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01章 概论

第01章 概论

第01章 概论
第01章 概论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农业机器人任课教师李玉柱

第1章概论计划学时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课程定位,使学生明确《农业机器人》课程的内

容和课程特点;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史和机器人的定义;

3.本课程的内容按章节的分布情况;

4.了解农业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学研究内容

重点:

1.农业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机器人技术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

2.结合对农业的认识,请思考一下,农业生产中还有哪

些领域适合利用农业机器人进行作业。

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较落后,“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不得闲”成了我国农民的象征。但近年农业机器人的问世,有望改变传统的劳动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型多功能农业机械将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不久的将来,智能化机器人也会在广阔的田野上越来越多地代替手工完成各种农活,给农业带来了第二次深刻的革命。

《农业机器人》这门课程属于农业工程领域一门前沿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农业机器人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农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传感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对农业设施机器人(嫁接机器人、插枝机器人、番茄收获机器人、黄瓜收获机器人、茄子收获机器人、草莓收获机器人、植物工厂作业机器人等)、大田生产机器人(葡萄收获机器人、柑橘类收获机器人、苹果收获机器人、西瓜收获机器人、甘蓝收获机器人、植保机器人等)和农产品加工机器人(肉类加工机器人、挤奶机器人、剪羊毛机器人等)农业机器人的作业特点和作业原理有初步的了解。

第1章概论

教学主要内容:

1.1机器人的发展史

1.2机器人的定义

1.3(农业)机器人的分类

1.4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本章通过对机器人的由来与发展、定义、分类及机器人技术研究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机器人技术有一个概括的认识与了解。

1.1机器人的发展史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和成果。

机器人一词出现的较晚,而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就有不少科学家和接触工匠制造出了具有人类特点或模拟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在我国:西周时期,偃师周穆王向西巡狩的时候,曾经在遥远的异域遇见奇人偃师。他曾献给周穆王一个比起现代机械人还要出色的偶人。偃师造出的偶人和常人的外貌极为酷肖,周穆王一开始还以为只是偃师的随行之人,那偶人前进、后退、前俯、后仰,动作和真人无一不像,掰动下巴,则能够曼声而歌,调动手臂便会摇摆起舞。(原文出自《列子汤问》)

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计里鼓车,而且发明了指南车,这些都是具有机器人构想的装置。计里鼓车每行进1里,车上的木人击鼓一下啊,每行10里,击钟1下。具有复杂轮系装置的指南车,车上木人的运动始

终指向南方。(《太平御览·工艺部九》引《文士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木牛流马虽已失传,但其明显具有机器人的结构。

17、18世纪出现的机器人大多是能工巧匠发明的一些自动机器人玩偶。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

1949-1953,随着先进飞机制造的需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MIT Radiation Laboratory)开始研制数控铣床,1953年研制成功能按照模型轨迹做切削动作的多轴数控铣床。

1954年,美国人乔治-沃德尔(George C. Devol)研制出第一个电子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

20世纪70年代,机器人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机器人技术发展成为专门的学科,称为机器人学(Robotics)。

20世纪80年代,不同结构、不同控制方法和不同用途的工业机器人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开始进入了智能机器人研究阶段,对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和接近觉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适应能力,使研究农业机器人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对农业机器人的研究已成为农业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目前,对全球机器人技术发展最有影响的国家还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在机器人技术的综合研究水平上仍处于领先地

位,而日本生产的机器人在数量、种类

.....方面则居世界首位。

中国的机器人技术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了20年左右的发展已经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部分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现在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但机器人这一名词还没有一个统一、严格、准确的定义。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定义也不断的充实和创新。【要用运动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

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已执行某种任务。

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的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概括各种机器人的性能,机器人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I)机器人的动作既有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

某些器官的功能;

II)机器人具有通用性,工作种类多样,动作程序灵活易变,是柔性加工的主要组成部分;

III)机器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如记忆、感知、推理、决策、学习等;

IV)机器人具有独立性,完整的机器人协调,在工作中可以不依赖于人的干预。

按发展程度分类:

第一代机器人即可编程、示教再现工业机器人,已进入商

品化、实用化

第二代机器人装备有一定的传感装置,能获取作业环境、

操作对象的简单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

析,能做出简单的推理,对动作进行反馈的

机器人,通常称为低级智能机器人。

第三代机器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自治机器人。它具有多种

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判断决

策,在左右环境中独立行动。通常称为高级

智能机器人。

按结构形态,负载能力和动作空间分类:

