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间歇导尿

(八)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宣教

1、入院健康教育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

入院评估内容:

.根据病史,诊断及医师资料了解神经损害的分类或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神经损害的类型、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资料等可了解排尿功能障碍的分类;排尿障碍特点及是否伴有排便障碍;

.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前列腺增生等病史或用药史,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膀胱感觉的减退或丧失;

·饮水和排尿习惯;

.体格检查:注意血压、腹肌张力,下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膀胱充盈情况,有无水肿;

·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反射、肌力、肌张力等;其中会阴部检查很重要,如有无尿疹,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主动运动、会阴部感觉、球海绵体反射(可判断休克期结束否)等;

·患者排尿方式(留置导尿或造瘘或间歇性导尿或其它),有无尿路感染,结石等;

·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患者心理状况。

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药敏试验‘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

·仪器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残余尿测定:床旁简易尿流率测定。

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给予SCI病人实施替代护理,协同护理,自我护理。即将ADL评分为40分以上作为部分帮助的对象,40分以下作为完全帮助的对象。IC患者,可判断是以患者为主导尿还是以家属为主导的导尿操作,判断患者和家属学习具体操作时机等。

最简单方法:根据SCI损伤水平,程度,即双上肢和双手有一定功能(抓握物品),并可坐立,患者可行CISC。

根据患者或家属学历、从事工种等评估患者学习自我护理的技能,选择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及教会患者CISC的时间等。

电子化表格记录患者信息,便于患者出院后追踪,反馈。

姓名、性别、诊断、主诉和简单病史、N源性膀胱分类、措施、入院方式、经管医生和护士、联系方式。

2、入院健康教育内容:

·经管护士、医师和护士长介绍等入院介绍;

·根据护理存在问题做健康教育,如皮肤护理,大小便失禁护理,预防烫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皮肤特别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的自我护理

·如何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自主N反射亢进等并发症护理;

·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

·留置导尿、造瘘护理注意事项等。

3、入院健康教育形式:

·一对一宣教

·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处方

4、IC健康教育处方

脊髓神经受伤后之泌尿问题:

脊髓受伤后,因神经讯息传递的中止或不能协调,而会发生下列情况:

不能排尿

膀胱逼尿肌因不能收缩,导致不能排尿及膀胱不断储尿胀大。

失禁

括约肌的收缩与松弛不受控制,导致在不适当的环境或时间下排尿。

排尿未能排尽

膀胱与括约肌的不协调,未能将尿液完全排尽。

尿液倒流回肾脏

膀胱壁的压力过大时,会使尿液倒流到肾脏而引起肾盂积水,严重可至肾衰竭或死亡。

间歇式导尿法一是脊髓受伤后,患者处理排尿的最佳方法。

当患者无法以自然方式来维持或平衡膀胱功能时,便须考虑学会间歇式导尿法。一般自行导尿的次数,约为每日四至六小时一次,两次导尿相隔的时间要恰当,不可让膀胱储存太多积尿,从而引起尿道感染或并发症。

5、入院健康教育评价=住院健康教育评估:

·各类检查结果汇总:大小便功能障碍及分型,肾功能损伤及泌尿系感染、结石等;

·评价患者是否掌握入院健康教育内容。

6、住院健康教育内容:

1)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知识

定义: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双侧性病变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分类:上运动神经源性膀胱(高张力)发生于颈胸腰髓的损伤患者:下运动神经源性膀胱(低张力)发生于骶髓和马尾神经的损伤患者。

留置导尿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出血,尿道炎,尿瘘,膀胱颈松弛,括约肌糜烂,膀胱结石一肾结石,膀胱癌。

2)间歇性导尿的相关知识

定义:每4—6h为病人导尿一次,保持膀胱容量在500ml以下,配合限制饮水量,若连续一段时间内残余尿小于或等于100m1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即可停止导尿。

IC机理: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泌尿系最常见感染原因是积尿和膀胱内压力升高使逼尿肌血流减慢。缺血组织易受到细菌侵犯,只要保持神经源性逼尿肌良好的血液供应,泌尿系感染机率大大下降,间歇性导尿法定时排空积尿,保持神经源性逼尿肌良好的血液供应,从而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35)间歇导尿的目的:防止肾脏功能受损,减少泌尿道结石和反复泌尿道感染的机率;

