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陆青年百年偶像

大陆青年百年偶像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

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岳晓东梁潇

摘要:本文探讨了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演变历程。笔者首先提出,偶像崇拜在神灵性-世俗性、精英性-草根性、禁欲性-享乐性三个维度上存在着内在的对立关

系,并以此将偶像崇拜分为神灵性偶像崇拜、民俗性偶像崇拜、圣贤性偶像崇拜、娱乐性偶像崇拜和

草根性偶像崇拜五种类型。以这五种类型为基础,笔者提出,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经历了幼稚

多元化阶段、相对单一化阶段、绝对单一化阶段、探索多元化阶段和成熟多元化五个阶段。其结果

是偶像崇拜逐渐由幼稚多元化走向成熟多元化,由激进走向理性,由迷恋西方价值观走向确立独立

的价值观。最后,本文也总结了研究当前中国社会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偶像崇拜中国大陆青少年

一、前言

(一)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意义

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弗洛伊德(Freud,1925)

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行动不能只指向父母及同辈人,

也需指向像偶像这类较远的人。弗络姆(Fromm,1967)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

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地强化或理想化了。埃里克森(Erikson,1968)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

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

个体出生后,就开始了其社会化的过程。内地学者李海荣(1998)提出,人格的社会化大体经历

三个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第二人格偶像阶段以及独立人格阶段。对独立人格影响最直

接、最早、最深远的是第一人格偶像崇拜。宋兴川和金盛华(2002:1-7)对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对于

青少年人格发展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们认为第一人格偶像,即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双亲,

其心理和行为范式在学前期子女的心目形成了人格楷模。而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开始脱离父母的

限制,在追求和实现独立的社会性行为时,选择和确立新的偶像,新的偶像又称为第二人格偶像。

对于青少年的这种偶像崇拜行为,笔者认为它满足了青少年对于遥亲感(Remoteintimacy)的需求

(岳晓东,1999b:27-51)。

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而言,偶像崇拜可以是青少年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青少年需要从对不同杰出人物的认同和依恋中肯定自我的价值(Blos,1967;Josselso

n,1991)。青少年从自我迷

茫和自我确认的拖延状态中走出来,时常需要经历一些冒险,也不接受任何说教和过早的自我确

认(Marcia,1980)。在这当中,对一些成年或同龄的偶像认同可使青少年寻求更高的价值,并为其

进入成年角色做好准备(Erikson,1964?1968)。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烙印。偶像崇拜的变迁,不仅反映出

人们思想行为的变化,也折射出社会时代的转变(岳晓东,1999a:1-9)。

所谓社会变迁就是指文化类型、社会结构与社会行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社会文化的静态70和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迁才是社会常态,社会变迁体现出了社会发展演变的有机状态。由于宏观

的社会与微观的个体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对于社会变迁问题的研究,自然地形成了两种视角,分别

具有不同的研究意义:(1)以宏观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的变迁为理论模型,演绎式地分析微观社会事

件和个体心理的变化原因;(2)以微观社会事件和个体心理的变化为素材,归纳式地反映社会其它

微观方面以及宏观整体的状态和规律。

由此,对于社会变迁与青少年心理的研究,也多在这两种视角下展开。第一种视角的研究可以

帮助研究者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应对方式,从而更有效的提出干预策略。

第二类视角的研究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构建社会变迁的理论模型,从而更好的对社会结构和社会文

化的趋势进行预测。

青少年偶像崇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众多内地学者都曾关注过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周国文,2002:26-29;岳晓东、严飞,2007:1-8;李茂,2007:26-28)。本文将

选取第二种视角,对不同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述评,并试图从其内部特性的联系和变化出

发,归纳青少年偶像崇拜变迁的模式。

二、中国大陆偶像崇拜变迁的历程

(一)概述

中国社会从来就不缺少偶像崇拜。在“五四”之前,是对孔子等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的圣人崇拜,也有对苏东坡、韩愈等文学代表人物的文人崇拜。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崇拜,即以对伟大人物的人

格、道德与学问等的修养所产生的权威慑服后代的崇拜,当然其中不免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所造成

的盲目崇拜甚至迷信神化的成份。随着认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的理性力量逐步被现实证实,理

性征服了自然力,人类不靠神灵和权威,只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创造出一个光辉的现实世界,

于是,宗教崇拜与圣人崇拜发展到理性崇拜。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偶像仍然代表着统治的权威。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打破

偶像,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潮流。宗教崇拜以及宗教式的圣人崇拜被质疑和推翻,但新的偶像并

没有树立起来。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种偶像崇拜文化的缺失才得到了改善。从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大陆的新偶像开始注重草根性和相对性,然而很快地这些草根出身

的人物被政治宣传精英化,其代表如董存瑞、雷锋、王进喜①等人,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了当时中国国

民偶像崇拜文化的不成熟。在这四五十年中,从社会道德的楷模到个人爱慕的对象,从学习其精神

到模仿其造型,从全民崇拜到一盘散沙,偶像从神坛跌落到了人间,也在某种意义上从精神落实到

了实际。但无论如何,偶像都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广为人知,并成为许多人效仿的对象,他们的某

种特质曾经或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无数人,人们以疯狂或理性的方式喜爱、学习、怀念他们。偶

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②、邓丽君③,到80年代的张海迪④、

北岛⑤、三毛⑥ ……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

71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⑥三毛(1943~1991),原名、又名陈平,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著有《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等。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中国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与顾城诗选》,中

短篇小说集《波动》,译著诗集《现代北欧诗选》,散文集《失败之书》、《时间的玫瑰》。

张海迪(1955~),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疾病,自学医术并进行文学创作,

被称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

邓丽君(1953~1995),本名邓丽筠,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曾以柔情歌曲风靡

华人世界。

陈景润(1933~1996),中国著名数学家,长期致力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王进喜(1923~1970)外号“铁人”,大庆油田建设过程中的劳动模范。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下面将详细论述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大陆的偶像崇拜的变迁。

(二)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变迁的讨论方法

偶像崇拜的三个特性维度和五种主要类型。根据多年的研究,笔者在此提出偶像崇拜在神灵性(mysticism)--世俗性(mundanism)、精英性(elitism)--草根性(commonerism)、禁欲性(asceticism)

--享乐性(hedonism)这三个维度上存在着内在的对立关系,构成了偶像崇拜内涵的正六边形模型

(岳晓东、梁潇,2009:53-59)。通过三个维度———六种特性的划分,笔者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大陆青

少年偶像崇拜的五种类型,即:宗教性偶像崇拜(Religiousidolatry),民俗性偶像崇拜(Ethnicidola

try),圣贤性偶像崇拜(Sage?Luminaryidolatry),娱乐性偶像(Recreationalidolatry),草根性偶像崇拜

(Grass-rootsidolatry)。这五种不同类型的偶像崇拜在六种内在特性上既有互相重叠和依赖的部分,

同时又各具特点(岳晓东、梁潇,2009:53-59)。

以往对于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变迁的研究有着明显的同质化,即单纯的描述每个时代偶像崇拜的主要对象,而对其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鲜有论述。本文所归纳的五种偶像崇拜类型在中

国近百年的历史中,于不同年代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同时由于五个类型之间存在三个维

度的内在联系,使得长时间跨度下的偶像崇拜的变迁能够获得整体性的审视。

本文即以五种偶像崇拜类型在中国大陆的不同历史时期中的消长变化为核心,以述评方式对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的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趋势进行了讨论。

(三)中国大陆偶像崇拜变迁的具体分段

1 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幼稚多元化崇拜阶段

幼稚多元化崇拜阶段(primitivediversificationperiod),指的是偶像崇拜对象的选择有多元化发展

的趋势,但是偶像崇拜的总量低、强度弱,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会文化。民国时期的偶像崇拜所呈现

的正是这一特点。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但是,思想解

放的运动在数千年的封建传统之下,面临着极大的阻力。当时中国人的偶像崇拜仍然以宗教性偶

像崇拜和圣贤性偶像崇拜为主。在独尊儒术的封建社会格局下,人的偶像追求也仍然是自我的圣

化,即通过自我修养和完善,成为圣人、贤人、君子、仁人(周永生,1994:10-15)。在这一追求过程

中,圣贤性偶像就成为了被模仿的对象。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其文化价值的渗透,中国人的偶像崇拜价值出现了根本性的动摇。西方社会的民主、人权思想也启蒙了一批中国的文化精英。如在1918年8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

年》第五卷第三号上发表《偶像破坏论》,文章谈到“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

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

像,都应该破坏!”与此同时,李大钊也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号召青年人解放思想,破除偶像崇拜,

