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三国演义中十大地理错误

三国演义中十大地理错误

三国演义中十大地理错误
三国演义中十大地理错误

三国演义中十大地理错误

《三国演义》虽只是一部演义小说,但它却凝聚了许多深遂的兵法韬略和精妙的战争奇谋,曾被众多名家当作汲取战争谋略的军事典籍反复研读,是一部几乎可与《孙子兵法》相媲美的韬略教程。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落后,罗公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并没有直观详细的地理资料相辅助,出现了许多难以规避的地理硬伤,使得如此精彩纷呈的战争史诗只可意会于脑海,却不可精制于笔端,不可不谓《三国演义》的一大憾事。《三国演义》中千奇百怪的地理错误虽与情节无有大伤,但却对兵法研究造成困难和障碍,同时也十分不利于读者直观地理解书中奇谋妙策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真实实战效果,故而研究三国地理错误是一件十分紧要且十分迫切的任务。这次,小编力求通过对三国地理错误的深度剖析解读,使读者能够真切地了解三国地图的本貌,并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三国计谋的精妙。

TOP10 周瑜西进攻川

周瑜欲用“假途灭虢”之计,借取西川而奇袭荆州,没想到被智高一筹的诸葛亮识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但荆州未能取得反被孔明羞辱于荆州城下。怒气难平的周瑜决定挥师西进,直取西川,以辉煌的战果来塞孔明嘲讽之口。结果周瑜“行至巴丘”,又遭遇“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进退维谷间的周瑜被孔明的书信一激,新仇就恨引得周瑜毒气攻心,一代将星就此殒落,徒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绝衰和“气狭量窄”“不能容人”的尴尬辱名。

这段描写虽言简意赅,但却让先前剑拔弩张的情节稍适舒缓,既

做到了情节的张弛有度,同时又保证了与周瑜病故巴丘的史实相一致,罗公在此处用心不可谓不苦。只可惜,罗公倾心于对史料的发挥创作,却忽略了对地理方位的考证。周瑜大军从荆州出发一路西行入川,经过“催军前行”的不断跋涉,结果不但未能前进半步,反而倒退到了荆州下游的巴丘,更不可思议地是一路向下游南退的周瑜水军竟然还遭到了刘封、关平二人在上游的阻截。简直是大违常规,不可思议,难怪周瑜会暴怒而亡呢?

很显然罗公在这里错误地将巴丘视为是荆州西面的城市,方才会出现周瑜大军行至巴丘,遭遇上流刘封、关平二人堵截的怪异事件发生。

著名指数:6.0

TOP9 泰山的位置

曹操初成霸业,便遭遇了满门被屠的厄运。盛怒下的曹操大开杀戒,立下“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军令,一时间徐州境内血流成河,尸骨遍野。好在吕布趁机夺取了曹操的老窝兖州,阴差阳错地解了徐州百姓之难。曹操火速从徐州回兵进攻兖州,陈宫向吕布献计:“此(兖州)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险,可伏精兵万人在彼。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陈宫之谋虽然精妙,但却犯下了严重的地理错误,五岳之首的泰山并不在兖州正南一百八十里处,而是在兖州的东北方向,于泰山道伏兵根本无法阻击曹操由徐州撤下的军队。陈宫此谋完全是南辕北辙的反向阻敌,非但御敌不能,反而徒耗兵力,让人可发一笑。

然而更可笑的是心急如焚、昼夜兼程的曹操,居然放着一马平川的捷径不走,反而率军兜了个大圈子,枉走了数百里路从泰山险道折返回了兖州。

看来,真正地理盲不是精于计谋的陈宫,也不是枭雄一世的曹操,而是罗公本人。倘若在别处犯地理错误也就罢了,在鼎鼎大名的泰山和疑似罗公故乡的山东地界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真得要怀疑罗公是东原人(山东东平)的说法了。

