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热采稠油开采理论与工艺技术(优.选)

热采稠油开采理论与工艺技术(优.选)

稀土生产工艺流程图-+矿的开采技术

稀土生产工艺流程图 白云鄂博矿 矿石粉碎 弱磁、强磁选矿 铁精矿 强磁中矿、尾矿 稀土精矿 稀土选矿 碱法生产线 酸法生产线 火法生产线 碳酸稀土 硫酸体系萃取 稀土合盐酸体系萃取

钕铁硼永磁体抛光 荧光粉磁致冷材料存贮光盘 稀土玻璃镍氢电池 钐钴永磁体 汽车尾气净化器永磁电机节能灯 风力发电机各种发光标牌电动汽车 电动核磁共振 自行车 磁悬浮 磁选机

独居石又名磷铈镧矿。化学成分及性质:(Ce,La,Y,Th)[PO4]。成分变化很大。矿物成分中稀土氧化物含量可达50~68%。类质同象混入物有Y、Th、Ca、[SiO4]和[SO4]。独居石溶于H3PO4、HClO4、H2SO4中。 晶体结构及形态:单斜晶系,斜方柱晶类。晶体成板状,晶面常有条纹,有时为柱、锥、粒状。 物理性质:呈黄褐色、棕色、红色,间或有绿色。半透明至透明。条痕白色或浅红黄色。具有强玻璃光泽。硬度5.0~5.5。性脆。比重4.9~5.5。电磁性中弱。在X射线下发绿光。在阴极射线下不发光。 生成状态:产在花岗岩及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碳酸岩中;云英岩与石英岩中;云霞正长岩、长霓岩与碱性正长伟晶岩中;阿尔卑斯型脉中;混合岩中;及风化壳与砂矿中。 用途:主要用来提取稀土元素。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但是因为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考试题目)

资源勘查理论与方法课程复习题答题要点 第一章: 1.矿产勘查、普查、勘探的概念?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围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矿床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2.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书上6个方面、讲课8个方面)? (1)找矿难度日益增大,隐伏矿已成为主要的找矿对象; (2)为了满足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开拓新类型矿床的找寻工作。如斑岩型矿床、蚀变岩型和卡林型金矿、天然水合物等矿产的利用; (3)为了有效的指导勘查实践,不断加强勘查理论研究; (4)为适应理论找矿阶段的新要求,加强了对矿床模型和勘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5)为提高勘查工作效益,日益重视经济和环境效应分析; (6)日益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及应用; (7)勘查成果日益商品化; (8)对勘查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第二章: 1.简述矿产勘查的五论基础 (1)地质基础 (2)数学基础 (3)经济基础 (4)技术基础 (5)预测基础 2.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 (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的统一 (3)模型类比与因地制宜的统一 (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 (5)全面勘查与循序渐进的统一 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一切矿产勘查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准则 矿产勘查工作必须以获取最佳地质效果为目的,但同时又必须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为前提。 ?在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这两者统一有不同的容: 普查阶段应以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方法尽快找到潜在矿床并作出远景评价为目的。 在勘探阶段则以查明矿床的工业价值为目的。 ?矿产勘查的经济合理性应从整个勘查过程来加以考察: 纯属矿山开拓、采准或开采时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不宜要求在地质勘探阶段加以解决;矿床勘探工作也不能忽视未来矿山开采设计的基本需要而单纯地追求地质勘探部门的经济效果。

稠油热采

稠油热采技术研究 姓名:张鑫 班级:油工084 学号:080201140424 2012年3月

摘要 石油资源存在于天然形成的油藏之中,其开采技术随油藏类型、原油特性不同而不同。稠油也称重油即高粘度重质原油,在油层中的粘度高,流动阻力大甚至不能流动,因而用常规的技术难以经济有效地开发稠油油田。最近10年我国采用注蒸汽热采技术有效地开发了一批稠油油田,打开了稠油开发的新局面。