避免因积尿而引起的膀胱炎;避免失禁避免因留置尿管时间长而引起尿道瘘等尿道并发症;增强病人自尊;降低膀胱贮存尿太多以致自主N反射亢进发生率。

4)间歇导尿注意事项:

导尿次数根据病人病情而定,一般每日4—6次,每次隔4—6h早上起床时,午餐前,晚餐前及睡前),半夜诺需要可增加一次。

·切勿尿急时才导尿。

·不要中途放弃或白行减少导尿次数。

·保持膀胱容量小于500m1,避免感染。

·尽量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保持大便通畅,小便易排除。

·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m1,尽量白天饮水,睡前3h勿饮水。

·如在插管过程中遇到阻力,请暂停10一30秒,并嘱患者深呼吸,身体放松后,拔出尿管一寸,再慢慢插入。

·若因尿道痉挛而不能拔出尿管,可停顿5一10分钟后,再拔管,切勿强行拉出。

·请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如每天沐浴。

5)饮水计划的意义: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每日液体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

并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m1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反复向患者作解释(健康教育)工作,取得配合。

与患者共同制定饮水计划表

制定自行排尿一残余尿一饮水量记录表

6)男性或女性导尿将需要的物品:

导尿管:成人10—12型号或亲水性涂层的一次性导尿管10—14型号;

儿童6—8型号

润滑剂

清洁小毛巾或湿纸巾

肥皂或洗手液或手消毒液

镜子

垃圾袋

7)导尿频率及操作技巧?

·间歇性导尿术的导尿频率为每隔4—6h一次,每日不宜超过6次,如尿量过多,要严格限制进水量。

·导尿频率根据自行排尿、残余尿的量而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h导尿一次;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h导尿一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lOO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

8)在导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泌尿道感染一增加进水及导尿次数;

预防措施:间歇性导尿开始阶段,每星期检查尿常规,细菌培养及细菌计数一次,以后根据情况延长到每2—4星期一次,如尿内发现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10个/每高倍视野,或细菌计数连续2日超过104/m1时,应立即给与处理。

·尿液混浊,沉淀物较多时,酌情冲洗。

9)IC操作流程学习

10)尿液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

11)诱导排尿的方法

12)膀胱训练的方法、

13)残余尿的测定方法:

患者自行排尿后立即导尿,或使用膀胱残余尿测定仪,测量并记录导出尿量,根据自行排尿量及残余尿量决定导尿次数。

14)实现个性化的患者护理

导尿管的选择:

产品选择:亲水性涂层的一次性导尿管10—14

导尿管型号选择:根据患者膀胱分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如失禁、无尿路结石或尿液浑浊患者选择管径较细尿管;内外括约肌紧张且有尿路结石或尿液浑浊患者选择管径较粗尿管。

15)患者教育和信息:

·帮助患者在出院后坚持进行间歇性导尿方法(教会患者最简单间歇性导尿方法)

·需要与患者讨论的其它问题

·克服间歇性导尿的障碍

·与患者相关的问题

7、住院健康教育形式:

一‘对一讲授,针对出现问题反复进行健康教育

集体座谈、讲授

口头、文字、形象、电化、实践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

纳入康复科“一病一特设”护理项目并制定计划

建立降低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并发症的品管圈

间歇导尿相关知识介绍

间歇导尿相关知识介绍 康复医学科王红艳2014年10月 间歇导尿术主要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中。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或受损而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可分为痉挛性膀胱和迟缓性膀胱。 膀胱护理主要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颅脑损伤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病人。膀胱护理的目的是恢复和改善病人的膀胱功能,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控制和消除泌尿系统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膀胱护理技术包括各种膀胱管理方法、膀胱管理训练及电刺激等。膀胱管理方法包括间歇导尿术、经尿道留置导尿术、耻骨上膀胱造瘘等。 主要介绍间歇导尿术: 间歇导尿术指不将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的技术。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制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 间歇导尿分为无菌性间歇导尿和清洁性间歇导尿。无菌性间歇导尿是用无菌技术实施的间歇导尿,建议在医院内由护士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是在清洁条件下,定时将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规律排空尿液的方法,可由病人及家属实施。