“于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种种方面开辟一条新路径,创造一种新生活。”随之而来的正是一场以“五

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运动的核心之一即是推翻偶像崇拜,即当时社会中处于主流的宗教

性偶像崇拜和圣贤性偶像崇拜。从1915年9月到1921年间,《新青年》杂志展开了批判孔子思想和

孔教的攻势。以陈独秀、吴虞代表的此一反传统举动,被称为是一场对“儒学的歼灭战”(孙玉石,

1999:30-36)。

由此,笔者将这一时期的偶像崇拜归纳为“幼稚型多元化”。可以说,过度集中的圣贤性偶像崇

拜的推翻,给偶像崇拜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比如,在这一时期,娱乐性偶像崇拜和民

俗性偶像崇拜均有一定的兴起,京剧名伶与思想大师等都受到大批不同阶层国民的追捧。例如,内

地学者周永生(1994)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英雄们思想意识观念的多重性及不一致性,造就了五

四先驱者及后人的多重英雄群体和个体。”内地学者钱理群(1994:10-15)也指出:“五四的先驱者奉

行的是…兼收并蓄?主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真正价值正是在于它所提供的多种可能性。”72

《青年研究》2010·4然而,这个时期偶像崇拜的多元化也是幼稚而脆弱的,对某种形式的偶像崇拜不加区别的批判

导致了偶像崇拜文化总体上的疲软。对新文化运动报以反思态度的学者认为“五四运动”的缺点:

“一是在批判传统时,缺乏公正与同情,忽视作家和民族传统的良好方面;二是对于新观念过于轻

信,而又不免混乱模糊;三是他们对于复杂问题过于性急。”也有学者认为:“五四的错误,不在反传

统,而在于它未能建立起接受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即是有破而无立”(赵春日易,1989:93-96)。

依笔者之见,由于新文化运动对于偶像崇拜的态度激进,并未对偶像崇拜的积极与消极方面进

行区分,导致偶像崇拜受到了过分的破坏和打压,而积极的多元的偶像崇拜并未得到良好的发展。

这一问题的形成与民国时期动荡的局势有关,同时也被当时社会文化的混乱局面所掩盖,使得问题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

图1民国时期———幼稚多元化崇拜模式图

2 过渡重建时期(1949年-1966年):相对单一化偶像崇拜阶段

相对单一化崇拜阶段(relativeunificationperiod),指的是倡导偶像崇拜的多元化是社会的主流意

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多元化逐渐产生了转向单一化的某种退行性改变的趋势。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后,受到民国时期砸烂偶像思想的影响,偶像崇拜从意识上到行为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

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反思历史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了偶像崇拜的鼓励和引导。鉴于当

时的历史环境,中国大陆建立了一套高度政治化、组织化的社会运行机制。随着建设社会主义中华

人民共和国思想的不断宣传,偶像崇拜的对象受到政治宣传影响的专一性开始显现,偶像崇拜的对

象主要以政治宣传为主,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各行业的杰出人物,如焦裕禄①、雷锋、王进喜

等等。他们与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杨靖宇②、董存瑞,朝鲜战场上的黄继光③等组成了一个甘于自

我牺牲,具有突出奉献精神的新时代英雄群体。作为偶像人物,他们都具有禁欲性、世俗性的特点,

并且被强大的政治宣传精英化。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是这一时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突出反映了中国早期建设者的共同优秀品质。他

们身上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并

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标志。这个时期也是圣贤性偶像的“黄金时代”,每一个偶像的出现都会造成

全民性的影响,其普及程度是后来的偶像们所不能企及的。它的盛况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全国人民

都在“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投身国家建设的洪流,年轻人都以研读《雷锋日记》、《钢铁是

73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③黄继光(1930年~1952),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烈士。

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

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焦裕禄(1922~1964),曾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以无私奉献的苦干精神成为中国基层干部的楷模。怎样炼成的》为豪。而对于这些偶像的崇拜,都可称之为英雄崇拜或榜样崇拜(岳晓东,1999a)。

图2过渡和建设时期———相对性单一化崇拜模式图

3“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绝对单一化崇拜阶段

绝对单一化崇拜阶段(absoluteunificationperiod),指的是

文革时期中国大陆偶像崇拜高度地集

中于圣贤性偶像,可以说是一种向封建思想的退行性变化。同时,退行导致的幼稚化使得这种单一

的偶像崇拜极为脆弱,经常要依赖于个人崇拜的形式来维系,一旦个人崇拜的热潮退去,对圣贤偶

像的质疑随之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无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经历了缺乏经验的探索阶段。同样的,偶像崇拜的发展也经历了被政府高度引导的时期。到六十年代中后期,由政治宣传为信息传播途

径的偶像崇拜呈现出高度的专一性,偶像崇拜的对象高度集中于对创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政治

精英,他们被奉为救世主,成为这一时期的圣贤。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时期的圣贤性偶像崇拜是

偶像崇拜低水平发展背景下的历史倒退。

正如关注“毛泽东崇拜”现象的内地学者何宇宏所言:“对毛泽东的崇拜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中国

民众对…圣贤天子?、…青天老爷?向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偏爱和期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

星?,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①,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的”(何宇红,1994:105-

111)。毛泽东以其巨大的个人魅力和卓著功勋赢得了极端的权威,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把他当作圣人来敬奉和歌颂。这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人的心理和人格尚未形成,并渴望得到成人

的认同,也容易受政治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他们不仅具有浪漫情怀而且更渴望献身正义,充满

激情却又极易走向极端,有独立反叛的倾向又极易模仿和盲从冲动。因此,由于偶像崇拜信息的单

一性,当时的青少年只能够以少数政治人物填补人格成长过程中的空虚。

4 改革开放二十年(1979年-1999年):探索型多元化崇拜阶段

探索型多元化崇拜阶段(explorativediversificationperiod),指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偶像崇拜一方

面以多元化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又因为经验不足而容易误入歧途,这种多元化模式有很大的

发展潜力但不够稳定。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大陆偶像崇拜开始呈现多元化,其突出表现为三个方

面:民俗性偶像崇拜与圣贤性偶像崇拜的保留;娱乐性偶像崇拜的兴盛;宗教性偶像崇拜的复苏

(Yue&Cheung,2000:91-98)。七十年代末期,文革宣告结束,高度集中的圣贤性偶像崇拜再一次

被打倒,偶像崇拜再一次陷入真空期。但是与建国初期不同的是,改革开放思想弱化了政府对于偶

像崇拜的引导,偶像崇拜对象的选择实现了初步的自由化。

从八十年代起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和国门的慢慢打开,社会元素由同质

74

《青年研究》2010·4

①三座大山: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革命对象,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好比三座大

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图3文革时———绝对性单一化崇拜模式图

一性向异质多样性转型,人们对偶像的选择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向自主追求转变。这一时期每个

偶像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变换非常迅速。内地学者宋兴川所引用的数

据显示,1982年中学生最崇拜的人物是马克思①、毛泽东和周恩来;1985年和1988年,中学生的崇

拜偶像变成福尔摩斯②、爱因斯坦③、超人、林肯④、里根⑤、007⑥、武则天⑦、刘晓庆⑧、贝利⑨等;1991

年,偶像名单里出现了谭咏麟瑏 瑠等港台歌星、席慕荣瑏 瑡等港台作家(宋兴川、金盛华,2002)。

八十年代的“偶像”概念较文革时期变得更加宽泛:它打破了单一的圣贤性偶像崇拜,也越出了

传统学习型偶像的范围,增加了爱慕型的偶像。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的英雄人物是生产型偶像,

而现在出现了消费型的偶像———娱乐明星。另外一个特征是,偶像的作用不再像昔日那样一呼百

应,全民崇拜。从这一时期开始,偶像已经走向多元化。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娱乐性偶像崇拜开始在中国大陆风行一时,三星崇拜成为了这一时期偶像

崇拜的核心(岳晓东、严飞,2007:1-8)。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之后,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消

费取代了过去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形式。这一时期的偶像主要是来自港台的娱乐明星,而广播、电视

等传媒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另一种趋向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实

用主义泛滥的九十年代,说自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比比皆是。对于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

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而对他们的崇拜,可统称为杰出人物崇拜(岳晓东、张宙桥,

2002:133-145)。

5 二十一世纪(2000年-今):成熟多元化崇拜阶段

成熟型多元化崇拜阶段(maturediversificationperiod)用以描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陆偶像崇拜,

表示其多元化发展已经开始进入理性的、稳定的阶段,具有着向理想型的成熟和完善状态发展的良

好趋势。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达,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以及播客、博客的流行,整个

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流行文化的发展已经由以前那种从上到下的传播方向被颠覆成了更加发

