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家畜饲养学教案

家畜饲养学教案

家畜饲养学教案
家畜饲养学教案

家畜饲养

教案

任课教师:

日期:2017年9月

土地资源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土地报酬递减律: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一定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一生产要素投入量将使产量增加,但达到某一点后,其单位投入的边际收益将逐渐下降,并最终成为负数的规律。 土地类型:狭义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照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广义指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上而下合并或者自上而下划分,产生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与数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中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也称土地利用构成 土地潜力评价: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分等顶级的过程 土地经济评价:运用经济指标对使用价值或价值进行评定,即依据土地经济条件评定土地的等级或价格 比配:将土地的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应性结果计算相应结合的过程。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一定生产条件下的土地资源所能承载的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限度的最大水平 AEZ法: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自然特征基本一致 可持续土地利用:主要表现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数量和质量的可持续性。持续性包括了存在形式的可持续性,物质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四个方面的涵义。 土地生态设计: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优化和选择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 水土流失:是关于地表的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基本农田: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土地储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土地复垦: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进行再生利用和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二、填空 1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资源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 2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条件的再分配。 3土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养育功能三方面。 4地表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5根据其成因及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可将平原进一步划分为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扇形平原、滨海平原四种类型。 7土地资源调查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路线勘察、制作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测三方面。土地持续利用的原则有、、、、。

土地资源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的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类型特征、时空变异规律、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整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的应用型基础学科。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了解我国及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分析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实践性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室内试验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包括认读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评价图、土地利用规划图、遥感图片相关系列图件;土地自然条件与利用现状调查;模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训练。 野外综合练习 要求:掌握学时:8学时 认识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掌握土壤要素观察和样品采集方法。引导学生实地感知土地资源类型,以及不同地形地貌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基本技能及学习兴趣。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及分工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学科,是其他专业课如土地政策与法规、地籍管理、土地资源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与房地产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质地貌学、土壤学等基础知识。 五、教学方式 录像讲授、章节自学、实验模拟、野外实习(录像演示)相结合。 六、成绩评定办法 章节自测、实验或实习报告、在线综合练习(或测试)考试加权评定。 七、教材及教参,期刊名称 教材: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推荐使用教参: 刘黎明.土地资源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期刊: 1.《中国土地科学》 2.《资源科学》 3. 《自然资源学报》 4. 《 Land Use Policy》

《家畜饲养管理学》复习资料

《家畜饲养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饲料保存时要求其水分含量不应超过【】 A、10% B、14% C、20% D、24% 2.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动物发生的临床症状是【】 A、夜盲症 B、佝偻病 C、脑软化症 D、骨粗短症 3.维生素D缺乏,常引起动物发生的病症是【】 A、夜盲症 B、佝偻病 C、繁殖障碍 D、渗出性素质 5.维生素B6缺乏时,猪出现的典型症状是【】 A、结膜炎 B、关节炎 C、癞皮病 D、贫血症 6.在幼龄时期,下列哪种动物最容易缺乏铁元素【】 A、仔猪 B、犊牛 C、羔羊 D、幼驹 7.下列哪种维生素主要参与动物的凝血过程?【】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8.雏鸡缺乏维生素B2时出现的典型症状是【】 A、卷爪麻痹症 B、脑软化症 C、骨粗短症 D、繁殖障碍症 9.家畜在妊娠时期缺乏碘元素,常产出的胎儿是【】 A、死胎 B、弱胎 C、无毛胎 D、正常胎 10.单胃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部位主要是【】 A、胃 B、十二指肠 C、盲肠 D、直肠 11.动物消化吸收饲料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直肠 12.目前,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检测技术主要是【】 A、免疫酶标技术 B、PCR技术 C、蛋白质电泳技术 D、同位素失踪技术13.合格动物油脂的脂肪含量要求是【】 A、91%~95% B、86%~90% C、81%~85% D、76%~80% 14.在反刍动物中发生可燃性气体损失主要是【】 A、甲烷 B、氨气 C、硫化氢 D、二氧化碳