著名指数:6.5

TOP8 曹操逃离洛阳

演义中的曹操颇有当年汪精卫“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与英锐。面对董卓的专横,汉朝群臣只能无计痛哭,唯有曹操“抚掌大笑”,单枪匹马深入龙潭虎穴刺杀不可一世的董卓。刺杀失败之后,曹操急中生智骗过董卓,纵马扬鞭直扑老家谯郡,准备假诏集诸侯,再谋讨逆之计。

曹操的出逃之路并不顺利,东出洛阳才到中牟便被陈宫所擒。假若曹操就此被诛,一代奸雄便将戏剧性地以“汉之忠烈”而盖棺定论。幸好陈宫感念曹操忠义,决意弃官与曹操同赴谯郡,执意将曹操推向了“乱世奸雄”的深渊。两人由中牟来到成皋,在这里发生了鼎鼎大名的冤杀吕伯奢事件,曹操由此发出了永铸史册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豪言壮语。

故事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险象环生,氛围营造也可说是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段落。然而,细放之地

图,曹操的逃行之路又显得漏洞百出,难圆其说。谯郡在中牟西南,曹操与陈宫本应快马加鞭抢在董卓追兵之前逃回老家。

然而,此时不知是曹操昏了头,还是陈宫慌了神,两个《三国演义》中最为聪明绝顶的智勇之人,居然南辕北辙地逃向了洛阳方向的成皋。如此的一番折行,不但令曹操、陈宫空费了许多时日,也让二人数度置于生死边缘,是很明显的一处因为地理方位错误而引发的冤枉之行。

著名指数:7.0

TOP7 刘备南征取四郡

赤壁鏖战之后,“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终于取得了荆州、南郡、襄阳三地作为龙兴的根据之地。这时的刘备踌躇满志,急欲一展平生的鸿鹄之志,白眉马良恰在此时向刘备进谏了南下取四郡的良谋,令刘备龙心大悦。“良曰:‘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玄德大喜,遂问:‘四郡当先取何郡?’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马良献策之后,刘备与诸葛亮具体制定了南征的方案,势如破竹地横扫了荆州以南的四郡:孔明妙计取零陵,赵云孤胆得桂阳,张飞暴喝夺武陵,关羽骁勇得长沙。

整个南征过程经罗公生花妙笔的勾勒,故事跌宕起伏如九曲的黄河,情节扣人心弦似铿锵的战鼓,场场精彩不雷同,处处玄妙有文章,

无论何时读来,都有拍案大呼过瘾之感。然而如此精彩纷呈的一部南征史诗,倘若对照地图细研,却又稚嫩的毫无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刘备的南征之策存在先天的致命缺陷,在实战之中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荆州以南,依次为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合理的征伐路线应该是从荆州南下首取离得最近的武陵郡,然后锋转东南攻取长沙郡,再以武陵、长沙为依托和后盾,南下攻取桂阳郡,最后向西攻取零陵郡,如此的设计既符合正确的地理方位,也不违背正常的军事常识。然而,刘备、诸葛亮大军居然“突破”了武陵、长沙的重重防守,毫无阻碍地“空降”到了地处最南端的零陵,由南向北地实施了所谓的南征。这完全是深入敌后的的大规模空降作战模式,却非常不可思议地被神奇军师诸葛亮在近二千多年前就提前实践了。

真不知道刘备大军是如何突破重围奇迹地来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谨小慎微的诸葛军师是否担心过粮道置之敌后的严重危险?奇迹就这样在罗公笔下产生,并穿越千年迷雾成为了现代战争最为现成的教科书。看来,罗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谋篇布局并非为当时而考虑,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设计的。

著名指数:7.0

TOP6 袁术七路攻吕布

单看“袁公路大起七军”之名,毋须细读其文,便可知袁术当时声势之壮。袁术不仅声威浩大,他七路攻取吕布的布置也是十分精妙: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从大路径取徐州;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取小沛;第

三路上将陈纪居右取沂都;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取琅琊;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取碣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取下邳;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取浚山。袁术的三路大军直取吕布的核心要塞下邳、小沛、徐州三地,另外四路分取吕布其它据点,七路直下令吕布四处受敌,首尾难顾,一战可灭吕布。

