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2016-12-30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出了转化思想,能够结合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加强了数学的乐趣。

1.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的时候我一开始设计了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为下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体会组合图形的特点,玮引入组合图形做好了准备,以旧引新顺其自然。又认识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感知数学无处不在,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很顺利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究。

2、经历探索过程,在同伴的合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由自己独立探索到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了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交流多种方法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了解了用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成基本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明白了无论分割与添补,图形越简单越好,越简单越便于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分割或填补的图形与所给的条件的关系。

3 、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足学生时间和思维的空间,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练习紧扣生活实际,并注重教学难点的进一步实践。

随后出现的课堂练习,均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来。首先队旗的面积计算,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引起他们的计算热情。同时中队旗这个组合图形可以用分割法或者添补法转化成不同的基本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组合图形计算的多样性。接着计算的零件的面积,则是学生体会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练习的第三题则设置了哪个公司的报价划算的情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其后跟着的两道练习,都是不断加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注重学生的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

人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2课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学习目标: ⒈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⒉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⒊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⒋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第一课时 活动一:破碎的山河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⒈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⒉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⒊都是特别行政区。 ⒋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⒌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⒍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⒎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 活动二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⒈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⒉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⒊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⒋小组讨论。 ⒌作业设计: ⑴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⑵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 第二课时 活动三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新部编版教学反思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概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教学过程】 导入:引用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又一个“春天”,使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板书)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板书) 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板书) (1)对内----改革: 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的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②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外----开放:(板书) ①开放的历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 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②对外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板书)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 ————“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 4、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意义(板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学力自测】 一、选择题 1.“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步入春天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发展农业d.发展民主 2.“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的伟大创造有() a.民主法制建设加速发展b.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线教师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到底应该怎样去搞好历史教学呢?这是每一位科任教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要讲好一堂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分析一下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幂函数教学设计

2.3幂函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幂函数模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出常见的幂函数。组织学生画出他们的图象,根据图象观察、总结这几个常见幂函数的性质。对于幂函数只需重点掌握这五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中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因此在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类不同函数的表达式进行辨析。学生已经有了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学习经历,这为学习幂函数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因此,学习过程中,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他们的变化情况,掌握研究一般幂函数的方法和思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来总结性质,并通过已学的知识对总结出的性质进行解释,从而达到对任一幂函数性质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图,分析图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研究函数的变化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难点 重点: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并总结幂函数的性质 难点: 画出幂函数的图象并概括其性质,体会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借助多媒体,探究+反思+总结 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例观察,引入新课 (1) 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w 千克,那么她需要支付p =w 元,这里 p 是w 的函数; (2)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a 2,这里S 是a 的函数; (3) 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 ,那么立方体的体积V =a 3,这里V 是a 的函数; (4) 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 ,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a=12 S ,这里a 是S 的函数; (5) 如果某人t 秒内骑车行进了1 km ,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v=t -1,这里v 是t 的函数. 若将它们的自变量全部用x 来表示,函数值用y 来表示,则它们的函数关系式将是: x y = 2x y = 3 x y = 2 1 x y = 1-=x y 【师生互动】: 以上问题中的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是函数; 均是以自变量为底的幂; 指数为常数; 自变量前的系数为1; 幂 前的系数也为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进行总结,从而自然引出幂函数的一般 特征.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1、幂函数的定义 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是常数。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_16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唤起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深化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 3知识目标: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知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伟大胜利。 二、教学重点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了解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英勇斗争。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敬佩爱国志士,激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周恩来资料,感动中国视频,侵华图片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点明主题

师:孩子们,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史》曾这样说道: 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孩子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生:周恩来 (二)看国之人——与恩来同行 (1)简介周恩来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2)感受中华不振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路过外国租界地,想进去看看,可是他的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直到后来一次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到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12岁小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到底曾经是怎样的中华不振,让周恩来小小年纪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我们一起一起去看看那些背后的故事看看。 (三)体国之难——走进背后的故事 (1)看一看国之难 (播放图片,音乐)当时,我们国家正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品】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学期在教科室和赵校长的统一指导下,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于每周一上午按时有序地召开。每次组内活动,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准备、积极参与,针对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进行探讨,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落到实处,成效初显: 在每周一上午的备课组活动中,我和刘晓宏老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四统一”即组内统一备课、统一板书、统一进度、统一作业。具体工作如下: 1、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是研究知识点本身,教师必须在课前先把与此知识点相关联的史料、史论进行整理,然后筛选提炼出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对学生加以补充。其次是研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历史事件不是孤立的,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要明了每课在本单元、本阶段历史中的地位,宏观掌握、理清线索,从而构建教材的总体框架。 2、钻研教法,做到得心应手。 合理科学的教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通过组内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常用教法有情境教学法、讲解法、图示法及表格式教学法等。新课新知识点的导入多用情境教学,以增加直观感受;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多用讲解法,讲清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其地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则用表格法或图示法,一目了然,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过分依赖。 3,研究学生,做到知彼知己。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将本年级的历史教学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记忆。多进行延伸拓展,通过每课一个故事的方式和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开口说、动手做,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4,结合历年中考试题,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训练。与其让学生从九年级再开始接触中考题,不如从现在就开始有意识的、体系化的训练。为此,我们将近两年的中考题做了专题分类,找出与本年级相关的试题,并将其编入每课的教案中,以学代练,让学生提前感受中考、适应中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拓展能力。 5、注重学法指导。学习历史不是简单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上课要做到看、听、说、练、记。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生物的教学工作反思

