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w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w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w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w

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其政策建议①

武云亮②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具有鲜明集群化发展特征的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集群升级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工作重点。我国制造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它们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大多数处于全球价值链(GVC)的低端,粗放型发展现象突出,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的增加,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力度的加大,许多制造业集群明显进入调整期,部分集群已经出现发展停滞甚至衰退现象。因此,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实施制造业集群升级战略,促进集群由低成本优势转向创新优势,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提高产业附加值,节能减排,以保证制造业集群的集约化和持续性发展。

一、我国制造业集群的现状及面临困境

1.制造业地理集中度不断增加,集群和地方专业化呈增长趋势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制造业的集中度不断增加,集聚与地方专业化呈增长趋势。罗勇等实证研究表明,1993~2003年中国20个制造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地理集中指数增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食品加工、造纸及纸制品、饮料制造、纺织、普通机械等制造业增幅均接近或超过100%。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地理集中指数增长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2.制造业集群地区差异性较大,东部发达地区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区

从集聚的地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区。2005年浙江省产值超亿元产业集群600多个,涉及175个工业行业,工业产值占到全省的一半。广东省目前规模较大且产业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达70多个,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91个,50亿元以上的45个,100亿元以上的24个。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也有较快发展,2005年河南省产值亿元以上的加工制造业集群已达143个,创造了全省GDP的1/3。但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这也表明资源依赖型产业的分布受到要素禀赋条件的严重影响。

①资助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办项目(02BJL027)和安徽省社科规划办项目(AHSK05—06D38)。

②作者简介:武云亮,安徽财经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产业经济学硕士生导师。

3.制造业集群与外商直接投资密切相关,并形成了互动发展格局

从行业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相对集中于制造业,2005年我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70.4%。从地域来看,外资主要流向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2005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78亿美元,占全国的59.3%。由于外资企业的生产外包和跨国公司的“扎堆式”集聚,双三角地区形成了大量的外源型制造业集群,如东莞、顺德、苏州等地的服装、电子电器、玩具等产业集群。外商投资企业是产业集群对外联系的重要载体,对集群内部的分工协作、研发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提供支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之间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实证研究表明,FDI与产业集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能够形成区域循环累积因果关系效应。

4.制造业集群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但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发展迅速

我国制造业集群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其中劳动密集型的最终消费品制造业集群无论是个数还是产值规模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如广州产业集群中传统制造产业集群占到83%。装备制造业集群多数集中在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机械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较快,但产业配套性较低,产业链不完整,尚处于集群发展初级阶段。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200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6820.6亿元,占全国的9.0%;出口总额达1116.5亿美元,占全国的14.7%;北京、苏州、武汉、西安、南京等31个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超过20%,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从1995年到2003年,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群内企业从985家增加到1998家,工业产值从261.0亿元增加到2461.2亿元。

5.制造业集群发展的低端道路,有导致“贫困化增长”和“产业转移”的倾向

我国制造业多是从低端切入全球价值链,这与我国集群发展初期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等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基于FDI的出口导向战略有关。以长三角制造业集群为例,目前该地区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达70%以上,从事原始设备制造的OEM企业只占22.30%,ODM企业只有18.30%,这表明了长三角是以“代工型”为主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徘徊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但如果继续把竞争优势集聚于这些初级要素,不但难以实现出口收入的持续增加,反而会陷入“贫困化增长”的不良格局。

随着跨国企业全球生产布点战略的变化,当集群缺乏根植性的条件时,区域内的产业可能随着大企业的迁移而出现“产业空洞化”。台资在大陆投资开始因地缘因素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后来出现了向上海附近昆山等地的“北扩”现象,近年来又有向山东半岛转移的迹象。由于资源要素的约束和商务成本上升,一些制造业集群的低成本优势正在丧失,如果

仍然定位于专业化生产劳动密集产品,不能排除这些产业向印度、越南等初级要素密集的国家转移,从而导致集群的衰落,八十年代“巴西中国谷”鞋类集群的衰退就是例证。

6.制造业集群缺乏技术创新,有导致长期锁定在产业链低端的倾向

缺乏技术创新是制约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关键性问题。以浙江为例,从2000~2004年集群经济总产值增量约9830亿元,真正源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产值约889亿元。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研发(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45%,低于全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0.61%和发达国家的3%,80%的民营企业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57.52%的企业没有投入科研经费,仅18.10%的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制造业的巨额投资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新产品的技术来源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的模仿手段,创新中的“搭便车”行为严重,模仿代替创新,同时技术进步的“外资依赖路径”明显,从而导致集群产品结构趋同、技术档次较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有品牌,在产业价值链条上的“中间大、两头小”的制造业集群,如果不加快“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的发展,则有导致集群长期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倾向。

