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基于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

基于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

基于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
基于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

基于内部控制的国有企业风险防范体系的探讨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本文阐述了内部机制的内涵、企业风险防范的内涵,以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危机。通过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来阐述如何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内控机制建设不是很完善,所以会面临很多风险。内控机制的建设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预防国有企业的风险,必须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的建设,这样才能构建国有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以保证企业合理健康的发展。

一、内控机制的内涵

内控机制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防范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由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对内部业务流程进行全过程的介入和监控,采取权力分解、相互制约的手段,制定出完善的机制管理的过程。

二、企业风险防范的内涵

风险防范是有目的地控制、组织和监督某活动的防范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获得利益。主要防范的是危险事情,从而达到消除或减缓

[实用参考]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20RR-7-28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RR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变革对策

财税统计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逐步地参与国际竞争,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所导致的内部控制隐患多、风险难以控制的缺点相继暴露出来。同时,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政策上的倾斜,造成了不合理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伴随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1现状 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情况看,国有企业基本都会按照政府监管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甚至严格逐级逐层地制定控制环节和控制点,从文字到形式基本到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尤其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头羊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我们分析了2009年度浙江国有上市公司年报中内部控制评估的披露情况。在收集到的29家国有上市公司中,均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披露。但由于各公司特点不同,导致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依据标准不统一,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也不一致,最为关键的是披露的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年报使用者的需求。在2009年,55%的企业(1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24%的企业(7家)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都反映出浙江国有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及在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鉴证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另外在现实中,仍存在大量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处罚不严、内部控制弱化等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到实处。陈汉文(2010)对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状况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外资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于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于民营控股公司。在省份内部控制水平排行榜中,浙江排在第4位;在内部控制百强企业排行榜中,浙江上市公司有4家公司入榜,但只有一家国有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浙江国有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欠缺。 2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低企业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而其经营理念则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和品行(林钟高,2010)。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等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内部控制的含义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内容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但在上述调查中发现,有的公司其管理节奏没有紧跟现代内部控制管理要求的步伐,一些国企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标准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或者某些具体业务的范畴,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要涵盖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内容。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局限,很多管理者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单纯集合,不理解全面内部控制的意义,甚至认为若内部控制制度过于详细、控制过严会束缚企业的业务发展能力,错误地将内部控制与企业发展和业务发展对立起来。 2.2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合理调查发现,一些公司的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董事会成员与管理层领导班子高度重叠。在所调查的29家浙江国有上市公司中,虽然仅有3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或总裁)(占近10%),但有27家公司总经理是公司董事(占93%),还有多家副总经理或财务总监是董事会成员。这样内部董事(执行董事)占绝大多数的董事会,由于和经理层的高度重合,在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时,往往容易受到经理层利益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发挥董事会的监督和战略指导作用。虽然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应该分设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具有不同的意见,但本文认为,董事长兼总经理这种局面容易导致董事会对经理层行为的监督作用严重弱化,使得经理层的权力失去有效的制衡监督,造成内部人控制严重。 虽然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建议“董事长和总经理原则上应该分设”,但在《公司法》第115条规定“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该条规定为国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以及董事会和经理层高度重合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伞,并为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地完善设置了阻碍。鉴于此,目前一些省市的国资委也发文对此作出要求,如2009年发布的《上海市市管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试行)》,2007年发布的《湖南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董事会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中都明确要求董事长和总经理应该分设。 2.3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没有有效发挥作用《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要及时加以改进。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浙江国有上市公司均未设立专门内部控制检查监督部门,公司的内部监督主要通过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来实施。同时,浙江国有上市公司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实施日常监督或专项监督,管理层过分依赖于外部监督机构,再加上部分人员出于各种原因的逆向选择,也直接导致内部控制监督的实际执行力差。 《公司法》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但是,仍然有些公司没有按照执行。例如,某公司的五名监事中,有三名是公司高管人员。这种自己监督自己的局面,自然要弱化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功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①内部审计机构建设不够完善。一是机构独立性设置有待加强,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成员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设基础薄弱,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不高。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薄弱。一是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力量配备不足,且缺乏有经验的内部审计骨干力量;二是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有待增强。 2.4内部控制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因为国内缺乏相关的操作细则以及企业对此实践经验不足。新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虽然为各行各业企业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基础平台,但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将有关的评价指引、应用指引转化为能够为企业使用的评价体系,若企业没有动力或者没有能力完成这项工作,自然难以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如何根据内部控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来系统地确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如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以及检查的频次、如何根据检查结果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等等问题,对于刚刚开始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全面评价的国有企业来说,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3几点建议 各公司应首先对照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认真梳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相协调。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从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看,公司治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企业国有资产法》为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也具有可行的操作空间。 应规定董事长与总经理不得一人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其创新自由度,但对总经理等高层管理团队监督的有效性可能被降低。同样,两职分离虽可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但会损害高层管理团队的创新动力。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投资主体缺位、监督不力是主要弊端之一,如果国有上市公司仍采取单一领导结构“一肩挑”的模式,势必会加剧这一弊端。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往往会造成决策过程中的扯皮现象或争权现象,使总经理和董事长之间信息传递成本增加。这就要求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资格审查和选聘程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变革对策 杨忠智(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69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 会计城 | 2015年11月11日来源 : 互联网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d37322915.html,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作者:常瑞兰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6期 摘要:当前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推动其内控体系建设,但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重点理清了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项关系,为类似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建设内部控制 一、引言 随着企业两权分离的实现和主体地位的确定,内部控制对于国有企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注意,要想实现真正的企业现代化管理,建设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显得尤其重要。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颁布,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更是极大的完善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国有企业虽然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但当前由于惩罚机制不严,执行力度不够,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其内部控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权责不分明;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等问题。当前,随着国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大,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不断增多,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将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全面覆盖、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决策活动、管理活动、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发挥较好的控制作用。因此,内控体系的良好建设能加快企业业务流程的有效循环,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是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防范企业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本身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内,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识别与应对,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尽量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使企业风险降低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做好内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浅谈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浅谈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顺利发展和进步的一个关键前提,对于这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来说,当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些风险严重的威胁着企业的发展效率,本文就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和漏洞,然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要想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必须要重点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积极关注,这种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专注主要就是为了较好的提升其控制效果和水平,促使其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影响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只有切实加强对于这些风险因素的防范,才能够较好地提升其最终的内部控制价值,这也是本文探讨和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分析 1.监督工作失位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监督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都需要由监督工作予以保障和把关,尤其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各项财务的管理和分析来