稠油的基本定义 稠油是指在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大于50mPa·s 或者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大于100mPa·s、原油相对密度大于0.934(我国>0.9200)的原油。我国一般采用稠油的定义,西方国家一般采用重油的定义,以原油重度(°API )作为第一指标。原油重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关系为: 我国稠油的特点及稠油资源的分布 一、我国稠油的特点 (1)粘度高,而相对密度低(我国稠油胶质成分多,一般为20~40%,沥青含量少,一般为0~5%。); (2)含硫较低,一般仅为0.5%左右; (3)轻质馏分少,300℃时轻质馏分约为10%; (4)金属钒(V )、镍(Ni )含量低。 二、我国稠油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国目前已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新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高渗透、胶结疏松的特征。重质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斜坡带、凸起边缘或凹陷中断裂背斜带的浅层。陆相重质油由于受成熟度较低的影响,沥青含量低而胶质含量高。目前,稠油储量最多的是东北的辽河油区,其次是东部的胜利油区和西北的克拉玛依油区。 稠油的一般特性 1、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分少。高粘度和高相对密度是稠油最主要的特性; 2、硫、氧、氮等杂原子含量较多。例如: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的重油中含硫量高达3%~5%; 3、稠油中含有较多的稀有金属,如:Ni 、V 、Fe 、Mo 等; 4、稠油中石蜡含量一般较低,但也有极少数“双高原油”; 5、同一稠油油藏中,原油性质在垂向油层的不同井段及平面上各井之间常常很大的差别;在同一油田或油区,原油性质相差更大。 稠油的热特性 1、稠油的粘温特性(是稠油热采的理论基础); 2、稠油的蒸馏特性(蒸汽驱、火驱采油机理之一); 当温度升高到泡点(原油开始汽化时的最低温度)时,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将分离为气相,重组分仍保持为液相; 3、稠油的热裂解特性(在火烧油层过程中表现的比在蒸汽驱过程中更加突出); ) (244025005.1315.141F T API ?+??+=ρ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一定时期内采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机械化大规模采矿、深井采矿、 溶浸采矿和充填采矿等工艺和技术。数字化矿山与智能开采将成为未来矿山开采的自然趋势。全面实现采矿的自动化,目前尚有较大的困难。但局部装备实现遥控系统,进行遥控开采,将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关键词:采矿技术自动化趋势 前言 近些年来,全世界开采有用矿物总量约计200亿t,年递增率为4%~5%,其中硬岩约50亿t,由地下开采的矿量为10多亿t,主要是富矿和价值较高的有用矿物。从布局上看,有的矿山公司和钢铁联合企业的矿山几乎全是地下开采。总之,金属矿山地下开采在近期的矿山开采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性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内外地下采矿技术也发展很快,很多采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地下矿山得到了应用。国内外地下金属矿山采矿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用各种采矿方法的比重和回采工艺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变化,均沿着高效率、高回采率和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采场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损失、贫化指标大幅度降低。笔者就近几年来金属矿山地下采矿开采在采矿方法、深井开采、采矿装备三个方面现状作一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点想法。 一、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方法 现阶段采矿方法仍以充填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为主。对18个重点铁矿山统计, 崩落采矿法占94.1%,空场采矿法占5.9%。黄金矿山充填采矿法占31%,空场采矿法占65%,其它占4%。有色金属矿山空场采矿法占46.1%,充填采矿法占19.6%,崩落采矿法占34.3 %。从以上统计数据看,铁矿地下开采仍以崩落采矿法为主,有色及黄金矿山地下开采仍以空场采矿法和充填采矿法为主。地下采矿技术是取得科技成果最多的一个技术领域,近十多年来,地下金属矿山充填采矿法和充填工艺技术发展迅速,崩落采矿法和空场采矿法在工艺技术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因而促进金属矿地下采矿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使部分 矿山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一)充填采矿法 我国先后采用干式、分级尾砂胶结、全尾砂胶结、碎石水泥浆胶结等新工艺

