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温室效应例题

温室效应例题

温室效应例题

30、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疏菜供应。(10分)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 条件,实

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4分)

(2)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市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贵州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州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3)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右的草图。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α在

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α角的大小应

为。

(4)从农业分类看,大棚蔬菜生产属于()

A、粗放农业

B、混合农业

C、密集农业

D、自给农业

30、(10分)(1)热量(或温度、气温)(1分);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2分);温室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1分)

(2)B (2分)(3)62°(2分)(4)C(2分)

温室效应定义-1-2

温室效应的定义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

《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初中物理《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从全球变暖谈起》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从全球变暖谈起》,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身边谈起,通过全球变暖温室引入: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 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学生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 已经知道了大部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所以学生在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上是没有大的障碍。 但是摄氏温度的读,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读, 容易出错,要加以引导。 三.目标分析 新知目标 ①知道温度的概念和摄氏温标的规定。 ②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刻度方法,并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思维目标 ①经历温度计测温原理的探究活动,学习利用“转换法”解决实际问题。 ②体验“放大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巧妙利用。 情态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养成乐于参与实验、探究,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重点:理解温度的概念,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②难点:理解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 3、教具与学具 教师演示用:演示温度计 学生每组器材:实验室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温水。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与学法方面,我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 沪粤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从地球变暖谈起(2)教案沪粤版 课程目标 1.知道物质的形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一、备课要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难点:温度计的分度方法及测温原理. 二、导入新课情境:“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寒冬腊月,我国北方的哈尔滨在展现冰灯奇景.而南方的海南岛却仍鲜花盛开,新疆沙漠地区在盛夏 时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吗? 三、知识点击 1.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按照目前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到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

升6℃.气候变暖,将会出现:长期干旱,土地干裂;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树木干枯,经常出现森林火灾,这些将严重地影响人类的生活. 2.物质的形态 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将会发生物态之问的变化,例如:钢锭在高温下变成钢水;火山爆发时,岩石变成岩浆;干冰变化成二氧化碳气体等.除了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质形态外,科学家还发现物质还有:第四态,叫做等离子态;第五态,叫做中子态. 3.温度和温标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做温标.常用的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纯净水结冰时的温度为零摄氏度(0℃);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10℃).常用的温度计上的温标符号为℃,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4.温度的读法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一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文献综述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文献综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013 年10 月31 日

摘要 由于人类不节制的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它使阳光透过却阻挡了热量向太空辐射, 从而使大气层增温,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变暖将给人类造成极严重的社会经常问题,所以必须及早采取切实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改变,环境影响,预防措施,防止对策

ABSTRACT Due to human emissions of the excesses, the atmosphere, it makes the sun through blocking the heat radiation into space, thus make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reenhouse effect (English: Greenhouse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also known as atmospheric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into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trong sex of heat-trapping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also increas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Global warming will cause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ten to human being, so must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greenhouse effect, Climate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Preventive measures, Prevent countermeasures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温室效应》教案 苏教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温室效应》教案苏教版选修1 【教学重点】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导入】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而现在影响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问题主要是酸雨,被人类称为“空中死神”、臭氧层受损、温室效应,对于前两者我们在上节课的空气质量报告中已经提到过,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温室效应。 【板书】§1.1.2 温室效应 【提问】和其他星球相比,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左右,且昼夜温差不大,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这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有关。那么什么叫温室效应呢?或者讲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 【学生讨论回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及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允许部分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透过并达到地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同时,这些温室气体又能吸收从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使热量留在大气层内,仅让很少的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宇宙空间,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在此我们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模拟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栏目。 【演示实验】 【注意事项】 ①两支温度计的型号要相同,最大量程100℃为宜; ②瓶口不要塞得太紧,以免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将瓶塞和温度计弹起;③灯泡不要直接照射温度计,灯泡要置于两个锥形瓶的正中间,使两个锥形瓶的受光照程度相同。 【实验现象】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较高,盛空气的锥形瓶内的温度较低。

【解释】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大于另一只 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导致盛二氧化碳气体的锥形瓶内温度升高。 【提问】那么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呢? 【板书】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代烷、水蒸气、臭氧等。 【提问】温室效应的加剧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板书】3.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讨论】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板书】(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介绍】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提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 【讨论回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总结】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还特别签订了一个条约《京都议定书》,并于1997年通过。 今天我们就主要学习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原理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还有我们如何有效地去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布置作业】 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3.温室效应的危害有哪些?

