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 (IASP) 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通常是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其中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麻醉医师处理的急性疼痛,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分娩痛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其他急性疼痛的治疗也逐渐在各级医院开展。本章将讨论急性疼痛的治疗。

一、急性疼痛治疗的意义

急性疼痛的病程虽短,但治疗意义十分重大。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急性疼痛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往往是患者已经是不能忍受疼痛时才给药。而积极主动的治疗则意味着最佳的疼痛控制方案、预先对患者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新的治疗模式,如患者自控镇痛 (PCA) 、硬膜外镇痛、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等。

事实证明,积极主动的治疗带来更佳的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以术后镇痛为例,积极的手术后疼痛治疗可以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敢于深呼吸和咳嗽,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术后镇痛还被认为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与其他治疗手段相同,镇痛治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从而影响了疼痛治疗的开展。疼痛治疗的障碍有时还来自外科医师或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以及担心影响恢复等。作为麻醉( 及其他科室 ) 临床医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疼痛的重要意义,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树立积极主动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与患者及外科医师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二、急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尽管急性疼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治疗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现归纳如下: 1 、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对镇痛不良反应的担心。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可以争取患者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如,一般手术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告知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术后疼痛的情况,使其了解术后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医师和护士会尽量帮助患者克服疼痛。让患者了解术后镇痛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告知疼痛程度评估的方法,使其了解目前可以选择的疼痛治疗药物和方法,共同商定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

2 、加强随访和评估:要达到好的镇痛效果,就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评估的方法宜简单,对急性疼痛

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视觉模拟评分 (VAS) 、数字分级法(VNRS) 等,疼痛评分目前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随访不应局限于疼痛本身,也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3. 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疼痛一旦形成,其治疗更加困难。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 (preemptive analgesia) 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尽管目前对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但大家已接受急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技术,可能预防中枢致敏,提高镇痛效果。

4. 提倡平衡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阿片类药物一直是治疗中、重度急性疼痛的首选药物,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阿片类药物对静息痛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运动痛则疗效较差,因此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恢复。近年来急性疼痛治疗趋向于在保证疼痛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甚至有人提出了无阿片药物镇痛 (opioid-free analgesia) 的目标。

5. 个体化镇痛:不同患者对疼痛和镇痛药物的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镇痛方法应因人而异,不可机械地套用特定的配方。个体化镇痛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最佳的镇痛效果且尽可能减少并发症。

6. 了解疼痛治疗的目标:理想的疼痛治疗目标是使疼痛完全缓解,但临床实践中往往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因此医患双方都应该理解,如不能完全控制疼痛,应将疼痈控制在可以忍受和相对舒适的水平。

7. 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急性疼痛根据疼痛的类型可分为躯体痛、内脏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中常规治疗对前两种疼痛效果较好,而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较差。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常需要加用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因此,及时发现和区分神经病理性疼痛,并调整治疗方案对改善疗效非常重要。

8. 规范疼痛治疗的记录、管理和组织:尽管对患者的治疗提倡个体化,但治疗的记录和管理须规范。应设计合理的表格,记录患者的疼痛病史、疼痛评分、对疼痛的描述、疼痛的部位、性质、给予的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等。要特别重视疼痛和治疗的变化。

三、急性疼痛常用的治疗方法

( 一 ) 常用药物

1.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轻、中度疼痛,或与阿片类药物协同应用于中、重度疼痛,因不良反应轻微且可直肠给药,常用于小儿急性疼痛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偶尔发生的肝肾损害。推荐剂量为口服或直肠给药 10 ~ 15mg / kg ,q4h 。

2.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起到镇痛作用。

3. 局部麻醉药。

4.NMDA 受体拮抗剂。

5. 阿片类药物。

6. 其他辅助药物,如抗惊厥药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 二 ) 常用方法

口服;肌注;皮下注射;静脉给药;患者自控镇痛(PCA);椎管内给药;神经阻滞和连续神经阻滞;其他疗法,包括热敷、电刺激、行为和认知疗法等。

下面介绍主要介绍 PCA 镇痛。它是指当出现疼痛时,通过 PCA 装置由患者控制给予镇痛药物,单次剂量预先由医师设定,以每给药 1 次即可产生有效的镇痛效果,同时不产生明显的过度镇静或呼吸抑制为理想剂量。间隔时间一般在 5~15 分钟。本方法效果好、安全性高,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 优点:患者自己可以控制疼痛,减少心理恐惧和焦虑;患者自己调控用药,易于达到最小有效浓度,容易适应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小,镇痛效果好;镇痛药物的总量相对较少。