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摘要:煤矿的开采技术有3类技术,即: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大采高开采。当前,它们在我国的煤矿开采中都有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特定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对分层开采实际操作过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分层开采;人工假顶;支护 1 引言 众所周知,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其年产量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1/3以上,占我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耗的70%~75%,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在我国的煤炭储量中,厚度大于3.5米的厚煤层占到45%,是我国煤炭开采的主要煤层。针对厚煤层的开采技术有很多,随着技术装备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技术经历了分层开采、放顶煤开采、大采高开采3个阶段。从表面上看,开采技术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发展,然而,实际上不是这样,需要根据不同的技术、经济、地质等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的综合,无论采用哪一种或者哪几种开采技术,针对厚煤层具有好开采的优势,都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是实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和前提条件。为了实现煤炭企业的最大效益,不仅要因地制宜的采用合适的开采技术实现年产量的高产高效,而且要针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加强管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落实安全责任。本文通过对某煤矿3#煤层下分层工作面的开采试验,掌握了下分层工作面安全回采的有效技术途径、措施和管理方法。对中小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做了有益的探索。 2.我国目前厚煤层开采技术的比较 2.1 大采高开采技术 所谓的大采高的就是指将传统的综采技术与厚煤层的特点相结合,利用机械破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常见的是长壁采煤法,其一次开采全高达到3.5-7.0米。由于受工作面装备稳定性的限制,该技术大多应用于倾角较小的煤层。近年来,随着煤机制造业技术进步,特别是煤炭企业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国内煤机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大采高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2.2 放顶煤开采技术 放顶煤开采技术是50年代末由法国布朗基矿首先试用成功,70到80年代在世界上10多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学科前沿与进展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姓名: 班级:采矿1101班 学号:1111104007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消耗殆尽,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根据矿床开采工作所面临的地压问题,可按开采深度将矿山分为以下几类。 开采深度小于300m,称浅井开采。在此深度内采矿时,一般地压显现不严重,即使发生地压活动,也属静压问题,易于处理。 开采深度300~800m,称为中深井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掘进或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轻度岩爆,如岩石弹射等现象。 开采深度超过800m,为深井开采。在此深度内具有二类变形特征的岩石会发生频繁的岩爆,影响作业安全。 与浅井或中深井开采相比,深井(含超深井)开采这一特殊环境将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岩爆(即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高温、采场闭合和地震活动等,其中尤以岩爆为丰要危害。 预计随着浅部资源町供开发量的减少,深部资源勘探技术发展获得更多深部可开采资源,这一比例将会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当代露天采矿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开采工艺的综合化。采剥工艺的选择,贵在因地制宜。对于范围广阔、能力巨大的大型矿山,针对不同开采深度、不同地段、不同开采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开采工艺,并组成综合工艺,以实现优化开采效果,已成为现代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将机械化、自动化、通信、计算机及优化理论等多学科交叉应用,通过研究、开发,实现露天开采生产的自动调度,生产计划和过程的优化,开拓运输系统和采装系统的优化将是露天开采常用的计划、生产管理手段;在未来几年,数字矿山技术将会得到普及。2.2 地下开采工艺地下开采虽然产量比例小,但数量多,西方国家有地下矿 365 座(2002 年数据),其中多为小型但却高效的矿山。尽管如此,许多地下矿山十分巨大并装备有非常精致的设备和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对传统主要采矿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地下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如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参数的进一步扩展,充填采矿技术中新的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的研究,自然崩落法技术的完善与应用范围的扩展等等;针对特定矿体改进的采矿技术将会不断出现。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将是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采技术方面都将取得突破。深井开采的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是深部开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安全技术、地质构造、采场布置与采矿方法、降温与通风、采场支护、超深竖井掘进、钢绳提升和无绳提升等都是深部开采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此,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在对正在或逐步进行的深井矿山开采技术研究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难采矿开采面临一系列特殊的技术难题。如松散破碎矿体顶板与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流砂含水层覆盖的

中国露天矿山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现状和未来

中国露天矿山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现状和未来 余斌吴鹏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矿业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矿山开采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各类金属矿山达1.2万余座,建成和即将建成的铁矿石年生产能力300万t 以上的矿山有34座,其中2002年以后在建、新建和改扩建矿山就达16座,其产能近1亿t。随着投资的增加,采矿规模迅速扩大,采矿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装备水平逐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 采矿技术的高效化和实用化 国内露天矿采剥方法与国外进展大致相同。多为陡帮开采,如组合台阶开

采,高台阶、倾斜分条开采以及横采横扩等。同时采用分期开采、分区开采,尽可能地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采矿工艺连续化半连续化。目前国内外已有一部分矿山进行连续或半连续开采。随着露天矿开采向深部发展,该工艺的意义日渐突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先后在大孤山、东鞍山、石人沟及水厂等铁矿应用间断—连续开采工艺。1997年,齐大山铁矿通过引进大型可移动式破碎—胶带运输装备,建成了采场内可移动式矿岩破碎—胶带运输系统,标志着我国间断—连续开采工艺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国外有些矿山在研究管道输送,甚至是集装箱运输。间断—连续运输工艺表现了其卓越的优势。 可移式破碎站。可移式破碎站是汽车、破碎机和胶带运输机组成的间断连续运输工艺的核心技术装备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破碎机组必须随时快速移动,以保证汽车始终处于最佳运距下工作。由于固定式破碎机组造价高、建设时间长、搬迁困难、移动拆装工作量大、费用高,难以适应采矿下降速度的要求。这些年大型移动破碎机组的研制与开发取得了迅速发展。国外大型露天矿间断—连续运输也多采用可移式破碎站,如美国的西雅里塔铜钼矿,加拿大的兰德瓦利铜矿,澳大利亚的纽曼山铁矿,乌克兰的中部采选公司1号露天矿等。我国鞍钢齐大山铁矿在采场内建成了1套矿、岩可移式破碎胶带运输系统,该系统自1997年投产后一直运转正常。 陡坡铁路运输。这种运输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铁路运输设备,提高铁路运输线路的坡度,减少铁路展线长度,增大铁路运输可能达到的采深,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例如:萨尔拜露天矿、索克洛夫露天矿和列别金露天矿成功地应用了陡坡铁路(纵坡达60‰)运输。萨尔拜露天矿使用着上百台粘重达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方案 上向分层充填法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先采出矿石,而后填入充填料,以支撑采空区两帮和作为工作平台。该方法为工作面循环作业,凿岩爆破、出矿、充填和护顶完成一个循环后,进行下一分层的循环;回采空间和范围可以控制,人员、设备在暴露的顶板下工作,需有效地控制顶板;可以用任何充填材料进行充填。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矿体,能适应形态不规则、分枝复合变化大的矿体。除点柱式外,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低,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的充填采矿法。据国外85 个充填法矿山统计,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出的矿石量占充填采矿法总产量的38.3%;该法在我国充填法中占60%以上。上向分层充填法按分层倾角,可分为水平分层充填法与倾斜分层充填法。目前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的是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充填法仅在使用干式充填材料的某些矿山中采用。图1 为连续回采的倾斜分层充填法。倾斜分层的优点在于出矿和充填可以借自重完成。 图1 倾斜分层采矿法a-充填阶段;b-落矿阶段;1-自行矿车;2-垫板;3-无轨装运设备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按采场结构、工作面形态和工艺特点,分为沿走向、垂直走向和点柱上向分层充填法三个基本方案。[next] (1)沿走向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该方案结构特点是:沿矿体走向一定的长度或整个矿体的走向长作一个采场,可以实现回采工作的平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回收率。它适用于厚度在10~15m 以下的矿体。采场宽为矿体厚度,采场长100~300m,最长达800m。图2 为红透山铜矿沿走向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 图2 红透山铜矿沿走向(长采场)上向分层充填法1-风井;2-脱水井;3-溜矿井;4-提升井;5-斜坡道;6-充填隔墙;7-排水管;8-脱水塔;9-崩落矿柱;10-上向炮

