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疾病

疾病

疾病
疾病

1.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过程,表现为机体局部或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形态变化,造成畜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降低。

2.疾病的特点:①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②是完整机体的反应③是一种矛盾斗争的过程,在疾病过程,损伤与抗损伤现象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构成一种矛盾斗争过程,推动疾病的发展与发生④生产力降低是动物患病的标志之一。

3.疾病分类:①病程:急性、慢性、亚急性

②数量:群发性、散发性③病因:传染、寄生虫、中毒性、普通病

4.疾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隐蔽期)、前驱期(先兆期)、明显期、转归期(终结期)

5.转归类型: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6.疾病发生的原因:①外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营养性、应激源、精神心里和社会②内因:机体的感受性(一般特性)、机体的防御机构(浅部屏障和深部屏障)

7.动物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①动物疾病的复杂化:疫情处于活跃期,流行趋势严峻②微生物进化产生新株形和种病原引发疫病流行③社会环境的改变对新发动物疾病的出现和流行起了促进作用④养殖模式改变促进疫病流行⑤动物疾病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8.血液循环障碍①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器官内部的动脉血增加的现象。病理变化:眼鲜红色,肿胀,温度升高,有搏动感。②淤血:静脉血回流受阻淤积在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局部组织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病变:紫红,肿胀,温度降低。③出血:血液流出心血管之外的现象。病变:血肿;出血点,针尖大,米粒大;出血斑。④梗死:由于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9.物质代谢障碍的局部变化①萎缩:已发育成熟的器官,组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和功能衰退的过程。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②变性:机体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的情况下,随着细胞和组织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在细胞间质和细胞之间的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的现象。③坏死: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是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最严重的表现。

10.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复杂的综合反应。表现为:受到病因直接作用的局部组织产生变质、渗出和增生的病理变化。症状: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原因:外源性致病因素(生物性和非生物性)和内源性致病因素。基本病理过程:①组织变质②血管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白细胞渗出,吞噬)③细胞增生。全身症状:发热、血液变化、吞噬细胞系统的变化、内脏器官的中毒性变化。

11.兽医临床诊断学:研究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主要运用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12.临床诊断分为3部曲:①调查病史、检查病畜(群)、收集症状资料②结合分析全部症状资料,做出诊断③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13.诊断学内容:⑴方法学:①询问病史(问诊或流行病学检查)②临床检查(视、触、叩、听、嗅及传统的辅助工具)对病畜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③现代诊断技术:CT、MIR、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基因诊断、现代组学技术。⑵症候学:症状:动物患病后经过检查所发现的机能上的异常(如呼吸困难,恶心,疼痛,瘙痒等)和病理现象(如肿、溃疡、罗音、心杂音等)。症状分类:①主要症状:在查明的症状中,能反映疾病性质的症状为主要症状,其他的为次要症状。(主要症状未必很明显)②经常症状: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固定出现的症状。暂时症状:出现症状的某一个时期。③典型症状:指某一些疾病才出现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不能肯定疾病的性质。④示病症状:(特异症状)能直接表明疾病,确定疾病性质的症状。(狂犬病、破伤风)⑤综合征候群: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许多症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依固定的关系而联系在一起,这一系列症状称为~

14.疾病诊断:将各种检查结果经过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15.诊断思路:①根据解剖学知识,确定结果是否异常。②机体生理特性确定是否有功能改变。③从病理生理学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的可能性。④分析可能发病原因。

⑤提出初步诊断,并确定主要症状及示病症状进行鉴别。⑥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最大可能性。⑦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诊断种类:症状诊断、病因诊断、机能诊断、病理解剖诊断、治疗性诊断。诊断方法:直接与鉴别诊断。

16.疾病预后:对疾病的发展方向,速度,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结局做出一种推测。①预后良好:(感冒、卡他性炎、胃肠膜炎)②预后不良(马胃破裂、恶性肿瘤)③预后可疑

17.临床基本检查法:⑴问诊:①内容:现病史、既往史、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畜舍卫生及防疫制度、繁殖方式及配种制度、周围环境等1.现病史:发病时间,病后表现,发病数及死亡情况,病的经过及治疗情况,可能的病因及畜群情况。2.既往史:过去的患病情况。3.饲养管理及使役情况:日粮组成及饲料及饲料品质,饲养制度,饲料调制,使役情况。4.畜舍卫生及防疫制度5.繁殖方式及配种制度②技术及注意事项 1.应根据病畜的具体情况进行的必要的选择及增减做到的有重要提问。2.在问诊顺序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先问后检边问边检,检后补问。3.在问诊时应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兽医学术语,应避免重复性提问,注意提问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全神贯注倾听畜主回答。4.问诊时态度要诚恳,和蔼可亲,并尽可能用当地方言,以取得畜主的亲密合作,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病史资料。5.对于问诊所得病史资料,应抱客观的态度,应将病史资料与疾病检查结果加以对映与联系,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不符合应重新检查。对于个别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故意隐瞒真情,甚至伪造;慌极病史的,要善于诱发启导,解除心理负担,使之说出实情。6.应尽可能熟悉工作环境。7.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语言艺术。

⑵视诊:①内容:患病畜禽的体格、发育、营养,被毛与皮肤,生理活动,可视粘膜,粪尿状况(颜色、性状、稠度、有无染血、泡沫、伪膜)②间接视诊③畜群巡视:在畜

群中早期发现病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随

时发现饲养及管理措施;根据生产性能,繁

殖力降低,提出特殊检查。内容:畜群面部

观察,判断是否健康;发现异常;饲料检查;