15.一般认为,产蛋鸡需要摄取多少量的锌才能保证蛋壳的质量正常【】 A、20mg/kg B、50mg/kg C、100mg/kg D、200mg/kg 16.能量饲料的要求是每千克饲料消化能高于多少MJ?【】 A、8.46MJ B、10.46MJ C、12.46MJ D、14.46MJ 17.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储藏时,其水分含量的控制范围是【】 A、12% 以下 B、15%以下 C、18%以下 D、20%以下 18.在粗饲料中其干物质粗纤维含量要求是【】 A、大于或等于18% B、小于18% C、大于或等于20% D、大于45% 19.在育肥猪饲料中,花生饼可替代大豆饼,但其用量要求是【】 A、≤8% B、≤10% C、≤15% D、≤20% 20.鱼粉在幼龄畜禽日粮中的添加限量是【】 A、≤8% B、≤10% C、≤15% D、≤20% 21.下列哪一种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最有效的营养素?【】 A、葡萄糖 B、麦芽糖 C、乳糖 D、蔗糖 22.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储藏时的环境温度控制范围是【】 A、15℃以下 B、20℃以下 C、25℃以下 D、30℃以下 23.在饲料中其它矿物质元素含量正常情况下,鸡对铜的耐受力为【】 A、100mg/kg B、200mg/kg C、250mg/kg D、300mg/kg 24.对未脱毒的菜籽饼,在日粮中的含量限制是【】 A、≤6% B、≤8% C、≤10% D、≤12% 25.玉米酒糟在种猪、肉猪日粮中的限制用量是【】 A、≤10% B、≤15% C、≤20% D、≤25% 26.在反刍动物中发生可燃性气体损失主要是【】 A、甲烷 B、氨气 C、硫化氢 D、二氧化碳 27.生长猪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几个?【】 A、8个 B、10个 C、12个 D、14个 28.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储藏时的相对湿度控制范围是【】 A、70%以下 B、75%以下 C、80%以下 D、85%以下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 7.积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 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9.农耕期:平均气温≥0℃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即为农耕期。 10.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的存在状态。 11.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 12.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 18.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内具有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特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化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19.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2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21.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22.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2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24.土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相对特定用途下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 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的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6.农业生态区法(AZE):根据比例尺大小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按生态单元为单位分别采用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能力。27.粮食安全:只有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的粮食,来满足其健康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8.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耕地数量、耕地质量 29.由于受季节、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完整版)《土地资源学》考试试卷(A卷)答案.docx

课程号:0107231 《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试卷(A 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 1、土地: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2、基本农田:指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保 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3、光温水土生产力:经过土壤因素限制性修正后,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下的生物产量。 4、土地沙漠化: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 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50 分) 1、土地的资源资产二重性。 答:土地是自然经济的综合体,因此土地具有资源经济二重性。其中:资源 特性包括: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 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5 分) 资产特定包括: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地产个体的异质性、地产使用的永 久性和增殖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地产流通的特殊性。( 5 分) 2、持续土地利用的五大原则。 答:包括以下五大原则:生产性: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 2 分);稳 定性:减少生产风险程度( 2 分);保护性: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 2 分);可行性:具有经济活力( 2 分);可承受性:有社会承受力( 2 分)。 3、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 答: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前提( 3 分);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 3 分);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2 分);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

(整理)家畜育种学试题集.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 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 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 -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 -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 ⑤具有足够的数量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1、品种形成的原因: 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 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 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 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 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

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 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 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 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 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它是个体生育机能逐步实现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累积生长:家畜在任一时期所测得的体重或体尺,是前期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绝对生长: 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量. 反映生长速度. 相对生长:单位时间内增长量(增量)与原有体量(始重)的比值。反映了生长发育的强度。 生长系数(R):末重占始重的百分率, 表示生长强度的指标. 生长加倍次数(n):从初重到末重翻几番。 分化生长率:所研究的部分和器官在特定时间内的增长与整体相对生长的比例。 当a=1时,表示局部与整体的生长速度相等。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大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晚熟部位。 当a<1时,说明局部生长小于整体的生长速度,该局部为早熟部位。 四、生长发育的规律性(阶段性、不平衡性) 1、阶段性 2、不平衡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土地资源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 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 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参照书本、展 开论述) 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第二章 1.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 2.太阳辐射是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3.在一天之内,夜间的总辐射为零,正午最高;一年之中,夏季的总辐射最高,冬季最低。 4.目前我国光照强度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 5.一般情况下,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6.地球表面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7.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 8.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的积温。积温的高低决定着作物一年的熟制。 9.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10.地球上的水资源可分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其中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11.降水的时空分布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自命题考试说明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自命题考试说明 001作物科学学院 《作物生理学》考察考生对作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生理过程,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作物产量品质形成生理机制的掌握程度,以及如何运用学习的知识分析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生理现象的能力。 《遗传学》考查考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对遗传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遗传学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内容涵盖孟德尔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群体遗传以及新发展的基因组学等。 《农业知识综合一(作物)》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学基础、生态学基础和气象学基础三部分。 《农学概论》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学与作物生产、作物的起源与分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品种改良、作物栽培技术、作物种植制度、现代农业等。 002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的水分代谢,矿物质营养的基本原理,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生殖与逆境生理;核酸、蛋白质、酶及维生素等生命基本物质的分子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氧化,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的代谢。 《植物保护概论》考试内容范围说明:农业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知识,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理与方法。 《植物保护学》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知识,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综合知识一(植物保护)》考试内容范围说明:植物学基础知识、植物生理学基础知识、遗传学基础知识。