二、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

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集群整个系统的经济地位和环节层次的提升,是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上获取附加值能力提升的动态演化过程。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是指以集群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为基础,以获取集群升级的关键要素为核心,由集群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所经过的主要价值环节而构成,是集群升级战略实施的路线图。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看,集群升级的一般路径是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但是,由于集群类型、价值链驱动模式、发展阶段以及在全球价值链上地位等方面的不同,实现集群产品、工艺和功能等升级的方式和途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1.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内源传统型制造业集群——深度合作嵌入GVC

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取升级资源是内源传统型制造业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主要借助于贸易公司和专业市场,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易实现产品出口贸易,间接地、表层地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企业之间存在市场“隔层”,获得的技术、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深度合作嵌入GVC是指与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企业建立起紧密的、重复性的生产和交易关系,缩短关系距离,增加交流频率,以更为直接方式获取有关技术和全球市场变化信息,积累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嵌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挥集群在某些环节上的比较优势,获取全球价值链上核心企业的委托加工和定单贸易,以优势价值环节融入GVC,再逐步开展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二是应对跨国公司

的本地化战略,依靠在本地市场以及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与跨国公司合作,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和营销网络。通过深度合作融入GVC是制造业集群获得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主要路径,但是向价值链高端的进一步升级仍然要靠“从模仿生产转变到自主创新”来实现。

2.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内源品牌型制造业集群——市场扩张走向外向国际化

这类集群是以技术和资金密集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以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为外围,纵向分工明显,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一般而言,集群已在国内创立品牌并具有较大影响,集群升级主要靠大企业带动,以市场扩张特别是国际扩张为重点,通过集群内产业重组和整合营销战略,开展跨国兼并、重组和收购,或者直接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积极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制定,逐渐提升在全球价值链的话语权和市场地位,实现集群全方位的外向国际化发展。这类升级需要以大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向配套中小企业扩散为基础,并通过供应链管理,形成互动发展和有机协调的网络,才能有效地实现集群的整体升级。

3.以外商投资为主导的外源型制造业集群——功能拓展走向自有品牌(OBM)

这类集群主要是以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为主,通过“复制群居链”或“本地化合作”方式,在跨国公司的严格控制下从事加工装配和贴牌生产,与本地产业的联系和根植性较弱,集群内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基于产品链的简单劳动分工,生产经营活动依附于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外溢和营销渠道,集群的工艺和产品升级相对容易,而功能升级比较困难。沿价值链向两端拓展功能走向OBM有两种路径:一是向上游研发和设计方向发展,从OEM到ODM再到OBM升级,关键是技术创新,主要适合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集群;二是向下游销售和渠道管理方向发展,从OEM到GLC(全球分包协调者)再到OBM 升级,关键是市场创新,主要适应市场开拓能力较强的集群。当外源型集群依托外资获得高速非均衡发展后,将会出现经济依托要素的转化,即集群升级开始主要依托内在要素的提升,我国江浙部分外源型制造业集群已经进入依靠内在要素升级的阶段。

4.以本地资源优势为依托的资源型制造业集群——技术与市场的双层提升

这类集群是以自然资源开发和加工生产为主导而形成的经济群落,主要有矿产资源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两类,其生产导向性明显,产品差异性小,产业链较短,内部成员网络活动关系较弱,缺乏知识创新和知识流,整个系统相对封闭,发展较为粗放。集群升级需要从技术和市场两个层面同时展开,技术层面着重强调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解决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产品档次等问题;市场层面着重强调整合资源、培育龙头、建立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解决低价竞争、柠檬效应和市场范围狭小等问题,升级路径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技术+市场→产业链延伸+渠道网络→龙头企业+集群品牌”。

5.以高科技和知识为依托的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由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

这类集群以技术和知识创新与扩散为特征,以高技术综合体或工业园区为载体,由生产者驱动,具有明显的知识网络效应。外源型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的技术学习和模仿比较多,自主创新不足,内部关联较弱,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是“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品牌”,其中研发和设计等再创新活动是集群升级的战略性价值环节。内源型高新技术制造业集群通过“创意—创业—创新”的内生增长机制成长,由自主产权的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但存在研发与生产脱离、产业配套性差等现象,发展初期多属于“福特制”之前的单件生产方式,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是“科研要素长期累积→专业化科技研发→成果产业化(孵化)→技术扩散→模块化生产→市场整合与扩张→品牌”,其中孵化和技术扩散等是集群升级的战略性价值环节。

三、促进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政策建议

集群政策的作用主要是强化集群的外部性、累积性和集体效率优势,促进企业之间合作,培育集群区域品牌,营造创新网络系统。当集群进入到升级阶段,政府需要从促进集群数量扩张转变为注重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从无为而治或直接干预转变为间接政策引导,致力于改善集群升级环境。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制造业集群升级战略

