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_以福建为例_朱云平

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_以福建为例_朱云平

2015年10月

第33卷 第5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Oct.2015 

Vol.33 No.5

*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

———以福建为例

朱云平

(泉州师范学院思政部,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占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在实施中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基于福建域情,可以把以产业集群为主体、以集成创新的方式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可选路径。此外,产业集群本身就存在进行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产业集群要进行集成创新,必须在要素集成、组织集成的基础上,借助工具集成的创新平台开展实施。

关键词:创新驱动;产业集群;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15)05-0041-05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从以前的要素投入驱动为主转变为创新驱动为主。创新驱动可以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约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次在国家层面被提出是在2012年7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2012年11月8日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部分,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第二条,仅次于首条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次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等9项内容,这为各地区、行业、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本文以福建为例,探讨以产业集群为主体,以集成创新为方式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种具体路径。

(一)创新方式与创新主体的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宏观的范畴,在微观层面的实施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创新方式、创新主体。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首先表现为创新方式的选择。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出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方式。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颠覆性的技术发明等。在自主创新中,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当今世界创新的制高点。原始创新不仅需要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做支撑,还需要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式的学习和借鉴,再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投入少且又能立即产生创新效益的方法,但却经常要受制于他人,由于国内外领先科技拥有者纷纷采取了技术锁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日益面临困境。集成创新,“是把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会越来越重要”[1]。从创新实践看,集成创新是后发区域实现创新效能最大化的一种自主创新。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建的科技基础相对薄弱,要把具备雄厚科技实力的原始创新作为主要创新方式,存在着一定难度,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却因为他方的技术锁定也难以持续,而将现有创新要素优化整合进行集成创新就显得尤为可行。

*收稿日期:2015-09-01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重点项目(社科)“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可选路径: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JAS150441)

作者简介:朱云平(1972-),男,江西东乡人,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其次体现在实施创新方式主体的选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明确具体实施的主体及其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发挥的作用。创新驱动主体包括企业、政府、中介等服务机构和个人。习主席曾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

持企业在创新中的最主体地位”[2

],所以,企业是创新

的最主要主体,企业依靠创新获取经济效益,带来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创新驱动战略中承担服务和保障的责任,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各种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协调与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为推进创新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起到连接的作用,

加快创新实效。此外,创新主体还包括相关个人,他们在创新实现过程中提供创意、技术、人才支撑及其他保障。所有这些创新主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创新系统。

当前创新知识趋于异质性分布,科技发展趋于复杂化,

这使单个主体越来越难以独自完成科技创新。而且,

“集成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在逐步从单个企业层面向整个产业层面延伸

扩展”[3]

。产业集群集众多创新主体于一身,是基于

地方根植性、知识共享机制、交互学习机制和风险成本降低机制,

具备了集成创新的基础。如能实现产业集群内各主体创新优势互补,就能产生“整体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创新实效。由此,产业集群应当成为福建实施创新驱动的可选创新主体。

(二)以产业集群为主体进行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产业集群作为创新主体,具有进行集成创新所具备的可能性,是因为其具有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合作创新优势。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性经济系统,一方面不存在纯阶层型组织系统中的官僚化倾向的劣势,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纯市场型组织系统中交易成本过高的劣势。近年来大部分商品已经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加之产业技术创新和商品更替周期加快,使小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快速组织生产的柔性生产方式,具有优势竞争力。柔性生产系统正是产业集群的组织特点,这使其能注重创新与生产、

市场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创新效率。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就是将管理、科技、人才、配套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优化和提炼的过程。其内部的竞争机制和学习效应使新观念、新产品和新技术不断涌现,

大大提升了社会资源品质。并且其内部快速的信息沟通和高效率的分工协作,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产业集群具有集成创新的资源优势。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大多是地理空间上的临近,它们基于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关系,形成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由此形成了共生共存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在产业链中某一企业实现了单一创新后,就会催生必须合作的整体创新突破。合作创新经验为产业集群进行集成创新奠定了历史和信任基础。

产业集群也存在进行集成创新的必要性,这是因为:

第一,可以克服集群外部的技术锁定。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企业陆续调整其技术转移政策,纷纷开始限制技术转移,

这使以前依赖技术引进为主要路径的我国企业,

面临其技术升级路径会被“锁定”的困境。拥有众多企业的产业集群,可利用集群整体力量,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缺失技术环节,通过集成创新,实现技术的自给。第二,可大大加快创新实效。创新实效在于捕捉创新信息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利用集群众多企业面向市场的优势,迅速发现有价值的创新需求,并加大与用户在创新成果中的参与、