清洁的定义是所用的导尿物品清洁干净,会阴部及尿道口用清水清洗干净,无需消毒,插管前使用

肥皂或洗手液洗净双手即可,不需要无菌操作。 间歇导尿的目的: 1、间导尿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2、规律排出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 3、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 4、减少排尿障碍对病人的活动和心理影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间歇导尿的方法(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步骤:) 1、准备好导尿管,润滑液,尿壶,毛巾等用物,保持环境隐蔽及安静。 2、用清水清洗病人的会阴部,并用清洁干毛巾擦干。 3、操作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清洁毛巾擦干。 4、充分润滑导尿管,建议使用亲水涂层的润滑剂。 5、缓慢将尿管插入尿道,女性病人可准备一面镜子来确定尿道口的位置。 6、引流尿液并记录。 7、拔出尿管,操作者可在病人耻骨上区缓慢向内向下按压协助剩余尿液的排出。 无菌间歇导尿技术是采用无菌技术进行间歇导尿,实施过程与清洁导尿一致,但用品、操作者的手卫生、病人会阴部准备、导尿的实施都是依据无菌导尿技术来进行。 间歇导尿的时机和频率:宜在病情基本稳定、无需大量输液、饮水规律、无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情况下开始。脊髓损伤病人待度过脊髓休克期即可实施。导尿间隔时间取决于残余尿量,一般4--6小时,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每次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可停止间歇导尿。 饮水计划:是病人进行间歇导尿前的准备工作和进行间歇性导尿期间要遵从的重要原则,以避免膀胱因不能排尿而过度膨胀,有损其功能。 饮水计划的具体内容:

间歇导尿

清洁间歇性导尿术 1.清洁间歇导尿术一般适用于膀胱功能有问题或膀胱出口阻塞而导致排尿困难的病人。 2.排尿困难的病人的膀胱会积存大量的残余尿,大量尿液剩留于膀胱可引起泌尿道的感染、不适及损害肾脏及其功能。 3.经评估后,护士或医生会教导病人或其照顾者学习清洁间歇性导尿术。 4.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是一个长期或短期的治疗。 5.清洁间歇性导尿术是较细的尿管以清洁的方法经尿道插入膀胱,从而把尿液从膀胱放出,以缓解尿潴留或膀胱积存大量的残余尿的情况,当放空小便后可除去尿管,而无须长期携带导尿管及尿袋。 6.一般每天要进行清洁间歇导尿术四到六次。 适应症 1.尿潴留 2.膀胱出口阻塞 3.膀胱肌肉收缩力不足(如:糖尿病患者) 4.脊柱或盆骨神经受损而引起排尿困难 5.手术后暂时性膀胱机能障碍 6.膀胱再造术或膀胱扩张术后的病患 间歇导尿的优点 1.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及尿袋,可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尿道创伤及尿路结石的机会。 2.可以控制排尿时间,无须携带尿袋,病人可以活动自如。 3.可舒缓膀胱胀满,减轻膀胱内压力,保护肾脏功能。 4.控制及改善遗尿问题。 5.可维持正常性生活。 6.无年龄限制,儿童及老人都可做到。 所需用品 1.导尿管:成人10--12号、儿童6--8号 2.肥皂液及干毛巾(如无水时可用湿纸巾取代) 3.水溶性润滑剂、量杯(盛小便)镜子(女士用) 进行导尿前后的饮水指导 1.饮水计划是患者进行间断式导尿法前的准备工作及当实行间断式导尿期间要遵从的,以避免膀胱因不能排尿而过度膨胀,损害其功能。 2.饮水计划中每日饮水量约1500--1650ML,已达到每日最少饮水量8杯。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粥、汤、果汁等,如饮了以上的流质,要减去饮开水的分量。以保证饮水分量为每日1500ML。晚上十点以后尽量不要饮水,避免膀胱夜间过度膨胀。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含巧克力的甜食和橘子等加重膀胱刺激症状的食物,

间歇性导尿临床问题解答(不断更新中)