说,更是具备着较为明确的控制价值和意义。但是从当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来看,这种监督工作的失位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很多企业虽然重视内部控制,但是却对于监督工作无法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核心要点和内容无法进行全面详细的监控,最终导致企业运行中产生了各种问题和缺陷,比如对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财务来说,挪用公款或者是违规转移资金的现象都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当造成的,这些问题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和威胁同样是极为恶劣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面临经济困境,最终走向破产的边缘。 2.虚假信息问题 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这种虚假信息的存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和威胁更是极为恶劣,尤其是对于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决定来说,会导致一些较为明显的偏差现象,影响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基于这些虚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基本类型也是比较多的,这些虚假信息不仅仅是指一些不准确或者是不合理的信息,对于一些不系统或者是不全面的信息来说,同样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水平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也就同样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当前的企业内部控制中,对于这些信息的辨识度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和缺陷,无法准确辨识这些信息的准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容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 即内部控制,从这一概念来说,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1.1组成部分重合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中,其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要素是重合的。 1.2最终目标相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都包括: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报告目标。 1.6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作用是控制风险;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最终目标也是控制风险。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发展,风险管理拓展了内部控

制内涵,内部控制发展成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因此,我们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一体化,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处理。 [1] 问题与误区编辑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建设中的误区或问题 还 一种常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可以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更是一种自律行为。 2.2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有很多重合之处,如要素很多相

同、方法很多相似,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运用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发展阶段、行业特性、技术条件、外部环境等要求来执行。比如,某企业生产医疗设备或药品,因为涉及到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而且政府管制非常严格,风险管理的迫切性相对较强,此时企业以风险管理来主导内部控制比较合适;如果某企业是为了使自己的财 系,只有理论说教,缺少实际行动。 2.5制度执行不力 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没有执行或执行力度不够,再先进的制度也不起作用。影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执行力度的因素很多,其中,