为有效避免我国制造业集群的粗放式发展,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集群调查研究,建立集群资源数据库,科学地制定集群发展规划,实施制造业集群升级战略。为此,一是由国家发改委协调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纺织、机械、电子、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群发展规划,明确集群布局和升级发展的国家导向政策;二是由省市发改委负责,协同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在深入分析地方制造业集群发展阶段、驱动模式、治理结构和战略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区域集群发展规划、升级战略和促进政策,以“规划、扶持、提升、带动”为原则建立集群升级示范园区,以促进自主技术和自有品牌的“两自”发展为核心,实行分类指导,引导制造业集群选择科学有效的升级路径和升级战略。

2.加强技术创新,构建制造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系统

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制造业集群而言,要求政府引导和支持公共研究资源、创新资金等向集群倾斜,采取产学研联合等多种方式,围绕集群集成共性技术和先进技术,攻克重点核心技术,把集群作为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核心结点,同时促进技术创新要素向集群企业集聚,建立以集群为依托的创新网络系统。为此,一是要加大创新基础资源投入力度,重视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扩散,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有

偿服务”的思路,实行政府、企业、中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多元化投资,建立研发和引进、推广和示范、产品检验和技术培训等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二是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和教育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在集群区落户,扶持大企业创办研发中心,提高大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集群创新的激励、决策和运行等机制,促进形成区域性、共生型、开放式的创新网络体系。

3.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建立支撑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服务平台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生产者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是制造业集群向集约化和高附加值形态升级的推进器,国外制造业集群升级发展的背后都有强大的生产者服务业支撑,如意大利的产业区服务中心、日本地区公共技术和测试中心等。因此,从国家层面,政府要致力于消除服务业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歧视,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并对重点服务行业(如研发、设计、创意行业)实施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地方层面,政府应强调以制造业集群为依托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促进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集群的互动化发展,促进生产者服务业的专业化、外包化和集聚化发展,建立和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除技术平台外,迫切需要加快风险投资、公共信息、营销网络、融资担保、产权保护、孵化器等服务平台建设。

4.推进产业整合,提高制造业集群的市场组织化程度

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虽然地理聚集程度较高,但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在产业链条中具有领导角色的大型主导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为此,政府要引导和推进产业整合,鼓励制造业集群以兼并、收购、合并、联合、合作、联盟等方式进行企业间资产重新配置,实现集群内部“洗牌”,形成具有产业链控制实力的主导型企业,并发挥主导企业在创新与技术示范、网络辐射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与中小企业建立分工基础上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寡头主导、大中小共存的有效竞争市场结构,提升集群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能力。

5.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制造业集群的竞争秩序

从建立和谐的市场环境与促进集群升级的角度,政府对制造业集群市场监管的重点:一是制定产品、生产技术和排放等标准,通过实施标准监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完善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制度供给,加强诚信监督,防止假冒伪劣,避免产品倾销和柠檬市场效应,提升社会资本价值和集群品牌形象;三是发展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促进自律性管理与政府管理形成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减少

阻碍创新的模仿和搭便车等现象,倡导创新文化,培育具有创新氛围的集群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全球价值链中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中日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长三角洲社会经济研究中心,2006年11月.

[2]罗勇,曹丽莉.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8).

[3]张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此文发表于《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_陈洪玮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017年第11期 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 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 ■陈洪玮张琼冯星坤 本文基于63家江西企业调查数据,从全要素创新的视角应用结构方程实证研究了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外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吸收能力等内部驱动因素,都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江西企业而言,其作用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技术进步、吸收能力、企业家精神、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内部驱动因素的直接作用强于外部驱动因素,技术进步的间接作用大于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 [关键词]创新驱动因素;创新绩效;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7)11-0222-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我国中部和东部省域城市首位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型、机理与对策”(71263037)、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江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13YJ02)、江西发展升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江西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选择” 陈洪玮,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张琼,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 冯星坤,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江西南昌330031)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呈现出资源代价大、科技含量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十三五”以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同时,供给侧改革也成为改革的一个新热点,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运用结构方程进行企业创新驱动因素分析,通过对63家企业的调查分析,找出影响企业创新驱动力的关键因素。其次对其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为提升企业创新驱动管理决策提出了建议。 222

企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doc

企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 宣传、推广企业及产品的品牌形象,有助于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促进销售工作的开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企业宣传工作实施方案篇一为加强公司科学宣传力度,建立有效宣传机制,更好地发挥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塑造公司的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公司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客观真实、多层面、多角度宣传的方针,突出和展现信产投人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品味,形成企业文化助推中心工作,中心工作创新企业文化的良好机制。内强文化,外树形象,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实现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把握时代性。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创新理念,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宣传工作打造成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努力形成开放性大宣传格局。