高三生物的教学工作反思 高中生物新教材充满着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教材在吸纳原有 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 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新教材突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新方向。高中生物实施新课程教学,要转换教 学方式,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促进学 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奠定 基础。 1.挖掘新教材图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生物新教材每章首页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引言发人深省。新教材以优美的画面、名人名言或对生命活动的生动描述,为教师开展直观教学,引导学生领略生命科学的魅力,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创造了良好条件。例如,“走进细胞”这一章引用 了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话:“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节,绘制了蚱蜢与绿叶的画面,编者附上一段生动活泼的文 字描述:“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他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 细胞里流转激荡”。别开生面,内涵丰富的图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欣赏 优美图文的基础上,要认真思考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让他们钦佩于科学家睿智的思想和 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格,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开生命科学神秘的面纱,从而在内心 喷发出主动要求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强烈欲望和动机。 2.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各种栏目创设问题情境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增加了许多提供学生思考的问题,在每 一节里都设置了诸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和“思考与讨论”等栏目。这些栏目的 设置与安排,不仅为学生更好地独立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性起到启发和提示的作用, 也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提供了素材。教师应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回到学 生手上,课堂教学要安排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要让学生知道需要解决的问题 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这些栏目蕴含的信息,巧妙地设计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例如,“细胞膜—— 系统的边界”一节中的`“问题探讨”栏目提出“你是怎样区分气泡和细胞的? 光学显微镜下能看见细胞膜吗?”点出学生原有知识中的疑惑,将学生的思维带回 到曾经学过的有关细胞知识中,激起学生对有关细胞膜问题的思考。借此,笔者取一个鸡 蛋并打破置于培养皿中,并指导学生观察,告诉学生“卵黄是鸡的卵细胞,卵黄膜是卵细 胞的细胞膜”。接着根据:“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能够确 定细胞膜的存在了”,启发学生推测,科学家是怎样确定细胞膜存在的。这种问题情景的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1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对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为您编辑]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则应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对比法、演示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

2019-2020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单元测试卷(I)卷

2019-2020学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单元测试卷(I)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清政府被迫签下的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 2 .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孙中山C.李大钊 3 . 到1835年中国已有()万人吸食鸦片。 A.100B.200C.300D.400 4 . “振兴中华”这个影响深远的口号,是()第一次提出的。 A.孙中山B.李大钊C.周恩来 5 .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留下了铁的证据是()。 A.鸦片战争B.圆明园的毁灭C.人民生活在困苦中 6 . 以下哪一时间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国主义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A.1945年9月2日B.1946年6月1日C.1949年10月1日 二、填空题 7 . 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__________精神。 8 . 1928年4月,_________等领导的湘南部队和__________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发展成燎原之势。 9 . 孙中山主张通过____________的手段彻底改造中国。

10 . (________)年夏天,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1 .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是______。 12 . “祖国陆沉人有责,开涯漂泊我无家”是革命志士__________的著名诗句。 13 .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施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 14 . 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 15 . ________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16 .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______)事变,开始侵华战争。 17 . 在鸦片战争的四十年里,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共有(_________)箱,从中国掠走大约(_______)银元,因吸食鸦片而死亡的中国人有(_______)人。 三、判断题 18 . 吾辈从军爱国,早置生死于度外。这是邓世昌的名言。(_______) 19 . 1862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烧毁了它。(______) 20 .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舰开始的,他们不宣而战。(______) 21 . 英国向近代中国走私和倾销鸦片,是为了借此打开中国的大门,掠夺中国的财富。(______) 22 . 面对外国列强的野蛮行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_______) 23 .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______) 24 .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腐败,它的老百姓就会饱受屈辱,任人宰割。(_____) 四、简答题 25 .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 26 .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革命精神是怎样的?他对革命的贡献有哪些? 五、综合题 27 . 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怎么写?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了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论文一 摘要:本文论述了历史典故和成语对历史教学的帮助,解读了多媒体省时增效的价值,改变了教学历史的方法,诠释了诸多细节,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历史典故多媒体改变观念 一、用好历史典故和成语非常关键 1.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初一课本中的如军事成语典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退避三舍”、“围魏救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把浩大的威武雄壮的古战场充分体现出来。这些成语典故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兴趣,从而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2.运用成语典故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唐太宗的“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确提出君的地位和君民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辩证法思想。一个典故一句成语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指鹿为马”一句能看出赵高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莫须