Q1:关于膀胱造瘘病人的的间导问题。 A:国际指引: 用间导来取代膀胱造瘘, 因比较安全 如果膀胱造瘘是永久及防漏水的, 可以用来间歇导尿 如果膀胱造瘘是暂时的, 便要用尿道间导 如果病人不愿意间导便保持膀胱造瘘 Q2:病人T12-L1受损,好几个月了,一点也尿不出来,只能全靠清洁导尿,有时漏尿。这个病人怎么进行膀胱管理? A:继续清洁导尿,记录漏尿点,漏尿后导尿,几次后总结一下,看是否是充溢性尿失禁。 Q3:脑干出血,气切后,留置尿管3个月了,一夹管就漏尿,能清洁导尿吗? A:评估一下,有足够容量可以间导加尿垫或尿套。如果膀胱容量少,可配合配合使用肉毒素或者抗胆碱类药物。 Q4:产后尿潴留的产妇,残余尿量<150,就不用导尿了? A:是的。 Q5:患者于2011年10月23日因高处坠落伤致胸10 A型脊髓损伤收入我院,予以保留导尿,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转入华西医院康复治疗,于2011年12月14日开始行间歇性导尿,于2012年4月25日转入我院康复科。诊断:胸10 B型脊髓损伤伴截瘫,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 体温:36.5°C,尿常规:WBC:0.63/HPF,尿素氮:4.28mmol/L(2.9-8.2),肌酐:45.2umol/L (59-104) 查体:脊柱无明显后突侧弯畸形,脊柱棘突无压痛叩击痛,轻触觉:右侧:T11正常,T12减退,L1及以下消失。左侧:T10正常,T11、12平面减退,L1及以下消失。针刺觉:右侧:T11正常,T12及以下消失。左侧:T10正常,T11减退,T12及以下消失。肌力:左侧屈髋肌2-、右侧屈髋肌2级,伸膝肌1级,踝背伸跖屈、踇背伸跖屈肌力均为0级。肛门括约肌有轻微自主收缩,双下肢肌张力下降。双下肢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MBI评分:75分。 18/11漏尿时导出900,行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

间歇导尿术

间歇导尿技术 【间歇导尿技术服务规范】 一、工作目标 1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 避免长期留置尿管,提高生活质量。 3 维持膀胱顺应性。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标准预防、安全原则。 2 患者及环境准备,注意保护隐私,光线充足。 3 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4 导尿前轻拍耻骨上膀胱区,嘱其屏气用力排尿,记尿量。 5 导尿动作轻柔,如遇困难或阻力,应稍停5分钟,膀胱括约肌放松后再试。 6 当尿液流出时,可用手轻按膀胱,促进尿液完全排出。 7 当患者能反射性排出尿液,或连续2天残余尿量少于80ML 时,间歇导尿可停止。 8 每次间歇导尿完毕后应记录,根据残余尿量随时调整导尿频次。 9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 三、结果标准 1 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 会阴部、尿道口清洁、膀胱完全排空。 3出院时患者或家属能够熟悉掌握间歇导尿技术。 【间歇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准备 1 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 用物准备齐全。 解释评估 1 核对患者。 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情况。 3 向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检查 1 体位准备:半卧或坐位,脱下裤子,女患者需分开双腿,双膝屈曲。 2 将量杯放于双腿之间。 3戴手套或用湿纸巾清洁双手。 4 洗必泰棉球有内至外清洁尿导口及周围皮肤。 5 取出导尿管,用拇指与食指夹在距管尖4cm 处,管尖处涂液体石蜡。 6 将导尿管缓缓插入尿道内,见尿液流出时再进少许即停。 7 当尿液停止流出时,用手轻按膀胱以确定排出残余尿液。 8 将导尿管慢慢取出,如仍有尿液流出则停留片刻,待尿液停止流出后完全取出。 9 用湿纸巾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操作 1 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2 按规范处置用物。 3 洗手、记录 1 检查患者膀胱充盈情况。 2 检查会阴部皮肤有无破损,尿道口有无异常。 整理记录