2. 缺点: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如果药物浓度配置过低需反复给药,给药的时间间隔过短,使患者感到疑虑和烦躁,导致镇痛的满意度较低。

3.PCA 的给药途径主要包括静脉、皮下、硬膜外腔和神经干或神经丛。

(1) 静脉:目前应用最广,可以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留置管。可以迅速滴定出最低有效浓度的用药量。阿片类药物 PCIA 的推荐方案见表10-

l 。

(2) 皮下:管理较静脉途径简便,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静脉给药的 80 %。经静脉给药疼痛得到控制后改用皮下给药途径。但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因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3) 椎管内给药:指硬膜外腔(PCEA)和蛛网膜下腔给药方式,适用于区域性疼痛。其中PCEA简便安全,临床应用广泛(表10-2)。

(4) 神经丛给药:指神经丛留管采用PCA持续给药的方法,如臂丛神经穿刺留管镇痛,需要在神经刺激器指引下置入并保留特殊的套管。

四、急性疼痛治疗的一般流程

包括急性疼痛的评估流程和治疗流程,见图 10-1 , 10--2 。

图 10-1 急性疼痛评估流程

图 10-2 急性疼痛治疗程序

五、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鉴别

多种原因的急性疼痛,如术后疼痛、创伤后疼痛、癌性急性痛等,均可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定义为疼痛伴随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创伤、疾病、外科切开等。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中枢或外周的痛觉敏化。

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有一个伴随神经痛的神经损伤病史,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神经损伤之间常有一个时间上的延迟。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被患者描述为阵发性、烧灼样、刀割样、搏动性、电击样、伴有感觉迟钝等。中枢敏化的一个表现为痛觉过敏,表现为非疼痛刺激 ( 如

轻触 ) 即可引起疼痛,这一现象可发生于损伤部位 ( 原发性 ) ,也见于疼痛周

围 ( 继发性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另一特点是对阿片药物的治疗反应差,特别是快速增加阿片药物的用量不能使疼痛缓解。

一般疼痛出现以下特性时,应考虑神经病理性疼痛:

1. 在没有组织损伤的区域出现疼痛。

2. 疼痛伴随感觉缺失。

3. 阵发性或自发性疼痛。

4. 痛觉过敏,表现为非疼痛刺激可引起疼痛,疼痛刺激引起更强的疼痛。

5. 异常感觉,如皮肤出现“蚁走感”。

6. 疼痛累加现象,反复的刺激可使疼痛程度增加。

7. 神经损伤后延迟出现的疼痛。

8. 异于伤害性感受器刺激的感觉,如烧灼样、搏动性、刀割样。

9.Tinel 征,即敲击神经瘤可诱发神经支配区域的放射样电击感。

10. 对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1. 有明确神经损伤的病史。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神经病理性疼痛一旦转化为慢性,则治疗非常困难。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较为困难,抗惊厥药 ( 如酰胺

咪嗪 carbamazepine ) 、三环类抗抑郁药 ( 如阿米替林 amitriptyline 、丙咪

嗪 imipramine ) 对此类疼痛有一定疗效,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

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 CRPS) 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后早期或创伤后早期。 CRPS ?I 型又称为“反

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与小神经的损伤有关。 CRPS II 型又称为“灼性神经痛”,与大神经的损伤有关。 CRPS 的特点是体端 ( 肢体、乳房、阴茎、鼻子等 ) 疼痛,常为烧灼样疼痛,伴有痛觉过敏,有多汗现象,可表现血管张力改变如皮肤发红,出现蓝色斑点,皮肤可表现异常的冷或热。后期受累区域可出现水肿或营养不良。对于手术引起的 CRPS ,术前 ( 先发镇痛 ) 且持续到术后的神经阻滞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试题1(1)