、突出创业性。要与时俱进,强化发展观念、市场观念和创业观念,弘扬创业文化,传播创业经验,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舆论环境。 、强化原创性。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客观、公正、准确地反映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工作成就、典型事例等,及时、准确报道发展的重点、热点和亮点,为公司发展提供优良宣传服务。 、注重持久性。要实行前瞻性规划,纵深性宣传,由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向渗透式、感召式的方向发展,让员工在潜移默化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感受共同理想,增强参与意识,形成持久合力。 、坚持群众性。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激发全体员工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长效性。各单位在开展宣传策划、实现宣传总体目标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宣传渠道,完善方法和机制,通过建立宣传工作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 (三)总体目标 逐步建立公司良好的宣传机制,畅通公司宣传报道渠道,整合资源和宣传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宣传工作作用,为公司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宣传渠道和方式

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小型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乎着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同时也强烈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就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整体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但仍然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考验,融资难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阻碍了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中小企业的平稳发展,需要去探究中小企业的发展之路。本文从企业与政府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中小企业发展在自身方面应当注重并解决的困难,同时政府也应通过相应切适当的政策,让中小企业于发展过程中应对各种困难,使得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成长且成长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路径;

Study on SME’s development path Abstract: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relating to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our economy, but also strongly affect China's social stability and employmen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as a whole in a steady state of growth, but still faces a very serious test,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and personnel shortages, many still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In order to smooth the development of SMEs, we need to explore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of SMEs.From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proposed SME itself should focus on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fficult to solve, whil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ut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appropriate policies to enable SMEs to cope with various difficult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o that small and medium healthy and stable growth of business and growth in line with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f the times. Keywords: SMEs(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development path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探析田秀昆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探析田秀崑 摘要:在我国各项经济获得稳步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此时对企业 进行科技创新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科技创新能够为企业的生产、运营以及 后期管理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也是新时代市场的发展趋势。在企业进行科技创 新的过程中,工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创新发展措施。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电企业;工商管理;创新路径 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经济呈现出繁荣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讲,工商管理是 管理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效率以 及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1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1.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借助组织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促使员工构建起工商管理的知识架构,对于员工专业素养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这也是企业管理质量以及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工商管理培训的开展为企业管理 措施的落实提供了优质的氛围,帮助企业重塑管理的目标,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工商管理培训的计划通常是管理者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实际诉求制定出 来的培训机制,所以培训工作的落实为员工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综合管 理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1.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在工商管理条例的约束作用下,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此时工商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对于企业来讲, 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以及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运行状况,因为企业的发展 需要建立在每一位员工积极奋斗的基础上。借助工商管理的相关举措,企业员工 的潜力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这对企业是有益的。与此同时,工商管理举措能够 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举措的合理性提升, 员工更愿意主动为企业做出贡献。 1.3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活动的统称,具体指的是借助新型的管理模式 以及生产工艺,对新的产品进行研发,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以及更高质量的服务。所以,科技创新又被分为技术、知识、管理创新等不同的板块,涵盖着资金、知识、制度等多个不同的要素,是创新元素以及创新的个体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复 杂体系。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的支持,营造出科技 创新的氛围、提供出科技创新的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推进科技创新的步伐。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工伤管理的模式,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潮流,对企业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有效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形成。 2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供电企业工商管理的创新路径 2.1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作为现代化的供电企业,需要关注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 管理人员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待工商管理培训,解读培训工作对企业管理水平提 升的促进作用,积极吸引员工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中,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 供有效的支持。所以,作为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基层工作人