003园艺学院 学术型: 《园艺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物质代谢、能量转化、生长发育生理、环境生理及其生长发育的调节与控制。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设备、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植物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果树或蔬菜或花卉或茶树等)上的应用。 专硕: 《园艺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园艺植物的繁殖,园地选择与建园。 《农业知识综合一(园艺)》: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园产品安全生产等)。 004林学院 《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森林能量环境,森林物质环境,森林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森林种群的结构与动态,森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关系,森林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演替,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地理分布,森林与全球气候变化。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导论,森林及其分布,主要森林树种概述,森林的功能,林木良种生产与壮苗培育,森林培育基础及育林技术体系,森林健康,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景观形成因素,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景观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数量化方法。 《数理统计》:概率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备注:复试时考《数理统计》考生需带计算器)。 005生命科学学院

土地资源学(复习)(1)

名词解释: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类型: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分级:在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分类:按土地性质和特征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将一个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个体土地分级单位做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从而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地域分异:指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划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其中具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在质和量上的对比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或图式。类别:空间结构、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转化的过程。匹配: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得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两个过程:①依据土地利用要求和土地性状的分析比较得出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等级;②提出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最小因子法:是指按单因子适宜性等级最小的那个因子的等级决定土地的适宜性等级的方法。(①确定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②通过对照比较确定评价单元的每个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③对评价单元的评价因子的适宜性等级进行比较选最小的等级作为这个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 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土地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特点:整体性、开放性、区域分异性、可变性 土地质量:土地的状态或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土地持续利用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 土地退化: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土地整理: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复垦:对被破坏的土地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土地开发: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水土流失:即土壤侵蚀,是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土壤物质分离、破坏、运移和沉积的现象。

家畜饲养学习题

A 《家畜饲养学》自测题 (2008-10-08 14:33:30) 转载 分类:兽医其他 标签: 饮食 保健 日粮 饲养标准 矿物元素 杂谈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 2、非必需氨基酸 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4、蛋白质净利用率 5、理想蛋白 6、瘤胃氮素循环 7、过瘤胃蛋白 8、蛋白质降解率9、必需脂肪酸 10、消化能(DE)11、代谢能(ME) 12、净能(NE) 13、常量矿物元素14、微量矿物元素15、佝偻病 16、骨质疏松症 17、可利用磷18、饲料转化效率 19、消化率 20、综合法21、析因法 22、维持 23、维持需要量24、日粮能量浓度 25、孕期合成代谢26、蛋白能量比 27、代谢体重 28、能量饲料29、蛋白质饲料 30、浓缩饲料 二、填空题 1、粗蛋白质%=N%×( ) 2、粗纤维由( )、( )、( )三种物质组成。 3、无氮浸出物%=100%-( + + + + ) 4、生长猪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5、雏鸡需要( )种必需氨基酸。 6、目前在猪、鸡配合饲料中通常添加的氨基酸有( )、( )两种。 7、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猪、鸡是以淀粉形成的( )为主;草食动物以粗纤维形成的( ) 为主。 8、泌乳母牛日粮中粗饲料比例提高,瘤胃内的( )酸比例提高,使乳脂率( )。 9、提高母牛乳脂率的措施,在饲料供给方面(1)( );(2)( )。 10、必需脂肪酸包括( )、( )、( )三种不饱和脂肪酸。 11、1兆卡(Mcal)=( )兆焦(MJ);1兆焦=( )兆卡(Mcal)。 12、家禽饲养标准中能量用( )体系;猪饲养标准能量体系是( )和( )兼用。 13、我国奶牛饲养标准能量选用( )体系。 14、生产净能(NEp)=代谢能(ME)-( )。 15、占体重( )以上的矿物元素为常量元素;占体重( )以下的矿物元素为微量元素。 16、常量矿物元素包括( )、( )、( )、( )、( )、( )、( )等七种。在猪、禽日粮中通常添加的微量元素有( )、( )、( )、( )、( )、( )等六种。 17、生长畜禽日粮中钙与磷的比例应为( )。 18、产蛋鸡日粮中钙含量约为( )%。 19、控制钙代谢的两种主要激素是( )、( )。 20、生长家畜患佝偻病的四种主要因素是( );( );( );( )。