癌痛规化治疗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对于吗啡个体化用药不正确的() A.由于样体差异大,剂量不应受推荐标准限制 B.对肝、肾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者,起始剂量不需减少 C.对不能口服吗啡者,可考虑经直肠、透皮等,最后考虑注射途径 D.剂量调整拟有效镇痛为参考 2.有关杜冷丁不正确的描述() A.杜冷丁又称哌替啶 B.代谢产物为去甲哌替啶 C.止痛强度为吗啡的 10 倍D.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作用 E.去甲哌替啶半衰期是 13-14 小时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爆发性疼痛时,用缓释吗啡处理 B.吗啡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最常见副作用的便秘 C.如果吗啡未能完全控制疼痛,应该增加给药频率 D.吗啡镇痛剂量要受药典“极量”的限制 4.癌痛治疗不理想的原因是() A.医务人员普遍具有癌性镇痛知识,但病人怕吗啡成瘾? B.病人积极报告疼痛病史,认为癌性疼痛完全能控制? ?C.许多医生对癌性疼痛评估不足,缺乏相关知识? D.医药管理部门已经不对吗啡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癌症病人的吗啡处方量不需限制? ? 5.评估疼痛程度不正确的描述是(? ?) A.可以采用数字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 B. 2 种评估量表所记录的疼痛程度完全不一样? ? C.轻度疼痛:( 1-4 )/10? D.中度疼痛:(5-6 )/ 10? ?

E.重度疼痛:(7-10)/10 6. WHO 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不正确的描述是(? ?) A.遵守2个基本原则? ? B.已经向全球推荐? ? C.可以使 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 D.具有简单、有效、合理的特点 7.吗啡镇痛的原则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注射途径是最后考虑的使用方法? ?B.吗啡剂量有极限,不能无限制增大剂量? ?C.按时给药可减少耐药性发生? ?D.口服吗啡经济简便,较注射更不容易产生依赖性?? 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镇痛药物用量已可能足够,仍不能控制疼痛,应评价病人是否存在情绪障碍? ?B.肿瘤患者最常见抑郁症或抑郁-焦虑症? ?C.协同应用抗抑郁剂必须减少吗啡剂量? ?D.苯二氮罩类是常用的抗焦虑剂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美散痛效力弱,半衰期短,不易蓄积? ?B.曲马多系强阿片制剂,需控制性使用? ?C.杜冷丁是强阿片制剂,用于慢性疼痛安全方便? ?D.可待因是中枢性镇咳剂,一般不用于癌性镇痛? ?E.芬太尼针剂常用于镇痛泵 10.对哌替啶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代谢产物容易蓄积而产生神经中毒症状? ? B.长期用于慢性疼痛或癌性疼痛属禁忌? ? C.适用于短时急性疼痛? ?D.对老年病人和肾功不全者,小剂量绝不会发生中毒现象? ? 二、判断题(正确则在括号内“√”,错在括号内“×”): 1.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针剂,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最多5天的处

社会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单元:导论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实证性。 3?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地。 2 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4?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6?社会研究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 2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 7?社会研究过程的两项任务: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专门性,技术性,操作性) 8?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哲学基础,逻辑,范式,价值,客观性。 2)基本方式: 1调查研究: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定量) 2实验研究:包括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侧,后侧,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统计分析--定量)3实地研究:包括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定性分析--定性) 4文献研究:包括内容分析,编码与解释,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定性) 3)具体方法技术:问卷,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是访问,局外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9?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学的要求,才具有价值。{孔德,涂尔干}(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定量研究) (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定性研究) 10研究的主要阶段: 1选择问题阶段:主要任务--a ?选取研究主题 b.形成研究主题 2研究设计阶段:为实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 3研究的实施阶段,就是资料的收集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风笑天版

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 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 命题自选课题命题+自选 (二)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二、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 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 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 四、文献回顾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 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一)文献回顾的意义 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 (二)文献回顾的步骤 1.查找相关文献 2.对文献进行选择 3.阅读和分析文献 (三)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 1.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RICE原则) 运动损伤出现后,需要马上进行临场处置,以避免损伤加重或重复受伤,为损伤的修复打好基础。那么运动损伤出现后,如何正确、快速地处理呢?目前竞技体育界常规的做法是要遵循RICE原则,有人也提出PRICE原则,其实是一样的。 R:是英文REST的缩写,意思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I:是英文ICE的缩写,意思是要马上冰敷。冰敷在运动损伤的初期非常关键。 冰敷的效应在于使血管收缩,减慢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率(减少细胞组织的受伤及坏死);降低患处疼痛感觉;减轻肌肉痉挛;减低血管壁的渗透性,阻慢肿胀加剧及软组织出血。生理上,当肌肉温度降低到20度左右时,肌肉张力会减弱,低到10度时,痛觉神经的传导也会变慢或暂时阻断,产生有效的止痛效果。因此,当急性运动伤害发生的时候,此时肌肉或是韧带刚刚受到剧烈的冲击,可能有挫伤、撕裂甚至断裂,同时伴随着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局部肿胀,这时就需要冰敷来减少毛细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控制炎症。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用塑料袋装冰块并加少许水直接置于患处,一次冰敷时间约15~20分钟,通常冰到患部有麻木感就可以停止,休息约1~2小时再冰敷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少年在冰敷时,应以毛巾包覆冰袋后置于患部,5分钟左右观察一下,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以避免冻伤。 冰敷的阶段长短,要看伤势的严重性而定,并非人们常说的「前三天冰敷、三天后热敷」,若是患部仍持续肿胀,冰敷就要继续进行。 C:是英文COMPRESS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加压包扎。冰敷过后患处要及时加压包扎,控制伤部运动,避免重复受伤动作,减少出血和渗出。在国内,我们有时还要外敷新伤药之类的止血止痛的中药来控制肿胀,这是我们中国的优势和特别的地方。