袁术的部署看似精妙无双,无懈可击,但若放置地图却只是一个根本无法实施的美丽神话。下邳、小沛、徐州三地构成了吕布的战略防线,袁术要想同时袭击处于吕布腹地的琅琊、沂都、浚山,必须首先要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线,或者假道其他诸侯,否则根本无法实施。

以吕布勇冠天下的威猛和其它诸侯作壁上观的旁视,袁术攻取琅琊、沂都、浚山的布置纯属纸上谈兵。而攻取碣石的一路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搞笑之举,碣石因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闻名天下,坐落于河北秦皇岛一带,远离徐州一线,且不在吕布控制之下。袁术派陈兰远袭碣石,不但与战局无关,还很有可能引发其它诸侯的介入,只能是徒劳无益的画蛇添足之举。

袁术之才虽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释就是著书者罗贯中认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个地点就是徐州左右,处在被袁术大军的直接打击之下,因此才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局面。

著名指数:7.5

TOP5 董卓逃往长安

董卓兵败虎牢关,只得弃洛阳而投长安。洛阳通往长安,直接西行即可,然而董卓竟然背道而驰,逃向了长安的反方向荥阳,并在此上演了阻击曹操的好戏。董卓逃得潇洒,曹操追得豪迈,一切看似完美无缺,实则问题丛丛。为了迷惑敌人,做出反方向逃离的假象固然可以,但若一口气跑出数百里未免就假戏做得太真了。

特别重要的是,董卓东逃到荥阳时,洛阳、虎牢关、汜水关都已丢失,再向西逃往长安已不可能。此时,根本不需要曹操出兵追击,董卓便会在十八路诸侯以逸待劳的围追堵截下全军覆灭。一生纵横天下、又有李儒辅佐的董卓断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乱局,唯一的解释就是罗公在此处错误地认为荥阳处于洛阳和长安之间,因此才地理大挪移地安排了曹操荥阳战徐荣的闹剧。

著名指数:8.0

TOP4 扑朔迷离的“荆州城”

荆州城,因为“借荆州”、“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白衣渡江”、“败走麦城”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名城。但荆州城究竟是何地,它与南郡、江陵是何关系,罗公在此又犯下了如何的地理错误,相信即使是熟读三国多遍的读者也未必尽知。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最初只有七郡,刘表任荆州牧时增设章陵郡、襄阳郡两郡,由此而形成“荆州九郡”(实际地盘并未改变)。所谓的“荆州九郡”是指: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襄阳郡。荆州只是州名,而非具体城市名称,因此三国中的“荆州城”是指州治所在地。

演义中的荆州经历了刘表独占、曹刘吴三分、曹吴分治、一统归晋四个时期,州治所在地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即虽同是“荆州城”之名,但却未必特指一地。刘备所借“荆州”即南郡,治所在江陵;关羽镇守的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在刘备集团控制下,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也就是说在刘备治下的荆州: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很可惜,对“荆州”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罗公却也“大意失荆州”,错把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视作不同的城池,由此闹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情节。

比如在三气周瑜时,周瑜正在江陵城下与守城的赵云对峙,罗公为突出孔明的神机莫测,安排了“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彝陵小路杀来”的惊心动魄场面,直惊得周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由此一命呜呼。

罗公的谋篇布局精妙无双,只可惜因为错将“荆州城”与“江陵城”当作两地而闹出了“关某从江陵杀来”的纰漏,出现了周瑜与赵云对峙江陵城,而关羽又从江陵城杀出包围周瑜的匪夷所思场面。

著名指数:8.5

TOP3 六出祁山中的地理错误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最大手笔,也是孔明兑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诺言的最忠诚实践,虽功败垂成,未捷身死,但诸葛亮的“智、忠、勇、义”都在六番征伐中尽显无遗,使其成为千古忠臣和万世智绝的典范。不过,诸葛亮虽以“智绝”闻名天下,但却对地理知识钻研不够,他不但不知道军事要塞街亭的方位,说“陈

仓正北是街亭”( 街亭在陈仓的西北面),甚至搞不清战略要冲祁山与生死通道斜谷、箕谷的位置,说“祁山乃长安之首也……前临渭滨,后靠斜谷”(祁山与斜谷直线距离近四百里地),于是两眼地理一抹黑的情况下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战略部署。