75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瑏 瑠

瑏 瑡席慕容(1943~),中国台湾著名女诗人、散文家、画家。代表作有《一个开花的树》、《七里香》等。

谭咏麟(1950~),中国香港著名歌星。

贝利(EdsonArantesdoNascimento,1940~),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被誉为世界“球王”。

刘晓庆(1951~),中国著名影视女演员。

武则天(624~705),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国号大周。

007:英国系列电影中的英雄人物。

里根(RonaldWilsonReagan,1911~2004),美国第四十任总统。

林肯(AbrahamLincoln,1809~1865),美国政治家,第十六任总统,也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著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福尔摩斯: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创造出的侦探人物。

马克思(Karl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图4改革开放时期———探索型多元化崇拜模式图

模式,人类的偶像崇拜也因此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偶像崇拜越来越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也

越来越变得情绪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偶像崇拜的现代形式,更加凸显出多元化和个体化。内地学

者周国文指出,在现代青少年的社会生活中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明星偶像的作用凸现出来,

单一化的榜样已经让位于多元化的偶像,并且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自由的意志。意识形态不可能

再像以往那样以一种强迫的方式逼使大众接受,只能在竞争中通过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征服大

众。过去意识形态的压力在当今社会已经通过大众文化逐步化解最终成为个人的事情(周国文,

2002:26-29)。内地学者2006年对中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显示,这一时期青少年偶像选择的顺序

为:明星、超女、杰出人物、政治人物、父母、自己、媒介及IT从业人员、虚拟人物、亲属、老师、其他和

同学(章洁等,2006:26-27)。笔者认为,其中出现的超女、自己、以及虚拟人物代表了网络传媒影响

下的以个体意识觉醒和主动参与为特征的偶像崇拜新类型,即草根性偶像崇拜,非常值得注意。

在“草根文化”兴起的时代,2005年夏天席卷全中国并且入选2005年度中国流行文化十大关键

词的“超级女声”节目将平民偶像崇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超级女声”节目是中国湖南卫视主办的

大众歌手选秀赛。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媒介的推动下,凭借着“想唱就唱,唱的精彩”的口号,超级

女声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喜欢追赶时髦的青少年甚至中老年人

不约而同一哄而上,使超级女声成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大现象。在“超女崇拜”中,普通百姓可以

选择崇拜,也可以不崇拜,甚至可以对这类崇拜提出批评;他们还可以今天崇拜某一个对象,改日转

而崇拜其他对象,不管他们的选择如何,都不会受到强制性的束缚。

另一方面,除了对成功的聚焦以外,因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和深入而迅速蹿红的一批“另类偶像”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芙蓉姐姐①、孔庆祥②等成为这类偶像的代表人物。几乎每一

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明星梦,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明星梦得以通过“自助”的方式来完成,从而让

“人人都能成为偶像”的说法在理论上变得可能。这其中的佼佼者通过网络和电视等媒体的推动,

完成了一场麻雀变凤凰的神话。同时,其他类型的偶像崇拜也在二十一世纪获得了发展。传统文

化中的圣贤重新得到了尊重;“三星”崇拜依然兴盛但趋于理性;宗教自由的政策给予了宗教性偶像

76

《青年研究》2010·4

②孔庆祥(1982~),美籍华裔,在2004年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唱RickyMartin名曲《SheBangs》被评判说不

能唱、不能跳舞。他响应自己已经尽力而无悔,由此成名。

芙蓉姐姐(1977~),原名不详,由于其经常在网上贴自己的照片,造型另类夸张,成为了网络上人气火爆的

红人,被称呼为芙蓉姐姐。崇拜以拓展的空间;大学教授这一象牙塔中的文化精英群体也走入大众视野,易中天①、于丹②等

学者也拥有了大批“粉丝”。

图5二十一世纪———成熟型多元化崇拜模式图

三、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整体趋势

综上所述,偶像崇拜在中国百年来历史上的变迁,总体上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偶像崇拜

的对

象范围在扩展;第二,偶像崇拜对象的构成模式趋向平衡稳定。具体而言,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

拜呈现出三种趋势:(1)由幼稚多元化走向成熟多元化;(2)由激进走向理性;(3)由迷恋西方价值观

走向确立独立的价值观。

(1)由幼稚多元化走向成熟多元化

以往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变迁的研究,多着眼于文革到改革开放这一历史阶段。其间,青少年

偶像崇拜显示出明显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内地学者曾经对此进行过详细的阐述(罗

丽榕,2007),印证了笔者对于绝对单一化偶像崇拜到探索型多元化偶像崇拜的论述。而通过对于

近一百年来这一更长的历史跨度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实际上有过多元化的

阶段,其总体趋势是幼稚型多元———单一化倒退———多元化探索———成熟型多元的螺旋式发展。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反映出我国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对此,内地学者曾经给予了较多关注。社会文化的单一化固然是受到广泛的否定,例如“文革”时期,社会的主文化是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而亚文化受到了压抑、遭致弱化和排斥(罗丽榕,2007:124-126)。而对于探索期的多

元化偶像崇拜,诸多研究者也抱有审慎的态度。有内地学者认为精英主义者会担心流行文化,特别

是“明星崇拜”的价值观会导致社会文化走向低俗(罗丽榕,2007)。也有内地学者认为,统一化的榜

样让位于多元化的偶像,会令“偶像越来越变得无序化,多样化的选择使现代青年健康价值观的确

立更为困难”(周国文,2002:26-29)。

而通过对二十一世纪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观察,我们可以注意到草根型偶像崇拜的崛起,以及

多种类型偶像崇拜的均衡发展。由此,笔者认为,中国社会文化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对于向多元化方

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探索和反思,越来越有着稳定和成熟的认识,而并非走回混乱的原点。

(2)由激进走向理性

77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②于丹(1965~),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

坛》栏目讲授“《论语》心得”而闻名。

易中天(1947~),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2005年起

开始在CCTV-10《百家讲坛》节目里讲解三国历史。从民国时期直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大陆,圣贤性偶像所代表的权威力量始终压抑着民众自主意

识的表达,而民俗性偶像也在强大的政治宣传背景下成为圣贤性偶像的附庸。因而,在很长一段历史

时期内,中国大陆偶像崇拜始终缺乏理性,无论是树立还是打倒,都带有强烈的激进性与盲目性。

八十年代是一个复苏的时代,青年们回到城市,从头开始,他们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传统的

圣贤性偶像和民俗性偶像在这一时期受到了质疑,而平民中的社会道德楷模,如身残志坚的张海

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以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继续成为大众景仰和学习的对象。此

外,在体育界,中国女排以五连冠为中国人找回了自信和骄傲,成为万众仰慕的焦点;在文学界,顾

城、北岛、舒婷等诗人以及来自港台的金庸、琼瑶成为青少年热切追逐的目标。港台娱乐明星也在

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内地,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1984年10月1日,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

游行时,北京大学游行队伍行进中突然展开一条“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一举动也象征着政治偶像走

下了神坛,成为大众可以亲近的对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方面,草根性偶像崇拜的崛起展现出了中国民众自我意识的苏醒。对平

民偶像和另类偶像的崇拜表达了民众反精英、反智慧、反美学的追求平等自由的思想。在这场草根

阶层的文化盛宴中,真正主导的是平民大众。这表明在偶像崇拜中,更加迁就个人经验的文化已

经上升为一种新的文化主导要素。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从“近处”、“身边”寻找模仿源,表现出强烈

的主体意识和理性化倾向(闵丽,2003:9-14)。

另一方面,中国人也开始向传统概念中的圣贤偶像表达了平等的和亲密的感情,表现出了理性

和自信的姿态。2008年4月19日,巴黎的中国留学生打出了“胡哥加油”的标语问候国家主席胡锦

涛。2009年2月2日,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向温家宝总理展示了“我爱宝宝”的条幅。偶像崇拜走向

现实化、理性化、相对化,标志着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成熟。

(3)由迷恋西方价值观走向确立独立的价值观

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推翻了传统偶像崇拜。但是,文化精英主导的社会文化存在着诸多的问

题,从西方照搬的新文化缺乏广大民众的接纳和支持,幼稚型多元偶像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

当时中国人在民族文化上的迷茫。

新中国建立后直至文革结束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大陆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异,一味抵制西方思

文化。在偶像崇拜上,青少年一方面对于港、台与西方的歌星、影星、政界名人怀有浓厚的兴趣,另

一方面却又怀疑这些偶像的存在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青年的偶像崇拜文化重新开始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与民国时期的单向性接纳不同,此时开始的真正的开放具有双向性的内涵,即一方面引入西方的思想观念,另一方