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教学方案

家畜家禽饲养工专业培训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省、市《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饲养家畜家禽的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专业及时间 培训专业为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时间3个月,自2010年 2 月2 日至2010年5月12日。 四、教学安排及教材 培训班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共计404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习 212 学时,实践课学习 192学时。任课老师详见“泗水县就业再就业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班师资情况表”。 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教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三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选种关键技术 第一节牛的品种 一、肉牛品种 二、奶牛品种 三、牦牛品种 四、水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肉牛的体型外貌 二、肉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肉牛的选择 第三节奶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奶牛的体型外貌 二、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奶牛的选择 第四节牦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牦牛的选育方向 二、牦牛选育群的组建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Specialty Introduction 课程编号:08075101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学时数:16 学分数:1 执笔者:审核人: 修订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 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2.土地资源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3.土地经济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6.地籍学(2学时) 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7.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学时) 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理解土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8.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2学时) 主要内容: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了解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土地信息系统构建。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 附:学时安排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课堂讲授为主,应根据学生平时听课的情况以及作业情况适当安排课堂讨论与习题课,采用精讲多练、加强课后答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 (一)课堂讲授 本课程以土地资源的学科为基础,由于学时比较少,授课时应精讲,重点讲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学科。通过有限的学时,使学生尽快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讨论