生产性能及繁殖力。

18.全身状况检查:包括整体状态检查、测定

体温、呼吸次数、脉搏次数。整体状态检查

又称容态检查,指动物外貌、形态和行为的

综合检查。⑴整体检查:1.体格发育:一般

用视诊观察动物骨骼、肌肉的发育程度(体

高、体长、体重、骨关节粗细、骨骼发育及

比例)。临床分发育良好、中等、不良三级。

体格发育不良原因:近亲繁殖,过早配种、

营养不良、传染病、后遗症及慢性传染病、

寄生虫感染、长期消化紊乱。2.营养状况:

动物依被毛的状态与光泽,肌肉丰满程度,

特别皮下脂肪的蓄积量而定。与机体物质代

谢与饲养无关。临床等级:①营养良好②营

养不良,原因:急性消瘦,主要见于急性传

染病,急性肠胃炎以及重剧呕吐,腹泻,以

及食欲废绝。慢性:慢性传染病,牛羊结核;

严重寄生虫感染;饲料营养不全∕摄入不足

或长期消化紊乱;其它代谢性疾病(营养).如

佝偻病,V缺乏,微量元素缺乏.鸡应注意:

慢性新城疫,禽霍乱,球虫病。高度的营养

不良称恶病质(高度全身营养不良)幼蓄消

瘦应注意营养不良(亚营养不良)③营养中

等④营养过剩:即肥胖,乳畜、种畜肥胖为

病理现象将导致其繁殖力、生产性能下降。

3.精神状态: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及行

为表现(中枢标志)依据眼耳及尾的运动及

举止。精神状态异常表现为兴奋与抑制是中

枢S机能障碍表现。兴奋:对外界轻微刺激

表现强烈反应,使中枢机能亢进的结果。多

见于脑部疾病,脑炎,马流行性脑髓炎,狂

犬病,某些中毒病,食药中毒,铅中毒。产

后低血钙属营养代谢病。抑制:对外界环境

反应迟钝,淡漠。表现轻沉郁,重嗜睡昏迷。

抑制诊断意义:涉及许多方面,发热性,消

耗性及衰弱性重度的脑病。4.姿势:健康动

物的姿势自然,动作灵活而协调。反常姿势:

由中枢N系统疾病及其调节机能失常,骨骼

肌肉或内脏器官的疼痛及外周N麻痹而引起。

包括:站立姿势反常,典型木马姿势,不自

然的站立姿势,站立不稳,长期站立。强迫

躺卧临床意义:奶牛呈现曲颈侧卧、同时伴

嗜睡状态或半昏迷时,多为生产瘫痪的特征。

若动物呈犬坐姿势,即两前肢站立,两后肢

拖地,多见于腰椎损伤造成截瘫,此时往往

排尿粪失禁。马剧烈运动后出现犬坐姿势,

多为麻痹性肌红蛋白尿,此时尿液是棕红色。

猪呈犬坐姿势,见于白肌病,风湿症(冬季

保温不好),各种原因的关节炎,也可见于脊

髓横断性损伤。5.运动失常:动物运动的方

向性和协调性发生改变,临床常见:①运动

失调:肌肉收缩力正常但运动时肌群动作不

协调。②强迫运动: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

境影响而出现的不随意运动。⑵体温脉搏及

呼吸测定(评定动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指

标)1.体温:奶牛 37.5~39.5肉牛37.5~

39.0(犬)猫38.5~39.5(猪)2.体温的记

录:当动物患发热性疾病时,①发热型:体温

曲线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②间歇热型:有

热期和无热期交替③不定热型:体温曲线无

规律变化④双相热:体温升高持续数天,通

常2-3天后恢复正常,隔3-5天后再次升高

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典型见于犬瘟热。⑤弛

张热:昼夜温差较大的升降。3体温注意:①

测量钱甩至36度以下②测定动物在安静状态

下的体温③必须测量的直肠温度受港门松

弛。粪便等的影响④一定的时间及速度。4体

温升高的意义:A 各种传染病有其是病毒感

染B各种创伤导致炎症反应C变态反应及应

激D环境温度高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影响因

素:品种,年龄等。

微热1.0度局部性炎症中等热2.0度一般炎

症慢性传染高热3.0度广泛性炎症急性传染

病高热3.0度以上烈性传染病。

长时间低于36度:严重营养不良,贫血及大

出血,休克及抵抗力微弱动物。

脉搏检查:正常脉搏:马26-40,羊70-80,

牛40-80,猪60-80,兔80-140,犬70-120,

禽120-200。

脉搏意义:增高:所有热性疾病,心脏病,

呼吸器官疾病,各种贫血及严重脱水疾病,

伴有剧烈疼痛的疾病,某些毒物中毒或药物

的影响。减少:脑病中毒危征。

测定方法:直接听取,肛门附近羽毛,鼻孔

气流,胸腹部起伏。

呼吸频率的意义:增多:呼吸系统本身疾病,

发热性疾病,心脏疾病,影响呼吸运动的疾

病,剧烈疼痛及应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中毒及过敏疾病。减少:呼吸系统本身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毒病后期,心脏病,

剧烈疼痛及应激。

检查主要通过视诊及触诊。

健康—被毛整洁有光泽,羽毛顺滑,光滑异

常—被毛蓬乱,羽毛逆立。

1、被毛逆立:为营养不良及机体整体状况不

佳的标志,长期消化紊乱,营养物质不足,

过劳绩某些代谢紊乱性疾病

2、局限性脱毛:体表局部被毛脱落这段,多

见于寄生虫感染,头颈及躯干部多数脱毛并

伴有剧烈痒痛,因发生相互感染抑制其在畜

群众造成蔓延。

3、被毛污染:尾部及后肢被粪便,尿液及其

他分泌物排泄物的污染,应注意下痢子宫疾

4、毛色异常:正常被毛颜色出现退色是由于

色素形成障碍所致。

颜色:主要观察白色动物的皮肤及其他动物

的口唇部和颜色,禽注意冠的色泽,有色素

皮肤应参照可视粘膜的颜色变化,正常状态

下为分红色,较湿润而光滑,禽类冠壁为鲜

红色,病变为白色。1)苍白皮肤:贫血。2)