互动、反馈,使创新产品的设计、功能、质量与价格能适应市场需求,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应用优势,

从而加快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第三,可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集成创新促使集群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学习和合作,深化分工合作的关系。也通过政府、中介组织、企业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

产生复杂性经济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所以集成创新的过程,就是再次使集群创新系统发生质的跃变,

以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的1+1>2的集成放大效应,

进而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产业集群必须有一定科技实力和成熟的组织基础,且有产业链整体创新的迫切需要,才具备进行集成创新的条件。表1是福建几个成为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典型代表。

表1 福建几大产业集群数据(资料来源: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名称

占全国市场份额2013年产值/亿元

厦门光电产业集群产量占全国30%1 976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产量占全国40%以上

1 777泉州运动鞋产业集群占全国40%、世界20%运动鞋市场份额,占全国70%品牌运动鞋市场份额890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占全国60%以上的微波通信直放站市场份额,民用对讲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80%

760泉州建陶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产量占全国40%,销售占60%

1 

2622

4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

3卷

三)产业集群进行集成创新的实施机制产业集群要进行集成创新,涉及创意、研发、生产和商业应用等多个流程,需要产业链链条上不同创新要素的集成。这种集成不同于个体企业的单一集成,所以必须有确定的实施机制,这就是在要素集成、组织集成的基础上,借助工具集成的创新平台展开实施。如图所示

图1 产业集群集成创新构成

1.

关于要素集成的实施机制要素集成即技术集成、知识集成、人才集成。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来自不同产业链条的具有不同技术、知识背景的人员。因此,有必要进行技术、知识、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成,以便保持创新过程的流畅性。技术集成是对集群技术存量进行调查、评估和选择,是创新技术选项与市场需求有效匹配的过程。具体就是把分散在集群中的各个技术要素融合为适用于实现创新产品最大效益的集成化技术系统,

同时把技术系统的范围联系到市场预测、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知识集成并非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针对创新目标,对集群的创新知识挖掘、

整理以实现创新知识共享和流通,促进创新知识的最优匹配。知识集成还需要构建创新知识库,即对集成创新必需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使其在清晰和有序的基础上,提高创新知识在集群网络间的传播、流动效率。人才集成是依据集群创新目标需要,在人力资源上进行的系统调度。人才集成可分为三类层次。第一类是人才个体的集成,

这主要体现在创新人员的基础知识、开发知识、应用知识间的集成;第二类是创新团队之间的集成,这主要体现在不同团队之间的集成;第三类是产业集群内部人才与外部人才,基于创新目标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泉州建陶水暖器材产业集群是福建实现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2013年产量占全国份额40%,销售占全国份额60%.建陶水暖器材产品的特点是产品规格复杂,种类繁多,且产品更新速度

快。仅泉州南安区域就有水暖厨卫产品3 000多种,规格有2万多种。由于水暖产品的特征属性,需要该产业要持续创新,否则一旦落后就会被市场抛弃。但由于水暖产品产业链复杂,

每一个产品创新应用还需要其他产业链环节的配套,这样,仅一个产品的创新难于形成整体的创新突破。

近年来泉州建陶水暖器材产业集群的部分企业,以智能化整体卫浴为技术创新攻关对象进行了集成创新的尝试。整体卫浴需要数十个相关环节的配套,涉及新工艺、新材料等多个创新领域。在几家龙头企业与市科技局的协调下,

由行业协会出面组织牵头,设立科技公共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共同引进专业人才并且选送本地人才外出培训。对于整体卫浴技术创新,

由协会与龙头企业共同确立技术标准,将集成创新的技术攻关分解为一体化防

水底盘、

壁板、顶盖等卫浴子系统,子系统再细分为涉及卫浴洁具、

浴室家具、浴缸、花洒、水龙头、瓷砖等其他配件环节,由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发挥技术集成、知识集成、人才集成等要素的集成创新,使得集群每月都能推出整体卫浴新产品。由于产品整体系统化突出,

带来了产品的科技化、智能化在行业的领先。近几年,我国卫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与市场疲软的境况,在全国卫浴重要出口基地广东开平,

“行业内外交困,已从原来有单就接,发展到现在有单也不敢接”。而就在业界惊呼“寒意十足”的同时,“泉州却是一番水暖卫浴企业纷纷投资扩

张、布局全国的热闹景象”

[4]

。2.