家畜饲养学

家畜饲养学 一,填空,选择 1.饲料与畜体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其中C。H。O。N四种元素所占比重为最大,它们在饲料中约占其干物质总量的95%,在畜体内占91%。 2.常量矿物元素>0.01%的有7种:Ca.P.K. Na,Cl,S,Mg.微量矿物元素<0.01%的元素Fe.Cu.Zn.Mn.I.Se.Co.Mo 3. 用常规饲养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化合物归纳为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和粗纤维六大营养物质. 4.水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是在105±2摄适度条件下烘干得到的样品叫绝干样;自由水是在65±5摄适度条件下烘干得到的物质称风干样. 5.粗蛋白:指饲料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用凯氏定氮法计算粗蛋白含量:含 氮量×6.25 6.粗脂肪:所有溶于有机溶剂的物质.用 1.25%的稀酸,稀碱各灼烧30分钟,不溶的碳水化合物. 7.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 8.粗灰分:将饲料样品在550 摄适度下灼烧后所得残渣. 9.无氮浸出物:植物细胞 内容物的主要成分,包括 淀粉.糖等易被动物吸收 的物质.无氮浸出物%= 100%-(水分%+粗蛋白%+ 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 10.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为C.H.O N;动植物蛋 白质含量为16%;蛋白 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氨基酸按其结 构可分为脂肪族氨 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和杂环氨基酸等三大 类.脂肪族氨基酸又 可分为中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碱性氨 基酸及含硫氨基酸. 11.内源氮包括脱落 的上皮细胞,残留的 消化液,消化道的微 生物外源氮:饲料氮. 12.单胃动物不可以 消化利用的物质反 刍动物可以消化利用. 13.根据蛋白质与氨 基酸对家畜有机体的 重要程度,可将其分 为必需氨基酸,非必 需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质. 14.必需氨基酸是指 在畜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 机体需要,必须由饲料 供给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 畜体内合成较多,或 者需要较少,不需由 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15.限制性氨基酸:在 饲料和日粮蛋白质中, 按照家畜有机体的需 要及比例,其相对不足 的必需氨基酸.限制 性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包括:赖.蛋.色氨基 酸三种. 16.非蛋白氮有尿素. 二缩脲和铵盐. 17.碳水化合物在家 畜饲养中通常分为粗 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 大类. 18.粗纤维由纤维素. 半纤维素.果胶.木质 素和二氧化硅等组成. 纤维素是β-葡萄糖 分子的聚合物.无氮浸 出物的组成可分为可 溶性糖(单糖.双糖)和 淀粉)粗纤维难消化, 无氮浸出物容易消化 吸收. 19.猪小肠吸收的单 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少 量果糖和牛乳糖.猪对 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特 点,是以淀粉形式葡 萄糖为主,以粗纤维 形式的挥发性脂肪酸 为辅.饲粮粗纤的水平维对 生长肥育猪在6%以下. 20.反刍家畜对碳水化 合物的消化部位是以 瘤胃为主,小肠.结肠 和盲肠为辅.而碳水化 合物的代谢,则是以挥 发性脂肪酸为主要形 式,葡萄糖代谢为辅助 形式. 21.现行饲料分析法所 测定的脂肪,并非纯净 脂肪,其中还含有非脂 肪物质如树脂,色素和 脂溶性维生 素等,故将其称为粗脂 肪或乙醚浸出物. 22.脂肪主要是由C.H .O三种元素所组成, 根据脂肪的结构不同, 可将其分为真脂肪和 类脂肪两大类。 真脂是由脂肪酸与甘 油结合而成的甘油三 脂.类脂由甘油,脂肪 酸,磷脂,糖脂,胆固 醇,色素及脂溶性维生 素所组成. 23.组成脂肪的脂肪酸 根据其中碳原子数的 多少可分为低级脂肪 酸,中级脂肪酸和高级 脂肪酸.双键愈多, 不饱和程度愈大.脂肪 酸不饱和程度可用"碘 价"的大小来表示.每 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 能吸收碘的克数称之 为碘价.