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目录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意义 (2) 二、西方内部控制 (2) 三、我国内部控制 (3) 四、结语 (5) 出师表 (5)

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比较分析 一、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学科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被人提出,进而逐渐接受,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内部控制的制度更是在90年代才正式被国家纳入企业管理的范畴。其实,内部控制的存在远比其理论的历史要更加悠久,可以说,实质存在的内部控制是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同前行的。可以说,只要存在经济行为,内部控制就作为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存在着。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于不同职责的互相牵制与监督,一项经济业务的进行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不同职位,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对该项业务不同的权利与责任,而一项业务的完成对其中各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具体的责任划分,这就要求了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在担任除自己环节的执行者外也成为其他环节的监督者(如上游业务完成的有问题,自己的业务也无法顺利进行;如下游业务完成不好也会影响对自己业务的评价。)所谓“一毫财赋支出,数人耳目通焉。” 二、西方内部控制 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这一块,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完成度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其发展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而现代企业是在西方文明发展下的产物,在企业制度,企业发展环境,我们与西方存在这不同,这是我国实际情况决定的。所以,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应该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其他国家的制度与经验教训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模版。这样才能发展出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 2006年7月15日,这是一个在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日子,在当前世界经济的龙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简称SOX)正式通过。这也代表这内部控制正式的以法律法规形式被纳入到公司的管理基础内。而对于美国企业来说,SOX代表着来自于外界更加严厉的监管与企业内部的更完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范文.doc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范文 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指由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的审计,是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监督部门,其目的是协调单位人员有效履行责任,监督各项管理措施的执行并对其做出评价,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属于环境控制要素范围,是单位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控制;同时,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是系统基础审计产生的基石,而系统基础审计的广泛应用又促进了内部控制的改进与完善,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密切关系。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1、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国有企业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的需要。 2、利于贯彻法律法规、防范风险管理。近年来,国内外各监管机构对企业治理都提出了很多要求。财政部联合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先后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的三个指引性文件。作为上市的国有企业不仅需要满足证监会对首次发行a 股的企业内控要求,还需要满足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对上市公司的内控要求。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及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地位和身份特殊,其承担的责任和实现的目标也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单一经济目标,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了。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多数经营规范的国有企业高层和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比较重视,这些企业已经认识到控制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实质性的建设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1、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观念落后。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多产生自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落后,制定了内部控制的制度后不去落实,甚至有些企业时至今日仍未制订成文的内部控制。很多管理者甚至错误地将内部控制与企业发展和业务发展对立起来。 2、企业组织架构不健。一些国有企业,虽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但流于形式,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加之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效率低下,致使企业没有现代企业的内涵。 3、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虽然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也开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对企业文化的内容了解还不全面,对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 4、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许多国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加快推进风控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如何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加快推进风控体系建 设,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是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行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员工内控意识有很大提升。同时加大了检查的频率和深度,但案件仍呈高发态势,根本原因就是各种关系没有处理协调好,从而造成了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案件和事故屡禁不止。现就如何处理好内部控制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不到位” 从近年各行发生的重大差错事故和违规违纪案件看,在内控管理方面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十个不到位”。对内近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组织内部信息传导不到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责任约束机制不到位、长效机制建设不到位、内控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对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监督不到位。 二、对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不到位”并不是单一原因或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原因或者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成因之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内控文化缺失,内控优先理念缺乏。而在内控文化缺失→合规理念缺乏→一味追求速度和规模→诱发违法违规行为。正是很多银行员工甚至业务能手走向犯罪的路线图。 成因之二:未创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一些行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满足工商银行内部各个层次的需要,使广大员工难以形成和获得方向感、信任感与实惠感,为工商银行繁荣与发展主动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成因之三:未从部分内控向全面内控转变。把内控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内控未成为银行日常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确保在任何阶段、任何过程的所有领域都必须遵守政策和制度。 成因之四: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制度执行不力往往使得内控体系漏洞百出,形同虚设。由于受人情关系、上级干预、利益诱惑、麻痹大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关操作人员在执行制度中容易打折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该双人会同办理的,一个人独立操作;该定期更换的,长期保持不变;该实行专人管理的,没有落实专门人员;该实行岗位分离的,一人兼任等等诸如此类,从而为犯罪和违规违纪造成便利,甚至为其大开绿灯。 成因之五:高级管理层、关键岗位及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在赋予关键人员特殊权力的同时,并未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方面,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存在重大缺陷,侧重于对基层操作人员的检查,忽视对关键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审计。无论是审计频率,还是审计范围,都远不能形成对关键人员的有效威慑,从而为关键人员作案提供可能。 三、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内部控 制制度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无 数生产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乱;无控则亡。完善国有企业内 部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遏 止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只要国有 企业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全员全过程的 内部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那么,如何完善国 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的关系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 的一定的制衡关系,是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建 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宗旨就是: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 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权限、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 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从而实现公司的多元化目标。公司法 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促 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 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 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 董事会是代表全体股东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常设机构,在企业中是作为 所有者的代表。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而董事会要维护出资 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 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实行考核和评价。而内 部控制是董事会为确保经营者合法合规经营,监控企业经营者行为而 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能够看出,董事会不但在公司管理中处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 内部控制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因此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效地防范国有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国有企业的有效经营增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内部控制理论总结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现状针对我国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历经百年沧桑其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内部控制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当前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控制弱化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但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存在控制环境不良、风险意识不强、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信息沟通不畅、内部监督不力等所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1国有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国有企业管理者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当今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对内部控制理解比较片面未能理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含义。部分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不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有的管理者甚至把内部控制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只注意抓效益而对风险关注不够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即是各种规章制度简单的汇总没有制定必要的控制程序使得内部控制得不到落实有的管理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 2企业部分员工的内部控制素养较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人的品质与自律是关键。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要由人来行使的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员工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为方式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再好的内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员工普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内部控制素养比较低导致内部控制缺乏企业员工的支持和理解甚至对起约束作用的内部控制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因此急切需要加强各级员工的素质使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企业、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位置和角色并协调一致才能使内部控制发挥作用。 3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互相保证和促进的关系。公司治理结构实际上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控制有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两者的概念和内容 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及其他各方进行的,旨在加强风险管理、增大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的机会。内控有3个目标:保证实现银行运行的效果与效率、财务报告的a,靠性和完整性,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目标代表着银行努力的方向;内控的内容由控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5项要素组成,内容代表着实现三个目标所需的元素风险是指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衡疑标准是后果与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检测评估.防止风险,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风险町能造成的影响,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其控制在某一可以接受的水平口卫丽娟上。风险管理技术包括风险评估框架,风险防范系统等,前者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缓释和根据模型对可能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二)两者的联系可以看出风险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概念。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三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在涵盖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3个要素。因此,全面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它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框架的范围更为广泛,涵盖了内部控制,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必币町少的一部分。 二.如何处理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建立植入型内控制度植入型内控制度是一种主动型质量控制系统,以经营管理系统为依托的控制制度,即是植入管理系统中的,而不是附加在管理系统之上的,可以使得内控成为一种事前的,系统的和能被大家都接受的系统。它对于保证银行实现既定目标具有许多方面的系统化优势:最高管理层可保证银行的质量意识在银行运行中得以贯彻;使质量目标贯穿于银行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其他相关过程中,借助干竞争和客户需求可以促使质万方数据量不断提高。 (二)实施真正意义匕的全面刚殓!管理 1.建立ERM框架。ERM框架应建 立3个维度:银行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银行的各个层级。银行目标有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4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要素设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8个要素。银行的层级包括整个银行、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分行。3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银行的四个目标服务的;银行的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4个标,每个层级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