质量控制图制作

利用EXCEL制作质量控制图 董瑞(淮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淮南232001) 摘要:本文在利用EXCEL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以该方法制作控制图快速、准确、易于推广,是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质量控制图;EXCEL Use EXCEL to Make the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DONG Rui(Huainan EMS, Huainan 23200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y the aspect that use EXCEL make the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This kind of method making quality control picture is quick and accurate,and easy to populazing,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of enviroment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picture; EXCEL 质量控制图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质控图制作是以手工方式计算大量的繁杂数据,再手工绘制在坐标纸或控制图专用纸上,稍一出错便前功尽弃。这是控制图这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不能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各级监测站拥有的电脑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利用这一高效手段使制作质量控制图快速、准确、易推广。在软件方面,EXCEL是常见、易获得的应用软件,其强大的计算和图表功能非常适合制作控制图。本文在利用EXCEL2000制作控制图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1.制作控制图 1.1 确定控制图组成 控制图的类型有许多种,本文选用NH3-N的空白值来制作平均值—极差控制图(x—R 图)。x—R图的基本图形组成见表一。 表一x—R图控制界限线计算公式 空白值的获得方法一般为每天测定一次平行样,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积累20组以上的 =1.880,D3=0,D4=3.267。数据。在本例中,我们选用20组空白平行测定值,则表一中的A 2 1.2 制作步骤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研究 杨思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摘要]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可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成长型和创新型。通过对三种类型企业的内在特 征和外部环境研究表明:依次选择工艺升级、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产品升级或链条升级。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径,都应充分考虑升级时机的选择、升级成本的控制、信息平台的支持等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2-10-24 [作者简介]杨思东(1976-),江苏如皋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HumPhrey和schmit(2000)认为有四种升级方式,即制 程升级(process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upgrading)、跨产业升级(inter-sectorsup- grading);Riggs认为(1998)从OEM初级生产到OEM深化 生产,以工艺和产品创新方式来提升附加值是一条最切实可行的企业升级路径。林汉川(2002)提出中小企业转型的路径包括:(1)发展核心专长;(2)重视管理创新;(3)加入国际网络;(4)形成产品群聚效果;(5)推动企业再造工程; (6)鼓励内部创新;(7)强化产品与工艺创新;(8)有效率地投 入研究与开发;(9)发展信息科技产业;(10)培育企业家人才;李烨(2004)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转型的四种主流路径: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再生式转型;王吉发(2006)结合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和内生成长理论,提出了企业内生型转型(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业务过程转型)和企业外生型转型(行业转型);单东(2009)分析了企业重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等三条路径;贺俊(2011)指出企业转型有多重路径选择:行业转型、区位转型、市场转型、技术转型、管理转型和治理转型。 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选择既受到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路径时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寻找一条比较容易达成既定目标的路径。本文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将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分为:谋生型中小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 1.谋生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经营状况一般;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一般;没有进行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较大比例。企业的经营者基于自身经验或特定机会进入到某个产业领域,对该产业比较熟悉但没有推 进产业升级的愿望。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无法与大型企业进行竞争,因而依附于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和服务。 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工艺升级路径 既然企业已经成功的切入一条全球价值链,主导该价值链的跨国公司出于提升链条整体效能的考虑一定会积极的推动该企业进行工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技术支持也包括管理支持。在如此强有力的推动下,创新能力和愿望都不强烈的谋生型企业可以很容易实现工艺升级。 2.成长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为: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适应环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较强;有进行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的动力。该类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中占有一定比例。企业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改善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企业经营者有能力也有愿望进行各方面的创新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企业通常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 转型升级路径:应选择功能升级或链条升级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势头良好,自身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所切入的全球价值链可能采取的治理模式只能是市场型或均衡型,主导企业不会限制成长型企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向。因此可以选择的路径比较多,参考“微笑曲线”理论结论,身处薄利制造环节的企业应该选择向利润丰厚的上游设计环节或是下游市场和品牌环节进行转型升级,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和投资回报。这种升级路径就是通常所讲的 “功能升级”。由于双方是合作关系,成长型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参与更高增加值的链条来实现链条升级。 3.创新型中小企业 其特征是: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通过科技手段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为企业发展的 第2012年第11期(总第40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1,2012 TotalNo.40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11-0093-0293--

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08T14:33:02.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徐向华[导读] 把握该类变化的发展根源,促进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促进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固井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257064 摘要:我国社会当前是重要的经济转型环节,场经济体制正在进行不断的完善,这一环节经济的变化以及发展程度相对较大。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发展,应当抓准这一机遇,把握该类变化的发展根源,促进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促进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新形势;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路径 1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概念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是一切进步的源泉,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并适应生产关系革新的决定因素,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的砥柱。尤其是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做为生产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各个大中小型企业,而企业除了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产手段创新外,更应该进行有效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以适应更为多变和多元的今天市场。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一个亘古的主题,它的重要性决定着他的永恒不变的地位。所谓经营管理,即“企业内为使生产、营业、劳动力、财务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进行的系列管理、运营之活动。它主要是通过合理的组织生产力,使供、产、销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财、物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而这种创新不仅仅是管理的创新,更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管理层面和员工意识的创新,更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保障企业在如此竞争的当下,保持不败之地的力量,是维持企业生存的保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 2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管理问题 2.1没有现代管理意识,过于依靠经验管理 尽管我国很多的企业正在积极的探索经营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积极的优化,然而仍旧有一部分企业依赖者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也有很多企业虽然具有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但是由于一味的照搬照抄、依赖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而不能以我国的当前情况以及企业的自身需求来对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创新,造成管理方法不符合企业当前情况,反而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不当。企业没有代管理意识,缺乏品牌意识、市场意识或者是商品保护意识等等,造成其难以发展、难以进步。 2.2没有有效的经营管理观念 很多的企业没有战略管理意识,也缺乏长久同时科学的经营管理理念,从而出现认知迷失,偏向于眼前利益,不重视社会效益以及长远利益,没有正确的经营管理方法,这也是我国很多的企业任意排放废气废水、有意制假售假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2.3企业的商业模式不科学 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而随意的降低产品质量。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业务竞争,而利用降价促销等突进来和其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从而拉入更多消费者,这种方法是可取的,也是我国很多企业所采取用的一种降价促销方式,然而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降价行为获取一定的利润空间,进而以次充好或者是偷工减料,并未积极的调整价值链,优化管理途径,造成产品的质量不达标。不能够保证产品的差别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部分壁垒相对较低的行业,只要一家企业生产出非常热销的产品,其他企业会马上模仿抄袭,严重时还会产生恶性竞争,造成产品在市面上大量堆存,市场混乱无序。企业在生产产品之前,一是没有实施市场分析以及细分,二是尚未掌握顾客的潜在需求,造成众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过于雷同,缺乏产品特色。 3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策略 3.1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 企业开展业务流程管理创新,企业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工作,确保企业管理制度不会有任何缺陷。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全过程,管理人员如果在管理工作中的错误和缺陷,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将具体情况尽快在企业负责人可能有订单的及时报告领导解决问题,同时也为企业创新施工管理系统的管理,不仅确保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在市场竞争中的虚拟空间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的能力。不仅如此,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地创新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够适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3.2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要求内部人员能够团结互助,加强内部氛围和工作环境的质量,能使企业管理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达到半效的效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管理人员在一个比较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同时,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把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3.3智能创新 智能创新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好的实现信息化以及智能化。随着大数据、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在实施经营管理活动时应当不断的提升信息化水平,这可以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化会关系到企业运作的众多方面,像是后勤管理、产品开发以及生产营销等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即为对企业的信息进行集成,同时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加以优化,并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先在一定范围进行实时,在看到好的效果之后,再在企业的内容逐步的推广,并不断的进行调整。 3.4注重文化创新,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持之以恒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发挥导向、凝聚、激励功能,能为企业管理和创新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能塑造鲜明的管理特色,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加强文化建设。1.企业在发展初期阶段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精神,培育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执行品质,引导全员把心思、力量、智慧向发展愿景聚集,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2.在日常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丰富文化宣贯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企业文化理念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方案