对白屋顶计划关于降低温室效应作用的考察

书 诺 书 承 诺 我们仔细阅读了西南大学第六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虽然本次竞赛采取分散自行答卷的机制,但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设置报名号的话):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 1.何雨嘉22201032402200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蒙诚222011306032006 专业:心理学 3.邓宇杰222010324022014 专业:茶学 日期: 2012年 5月 17日 竞赛组委会评阅编号(由竞赛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竞赛组委会评阅编号(由竞赛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记录(可供评阅时使用): 评 阅 人

对白屋顶计划关于降低温室效应作用的考察 摘要 “白屋顶计划效果评估”的数学模型是通过对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白屋顶计划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由于白屋顶计划成本过高对城市发展具有保护与制约的双重影响,因此利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处理。问题一:根据所掌握的人口模型,将温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关系类似于人口模型的指数函数,对第一阶段的某些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在自然条件下,建立温度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问题二,在白屋顶计划作用下,要建立白屋顶计划的效果、温度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必须在问题一的条件下作出合理假设,同时运用数学软件得出该模型,最后结合已知数据可算出白屋顶计划的收益。问题三,在上述问题中引入城市具体情况,和问题二相似,不同的是,问题三加入了世界各个城市的不同情况,建立各个城市实施白屋顶计划的效果与温度相关的数学模型,也需用到数学建模相关知识。问题四,和实际联系最大,因为只有在了解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白屋顶计划。而该题的关键是,建立稳定性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环境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在相关因素增加或减少后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城市环境的动态分布图。 关键词关键词::数据拟合 线性回归 常微分方程稳定性 温室效应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教案)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课标要求: 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从标准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教材并未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从资料中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教材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三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平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4.1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学设计

从全球变暖谈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⑵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⑶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⑷尝试对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让学生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温度是热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学习全章的基础。温度计作为一种基本测量工具,在后面的热学实验中要经常用到,正确使用温度计既是一种基本技能,又是进一步学习热学知识及其它知识的基础。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引起学生对环境温度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怎样表示温度"等问题;进一步通过"活动1"让学生亲身感受温度,并确认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通过活动2,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了解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摄氏温标及其温度计的分度方法。最后通过活动3,让学生学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对温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硬性给出,也没有停留在字面讨论上,而是把视野扩展到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影响的温室效应,从关注整个人类生存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温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本节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贯穿本章始终,是学习物态变化的基础;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是基本的实验技能,所以温度概念建立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等分法",以及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学生主要依靠想象来接受,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沪粤版初中物理八上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教案

《从全球变暖谈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课题为《从全球变暖谈起》。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包括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教材先简要介绍全球气候变暖情况,并用图片表明温度升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此引入了温度的概念。教材设计“活动1”让学生凭感觉判断冷和热,说明凭感觉判断冷热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于是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认知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视频内容是北极大量冰熔,一只饥饿的大北极熊游不到觅食之地,吃下了同种的幼熊。 2、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对全球生态的影响,引入温度的概念。 3、通过投影自制温度计说明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4、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温度计,思考温度计刻度的标示方法,引入摄氏温标。 5、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量程,练习使用实验用温度计测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并交流心得。 6、老师总结学生在测量中出现的错误,总结出正确的使用实验用温度计的方法。 7、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用温度计和体温计在结构上的不同,比较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温度。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练习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2)学会应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温度问题发表看法,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五、教学难点 摄氏温度计的分度方法。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情景导入、演示实验、讲授。 2、学法 小组合作,观察比较、学生实验。 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计意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实验