面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向世界输出。对中国传统的民俗性偶像和圣人崇拜的复兴,展现了开

放带给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近年来,祭祀孔子、妈祖等活动不但吸引了广大海外华人,也开始受到

西方人的关注。中国大陆的青少年在偶像崇拜上的参与度不断增强,体现了独特的价值。以“超级

女声”为代表的大众化选秀活动为例,其所反映出的草根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受到西方媒体的热切

关注。

四、结语

本文通过回顾百年来中国大陆偶像崇拜的变迁,以笔者曾经提出的五种偶像崇拜类型的消长为内在线索,归纳了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螺旋式的多元化发展,理性化进步以及价值观的本土化

与自主化”的三大趋势。值得提出的是,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仅为基于有限历史资料的定性式推

论,仍需要日后更加严密的实证研究的支持。

从社会变迁过程的某一个侧面出发,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结构体系中的所有要素,都以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地、历史地表现社会变迁,使社会变迁成为相互作用的结果”(黄陵东,

2003:74-78)。过去的一百年,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中,经历了一系列

78

《青年研究》2010·4的社会剧变。在这一系列剧变之中,青少年是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是社会文化趋势的最灵

敏的指示剂。因此,研究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变迁,即可以从一个侧面把握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

和精神世界,进而则可以看出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从某种程度上

把握过往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未来社会的走向(张大均、吴明霞,2004:27-31;罗丽榕,2007)。

总而言之,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仍然存在令人担忧的部分。有内地学者认为:“它一开

始就受到西方文化的诱导,直到现在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对西方青年文化的模仿、跟风现象,有中

国特色的青年文化还在形成之中”(李茂,2007:26-28)。也有内地学者认为,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

反映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可能造成社会文化的失序(周国文,2002:26-29)。然而,笔者认为,我

们不妨以谨慎的乐观预测中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未来,一个日趋稳定和均衡的偶像崇拜模式理应

带来更加积极而理性的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

参考文献:

何宇红,1994,《崇拜心理的历史根源及现状分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黄陵东,2003,《西方经典社会变迁理论及其本土启示》,《东南学术》第6期。

李海荣,1988,《青少年社会化与第一人格偶像崇拜》,《宁夏社会科学》,第6期。

李茂,2007,《新时代偶像变迁,“呕像”颠覆偶像》,《当代青年研究》第7期。

罗丽榕,2007,《关于转型时期我国当代青少年偶像变迁的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9卷,第3期。

闵丽,2003,《当代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后现代特征》,《青年研究》第3期。

钱理群,1994,《一代学者的历史困境》,《读书》第7期;引自:周永生,1994,《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

兼论“追星”现象》,《青年研究》第6期。

宋兴川、金盛华,2002,《多元选择———青少年偶像崇拜研究》,《青年研究》第11期。

孙玉石,1999,《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孔思潮之平议———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总第25期。

岳晓东,1999a,《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青年研究》第7期。岳晓东,1999b,《偶像与榜样选择的代沟差异:香港和长沙成年人的见解》,《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15期。

岳晓东、梁潇,2009,《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四: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分型》,《青年研究》第3期。

岳晓东、张宙桥,2002:《青少年明星崇拜与杰出人物崇拜:香港与内地1998-2001年的研究与思考》,《青年研究学

报》第10期。

岳晓东、严飞,2007,《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代际差异》,《青年研究》第5期。

张大均、吴明霞、2004,《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理性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第30卷第2期。

章洁、葛进平,张芹,2006,《大众传播与青少年偶像崇拜》,《新闻实践》第11期。赵春,1989,《港台及国外学者关于五四运动的若干观点》,《中共党史研究》第3期。周国文,2002,《榜样与偶像的错位———从偶像变迁看当代都市青年的价值观》,《当代青年研究》第3期。

周永生,1994,《当代青少年英雄崇拜移情倾向探讨———兼论“追星”现象》,《青年研究》第6期。

Blos,P.,1967,“TheSecondIndividuationProcessofAdolescenc”e,PsychoanalyticStudyoftheChild,22.

Erikson,E.,1964,“MemorandumonIdentityAndNegroYouth”,JournalofSocialIssues.1964b:2

0.

Erikson,E.,1968,Identity:YouthandCrisis,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

Fromm,A.,1967,AbilitytoLove.NewYork:Farra,Stress,andGirous.

Josselson,R.,1991,FindingHerself:PathwaystoIdentityDevelopmentinWomen.SanFrancisco,CA:Jossey-BassPublish

ers.

Marcia,J.E.,1980,“IdentityinAdolescence”.InJ.Adelson(Ed.),HandbookofAdolescentPsychology,NewYork:

Wiley.

YueXiaodong&CheungChau-kiu,2000,“SelectionoffavouriteidolsandmodelsamongChineseyoungpeople:acomparative

studyinHongKongandNanjin”g,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Development.No.24(1).作者单位: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责任编辑:陈昕

79

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五:论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精神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精神分析 商学院-会计121099179 杨梦雅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精神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热议的社会话题。平民偶像的兴起带来了追星的热潮,偶像崇拜也因此褒贬不一。近几年,由于一些所谓“脑残粉”带来的大范围网络暴力,这一议题更是吸引众多人的目光。 偶像崇拜通常指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放置于当代年轻人身上,则更多地表现为对偶像明星的狂热向往、模仿。偶像崇拜是青少年这一特定年龄阶段心理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作为青少年情感依托与情感表现的完美形式,是他们能够接受,同时又能充分表现自我与独立意识的情感依托形式。青少年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特殊发展阶段,有着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活动方式和内容。在认知、情感、能力、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特殊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心理行为反应。而偶像崇拜只是这一系列心理行为过程的一个特殊的副产品。但是,不正确的偶像崇拜往往会带来拜金主义、过分重视外表甚者丧失自我。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深刻分析其内在的心理学因素,然后才能加以正确引导。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意识、人格、本能和防御机制的学说,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基石。其中的一些观点或可对这一现象加以说明。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大多在潜意识中进行,而潜意识又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包含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和动机,通常被意识很好地驾驭,深藏于内。在儿童时期,我们被来自社会和父母的教导所束缚,严格遵守长辈的要求,潜意识中一些欲望诉求一旦被我们所受的道德教育判定为错误,就会被死死压制。或者可以说,父母长辈就是我们的标杆。而当成长为青少年时,我们有了自己认定的道德评判标准,但又不够完善,潜意识中追求独立,摆脱束缚的强烈渴望时不时冲破了意识的压制。青少年通常在此时与父母的感情出现裂隙。为了弥补因此带来的情感依赖的空缺,他们就很容易把目光投向社会上的偶像明星,认为他们完成了自己潜意识中所不能及的事,从而把他们视作代替亲情的一个情感寄托。 从人格的角度来看,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本我即

关于偶像的作文:崇拜偶像之我见_800字

关于偶像的作文:崇拜偶像之我见_800字 崇拜之风在青少年中愈演愈烈,便有一些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不可取。但我认为,崇拜偶像并不是不可取,只要有所选择,保持自己的个性特点,同样可以从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自己所需的力量。 偶像崇拜不是什么坏事,我们青少年可从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苏轼年少时,就对范公心向往之,但等到真的有机会结识范公时,范公已驾鹤西归,苏轼慨叹:“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我们也从中了解到,正是因为对范公的人品、学识的崇拜,才使得苏轼也成为志行高洁的人。打开史册,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一生官海沉浮,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他总是以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生活。这一胸怀,似乎与范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类似。所以,我们也可崇拜偶像,从偶像中汲取力量。 崇拜偶像不能拜倒在他们脚下,要理智对待。杨丽娟疯狂追逐偶像刘德华,居然荒废学业13年。她的父亲倾家荡产筹措旅费,千方百计“帮助”女儿追逐偶像,但仍遭到母女埋怨,百般无赖下跳海自杀。像杨丽娟这样盲目追逐偶像,只会自取其辱。我们崇拜偶像,要学习偶像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学习他们的进

取心,责任感,而不能拜倒在他们脚下,一味模仿他们的语言、穿着。 在崇拜偶像的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个性。蔡国庆年少时便崇拜歌唱演员,希望长大了也在舞台上唱歌,偶然一次机遇,他听到李谷一演唱,很是佩服。原来歌也可以这么唱,像说话一样唱到人的心里去。于是,他立志成为像李谷一老师那样的人,立志把歌唱到每一个听众的心里去。蔡国庆虽钦佩李谷一,但他更注重发挥自己的个性,想着怎样唱出自己的风格。终于他成功了,成为第一位赴日本灌制音乐带的中国通俗歌手。所以,对偶像的钦佩并不是一种膜拜,崇拜他人的同时,别忘记了自己个性。 郑渊洁说过:“崇拜往往是朦胧的,距离恰好产生朦胧感。”崇拜偶像我并不反对,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有所选择,理智对待,保持自己的个性!