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方案 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新的历史时期对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闻宣传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园地和前哨,作为实施管理和社会互动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引导舆论、弘扬正气、教育员工、凝聚人心、创先争优和塑造形象的重要使命。它是增强企业核心凝聚力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方式,是优化企业管理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有效途径,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和基本载体。 毋庸置疑,新闻宣传工作为企业的文化传播、和谐构建、形象塑造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各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地位不突出、作用不到位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因此,进一步拓展企业新闻宣传空间,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紧密围绕企业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凸显企业经营发展的主旋律,全面推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推进构建团结和谐与务实进取的企业团队,推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的舆论环境。 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宣传理念,提升舆论引导功能 主动性,就是树立主动出击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

引领作用。与时俱进地更新新闻宣传理念,根据企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及时提出宣传工作对策,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前瞻性,就是要明确企业宣传重点,对企内企外可能存在、出现的问题苗头、舆论动向进行预测预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系统性,就是企业的宣传活动,要发挥媒体的正面造势效应,全面开动宣传机器,统一宣传口径,对内鼓舞士气,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执行力;对外展示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这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加强硬件建设,拓展宣传领域 一是加强主媒体网站建设。如果企业网页长期停留在半生半熟的状态犹如一张未编完的报纸,长期缺少内容更新犹如一本老黄历,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要借鉴企业外成功媒体的经验作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网页质量,包括页面的可视性、栏目的广泛性、题材的丰富性和内容的可读性。 二是不断拓展宣传领域,丰富创新宣传形式。单一媒体的局限性制约了宣传的覆盖范围和时效延伸,应当在巩固发展网站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新媒体平台,出版自己的简报、宣传片,定期发布消息报道,扩大发行范围,实现媒体优势互补,增加覆盖面和读者群。同时,还可利用展板、宣传栏、文艺演出、活动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方