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题目:油田稠油热采技术 班级:石油工程08-3班 姓名:张福泉 指导老师:张鉴益 完成日期:2011年4月07日

目录 摘要 (3) 前言 (4) 第一章热力采油 (5) §1.1热力采油简介 (5) §1.2国内外稠油热采技术发展现状 (6) §1.3 有关蒸汽吞吐与蒸汽驱的特点 (7) 第二章稠油热采工艺方法研究 (9) §2.1 注蒸汽井抽稠油工艺 (9) §2.2改善注蒸汽效果工艺措施 (15) §2.3 结论 (21)

摘要 随着世界对石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石油作为有限非再生能源,再发现较大储油田的机遇减少,已开发油田正在老化,未开采的油田多为稠油油田,这就迫使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提高老油田采收率和稠油开发的技术。 本课题对稠油油田热采技术进行研究,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对油田的开发进行了方案设计与开发时间,从热力采油的定义、机理、方法,国内外稠油热采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本课题的任务与目的。针对稠油油田进行了热菜方案设计,主要是从蒸汽吞吐、蒸汽驱两个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堆开采技术与方案进行了改善,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开县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热采;工艺

前言 在我国东部的辽河、胜利等油田相继发现了多个较大型的深层稠油油田,这些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若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注蒸汽热采,预计热利用率低、产能低、储量不集中,难以形成有规模的产能建设阵地。因此应探索和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开发方式,建立难动又丑又开发新概念,才能经济有效地开采未动用的地下稠油资源。采用新的工艺技术来开发动用我国的稠油资源已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就是针对稠油油田用常规方法试油试采较难过的工业油流、也有可能造成油田的幽静的巨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稠油油藏的注蒸汽开采方法进行研究与方案设计。达到提高稠油油田开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改善稠油油田的开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采收率和油气比的目的。

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未来 发展趋势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高鹏飞马骁史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露天煤矿开采现状,探讨了露天煤矿开采技术装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露天开采,大型化,集中化 1 露天开采技术概述 露天采矿是指利用一定的采掘运输设备,在敞露的空间从事开采作业,已经广泛用于开采煤炭、金属矿、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等矿床。当今世界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我国铁矿石90%,有色金属矿石52%,化学原料矿石%,建材矿石近100%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煤炭虽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露天开采比重不足10%。 目前已建成或正在改扩建的千万吨露天煤矿有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a),宝日希勒一号露天煤矿(a)、魏家峁露天煤矿(一期a,二期)、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a)、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a)、神华新疆准东露天煤矿(a)和新疆帐篷沟露天煤矿(a)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炭矿山的露天开采工艺有: (一)间断开采工艺。有单斗—铁道开采工艺、单斗—卡车开采工艺等。 (二)半连续开采工艺。有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开采工艺、单斗—移动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开采工艺等。 (三)连续开采工艺。轮斗—带式输送机—推土机开采工艺。 (四)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五)综合开采工艺。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41亿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年左右,其中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将达到8亿吨/年,千万吨级矿井(露天)达到60处,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技术现状 我国露天煤矿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了大型化、集中化、现代化的新时代。尤其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露天采矿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露天煤矿开采的效率。 开采方式

分层开采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编制人:刘家宏 时间:2014年2月15日

一、概述 (3) 二、开采技术条件 (4) 三、回采巷道布置方案分析 (7) 四、回采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9) 五、巷道断面与支护形式 (11) 六、安全技术措施 (11)