间歇性导尿指引

间歇性导尿指引 指引 要点说明 核对 床号、患者、医嘱 评估 1、 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导尿目的、意 识状态、合作程度、心理状态、过敏史等。 2、有无膀胱、尿道、前列腺疾病。膀胱充盈、 会阴部情况 3、患者/家属对间歇性导尿知识的知晓程度 接下A 告知 1、 实施间歇导尿的原因、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缓解不适的方法,插管时嘱深呼吸。 2、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导尿前后的饮水计划实施。 间歇性导尿的禁忌症 1) 膀胱容量<200ml 2) 膀胱压力高,尿道括约股长松驰 或麻痹 3) 严重的尿失禁(逼尿肌亢进/尿道 括约肌痉挛) 4) 尿路狭窄,畸形或梗阻 5) 严重泌尿系感染 6) 肾积水、肾功能不全 间歇性导尿的适应症 膀胱逼尿肌无力或麻痹 膀胱顺应性良好 膀胱容量≥400ml 无膀胱出口梗阻者(前列腺增 生) 残余尿量>100ml 尿道有足够阻力 1、 间歇导尿前: 1) 教会病人如何按饮水计划进行饮水并嘱病人必须遵从。 2)饮水计划中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ml,但要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和尿量来调整。 3)饮水包括所有流质,如牛奶、汤、果汁等,如饮了以上流质要减去饮开水的分量。 4) 晚上8时后尽量不饮水,避免夜间膀胱过度膨胀。 5) 不要饮利尿饮品,如茶、汽水、薏仁、含酒精饮品、糖水、西瓜等。 2、 间歇导尿期间: 1) 护士要根据病人每次尿量来调整饮水计 划,监督病人要认真洗手,洗手时间要足够。 2)定期给病人做尿常规检查。 3)注意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有无沉 淀物等。 饮水计划:饮水计划是病人进行间歇导尿法前的准备工作及施行间歇导尿期间必须遵从的,由护士根据病人生活习惯和每次导尿量、功能训练时间等而给病人制定的饮水方法。 间歇性导尿 每天4~6次将清洁的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将尿液插入膀胱,将尿液排尽后拔除导尿管

间歇性导尿护理常规

间歇导尿的护理常规 (一)解释 行间歇导尿前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间歇性导尿目的,以取得理解与配合。 (二)制定饮水计划: 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每日液体量应限制在2000ml以内,并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ml左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400ml ,可在上午10点,下午4点及晚8点饮水200ml,晚8点到次日晨6点,不再饮水。 (三)间歇性导尿法: 每4-6h为病人导尿一次,保持膀胱容量在500ml以下,配合限制饮水量,若连续一段时间内残余尿小于或等于100ml即可停止导尿。 制定间歇性导尿术的导尿次数: 每隔4-6h一次,每日不宜超过6次,如尿量过多,要严格限制进水量。 (四)导尿次数根据自行排尿、残余尿的量而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时,每6h导尿一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时,每8h导尿一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或为膀胱容量20%以下时,即膀胱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对膀胱逼尿肌无力,残余尿量持续保持在100ml以上或更多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间歇性导尿术,则要耐心教会家属或患者本人间歇性自主导尿术,并结合不同的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使用方法,以便出院后能继续长期施行间歇性导尿,并定期复查。 (五)残余尿量的测定方法: 测量前嘱患者饮水300-500ml,待膀胱充盈后患者取坐位,采用膀胱训练方法诱导自行排尿后,记录排出量。排尿后立即导尿,测量并记录膀胱内残余尿量。 (六)膀胱功能训练法: 1.耻骨上区轻叩法:患者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收缩而不伴尿道括约肌同时收缩,即可产生排尿。 2.屏气法: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压的时间,作一次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作排便动作。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没有尿液排出为止。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 一. 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训练反射性膀胱;③减轻植物神经反射障碍;④阴茎、阴囊并发症少;⑤对患者生活、社会活动影响少,男女患者均能继续正常的性生活。与间歇性导尿相比,经尿道或耻骨上经路留置导尿管、反射性排尿、尿垫处理尿失禁等方法有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和更差的预后。长期经尿道留置导尿管可导致反复的泌尿系感染和尿管堵塞、膀胱挛缩、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在高位截瘫的患者,导管阻塞、尿潴留可能会诱发植物神经性反射。在男性还很容易导致尿道狭窄、男生殖系统的并发症,如阴囊脓肿、尿道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和附睾炎等。即使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的方法,也只能减少男性生殖系统的并发症。由于造瘘管的持续引流,久而久之膀胱废用性萎缩,造成换管困难而容易损伤膀胱引起出血;另外造瘘管不能与腹壁组织紧密粘连,容易从造瘘管旁溢尿,导致患者生活不便。阴茎夹或阴茎套的使用看似能改善男性患者尿失禁的状态,但这种装置短期使用对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对患有长期慢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有非常大的潜在危害,因为其不能随时保持膀胱处于空虚或低压状态,膀胱内可能残留有一定的残余尿量。且阴茎夹的压迫,或阴茎套不能完全和阴茎吻合而导致的漏尿,会引起皮肤水肿、感染乃至坏死。 管理神经源性膀胱的方法应根据膀胱功能失调的类型及尿动力学结果而定。对于排尿困难需要长期管理膀胱功能的患者,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间歇性导尿主要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收缩力弱导致膀胱排空障碍者,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也用于膀胱扩大术(膀胱自体扩大或肠道膀胱扩大术)、肠道代膀胱正位尿流改道或可控性尿流改道,膀胱排空不完全者;也可用于膀胱颈悬吊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其中,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在医院内由医务人员操作,多用于需要短期进行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或/和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患者,如由于神经性、梗阻性或麻醉后的种种原因所引起的暂时性尿潴留或排空不完全,或脊髓损伤早期的脊髓休克期,或用于长期需要间歇性导尿患者早期,以帮助患者建立个体化的间歇性导尿方案。而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多用于需要长期接受间歇性导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在医院外自己操作,或由家属辅助完成导尿。 有些类型的神经源性膀胱,如多发性硬化症导致神经源性膀胱,可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并导致急迫性尿失禁,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反射亢进的逼尿肌后常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残余尿增多,严重者甚至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对这类患者也可采用间歇性导尿以排空膀胱。对于有尿路梗阻,或继发于尿路梗阻的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并导致膀胱排空障碍的患者,首先应解除膀胱梗阻,待病情稳定后再采用尿动力学等方法重新评价患者的膀胱尿道功能,仍不能自主排空膀胱、或逼尿肌收缩力明显受损不可恢复,其他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可完全或部分采用间歇性导尿。 间隙导尿开始的时间依患者的病情需要而定,有适应征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间歇性导尿。尔后根据定期随访的情况对间歇性导尿的方案进行调整 二.间歇性导尿方法