关于工具集成的创新平台实施机制创新平台是集成创新活动的实现载体,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是指创新平台的有形要素层面,如创新活动的场所、设施、设备工具等。软件系统是指创新平台的无形要素层面,如创新理念、创新程序、创新方法等。产业集群集成创新平台可以分为政府推动模式、行业协会引导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龙头企业牵头模式和组建孵化器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在设计上,创新平台框架一般都要包括决策系统、

调度系统、功能系统和服务系统四个子系统。决策系统是集成创新平台内的最高层次,其功能在于,制定集成创新战略,接受创新目标的市场、技术、效益的可行性分析,筹划创新过程中的各种要素配置,

选取创新的种类和管理结构。调度系统根据创新平台决策系统的相关指令,对创新信息、技术传输进行调度,在具体技术项目的选择上,实现创新战略与技术攻关的一致性;确保创新技术目标

4第5期 朱云平: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

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功能系统是集成创新平台的技术执行层次。它负责技术创新工程有序向前推进,控制有关创新流程的各项指标正常运行,同时对创新工程的细节问题、偏差进行调整。服务系统是集成创新平台的辅助职能,主要负责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共享,硬件的使用和保障,资金、人力、管理、功能模块的服务等。

比如,厦门光电产业集群是福建的另一个千亿产值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形成300多家企业构成的光电产业链条。其中光电照明产业集群形成了从LED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03年厦门政府制定《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开始重点发展光电照明产业。经历了近十年的超常规式大发展,产业规模已经居中国领先地位。

厦门光电照明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被总结为“创新、品质、专注”,其中以集成创新为重要内容的合作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先是其确立光照明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攻关。早在2008年,在厦门市科技局的引导下,由厦门市光电协会发起成立了厦门市光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相关企业参与集中创新攻关。在完成吸引社会总投资约达1.8亿元的经费后,联盟确立了“半导体照明LED外延、芯片和封装”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化项目、“LED路灯技术创新及示范工程项目”、“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光传输光覆盖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三个光照明产业链的关键和共性技术[5]作为集成技术创新攻关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完成使厦门光照明产业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后,这种以集成创新为模式之一的合作创新越来越普遍。其次在厦门光照明产业的集成创新模式中,各类创新平台也发挥了载体作用。从2006年起,在政府引导下,厦门光照明产业集群先后建立39个科技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众多、功能齐全的各类创新平台为集成创新发挥了支撑功能。其中,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为产业集群的LED光电产业链的新产品研发、标准制定、数据互认搭建了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为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开发、设计验证、鉴定试验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指导和促进企业调整生产工艺和技术创新”[6]。厦门光照明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机构的最大特色是与台湾光电产业联合建立,在推动建立两岸产业合作机制后,陆续建立了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厦门集成电器设计公共平台等7个创新主题平台机构。如厦门立达信光电有限公司与台湾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LED光电集成一体化技术两岸联合研发中心”,成为企业间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机构的典范。

3.关于组织集成的实施机制

组织集成是将集成创新的组织运行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具有不同功能的组织要素整合为一个效率组织体的过程。组织集成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在集成创新中,各参与主体间并不存在实体组织,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有效运行的组织机制来保障创新任务的实现。其次,集成创新是不同主体的非强制性合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摩擦和冲突,由此需要组织集成以实现协调、约束的功能。集成创新组织一般由龙头企业牵头,其他个体如企业、各种服务机构(科研、中介、金融)共同参与,政府和行业协会起推动、引导的作用。组织集成的具体功能是完成组织创新环境、利益分配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的构建。组织创新环境包括政府对集成创新的制度导向,如投入政策、成果转化、人才政策等在内的扶持政策体系,此外集群的集成创新氛围也是重要内容。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集成创新组织应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既包括经济利益分配,也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创新成果的分享方式和技术转移方法。该利益分配机制既要注重参与方对集成创新的当前可见收益,还要注重包括其他无形资产的收益。在协调机制方面,既可以通过制度化与组织化嵌入,也可引入第三方参与协调,其功能是约定参与方权利与义务、协调组织程序和方法以解决分歧与冲突,实现监督和约束功能。

例如,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是福建的又一个千亿产值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形成300余家企业构成的显示器产业链,有国家(福州)显示器件产业园、国家(福清)显示器产业园,是国内最具规模、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显示器终端产品生产基地。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虽有一定规模,但其主要集中在光电显示的制造环节,且产业链所需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大都依赖进口,企业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用。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产业链企业盈利能力和技术积累能力提升缓慢甚至停滞,大分企业处于“长不大、死不了”的经营困境中,陷入“创新能力弱化—市场控制力缺失”的恶性循环。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创新。由于光电显示器产业集合了多个环节的配套,单是某一环节实现创新,难以形成产业整体创新突破,所以,只有进行以集成创新为方向的合作创新才是主要出路。