皮肤黄染:胆色素代障碍,讯业胆色素增多

渗入组织。造成皮肤发黄,常见肝病,胆道

堵塞,溶血性疾病3皮肤发紫:承皮肤蓝紫

色,鉴于严重呼吸器官系统疾病,重度心力

衰竭,多种中毒病,慢性仔猪副伤寒,中暑4)

皮肤红色斑点及疹块:有充血出血应起,若

出血点指压不退色为出血,出现较大充血性

疹块为猪丹毒。

5、皮肤的温度病理性变化:皮肤温度升高:

全身性和局限性皮肤温度降低:衰竭并,

大失血,重度贫血,中毒。皮肤湿度检查:

皮肤湿度受汗腺分泌状态的影响。

6、皮肤弹性检查:1)检查方法:通常在颈

部(马)肩后肋弓后缘,颈部(牛)2)异常

变化:皮肤弹性的降低,鉴于营养障碍严重

失血失水。

7、皮下住址肿水:①大面积弥散性肿胀(蜂

窝组织炎):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明显的全身

性反应,多发于四肢。②皮下浮肿③皮

下气肿(外源性皮下气肿核内源性皮下气肿)

④肿胀,血肿,淋巴外渗:局限性肿胀,触

诊明显的波动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口部,

一般穿刺取内容物

8、皮肤疱疹:温疹样病变:呈栗粒大小的红

色斑点,弥漫性分布。口蹄疫:发生于口

鼻等周围,也有蹄趾部,主要为反刍动物。

水疱:多为蹄趾部,主要流行于猪。疱疹:

皮肤出现豆粒大小的疱疹。

9、皮肤的创伤和溃疡:由于某些特殊的传染

病而且应起的溃疡在马应注意皮肤鼻疽及流

行性淋巴管

皮肤体表的战栗与震颤。

10、可视粘膜检查:凡是肉眼可能看见或借

助简单器械可观察到的尿末临床检查应注意

观察可视膜的色泽。眼结膜:1)正常情况:

马淡红色,牛浅红色,猪粉红色。2)异常:

①潮红,充血的结果,单眼潮红为性反应,

双眼潮红为发热性疾病,呈树枝状充血微心

衰竭的结果。②苍白:各种贫血特征:A急性

失血的全身状况B结膜黄色逐渐变浅,全身

营养衰竭C睫毛变黄:由于红细胞。③发钳:

血液中还原或变性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即养

饱和度降低。肺源性中心性发钳呼吸道受

阻,心源性周围性发钳心脏有问题,中毒性

发钳饲料中毒。④黄疽:肝细胞性黄疽(实

质肝炎),障碍性黄疽(胆道阻塞),溶血性

黄疽(红细胞大量破坏)。淋巴结主要用于大

小、形状、硬度、敏感性、移动性。临床检

查程序:病畜登记(种属、性别、年龄、毛

色),问诊,现症检查(整体一般检查、系统

检查、特殊检查)感染:在一定条件的外界

环境条件下,动物有机体与侵入体内的病源

微生物相互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感受。传

染病:由病源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

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染

病发生的条件:病源菌的毒力和数量,侵入

门户,易感动物及环境条件,。传染病的流行

环节:传染源,传播方式,易感动物。传染

病的特点:传染性,流行性,被感染机体有

特异性反应,耐过机体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都有特异综合症,一定潜伏期和转归期。

传染病流行的表现形式:散发,地方流行,

流行,大流行。

我国政府将疾病分为3大类:一类(14种)

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

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口蹄

疫,猪瘟,牛瘟,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

鸡新城疫);二类: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

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为狂犬病,

狂犬病,猪丹毒,猪链球菌,马立克氏,炭

疽,猪肺疫,三类可造成重大损失,需要控

制和净化的疫病,有黑腿病,李氏杆菌,犬

温热。有皮肤冲血出血的传染病:猪瘟,猪丹

毒,猪副伤寒,猪肺疫,链球菌病。有腹泻

症状的传染病:猪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

白痢,黄痢,红痢,副伤寒有呼吸道症状的

猪传染病:萎缩性鼻炎,猪肥疫,链球菌病,

猪蓝耳病。有神经症状的猪传染病:血凝性

脑脊髓炎,连球菌病,猪丹毒。引起猪繁殖

障碍的遗传病:猪蓝耳病,猪瘟,链球菌病。

有腹泻症状的传染病:鸡白痢,传染性法氏

囊病,鸡伤寒,禽副伤寒,鸡新城疫,禽霍

乱。有呼吸道症状的鸡传染病:新城疫,禽

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

有神经症状的鸡传染病:非典型新城疫,产

蛋下降综合症。AI,传染性喉气管炎。鸡肿

瘤性传染病:马立克病:检疫:利用各种诊

断和检测方法对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和物品进

行疫病,病原体或抗体检查。目的是查出传

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传播。动物

检疫的几种类型: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国

境检疫,屠宰检疫,集市检疫。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

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

传播蔓延。

将受检动物分为健康动物,可易感染动物,

假定健康动物。

封锁: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

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为了防止疫病扩

散以及安全健康动物误入而对疫区或其他动

物采取划区隔离,扑杀销毁消毒和紧急免疫

接种等强烈措施。

传染性针对病原体的治疗:特异性治疗(高

免血清),抗生素治疗,化学疗法(磺胺类药

物、抗菌增效剂、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

抗病毒药物

消毒: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杀灭消除外

界环境中的病原体,从而切断传播途径,防

止疫情流行。

方法:机械性消毒,物理,化学,生物。分

类:预防性、临时性、终末。

杀虫:物理、生物、药物。

灭鼠:器械、药物、生物,生态。

人畜共患传染病:口蹄疫、禽流感、大肠杆

菌病,巴氏杆菌病,炭疽,链球菌,内毒酸

菌病,结核病传染病特征:在一定条件下由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可引起的,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

