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
桃花扇原文

作品简介:

《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在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所谓“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当时清初正是考据学极盛时期,影响了作者忠于历史的态度,剧本中绝大部分人物是真人真事,剧本所写的一年中重大历史事件甚至考证精确到某月某日,但由于并不是历史书籍,剧中加入故事情节,人物感情刻画,从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并且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是一部对后来影响很深的历史剧。

戏剧家欧阳予倩对《桃花扇》可谓情有独钟,曾分别在话剧、京剧、电影等领域涉猎过这一题材,他对《桃花扇》的改编甚至影响了民国以来不少的戏剧创作。田沁鑫认为:“欧阳予倩先生当时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改编了这出戏,有着极强的影射和借古讽今意味,后人大都追随并沿袭了这一版本。可以说《桃花扇》曾被各种颜色调和了很长时间,而我们则是想恢复其本真和古朴的原貌。我想我们最多能够整理出七八出,我想用一晚上演完。其实整理出多少都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取舍,如果舍得有意思,相信会是另一番风貌。”田沁鑫所说的恢复《桃花扇》“原貌”,在情节上主要体现在结尾。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事实上,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

历史背景:

当时正处于明朝末年,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攻下北京,中国北方大乱。凤阳总督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为皇帝,取年号“弘光”建立南明。当时清兵不过有十多万,如果励精图治,完全可以如同南宋一样自保,偏安江南。但南明皇帝耽于声色;朝臣卖官鬻爵,搜刮钱财;武将拥兵自重,互相打内战,只有史可法带领三千残兵坚守扬州,结果不到一年,扬州陷落,南明王朝土崩瓦解。

明朝人明白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满清推行剃发衣服,不屈死难者数千万。主人公李香君就是一个有着民族气节的女子。

出场人物:

全剧只有30名出场演员,作者将其分为“色部”、“气部”和“总部”。

色部是贯穿全剧表现“离合之情”故事主要情节的人物,又分为以男主角侯方域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左部”和以女主角李香君为首的及其周围人物的“右部”,共16人。

气部是表现背景历史“兴亡之感”的人物,又分为以史可法为首的忠臣的“奇部”和以马士英等为首的奸臣“偶部”,鉴于历史上不敢骂皇帝,将弘光皇帝分在奇部,共12人。

总部只有两人;“经星”张瑶星道士,“纬星”南京太常寺老赞礼,作为全剧幕中穿插,介绍背景,以情节外人补充交代叙事的人物。

情节梗概: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历史影响:

《桃花扇》一剧形象地刻画出明朝灭亡前统治阶层腐化堕落的状态,中国各代王朝的灭亡实际和明代是如出一辙,“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剧本脱稿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舞台上经常演出。康熙皇帝专门派内侍向孔尚任索要剧本,看到其中描述南明皇帝耽于声色的情节,常皱眉顿足说:“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康熙对怀念明朝的百姓十分忌惮,曾多次编造谎言污蔑明朝,自然借此机会发挥。康熙一生追杀明朝皇子,直到在康熙四十七年凌迟了最后一个已经七十八岁的明皇室嫡子朱三太子,才放下心来。这部戏对明代一些气节之士的赞美更令康熙为首的满洲人不满,不久作者就被借故罢免。

满清强迫中国人剃发易服,剃发并非如今天电视剧里所演的阴阳头一般。历史上真正的剃发是金钱鼠尾,脑袋上的头发几乎全部剃光,只留中间一块。丑陋屈辱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屈辱,普通百姓奋起反击,死难者以千万计。