间歇性清洁导尿技术介绍

间歇性导尿术 陈忠双卫兵 间歇性导尿术(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系指定期经尿道或腹壁窦道插入导尿管以帮助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排空膀胱或储尿囊的治疗方法。IC最早于1844年由Stromeyer 提出,他推荐可采用定期冲洗的方法将感染的尿液从膀胱中导出。1917年Thompson-Walker 等认为脊髓损伤后应尽早进行导尿,以后定时地每天导尿3次。1947年Guttmann提出了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aseptic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AIC),他认为间歇性导尿可以使病人相对处于不带导管状态,以便膀胱周期性扩张刺激膀胱功能恢复。1966年Guttmann和Frankel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令人注目的结果,在他们的一组病例中,77%的患者出院时摆脱了导尿管,64.8%的男性、49.3%的女性尿内无菌。尔后其他一些文献也证实了间歇性导尿术的效果。武汉同济医院泌尿外科陈忠 1971年Lapides等介绍了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IC)的概念。他们认为大多数尿路感染患者由于尿路中某种潜在的异常,降低了组织抵御细菌入侵的能力。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过度膨胀使膀胱壁血流减少,所以无菌导尿并非必须,只需应用清洁性导尿即可解决问题,导尿管带入的少量细菌可由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加以清除。次年Lapides将自我间歇性清洁导尿术(clean intermittent self-catheterization,CISC)引入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导尿操作主要由患者自己完成。对于缺乏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的人员和设备的地方,或对于需要在家里做间歇性导尿患者,CISC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接受CISC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 第一节间歇性导尿适应征 尽管导致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同,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但有为数不少的重症患者丧失自主排尿的能力,如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截瘫、糖尿病患者等常并发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不经正确处理,有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尿失禁和上尿路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许多因素都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决策有影响,包括神经性因素、泌尿外科学因素、性别及对性生活的要求、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对长期以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以辅助患者排尿,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对象。非常不幸的是高质量护理和对生活质量需求的缺乏导致患者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弊端,许多进展性的神经性疾病,长期留置导尿管成为许多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报道,30%的进展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选择长期留置导尿管,其中40%患者经尿道,而60%的患者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Weld等回顾性分析313例男性和3例女性脊髓损伤的患者,按照膀胱排尿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清洁间歇性导尿组(92例)、自主性排尿组(74例)和留置导尿管组(经尿道路径114例,经耻骨上路径36例),平均随访18.3±12.4年。结果显示,在不同脊髓损伤部位和程度的患者中,间歇性导尿是保护膀胱顺应性,减少与之相关上尿路并发症的最好方法。间歇性导尿能够达到膀胱完全排空而下尿道没有持续留置的异物,因而有很多优点:①降低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和尿路结石的发生率,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保护肾功能的方法;②可以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近似生理状态,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重新