应,耐受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

性临床表现,具有明显流行规律。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

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

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家禽异食癖的类型:啄羽癖,啄肛癖,啄蛋

癖,啄趾癖。

什么是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

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

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每一种传染病都

是由其特异的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具

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

性反应。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传

染病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耐过动物能获得

特异性免疫。

三、病原:细菌.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病、蛇

形螺旋体--猪痢疾),立克次氏体(无形体科

--附红细胞体),衣原体,支原体(猪肺炎支

原体--猪气喘病、丝状支原体--牛肺疫),真

菌,病毒,亚病毒(类病毒、卫星因子、朊病

毒)四、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种类——

年龄——品种——贮存宿主2、传染源:患病

动物: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3、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4、流行特点:

流行形式——散发性、地方流行性、流行性

(暴发)、大流行,季节性(夏季蚊蝇--猪丹

毒、日本乙脑)(冬季通风不良--呼吸道疾病),

周期性(口蹄疫、牛流行热)5、影响流行过程

的因素:自然因素——作用于传染源——作

用于传播媒介——作用于易感动物,社会因

素五、发病机理1、细菌——侵袭力——胞外

酶——粘附力——亲器官性(布病—生殖器

官)——抗吞噬因子——毒素(破伤风—外

毒素)2、病毒——溶(杀)细胞——稳定态

感染—代谢、功能异常——整合态感染—致

癌、肿瘤。六、临床表现1、潜伏期时间长短

——自然感染——人工感染2、一般表现——

大部分疾病发病时都出现的表现,仅能预示

动物体患病3、特征性表现——皮肤(红肿、

水泡)——消化系统(腹泻、呕吐、血便)

——呼吸系统(咳嗽、喷嚏)——生殖系统

(流产、不育、产蛋率下降)——神经系统

(跛行、站立不稳)七、病理变化:主要是剖

检变化——炎症——出血——肿胀——坏死

八、诊断1、诊断方法——现场诊断(流行病

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实验

室诊断(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血清学

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2、鉴别诊断。九、

防治(养、防、检、隔、封、治)1、养2、

防--总体方针: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

于治——免疫计划(动物一生中的免疫)—

—免疫程序(针对某一疾病的免疫)——免

疫失败的原因①疫苗因②动物因素③人为因

素3、检——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对动物群体进

行检测,及时发现隐患4、隔——患病动物、

可疑患病动物、假阳性动物4、封——死亡动

物(无害化处理)——患病动物(扑杀、急

宰)——可疑动物(隔离、用药)——假定

健康动物(紧急接种、药物预防)——污染

物(粪便、环境)5、治(对因治疗、对症治

疗)

第三章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

一1.动物传染病防疫措施针对动物传染病

而采取的预防、控制或消灭的对策和措施。

包括:(1)预防措施平时经常进行的,以

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为目的。(2)防制措施以

控制、消灭已经发生的传染病为目的。2.疫

病的预防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

一个未受感染的动物群之外。通常包括采取

隔离、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源进入目前尚未

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集体免疫、集体预防

性治疗及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

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传染。3.疫病的

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

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

率。 4.疫病的消灭意味着一定种类病原体

消灭。要从全球范围消灭一种疫病是很不容

易的,但在一定的地区消灭某些疾病,只要

认真采用一系列综合性兽医防疫措施如查明

病畜、选择屠宰、畜群淘汰、隔离检疫、集

体免疫、集体治疗、环境防制、生物防制、

保菌者防制等,经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实

现的。

疫病消灭应具备的条件(1)没有其他动物(包

括野生动物)作为贮存宿主。(2)潜伏期不

排病原体。(3)仅有一个或少数几个稳定的

血清型。(4)有安全有效的疫苗。(5)免疫

后获得极强的免疫力,无复发感染。5.疫病

的净化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

汰等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

某些动物传染病在限定时间内逐渐被清除的

状态。这是疫病消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6.

兽医生物安全指采取必要的措施切断病原

体的传入途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物理性、

化学性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对动物群造成危害

的一种生产体系。其内容包括动物及养殖环

境的隔离、人员和物品的流动控制以及疫病

控制等。

二、防疫工作的原则和内容(一)原则 1.坚

持党政领导,建立健全各级防疫机构,特别

是基层兽医防疫机构。2.坚持以“预防为主、

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二)内容1.

平时的防疫措施:(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防止传染源的散播。(2)加强饲养管理,增

强机体的一般抵抗力。3)定期预防注射及随

时补注,提高机体的特殊抵抗力4)搞好检疫,

及时发现并消灭传染源。5)搞好舍内、外卫

生,对畜舍、饲养用具等做好定期消毒和临

时消毒。6)组织好平时的灭鼠、杀虫工作。

7)肉用动物在屠宰前后需经兽医检查,认为

无传染病时才可以屠宰和食用,以免危害人

畜的健康。8)附近县、乡、地区建立联防区。

2.发生传染病的扑灭措施:(1)及早诊断,

上报疫情,并通知邻近单位做好预防。2)迅

速隔离病畜,对病畜进行及时和合理的治疗,

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要封锁。3)紧急预防接

种,对已有特异性免疫方法的传染病,应以

其疫苗或血清对假定健康的或受威胁的家畜

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个别传染病可用药物

预防。4)认真彻底消毒,对病畜或疑似病畜

使用过的垫草、残余饲料及粪便污染过的用

具、畜舍、运动场等进行严格的消毒5)对死

畜和淘汰病畜及时合理处理。动物尸体的处

理方法有化制、掩埋、焚烧等。掩埋尸体时

应选择在地势较高,距住地、厩舍、水井、

河流、道路、操场较远的地方,掩埋坑深不

少于2米。

三、防疫工作的具体措施(一)疫情报告和

诊断 1.疫情报告在发生重要动物传染病

时,应将疫情主要包括发病时间、地点、发

病及死亡头数、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诊

病名及防治情况等,迅速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并通知邻近单位及有关部门注意预防工作,