20世纪之初,王国维自1908年至1912年钻研中国戏曲,曾极口称赞元剧之文章,但却认为不及《桃花扇》。他在《文学小言》中说: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物为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矣!王氏指出,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桃花扇》是中国戏曲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1915年,吴梅为暖红室校订《桃花扇》后,写了一篇题识,并在所著《顾曲麈谈》中赞扬此剧不独词曲之佳,即科白对偶,亦无一不美。1918年7月,他又写了《桃花扇传奇跋》,专论其艺术成就说:东塘此作,阅之久,凡三易稿而成。自是精心结撰,其中虽科诨亦有所本。观其自述本末,及历记考据各条,语语可。自有传奇以来,能细按年月确考时地者,实自东塘为始,传奇之尊,遂得与诗文同其声价矣。王国梅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学科的开创者,他俩对《桃花扇》的艺术评价很高,但都没有触及孔尚任的身世的思想内容。在清末民初,能结合文艺思潮来探索孔尚任《桃花扇》主旨的学者,当推梁启超为第一人年,他在《小说丛话》中首先揭示了《桃花扇》的民族主义实质,他说:“《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葢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固往往不能自制之使人生故国之感。……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注:阿英编:《晚清钞·小说戏曲研究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4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其实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确实在顺治年间回河南参加了乡试)。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由著名演员王丹凤和冯喆主演,并以昆曲曲调作插曲,有的唱段选了牡丹亭的词,更烘托出悲壮的气氛。但由于写的是末代王朝,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指责为“怀念失败的国民党政府”而受到严厉的批判,文革后被平反。

作品鉴赏: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女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

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诗,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2、品析重点诗句,感悟人物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 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 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用记录历史的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诗歌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那段充满战火和硝烟,浸满眼泪和辛酸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 (二)初读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咱们叫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做一下评价。 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评价,咱们觉得朗读古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下面咱们听一下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在听的时候,把握刚才咱们所说的几点。(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3、下面你就根据刚才的范读录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4、生展示。 (三)、品读探究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doc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答案 在古诗中的春天会是怎么样的呢?诗人们是怎么样去描述的春天? 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阅读!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原文 吟春光。"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字里行间,把明媚的春光景色,尽寓其中,光彩耀人。 唱春鸟。诗人笔下的春鸟,更是欢快无比,充满生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景色优美,境界开阔,充满画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杨慎)?。"争"、"啄"、"穿"、"行"四字,将初春莺燕、孔雀的忙碌欢快之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赞春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咏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宋祁的《玉楼春》则云:"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诗里绿杨、红杏,春光春色,无限明媚,再着一"闹"字,更是境界全出,使新春更显得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歌春月。"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晏几道);"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春日月下花前,杨柳丝丝,桃杏依依,清风徐来,笛声悠扬。身处此种美妙的环境氛围,其乐何及,此时此刻,不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吗?

话春耕。"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绅);"春时耕种夏时耘,粒粒颗颗费力勤"(冯梦龙),都是因春耕而引发的感想,劝勉人们珍惜春天大好时光,诗中不乏睿智哲思。 赋春江。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属咏春诗篇中的佳作名句。它既写出春回大地时江南水乡的绝妙景致,又抒发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感悟之情。与此比肩的,还有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也备受后人称道。 《古诗中的春天》阅读题目 1.填空题 古诗中的春天多姿多彩,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吟春光、唱春鸟、( ) 、( ) 、( )、赋春江。 2.根据意思选诗句。 诗里桃花有深红也有浅红,色彩缤纷,具体可感。 A.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B.浸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3.根据意思选诗句。 细腻地描绘出黄鹂婉转地鸣唱于翠柳之上,白鹭翱翔于蔚蓝的青天。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根据意思选诗句。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中国矿业大学语文大纲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专业单独招生考试说明 (语文学科) Ⅰ. 考试性质 中国矿大单独招生考试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简称“三好生”)和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Ⅱ.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2、表达应用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 1、理解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1、整篇作文 ①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②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 ③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 ④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⑤符合文体要求 ⑥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2、单项能力 ①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②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③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应掌握的应用文种类:书信、启事、通知、新闻、电报稿、广播稿、申请书、说明书。(评分标准参照“Ⅳ、题型示例”后“参考答案”)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石壕吏原文阅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 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