急性腹痛急诊治疗原则

急性腹痛的急诊治疗原则 急性腹痛是常见急症,是人体某个部位或脏器发生某种病变的表现,其特点 为起病急、变化快、程度重,临床表现复杂,病因繁多,常涉及多个专业,如果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将产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急性腹痛的动态变化,尽快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临床症状分析,认真全面查体,辅以相关化验和专科检查以及相关科间会诊,大多数急性腹痛病例能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做出初步判断和予以相应的治疗,但少数需在严密观察其腹痛的 动态变化下,暂予对症治疗,并依据其手术适应证及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是否采用剖腹探查,以便同时解决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手术问题。急诊对急性腹痛的初步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对急性腹痛暂时难诊断,需继续观察时,可首先行全身支持和对症止痛等治疗。伴有休克者需及时予以纠正,并监测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意识状态等一般情况。伴感染者积极配合抗感染治疗。同时密切观察腹痛性质、部位及腹部体征的动态变 化。在暂时禁食水期间,予以输液,提供能量及维持病人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一般腹痛者进行对症止痛时可选用解痉镇痛类药,如:颠茄、阿托品、安腹痛、654 - Ⅱ等,对腹部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者要慎重。未能确立诊断的急性腹痛禁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掩盖其病情,疑有胃肠穿孔或肠坏死者,禁止灌肠或应用泻剂。对弥漫性腹膜炎、肠麻痹或肠梗阻者可行胃肠减压。伴有大量失血者应及时配血和输血,以防止失血性休克。如果经观察和治疗,腹痛逐渐缓解,且平稳3 日以上,病人一般情况好转或腹膜刺激征已不明显或者炎症已局限,或者病人一般状态极差,不能耐受手术探查及手术治疗者,大多采用非手 术疗法。 2 常见急性腹痛的处理原则 2. 1 外伤性急性腹痛腹部外伤后,若伤及内脏,有可能发生腹腔内脏破裂、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此时应尽早外科手术或探查。若属开放性腹外伤,有内脏自创口膨出,不要强行还纳,先以无菌敷料覆盖,有活动出血时予以止血,立即外科手术同时行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过敏试验,阴性者肌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若为腹部闭合性损伤,无内出血或腹膜炎之类表现时,可暂密切观察,采用保守治疗。 2. 2 感染性急性腹痛积极采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针对需氧及厌氧性胃肠道菌选药,酌情选用庆大霉素、丁氨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配合抗厌氧菌的灭滴灵(甲硝唑) 250ml 静脉点滴,每日2次。联合用药严格进行抗感染治疗,尤其是重症感染性急性腹痛,更应选择高效的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和纠正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者应取半坐位,禁食、输液、行胃肠减压,并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尿量、血气分析。通过支持治疗保障血容量、营养供应、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如果难以控制病情,需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者,应掌握好适应证和时机。适应证: ①空腔脏器穿孔,破裂或伴大出血。②器官坏疽。③弥漫性腹膜炎不能局限者。④局限性炎症继续扩散。手术的目的是控制继续发展,引流排脓,清创止血,切除坏死器官及病灶等。为消除腹膜炎的病因而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证,避免延误手术,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2. 3 出血性急性腹痛对于腹腔内脏破裂或动脉破裂大出血的病人均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和进行抢救。对腹痛伴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若病情允许,或出血部位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