4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3卷

之前,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也进行过多次类似的集成创新,如政府最早将产业链的高速收发器系统芯片组、DSP核专用芯片等关键芯片技术进行创新,后又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场致发射显示(FED)技术及相关工艺等核心技术列为产业链关键技术进行集成攻关创新,但成效不大。原因之一就是集成创新中的组织集成不够。表现为:第一是组织创新环境不佳。一直以来,受习惯传统思维和GDP业绩考核影响,政府偏重于引进外部企业入驻。这种思路在产业集群发展初期收效明显,正如当年引进龙头企业冠捷和中华映管两个企业,才有了配套企业的跟进,形成了产业链,但这种思路却忽视了自主创新环节。第二是利益分配机制始终存在分歧。由于冠捷、捷联、华映光电等龙头企业是集群创新系统的主要来源,而以升压板、转轴、印制板、注塑、模具等显示器配件体系为次要创新来源。创新板块的主体与次体地位不对称,加之共同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外溢风险的存在,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三是协调机制、保障机制的难以建立。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是典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是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产业基础薄弱的福州地区,企业来源的多样化不同于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合作历史悠久。这使集群企业之间的集成创新交易成本提高,信任合作资本不够,使协调机制、保障机制一直难以建立。从福州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案例分析可以看到,其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组织集成环节的薄弱,需要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努力提高组织集成,以便为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提供支撑作用。

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显示,通过发挥集群整体力量进行集成创新的成功,能实现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任务。这对于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我国而言,应该被得到重视。这一方面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上的扶持,即在制度和政策导向方面支持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优化集群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不同产业集群特征与区域特点,地方政府能出台配套细则与政策落实。

参考文献:

[1] 石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求是,2015(9):55-56.

[2] 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4-08-19(01).

[3] 严海宁,程凡哲.国家意志对产业集成创新的影响:以大飞机产业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8.

[4] 邱和军.泉州初现厨卫一体化产业链[N].泉州晚报,2012-10-24(03).

[5] 陈君玉.厦门光电业强势崛起[N].厦门日报,2013-04-12(09).

[6] 孙燕飚.厦门LED产值明年冲刺40亿[N].第一财经日报,2010-09-14(04).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Take Fujian as an Example

ZHU Yun-ping

(Ideological Department,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novation has been in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However,there are different paths in its implementation.Based on Fujian’s sit-uation,we can take industrial cluster as the main body and integrated innovation as the alterna-tive path to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driven by innovation.In addition,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integrated innovation exists in the industry cluster itself.Therefore,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must be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element integr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tegration and by means of the innovation platform of tool integr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drive;industrial cluster;integrated innovation(编辑:张文渲)5

4第5期 朱云平:基于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一方面新的产业集群正在不断产生,另一方面现有的产业集群面临转型升级。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借鉴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第一,在利用市场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国外绝大多数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依靠市场,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自发形成的。因此,国外都强调市场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同时也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 据波特的简单统计(波特,2003),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州和城市都有明确的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如在国家层面有加拿大、新西兰、印度、马来西亚与埃及等29个;在省/州/地区层面有美国的麻州、加拿大的魁北克与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等14个;在都会城市层面则有包括硅谷在内的11个。 例如,韩国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颁布了《研究合作促进法》和《合作性研究行为促进法》,制定了改善国家优势政策、发展企业间网络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产业研发集聚政策等四类政策,建立了供应链协会和区域研发中心。 第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产业集群是企业和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行业协会是维护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外创新型产业集群离不开行业协会及相关组织的支撑。

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地区商会和产业区俱乐部等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皮安蒙特是意大利最为重要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区,为了促进产业区的持续发展,由都灵商会和皮安蒙特商会联合推广实施了“从概念到汽车”的项目。意大利产业区俱乐部是一个民间组织,其宗旨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产业政策,增强产业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加强产业区的学习和研究,树立意大利产业区的整体形象,促进产业区之间的合作。美国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对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产业集群发达的国家政府都非常强调教育培训、金融等各类服务机构的作用。 意大利政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出资设立各类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就业对象进行无偿培训。意大利各类服务中心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在美国“硅谷”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美国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中,就有世界著名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葡萄栽培和葡萄酿造研究机构为其配套。 第四,重视中小企业的作用。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组织中小企业出国参展与考察,增进中小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制定人才引进措施等。 第五,培育鼓励创业和创新的区域文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区域文化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将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文化作为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重要举措。美国“硅谷”的诞生就归功于斯坦福大学鼓励学校师生创业的全新理念。 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加利福尼亚州出台了支持大学研发和个人创业的政策。“硅谷”培育了勇于冒险、不断进取和宽容失败的区域文化,逐步形成了支持生产性试验的合作传统。日本东京大田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培育了