超大型机器人负载能力为1000kg以上。

大型机器人负载能力为100~1000kg,作业空间10m2。中型机器人负载能力为10~100kg,作业空间1~10m2。小型机器人负载能力为0.1~10kg,作业空间0.1~1m2。超小型机器人负载能力为0.1kg以下,作业空间0.1m2以下。按开发的目的和内容分类: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线上应用的机器人

操纵机器人用于非工业生产的各种作业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具有多种由内、外传感器组成的感觉系统,对

外部环境进行感知、提取、处理并作出适当的

决策,在结构或半结构化环境中自主完成某项

任务。

农业机器人包括一部分操纵机器人、一部分智能机器人。机器人的优缺点

机器人使用的优点:

? 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生产率,

安全性,效率,产品质量和产品的一性。

? 机器人可以在危险的环境下工作,而无需考虑生命保

障或安全的需要。

? 机器人无需舒适的环境,例如考虑照明,空调,通风

以及噪音隔离等。

? 机器人能不知疲倦,不知厌烦地持续工作,他们不会

有心理问题,做事不拖沓,不需要医疗保险或假期。

? 机器人除了发生故障或磨损外,将始终如一地保持精

确度。

? 机器人具有比人高得多的精确度。直线位移精度可达

千分之几英寸(1英寸= 2.54cm),新型的半导体晶片处理机器人具有微英寸级的精度。

? 机器人和其附属设备及传感器具有某些人类所不具

备的能力。

? 机器人可以同时响应多个激励或处理多项任务,而人

类只能响应一个现行激励。

机器人使用的负面:

机器人替代了工人,由此带来经济和社会问题: 机器人缺乏应急能能力,除非该紧急情况能够预知并已在系统中设置了应对方案,否则不能

很好地处理紧急情况。同时,还需要有安全措

施来确保机器人不会伤害操作人员以及与他一

起工作的机器(设备)。这些情况包括:

● 不恰当或错误的反应

● 缺乏决策的能力

● 断电

● 机器人或其它设备的损伤

● 人员伤害

● 机器人尽管在一定情况下非常出众,但其能力在以下

方面仍具有局限性(与人相比),表现在:

● 自由度

● 灵巧度

● 传感器能力

● 视觉系统

● 实时响应

● 机器人费用开销大,主要原因是:

● 原始的设备费

● 安装费

● 需要周边设备

● 需要培训

● 需要编程

1.4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

机器人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i)机器人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如运动学和动力学、

作业与运动规划、控制和感知理论与技术、机器人智

能理论等。

ii)机器人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内容,如机器人机构分析和综合、机器人结构设计和优化、机器人关键器件

设计、机器人仿真技术等。

iii)机器人仿生学的研究内容,如机器人的形态、结构、功能、能量转换、信息传递、控制和管理等特性

和功能仿生理论与技术方法等。

iv)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如多机器人系统理论、机器人语言与编程、机器人与人的融合、机器人

与其它机器系统的协调和交互等。

v)机器人的操作和移动理论与技术研究内容,如机器人的装配技术、移动机器人的运动与步态理论、移动机

器人稳定性理论、移动操作机器人协调与控制理论

等。

vi)特种机器人的研究内容,如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的设计制造以及控制理论与技术等。

vii)类人机器人的研究内容,如类人及其人的形状与结构、传感与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等。

viii)微机器人学的研究内容,如微机器人的分析、设计、制造和控制理论与技术方法等。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机器人技术是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