社会研究方法总结社会研究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 质和规律的专门的 1. 科学研究活动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2.经验性,社会的认识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3. 属于类别概念的有:老年人、残疾人4. 5.属于集合概念的有:组织、社区、国家、社会就会发生以偏 6.如果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概全的错误则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出的结论简单地推论其中每个成简单还原, 7. 员,例如,用企业经营目标去推论每个员工的目标,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的调查 8.所谓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 9. 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 区别主要在于研究目标的不同,理论性研究10.关心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应用性研究则要解“如何做”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11. 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12. 究描述性研究回答“是什么”,解释性研究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13. 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4.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属于普查15.典型调查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被研究的总体中有目的地16. 选取一些典型的个案来加以调查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17.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18. 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19. 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民意测验、市场调查和人口普查都是横向研究的例子20.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种或某些 社会现象进行调21. 查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研究22.同期群研究,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23. 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24.同组织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25. 查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而同期群研究中的样本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26. 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27. 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28.纯自主选题是指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29. 的影响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学术兴30. 趣出发的项目31.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多研究题目是以上级定是的方式而选定的,目前,在一些研究机构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这种选题方式 理论抽象,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在考32. 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归类表33. 述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34. 35.变量,就是指在经验中可以测量的,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取值的概念理论模型,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36. 征及其关系的再现当研究所涉及的变量数较多时,常采用变量结构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整理

社会研究:以一种经验得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得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得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得科学得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以经验性、实证性为特征)就是各门社会科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就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得人文科学得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研究得根本目得:形成与产生有关社会世界得系统得知识,增加人类对自身以及所生存得世界得理解。 社会研究得基本特征:研究主题(研究所涉及得现象领域或范畴)就是社会得,而非自然得;方式就是经验得、非思辨得;研究得问题就是科学得、非判断得。 社会研究得困难:人得特殊性;研究得干扰性;社会现象得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得制约;保持客观性得困难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方法论:社会研究过程得逻辑与研究得哲学基础,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得就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得原理、原则与方法得体系; 实证主义方法论:应该对社会世界中得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得探讨。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得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研究过程就是可以重复得。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就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得最典型特征。 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人得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得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得主观性。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就是人文主义方法论得典型特征。 研究方式:研究所采取得具体形式或研究得具体类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得测量与计算,用数字与量度来描述,而不就是语言文字;发展迅速;认识论基于实证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演绎得;“价值无涉”、“价值中立”;常常就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得;研究方式上强调研究程序得标准化、系统化与操作化 定性研究:依赖于对事物含义、特征、隐喻、象征得描述与理解,用文字描述现象,而不就是数字与度量;发展遭到阻碍;认识论基于人文主义范式;逻辑过程就是归纳得;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与研究手段得灵活性、特殊性。 (具体见P13) 通常把社会研究得具体方法划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与文献研究。每一种方式都具备某些基本得元素或特定得语言,构成一项具体得社会研究区别于其她社会研究得明显特征。 调查研究:描述一个大得总体状况,探讨不同变量之间得相关关系 实验研究:探索与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得因果关系 实地研究:定性研究方式,深入理解特殊得社会现实,以及在提炼与建构理论方面发挥作用 文献研究: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任何反应,又就是其她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上无法达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整理版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2、聚焦问题。3、文献述评。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急性疼痛治疗

急性疼痛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 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最近产生并可能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急性疼痛通常与明确的损伤或疾病有关。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通常是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急性带状疱疹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其中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麻醉医师处理的急性疼痛,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分娩痛的治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其他急性疼痛的治疗也逐渐在各级医院开展。本章将讨论急性疼痛的治疗。 一、急性疼痛治疗的意义 急性疼痛的病程虽短,但治疗意义十分重大。急性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的痛苦,还带来严重的心理生理损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恢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随着镇痛技术的发展,急性疼痛的治疗已经从以往的保守治疗改为积极主动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肌注或静注镇痛药物,往往是患者已经是不能忍受疼痛时才给药。而积极主动的治疗则意味着最佳的疼痛控制方案、预先对患者教育、规范化的疼痛评估和监测、新的治疗模式,如患者自控镇痛(PCA) 、硬膜外镇痛、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等。 事实证明,积极主动的治疗带来更佳的镇痛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符合人道主义的要求。以术后镇痛为例,积极的手术后疼痛治疗可以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敢于深呼吸和咳嗽,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术后镇痛还被认为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与其他治疗手段相同,镇痛治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从而影响了疼痛治疗的开展。疼痛治疗的障碍有时还来自外科医师或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恐惧,以及担心影响恢复等。作为麻醉( 及其他科室) 临床医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积极治疗疼痛的重要意义,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树立积极主动的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与患者及外科医师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 二、急性疼痛治疗的原则 尽管急性疼痛的原因有所不同,但其治疗有统一的基本原则,现归纳如下: 1 、重视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患者的积极参与是取得良好镇痛效果的关键。疼痛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紧张情绪,以及对镇痛不良反应的担心。对患者的教育和沟通可以争取患者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疼痛治疗效果。如,一般手术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告知手术的大致过程和术后疼痛的情况,使其了解术后一定程度的疼痛是无法避免的,但医师和护士会尽量帮助患者克服疼痛。让患者了解术后镇痛的意义和可能的风险,告知疼痛程度评估的方法,使其了解目前可以选择的疼痛治疗药物和方法,共同商定术后疼痛的治疗方案。 2 、加强随访和评估:要达到好的镇痛效果,就应及时评估疼痛程度的变化,观察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评估的方法宜简单,对急性疼痛而言,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量化记分办法,如视觉模拟评分(V AS) 、数字分级法(VNRS) 等,疼痛评分目前被称为第五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随访不应局限于疼痛本身,也应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3. 疼痛治疗宜尽早进行:疼痛一旦形成,其治疗更加困难。早期介入疼痛治疗十分必要。对术后疼痛的治疗,有人提出了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 的观点,即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尽管目前对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还有争议,但大家已接受急性疼痛早期应用镇痛技术,可能预防中枢致敏,提高镇痛效果。