一出祁山时,蜀军占领渭水三郡后,已是“兵临渭水之西”,完全可以沿渭水东取郿城,长安可破矣!可诸葛亮却又绕道回汉中再北上经过深山狭谷千里迢迢出斜谷去攻郿城。此举不但劳师费力,而且贻误战机,将大好的进攻路线和战场优势白白浪费,直接导致了一出祁山的失败!三出祁山时,蜀军奇袭陈仓得手,又得散关要塞,直接拿到了扣开长安的金钥匙。

可是这时诸葛亮居然又置曾经志在必得的陈仓要塞于不顾,率大军出陈仓斜谷逆着长安方向返回了祁山,更不顾夺取长安的战略主旨,派出大军去攻打远离长安的武都、阴平,完全背离了出祁山的核心战略目标。

更不可思议的是,蜀军一出陈仓斜谷居然就取了建威,要知道建威远离陈仓一线而在祁山南面,从陈仓东出斜谷怎么能到了陈仓西边的建威呢?四出祁山时,诸葛军师命“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出箕谷、斜谷,两军只可会于陈仓、郿城,而决不可能会师于远隔数百里外的祁山。

著名指数:9.0

TOP2 过五关斩六将

关公不为曹操高官厚禄所诱,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

六将,历尽千辛万苦,始终不改忠义本色,虽隔千年时空,每每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关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关羽的地理常识却不敢恭维。许都北上至滑州一马平川,又无险关要塞阻隔,关羽若走此径,不但可以避免过五关斩六将的一路凶险,而且可以极大缩短路程,早日与兄长刘备相逢。可是,见兄心切的关羽居然选择了出许都沿西北方向经东岭关、洛阳关,再折向东北方向经汜水关、荥阳关至滑州的路线。

如此的路线设计,不但枉走了许多道路,空耗了诸多时日,也让甘、糜二夫人数度置于生死存亡、贞洁难保的边缘。幸好关羽勇武过人且吉人天相,否则甘、糜二夫人焉能活到与刘备重逢的那一天?

看来关公在秉烛夜读《春秋》之余,也应该拿本三国地图好好地研究一番。自己枉走道路事小,日后延误军机那可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著名指数:9.5

TOP1 赤壁之战中的地理错误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头等大戏,也是决定三国命运的生死之战,是曹抑、吴存、蜀兴的关键节点,可谓《三国演义》近千场大小战役中的战役之王。

然而,在这样一个事关三国全局、并深远影响后世的关键战役处理上,罗公仍旧在地理方位上犯下了许多致使的错误。长江流域有多处名为“赤壁”之所,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蒲圻赤壁,以及因为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而闻名天下的“赤壁赋”所咏地——黄岗赤壁。

如果罗公选“蒲圻赤壁”或“黄岗赤壁”之一作为战场背景,对于三国这本演义小说来讲都无可厚非。可惜,罗公选择了杂合二者的手法,或者说在罗公心中两处赤壁本无不同,使得读者在细究赤壁之战的地理场景时出现了许多不解和迷惑之处。从“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这些描写来看,显然罗公将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安排在了黄州赤壁一带,可是从“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号旗”、特别是曹操“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诗句来看,又有着很多蒲圻赤壁的元素在里面。南屏山、乌林都在蒲圻赤壁附近,蒲圻与黄州绝非一箭之遥的距离,绝不可能出现“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号旗”的互动场面。由此足可以知,罗公在赤壁之战的地理描写上采用了杂糅两个赤壁战场的笔法。

赤壁之战的水战场地问题丛生,它的陆战地理更是不堪入目。曹操赤壁败退之后,欲逃往南郡的曹仁处暂避锋芒。可是曹操一行却莫名其妙地逃到了“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乌林之西并无问题,可是宜都之北就出现了严重的方位错误。宜都在南郡的正西偏南一点点,曹操怎么可能过家门而不入,跑到南郡西北面呢?更奇的是埋伏于葫芦口的张飞,葫芦口位于南郡后方,属于曹仁防线的腹地,张飞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深入曹操控制区设伏呢?