试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

试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 发表时间:2011-10-20T16:58:26.67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超 [导读] 我国担保体系发展在金融领域内占重要位置。 李超 (郑州富银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8-0000-01 摘要:当前,我国担保体系发展在金融领域内占重要位置,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促进金融公平,尤其是为焕发金融担保市场多元主体活力,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经济整体发展而实现的一种创新产物。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进行科技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 用。 一、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探索,初步确立“一体两翼”的信用担保体系框架。各地信用担保机构数量迅速增长,2000年底为203家,到2003年6月增长为966家,其中95.5%的担保机构分布在地市级及以下地区,共筹集担保资金总额达286.5亿元,累计担保总额1179亿元。但是,各地在推进担保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信用担保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业务品种较为单一;担保经营不规范,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较大;政府干预较为严重,一些信用担保机构成为地方政府的附属物;相当部分担保机构勉强维持生存,出现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出现,较大限制了信用担保体系作用的发挥。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维持信用担保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不足。 (一)政府监督约束机制缺失,以政府为主导的信用担保模式具有局限性。据统计,2003年6月底,在966家担保机构中,政府完全出资的305家,参与出资的321家,占机构总额的64.8%。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在整个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对政府行为约束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实现地方利益或集团利益,往往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这导致了三种不利的后果:一是加重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使担保机构的代偿风险最终转化为实际上的财政代偿风险;二是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导致银行的债权损失,从而降低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和融资担保活动的积极性,损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长期发展。三是不利于担保机构自身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和担保服务水平。 (二)担保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缺乏风险转移、补偿机制。一是缺乏风险分担机制。据调查发现,与国有商业银行有协作的担保机构不到担保机构总数的60%,尤其是部分地市、县及乡镇的担保机构,国有商业银行与之协作的很少。而与贷款担保机构协作的金融机构中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还是信用社,不与担保机构共同分担风险的也在60%以上。二是缺乏风险转移、补偿机制。目前,许多省市尚未建成再担保制度,信用担保机构缺乏分散风险的渠道。三是缺乏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基层担保机构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严重的人情担保和“拍脑门”担保的现象。而人才的缺乏也使得这些担保机构对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三)金融支持体系供给不足,信用担保的开展受到限制。我国金融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侧重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一级法人体制,其业务政策及制度的制定和解释权均在总行,因此,对中小企业贷款压力较大的基层行要对现行制度有所突破,必须层层上报,由总行决定。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了与大企业相适应的企业评价体系。以这种评价体系来衡量、考察各种类型企业执行信用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将一大批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四)社会信用制度缺失,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环境较差。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是信用服务。因此,决定担保规模的是该地区的企业的总体信用状况。当受保区域内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佳时,即使资本雄厚,也不能盲目扩大担保规模。然而,我国企业信用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3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信用制度建设滞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创新 要保持信用担保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应对现有不利于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制度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进行信用担保模式创新,优化信用担保体系结构 当前,我国建立以政府为主要出资人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不合适的。一是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差异较大。特别是县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所需要的持续性资金供给。二是计划体制的惯性存在,政企还未完全分开,政府为主导的担保机构可能重新成为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干预的一个渠道。因此,应该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二)进行风险控制制度创新,降低信用担保机构的交易风险 就担保机构内部而言。我们认为,一是要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机制。实行严格的审保分离制度。完善各种预警指标体系,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工作。二是要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相互监督和约束机制。要建立起产权清晰、职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一切市场经济关系建立在合同、契约关系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信用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作。三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利用预留风险准备基金等财务手段控制和化解风险。四是要完善资本金补充制度。允许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各种类型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五是进行业务创新,分散经营风险。“以担保促进投资,以投资发展担保”。六是进行人才制度创新。各担保机构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战略。不仅注重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更要注重采取各种形式对现有在职人员进行长期的专业化培训,增强职工的业务素质,提高职工发现、控制和处理风险的能力。 (三)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成为构筑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信用担保环境的制度创新者。首先,政府应该成为一个竞争有序的信用担保法治环境的供给者。政府需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体系,使信用担保体系相关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有法可依,规范运作;其次,在管理方面,政府对信用担保机