产业集群可行性研究报告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S20130016) 项目负责人:范海英 总工程师:李福生 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工咨甲11920070005) 二〇一三年三月

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武文科 项目建设地点: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工业园编制单位:海工英派尔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负责人:陈明华 项目负责人: 范海英 项目技术负责人:李福生 项目经济负责人:张明玉 编制人员名单: 设计:张一兰张建贵余德海 撒臻李进靳渝生 张清姚艳玲周星懿 孙严牛磊夏艺楠 张振婷杨挺成靳丽娅 范东海胡东波杨丹 冯春亮 校核:李福生杨昆良姚复兴 张庆禄董世堂张永华 任媛慧 审核:张明玉郑向先 审定:范海英

目录 一、项目概况 (05) 二、企业概况 (06) 三、项目需求分析和必要性 (08) 四、项目内容和目标 (10) 五、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资金构成 (12) 六、人员培训及技术来源 (13) 七、项目实施进度 (14) 八、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15)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2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韩俊来 1.3项目起止日期:2013年3月——2014年2月 1.4项目主管部门:利津县民营经济发展局 1.5项目建设内容 建设利津宜坤化工科技研发有限公司石化集群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县域经济强劲发展的重大举措。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利津县经济开发区、陈庄镇工业园、利北滨海经济园区等“一区六大产业”工业格局,协调推进物流、石化行业、市场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平台建设己初具规模,已为山东宜坤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华盛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等38家石油化工企业提供石油化工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公共服务。项目包括综合实验1个,检验室1个,信息中心1个,中试培训基地1个,融资服务中心1个。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产品收率,提升掌握市场动向、产品信息等方面的应对市场激烈变化的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1.6项目提供的主要服务 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以下服务: a中小企业合作项目服务