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巷道布置方案 一、概述 倾斜分层长壁采煤法是我国长期应用的一种厚煤层采煤方法。通常把近水平、缓(倾)斜及中斜厚煤层用平行于煤层层面的斜面划分为若干个2.0~3.0m左右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根据煤层倾角不同,可以采用走向长壁或倾斜长壁采煤法。 分层间一般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上分层开采后,以下的各分层在已经垮落的顶板下开采。为确保下分层开采安全,上分层一般要铺设人工假顶或形成再生顶板。 在同一个区段范围内,上、下两个分层同时开采时,称为“分层同采”,反之称为“分层分采”。分层分采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同一区段内,待上分层全部采完后,再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而后回采;另一种是在同一采区内,待各区段上分层全部采完后,再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和回采,俗称“大剥皮”。 根据西安中煤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确定的5-2煤层采用长壁式综采工作面分层铺底网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5101采面的回采的初步方案定为分层分采,待各区段上分层全部采完后,掘进下分层的回采巷道和回采。现需对5101采面下分层回采时回采巷道布置方案进行选择。

二、开采技术条件 5-2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分布稳定,结构简单,厚度 6.39m~9.18m,平均厚度约8.09m。一般含1层厚度0.10~0.49m的粉砂岩夹矸,为全区可采的稳定型厚~特厚煤层。煤层埋深43.72~185.23m,底板标高变化在+995.0~+1035.0m之间。煤层赋存近似水平,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煤质较坚硬,节理裂隙不发育。煤层顶板以直接顶为主,初次跨落步距为25.60m,属3类,即稳定性顶板,岩性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8.7~25.8Mpa,平均值为20.14Mpa;基本顶全区属Ⅲ~Ⅳ级,即基本顶来压力显示强烈~非常强烈,岩性以粉砂岩为主;伪顶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厚度不足0.50m;直接底板以泥岩、炭质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饱和抗压强度15.0~45.6Mpa;老底以细粒砂岩、中粒砂岩为主,底板属Ⅲb类。 根据《陕西莱德集团神木县东川矿业有限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报告》提供的资料: ①瓦斯 WS7、WS4钻孔5-2煤层测试分析表明(见表1-2-17): 5-2煤层瓦斯含量CH4为12.46~16.43 mL/g,daf,CO2为5.20~8.40 mL/g,daf;自然瓦斯成分CH4为1.00~1.14%,CO2为0.37~0.65%,应属二氧化碳-甲烷带(CO2-CH4)。因此在生产掘进管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稠油热采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一、摘要 二、引言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八、附录 摘要 稠油注蒸汽热力采油具有投资高、技术难度大和经济风险大的特点。为此,对稠油油藏进行是否适合注蒸汽热采的评价筛选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影响热采效果的主要油藏地质参数进行热采适应性评价,并进行蒸汽参数优化且作出合理的预测从而确定注蒸汽热采工艺技术方案。 注蒸汽热采主要有两种开采方式:一是蒸汽吞吐方式(或称循环注蒸汽,二是蒸汽驱方式。 稠油热采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多专业配套技术,它包括: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油藏热采筛选和热采可行性评价技术、利用油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行热采机理研究和油藏工程优化设计研究技术、热采井钻井完井技术、热采井防砂技术、稠油测井系列和解释技术、井筒注汽隔热技术、高温测试技术、热力开采条件下采油工艺和油层改造技术、高温条件下地面注、采、输技术,利用水平井热力开采稠油技术和稠油热采经济评价技术等。 一、研究内容及思路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利用热能。这就涉及到需要考虑影响热采效果的各种因素,针对稠油特殊性油藏如何能达到理想的开发效果,选择并设计与该地质条件相匹配的开发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另一方

面再通过数值模拟对具体的开发方案作出合理的生产动态预测。稠油热采的主要方法有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热水驱等。其中蒸汽吞吐作为一种相对简单和成熟的热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稠油开采中,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稠油开发方式所占比重为蒸汽吞吐(约占78%),蒸汽驱(约占10%)和常规水驱(12%)等。所以本文就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1.影响热采效果的地质因素 1.1原油粘度和密度 原油粘度是最能反映稠油油藏特征的参数,对渗流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由达西定律可知,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大小与流体粘度成反比。根据稠油分类标准,稠油粘度是常规稀油粘度的几百倍到上千倍。一些超稠油(天然沥青)粘度粘温曲线p138)可以看出,原油粘度越高,加热使粘度降到同一可正常流动的粘度所需要的温度也越高。所以不论蒸汽吞吐还是蒸汽驱,原油粘度越高注蒸汽热采效果越差。 研究原油粘度对热采效果的影响时,还应对原油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牛顿流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无关,而非牛顿塑性流体的粘度则随着剪切速率的变小而增大,且非牛顿流体在渗流过程中的粘度会大大高于地面测定条件下的粘度。当温度降到一定值后,原油可从牛顿流体变成非牛顿流体,这个流变特性转变对应的温度称“拐点温度”。“拐点温度”越低,反映出原油在较低温度下保持牛顿流体流动特征的性能越好,在蒸汽吞吐过程中,随着油层能量的消耗,日产能力逐步下降,油流在井筒内流速下降、井筒热损失率增加、井筒温度下降,“拐点温度”低的原油避免了比“拐点温度”高的原油更早的结束吞吐周期,使得吞吐效果更好。因此,在热采筛选过程中,除对原油粘度进行分类评价外,了解原油流变特征也是十分必要的。 1.2油层深度 油层深度增加对蒸汽热采不利。这是因为:一方面,油层越深,在注汽过程和采油过程中井筒热损失增加,热利用率减低、注入油层蒸汽干度降低乃至变成热水:另一方面,油层越深,对井下管具的质量和数量及井筒隔热技术的要求越高,这会大大增加生产费用而降低经济效益。一般原则是粘度越低、厚度越大的油藏,允许的油藏深度可大些,反之,油层埋深则浅些。