高考语文模拟浙江卷

浙江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位过着荀子式俭朴生活的日本某铁道公司董事长,因一起财物丑闻被曝光,最终未能逃过被逮捕的命运。 B.运动场上的风彩和红地毯上的风姿是两种不同的美丽,平日很少化妆的运动员们经过造型显得更加靓丽了。 C.被誉为港剧经典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创世纪》以尔虞我诈的商场之争、变幻莫测的情感纠葛、豪华大气的明星阵容,紧紧揪住了不少观众的心。 D.黄殿琴总是一副风尘仆仆、席不遐暖的忙碌样子,作为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她对时间的稀缺体会得很深。 1.C(A财物—财务;B风彩—风采;D席不遐暖—席不暇暖)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宏观经济面临严峻的通胀风险,美联储连续升息的政策虽遏制 ..了通胀趋势的加剧,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 B、未雨绸缪,方能运筹帷幄。承载 ..人民愿望、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十一五” 规划,描绘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美好蓝图。 C、尽管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选举中获胜,然而国际社会和有关方面一致 要求哈马斯组阁必须摈弃 ..暴力并承认以色列。 D、9月21日,省政府在丽水市召开部分市、县(市、区)“三网”建设工作座谈会。 研究探索巩固、深化全省“三网”建设工作的有效办法,部署 ..下一阶段“三网”建设的工作任务。 2、C(“摈弃”用在这里不对,要用“放弃”。因为“摈弃”搭配的对象多是意识、观念等。“放弃”的范围要广一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中文热不再只是短暂吹起的流行风,而是畅游全球的通行证。 B、打破教师终身制,让竞争的压力来解决矛盾,这无论是对教育界本身,还是对全 社会;无论是从当前,还是着眼于长远,都是一件水到渠成 ....的事情。 C、一年以来,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尽管白宫经过不懈努力,但成效 似乎并不显著,人们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并因此泥足深陷而耿耿于怀 .... D、要想“胆子”大一点,就不要动辄得咎 ....学生“不谦虚”。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骄傲”和自信的氛围里才能做到。 3、D、(动辄得咎: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没有随意指责别人的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悉,德国农户在中国来的草药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已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如加工、种植和质量保障等,有的农户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B、在“齐二药”和“欣弗”事件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

唐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标签: 译文注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语文真题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语文真题 D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转本”统一考试试卷 大学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作答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确 清晰地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上的指定位置。 3考试结束时,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题卡上代表该题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心扉/蜚短流长调停/调兵遣将应届/应接不暇 B、壁邪/开天辟地泄露/暴露无遗着装/不 着边际

A、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夜》B、李白的《蜀道难》 C、高适的《燕歌 行》 D、白居易的《琵琶行》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厢记》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 B、《牡丹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C、《桃花扇》描写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爱隋故事。 D、《长恨歌》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6.下列诗词名旬与作者顺序对应正确的一项 是() (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4)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贾岛苏轼秦观龚自珍B、孟郊黄庭坚秦观鲁迅 C、贾岛黄庭坚林 逋龚自 珍D、盂郊苏 轼林逋鲁迅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白话创作诗歌的第一人。 B.事后大力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其作品大多密切关注现实生括。 C、郭沫若是“新月社,,的主要成员,其作品往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冰心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抒情小说的新体式。 8.下列作品以幽默为主要艺术风格的 是()。 A、《围城》 B、《啼笑因缘》 C、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多么。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 10.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一:壕吏原文、译文、注释 原文 暮投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怒! 妇啼一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子。因为有小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壕村:今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多么。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 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 10.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省孟县,当时唐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初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望岳》(东岳泰山)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中心思想: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读书笔记3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桃花扇》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桃花扇》读书笔记篇一《桃花扇》是以侯朝宗和李香君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并把他们爱情生活上的波折与国家兴亡的命运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以生花之妙笔,写亡国之痛剧,抒发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 《桃花扇》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作者孔尚任虽然是孔子之后,但其为官之初,只是一个深受儒家理想影响的官员,并没有太强烈的遗老遗少情绪。真正开始计划写《桃花扇》,源于他在扬州三年地方官的经历。扬州接近南京,是史可法殉职之处,也是当年南明小朝廷的核心统治区域。孔尚任在这里拜访了大量的南明遗民,还跟与侯方域齐名的冒辟疆做过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正是这些探访和交流,奠定了《桃花扇》的写作基础。只要不是太迟钝的人,都能够读出《桃花扇》中强烈的怀念故国的情绪。 作为一部文学经典作品,《桃花扇》的艺术价值当然不