19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中国现代的产业集聚方式,“块状经济”。一般具专业特色明显、具一定规模、支撑体系完善、产业链完整、政府服务规范五大特点。 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被公布的100个产业集群中沿海地区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五省占了85个。其中,浙江36个、广东21个、江苏17个、福建和山东分别为6个和5个。温州十个,占“百佳”十分之一份额.除浦东新区外,其余产业集群均为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中国现代的产业集聚方式。一般具专业特色明显、具一定规模、支撑体系完善、产业链完整、政府服务规范五大特点。仅有上海浦东的金融产业集群属于服务业,这和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是相适应的。 广东省主要产业集群分布: 目前,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1/4。如南海西樵(纺织印染)、盐步(内衣)、石湾环城(童装)、张槎(针织)、中山沙溪(休闲装)、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大朗(服装)、云浮罗定(针织)、佛山石湾(陶瓷)、南海南庄(陶瓷)、云浮云城(石材),顺德三镇(伦教、龙江、乐从)(家具)等。 福建省五产业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 福建省入选的有石狮市“中国休闲运动服装产业集群”、福州市“中国显示显像产品产业集群”、厦门市“中国商用电子产品产业集群”、晋江市“中国休闲运动鞋产业集群”、漳州市“中国休闲食品产业集群”等。 集群品牌就是把集群整体作为一个品牌来管理经营,其品牌名称由地名和当地特色产业结合组成,彰显企业和区域经济与文化特色,又称“产业集群品牌”、“区域品牌”、“集体品牌”等。它具有区域性和品牌效应这两个特性。区域性指集群品牌一般限定在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带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品牌效应指集群品牌往往代表一个地方产业或产品的形象。比如,法国香水、米兰时装、瑞士手表、景德镇瓷器、温州鞋等。 集群有品无牌。目前,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大多数产业集群走的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基本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集群内企业过多地进行委托加工服务,只收取低廉的加工费,品牌战略和品牌经营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我国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集群内企业多数为他人做嫁衣,造成有品无牌的后果。 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中国鞋都”、“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三张“国”字号名片,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枚,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出口名牌4个,国家免检产品22个,浙江著名商标22枚,浙江名牌产品19个。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中国鞋都”红蜻蜓、蜘蛛王与奥康康奈与吉尔达等 1996年10月份,长城鞋业(康奈集团前身)的康奈皮鞋被评为“中国十大真皮鞋王”。到1998年的时候,康奈、奥康、吉尔达三个温州皮鞋品牌,一起捧回了“中国十大真皮鞋王”奖杯,中国10个真皮鞋王,一下子被温州拿来了3个。2001年3月15日,温州的康奈、奥康、吉尔达、红蜻蜓等品牌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中国皮鞋类首批“国家免检产品”。康奈、奥康、东艺、吉尔达、红蜻蜓、蜘蛛王、日泰、澳伦、鸥鸟王、巨日等近百个温州知名鞋类品牌。2002年,鹿域的“康奈”、“东艺”、“吉尔达”三个皮鞋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皮鞋类六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占有三席,“中国真皮领先鞋王”全国仅有两个,康奈就在其中。康奈集团的“康奈”品牌、吉尔达鞋业的“JED”品牌、东艺鞋业的“DONGYI”品牌等4家企业品牌,被商务部列为2005年至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和数目众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 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兴起于英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集合了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基本等同,都能将抽象的文化直接转化为高度的经济价值,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融入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之中,使它与经济结合起来,发挥出产业的功能。 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他在1890年开始关注产业地理集聚现象。马歇尔之后,产业集群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哈佛商业评论》1990年第2期)首先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可以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利益,一是通过批量购买原料和集中制造产品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共享基础设计降低了单个企业的一般经济性成本开支,三是通过集中和批量销售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通过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也降低了组织内部的组织成本和协调成本。[1]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表现和途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介于政府、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和企业发展平台,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意企业所需要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关于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描述 产业集群:从广义上讲在指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更具体地讲,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指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一是拥有大批致力于创新、不断开展创新活动的创新型企业、企业家和人才,这里的企业包括供应商、用户企业、竞争企业和相关企业(互补性企业、关联企业)等。二是集群内的主要产业是知识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或技术密集的其他产业(甚至包括正在转型的传统产业)。三是具有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和商业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和周边地区有较多较好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协会和商会等)、中介机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金融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政府和事业单位)、市场组织(要素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通讯等)等,拥有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拥有一个或若干在国内外市场上较有影响的品牌产品。四是具有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如鼓励企业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鼓励创新、相互学习、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致力于创业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

中国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中国产业集群分类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产业集群分类模式,在其基础之上归纳和总结不同的分类标准、原则以及类别,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中国产业集群的分类。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创新型集群 1 引言 产业集群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经济现象,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较好的资源配置以及强大的竞争优势极大的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19世纪末,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并阐述了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企业区位选择对于特定地产的经济动因。1909年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中创立了集聚经济理论。韦伯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随着对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和扩大,除了经济领域,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均被吸引到其中,学者纷纷对其动态演化和内在动力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的著作中提出从国家竞争力的高度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波特在产业集群的定义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在地理位置上几种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产业集群经济理论被引入我国,以及北京中关村、江浙一带、广东等地的大批特色产业集镇竞相出现,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问题的研究伴随着这些产业集聚现象而产生。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能带来区域核心竞争力,区分各区域的产业集群类型是非常必要的。 2 国内外产业集群分类理论 由于对产业集群概念理解的差异和集群的快速发展所体现的多样性,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其进行分类。Alex Hoen从理论分析角度用两种标准对集群进行分类。第一,按照分析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第二,根据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关系分为创新链和产品链。海特将集群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大量中小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区;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集聚区。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上海产业集群和发展

上海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摘要:相比较苏南、浙江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集聚的方式而言,上海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2010年前十个月的统计分析显示,上海工业今年全面冲高,工业总产值将首破1万亿元大关,工业利润稳超700亿元,工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率超过50%。这一成就的主体创造者便是产业集群。本文首先从上海八大产业集群入手,分析上海产业集群的功能和不足,并为上海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些相应对策。 关键字:上海、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 产业集群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80年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提到的产业区概念。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上海的产业集群现状透视 根据“市区体现繁荣繁华、郊区体现实力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上海十余年锲而不舍,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战略性调