碘价越高不 饱和程度越大. 24.在畜体内不能合成或 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必须由饲料供给的称为 必需脂肪酸.三种不饱和 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只有亚油酸 才真正是必须由饲料供给 的脂肪酸.亚油酸可增加蛋重. 25.饲料中三大有机 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和蛋白质.三大有机 质中的碳水化合物是热 能的主要能源.反刍 动物以纤维素为主要 能源,单胃动物以淀粉 为主要能源. 26.脂肪是动物高产时 必需的能源补充,蛋白 质作为能源物质既不科 学也不经济. 27.能量的衡量单位是 焦耳,1J相当于1牛顿 的力把1Kg的重量移动 1m所需要的能量.还有 千焦.兆焦. 28.总能又称粗能或燃 烧热.消化能=总能-粪能 代谢能=总能-(粪能+尿 能+甲烷能)或=消化 能-(尿能+甲烷能) 净能=代谢能-(热增耗 +发酵热) 29.矿物质根据含量分 类可分为常量元素和 微量元素两大类.常量 元素是指占家畜体重 的0.01%以上的元素, 包括Ca.P.K.Na.Mg.S; 微量元素则是指占畜体 重的0.01%以下的元素. 根据生物学作用分类可分 为必需,可能必需和非 必需三大类. 30.约99%的Ca和80% 的P存在于骨骼中和牙 齿中,骨骼中的Ca P主要 以羟基磷灰石的形式存在. 产蛋鸡所需Ca:P为5~6:1 32.体内铁的60%~70% 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和肌肉的肌红蛋白中. 33.铜可发挥类似抗生素. 对猪.鸡的促进生长作用. 家畜日粮缺铜的主要症 状是贫血. 34.缺锰家畜易患 "滑腱症";缺锌的 典型症状为皮肤 不完全角质化. 35.谷胱苷肽过氧化物 脂的组成成分是硒,它 与VE有协同的抗氧化 作用,缺硒在羔羊,犊 牛,马驹和仔猪出 现白肌病.病畜的肌 肉营养不良,雏鸡出 现渗出性素质病,幼猪 则出现营养性肝坏死 和胰腺纤维变性. 人缺硒会出现克山病 36.通常根据维生素 的溶解性,将其分为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 性维生素.维生素的重 量单位是以Mg或Ug 表示. 37.维生素在家畜体内 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 由饲料获得的,称为外 源维生素,另一种是畜 体合成的称为内源 维生素.内源维生素 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 畜体本身器官合成的 维生素;另一种为消化 道微生物合成的 维生素,消化道的微 生物可以合成VB和VK. 38.V A仅存在于动物 体内而胡萝卜素则存 在于植物体内.胡萝卜 素可在小肠及肝 脏中经胡萝卜素酶的 作用转变为VA,所以 胡萝卜素又称V A原. 39.VD是类固醇的衍 生物.植物和酵母中 含有VD2原为麦角 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 变为维生素D2;动物的 皮肤.羽毛,血液和脂 肪中含D3原为F脱氢 胆固醇,也经日光或紫 外线照射转化为VD3. VD3的效价>VD2的效价. 40.VE缺乏时,幼畜发 生肌肉营养性障碍, 患白肌病;雏鸡出现 小脑软化和渗出性素 质病;猪出现肝坏死; 家畜繁殖机能障碍. VK的拮抗物是双香豆素. 31.缺Mg的典型症状为 "青草痉挛". 41.泛酸(VB3)缺乏时, 猪出现"鹅步"烟酸(尼 克酸)缺乏时,鸡则出 现"黑舌病". 42.VB12结构中含有 氰(CN),金属钴胺 基(-NH2),故也称氰 钴素,钴胺素.VC也 就是抗坏血酸最主要 的作用是抗应激作用. 43.某养分的消化 率%=100-100×{(饲 料指示剂%/粪中指示 剂%)×( 粪中养 分%/饲料养分%)} 44.饲料养分表现消 化率%=(食入饲料养 分量-粪中养分 量) / ( 食入饲料 养分量) ×100 45.根据指示剂的来 源,可将指示剂法分为 外源指示剂法和内源指 示剂法.常用的外源 指示剂为氧化铬. 蛋白质消化率%= 100-100×(饲料中指 示剂的%/粪中指示剂 的%×粪中蛋白质 的%/饲料中蛋白质 的%) 内源指示剂法为酸不溶 灰分法,该法是利用饲料 本身所含有的4NHCL不 溶灰分并在家畜消化 道内不被消化吸收. 而且做指示剂测定饲 料消化率. 46L,E.Harr首创了3 节.6位.8大类的饲料 分类.中国用的是3 节.7位.8大类16个 亚类的饲料分类体系 47⑴粗饲料;干草.农 副产品及干物质中粗 纤维含量为18%及18% 以上的槽渣类.⑵青绿 饲料;天然水分含量为 60%及60%以上的青绿 饲料类.树叶类及非淀粉 质的块根块茎果瓜类⑶青 贮饲料⑷能量饲料;在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 低于18%同时粗蛋白含 量低于20%的谷实类, 糠麸类,草籽树实类,油 脂和糖蜜⑤蛋白质饲 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 量低于18%,同时粗蛋 白为20%及20%以上 的豆类,饼柏类,动物性 饲料.