,揭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由于遥感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少,因而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灾害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各个领域。 思考发现 1.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简称RS。遥感技术主要的环节,如图3-2-4所示: 信息的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 图3-2-4

八年级数学下册 两个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学案

第2课时两个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掌握两个一次函数图像的应用;(重点) 2.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厘米)与燃烧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厘米、厘米,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小时、小时. 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学完本解知识,相信你能很快得出答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两个一次函数的应用 (2015?日照模拟)自来水公司有甲、乙两个蓄水池,现将甲池的中水匀速注入乙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米)与注水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如下所示,结合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与注水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求注入多长时间甲、乙两个蓄水池水的深度相同; (3)求注入多长时间甲、乙两个蓄水的池蓄水量相同; (4)3小时后,若将乙蓄水池中的水按原速全部注入甲蓄水池,又需多长时间? 分析:

解答: 探究点二利用两个一次函数解决方案问题 (2015?江西模拟)某文具店为了了解2015年3月份计算器的销售情况,对该月各种型号计算器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2)该店4月份只购进了A,B,C三种型号的计算器,其数量和与3份计算器销量的总数量相同,结果恰好用完进化款共8200元,设购进A型计算器x只,B型计算器y只,三种计算器的进价和售价如下表: ? A型B型C型 进价(元/只)50 30 20 售价(元/只)70 45 25 ? 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2)中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预计B型计算器销售超过40只后,这种型号的计算器就会产生滞销. ①假设所购进的A,B,C三种型号计算器能全部售出,求出预估利润P(元)与x(只)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的应用(1)》导学案

-2 -13 2 04211x y 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 (1) 【学习目标】了解两个条件可确定一次函数;能根据所给信息(图象、表格、实 际问题等)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掌握用待定系数 法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进一步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经历从不同信息中获取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在20分钟内完成预习学案,独立完成.... ,相信自己,锻炼自己,诚实的对待学习....... ,对待自己。了解探究学案,使得自己在课堂上能主动听课。通过预习把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很好解决。 【预习案】1.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1)当x=0时,y=____________,当x=____________时,y=0; (2)k=__________,b=____________; (3)当x=5时,y=__________,当y=30时,x=___________. 2.油箱中存油20升,油从油箱中均匀流出,流速为0.2升/分钟,则油箱中剩余油量 Q (升)与流出时间t(分钟)的函数关系是( ). A .t Q 2.0= B .t Q 2.020-= C .Q t 2.0= D .Q t 2.020-= 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质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y 元是行李质量x (千克)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下图所示.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案)典型例题+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案) 典型例题+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根据函数的图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2、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能利用函数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3、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指导 本讲重点:(1)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正确地根据图象获取信息。 本讲难点:(1)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从函数图象中正确读取信息。 考点指要 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是我们接触到的最简单的函数,它们的图象和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形解决问题是本节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常与方程组、不等式等知识联系起来考查. 三.典型例题 例1 求下图中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分析: 观察图象可知: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2,0)、(0,3),而经过两点的直线可由待定系数法求出。 解:设y=kx+b , ∵x=2时,y=0;y=3时x=0 ∴2x+b=0且0x+b=3 ∴3,23 =- =b k ∴32 3 +-=x y 例2 作出函数y=0.5x+1的图象,利用图象,求: (1)当2,0,4-=x 时,y 的值。 (2)当3,1,2 1 - =y 时,x 的值。

(3)解方程315.0,115.0,2 1 15.0=+=+- =+x x x (4)结合(2)(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若解方程0.5x+1=0呢?它有什么特殊的几何意义? (6)何时y>0,y=0,y<0? 解:列表得 描点、连线得函数图象: (1)由图象可知:当2,0,4-=x 时,相应的y 值分别为-1、1、2. (2)由图象可知:当3,1,2 1 - =y 时,相应的x 值分别为-3、0、4. (3)三个方程的解分别为x=-3、x=0、x=4. (4)当一次函数y=0.5x+1的函数值为3,1,2 1 - 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315.0,115.0,2 1 15.0=+=+-=+x x x 的解。 (5)当一次函数y=0.5x+1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0.5x+1=0的解。它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0.5x+1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0.5x+1=0的解。 (6)由图象可知,当x<-2 时,y<0;当x=-2时,y=0;当x>-2 时,y>0。 说明:要注意一次函数与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事实上,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例3 一根弹簧长15cm ,它能挂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18kg ,并 且每挂1kg 就伸长0.5cm 。写出挂上物体后的弹簧长度y (cm ) 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 (kg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且画出它的图象。 解:152 1 += x y (0 ≤x ≤18) 经过点A (0,15)、B (18,24)作函数图象 说明:要注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本题图象为线段 AB ,而不是直线。 例4 某医药研 究所开发了一种新药,在实验药效 时发现,如果成 人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 (微克)随时间x (时)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当成人按规定服药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