而华容道的出现更是不可思议,曹操明明已经处在自己的大后方了,居然再次过家门而不入,奔向了南郡东面的华容道自取其辱。

这么多怪异之处的出现,只能说明罗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对于

宜都、葫芦口、华容道与南郡的相对位置并不清楚,由东向西错误地设计了乌林——宜都——夷陵道——葫芦口——华容道——南郡的逃跑路线。更多精彩请看姚看江湖的天涯博客:姚看江湖

著名指数:10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一):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着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他根据自己看法,将历史艺术化,写成了《三国演义》。 罗贯中,元末明初生於山西太原祁。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二):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1400年)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 州一带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由于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下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人物大全

《三国演义》人物大全 丁仪(正礼)丁奉(承渊)丁原(建阳)丁谧(彦靖)丁廙(敬礼)于禁(文则)士孙瑞(君荣)山涛(巨源)卫瓘(伯玉)马磾(翁叔)马良(季常)马忠(德信)马超(孟起)马谡(幼常)马腾(寿成)王允(子师)王双(子全)王平(子均)王匡(公节)王戎(睿冲)王观(伟台)王甫(国山)王连(文仪)王沈(处道)王肃(子雍)王修(叔治)王浑(玄冲)王路(文舒)王颀(孔硕)王祥(休徵)王朗(景兴)王基(伯舆)王谋(元泰)王粲(仲宣)王睿(土治)韦康(元将)太史慈(子义)毛玠(孝先)公孙度(升济)公孙瓒(伯圭)文钦(仲若)文聘(仲业)尹奉(次曾)邓艾(土载)邓芝(伯苗)邓止飏(玄茂)孔伷(公绪)孔昱(世元)孔融(文举)母丘甸(子邦)母丘俭(仲恭)甘宁(兴霸)左慈(元放)卢植(子干)申耽(义举)田丰(元皓)田畴(子泰)田豫(国让)史涣(公刘)乐进(文谦)冯习(休元)司马师(子元)司马防(建公)司马炎(安世)司马昭(子尚)司马儁(元异)司马朗(伯达)司马望(子初)司马徽(德操)司马懿(仲达)边让(文礼)吉穆(思然)吉邈(文然)毕轨(昭先)吕布(奉先)吕范(子衡)吕凯(季平)吕岱(定公)吕虔(子恪)吕据(世议)

吕蒙(子明)朱隽(公伟)朱然(义封)伍孚(德瑜)伍琼(德瑜)任峻(伯达)华陀(元化)华歆(子鱼)华覈(永先)伊籍(机伯)向朗(巨达)全琮(子璜)刘巴(子初)刘永(公寿)刘协(伯和)刘先(始宗)刘邠(令元)刘劭(孔才)刘表(景升)刘岱(公山)刘备(玄德)刘放(子弃)刘宠(祖荣)刘勋(子台)刘晔(子扬)刘陶(子奇)刘理(奉孝)刘焉(君郎)刘琰(威硕)刘禅(公嗣)刘虞(伯安)刘廙(恭嗣)刘璋(季玉)刘繇(正礼)刘瑢(文衡)刘馥(元颖)羊祜(叔子)关羽(云长)许允(土宗)许攸(子远)许劭(子将)许靖(文休)许褚(仲康)许慈(仁笃)孙礼(德达)孙匡(季佐)孙权(仲谋)孙休(子烈)孙观(仲台)孙坚(文台)孙和(子孝)孙河(伯海)孙亮(子明)孙桓(叔武)孙峻(子远)孙资(彦龙)孙乾(公祜)孙皓(亢宗)孙皎(叔明)孙翊(叔弼)孙綝(子通)孙策(伯符)孙登(子高)孙瑜(仲异)刘静(幼台)孙韶(公礼)邯郸淳(子叔)严畯(曼才)社预(元凯)社袭(子绪)杜琼(伯瑜)杜微(国辅)杨仪(威公)唐阜(义山)杨修(德祖)杨洪(季休)杨彪(文先)杨暨(休先)李严(正方)李典(曼成)李胜(公昭)李恢(德昂)孝通(文达)李福(孙德)李撰(钦仲)吾粲(孔休)邴原(根矩)来敏(敬达)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导读:《三国演义》目录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除暴徒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倔听贾诩(一说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李倔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 (一说李傕郭汜大交兵)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育水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袁曹各起马步三军关张共擒王刘二将第二十三回祢正平裸衣骂贼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特征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他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sù的人物特征: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yì的人物特征: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他又是一 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董卓——残暴、不顾他人性命 人物简介: 性别:男 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容貌: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太师郿侯 家族资料:父亲董雅 母亲:未知 配偶:未知 兄弟姐妹:董擢董旻 子女:暂无相关资料 相关人物:牛辅吕布王允 人物特点其一: 残暴 原文: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P29 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陈寿评曰: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人物特点其二: 不顾他人性命