导尿术考官提问

导尿术 考官提问: 为男性病人导尿,为什么要将阴茎提起? 考生回答: 男性尿道较长,有两个弯曲即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提起阴茎到一定角度可方便导尿管插入。 考官提问: 留置导尿术适应证? 考生回答: 1.尿潴留或膀胱减压。 2.留置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3.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 考官提问: 导尿术适应证? 考生回答: 1.尿潴留 2.留尿作细菌培养 3.留置保留导尿或观察每小时尿量变化 4.盆腔器官手术前准备,或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或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考官提问: 导尿管的位置对导尿量有什么影响? 考生回答: 位置太深会导致排尿量减少,排不净。如位置太浅会导致导尿管不通畅,影响尿液的排放。 考官提问: 留置导尿管应注意什么? 考生回答: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

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考官提醒: 1.用物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并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进行,防止尿路感染。导尿管选择大小应适当。 2.导尿过程中,嘱病人勿移动肢体,以保持原有的体位,避免污染无菌区。 3.女病人导尿时,操作者要仔细辨认尿道外口的位置。导尿管一旦误入阴道,应立即更换导尿管后再重新插入。 4.男性尿道较长,有三个狭窄两个弯曲,因此,插管时动作要轻、稳、准。如在插管过程中受阻,稍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减轻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再缓缓插入导尿管,切忌用力过猛过快而损伤尿道黏膜。 5.若膀胱高度膨胀,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导致虚脱和血尿。 6.留置导尿术常选择双腔气囊导尿管,根据气囊尿管的特殊结构,一般将尿管插入膀胱见尿后需再插入6cm以上,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10ml,并下拉尿管至有轻微阻力感即可,避免对尿道的损伤。留置导尿如超过3~4周以上,为保持膀胱容量,应采用间断引流的方法,可将引流橡皮管夹住,每3~4h开放1次。 7.留置导尿管时,应每天消毒尿道外口,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导尿管5~7天更换1次,留置导尿应接冲洗装置,以免置留过久而有尿盐沉积堵塞或发生感染。

间歇导尿

(八)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健康宣教 1、入院健康教育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 入院评估内容: .根据病史,诊断及医师资料了解神经损害的分类或脊髓损伤的分类; .根据神经损害的类型、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资料等可了解排尿功能障碍的分类;排尿障碍特点及是否伴有排便障碍; .是否有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炎、前列腺增生等病史或用药史,有无膀胱充盈感、排尿感等膀胱感觉的减退或丧失; ·饮水和排尿习惯; .体格检查:注意血压、腹肌张力,下腹部有无包块、压痛,膀胱充盈情况,有无水肿; ·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感觉、反射、肌力、肌张力等;其中会阴部检查很重要,如有无尿疹,检查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和主动运动、会阴部感觉、球海绵体反射(可判断休克期结束否)等; ·患者排尿方式(留置导尿或造瘘或间歇性导尿或其它),有无尿路感染,结石等; ·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及患者心理状况。 协助医师完善各项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细菌培养、细菌计数、药敏试验‘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检查。 ·仪器检查: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残余尿测定:床旁简易尿流率测定。 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评估患者自理能力,给予SCI病人实施替代护理,协同护理,自我护理。即将ADL评分为40分以上作为部分帮助的对象,40分以下作为完全帮助的对象。IC患者,可判断是以患者为主导尿还是以家属为主导的导尿操作,判断患者和家属学习具体操作时机等。 最简单方法:根据SCI损伤水平,程度,即双上肢和双手有一定功能(抓握物品),并可坐立,患者可行CISC。 根据患者或家属学历、从事工种等评估患者学习自我护理的技能,选择健康教育形式,内容及教会患者CISC的时间等。 电子化表格记录患者信息,便于患者出院后追踪,反馈。 姓名、性别、诊断、主诉和简单病史、N源性膀胱分类、措施、入院方式、经管医生和护士、联系方式。 2、入院健康教育内容: ·经管护士、医师和护士长介绍等入院介绍; ·根据护理存在问题做健康教育,如皮肤护理,大小便失禁护理,预防烫伤、坠床等意外发生; ·皮肤特别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的自我护理 ·如何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 ·自主N反射亢进等并发症护理; ·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 ·留置导尿、造瘘护理注意事项等。 3、入院健康教育形式: ·一对一宣教 ·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处方 4、IC健康教育处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