上级接到报告后及时派人赴现场。2在兽医人

员尚未到现场或未做出诊断之前,应采取的

措施:(1)将疑似病畜进行隔离,派专人

管理。2)对病畜停留过的地方和污染的环境、

用具进行消毒。3)病畜尸体应保留完整。未

经兽医检查同意,不得随便急宰、病畜的皮、

肉、内脏未经兽医检验不许食用。 2.诊断方

法:1)临床诊断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

简单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对病

畜检查。对具有典型症状的病例,此法意义

较大;对发病初期、非典型和无症状的隐性

感染病例,此法意义不大。2)流行病学诊断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3)病理学诊断

包括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4)微生物

学诊断主要进行病原检查。主要包括病料

涂片镜检、病原分离培养和鉴定、动物接种

试验等。5)免疫学诊断包括血清学试验和

变态反应。6)分子生物学诊断包括基因探

针、PCR技术等。(二)检疫1.定义就是

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

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

和传播。它是国家政府部门为防止动物传染

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所采取的一项

强制性的技术措施。

2.检疫实物的类别:检疫的动物包括各种

家畜、家禽、皮毛兽、实验动物、观赏动物、

演艺动物、野生动物、水产动物(鱼苗、鱼

种)、蜜蜂、蚕等。检疫的动物产品包括未

加工熟制的肉、油脂、脏器、皮张、血液、

毛、骨、蹄、角、精液、种蛋、鱼粉等。检

疫的运载工具包括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的

车、船、飞机,包装、铺垫材料,饲养工具

和饲料等。 3.检疫的范围按照检疫的性

质、类别,可将检疫的范围分为以下5个方

面:(1)生产性检疫范围包括国营农、牧

场或集体和个人饲养的动物等。(2)观赏性

检疫范围包括动物园饲养的观赏动物、文

艺团体的演艺动物等。(3)贸易性检疫范围

包括国家进出口的畜禽、市场交易的畜禽及

其产品等。(4)非贸易性检疫范围包括国

际邮包、展品、援助、交换、赠送的以及旅

客携带的动物及其产品。(5)过境检疫范围

包括通过国境的列车、飞机运载的动物及其

产品。

4.检疫的种类根据动物及其产品的动态和

运转形式,我国兽医检疫分为口岸检疫和国

内检疫。(1)口岸检疫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

1)进出口检疫(货检)对贸易性的动物及

其产品在进出国境口岸时进行的一种检疫。

2)旅客携带动物检疫(旅检)对进入国境

的旅客、交通员工携带的或托运的动物及其

产品进行的现场检疫。 3)国际邮包检疫(邮

检)指对邮寄入境的动物产品进行的检疫。

4)过境检疫指对载有动物及其产品的列车

等通过国境时进行的检疫。(2)国内检疫按

检疫地点、性质不同分为:1)产地检疫指

对农牧养殖场、养殖户等饲养的动物进行的

生产地检疫。2)贸易检疫指对动物及其产

品在进入商品交易流通时进行的检疫。又可

分为:集市(或市场)检疫是对进入集市或

市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其任务是:

对进入集市或市场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检

查,禁止患病动物及危害人畜健康的肉食品

上市;遇有患病动物则进行隔离、消毒、治

疗或扑杀处理;对未预防注射的动物进行预

防接种。收购检疫是指由收购部门与当地

检疫部门配合进行的检疫。其目的是防止动

物在运输、中转和屠宰前的发病和死亡,减

少经济损失;防止将疫病传播到安全地区。

屠宰检疫指对肉联厂、屠宰场屠宰的动物

及其产品进行的宰前和宰后检疫。其目的是

防止肉品污染和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提高

肉品卫生质量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3)运输

检疫指对通过铁路、公路、码头、航空运

输的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检疫。通常包括铁

路检疫、公路运输检疫、码头检疫和航空运

输检疫等。其任务是:对运输动物及其产品

进行检疫,并查验产地(或市场)签发的检

疫证,证明动物健康时才能运输。4)疫区检

疫指在国内某地发生规定的检疫对象(疫

病)流行时进行的检疫,其目的是摸清疫情

发生情况,提供扑灭疫情的依据,防止疫病

传出。 5.检疫的对象指兽医检疫中规定的

动物疫病。(1)国际动物检疫对象国际兽

医局(OIE)法定报告疾病名录,将疾病分为

A、B两类:1)A类疾病指危害严重、传播

迅速和具有穿越国界能力的,有产生严重社

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后果的,并在动物和动

物产品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传染病。列入A类

疾病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新

城疫等15种传染病。2)B类疾病指在一些

国家内对社会、经济或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性,

并在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上有意义的

传染病。列入B类疾病有炭疽、狂犬病、牛

海绵状脑病、禽霍乱、马立克氏病、旋毛虫

等79种传染病。 (2)国家规定的检疫对象6.