2. 结合对农业的认识,请思考一下,农业生产中还有哪些领域适合利用农业机器人进行作业。

确定课代表。

第一章 导论

微观经济学作业 一、选择题 1.经济学学的研究起因于( ) A.货币;B.稀缺性;C.贪婪;D.资源 2.稀缺性( ) A.是由于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B.是一个财富问题;C.仅仅当一个国家有大量人口时才是一个问题;D.以上全对 3.稀缺这一基本经济问题( ) A.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B.将随着技术进步而最终消失;C.是一个仅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D.没有对社会财富产生任何问题. 4.什么迫使人们做出权衡?( ) A.稀缺性;B.困惑;C.风险;D.生产的无效性 5.经济学研究( ) A.怎样在股票市场赚钱;B.怎样在市场经济中赚钱;C.在资源给定的情况下,人们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选择;D.供给和需求 6.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 7.下面哪一种陈述是实证性的( ) A.每个人都应该生活在相同的生活标准下;B.如果汽油的价格上升,其购买量将下降;C.政府应该制止偷逃所得税;D.美国公司应该进行一些业务外包 8.下面哪一种陈述是规范性的( ) A.汽油价格太高;B.当前汽油价格过高是由于全球需求猛增造成的;C.汽油价格上升时,其需求量下降;D.汽油价格上升时,运输成本上升 9.研究个别居民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10.下面哪一个是微观经济问题( ) A.整个经济中储蓄多少,生产多少;B.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多少;C.什么因素决定胡萝卜的价格;D.什么因素决定了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 11.下面哪一个是宏观经济问题( ) A.什么因素决定了通货膨胀;B.什么决定了DVD的生产;C.什么因素决定胡萝卜的价格;D.什么因素决定了汽车工人的工资 12.下列选项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不相符的是( ) A.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稀缺性概念密切相关;B.投入数量以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轴线上的数字来衡量;C.生产可能性边界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D.资源配置的改变可能导致生产沿生产可能性曲线移动13.下列选项中可用于解释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的是( ) A.技术进步;B.人口增长;C.资本增加;D.海洋资源新发现;E.以上答案均正确 1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坐标轴用于衡量( ) A.生产性资源的投入量;B.产成品的数量;C.产成品的价值;D.以上答案均正确 15.如果一国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内部生产() A. 只能通过减少一种商品的生产来增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 B. 是高效率的生产 C. 资源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商品的生产 D. 有些资源被闲置 16.机会成本的起因是() A. 自私的消费者 B. 眼光短浅的生产者 C. 贪婪 D. 稀缺性 17.任何社会都面临经济上的权衡,这意味着( ) A.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居住的更好;B.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生存下去;C.多生产一种商品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D.不是任何人都能从经济中获益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习题一 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元组对应表中。 解:一个记录(一行) 2. 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和面向对象模型。 解: 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3. 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是。 解: 关系模型 4. 关系模型数据库中最常用的三种关系运算是、、。 解: 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最小访问单位是。 解: 字段(数据项) 6.对表进行水平方向的分割用的运算是。 解: 选择运算 7. 数据结构、和称为数据模型的三要素。解: 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8.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完整性、完整性和完整性三种。 解: 用户定义,实体,参照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的人员,通常被称为( D )。 A. 工程师 B. 用户 C. 程序员 D. 数据库管理员 2. 下面关于数据(Data)、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与数据库系统(DBS)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DB包含DBMS和DBS B. DBMS包含DB和DBS C. DBS包含DB和DBMS D. 以上都不对 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 D )。 A.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B.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具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C.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D. 以上特点都包括 4. 下列各项中,对数据库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D )。 A. 数据具有独立性 B. 数据结构化 C. 数据集中控制 D. 没有冗余 5. 在数据的组织模型中,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D )。 A. 关系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数据模型 6. 在数据库中,数据模型描述的是( C ) 的集合。 A. 文件 B. 数据 C. 记录 D. 记录及其联系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题简述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对网络中的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如系统存在的漏洞、系统安全体系的缺陷、使用人员薄弱的安全意识及管理制度等,诸多的原因使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严重。主要来自下面几方面: 1.窃听 2.非法访问 3.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4.破坏系统的可用性 5.来自内部的威胁 6.重演 7.行为否认 8.拒绝服务攻击 9.病毒传播 10.其他威胁 第2题在设计网络系统的安全时,应努力达到哪些要求? 1.保密性 2.完整性 3.可靠性 4.可用性 5.不可抵赖性 6.可控性 第3题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含哪些方面? 物理安全 网络安全 信息安全 第4题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中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主要涉及到鉴别、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等方面。 第5题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用户可依据标准,选用符合自己应用安全级别的、评定了安全等级的计算机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安全措施。 (2)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建立在相应的操作系统之上的,离开操作系统的安全,也就无法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所以,软件生产厂商应该满足用户需求,提供各种安全等级的操作系统。 (3)建立系统中其他部件(如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等)的安全标准,可以使它们配合并适应相应的操作系统,以实现更完善的安全性能。 第6题各种计算机安全标准的覆盖范围有哪些? (1)加密标准:定义了加密的算法,加密的步骤和基本数学要求。目标是将公开数据转换为保密数据,在存储载体和公用网或专用网上使用,实现数据的隐私性和已授权人员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章导论 考试题型: 根据情况在概念辨析、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几种题型中加以选择。 考点: 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管理职能(过程)学派体系,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以及管理学各主要流派的特点。 一、管理的概念 1、管理是在社会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效地获取、分 配和利用人力、物力资源,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最高管理者、中间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①技术技能 能力构成:诊断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设计技术,评价技术,书写技术。 能力实施:履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础 ②人及技能 能力构成: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领导能力,公关能力 能力实施:获取信息,履行领导职能,组织落实和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所必需的。 ③概念技能 能力构成: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断能力。 能力实施:履行决策和指挥责任所必需一般,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 技能.而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 人及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 4、管理的重要作用 ①管理也是生产力,他能够直接出效益,增效益 ②管理不科学,也就建立不起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求 生存、谋发展,最终被淘汰 ③加强管理又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 ④管理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5、管理的性质——二重性 ①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这为我们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可以大胆引进和 吸收外国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②二是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社会属性。这告诉 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6、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管理行为的主体)。 (1)管理者与一般作业人员的本质区别:通过他人或者和他人一起促进目标的实现。管理 者的共同点:都有下级,都能向下级发号施令 (2)可能的案例:管理者要懂得控权,不必事必躬亲,而应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常用的数据模型( C ).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概念模型 D.关系模型 2.下列不是关系模型的术语的是( B ). A.元组 B.变量 C.属性 D.分量 3.下列不是关系数据库的术语的是( D ). A.记录 B.字段 C.数据项 D.模型 4.关系数据库的表不必具有的性质是( D ). A. 数据项不可再分 B.同一列数据项要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 C. 记录的顺序可以任意排列 D. 记录的顺序不可以任意排列 5.下列不是数据库系统的组成部分( A ). A.说明书 B. 数据库 C.软件 D.硬件 6.已知某一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表,它们的主键与外键是一对多 的关系,这两个表若要建立关联,则应该建立( C )的永久联系. A. 一对一 B. 多对多 C.一对多 D.多对一 7.已知某一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表,它们的主键与外键是一对一 的关系, 这两个表若要建立关联,则应该建立( A )的永久联系. A. 一对一 B. 多对一 C.一对多 D.多对多 8.已知某一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表,它们的主键与外键是多对一