福建产业集群

目录 一、福建省经济概况 (2) 二、产业集群概念 (3) 三、福建省产业集群现状 (3) 3.1 信息产品制造业 (3) 3.1.1福州显示器产业集群 (3) 3.1.2厦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4) 3.2机械制造业 (5) 3.2.1福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5) 3.2.2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6) 3.2.3龙岩运输及环保等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6) 3.2.4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 (6) 3.3石化产业 (7) 3.4纺织鞋服业 (7) 3.4.1泉州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7) 3.4.2长乐纺织产业集群 (7) 3.4.3泉州鞋业产业集群 (8) 3.5轻工业 (8) 3.5.1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 (8) 3.5.2泉州箱包产业集群 (8) 3.6建材业 (9) 3.6.1晋江—南安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9) 3.6.2闽清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9) 3.6.3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9) 3.6.4闽南石材产业集群 (10) 3.7高新技术产业 (10) 3.7.1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集群 (10) 3.8食品产业 (11) 3.8.1安溪乌龙茶产业集群 (11) 3.9其他 (11) 3.9.1厦门太阳镜产业集群 (11)

一、福建省经济概况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省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0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6.4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88.59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7636.72亿元,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763元,比上年增长10.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8%。 从2001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着手发展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以电子、机械、石化为福建工业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04.32亿元,增长2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4%。电子信息业和机械装备业在国际市场需求全面恢复和内需市场旺盛双重因素作用下,完成工业增加值467.44亿元和1039.70亿元,增长32.6%和26.8%。石化产业在领军企业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增产能带动下,全年完成增加值697.17亿元,增长21.3%。各市重点发展产业集中区示意图,如下: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统计报表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产业链情况

统计负责人(A004):填表人(A005):联系电话(A006):报出日期(A007):年月日 单位负责人签字 调查单位(加盖公章): 20 年月日

表JQ-01 指标解释 集群企业数是指产品与集群主导产品相关联的所有企业的总和。 高新技术企业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并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的企业。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境外控股企业指港澳台商控股和外商控股企业的总和。 1.港澳台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港澳台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港澳台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港澳台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港澳台商协议控股。 2.外商控股包括:(1)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外商绝对控股。(2)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外商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外商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外商协议控股。 拥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指建有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所、知识产权办公室等研发、科技服务机构的企业的总和。 上市企业指企业的股票已在国内和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正式挂牌交易(不包含挂牌“新三板”的企业)。 挂牌“新三板”企业指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企业。 在孵企业数指本统计年度末,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的总数。 毕业企业数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中毕业企业标准的孵化毕业企业数。 集群人员数指集群内企业和服务机构所有从业人员总和。 大专及以上指拥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硕士指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博士指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 留学归国人员指出国学习、取得学位的归国人员总数。 集群日常管理机构人员指集群管理机构中从事集群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总数。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营业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营业收入合计包括“主营业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及理论述评 1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 产业集群或簇群是一种相关的产业活动在地理上或特定地点的集中现象,这 是国外对产业集群的经典定义。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大同小异。曾忠禄认为, 产业集群指同一产业的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徐康宁认为,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产业成长现象 ;王冰、顾远飞认为,簇群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面向未来的组织形态,它 所具有的两种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超越了市场/价格和科层/权威; 刘友金、黄鲁成认为,产业集群中的产业概念不是指广义上的产业,而是指狭义上的 产业,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另有 人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区域产业群落,它强调子相关产业中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相互竞争的在地理上的集中,这种集中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它不仅仅 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更是一种经营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产业集群形式的划分角度不同,形式也不一样。1988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根据集群内技术的总体水平、集群变化的广泛性以及集群内间相互协作与 络化程度三个标准,将集群分为非正式集群、有组织集群、创新集群、科技集群和 孵化器及出口加工区五个类型。仇保兴认为,按照中小集群的结构来分,其 形式主要有:群落内部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的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以水 平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集群;以大为中心、众多中小