慢性疼痛诊疗规范

慢性疼痛诊疗规范 一、慢性疼痛的概念 一种急性疾病过程或一次损伤的疼痛持续超过正常所需的治愈时间,或间隔几个月至几年复发,持续达1个月者称作慢性疼痛。因此急性疾病或损伤在治愈后1个月仍存在疼痛,就考虑是慢性痛。急性疼痛仅仅是一个症状,而慢性疼痛本身则是一种疾病,其在病因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症状学、生物学、心理学等方面与急性疼痛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两者的诊断和治疗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所以认识这些差异和区别,不仅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疼痛不仅对病人本人造成危害,而且影响到病人的生活、家庭乃至社会。慢性疼痛病人常合并精神方面的障碍,如抑郁和/或焦虑,这使慢性疼痛的诊疗和治疗更加复杂而困难。 二、慢性疼痛的诊疗原则 慢性疼痛总的诊疗原则是:明确诊断,综合治疗,安全有效。 (一)明确诊断 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学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和症状诊断。病因诊断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致病因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病理解剖学诊断的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范围、器官和组织以至细胞水平的病变性质。病理形态诊断并不意味着在临床上每个病人皆需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而多数是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等间接方法得出的。 病理生理学诊断是以各系统器官功能的改变以及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改变为基础的,功能的改变可以追溯到体内超微量物质的水平,检测手段的完善使许多功能改变获得了进一步的认识。 症状诊断是根据尚未查明原因的症状或体征提出的诊断,如上肢烧灼性痛等。此类诊断只是提供诊断方向,待原因查明时再做修正。因此症状诊断是初步诊断或印象。 (二)综合治疗 疼痛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神经阻滞疗法、小针刀疗法、手法矫治、药物疗法、理疗、针灸、枝川疗法等。针对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组合,发挥多种方法的各自优势,以取得最佳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 (三)安全有效 疼痛治疗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专科医师治疗,治疗前准备充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紧密观察病人,注意及防治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治疗宜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 三、慢性疼痛的治疗 (一)明确诊断的内容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治疗效果取决于诊断的正确与否,明确诊断的内容包括: 1.明确疼痛的原因,病变的性质;明确引起疼痛的原发病是属于肿瘤、损伤、炎症、畸形中的哪一种,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炎症是感染性的还是无菌性的;损伤是急性外伤还是慢性劳损。 2.明确病变的组织或器官 是在肌肉、筋膜、韧带、滑囊、关节、骨骼、神经、血管、内脏的哪一出或几处。 3.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深浅