检疫后的处理在进口检疫过程中,若发现农

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

二、三类疫病名录》中一类疫病或双边检疫

议定书规定的疫病时,全群动物或动物遗传

物质禁止入境,做退回或销毁处理;检出二

类疫病的阳性动物应退回或销毁,同群的其

他动物进行隔离观察,阴性时可以入境。在

国内检疫中发现检疫对象时,应按照有关规

定处理。(三)隔离和封锁1.隔离把患病动

物和可疑感染的动物与健康动物隔绝开来。

目的是控制传染源,防止健康动物继续受到

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当动

物群中发生某种传染病时,根据检疫结果,

把该群动物分为患病动物、可疑感染动物、

假定健康动物。(1)患病动物有明显临床

症状或用其它诊断方法检查是阳性的动物。

将其隔离于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

的偏僻地方或房舍,患病动物较多时可集中

隔离于原来厩舍内。对其采取的措施:①及

早确诊;②及时治疗;③专人护理;④禁止

闲杂人员或其他动物接近或出入;⑤工作人

员出入应遵守消毒制度;⑥厩舍内饲养用具

要经常消毒、粪便要妥善处理。(2)可疑感

染动物未发现任何症状,但与患病动物及

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的接触(如同群、同

厩或共同使用过饲槽、用具等)的动物。对

其采取的措施:①隔离、限制其活动,进行

详细观察,及时分群。②有条件时对病畜进

行紧急接种或药物预防。(3)假定健康动物

指与患病动物没有接触或其临近厩舍的动

物。对其采取的措施:①与患病动物和可疑

感染动物隔离开来,专人护理。②加强饲养

管理,做好消毒工作。③紧急预防接种。 2.

封锁将某些烈性传染病疫源地封锁起来。

(1)封锁的时机当发生流行比较猛烈、危

害性比较大的传染病(如炭疽、口蹄疫等)

时,应该划定疫区,报上级部门批准封锁。(2)

封锁的目的防止疫病向安全地区扩散和健

康动物误入疫区而被传染。(3)封锁的原则

早(早封锁)、快(行动果断迅速)、严(封

锁要严密)、小(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封锁后采取的措施1)在封锁边缘地区

设立明显标志,指明绕行道路,禁止易感动

物通过封锁区,如因特殊情况必须通过,要

对车辆、人员及动物进行消毒,疫区动物不

经兽医人员批准,不得随便调动。2)对患病

动物要严加隔离,并进行必要处理(如治疗、

急宰或扑杀、深埋)。3)对假定健康动物和

受威胁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4)对患病

动物、可疑动物使用过的垫草、残余饲料以

及粪便污染过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 5)

对患病动物、可疑动物使用过的草场、水源

禁止易感动物使用,必要时进行封锁。 6)

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痊愈或急宰后经过一定

封锁期(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再没有新的病

例发生,经过全面的、彻底的终末消毒后,

解除封锁。(四)病畜的淘汰和治疗1.病畜

的淘汰(1)淘汰的对象①病畜无法治疗。

②治疗所需的时间长,所用的医疗费用超过

治愈后的价值。③病畜对周围的人或动物有

严重的传染威胁。④患了危害较严重、过去

没有发生过、新的传染病病畜。(2)处理方

法①对人危害不大的要急宰。②对人和

动物危害较大的要焚烧或深埋。2.对病畜的

治疗(1)目的挽救患病动物,减少经济损

失;消除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2)原则治

疗和预防相结合、早期治疗和阶段性治疗相

2 2

结合、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综合性治疗和个别治疗相结合。(3)治疗的方法①针对病原体的疗法包括特异性疗法和药物疗法。特异性疗法指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等特异性生物制品进行治疗。药物疗法应用抗菌药物(抗生素、化学药物)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②针对动物机体的疗法包括护理疗法和对症疗法:护理疗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精心饲养管理,并进行适当的护理工作。对症疗法减缓或消除某些严重的症状、调节和恢复机体生理机能而进行的内外科疗法,如退热、止痛、止血、镇静、兴奋、利尿、清泻、止泻、防止酸中毒和碱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等以及某些急救手术和局部治疗等。③中兽医疗法应用中兽医的理论对疫病进行辨证施治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既可以达到抗病原的功效,又可以起到对症治疗的效果。(五)消毒1.定义消毒就是利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方法消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出体外的病原体。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2.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1)预防性消毒在传染病尚未发生时,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特点是按计划定期进行。(2)疫源地消毒指对现在存在的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蔓延。根据实施消毒的时间不同分为:①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病畜排出的病原体所进行的不定期消毒。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次或多次消毒。②终末消毒在病畜转移、痊愈或死亡而解除隔离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所进行的全面彻底的大消毒。3.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不同,常用以下几种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法包括机械性清除、加热消毒和利用阳光和紫外线消毒。(2)化学消毒法1)影响化学消毒效果的因素:消毒剂本身的因素,消毒剂的种类、消毒剂的配方、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长短等。外界环境因素温度、酸碱度、有机物的存在、稀释用水的水质等。病原微生物方面的因素病原类型、病原的数量等。2)理想消毒剂具备的条件:消毒谱广,高效,消毒速度快,作用持久;在低温下使用仍然有效;受有机物影响小,耐酸碱环境;易溶于水,使用方便;无刺激性、无腐蚀性、无毒性,对人畜安全;无味无臭,消毒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不易燃易爆,便于运输;性质稳定,不易分解、降解、耐贮存。3)消毒剂的分类:根据消毒剂的化学成分可分: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其他消毒剂和酸类消毒剂等。根据消毒剂对蛋白质的作用可分:凝固蛋白类消毒剂;溶解蛋白类消毒剂;氧化蛋白类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醛类及其他消毒剂。根据消毒剂作用水平不同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3)生物热消毒法(六)杀虫1.定义指杀灭具有传播动物传染病的节肢昆虫,如蚊、蝇、蜱、虻等。2.杀虫的种类(1)预防性杀虫平时经常性的杀虫措施(2)疫源地杀虫发生虫媒传染病后,在疫源地对有关的媒介昆虫进行的杀灭措施。 3.杀虫的方法(1)物理杀虫法:机械性杀(人工捕杀);煮沸或蒸汽法(2)化学方法:利用化学杀虫剂杀虫的方法。①药物杀虫方式触杀作用;熏杀作用杀虫药物以气态经昆虫体表的气孔,进入体内而起毒杀作用。胃毒作用药物与食饵一起经口进入昆虫的肠腔中,引起中毒死亡。②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马拉硫磷等。拟菊酯类杀虫剂如溴氰菊酯溶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驱避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避蚊胺等。(3)生物杀虫法其优点是:不造成公害、不产生抗药性等,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七)灭鼠方法按其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生态灭鼠法(2)器械灭鼠法(物理灭鼠法)(3)药物灭鼠法(化学灭鼠法(4)生物灭鼠法(八)免疫接种1.定义给动物接种免疫原(菌苗、疫苗、类毒素)或免疫血清(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使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特异免疫力,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一种手段。2.分类根据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1)预防接种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或有某些传染病潜在的地区,或受到邻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常威胁的地区,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动物进行的免疫接种,称为预防接种。1)疫苗种类主要有:菌苗、疫苗、类毒素2)接种的方法按疫苗使用说明的方法接种,常用以下几种方法:皮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皮肤刺种法、滴鼻或点眼法、口服、喷雾3)疫苗的保存、运送和用前检查:疫苗的保存按说明保存。一般弱毒疫苗保存在-15℃以下,灭活疫苗在4~10℃。疫苗的运送活疫苗一般要求“冷链”运送;灭活苗运送中要防止冻结和曝晒。疫苗的用前检查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第一根据当地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适合本地的有效疫苗。第二接种前应对接种畜群进行详细检查和了解,凡体质过于瘦弱、年幼、孕母畜(尤其是临产母畜)、泌乳期母畜或产卵期家禽及有慢性病的,一般情况下均不应注射。第三准备好各种物品。第四按规定的稀释倍数,用规定的稀释液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必须规定时间用完。第五接种弱毒活菌苗前后5天,停止使用对菌苗菌株敏感的药物。第六要做好预防接种的详细记录。第七接种后,要观察畜群接种反应;疫苗接种经过一定时间后,应检查免疫效果。(2)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传染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的免疫接种,称为紧急接种。紧急接种以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实践证明,在疫区内使用某些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是切实可行的。3.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1)免疫失败的表现。一是接种过疫苗的畜禽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显著减弱。二是注射疫苗后,畜禽仍发生相应的疾病。(2)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方面的原因①疫苗选择不当,一是选用的疫苗毒力较强或较弱,二是选用的疫苗株血清型与疫病流行株血清型不符,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三是疫苗质量差,四是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②疫苗运输、保存、稀释和使用不。2)非疫苗方面的原因①环境因素如畜舍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