第二章大气 实验:自造太阳能发电站 准备材料:盆、铝箔、挂钩、土豆 实验步骤:把铝箔放在脸盆里,清理平整;盆中间撕开一块铝箔将挂钩固定在上面,再将土豆穿在钩上;把盆放到阳光底下;光照强烈的条件下,若干分钟后,土豆熟了。 原理说明:铝箔把光线引到盆的中间使其产生高温。 实验:分解太阳光 准备材料:塑料盆、小镜子、白纸、水 实验步骤:在塑料盆里倒入2.5厘米的水,把水盆放在阳光能直射到的地方;把镜子斜靠在盆边;把镜子反射的光导向白纸上,纸张上呈现七彩颜色,从红开始最后是紫色。 原理说明:水使得从镜子反射出来的阳光折射了。当光线折射时,每个颜色都会以不同角度弯曲,造成彩虹效应。 实验:温室效应 准备材料:1个透明的玻璃杯、2条黑色美术纸、2支温度计、透明胶扣在地上;将2支温度计用透明胶分别粘在黑色美术纸上;将其中的一组放在玻璃杯内,另外一组放在玻璃杯外面,记录下当时的温度;每隔30分钟观测一下,记录一下2支温度计上的温度,看有什么不同。 原理说明:放在玻璃杯中的那支温度计的温度在开始时和外面的温度计的温度一样,但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始终高于外面的温度。同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形成了地球的“玻璃杯”,吸收了大量的太阳光,却反射回来了地球的辐射热,造成了温室效应。 实验:散射的光线(宇宙中) 准备材料:一个装满了水的玻璃杯,一个手电筒、牛奶 实验步骤:在玻璃杯中滴几滴牛奶,把水搅浑;打开手电筒,把它对准瓶口,让光线垂直射到水面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再把手电筒平放在杯子的一侧,让光线射到玻璃杯的外壁上,注意观察水的颜色;当光线垂直落到水面上时,水看上去是淡蓝色的,当光线穿过玻璃杯的外壁射向水里时,水似乎变成了粉红色,而光线本身在水里看上去是橘黄色的。 原理说明:掺了牛奶而变浑浊的水把手电筒的光分解成了好几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其中,蓝色的短波光比红色的长波光更容易被散射,以致它不能直行。 实验:比较说明“温室效应”现象。 实验用材:1.5升或更大的宝矿泉水瓶、温度计(2支)、土壤(一些)、玻璃金(2个)、剪刀、手表、纸笔等文具。 实验步骤:(l)将一些土壤分别放人两个玻璃金,用剪刀将塑料瓶拦腰剪断,将底都婉状部分倒扣在盛有土壤的盘中。这样就制成了“微型温室”;(2)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洞,将温度计插进去;(3)将“微型温室”放置在阳光(或其它有较强热能的光源)下,将另外一支温度计放量在没有“微型温室”的盘中,保证两支温度计接受同样的光照射,然后观察升温过程,每隔三小时观察一次温度计,并记录温度。 实验结论: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所不同,塑料瓶内的温度明显高于瓶外温度。 实验:热力环流的形成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

温室效应教案

化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空气质量的改善 第二课时温室效应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污染大气环境实例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地—明理—说理—析事”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提出防治措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自主阅读、分组讨论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1982年冬天,美国纽约出现22度高温,创百年记录;1987年夏天,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度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提问】这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气候变暖。 【过渡】全球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重点来研究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板书】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原理 【讲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从地球变暖谈起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是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岀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材中“信息浏览”“ STS'等栏目,介绍了摄氏温度计分度方法、热力学温标以及几种特殊的温度计,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课外活动中对“热岛效应”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环境,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学情分析】:教师要创设情景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几种形态,知道物态跟温度有关。知道温度的含义和温标的规定。知道摄氏度的单位符号和写法、读法,以及分度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全球气候变暖这一话题,让学生从感性知识岀发思考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从物质三态变化与温度之间的联系进入温度的学习,建立温度的概念;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温标的确定和温度计分度方法;通过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认真进行阅读、实验、讨论等活动,对实验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有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关注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环境。 【教学理念】: 教学重点:温度以及正确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是重点实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教学方法:讲述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据世界环境组织报告,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经明显变暖。按照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长情况,到205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3.5 0C,至U 2102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6°C。 那么地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呢? 『CAI演示』:(a)长期干旱,土地龟裂(b)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c)树木干枯,森林火灾 二、讲解新课 冰一熔4水一蒸红水蒸气 1、物质形态——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常见的三态)、等离子态、中子态 (与温度有关) 2、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a)刚上岸的游泳者被风一吹感觉“冷” (b)打篮球的人满头大汉感觉“热” 由此说明:依靠人体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并不准确。因此,需要在要求较为准确的知道温度的高低的情况下,应该使用标准仪器。 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a、构造:玻璃泡、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刻度板 b、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c、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 Ibl Mil (c) It 直 IK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18届高三4月调研测试理综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碳循环(如右图)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 B. 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 石油的年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 2mol SO2与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分子数为2 N A C. 10 mLpH=11的K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OH-的数目为1.0×10-5N A D. 17 g 甲基(-14CH3)中所含中子数为9 N A 3.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萜类化合物。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Y均属于芳香化合物 B. Z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C. X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Y的一氯代物有5 种 4.氮化铝( 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常温下AlN +NaOH+H2O=NaAlO2+NH3↑。某课题小组利用甲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含量(杂质不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量气管中的液体应为水 B. 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有利于控制反应速率 C. 反应结束时,a、b两管液面的差值即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D. 若其它操作均正确,实验结束时按乙图读数,测得AlN含量偏高 5.已知X、Y、Z、W、M 均为短周期元素。25℃时,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浓度均为0.01mol/L)溶液的pH和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室效应阅读答案