的关系, 这两个表若要建立关联,则应该建立( D )的永久联系. A. 一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多 D.多对一 9.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 C ). A. 实体 B.实体集 C. 实体型 D. 属性集 10.DB,DBS和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 ). A.DB包含DBS和DBMS B.DBS包含DB和DBMS C.DBMS包含DB和DBS D.三者关系是相等的 11.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C ). A.软件工具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库 12.下面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 A.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的一致 B. 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C. 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D. 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13.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及更新操作必须遵循( B )等完整性规则. A.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C.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D.实体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4.规范化理论中分解( D )主要是消除其中多余的数据相关性.

软件工程习题测验解答第一章概述

软件工程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1.软件产品的特性是什么? a.软件产品是一种逻辑产品。 b.软件产品的生产主是研制,软件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和研制上,软件开发完成 后,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 c.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问题。 d.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还未完全摆脱手工开发方式,而且碰分是"定做"的。 e.软件费用不断增加,成本相当昂贵。 2.软件产品有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阶段A.程序设计时代(1946-195 6) B.程序系统时代(1956-1968) C.软件工程时代(1968-今) 生产方式个体手工劳动小集团合作生产工程化的生产 工具机器语言、汇编高级语言数据库、开发工具、开发环境、 网络、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开发方法追求编和技巧,追求程序运 行效率 个人技巧,开始提出结构化方法 硬件特征价格贵、存储容量小、运行 可靠性差速度、容量、工作可靠性有明显提 高,价格降低,销售有爆炸性增长 向超高速、大容量、微型化以 及网络化方 软件特征只有程序、程序设计概念, 不重视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员数量猛增,已意识到软件开 发的重要性,开发技术没有新的突 破,大量软件开发的需求已提出,开 发人员的素质和工程兵的开发技术 不适应规模大、结构复杂的软件开 发,产生了尖锐矛盾,导致软件危机 的产生 开发技术有很大进步,但未能 获得突破性进展,软件价格不 断上升,没有完全摆脱软件危 机 3.什么是软件危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软件危机:软件发展第二阶段的末期,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一些复杂的、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提出来了,但,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使问题积累起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而导致了软件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b.开发的软件不通满足用户要求。 c.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 d. 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 软件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软件产品本身的特点以及开发软件的方式、方法、技术和人员引起的: a.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b.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c.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d.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e.生产方式落后。 f.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一章课后答案