原文: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 事件点击: 董卓为什么可以当上官呢,因为在阅读同时了解到了,因为董卓拿大笔的钱来贿赂官员,在一个故事中主要写董卓收买了朝中很多人,欺负无辜,非常残暴。糊涂的吕布认董卓做义父。语言评析:董卓恼羞成怒,恶狠狠地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总体评价: 阶段评价:(1~15回)董卓是一个十分奸诈、残暴和好色的一个人,在他的眼中,官职、金钱和地位是最重要的,因为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吕布是好色的人,而让他们两个打斗,最后把董卓除掉了。 曹操——报复心强、奸诈 人物简介: 中文名:曹操 别名:曹孟德,阿瞒国籍: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出生日期:155年7月18日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职业: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统一北方,开创建安文学 代表作:诗《观沧海》、《龟虽寿》等 谥号:武王、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墓:高陵 人物特点其一: 奸诈 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摸着手掌哈哈大笑,说子远你来我的事情就好办了,然后把许攸请到军帐里坐下。许攸就问了,说曹公,“军粮尚有几何”?曹操说,只够一个月。接着曹操说了一句刘邦最爱说的话,“为之奈何”,怎么办吧?许攸说:“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机之日也。”说你带着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粮草已经没有了,这是非常危险的,怎么办呢?我告诉你,在某某地方袁绍藏了一批粮食,有一条什么样的小路你可以过去,你赶紧率轻骑到那个地方焚其粮草,不出三日,袁军必乱。曹操说太好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连夜抄小路过去,换上袁军的服装,碰上沿路的岗哨说是袁公让我们来干什么什么事的,冲到袁营。袁营一看,来了曹

《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它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以及元代评话、杂剧、传说等资料编写而成。小说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典型形象,对智慧和勇武精神作了出色的描写,积累了古代政治、军事 斗争的知识和经验,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被世人称为“第一才子书”。 一、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三国里关于诸葛亮的14个故事。诸葛亮在三国里一生的故事都经历了哪些历史典故?整理一下《三国演义》里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 1、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故事反映诸葛亮的性格:小心谨慎旷世济民 2、火烧博望 博望坡军师初用计——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云长可引一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翼德可引一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关平、刘封可引五百军,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又命:“于樊城取回赵云,令为前部,不要赢,只要输,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孔明谓玄德曰:“主公今日可便引兵就博望山下屯住。来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而走;但见火起,即回军掩杀。亮与糜竺、糜芳引五百军守县。”命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3、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4、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5、智激周瑜