知名企业 企业文化

比尔盖茨个人理念: 1、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只是强调企业创新的紧迫感。 2、与强者合作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因为他已经很强了,说与强者合作是鼓励与他合作的弱者,让他们心情愉快。 3、人脉是种潜在的财富——在比尔困难的时候,IBM不会理他,因为人们只帮助强者。要让可能帮助你的人感觉有好处。 4、用二流的人比用错人更糟糕——用二流的人本来就是一种错误。这里有两个问题?:评价什么人才是二流的人,怎样才能知道你用了二流的人。 5、管理者行为是企业最好的制度——企业是老板的,老板的偏好当然会成为企业的制度或文化。 6、智囊的深度决定发展程度——一个好汉三个帮啊,但如果错了,老板会再一次感慨第4个理念的正确性。 7、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管理企业——同第5个理念,就是老板的偏好决定企业的一切,在老板赚钱时他一定会有这样的感慨。 8、成功的企业都能自我更新——不可能有企业、人、产品一尘不变,他不适应或改变,企业早死了。 9、不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没有什么事,是生来就擅长的。一个人不去尝试,他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擅长此事呢?? 董明珠: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是取决于创造了多少社会尊重,解决了多少就业与困难。 乔布斯: 1.专着设计 2.信任乔布斯 3.忘记一切,从头开始 4.坚信苹果比其他公司都强 5.注重外界的看法 6.永不服输 7.时刻关注细节 8.主导主场才是重要的事情 9.偏执于创新 10.发扬苹果特色 惠普经营理念(七大核心价值) 1.我们热忱对待客户 2.我们信任和尊重个人 3.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4.我们注重速度和灵活性 5.我们专注有意义的创新 6.我们靠团队精神达到共同目标 7.我们在经营活动中坚持诚实与正直 鞍钢经营理念 高瞻远瞩,致精致纯 西门子理念:自我革命 IMB:“七C管理模式”理念:职责承担,合作,磋商,竞争,交流,信心,团队精神。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社会学概论>> 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 院系人文分院 专业新闻传播 班级 1003 学生姓名张依敏 学号 201020940328 任课教师季靖 2010年 12 月 25 日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张依敏学号201020940328 关键词:偶像崇拜;追星;文化熏陶 一、偶像崇拜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文化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广大的青少年群体更不例外。偶像作为一种时代象征的符号,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例如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上下都盛行个人崇拜主义,崇拜对象就是毛主席。现在,我们光耳朵能听到的就是“超女”、“快男”等的词汇,所以当今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以歌星影星居多。通常我们都会认为青少年追从歌星影星都是不好的行为,但这是这个时代的潮流,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大多数的人崇拜偶像是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的,少数人则是以自己的偶像为榜样在学习着的。首先先来看一组数据: 、 表一

表二 表三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第一,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发展。因为有了电视、网络、杂志等多种途径,才让青少年有可能认识并接触到自己的偶像。第二,关于偶像来自哪里,内地港台的占最大比例,而历史上的英雄或生活中的豪杰所占比重最小,这或许是因为青少年在选择偶像时,有考虑到实际距离的因素,越是离自己近距离的,越是崇拜。第三,关于偶像类别,不出所料,影视歌星是占比例最大的,艺术家商人等仅占很小的比例。我们不难想象,在“其他”一类中,自己的父母亲人师长又该占多大的比例呢? 在这里,我还要呈上另一份数据,是我随机询问身边同学的一个小调查,就是问他们的偶像是谁。20人中有16个有效数据。回答分别是: 1、蔡依林

材料作文“偶像崇拜”及范文

材料作文“关于偶像崇拜”及范文 ——高三(2)班指导老师:胡高清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科学家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哲学家和文学家解决人类思想问题,医学家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怎么享受不了红得发紫的待遇?而一些笑星、歌星、影星,甚至不入流的选秀者、模特却万民追捧,举国崇拜。我们究竟应该崇拜谁?崇拜什么?怎么崇拜?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择心之所向,崇灵魂光芒王婉听当疯狂的粉丝为了一张俊秀的脸涌上街头,当激动的观众为了一场群星荟萃的节目在电视前蹲守,当崇拜已成为社会上一种普遍的姿态,我想,是时候该去思索,我们该为心灵选取一个怎样的仰望方向?崇拜,并非简单的悦慕与追捧,它承载着人们价值标准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崇拜什么,便是想成为什么。崇拜,也体现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它将在我们人生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想在前进之路上印下坚实的脚印,那么,我们必须要拨开皮相和物欲的迷云,择心之所向,擎一盏灵魂之光闪烁的灯,照亮行进的方向。这灵魂的光芒绝非影星的精致面容、歌星的迷人歌喉、笑星的开心小段子以及选秀者的拙俗炒作。人们往往容易被皮相的华丽和物欲的香气迷晕头脑,使崇拜的方向流于肤浅,甚至误入歧途。在这个娱乐至死、物欲主义横流的时代,太多人把享乐当作价值所在和奋斗目标,向往着外表的美丽和物质的富足。于是,当代表貌美多金的各色“偶像”符号出现时,便契合了各种粉丝内心浮夸的标准,致使他们陶陶然醺醺状,不知不觉就选错了价值取向。多么可悲!看哪,巴黎左右岸的对比早已为我们揭示了心灵的正确趋向。那先贤祠中沉睡的贤者,有着对人类命运最深挚的关怀,对奉献价值最无保留的热情,他们灵魂的高尚与思想的深远,至今仍为全世界所崇仰——那才是崇拜的正确方向!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情怀,特蕾莎修女“行小事,举大爱”的追求,曼德拉“黑白无间,众生和睦”的梦想……天空中伟人的星斗如此繁多耀眼,如何择不出一心之所向?还有身边最平凡的奉献着们,他们隐于为人类服务的后台,创造着最不凡的价值。擦去浮躁世俗的尘土,我们会发现,身边也有着如此明亮的灵魂光芒,等待我们去崇拜。当然,崇拜,只是开始而并非终点,在这之后,还有着“成为”。我们在择心之所向后,还要以沉潜的毅力,坚忍的品格,奉献的热情点亮自己的灵魂。只要我们抛得掉皮相与物欲的诱惑,放得下个人小利的动摇,忍得了磨难中坚定心志的苦楚,舍得出为人类作贡献的价值。我们就可以从崇拜出发,走向光芒,成为光芒。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讶然发现,自己胸口处荧荧的光亮,已经足以成为被崇拜的方向。仰高山时行景行孙慧敏这是一个信仰缺失而崇拜风行的时代。一方面,我们跨越了千山万水只为去见心目中的明星一眼,歌星、影星、笑星正在坐上万民敬仰的宝座;而另一方面,我们享受着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却仍然要弃发明家如敝屣,而我们也很容易发现,那些哲人、文人、医者正在蹲坐在社会的角落里默默饮泣。诚然,我们有选择自己的崇拜对象、崇拜目的以及崇拜方式的权利,可当我们对于世俗的偶像与人类的精英的态度竟是天壤之别时,崇拜本身就已超越了人的主观喜好而成为社会精神趋向的代表,而其中反映出的价值取向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而我认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仰高山时行景行。曾经,我们心目中的高山是一段段绵延不断的文学之岭,抑或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科学之峰。我们感佩着医者仁心,沐浴着唐风宋雨,惊叹于宇宙奥妙,崇敬于思想深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全部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根基皆来源于此,因此何必把这些全部白白抛却呢?何必让崇拜的对象只是流俗地拘泥于明星呢?我们固然不能做到像唐人葛清那样在身上纹满诗歌以示对诗人白居易的喜爱与尊敬,但至少可以尊重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价值,直至让简单的崇拜变为高尚的信仰,熠熠如星光,照亮人类的未来。我