第01章绪论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答: ( l )数据(Data )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正文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解析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概念是广义的。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处理的数据是整数、实数、浮点数等传统数学中的数据。现代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越来越复杂。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500 这个数字可以表示一件物品的价格是500 元,也可以表示一个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有500 人,还可以表示一袋奶粉重500 克。 ( 2 )数据库(DataBase ,简称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 3 )数据库系统(DataBas 。Sy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解析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是两个概念。数据库系统是一个人一机系统,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希望读者能够从人们讲话或文章的上下文中区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不要引起混淆。 (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DBMS 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解析DBMS 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的基础软件。目前,专门研制DBMS 的厂商及其研制的DBMS 产品很多。著名的有美国IBM 公司的DBZ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IMS 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Oracle 公司的orad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 油ase 公司的s 油as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微软公司的SQL Serve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01第一章引论(答案)

第一章引论 单项选择题(请在()内填写答案) ()1. 1946 年2 月,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A: EDVAC B: EDSAC C: ENIAC D: UNIVAC-I ()2. 被誉为“IT 业第一定律”的是指 A: 摩尔定律B: 牛顿定律 C: 比尔·盖茨定律D: 冯·诺依曼定律 ()3. ________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A: 巨型机B: 大型机C: 中型机D: 工作站 ()4. 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是 A: 图灵奖B: 阿达奖C: 斯蒂比兹计算机先驱奖 D: 罗杰·尼达姆奖 ()5. 1946 年2 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由________研制成功。 A: 冯·诺依曼B: 莫契利和埃克特C: 维纳 D: 图灵 ()6.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________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微处理器B: 集成电路C: 存储器D: 晶体管 ()7.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是 A: CAI B: CAD C: CAM D: CFS ()8. 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能模仿人的一部分功能,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的有 A: 机器人B: 信用卡C: 人机对奕 D: 机械手 ()9. 下列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B: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 它是1946年发明的D: 它的主要功能是数值计算 ()10. 目前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 电子管B: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 晶体管D: 小规模集成电路 ()11. 目前我们使用的PC机属于第________代计算机。 A: 1 B: 2 C: 3 D: 4 ()12. 现在计算机正朝两极方向发展,即 A: 专用化和通用化B: 微型化和巨型化 C: 模拟化和数字化 D: 个人机化和工作站化 ()13. 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________个月翻一番。 A: 6 B: 1 2 C:18 D: 24 ()14. 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于________问世 A: 1946 年B: 1949 年C: 1947 年D: 1944 年 ()15. PC 机属于 A: 单片机 B: 小型机C: 工作站D: 微型机 ()16. 下列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选项有 A: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B: 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 C: 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17.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A: 数值计算B: 数据处理C: 过程控制 D: 人工智能 ()18. 按信息的表示与处理方式,计算机可分为电子模拟计算机和