2008年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已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之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也相继执行。内部控制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保证财产安全以及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真实完成,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使企业的目标顺利实现等。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防范和控制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和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根据COSO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虽然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但其现状仍令人担忧: 1.内部控制环境差。首先,治理结构存在缺陷,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在国企中,普遍存在董事素质不高,存在董事不懂事、不问事的现象。其次,不能科学地理解内部控制内涵。仅仅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是内部牵制、内部监督等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的限制等。再次,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目前有些国有企业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以及良好的价值观等。在国企中过多宣传个人的作用,破坏了企业的完整性,导致违法违纪案件不断出现。 2.缺乏有效的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终端和核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再好的控制制度都需要实际的控制活动来支持才会产生效益,不然就仅仅是一纸空文而已。控制活动出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其具体表现形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以及职务分工等。[2]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工作缺乏程序化,即使有书面的工作流程,但领导大笔一挥同样可以特殊处理,导致相同的业务往往处理的程序和政策不一样,各级管理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无法按照固定的程序处理,大多数国企没有监控措施,结果出现监守自盗等违法违规问题。 3.监督不力。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主要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但目前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显得软弱无力,起不到监督的作用。内部监督只要有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执行,但是我国国企的监事会往往被董事会控制,内部审计机构受制于企业经营者,两者都缺乏独立性,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为主的监督体系,我国的外部监督体系中,各种监督机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管理分散,各行其是,不能形成监督合力,难以达到监督目的。 (二)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之所以在中国发展了几十年,还存在上述现象,首先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内控意识。很多国有企业满足于传统的、或曾经是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容易片面强调管控模式、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体系和方式的跟进和强化。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并未建立内控制度,有的内控制度残缺不全。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企业领导和岗位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了解,不够重视,不能落到实处,使其徒有其名,内部控制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在治理结构上,往往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营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的现象。在授权管理上,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企业经营决策随意性大。在业务流程上,企业办事程序经常被人为操纵,部门之间的正常协调、配合被打乱。在监督管理上,忽视群众监督、缺乏制度监督,以用人不疑代替了钱、账、物分管原则,往往出现领导既批钱又管钱,会计兼出纳,采购和验收一个人等现象。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的措施 (一)强化内控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应该在企业中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观念。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企业经济目标,让企业有更多的盈利,并不是内部牵制、内部监督等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领导干部权力的限制等。其次,应在企业中培养主人翁意识。使企业岗位员工明白各自岗位上的工作都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都能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和内部控制管理,才能扬长避短,使企业健康发展。众人拾材火焰高,如果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主动把加入到内部控制中来,发挥主人翁精神,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将会立竿见影。此外,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治理结构,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是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系到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业务,关系到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应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形式上往往非常完善,但是在实际中经常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兼任经营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权责不清,企业经营决策随意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廖桂侠 (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辽宁葫芦岛125003) 摘要:内部控制是一个流程,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旨在为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国有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把内部控制建设成系统工程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措施 廖桂侠: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22 --