采煤方法工艺技术分析

采煤方法工艺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6T10:35:46.057Z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3期作者:孙群[导读] 摘要:采煤方法工艺技术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一个煤矿企业生产指标的优劣,除资源外,主要决定于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摘要:采煤方法工艺技术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一个煤矿企业生产指标的优劣,除资源外,主要决定于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关键词:采煤方法;工艺技术 .采煤工作是煤矿井下生产的中心环节。采煤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矿井的生产安全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选择采煤方法应当结合具体的矿山地质和技术条件,所选择的采煤方法必须符合安全、经济、煤炭采出率高的基本原则。 1.安全生产 安全是煤矿企业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应当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以保证井下生产安全,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对于所选择的采煤方法,应仔细检查采煤工艺的各个工序以及采煤系统的各个生产环节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规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编制采煤工作面的作业规程,制定完善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建立各种制度以保证实施。 (2).安排好采煤工艺,切实防止冒顶,片帮,支架倾倒及避免其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正常生产的各类事故发生。(3).合理布置巷道,保证巷道维护状态良好,满足采掘接替要求。 2.经济合理 经济效果是评价采煤方法的一个重要依据,在经济效益上要进行比较,最后确定经济上合理的方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1).煤炭质量好,要求煤炭的含矸率低、灰分小;改进采煤工艺,尽量防止矸石和岩粉混入煤中。(2).开采成本低,成本是经济技术效果的综合反映。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劳动效率,降低材料消耗,保证煤炭质量,是降低煤炭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正确布置巷道,减少巷道掘进和维护工作量,加强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劳动力,认真组织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3).采煤工作面单产高,提高工作面产量,是实现矿井稳产、高产、提高采区和整个矿井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中心环节。提高工作面产量,重要应当提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尽可能加大回采进度和合理加大工作面长度,加强生产的组织管理。(4).劳动效率高,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改善经营管理。同时要选择合理的采煤工艺和劳动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努力实现机械化或综合机械化。(5).材料消耗少,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各种材料消耗,特别是要减少坑木、钢材以及炸药、雷管等消耗,为此必须加强管理,注意材料回收利用,正确确定钻眼爆破方法。 3.煤炭采出率高 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煤炭产出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是国家对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同时减少煤炭损失,也是防止煤的自然,减少井下火灾、保证和延长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的开采期限,降低掘进率保证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 影响采煤方法的因素 选择和设计采煤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影响采煤方法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质因素 (1).煤层倾角,煤层倾角是影响采煤方法的重要因素。倾角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法、运煤方式、采场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的选择,而且也直接影响巷道布置,运输,通风及采煤方方法各种参数的确定。 (2)煤层厚度,煤层厚度的变化也是影响采煤方法的重要因素,应根据煤层厚度选择工作面不同的采煤方法。薄及中厚煤层通常一次性采全高,厚及特厚煤层可以采用分层开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大采高或放顶煤采煤法。 (3)煤层及围岩的特征,煤层的软硬及其结构特征、围岩的稳定性等等,都直接影响到采煤机械、采煤工艺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法的选择;煤层及围岩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厚度布置及其维护方法,也影响到采区中各种参数的确定。 (4)煤层的地质构造情况,埋藏条件稳定的煤层有利于选用综采;埋藏条件不稳定,煤层构造较复杂宜用普采;多走向断层时,宜采用走向长壁采;多倾斜断层时,宜采用倾斜长壁采。因此,在选择采煤方法之前,应当充分考虑开采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情况,以便正确地选择采煤方法。 (5)煤层的含税性、瓦斯涌出量及煤的自然情况,煤层及围岩含水量大时,需要在采煤之前预先疏排或在采煤过程中布置排水及疏水系统;煤层含瓦斯量大时,要布置预抽瓦斯的巷道,同时采煤工作面通风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煤层的自燃性及发火期直接影响巷道布置、巷道维护方法和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决定着是否需要采取防火灌浆措施或选用充填采煤法。所有这些影响采煤方法的因素均应当充分加以考虑。 2.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的影响 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也会影响到采煤方法,其中主要是机械装备水平以及生产中的设备供应条件。 3.管理水平职工素质因素 管理水平及职工素质有时对选择采煤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管理水平较差的条件下一些难度较大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应有计划地逐步推广,先易后难,掌握其规律及经验,并对职工进行上岗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推广应用。 选用合适的采煤方法,并使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提高矿井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变矿井技术面貌有决定性的意义,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今后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1]徐永圻等,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 [2]魏同主编,煤矿总工程师指南;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8 [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0 [4]张希峻,煤矿开采方法煤炭部教材编辑室 1985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高鹏飞马骁史磊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露天煤矿开采现状,探讨了露天煤矿开采技术装备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露天开采,大型化,集中化 1 露天开采技术概述 露天采矿是指利用一定的采掘运输设备,在敞露的空间从事开采作业,已经广泛用于开采煤炭、金属矿、冶金辅助原料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等矿床。当今世界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我国铁矿石90%,有色金属矿石52%,化学原料矿石77.7%,建材矿石近100%采用露天开采方式,煤炭虽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露天开采比重不足10%。 目前已建成或正在改扩建的千万吨露天煤矿有准格尔黑岱沟露天煤矿(30.0Mt/a),宝日希勒一号露天煤矿(20.0Mt/a)、魏家峁露天煤矿(一期6.0Mt/a,二期12.0Mt)、白音华三号露天煤矿 (14.0Mt/a)、锡林浩特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10.0Mt/a)、神华新疆准东露天煤矿(20.0Mt/a)和新疆帐篷沟露天煤矿(10.0Mt/a)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煤炭矿山的露天开采工艺有: (一)间断开采工艺。有单斗—铁道开采工艺、单斗—卡车开采工艺等。 (二)半连续开采工艺。有单斗—卡车—半固定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开采工艺、单斗—移动式破碎机—带式输送机开采工艺等。 (三)连续开采工艺。轮斗—带式输送机—推土机开采工艺。 (四)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五)综合开采工艺。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国煤炭生产能力将达到41亿吨/年,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年左右,其中露天煤矿生产能力将达到8亿吨/年,千万吨级矿井(露天)达到60处,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的技术现状 我国露天煤矿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进入了大型化、集中化、现代化的新时代。尤其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露天采矿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露天煤矿开采的效率。