第01章 沟通概论

第一章沟通概论 学习目标 ◆明确沟通的定义 ◆正确认识沟通的含义 ◆了解沟通的基本过程、方式和要素 ◆识别沟通的障碍 ◆掌握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分析国航客机遭意大利战机拦截事件,不难发现原因有许多,但根本的原因是沟通不畅。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由于缺乏沟通或沟通失败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空姐的尴尬 在宽敞明亮的机舱内,笑容甜美的空姐小李推着餐车缓缓走来,她一边送餐,一边询问:“先生,您是吃饭还是吃面?”生性爽直的王先生回答:“要米饭。”空姐接着扭头问另一位邻座的刘先生:“先生,您要饭还是要面?”刘先生愣了一下,面带愠色大声回答:“要饭!”话音刚落,周围的乘客便哑然失笑:“我们也要饭!”见此情景,李小姐的脸颊上顿时浮现出羞赧的红晕….|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导致沟通不畅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差异、语义理解差异和沟通方式差异等。 上述例子也向我们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沟通?沟通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沟通过程究竟涵盖哪些要素?沟通中会遇到哪些障碍?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这些正是本章将着重讨论的。 第1节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传递并理解信息、知识的过程,是人们了解他人思想、情感、见解和价值观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 沟通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都是沟通的主体,信息发送者同时也是信息源。信息沟通可以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为媒介,沟通的内容除了信息传递外,也包括情感、思想和观点的交流。 在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无论是对信息发送者还是对信息接收者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沟通的动机与日的也往往直接影响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行为方式。沟通过程可能是顺畅的,也可能会遭遇障碍。影响沟通效果的这些障碍既可能产生于心理因素,也可能源于不良的沟通环境。 人们对于沟通的理解和认识多种多样,但大都缺乏对沟通含义的完整认识。例如: ●观点1:沟通不是太难的事,我们不是每天都在进行沟通吗? ●观点2:我告诉他了,所以我已和他沟通了。 ●观点3:只有当我想要沟通时,才会有沟通。 这砦观点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对沟通的片面理解。持第一种观点者认为,我们天天都与人打交道,这是家常便饭,难在何处?然而,正是因为把沟通看得过于简单而忽视了其复杂性和难度,在处理沟通问题时,容易简单化,不作充分准备,因此沟通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持第二种观点者认为,只要我告知对方了,就完成了我的沟通任务,至于对方是否理解我的意思,产生怎样的结果,都与我无关。正是这种观点导致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事与愿违的事情时有发生,与此相关的抱怨随处可闻。殊不知沟通并非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只有当听众正确理解了信息的含义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持第三种观点者认为,只要我默不作声,就没在沟通。事实上,我们知道,沟通除了语言的,还有非语言的。当一位演讲者站在台上时,他并没有想传递“我感到紧张”这一信息,

数据库原理第一章数据库概论来源.

数据库原理第一章数据库概论来源:考试大2006/8/7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字号:T T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 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 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 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来源:考试大-自考站6. 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完整版)第1章数据库系统概述教案

3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无通用的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数据管理者:应用程序,数据不保存。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硬件:出现磁盘、磁鼓等 ?软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 ?处理方式:批处理、共享的实时处理方式 ?数据管理者:文件系统,数据长期保存。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 ?数据独立性:逻辑结构改变须修改应用程序。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文件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以来) ?应用需求:大规模管理 ?硬件:出现大容量磁盘、磁盘阵列 ?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 ?处理方式:联机实时处理、分布处理和批处理 ?数据管理者:DBMS ?数据面向的对象:整个系统 ?数据高度结构化: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的独立性高: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数据控制能力: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库管理阶段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文件系统:文件由记录组成,文件内部有结构,文件之间无结构。 数据库系统:数据之间整体有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来组织存储数据,数据不只是面向某一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共享数据带来了低冗余性,也能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和不一致性。 数据共享使得应用可以应需要而增加,容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时相互独 立的。数据的物理存储由DBMS负责,应用程序不必了解,只需要处理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直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库 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可以不予改变。 ◆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把数据的定义和存储从程序中分离出去,而存取数据的方 法由DBMS提供,从而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

第1章_软件工程学概述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判断题 1.螺旋模型是在瀑布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分析活动。(√) 2..软件是指用程序设计语言(如PASCAL,C,VISUAL BASIC等)编写的程序,软件开 发实际上就是编写程序代码。(X) 3.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中,每个类都存在其相应的对象,类是对象的实例,对象是 生成类的模板。(X) 4.快速原型模型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5.类是关于对象性质的描述,由方法和数据组成。(√) 6.如果把软件开发所需的资源画成一个金字塔,人是最基本的资源。(√) 二、名字解释: 1.软件:完成特定功能的程序+数据结构+文档。 2.软件危机:软件危机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 3.软件工程: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 4.软件生命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开发、使用和维护直至最终被废弃,要经历的漫长时 期。 5.软件过程: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 务的工作步骤。 6.瀑布模型:是将软件生存各个活动规定为依线性顺序联接的若干阶段的模型。它包括可 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盒维护。它规定了由前至后,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7.快速原型模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再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 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 8.增量模型:是在项目的开发工程中以一系列的增量方式开发系统。增量方式包括增量开 发和增量提交。增量开发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开发部分工作软件; 增量提交是指在开发周期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增量方式向用户提交工作软件及相应文档。增量开发和增量提交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9.螺旋模型:是一种演化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兼顾了快速原型的迭代的特征以及瀑布模 型的系统化与严格监控。螺旋模型最大的特点在于引入了其他模型不具备的风险分析,使软件在无法排除重大风险时有机会停止,以减小损失。同时,在每个迭代阶段构建原型是螺旋模型用以减小风险的途径。螺旋模型更适合大型的昂贵的系统级的软件应用。 对象。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0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知识产权法导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2.知识产权的本质与范围 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述,基本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界定了它的范围。(1)“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劳动成果”划清了界限。 (2)“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慧”“智力”划清了界限。