有”三字能使学生体会秦桧那种奸臣的形象,学生自然能体会其全部内涵,成语典故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省时增效 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课文字内容多、图片多,如果让学生全面阅读课文(包括小字材料内容)和课本插图,就很费时,借助绥江一中教室里现有的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电子笔、音响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增强教学直观性,又能节约学生阅读材料的时间,节约以前教师上课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还能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插播与历史有关的视频。例如我在教学《文化大革命》一课时就插播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掌握了邓小平及周恩来等在“文化大革命”中作出的贡献,又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样做既达到了省时增效的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时反对“放影片”式,不是把一节课搞得热热闹闹,看电影式的娱乐,而是要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是为了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三、破臼除窠教学历史 1.改变观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人的观念是很重要的。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不能不了解历史,祖国的历史与外国的历史,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高中生物课教学反思范文3篇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生物教学情境中,从社会实践、情 感价值观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反思, 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由于时间的原因,在最后阶段对一些城区的考卷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选题也不够精练,显得过多、过杂,使学生茫然。我觉得最 后应做一套难度适中,比较基本的试题,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对 考生考试的心态会有帮助,这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加强积、总结、反思,是教学水~平和 教学成绩上一新台阶。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 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 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 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 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五、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六、教学课后的反思。 采用问题激发互动来复习生物知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 此时我便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实验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载玻片的边缘来划滤液细线、颜色浓绿的嫩叶可以作实验材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 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的“创新火花” 用情感语言创设情景,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学习“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一内容时,先结合多媒体图片轻松愉快地介绍:“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 因受具体图片和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 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 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 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时展示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等资料,讲 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进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这样,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复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 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 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 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 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

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 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 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 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 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 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 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 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吴文娟 历史是中考科目,虽然只有50分,但是也足以决定学生的中考命运。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认真备课。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精选.

高三生物教学反思精选 2019-01-01 篇一 一、要认真理解生物学的各个概念、定律, 。 看书解决不了问题,实际上学生们对概念的要点一般都是清楚的,对概念还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题海。学生做题里面的错误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错误,或者理解错了,或者概念模糊,这样造成的错误是大量的,而且这些错误如果不去发现,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会错很多次,而自己还不知道怎么错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错了一道题,要知道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经过这样艰苦的思索的过程,才能有所提高。没有反复思考,对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进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题,对于典型的题目,过去高考代表性的题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应用哪个概念以及规律?怎么用?只有这样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复习阶段切忌脱离课本,利用大量的参考书和练习册。 教科书是最精练和全面的,对它要读熟、吃透。人们的思维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过的内容全都当作重点;教师的复习导向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太深刻了。提高做题的质量,要养成良好的做题的习惯。往往作题,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如果没有真正的领悟到自然科学的概念,再做类似的题仍然是错的。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地审题,读题,特别是信息题。有一些题目提供了信息,我们首先要看懂这道题,从中获得一些解题的信息,从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适应哪些原理,这样提高做题的.效率,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有的学生手里有大量的参考书,好的教学辅导书一本足够,练习册一本足够。高三的时间很紧,要做的题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题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现实的,做题之前一定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的题型或内容,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次后有的学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确答案记在卷子相应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 《》()。其实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现在理综考试,强调考的是用知识,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解好这个题。考完试后讲评很重要,要让学生分析自己做的题的对错在什么地方,把知识点深挖、吃透。不能简单的归于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问题还是对概念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_1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

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

道德与法制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单元测试卷D卷

道德与法制2020年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单元测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1661年,民族英雄()带领两万多名将士,经过八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岛。A.林则徐B.郑成功C.戚继光 2 . 爱国人士()写了一组诗歌“七子之歌”。 A.邓世昌B.闻一多C.郑成功D.李大钊 3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万人。 A.20B.30C.40 4 . 以()事变为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 A.七七B.九一八C.西安D.推翻蒋家王朝 5 . 1919年北京的“五四运动”,()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毛泽东B.李大钊C.刘少奇 6 .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天津条约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123B.132C.321 二、填空题 7 . 抗日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1901年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在北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 9 . ______年 _____月 ______日晚, ______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了胜利。 10 . 回顾过去,中华民族蒙受了__________,我们的国土有的被_______________,有的被们_______________,四散飘零。

11 . ______是清朝北洋舰队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他指挥______奋勇作战。 12 . 《马关条约》,中国割让_______、________给日本,并赔款______两白银。 13 . 抗日英雄有赵一曼、杨靖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 1894年,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变法主张,史称_____________。 15 . 1937年,(_________)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制造的又一惨案。 16 . 鸦片战争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年。 17 .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三、判断题 18 .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1951年。(________) 19 . 如果光绪帝有实权,戊戌变法就可能成功(___________)。 20 . 1862年10月侵略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并烧毁了它。(______) 21 . 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反清斗争迅猛发展。(______) 22 .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_____) 23 . “戊戌变法”又称“辛亥革命”。(_____) 四、简答题 24 . 从1894年起,旧中国历届政府在外国侵略者的强迫下,先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至少写出5个) 25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五、综合题 26 . 探究题。 19世纪,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20世纪,中日战争,初期,中国战败,在中国军民的奋力抵抗下,在美、苏等反法西斯盟国国的帮助下,中国最终战胜了日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