社会研究方法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 1. 什么是科学?科学的两大支柱是什么? 答:科学就是在寻求解答过程中所发展出的一种答案。科学既可以切入约定俗成的真实,也可以进入经验的真实。对于非亲身经验的真实,科学家有很多标准来做评断,才会把这些事物视为真实。 科学有时以逻辑实证(logico-empirical)为特色,其两大支柱是逻辑和观察。科学对世界的理解必须言之成理,并符合我们的观察。这两者对科学都不可或缺,而且和科学研究的三大层面密切相关:理论(theory),资料收集(data collection)和资料分析(data analysis)。 2. 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变量?理论和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理论(theory)是对某特定生活方面相关的观察的系统解释,如青少年不良行为、社会分层、政治改革等,是科学观察的层面。 变量(variable)属性在逻辑上的归类,属性指的是事物的特征或本性。变量是许多属性的逻辑组合。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理论用来描述(可以逻辑地预期的)变量间关系。这种预期常常包含因果关系。一个人在某个变量上的属性会造成、倾向于、促进另一个变量的某一个属性。理论是以变量语言来建构的,理论所描述的是不同变量的属性之间逻辑上可能有的关联性。 3.社会研究中存在哪些辩证关系?请逐一解释。 答:社会研究中存在的辩证关系有: (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个案式解释(idiographic)是一种解释方式,企图针对特定的个案进行全面的了解。 通则式解释(nomothetic)也是一种解释方式,试图寻找一般性的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的原因,也就是对许多事例进行概括性的也是表面性的了解。 (2)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理论(induction)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理论(deduction)根据一般理论预测个别事件,也就是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3)定性与定量资料 定量资料是数学形式的,定性资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目的中,两种类型的资料都是有用的。 (4)抽样研究和应用研究 纯粹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是社会科学事业中有效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4.研究中可能的错误有哪些?解决方法有哪些? 答:研究中可能的错误有: (1)不确切的观察:研究者常常在观察中犯错。解决方法:更谨慎的观察、使用简单或是复杂的测量手段。 (2)过度概化:当我们探讨周围事物的模式时,通常会把一些类似的时间当做某种普遍模式的证据,在有限观察的基础上,做了过度的概括。解决方法:

急性疼痛考试题

急性疼痛考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头痛按发病机制分、、牵涉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脑膜刺激性头痛、神经炎性头痛。 2、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中约占57%。 3、高血压急症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一般超过 mmHg),同时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急性损害的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急症包括、颅内出血(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子痫等。以往所谓的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等均属于此范畴。 4、高血压急症通常表现为 ,伴有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和精神及神经方面异常改变。 5、高血压急症一般情况下,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 %。在随后的2~6h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 mmHg左右。 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7、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紧缩压榨感或压迫感、烧灼感,可向、下颌、颈、背、肩部或左前臂尺侧放射,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息感、甚至晕厥,持续>10~20分钟,含不能完全缓解时常提示急性心肌梗塞。 8、病理性Q波是的Q波。 9、当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或心电图动态改变而无升高时,可诊断为心绞痛。 10、稳定型心绞痛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诱发,疼痛多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重复发生,并逐步加重,多在分钟内渐消失。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或舌下含用硝酸甘油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 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 <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 <2> <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 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 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 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 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 (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 (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行为康复治疗