只是给遗民们提供黍离之悲这么简单。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它堪称是以戏曲形式呈现的一部“过明论”。《洪业》等史书中分析的明朝败亡的原因,在《桃花扇》中几乎都有所呈现。首先说党争,复社与阉党之间的争斗是导致南明朝廷严重内耗的重要原因。这部戏中,并没有对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做脸谱化的刻画,这在阮大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当时其实是有意结交侯方域,跟复社党人结成同盟的,这从他为侯方域带来迎娶李香君的妆奁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抱泛道德主义的观念,就应该知道,团结尽可能团结的力量,是残破的南明朝廷最好的选择。然而可惜的是,在李香君的坚持和其他复社党人的影响之下,侯方域最终退掉了阮大铖送来的妆奁。这不只使得自身遭受阮大铖的迫害,也使得南明文官沦为复社和阉党余孽这截然分明的两个阵营,争斗不已,严重内耗。而事实上,标明为正义化身的复社党人自身并不是纯洁无暇。正如魏斐德在《洪业》一书里所言,与其把东林党和复社称为有着共同道义和理念的政党式团体,倒不如说成是基于共同地域和利益取向的缙绅共同体,因为他们几乎都出自江南的士绅阶层,家底殷厚。这样置团体利益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团体,实为有效中央集权之大敌。复社中的许多人士先后投靠大顺和大清,就是对他们宣扬的正统道德的最好讽刺。 明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阀并起,中央弱化,这在《桃

古诗石壕吏翻译赏析

古诗石壕吏翻译赏析 《石壕吏》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前言】 《石壕吏》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释】 (1)暮:在傍晚。投:投宿。石壕村:今名干壕村,在今河

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13)唯: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重新编辑版)

笠翁对韵全文解释 上卷解释: 笠翁对韵.一东(上平声篇)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释】 【参商】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亦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戍旅】以兵卒防守边疆。如: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腊屐】晋阮孚喜爱木屐,时常擦洗涂腊。典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比喻痴迷某物。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腊屐,乐在其中。 【梅子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亦称为霉雨﹑黄梅雨。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叆叇ㄞˋㄉㄞˋ】云多而昏暗的样子。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牖ㄧㄡˇ】窗户。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数重篾席。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锦绣万花谷?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高二语文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 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 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 态有效传播途径的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雅之堂”而疏于管理。随着戏曲 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演出, 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 大胆。此类传播有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 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确的记载。明承元 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 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 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喈、赵五娘的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 传,但内容多为蔡伯喈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高明感于蔡伯喈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 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 “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整理呜锣开 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学家丘睿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 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 摆脱了晚明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笠翁对韵原文及注释

笠翁对韵(对韵歌全集)原文、注释 张中山按:可以说《笠翁对韵》对研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及修身养性很有帮助,终于力尽千辛万苦找到了注释版。我将网络中的搜集一下,尽可能地全面一些。如果有疏漏之处,大家一定要留言,以便订正,切不可以讹传讹。我们打造一个和谐的共享的社会。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亦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如: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 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叆叇:浓云蔽日之状,云多而昏暗的样子。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曈曚:日初出将明未明之状。 ?蜡屐:晋代阮孚好蜡屐,时常擦洗涂腊,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典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比喻痴迷某物。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腊屐,乐在其中。 ?梅子雨:即黄梅雨。五月江南雨,迎梅又送梅。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亦称为霉雨﹑黄梅雨。 ?藕花风:夏天荷花开放时的凉风。元王恽诗:“人立藕花风”。 ?“茅店”四句:用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