《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研究之我见

《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 撰写者:时常青每当人们在银屏上一览《三国演义》的剧情,无不为那金戈铁马、惊天动地的气势和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主题曲所折服、所吸引。情节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魏主——曹操;与曹操鼎足而立自称“以宽、以仁、以忠”的蜀汉之君——刘备,还有那貌为“羽扇纶巾”胸有文韬武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以及威镇四海、勇于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关之长和威武无敌、雄虎之将的张飞等都是世人为之敬佩而耳熟能详的豪杰之辈。这是在古典小说中唯有《三国演义》具有的显著的历史特征和感人特色。b5E2RGbCAP 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如此顶礼膜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世人热衷于缅怀那些对历史上有建树的卓越人物。《三国演义》反映的是公元三世纪前后东汉摇摇欲坠的统治王朝和黄中起义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公元184年的黄中起义极大地动摇和威协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后因黄中起义被血醒镇压而告罄,逐步壮大了的地主武装便虎视眈眈地面临着难得机会的新的地盘和权力的再分配。为了取代于东汉王朝进行着一场持久的勾心斗角的政治争斗和频繁的军事征战。曹操、刘备和孙坚是这场混战中的既得利者。曹操依据自己的势力和军事力量雄踞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趁机占据了两湖大部分区域,后又喜得四川,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而后,三方其主各自为政,注重了

社会生产的发展,长期被战乱困扰的黎民又得以安居从业。从历史的角度讲,曹操、刘备和孙权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了担纲立政的作用。p1EanqFDPw 东汉末年是历史上战乱甚多之秋,由于军事势力的割剧,军阀混战日益加剧。《三国演义》作者恰当地选择战争这一历史平台,有机的展示了各路英豪的雄风。公元200年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企图进攻许都,达到灭曹的目的。曹操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他采纳了谋士的谋略,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袭击并火烧袁军的屯粮之地和粮草,迫使袁军不战自乱。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一直被后人赞颂。公元208年,曹操想吞并江东和荆州地区,发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赤壁之战,而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巧妙地用火攻的办法,导致曹操“槁橹灰飞烟灭”,又以少胜多使“操叫苦连声”弃地而逃。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坚贞不二,“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智取三城”、“空城计”、“锦囊计”等无不证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才干;“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凸现关羽的英勇无畏;“智取瓦口隘”、“大战长坂坡”方显出张飞的雄虎之威。这些英雄所为,不能不给后世人一种崇敬之感。DXDiTa9E3d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在长期的传说和口头、书面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更臻完善。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二曰增,……三

(完整版)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和事迹简介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1、姓名:刘备,字玄德。 性格特点: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信义为上、狡诈、有心计,是“圣君”的代表。 精彩情节:A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B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C煮酒论英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

最新-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精品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篇一:《三国演义》作者及人物篇二:《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 在对三国态度上,尊刘反曹鄙吴是民间的主要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隐含着人民对汉室复兴的希望和皇室正统思想,尽管这些旧有观点已不容于今日。 三国演义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国演义时,把明代流传下来的版本中不实讥望、怪力乱神之处删除勘正。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 而且三国时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而书中亦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皇君典型,但却也有些小气,有些小人。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 不过,前52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9年,79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1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评论人物5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评论人物5篇 《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评论人物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评论人物(1) 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政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驹给吕布。 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隐居山林诸葛孔明。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 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这本书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威风凛凛的关羽,冲动鲁莽的张飞,昏庸无能的刘禅,谨慎多疑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可惜与诸葛亮平等的“凤雏”庞统不幸遇难落凤坡。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在这个故事中,我学会了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件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事件 1、曹操: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官渡败袁绍、跣足迎许攸、挟天子以令诸 侯、败走华容道、割袍断发…… 2、刘备: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长坂坡摔阿斗、甘露寺招亲、 夷陵之战、白帝城托孤…… 3、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 会、华容道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4、张飞: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长坂桥头一声喝、义释严颜、大战马孟 起…… 5、赵云:战文丑救公孙、七进七出、截江救阿斗、桂阳拒婚、斩杀韩家五父 子…… 6、马超:大战许虎痴、逼得曹操割袍断发、中离间计与韩遂相争、大战张翼 德、听从李恢的劝降…… 7、诸葛亮:隆中对、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六出祁 山、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 8、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大力、计杀孟达、兵败葫芦谷、定计平辽东、 火拼曹爽…… 9、吕布:三英战吕布、连环计、濮阳之战、鸠占鹊巢抢徐州、命丧白门楼…… 10、董卓:废少帝立献帝、孟德献刀、连环计、凤仪亭、蔡邕哭董卓…… 11、《红楼梦》: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对诗吐血和宝玉说悄悄话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气死周瑜 唐僧女儿国盘丝洞变成老虎取到假经 孙悟空搅乱蟠桃大会三打白骨精拜师学艺自封“齐天大圣”惨败遭压五行山下真假美猴王斗争 唐僧扫墓祭母玄奘秉诚建大会流沙河收沙僧取经女儿国尸魔三戏唐三藏鬼王夜谒唐三藏三藏有灾沉水底