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探讨

煤矿开采技术与工艺发展探讨 发表时间:2018-12-14T10:02:01.6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魏鹏飞[导读]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行业发展不错。在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也相继加快。山东东山新驿煤矿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116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矿行业发展不错。在我国社会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各行业的发展速度也相继加快。煤矿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保证是生产质量。虽然我国开采煤矿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但是还需要以相关的技术作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煤矿;开采技术;工艺发展 引言 煤矿开采技术及工艺需要建立在很强的专业性基础上,故技术人员只有同对于技术及工艺的种类、特点、范围、优点、缺陷等内容有着足够了解,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煤矿开采技术及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水平。 1煤矿开拓技术概述 我国煤矿开拓技术具有开拓方式多样;大、中、小型矿井并存和矿井开拓各具特点三个方面的特征,其具体内容如下。 1.1开拓方式多样 开拓方式多样是我国煤矿开拓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煤层的不同赋存条件决定的。在我国煤矿开拓中,作为分类标志的基本型式主要是以主井、副井的井简型式,一般都包含了平响开拓、斜井开拓、综合开拓、立井开拓等等方面。平响开拓受到了各种地质因素(地质、地形、地貌等构造)条件的限制,在矿井中应用不广。中小型矿井一般采用较多的是斜井开拓,同时还被广泛的应用于煤层倾角较小,表土层方面不厚,无流砂层的一些矿区中大型或者特大型的矿井;综合开拓主要是随着矿井的不断延深,在技术改造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立井开拓的生产系统比较简单,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表土层较厚、倾角较大、煤层埋藏较深含有流砂层的井田。 1.2大、中、小型矿井并存 大、中、小型矿井并存是我国煤矿工业结构的现状,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煤矿工业结构中,小型煤矿数量最多。既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轻的无限煤田,又有受地质变动和破坏较多的有限煤田,井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同时,由于矿井开采技术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多种所有制的存在,使得我国矿井大小井型并存。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以大、中型矿井为主,还有一部分大型和特大型矿井;地方国有煤矿以中、小型矿井为主,其平均生产能力为8.45万吨。由于井型的差异,使得并田的几何尺寸相差悬殊。 1.3矿井开拓各具特点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的多样性,对于采煤业来说,在煤矿开采中,矿井开拓还存在着各具特点的特征。从我国煤矿赋存现状出发,煤矿开拓技术的开采条件较为特殊,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各具特点,因而形成了特殊的开拓方式和开拓系统。一般来讲,多数地形都可以采用开拓系统,针对不同地区的煤层赋存条件,则需采用特殊的开拓方式。在工艺技术方面,对不同的矿井开拓也应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2煤矿开采技术分析 2.1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为工作效率及质量提供保障。在实际利用开采技术开展煤矿企业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煤矿开采工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开展煤矿开采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开采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结合开采方法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开采人员需要根据工艺技术评价专家的建议对工作内容及形式进行调整。开采人员需要对巷道进行布置,使开采工作面的参数更加准确。由于在实际开展开采工作的过程中,开采人员需要使得其中相应的岩巷掘进率水平降低,因此,就需要对矸石进行处理。开采人员可以在工作面填充,使出矸率得到控制,提升开采效率。 2.2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开采技术的种类越来越多,开采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主要是在地下工作面收集煤炭资源,然后将其集中燃烧。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煤炭自身的热化学作用,使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可燃气体。在利用这种技术开展开采工作时,还需要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方式,对技术进行较好的应用。在利用煤炭气化技术开展煤矿开采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还能够使得开采效率提升。虽然煤矿开采技术的种类较多,但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综合效益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2.3应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煤层地质条件对煤矿开采工作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对工作效率进行提升。这项技术主要是能够对开采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工作的开展更加合理和高效。目前,我国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虽然部分煤矿企业会利用高压注射技术及化学加工技术等开展工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硬顶板条件与破碎顶板条件的岩层进行控制,对煤矿开采工作的技术应用进行评估,使工作面放煤得到优化。 2.4合理应用壁式综采 煤矿开采技术及工艺的应用需要合理的应用壁式综采。工作人员在合理应用壁式综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顶分层合理的增设铺网,以及其他和采煤工艺有关的装备,并且还需要确保中下分层需在网下进行开采。其次,工作人员在合理应用壁式综采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工艺的结构功能、数据参数、技术理论等内容有着更加透彻得了解,通过全方位的研究来确保工艺的使用效果可以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对于进一步的加快完善与发展放顶煤综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煤矿开采工艺发展 3.1加强壁式体系采煤技术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发展动力分析