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18-03-09T14:28:08.8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作者:雷海文 [导读] 近年来,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开展意义愈发重大。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柳湾煤矿党委宣传部 032303 摘要:近年来,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开展意义愈发重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主要意义,接着提出了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路径旨在提升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创新路径 在传统的煤矿企业中,不管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基层员工,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在这样低迷的工作环境中,企业的宣传工作者丧失了仅有的工作热情,抱着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连基本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显得捉襟见肘,就更别提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体现出创新和改革了。因此,在新形势下,煤矿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在工作中体现创新性,成为了每个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主要意义 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新闻宣传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之下,到位且恰当的新闻宣传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增添光彩。具体而言,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现代商业竞争中,品牌的力量无法估量,而创新性的新闻宣传则能让煤矿企业的品牌发扬光大,赢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其次,煤矿企业还能够通过创新性的新闻更好地凝心聚力,让企业上下统一思想,共同助力于企业的全力高速发展。最后,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性还能让企业的工作重心得到全面彰显,通过实效性的新闻宣传路径,煤矿企业最终能实现内外部发展的一致化和高速化。 二、煤矿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一)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煤矿企业的新闻宣传人员要想使开展的工作具有创新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煤矿企业的新闻宣传人员应该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党政工团的联合领导之下找准新闻宣传的方向,始终坚持正能量的宣传,保证企业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经济中始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状态。同时,创新性的新闻宣传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安全观念的宣传应该常态化、固定化,并在宣传的过程中以榜样的理念鼓舞企业员工,让员工在榜样的感召之下兢兢业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此外,各个煤矿企业还可以动员全公司所有员工的力量,组建一支由各层次员工组成的新闻通讯队。新闻通讯队除了负责企业日常的新闻宣传工作之外,还应该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源源不断地向当地甚至是全国性的各个新闻媒体投稿。通过大量的新闻稿件,社会对于企业的熟悉程度势必得到显著提升,这在企业外在形象的树立上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二)用创新性的工作机制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首先,各个煤矿企业应该认真落实和践行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让新闻宣传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实效。创新性的新闻宣传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进程中求实奋进,解放思想,以创造性的工作机制促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其次,煤矿企业还应该围绕本公司开展的各种大型活动,进行专题性的新闻互动报道。在煤矿企业中,安全年、安全月的活动频频开展。新闻宣传者应该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多与外界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将自己的宣传空间向外延伸和拓展。再次,煤矿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在创新性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主题宣传和常态化宣传结合起来,以主题宣传为契机,让新闻宣传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并始终具有实效性。同时,内部宣传与外部宣传的相互结合也十分关键,通过“内外夹击”的方式,让整个煤矿企业始终处于正面积极的舆论氛围中,并在精神层面的刺激之下永葆生产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坚持正面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积极作用 首先,煤矿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可以创造性利用现如今应用十分广泛的互联网,开展因地制宜的宣传工作。有了互联网元素的加入,宣传工作能够彻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新闻宣传工作真正做到无孔不入和无缝连接。特别是一些企业发生的即时新闻,借助网络宣传的效果更是出其不意。及时高效的新闻传播速度让网络成为了创新新闻宣传形式的主阵地之一。不过,在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煤矿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煤矿企业的新闻工作者也要注重保证新闻的质量,不能在没有核实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来源的可靠性就将新闻发布出去。由于利用互联网渠道发布的新闻,关注度较高,传播速度也非常快,往往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因此,煤矿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在积极创新煤矿企业新闻工作的形式的过程中,对于新闻质量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积极作用。其次,对于新闻宣传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样也不能放松。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并非天外来物,需要新闻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方能最终实现。各个煤矿企业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新闻宣传人员的素质,一方面,让其能够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视野下创造性开展各种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也让其深入理解自己的工作所担负的社会职责,不断提升自己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创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不能忘记初心,要坚持正面宣传。要把突出“精新强实”四个字,将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精”就是坚持精品化思路,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不断夯实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基础。精心研究企业文化与新闻宣传的年度工作重点,明确质量要求、责任部门和工作进度,把新闻宣传纳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之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扩大企业文化和新闻宣传的阵地建设,加强员工对企业统一文化的认同,大力选树和宣传践行企业价值观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共筑“煤矿人的文化家园”。“新”就是突出载体建设,创新工作实践,推进企业文化、新闻宣传与企业管理实践有机融合,相融共进。从安全生产、转型跨越等领域,深化企业文化管理实践,并以此为示范引导,全面深入推进新闻宣传工作,实现“文化铸魂”。“强”就是以品牌建设为重点,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树立大而强的品牌形象。整合企业品牌建设资源,打造企业文化精品,组织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宣传活动。特别要充分利用行业及社会媒体,利用公司网络、视频、简报、展板等文化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宣传活动,力争对外宣传发大稿、好稿,上大报、大台,加强公司价值观和品牌形象的社会传播,展现长治供电人风采,不断提升公司“三争三创”的影响力。“实”就是突出实用实效,健全和完善企业文化工作机制,加强新闻宣传的过程控制和工作督察,重点围绕实施“三争三创”和“文化铸魂”,推进公司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与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提高,而市场竞争力亦逐渐加大。所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需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定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研究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创新理念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亦日益暴露。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不足。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资源,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备稳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了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和意见,使得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加,发展规模逐渐加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企业总数量的99%,在促进我国GDP增长方面占据着55.5%,而且,中小企业的产生使得我国社会销售额逐渐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据总销售额的越60%。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亦随之增加,而我国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据全国的75%左右,至今,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从中小企业的分布状况来看,主要集中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带动着此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销售额以及资产总额与西部地区形成极大的反差[1]。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意识 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若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需要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均存在信息化建设投入较低的情况,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仅在购进设备与系统时花费一

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 毕业论文

山东 X X 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 年级: 学号: 姓名: 岳磊 专业: 指导老师: 2012 年 4 月

院系专业 年级姓名岳磊 题目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 年月

山东 X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I 页 摘要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通常而言,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创新。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是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企业管理现代化进入到管理创新的新阶段,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逐渐形成生产关系逐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推动企业在。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创新的作用,然后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管理创新途径研究对策核心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1) 1.1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举措 (1) 1.2企业管理创新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1) 1.3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2) 1.4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制定战略的重要法宝 (2) 第二章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 2.1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2) 2.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 2.3产权制度不规范 (3) 2.4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3) 第三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3) 3.1提高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 (4) 3.2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生产规范和本质安全水平 (4) 3.3重视和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 3.4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6) 3.5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 3.6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 (6)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