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行为康复治疗 发表时间:2018-02-09T09:11:28.6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李树森 [导读] 还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身管理能力,培养养生的意识,这对于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4]。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疼痛综合征的行为康复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疼痛综合征140例,采用对比分析,对照组入组70例,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入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对行为康复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疗法有助于慢性疼痛的控制。 【关键词】慢性疼痛综合征;行为康复;临床疗效 慢性疼痛综合征是指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群侯症,危害较大,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保守估计全世界约有上亿人受慢性疼痛的影响。慢性疼痛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抑郁症、神经官能等疾病关系密切,按照疼痛的部位,可分为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慢性腹腔疼痛综合征等,部分甚至无法明确疼痛部位、病因,对于慢性疼痛治疗治疗方法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缺乏规范的疗效,疗效较差,需重视综合管理[1]。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分析,评价行为康复治疗慢性疼痛综合征的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慢性疼痛综合征140例,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45.2±10.5)岁。疼痛的部位:盆腔26例,腹腔49例,腰背50例,其他15例。疼痛的原因:远伤病56例,手术切口32例,其他16例,原因不明34例。纳入标准:①无需采用手术治疗对象,选择保守方法治疗;②明确的严重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疼痛,如慢性肩周炎;③可获得随访;④知情同意;⑤临床资料完整。采用对比分析,对照组入组70例,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入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对行为康复治疗,对比疗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方法,在慢性疼痛超过耐受、影响睡眠的情况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镇痛,对于远伤有明显病灶的对象,清除病灶后,采用按揉方法为主的治疗方法,以手掌按揉患处,可以正红花油浸润丝绸,按揉疼痛的部位,治疗结束后,问询是否有行动障碍,看有没有其他疼痛部位,同一个部位治疗后,每隔1周治疗1次,多个部位分批次、隔日治疗,第一次治疗2-3日后。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行为康复治疗。(1)主动行为疗法的选择与开展:主要包括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避免久坐、久卧、久行,避免劳累,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可配合正念治疗,在运动过程中,重视意气相结合,重视锻炼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不要贪图劳逸、过度劳累,通过行为引导,减轻疼痛等症状,进行自我的按时,疼痛症状的控制。调整身心,改善全身的身体状态,减轻躯体疲劳感。(2)日常生活行为的管理:需要阐述行为管理与疼痛之间的关系,不健康的行为不利于疼痛的管理,需要积极的控制自身的情绪,如家庭关系紧张、工作不顺等导致的情绪问题,都会加重慢性疼痛,影响耐痛阈,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思维、情感、行为,找出不良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如失眠、暴饮暴食等行为的负面影响,思辨式探讨,出现负面情绪后,进行深呼吸放松治疗,减轻疼痛对自身的负面影响,避免形成恶性循环。 1.3 观察指标 采用日记本记录疼痛发生情况,治疗前1周内的慢性疼痛VAS评分,慢性疼痛急性发作次数,治疗后连续记录3个月。对比3个月口服镇痛药物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输血计算,慢性疼痛VAS水平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次数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不同时间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对比( ±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 讨论 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控制疗效明显更好,第3个月慢性疼痛VAS水平、口服镇痛药物次数、急性疼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疼痛的严重程度,还是急性疼痛的发作次数都显著下降[2]。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较复杂,主要与小血管、毛细血管血液外溢刺激代谢障碍有关,主要通过按揉法以利于局部温度上升,加速积液等物质代谢,从而缓解疼痛。但这种方法并不理想,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特别是针对病程较长的对象。采用行为疗法,能够提升患者的耐痛阈。通过运动治疗,协调局部与整体的功能,锻炼本体感觉能力、平衡能力,增强各个部位肌群力量,恢复代偿的平衡,对于肌肉疲劳损伤等病理改变所致的慢性疼痛具有更好的疗效[3]。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不能解释的慢性疼痛,可能与精神心理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行为疗法不仅有助于疼痛的缓解、控制,还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身管理能力,培养养生的意识,这对于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4]。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在线练习一及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在线练习及答案) (一) 单选题 1. 按照等概率原则直接从中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称为()。 (A) 非 概 率 抽 样 (B) 分 层 抽 样 (C) 整 群 抽 样 (D) 简 单 随 机 抽 样 参考答案: (D) 2. 对样本的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的值称为()。 (A) 参 数 值 (B) 统 计 值 (C) 置 信 度 (D) 置 信 区 间 值 参考答案: (B) 3. 统计报表是()的一种主要调查方式。 (A) 普 遍 调 查 (B) 民 意 调 查 (C) 市 场 调 查 (D) 行 政 调 查 参考答案: (A) 4. 先将总体分层再在每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 (A) 判 断 抽 样 (B) 非 概 率 抽 (C) 分 层 抽 样 (D) 整 群 抽 样

样 参考答案: (D) 5. 选择课题所具有的意思或价值指的是选题的()。 (A) 创 造 性 (B) 可 行 性 (C) 合 适 性 (D) 重 要 性 参考答案: (D) 6. 样本统计值与参数值之间的差异称为()。 (A) 总 体 误 差 (B) 系 统 误 差 (C) 录 入 误 差 (D) 抽 样 误 差 参考答案: (D) 7. 我国于1982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调查。 (A) 普 查(B) 抽 样 调 查 (C) 典 型 调 查 (D) 个 案 调 查 参考答案: (A) 8. 样本所含个案的多少指的是()。 (A) 样 本 误 差 (B) 样 本 规 模 (C) 样 本 概 率 (D) 样 本 信 度 参考答案:(B)

9. 按照非概率原则的抽样称为()。 (A) 概 率 抽 样 (B) 非 概 率 抽 样 (C) 分 层 抽 样 (D) 整 群 抽 样 参考答案: (B) 10. 研究者是否具备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指的是选题的()。 (A) 创 造 性 (B) 可 行 性 (C) 合 适 性 (D) 重 要 性 参考答案: (B) 11. 关注的焦点在于回答分布是怎么样的属于()调查。 (A) 预 测 性 (B) 描 述 性 (C) 探 索 性 (D) 预 测 性 参考答案: (B) 12. 当前,在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 (A) 普 遍 调 查 (B) 抽 样 调 查 (C) 重 点 调 查 (D) 趋 势 调 查 参考答案: (B) 13. 毛泽东在实践中总结和倡导的调查方式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