万达企业文化

万达企业文化 万达学院让我讲开学第一课,本来想讲商业地产,考虑到很多高管新加入万达,决定第一课讲企业文化。这是我第二次给内部员工培训万达文化,第一次是八年前,万达对企业文化进行提升,我做了系统讲解。经过八年发展,万达企业规模变得更大,业务模式有很多创新,企业文化也有新发展,借此机会,也算对万达文化进行新的全面总结。 一、万达文化的核心理念 现在万达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1、如何理解核心理念 “国际万达”主要理解三点:企业规模、企业管理、企业文化。首先企业经营规模要达到国际级,不能企业收入只有几十亿元,离中国500强都差很远,就号称国际级。其次,企业管理要达到国际级。企业发展好不好,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三,企业文化也要达到国际级。 “百年企业”主要理解两点:一是追求基业长青。国际上将存在十年以下的企业称为短寿企业,十年到三十年的企业称为中寿企业,三十年以上的企业称为长寿企业。万达追求的是长寿企业的最高层次——百年企业,希望基业长青,辉煌百年。人类社会从有商品交换开始到现在几千年历史,没有一家企业兴旺超过200年,所以没人提千年企业。企业有生有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一家企业最多红火一、二百年,才不断有新的企业成长起来。这种此起彼伏的发展状态,激励后人不断奋斗,做大企业。现在万达拥有大量物业和长期收益。钢筋混凝土建筑存在100年,质量不会有问题,即使一个世纪后,建筑需要重置,费用也很低,比获取土地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万达只要做好自身约束,不搞高风险投资,不犯大错误,存在百年没有问题。从资产和商业模式上看,万达完全具备基业长青的基础。二是追求长远利益。万达的理想是做百年企业,所以做事目光长远,追求长期利益。万达现在从事的产业,无论商业地产、文化产业还是旅游投资都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万达的做事风格和方法,就是树立长远目标、追求长期利益。十多年前就有人介绍我去内蒙买煤矿,搞投资,现在更多人介绍各种项目,但我扛得住诱惑,坚持发展实业。万达绝不会把投资放在第一位,更不会做金融衍生品,就是扎扎实实做实业。从现代企业历史看,很少有企业靠做投资成为世界500强,虽然有像巴菲特这样成功的投资家,但他的公司不是世界500强。做短线、挣快钱,企业很难成为世界级企业,企业家也很难成为世界级富翁。 2、核心理念的阶段提升 万达企业文化达到现在的高度,不是一蹴而就。万达文化随企业的发展、眼界的提高不断提升。主要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 第一阶段从1988年创立到1997年,这一时期万达的核心理念是“老实做人,精明做事”,文化的重点是诚信经营。现在看这个口号很简单,但在当时非常了不起。那个年代房地产市场极度混乱,没有土地出让制度,销售不需要许可证,只要有本事搞到地,就可以玩“空手道”,先卖期房,拿到钱后再建房子。当时万达集团前身——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不久,总经理出了经济问题,公司负债好几百万,活不下去,区政府提出,谁有本事把公司救活,把欠款还上,这个公司就给谁。我当时在西岗区政府当办公室主任,主动请缨,下海接管了这家公司。1989年上半年,公司第一次开发项目,开盘前我去销售部检查,销售经理向我汇报,主管副总经理交待,卖房时每套房子多算点面积。我问为什么?她说现在市场就这样,我们算加得少的,反正也没人管。我一听,觉得这种做法相当于欺骗,赶紧制止,要求按实际面积老老实实卖房子。过后我思考,这种市场环境下,企业更要坚持诚信经营。当时骗人的多,被人骗的也多。欧洲有一句谚语说,“骗我一次是你的错,骗我两次是我的错”。做生意不能骗人,也不能被人骗。于是提出一个口号:“老实做人,精明做事”。“老实做人”指自身诚实,靠真工夫发

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追星少年——追星莫“昏头”》教案设计

追星少年——追星莫“昏头”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偶像崇拜。 2、使学生学会除了看到偶像的辉煌外,更应该注重偶像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内在的品质、人格。 3、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崇拜偶像。 活动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明星们身上值得效仿的敬业、奋斗精神。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一想:让学生反思自己“追星”的经历;在“追星”前后,自身及人际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小锦囊:帮助学生分析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原因。 三、动脑筋:让学生通过对“追星族”心态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自己“追星”的心态及原因。 四、小锦囊:教师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偶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审美观。首先要承认崇拜偶像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识。一方面,崇拜的对象不一定局限于“明星”;另一方面,即使是崇拜“明星”,也要明白应该去崇拜和学习他们哪些方面的东西。让学生知道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挖掘明星们奋斗的精神和闪光的部分,从偶像在事业发展的得失中,学会分辨和选择真正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教师还可以再举一些名人逸事来进一步激励学生对崇高品质的追求。也可以举一些反面的例子。例如,以演《还珠格格》“小燕子”出名的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作为反面例子与学生进行讨论。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一)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四个原因。 1.寻找“理想自我”的替代人。 青春期是一个开始自我认同的时期,青少年要解决“我是什么人”和“我将向何处去”的问题。他们不再满足于从父母、老师那里得到教诲和知识,开始独立地思考和生活,他们渴望自己去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事,去实现一个他们自己设计的“自我”。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角色,开始对丰富、快乐的生活充满憧憬。但是理想离现实的距离又是如此的遥远,繁重的作业、家长和老师严格的管教使得他们对自己简单、平淡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青少年对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不是非常清楚。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这时明星出现在视野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靓丽的外表、个性化的服饰、潇洒的身姿、代表都市潮流的歌舞……都能成为青少年所喜爱和艳羡的东西。少男少女们正是通过崇拜偶像,来弥补自己个性或生活上的缺陷,并通过偶像来构建或完善自己的梦想。这种渴求使他们保持了心理上的某种平衡,精神上得到了满足。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百年企业的文化基础 精品

★★★文档资源★★★ 我们不能说,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一定不能够取得成功,但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长期成功,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的“百年老店”。 企业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企业的行为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忽视文化因素影响更加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百年老店“本身就构成了一道历史文化风景线,而且表现为”百年企业“的形成必然是以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基础的。 虽然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定义有很多,但所谓企业文化,无非主要描述一个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为什么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有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为什么在企业这种经济组织中,有关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之类的文化因素被人们赋予“化腐蚀为神奇”的巨大作用呢?抛开一些研究者将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清楚的问题都归为文化原因以及故弄玄虚的因素以外,客观地说,由于企业文化旨在培育员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竞争与发展过程中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功能,具有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的约束功能,具有指明共同努力方向的目标导向功能,以及促进全体员工为了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功能。 然而,实际上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绝不是直接的。很多管理者和员工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并不能直接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力量。有没有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同样在商场上纵横驰骋取得重大成功的企业并不鲜见,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是在取得很大成功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这并不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是可有可无的,只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绩效不是短期直接有效的,而是长期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力量是长期逐渐显现的,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和没有意识地建设企业文化的区别只有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才能显示出来。这就是说,对于那些追求迅速发家致富的企业家而言,辛辛苦苦培育企业文化对于其“暴富”的目标意义不大,而对于心存高远、志在打造百年企业的企业家而言,有意识地培育企业文化则至关重要。 企业价值观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业的利润观。培育“百年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利润观,奠定精神文化基础。 创办和经营企业最终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是什么?企业能否始终对企业利润目标具有科学、合理、合法的追求方式?利润最大化目标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首要地位?当企业的利润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企业如何处理这种冲突?企业对这一系列问题回答的差异,反映了企业基本利润观的不同。而这种利润观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为成功的百年企业。 那么,优秀的百年公司应该具有怎样的利润观呢?美国著名的智囊公司——兰德公司花费了20年的时间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长生不衰的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不以利润为唯一追求目标。具体包括三条原则,一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二是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三是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表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超越利润最大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因而,树立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是百年企业的精神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打造百年企业,必须将“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平等对待员工”、“平衡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等这些看似非常“虚”的口号落

偶像崇拜调查问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偶像崇拜调查问卷 篇一:关于大学生个人偶像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个人偶像的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__________调查时间:________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问卷是为了调查大学生个人偶像崇拜情况而设计的,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完成此调查。我们保证对您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二、详细信息。 1.您有崇拜的偶像吗? a.一直没有 b.以前有,现在没有 c.以前没有,现在有 d.一直有 2.您会更换崇拜的偶像吗? a.不会 b.可能会 c.会 3.您的偶像是哪些方面的?(可多选)

a.伟人 b.政客 c.商业精英 d.文学家 e.科学家F.娱乐明星e.若有其他请您列出:__________________ 4.您崇拜的原因的是什么?(可多选) a.个人成就 b.个人追求 c.个人精神 d.生活习惯 e.生活背景F若有其他原因请列出:__________________ 5.您通过哪些方式崇拜偶像?(可多选) a.关注他的日常信息 b.购买偶像的相关产品 c.模仿他的衣着、言语 d.参加偶像出席的活动 e.若有其他原因请列出: ________________ 6.您是否了解偶像的成长经历? a.不了解 b.了解一点 c.很了解 7.偶像对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a.人生价值观 b.精神支柱 c.职业选择 d.人生方向 e.衣着、发行F.生活习惯h.没影响 8.当您的偶像出现负面新闻您会怎么做? a.极力为他辩护 b.对他感到失望 c.听之任之 d.再不喜欢他 9.如果身边的人对您的偶像有意见,您会怎么做? a.为他争论 b.了解情况 c.听之任之 10.您现在对偶像的看法与大学以前是否相同? a.完全相同 b.有一点变化 c.不同