(3)“创造成果”的概念也使之与“创造活动”划清了界限。 (4)“创造成果”概念中的“创造”一词的限定,使之将非创造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 (5)知识产权之所以将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并列,是因为创造成果权的概念不能覆盖工商业标记权的内容。 (6)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判断。 二、知识产权的对象 1.知识产权的对象、客体 (1)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本身。知识产权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专指那部分合于法律规制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它们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2)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在对象上所施加的、能够产生一定利益关系的行为。 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对象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知识”,是具体的、感性的、客观的范畴,是第一性的事物,是法律关系发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客体是抽象的、理性的范畴,是利益关系即社会关系,是第二性的。只有借助于作为权利客体的“行为”,才可以产生事实上的法律关系。 权利发生的前提或基础,也即权利的对象或标的,并非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权利、义务所能指向的唯一事物,只能是权利人或义务人各自的行为,它才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因此,知识产权的客体是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客体是权利与对象的中介。

刘春田《知识产权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产权法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 知识产权法导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2.知识产权的本质与范围 知识产权的概念、本质和范围 “知识”的本质、存在方式和社会功能 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与知识产权 构思与表现 “知识”的特征 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的分类 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 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与其他民事财产权利的区别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国外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法导论

知识产权概念的表述,基本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界定了它的范围。 (1)“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劳动成果”划清了界限。 (2)“创造成果”的概念,使之与“智慧”“智力”划清了界限。 (3)“创造成果”的概念也使之与“创造活动”划清了界限。 (4)“创造成果”概念中的“创造”一词的限定,使之将非创造成果排除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之外。 (5)知识产权之所以将创造成果权和工商业标记权并列,是因为创造成果权的概念不能覆盖工商业标记权的内容。 (6)强调知识产权依法产生,反映了立法者的价值判断。 二、知识产权的对象 1.知识产权的对象、客体 (1)知识产权的对象 知识产权的对象就是“知识”本身。知识产权领域所涉及的知识,专指那部分合于法律规制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它们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2)知识产权的客体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指在对象上所施加的、能够产生一定利益关系的行为。 知识产权的客体与对象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作为知识产权对象的“知识”,是具体的、感性的、客观的范畴,是第一性的事物,是法律关系发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客体是抽象的、理性的范畴,是利益关系即社会关系,是第二性的。只有借助于作为权利客体的“行为”,才可以产生事实上的法律关系。 权利发生的前提或基础,也即权利的对象或标的,并非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权利、

第01章软件工程概述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述 我们知道,计算机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具体实现各种功能和操作的核心部分。软件工程即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将工程管理技术成功的经验和思想与具体软件的开发过程、研究技术相结合,形成一整套适合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法、规范和技术。因此,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对于从事软件开发研究的专业人员,特别是高层次的管理、分析、开发人员,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1.1 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1.1.1软件的概念、特点 计算机软件是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其中,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 要深入进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研究,首先要了解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规律。计算机软件可归结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此,它具有抽象性。 2、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软件是由开发或工程化而形成的,它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对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立足于软件开发方面。软件成为产品之后,其制造只是简单的拷贝而已。 3、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其失效率大致遵循如图1-1所示的U型曲线(即浴盆曲线)。软件的情况与此不同,它不存在磨损和老化问题。然而,它存在退化问题,设计人员必须多次修改(维护)软件,图1-2(a)给出了软件故障率的理想曲线,图1-2(b) 给出了实际的软件故障率曲线。

4、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往往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限制,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为了解除这种依赖性,在软件开发中提出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迄今为止,软件的开发尚未完全摆脱手工艺的方式。 6、软件本身是复杂的。软件的复杂性可能来自它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也可能来自程序逻辑结构的复杂性。 7、软件的成本相当昂贵。软件的研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复杂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它投入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8、相当多的软件工作涉及到社会因素。许多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涉及机构设置、体制运作及管理方式等问题,甚至涉及到人们的观念和心理,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9、从市场上买到的软件,它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软件,而不能作为构件再组装成新的程序。但目前已有大量的支持“软件复用”的软件和中间件作为相对独立的构件。