温室效应阅读答案 温室效应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geming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geming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爱护头顶上的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从全球变暖谈起》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4.1 从全球变暖谈起 一、情景引入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身体不舒服时去看病,医生常常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作为治病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那么什么是温度?怎样才能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体温计的使用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教材研究 问题1——如何物体的“冷”和“热”? 模仿课本图4-2活动,在三个烧杯里分别盛以冷水、温水和热水,先把两手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儿,再把两手同时插入温水中,感觉两手的冷热程度 结果:两手对温水的感觉是(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从冷水杯里出来的手感觉温水是的。从热水杯里出来的手感觉温水是的。结果表明:用习惯方法判断物体的冷热往往是不可靠的,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使用测量议器——。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 问题2——温度计是什么? 取一支常用的液体温度计,认真观察如图,你会发现什么? ①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来测量温度的。 ②温度计上标的符号℃表示——。 ③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是将的温度规定为0℃;将温度规定为100℃。 ④这支温度计的量程是℃~℃;它的分度值是。 问题3——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 到物理实验室取一支合适的温度计,然后进行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对下面问题进行归纳。 ①在使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时,被测物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这是因为: 。 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不能与杯底、杯壁接触;这是因为: 。 ③测量物体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这是因为: 。 ④读取温度值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这是因为: 。 ⑤掌握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后,用温度计来测一杯水的温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你估计水的温度为:℃,采用温度计的量程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是:℃。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森林与温室效应的新发现 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除了让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外,还给全球的湿地沼泽、沿海低地、珊瑚礁、温带寒带大量物种带来毁灭性打击。 当人们恼于温室效应,地球变暖,而寄予厚望于森林吸收哦二氧化碳解救人类时,美国一群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又给了人们劈头一棒。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要想阻止气温逐年升高的趋势、化解温室效应的威胁,人类不能像从前那样寄厚望于森林,还得另想办法。因为森林吸收的大量二氧化碳,最终几乎会如数奉还给地球。 追根溯源,温室效应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聚集而产生的一种天气现象。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已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共识,因而一直以来,森林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利器。这一最新研究表明,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情况下,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高,仅靠种树并不能有效地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小温室效应,人类还要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做起。 5月2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杜克大学的几位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一份最新实验报告。7年前,这几位科学家在杜克大学校区附近选择了两片森林,开始了评估树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实验。据推算,到2050年,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将比现在增加35%-50%。于是,他们就在第一组森林中不断施放二氧化碳浓度为560ppm(ppm为百万分之一)的气体,以模拟50年后的浓度水平;第二组森林则保持目前正常的二氧化碳水平,即浓度在365ppm左右。 在实验开始的前两年里,第一组森林的树木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长明显加快,生长速度比第二组森林的树木大约快25%。但两年后,生长速度却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下降,最终和第二组森林的树木的生长速度基本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篇一: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 篇二: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初一(7)班 组长:邱恒志 小组成员:林润康于颖区健瑜 蔡权星李沃霖 前言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超快的生活节奏,严酷的社会竞争,猛烈的信息爆炸,让人不得不感到,我们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人类对科学的渴望和追求为自身带来许多宝贵的回报。可是当我们正跨着大步向前走时,却伴随着对大自然贪婪的,毫无节制的掠夺,而且规模庞大让人无法想象,在我们呼吸的瞬间,也许就有许多大树倒下,在我们转头之间,也许就有一条河流干涸,在太阳西下后,也许就有一个物种灭绝?? 这一切都给大自然造成了无可弥补的创伤,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可怕的后果,其中最为明显之一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调查流程: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方法

3、研究步骤 4、研究结果 5、分析与建议 1、问题的提出: (1)什么是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变暖的后果是什么?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1、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大暖化∶气候变化怎样影响了世界作者:[美]布赖恩费根) 2上网(百度、Google等) 2、研究步骤 书籍中的答案:中文名称:全球气候变暖 英文名称:global warming 定义:指全球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其原因可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