为外围而形成的“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中小集群;以信息为主而 不是以物质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 合络型”中小群落。按照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业集群和 混合集群等。陈雪梅、赵珂在对中小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 ,中小群形成的方式有:由区域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因素影响形成 ;由大改造、分拆形成;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等原因。中小集群的 重要效应是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可扩大就业需求,促进劳动力加速集聚。李 新春根据对广东集群不同发展形态的观察,将集群描绘为三种形式:历史形 成的集群,沿全球商品链形成的集群以及创新络集群。王缉慈通 过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将集群分为以下五类:①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基地;② 一些智力密集地区;③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开发区;④一些乡镇集聚而形成的企 业络;⑤由国有大中型为核心的络[11]。 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培育 形成机制 经济集聚的本质是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的过程,规模经济导 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 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核心区[12]。产业集聚形成重要的内在机制是合作,重要的 外在环境是制度[13]。群落理论的流派大致有三个:以产生的时间为序,依次为 外部经济理论(以马歇尔的理论为代表)、集聚经济理论(以韦伯的理论为代表)和 新竞争经济理论(以波特的理论为代表)[13]。产业群落的演进大致要经过产业群落 的孕育与形成、产业群落的成长与扩散以及产业群落的更替几个阶段。在一个产业群 落内部,其中的行业组成越复杂也就越稳定。台湾地区的学者非常注重运用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式案例——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12期(总第388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探索式案例分析 ———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为例 □陈 瑾[摘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为经济体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与国外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 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快构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其进一步转型升级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焦点 问题。 本文通过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发现集群演进轨迹经历了从培育、发展、成熟到转型这一生命周期,集群各阶段既呈现出与其他集群都具有的共性,又有其特质。该集群各阶段持续更替的动因,也印证了集群各阶段升级的一般条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对绍兴纺织产业集群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一方面暴露出集群发展中存在着隐忧问题,对集群抗危机、风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另一方面阐明成熟期集群只有不断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着力 提升产业链、 营销链、价值链、循环链、服务链五大路径,才能实现更具国际综合竞争力的现代纺织产业集群这一宏伟目标。 [关键词]中小企业;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76-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分层梯度式升级模式研究”(批准号:09BJY051)[作者简介]陈瑾,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77)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force,while,compared with that of foreign countries,our competitiveness is relatively weak.Therefore,how to quic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luster and guide them for furthe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has become a highlight of our country.Based on case studies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cluster evolves from cultivation,development,maturity to transition,with same similarities as other clusters and also its own features at various stages.The causes of continuous alternations of the cluster at every stage confirm general conditions of cluster upgrading of every stage.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made a great impact on the Shaoxing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indicating that there exist some wor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and new challenges for crisis and risk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come out.In addition,the mature cluster can achieve the grand goal of a modern textile industrial cluster with m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y means of continuous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ains of industry,marketing,value,circulation and service.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haoxing textile;industrial cluster; upgrading 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接宁 波,西临杭州,面积1177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绍兴 是我国传统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纺织业在绍兴已有 2500多年的历史, 素有“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工贸之城”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绍兴纺织业持续繁荣发展,现已成 为中国著名纺织产业基地县和我国最大的纺织县。全县有各类纺织企业4500家,纺织从业人员30余万人。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是因为绍兴纺织产业的演化历程是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典范,具有鲜明的中国产业集群崛起发展特色。同时,在2008年国际76中小企业研究|SMEs Research

八大基地聚集产业集群

八大基地聚集产业集群 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的壮大与否,直接 决定着中国航天商业化运营的成败。 在新的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及 航天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太空经济时代的挑战,是集团 公司承担起富国强军使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义不容辞的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实现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发展目标,将是这家中国航天“龙头”企业未来不懈努力的方向。 责任和义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接受有统计显示,航天科技1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12美元 的回报。航天科技故被称为“技术金矿”,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非常巨大。以美国为例,1961 年“阿波罗” 计划开始实施,到1972 年结束时,“阿波罗”耗费美国人240 亿美元。但谁都没有想到,240 亿美元的“阿波罗”计划培育出了今天高达几千亿美元的民用市场。 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在2008 年,航天技术应用 产业和航天服务业两大主营业务的收入已经占航天科技集团营业额半壁江山。而要进一步拉动这两部分业务,完成航天科技集团“ 2500亿”的目标,则需要充分将“航天科技”的“技术金矿”的力量挖掘并发挥出来

马兴瑞介绍说,为此,在航天科技集团的规划中,将“发 展四大主业、建设六个子体系、建设壮大八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壮大一批专业公司和上市公司,集中建设八个航天产业基地”视为到2015 年的发展蓝图。 专业化经营助推航天服务业 4 月15 日,我国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 道。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实际服务的同类系统。2004 年 4 月全面对民用客户开放,在军民两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迄今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超过亿次,通信服务超过千万条,在军事应用、森林防火、水利防汛、交通运输、安全保卫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我们发射一颗卫星,价值不仅仅是卫星研制、发射服务 所带来的,还有运营服务和地面维护服务,这一链条带来的际化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等领域,推动航天服务业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为中国航天商业化运营的主要内容。 价值不可小视。”围绕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金融服务、国马兴瑞由此介绍道,集团公司将大力发展航天服务业。 以中国卫通、长城公司、航天科技财务公司、航天科技投资控股公司、神舟软件公司、航天置业公司等公司为主体,集团公司将通过内部资源重组、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建设8?10家航天服务业的专业公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