教材——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学习目的 ●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掌握网络安全的定义及实质核心,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特征。 ●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几种威胁,了解安全威胁所存在的根源。 ●掌握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 ●了解网络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1.1 网络安全简介 1.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和象征,政府、国防、国家基础设施、公司、单位、家庭几乎都成为一个巨大网络的一部分,大到国际间的合作、全球经济的发展,小到购物、聊天、游戏,所有社会中存在的概念都因为网络的普及被赋予了新的概念和意义,网络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互联网在中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生活已完全离不开网络。 但与此同时,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对信息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系统安全脆弱性的客观存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等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安全漏洞,网络协议本身的设计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都为黑客采用非正常手段入侵系统提供了可乘之机,以至于计算机犯罪、不良信息污染、病毒木马、内部攻击、网络信息间谍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便利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上网浏览、软件下载以及即时通讯等工具都曾经或者正在被黑客可利用进行网络犯罪,数以万计的Hotmail、谷歌、雅虎等电子邮件账户和密码被非授权用户窃取并公布在网上,使得垃圾邮件数量显著增加。此外,大型黑客攻击事件不时发生,木马病毒井喷式大肆传播,传播途径千变万化让人防不胜防。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敌对势力、不法分子的攻击目标;成为很多青少年吸食网络毒品(主要是不良信息,如不健康的网站图片视频等)的滋生源;网络安全问题正在打击着人们使用电子商务的信心,这些不仅严重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强化防范措施,是学习、使用网络的当务之急。 1.1.2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从狭义角度来分析,是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即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从广义讲,凡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问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的系统安全,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信息的安全,它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既有技术方面的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1 一、思考题: 1.1 OSI安全框架是什么? 答:OSI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架构,它为规定安全的要求和表征满足那些要求的途径提供了系统的方式。该文件定义了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以及这些范畴之间的关系。 1.2被动和主动安全威胁的区别是什么? 答:被动攻击的特性是对传输进行窃听和监测。攻击者的目标是获得传输的信息。消息内容的泄漏和流量分析就是两种被动攻击。被动攻击由于不涉及对数据的更改,所以很难觉察。典型主动攻击包括对数据流进行修改或伪造数据流,它可以分为四类:伪装、重放、消息修改和拒绝服务。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相反。被动攻击虽然难以被监测到但可以防止,另一方面因为物理通信设施、软件和网络本身所潜在的弱点具有多样性,主动攻击难以绝对预防,但容易检测。所以重点在于检测并从破环或造成的延迟中恢复过来。因为检测主动攻击有一种威慑效果,所以可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主动攻击。 1.3 列出并简短地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种类。 答:被动攻击指消息内容发布与流量分析,对传输中的明文进行窃听,导致信息泄露。主动攻击指对信息进行伪装、重复和修改,以及拒绝服务。 1.4列出并简短地定义安全服务的种类。 答:①身份认证:确定通讯实体身份的真实性。

②访问控制:阻止越权的资源使用行为(这项服务是用来控制谁可以使用资源;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获得使用权以及可以使用哪些资源。) ③数据保密性:保护数据以免受到未授权披露。 ④数据完整性:确保收到授权实体所发送的正确数据(指未经修改、潜入、删除或重复的数据)。 ⑤不可否认性:提供保护以防止某一实体抵赖自己发送或接收的信息。 ⑥可用性服务:根据系统的性能规格,通过被授权的系统实体获得系统或系统资源的进入权和使用权(当用户发出请求时,系统将根据其设定,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1.5列出并简短地定义安全机制的种类。 答:特定安全机制(可以并入适当的协议层以提供一些OSI安全服务不具有普适性):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公证。 普遍的安全机制(不局限于任何OSI安全服务或协议层次的机制,具有普适性):可信功能、安全标签;事件检测、安全审计;安全恢复。 二、习题: 1.1 考虑一个自动柜员机(ATM),用户为其提供个人身份码(PIN)和账户访问的卡。给出有关这个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的例子,就每一个例子说明要求的重要性程度。 答:①ATM保密性要求:由于ATM使用具有私密性,使用时都是用户独自一人,且系统需要根据账户访问卡和个人身份码进行系统授权和操作,因此ATM保密性的重要性程度低。 ②完整性要求:由于ATM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操作,且操作涉及经济利益,因此对数据的正确性有较高要求,若用户通过手段修改、伪装或删除数据,将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完整性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