2019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未来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未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的国有企业也开始逐步重视其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审计力量不足、评价和执行体系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不明显。本文主要是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探讨缺乏经验的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好符合自身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风险防范系统无效、员工素质较差、信息系统不完善等都影响了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总体而言,一些国企的内部控制仍然难以有效实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 (一)内部控制环境缺乏,法人治理结构不合规范、产权不清晰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规定企业内部的制度和架构,它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基调和氛围,它会影响员工的潜意识,在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中,控制环境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控制环境主要是包括了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思维和风格,它还包括了高层的授权和职责分工等内容,它会影响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工作积极性。从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分析,很多的国有企业改制较为落后,改制不彻底,仅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由于产权不清晰,法人主体缺失,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这样的内部控制环境难以保证制度的执行,权力也就失去了监督。从治理机构分析,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权力结构,但是由于董事会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没有相应的常设机构,管理的效率低下,没有现代企业的真正内涵。有些国有企业领导权力过大,在授权和审批的机制建设上没有落到实处,这样就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权力的制衡,管理者独断专行,内部人相互勾结,贪污腐败和无效的投资等问题严重。 (二)企业风险意识薄弱,动力不足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企业的风险,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护企业的资产,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目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营压力逐步加大,为了更快地打开市场、提升研发能力等,国有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借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企业的风险,国有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风险应当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但是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 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总结】 制度(Institution),或称为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012年5月7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国有企业加快构建内部控制体系。《通知》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经营压力和风险加大,迫切要求企业强基固本,实现规范、稳健、高效发展。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在2008年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导

下,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了内部控制体制,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监督机制、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导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 岗位职责混乱,财务造假,信息失真,贪污舞弊等现象。 (二)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错误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高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认识存在的误区主要有:内部控制管理不重要。当前很多管理者都只重视生产,忽视管理,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内部控制管理越紧越好。部分企业高层过于集权,试图将企业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僵化,缺乏效率,不能面对外部竞争;忽视内部控制管理的积极作用。部分领导者认为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会使企业的成本加大,给企业造成浪费,不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