猪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猪八戒义激猴王荆棘岭悟能努力 高老庄大圣除魔 水浒传人物绰号及主要事件 1、姓名:豹子头林冲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主要事件: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 正面评价:忠厚老实、武艺高强、善良反面评价:懦弱隐忍 2.姓名:黑旋风李逵主要事迹:坐堂寿张县、为母杀四虎 正面评价:直爽、忠诚反面评价:残暴、大老粗 3.姓名:活阎王阮小七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直爽、义气、水上功夫了得反面评价:暂无 4.姓名:智多星吴用主要事迹:智劫生辰纲 正面评价:足智多谋反面评价:对宋江愚忠 5.姓名:呼保义宋江主要事迹:杀阎婆惜 正面评价:无反面评价:不能文不能武,出身低微形容猥亵,趋炎附势,一心出人头地流芳百世 6.姓名:小李广花荣主要事迹:三打扈家庄 正面评价:武艺非凡尤其射箭百步穿杨反面评价:也愚忠宋江,不值 7.姓名:浪子燕青主要事迹:擂台胜任源 正面评价:聪明机灵,努箭高明,识时务反面评价:暂无 8.姓名:行者武松主要事迹: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性格刚烈反面评价:有点残暴 9.姓名:青面兽杨志主要事迹:遗失生辰纲、卖刀 正面评价:武艺高强反面评价:暂无 10.姓名:花和尚鲁智深主要事迹: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野猪林救林冲 正面评价:见义勇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完整版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 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 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于杭州,祖籍太原。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我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宏大的结构描述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籍贯问题存有多种说法,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20多年的学界争论,一向未有定论。在中国古典文史领域多有建树的孟繁仁,历经20多年潜心研究后认为:中国元末明初发现的《录鬼薄续篇》史料中,有关罗贯中是太原人,及罗氏别号、性格、作品、行踪等记载,是确定罗贯中籍贯的重要资料。他在太原市清徐县乡村发现的《罗氏家谱》及罗氏后代,考证出自五代后唐时,罗氏家族就居住在此地。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后略名为罗本,字贯中。这部《罗氏家谱》始修于明代穆宗隆庆元年,后经多次续修,由罗氏22世后裔罗礼重保存至今。相关 超多史料证实,罗贯中籍贯太原清徐无疑。孟繁仁反复细读《三国演义》等罗贯中的作品,发现:这些作品中隐含着作者诸多的故事情节,其中有超多的清徐一带所特有的方言俚语,更使他确信自我的结论。他还透过对太原近郊晋阳古城遗址史料研究,考证古代唐尧初迁太原,遗名唐城。公元前497年前晋安予重修晋阳;李唐王朝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和北宋初年赵匡胤、赵匡义兄弟毁灭太原城等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对罗贯中文学创作的影响等,证实自我对罗氏籍贯的发现。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优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 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

三国演义作者背景

三国演义作者背景: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很多,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其故乡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其墓地,纪念馆在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 三国演义写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乱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经过多年战乱,最终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 智取陈仓七擒七纵舌战群儒得陇望蜀出言不逊兵贵神速

望梅止渴火烧连营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辕门射戟 望梅止渴 释意 :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拿幻想来安慰自己。 曹操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带领军队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兵士们很渴。曹操骗他们说,前面有梅树林,到那里摘梅子吃,可以解渴。兵士们听说有梅子可吃,口里都生出了口水,也就不那么渴了。据此故事,后人引出了一句成语,叫作【望梅止渴】。 有关于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三国演义》中所有人物的简介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着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

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合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着。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以下为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 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小学基础知识、初中基础知识、高中文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