百年企业靠文化

百年企业靠文化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快捷传递的信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追求差异化战略,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的竞争上面,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打造百年企业,只有通过企业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使企业能够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在生存中不断实现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企业越过一道道坎坷,一步步走向成功。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对内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灵魂,保持企业生生不息;对外发挥旗帜的作用,指引着企业成员的奋斗方向。当今世界,企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从许多不断战胜危机、始终生机勃勃的成功企业的历程中,从历史的经验中我们发现,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战胜各种危机并成长为“百年企业”的核心因素。 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长期成功,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的“百年企业”。一个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能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发展的航标上,对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的个人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将企业

视为自己最为神圣、关系最为紧密的“伙伴”,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同时,企业文化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条件下,能把企业员工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将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的欲望化成具体的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企业成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使员工勇于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做出个人牺牲,从而使企业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与默契。此外,企业文化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在约束和导向功能方面着力,推进企业走出困境不迷失目标。企业文化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提高了企业全体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实现企业管理团队化的趋向。

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 小结资料汇总

所谓“青春偶像”,是指青少年所钦佩和喜爱的人物或人物形象。而“崇拜”,即指对偶像的推崇和学习。我们今天在此讨论青春偶像崇拜是否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就是要看其是否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自我目标。我方之所以认为,青春偶像崇拜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理由有三:第一,从青少年个体的角度上看,青春偶像作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能够发挥鼓舞带头的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个人的成长。青春偶像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艰辛的拼搏经历,能够激励困境中的青少年,心怀正能量,勇敢向前冲。例如,篮球巨星科比在进NBA之前就曾坦言,乔丹是他心目中的偶像和奋斗目标,是他始终奋斗不息的动力,是他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崇拜青春偶像可以使青少年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不畏困难挫折,勇于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个人目标。因而,青春偶像崇拜对于处在成长成才的黄金时期的青少年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从青少年群体心理需求的角度上看,青春偶像崇拜满足了青少年追求成功、追求个性、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成长中的青少年势必会经历叛逆的青春期,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渴望独立,却内心空虚,对前途感到困惑和茫然。而青春偶像恰恰成为了这心中空白的填补者。偶像的成长轨迹和优秀品质,与青少年的渴望成功和实现梦想的心理需求相契合。同时,对所崇拜的偶像的交流也构成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因而,青春偶像崇拜满足了青少年群体成长时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上看,适度崇拜青春偶像有利于营造追求成功、追求梦想的青少年社会价值观。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功崇惟志,业广唯勤”,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在青年时期追求梦想,拼搏奋斗。青春偶像的青春风采是青少年梦寐以求的未来,青春偶像的进取之心是青少年学习追求的榜样。鼓励优秀的青春偶像,鼓励适度的偶像崇拜,让追逐梦想和追求成功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激励青少年,为何不利于青少年实现目标、健康成长呢?综上所述,我方观点已然成立。谢谢各位。

关于偶像崇拜的提纲

关于“平民偶像崇拜”调查 近日,一条2005年“超女”王贝在整形手术中意外身亡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加上此前传闻参加了2005、2006两届“超女”比赛的韩真真在海南出家,另一位“超女”尚雯婕也宣布退出国语流行音乐,明年要去海外进修的消息,这些已被淡忘的往年“老超女”们又浮出水面。 昔日一夜爆红的平民偶像如今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这种现象又折射出什么呢?这便是我做这份社会调查所要探讨的问题。 2005年的夏天是一个热闹的夏天,在这一个夏天里“想唱就唱,我最响亮”的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在我们中国大陆横空出现。它点燃了无数跳动的,不甘寂寞的年轻的心,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实现唱歌理想的平台;更给下至8岁,上至80岁的普罗大众一场娱乐的盛宴,然他们看到了选手们为了实现理想一路披荆斩棘昂的艰辛的成长过程,选手们由稚嫩到一步步成长这个漫长的过程得到的无数观众的关注,可以说有大部分的观众都是陪着选手一起成长的。渐渐地,这些选手或多或少都有了欣赏自己的观众,他们成为了观众的“平民偶像”,在平民选秀舞台产生出的这些“民星”就成为一种新类型的偶像——平民偶像的代表。他们敢于表现自我,在这样一个缠到个性自由的时代,平民偶像的流行反映出普通大众的表达需求,借这个表达的机会,希望社会感受到他们的存在。那么所谓的“平民见偶像崇拜”便顺势而生。 究竟所谓的“平民偶像崇拜”正式的解释又是什么呢?“平民偶像崇拜”指的是在现代传媒社会中,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共同运作下,人们对于自己所认同的在大众平台下成名的普通人(入选秀选手)所表现出的极度喜欢、欣赏、佩服等情绪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行为表现。 当收到偶像崇拜时,本人认为有必要将以下偶像崇拜的发展过程。表面看起来“平民偶像崇拜”似乎是伴随这一系列的选秀节目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必然,时代的必然。 比“平民偶像崇拜”更早出现的类似偶像崇拜的现象若要寻根问底就要回到原始社会了,当时最早的偶像崇拜就是图腾崇拜,紧接着就是神灵崇拜了,而后来又产生了偶像崇拜心理,英雄崇拜心理,媒介英雄崇拜心理。媒介英雄崇拜是英雄崇拜的进一步发展,是英雄崇拜的新内容。就是指而内容而言,这是人类英雄崇拜心理的一种世俗化的重要表现,是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而产生的。后来又出现了明星崇拜,他是大众传媒的产物。 综上所说,“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偶像崇拜——英雄崇拜——媒介英雄崇拜”,这是崇拜心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阶段变迁。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多会推出与其时代特征相符的代表人物,这种代表会受到相因时代人们的推崇,“偶像”也必然位居其列,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必然现象。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论一论问什么说“平民偶像崇拜”现象的出现是有其社会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吧。 首先,这又与电视选秀节目的产生和发展有关。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有“真实”和“虚拟”之分前者如新闻,真是像是新闻的生命;后者如电视剧,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化现象,而不是生活的真实再现。而真人秀则同时融合了“真实”和“虚拟”这两种属性。“平民偶像崇拜”这种现象正式产生于这人修这样一种电视选秀节目当中的。其中不得不提的则是英国的“流行偶像”,后来美国的“美国偶像”等都是以这位模板的。这种电视选秀节目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末流行于西方各国并以其崭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及时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示手法,以及电视剧式的人物环境、矛盾冲突设置技巧吸引大量的观众。同时,电视选秀节目通过平民参与机制,和观众投票机制等节目形态设置使观众以不同的方式最大程度上参与到节目中。而且,它还采用了原生态的直播方式让参赛者在观众面前展现自我,然观众

打造企业文化 创百年企业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打造企业文化创百年企业 本文刊登于广东省国资委主编的《国企党建》2012年10月刊 酒,是陈年的香,店,是“老字号”的好。企业要摆脱如流星般稍纵即逝悲剧,而使基业常青,做成“百年企业”,是每一个企业家终生的追求,也是其员工的梦想。而具备持久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是成就“百年企业”首要前提。 人生有涯,而光辉的思想和宝贵的精神却是不朽的。同样,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人的组织,要实现自身目标,保持健康持续发展,不能没有企业文化的作用。如果把企业组织比作企业的身架,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神,是企业的灵魂,神聚企则旺,神散企则衰;如果把企业组织比作一棵树,企业文化则是树的根,根深则枝繁叶茂,根浅则难秀于林。企业的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核的内核。如何才能铸好企业的“魂”,扎深企业的“根”就涉及到企业文化。 一、认识到企业核心文化的重要作用 很多人当向其提及企业文化一词时是一脸茫然的,或者能够理解企业文化一词的含义,却无法解析清楚,更有人认为从事建筑的企业单位最重要的是承接工程量、完成产值等这些可以证明其实力的数字证据,从事建筑行业是要以质

量、口碑、品牌等来经受时间的考验与证明。集团和股份公司以“安全、优质、文明、高效、廉洁、和谐”为施工管理管理“十二”方针,为社会奉献精品工程。 二、企业领导要当文化的先锋 领导班子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培育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或企业领导班子的文化。企业领导者能否自觉做践行企业文化的楷模,决定了企业文化能否真正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领导班子成员是员工仿效的榜样,其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企业文化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也很难使企业做强做大、基业常青。 三、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标志 企业的“企”字,“人”在上,方为“企”;反之,无“人”则“止”。企业管理者只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才能凝聚人才的创造力量,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任何一位企业管理者,应该把心思放在抓管理、增效益,重知识、重人才上,用感情、事业和待遇留人。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决定了它的员工只能四海为家,甚至风餐露宿,不仅施工条件艰苦,而且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从个人原因上来说,个别员工,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把企业和社会理想化,期望值过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