现代采矿技术理论的发展历史、发展动力分析及我国煤矿工业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 现代采矿技术的发展与采矿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采矿理论与系统工程紧密相联,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渗透到采矿工程中的各种方面,使采矿理论有了新的进展,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 一、采矿技术及发展过程 我国是世界产煤最多的国家,地域辽阔,煤炭赋存条件不一,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采矿方法以与技术,其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下面就我国的采矿技术进行论述。 1、始的采煤技术 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利用煤炭进行煤炭的矿业开采。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煤矿采煤方法仍然非常落后,采用原始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采煤方法,采掘等主要作业依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 1895年以后,日、英、德帝国主义相继在我国开矿,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我国东北,?掠夺中国煤炭资源作为其穷兵黩武的重要政策。采煤方法更向富有掠夺性的方向发展,滥采滥挖,开采的煤炭资源损失率高达 70%~80%以上;矿工的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煤矿的安全状况极差,伤亡事故严重。 2、旧中国采煤方法的改造(1946~1957) 新中国成立后,即对旧中国的采煤方法进行改革。1950年5月,燃料工业部在全国煤矿会议上作出了国营煤矿推行生产方式改革和安全生产的决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产改革。首先从改革采煤方法开始,把落后的穿峒式,残柱式、高落式等旧采煤方法,改为新的长壁式采煤方法,已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保护国家资源。强调在安全的原则下进行生产,改善矿井通风,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通过了《关于全国煤炭全面推行新的采煤方法的决定》,强调指出“采煤方法的改革是煤炭工业的一次革命”。在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中,将穿峒式和残柱式改为单一长壁工作面采煤方法;在缓倾斜、倾斜厚煤层中,将高落式等采煤方法改为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少数特厚煤层改用走向长壁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厚煤层则改用了水平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到1957年,国营煤矿以长壁式为主的新采煤方法的产量比重达到了92.6%,采区回采率提高到70%左右,工人的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长壁式采煤方法地巩固与发展(1957~1974年) 我国长壁式采煤方法的巩固与发展,是在不断改善顶板管理和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的过程中实现地。在顶板管理方面,改变了旧采煤方法无支护状况,采煤工作面从采用各种形式的木支架到推广应用金属摩擦支护和铰接顶梁。在缓倾斜、倾斜厚及特厚煤层,主要推行和完善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改进人工假顶铺设,采用竹笆假顶、荆条假顶、金属网假顶等以代替木板假顶,发展了以金属网为主要假顶材料铺网工艺;并推行黄泥灌浆等措施以形成稳定地顶板;同时,在缓倾斜特厚煤层中,推行了分层上行水砂充填采煤方法。对急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开采,先后推广应用了风镐落煤倒台阶采煤法及爆破落煤单一长壁采煤法。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