⑥矿物质饲料 ⑦维生素饲料:工业合 成或提纯的单一种 维生素或复合维生 素⑧添加剂:防腐剂.着色 剂.香味剂.抗氧化剂.氨基 酸.脂肪酸及各种药剂. 48.青饲料主要包括天 然牧草,栽培牧草,青 饲作物,叶菜类.树叶 及水生饲料.它的特点 有分布广.数量大. 成本低,营养较丰富, 适口性好消化率高. 50.天然牧草种类繁 多,主要有禾本科,豆 科,菊科和莎草科四大 类,豆科的营养价值 高,豆科牧草最主要的 有苜蓿属,野豌豆属,黄 氏属等.禾木科牧草种 类有黑麦草.雀麦草. 象草等. 49.陆生植物的水分含 量为60~85%而水生 植物可高达90~95%. 51.水生饲料主要有水 浮莲,水葫芦,水花生 ,绿萍,所谓"三水一萍". 52.青贮饲料一般是指 收获后的青绿植物性饲料装 入密闭的容器中经过 微生物发酵的饲料. 53.青贮封埋后,窖内 酸度达PH4.0时,一切 好氧性微生物如酵母 菌都停止活动,而乳酸 菌仍在生长繁殖. 当PH下降到3.8时, 乳酸菌也被迫停止活动. 54.引起二次发酵的微 生物主要为酵母菌及 霉菌.防止二次发酵的 方法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隔绝空气,控制厌 氧条件,二是喷洒药 剂,常用抑制二次发 酵的添加剂有丙酸,甲 酸,甲醛和蚁酸钙等. 55.青贮原料的适应含 水量65~75%. 56.微生物的种类:乳 酸菌,丁酸菌,醋酸菌, 霉菌,酵母. 57.天然水分含量在 45%以下,于物质中 粗纤维含量在18% 以上的饲料均属于 粗饲料.主要包括干草. 藁秆和枇壳.其特点有 体积大.有饱感.但营 养价值低. 58.青绿饲料通过日 晒或人工干燥除水分. 59.高温可破坏青草 中的VC,品质良好的 人工干草可保留90% 以上的胡萝卜素, 但缺乏VD. 60.藁秕饲料的营养特 点:粗纤维含量高,木质 素比例大,容积大,适口 性差.消化率低,有效能 值小,蛋白质 含量低,粗灰分比例大. 61.藁秕饲料主要有稻草, 玉米秸麦秸高粱茎秆.豆 秸和谷草等。 62.干物质中粗饲料含量在 18%以下,粗蛋白含量在 20%以下,每Kg消化能在 10.46MJ以上的饲料均属于 能量饲料,消化能在12.55MJ 以上的称为高能饲料.这类 饲料包括谷实类.糠麸类. 块根块茎及瓜果类.糖蜜, 油脂. 63.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少, 比质差,是能量饲料之王. 64.高粱中含有抗营养因子 "单宁". 65.米糠油脂中含有不 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 酸败,不易保存,米糠还 含有胰蛋白抑制因子, 它适用于饲喂各种 家畜,但由于其中油脂多, 还会造成猪肉脂肪发软. 67.蛋白质饲料是指干 物质中纤维含量 在18%以下,粗蛋白含 量为20%及20%以上的 饲料.其可分为植物 性蛋白,动物性蛋白, 单细胞蛋白和非蛋白 氮饲料.植物性 蛋白饲料又可分为 豆类,油料作物籽实, 饼粕类和糟渣类 66."龙葵素"一般在块 茎青绿色的皮上,芽眼 及芽中最多.木薯中含 有氢氰酸. 68.含脂量高的豆科籽 实对肥育猪的喂量要限 制,否则易产生脂软猪肉. 69.大豆饼粕粗蛋白含 量为44%~48%,其赖氨 酸含量高,蛋氨酸相对缺乏. 70.菜籽饼粕脱毒方法 有:坑埋法,水浸法,加 热钝化酶法,氨碱处理 法,有机溶剂浸提法, 微生物发酵法.铁盐处 理法等等. 71.花生饼粕容易感染 黄曲霉毒素. 72.血粉含粗蛋白80% 以上 73.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主要包括酵母,细菌, 真菌.微型藻类和某些 原生动物.饲用酵母含 粗蛋白为40~50%. 74.非蛋白氮饲料是指 尿素,双缩脲及某些胺 盐的统称. 75.对中产奶牛,育成 牛和生长牛,尿素给 量一般占日粮干物质 的1%,占混合精料 的2%,不超过日粮总 氮量的25~30%,绝对用 量:20~30g/100kg 体重. 76.为降低尿素在瘤 胃中的水解强度和延 缓氨的生长速度,可用 产品有凝胶淀粉尿素, 氨基浓缩物,缓解含氮 物:以尿素为基本原料 而制成的异丁基二脲, 脂肪酸尿素,羧甲基尿 素,磷酸脲等. 77.含钙的矿物质饲料 主要有:石粉,贝壳粉, 石膏,碳酸钙和硫酸钙. 78.石粉的含钙量 34~38%是补钙的来源 最广,价格最为低廉的 矿物质原料.贝壳粉含 钙约为33%-38%,蛋壳粉 含钙约为25% 79.既补钙又补磷的饲 料有骨粉,磷酸 钙,过氧酸钙和脱 氧磷酸钙. 80.给畜禽提供营养成 分的物质,通称营养性 添剂,主要是氨基酸, 非蛋白氮,单细胞蛋白, 矿物质与维生素. 81.目前人工合成并作 为添加剂使用的氨基 酸,主要有赖氨酸,氮氨 酸,苏氨酸和色氨酸等. 82.蛋氨酸有其他氨基 酸不同,天然存在的L 型和D型氮氨酸有相 同的营养价值,人工合 成的DL型蛋氨酸的效 价也相等. 83.一般动物性蛋白 质饲料和大豆饼粕富含 赖氨酸.赖氨酸是第一 限制性氨基酸. 86.家畜的营养需要是 指家畜在生活,生长,繁 殖和从事生产过程中, 维持需要是该家畜只 是在维持正常的 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各 种营养物质的数量;生 产方面是指:繁殖,秘 乳,生长,肥育,产毛.产 蛋和使役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