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现像的分析

关于偶像崇拜的分析与感悟 中学生因为追星与父亲发生口角,后被父亲用刀砍死,这种悲剧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很多人把这件事归于青少年自身、归于他们的盲目追星。更有甚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可救药。不过对这种观点我实在无法苟同。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偶像崇拜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崇拜心理始于原始社会人们对不可控制的、强大的自然力量的畏惧,图腾崇拜就是最原始的偶像崇拜。进入现代社会,心理学家们从专业角度给出了偶像崇拜的概念:一般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把个人喜欢的人去看得完美无缺,从而导致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赖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 经调查,青年人的偶像崇拜主要集中在演艺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科学家、文艺界名人级英雄模范身上。而且比起生产型偶像(对社会有正面贡献的人物),中学生对消费型偶像(能够满足人们娱乐、休闲要求的“明星”)、青春型偶像更加青睐。中老年人一般很不屑于青年人的偶像崇拜,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多数青少年的崇拜对象是所谓的“明星”。如果中学生的崇拜对象是政治领袖或者科学家的话,似乎就无伤大雅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频发的偶像崇拜引发的偏激事件对他们的冲击,加之他们对现在的网络媒体文化的不认同。 有人认为偶像崇拜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而偶像崇拜有理智性和非理智性的特征,非理性的特征包括完全认同(对偶像的言论和行为给予无条件的支持)、迷恋(在情感上对偶像极为依赖,容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行为投入(花费较多的金钱和精力去从事支持或与偶像有关的活动);理智性特征包括:选择认同(正视偶像的缺点和不足,可以容忍别人对偶像的批评和非议)、情感控制(能够正确认识和控制自己对偶像的情感)、行为节制(较为有效地控制追求偶像的行为,使之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非理性支配下的行为会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结果,无数的事实证明,明星崇拜多事非理性的,尤其是在初中低年级。理性支配下的行为则会激励崇拜者不断的进步,不断地提升自我。 因为多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主要是明星崇拜,下面就这一点进行分析。 细究青少年明星崇拜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第一,寻找情感寄托。有些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充足富裕的生活就是对孩子好,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小孩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正是这些父母平时不注意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情感缺失。而由舞台、灯光、美丽时装包围着的明星们,很容易吸引学生们并使之在其歌声中、银幕形象中找到情感的寄托。第二,渴望成功,生活在现代社会,难免沾染浮躁之风,人们总是想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功。他们只看到了电视银屏上明星的光鲜亮丽,并没有看到他们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对那些“轻易成功”的明星不免羡慕、向往,最后变成对他们的崇拜。第三,从众心理,青少年时代,难免迷茫、不知所措,因为父母对他们的关注比较少,没有对他们进行很好的引导,网络、电视、手机等通讯手段迅猛发展,媒体对明星的大肆宣扬,还有身边有明星崇拜倾向的朋友的宣传,他们难免身陷其中。而且身边多数人有自己喜欢和崇拜的明星,为了不使自己显得那么异类,他们也会选择明星崇拜。 其实因为明星崇拜而引发的偏激事件只是少数,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崇拜行为会变得越来越理性。我相信只要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就不会接连发生这样的惨案。 为解决青少年明星崇拜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

企业文化成就“百年老店”

企业文化成就“百年老店” [导读]企业文化日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日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长寿型企业——“百年老店”成功的奥秘在于,长期积淀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使企业能够在困境中求得生存,在生存中不断实现发展,强有力地推动企业越过一道道坎坷,一步步走向成功。本文试从企业文化入手,探讨企业的长远生存与科学发展之道。关键词:企业文化成就百年老店Enterprise culture achievement “hundred years old-established shop”Zhang ChaojuAbstract:Along with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the enterprise culture becomes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ve power day after day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becomes cornerstone and decision enterprise prosperity and decline success or failure key aspect which the enterprise develops.The longevity enterprise——“hundred years old established shop” the success mystery lies in,accumulates for a long tim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maximum limit transferred all positive factors,enables the enterprise to obtain the survival in the difficult position,in survival incessant realization development,impels the enterprise to cross a road powerfully to be rough,one moves towards step by step successfully.This article tries from of enterprise culture obtaining,the discussion enterprise s road of long term survival and the science development.Keywords:Enterprise culture Achievement Hundred years old established shop【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9646(2009)1-0107-06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 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犹如哲学对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领,是企业发展的本源和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对内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灵魂,保持企业生生不息;对外发挥旗帜的作用,指引着企业成员的奋斗方向。当今世界,企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从许多不断战胜危机、始终生机勃勃的成功企业的历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战胜各种危机并成长为“百年老店”的核心因素。 1.企业文化的起源、内涵及主要功能1.1企业文化的起源。事物的发展总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不断演化。企业文化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其来源,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从50年代开始有意识地做企业文化建设,日本因此在60年代迅速崛起。到7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开始称雄于世。日本从战败国的经济萧条,到战后的经济强国,引来众多国家的研究目光。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S·M·戴维斯在其出版的《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组织文化这一概念。1971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P·德鲁克在所著的《管理学》一书中,把管理和文化联系起来,认为管理也是文化。1980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探析 王 晨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随着各大卫视选秀节目的兴起,青少年对于偶像的崇拜日趋明显,偶像崇拜这一现象也成为社会热门的话题,它对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今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特征、成因及其影响,最终得以反思。 [关键词]青少年;偶像崇拜;特征;成因;影响[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3-0034-0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7-08王晨(1989-),女,湖北潜江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设计。 偶像崇拜是普遍存在于当代青少年心目中的、对于自己心仪对象的人格或外貌表现出来的嫉妒、喜欢、欣赏和向往的感情和行为。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社会建设的储备人才、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具潜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青少年心理和身体的发育还尚未完全成熟,其偶像崇拜的行为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青少年对于偶像的行为和语言的趋从和感知是侧面反映我国青少年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的一面镜子。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青少年崇拜偶像这一社会现象,有助于全面理解青少年心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而保证中国社会的长期安定、 繁荣与稳定。一、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 (一)偶像娱乐化 本文所说的“偶像崇拜”不是指传统意义上对宗教中 神圣的崇拜,不是指对社会政要、时代精神楷模、社会成 功人士、 古典文人墨客的崇拜,而是随着全球娱乐的大幅度发展,在社会创造的歌星、影星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当 代青少年对待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的一种独特的、新型 的、狂热的崇拜。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不同地区2710名大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崇拜的明星有99%以上来自娱乐界和体育界。不难看出这些明星或者说是偶像多半是具有娱乐性质的,多半是供人日常休闲娱乐消费的。 (二)崇拜形式表层化 崇拜形式的表层化是青少年偶像崇拜形式的第二个 特征,同时,它也是伴随着偶像娱乐化应运而生的。表层 化是指青少年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偶像的外貌特征, 而忽视偶像的内在人格魅力。现在大部分青少年更多关注的是偶像的长相、身高等条件,忽视其人品和文 化内涵,认为外貌上的美就是成功,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 中整容越来越盛行的原因之一。这种依靠感官的直觉和情绪化的依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全盘模仿、过分喜爱,也就是说,青少年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慢慢丧失了“择善而从”和“过犹不及”的观念,导致过分崇拜而丧失自我。 (三) 崇拜内容消费化如今青少年崇拜偶像,便要为偶像消费,他们会购买偶像的专辑、歌迷会、影迷会的会服、海报、电影、生日礼 物等等。特别是随着草根文化的兴起、平民选秀节目的扩张、媒体的大肆宣扬、加之网络文化的盛行、大众通讯工具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愿意为了自己所喜爱的歌手或明星花钱投票,以保证其偶像的娱乐圈地位或比赛名次。但是,在此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便是青少年似乎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负担追星的费用,他们的花销大多还是从父母长辈那里所得,甚至有些青少年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财物来达到追星的目的。(四)粉丝团体竞争化 随着选秀的兴起,明星之间的竞争被推上台面,草根选手们需要通过赢得其他竞争对少才能获得较好的名次。而偶像的晋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众投票的结果,这样一来,偶像之间的竞争或多或少地演变成粉丝团体之间的竞争,粉丝团体通过狂热投票和购买相关周边物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ChangshaSocialWorkCollege第19卷第3期2012年9月 Vol.19No.3 Sep .201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