②营养因素营养缺乏(蛋白质、VE等)。③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④免疫程序不合理⑤药物使用许多药物能够干扰免疫应答,如

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抗生素、消毒药等。

(九)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对易感动物群

体服药以预防疫病。但要注意:长期使用某

些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效果,因此需要

用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或几种药物交替使

用。四、无特定病原畜群 1.SPF畜群指一

个畜群中,不患有某些指定的特定病原体和

寄生虫疾病,畜群呈明显的健康状态。2.建

立SPF畜群的意义(1)动物不受疫病的感染,

降低饲料消耗,促进生长发育,缩短饲养周

期。(2)利用SPF畜群,进行探讨病原体对

机体的致病机理,提出疫病防治措施。五、

集约化养殖业防疫措施:集约化养殖业以大

规模的饲养,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饲养管

理方式的养殖。1.场址的选择选择地势干

燥,远离居民点、交通要道、铁路、公路、

河流、旅游点(不能少于2公里),交通方便、

水电方便,排泄物不影响人的健康。2.建立

卫生设施:包括消毒池、消毒更衣室、兽医

室、隔离室、解剖化验室、尸体化制室、粪

便处理站、运送饲料的专用设备等。3.建立

兽医卫生制度(1)检疫制度:定期检疫和临

时检疫(2)消毒制度(3)预防接种和药物

预防制度(4)处理办法对粪便和有害气体

以及病畜和尸体的处理。(5)人员的进出制

度。

禽流感(AI):有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

种传染病。毒力与宿主不同,表现不同,临

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死亡。也可表现为呼

吸道症状、隐性感染。国际为A类,我国为

一级。1危害:对养禽业危害。高致病性禽流

感:以突然死亡级高的死亡率为主要特征。

在家养的火鸡与鸡中引起严重危害,常导致

感染鸡群全军覆没。低致病性禽流感:以呼

吸症状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下降为主要特

征。3病原 A型正粘膜,正粘病毒科。具有

血凝素及神经胺酶。4血凝特性:可凝集鸡和

其他动物的红细胞。1)抗原漂移,仅发生在

亚型内。2)抗原性转移3)缺损干扰颗粒4)

RNA重组。5致病性:对禽类的致病性多种多

样,在不同亚型致病不同。HS,HT为高致病,

其余为低致病,同一亚型致病力不同。6体内

分布:存在与禽类所有组织及分泌排泄物中,

以肝脑脾为多。7抵抗力:对外界有很强的抵

抗力。对热敏感,耐酸,对消毒药敏感,对

脂溶性敏感,被紫外线激活。8.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可感染很多家禽,鸡与火鸡易敏

感,常引起爆发流行,可感染人与猪。2传染

源:隐性带毒家禽病禽和康复带毒禽类。传

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

流行特点:四季均发,地方流行或大流行,

有一定周期性。9症状:潜伏期3-5天,短数

小时,长数天。高致病性:由高毒力禽流感

病毒引起。一般症状:精神沉郁,甚至昏睡,

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道:呼吸困难鼻孔流

出粘液性鼻液,冠和肉髯成紫红色严重时窒

息而死。消化道:剧烈下痢,粪便稀薄,带

黄绿色粘液。头颈部皮下水肿,以头眼睑冠

髯及颈部皮下尤甚,皮则热烫手,触感涨实。

眼周围浮肿,出血坏死。角膜混浊结膜潮红,

渗血。低致病力:雏鸡感染后表现呼吸道症

状,产蛋鸡除呼吸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产蛋

大幅度下降。一般症状:精神食欲差;呼吸

道:流泪流涕严重鼻窦肿胀。消化道下痢。

生殖道:产蛋量下降。死亡率较低。隐形性:

发生在野生鸟类除燕子鸥死亡,其他无变化。

10病理变化:1)高致病性:主要表现皮下

浆膜粘膜肌肉的广泛性出血。消化道症状:

片状出血,腺胃乳头和粘膜出血,有时有溃

疡,乳头能挤出分泌物,肌胃角质膜有溃疡,

肠道能出血斑无枣核。喉头气管有不同程度

出血充血,管腔内有大量粘液或干酪样分泌

物,肺水肿,呈胶东样。卵巢输卵管充血出

血胰脏出血坏死,肝脏肿大心包积液心外膜

点状出血。卵泡变形破裂。头颈部皮下出血

性胶冻样。神经元坏死。部分鸡腿鳞片发生

斑点出血。低致病:主要变化在呼吸道,尤

其是窦的损害。鼻窦喉头气管分泌物增多,

粘膜水肿出血。肌胃乳头出血,可挤出浓汁。

卵泡异常出血,偶有破裂形成卵黄性腹膜炎,

输卵管粘膜肿胀,有蛋白样粘稠物。脂肪上

有出血点。3.鉴别诊断由于AIV感染禽的

症状是非特征性的,故需注意鉴别诊断。与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

传染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鉴别,尤其注意与

新城疫相区别。与减蛋综合症、传染性脑脊

髓炎等母鸡减蛋性疾病鉴别。能与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等并发感染。防制:1.预防(1)对

家禽实行全封闭饲养,避免鸡群与水禽和野

鸟以任何方式接触。(2)搞好卫生和定期消

毒。(3)加强疫情检疫工作,定期、持续跟

踪检测,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4)制

定正确的免疫预防策略。不用活弱毒疫苗。

用亚型特异性单价灭活疫苗和多价灭活苗用

高新技术疫苗(活载体疫苗、DNA疫苗、亚单

位疫苗)。 2.控制:(1)对于高致病力的AI

要立即上报疫情,采取封锁、扑杀、消毒等

措施。(2)对于低致病力的AI 可采用被动

免疫和药物防制

一、鸡新城疫:(ND)鸡新城疫俗称鸡瘟,又

名伪鸡瘟、亚洲鸡瘟等,是由鸡新城疫病毒

引起鸡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败

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

神经紊乱,粘膜、浆膜出血。是目前危害养

鸡业最严重病毒性传染病之一。病原:鸡新

城疫病毒,又称禽副粘病毒1型,属于副粘

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1.形态结构具有血

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其核酸类型为单

股负链RNA。2.分类根据毒力强弱可分为:

(1)强毒力株不管采用什么途径感染都可

引起鸡发病、死亡。(2)中等毒力株只有

通过脑内接种,才能使鸡严重发病或死亡,

其他途径接种,只能引起轻微症状,很少引

起死亡。(3)低毒力株无论采用什么途径感

染鸡,只能引起轻微症状,不会发病死亡。

5.体内分布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

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

毒量最高,骨髓含毒时间最长。6.抵抗力:

对各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坚强,能在自

然界顽固生存。对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弱,一

般消毒药都可杀死。对pH值的稳定性强,在

pH2~12的范围内都可存活。流行病学1.易感

动物,鸡、火鸡、珠鸡、野鸡都有易感性,

但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野鸡。各种年龄

鸡易感性有差异,其中以幼雏和中雏易感性

最高。2.传染源病鸡、带毒鸡及带毒的鸟

类。3.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眼

结膜、损伤的皮肤以及交配传染。4.流行特

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多发。

在非免疫鸡群中发生后传播快,发病率和死

亡率都比较高。症状潜伏期:自然感染为

4~12d,一般为3~5d;人工感染为36~72h。

据病状与病理变化的差异,可将新城疫分为

以下几型:1.最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

多见于雏鸡。突然发病,无特殊症状,迅速

死亡。 2.急性型(1)一般症状体温升高,

达43~44℃,精神萎顿,减食或不食,喝水多,

羽毛松乱,不愿走动,垂头缩颈,眼半闭。(2)

呼吸道症状:气喘,咳嗽,有罗音,呼吸困

难,伸颈张口,发出“咯咯”或突发怪叫声。

流鼻涕,常表现甩头。冠和肉髯变暗红色或

紫色。(3)消化系统症状:口角流出粘液,

时常甩头或吞咽。嗉囔积液,倒提时常从口

角流出大量酸臭液体,呈暗绿色或黑绿色。

严重腹泻,拉淡绿或黄白色稀便,有时混有

血液,后期粪呈蛋清样。(4)神经系统症状

病程稍长的有神经症状,如翅膀下垂,两腿

麻痹,颈略弯曲等。(5)生殖系统症状产蛋

停止或产软蛋。病程2~5d。 3.亚急性或慢性

型(或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在流行后期,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神经系统症状病

初症状似急性,后渐减轻,且出现神经症状,

如翅膀下垂,腿麻痹,破行或站立不稳,向

后倒退,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

转,反复发作。不发作时貌似健康,受惊扰

或抢食时又突然发作,头颈屈仰,全身抽搐

旋转,数分钟后又恢复正常,最后瘫痪死亡。

极少数耐过鸡留下神经症状的后遗症。(2)

呼吸系统症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即患

鸡张口伸颈,呼吸困难,有喘鸣声,咳嗽,

口含粘液,有摇头和吞咽动作。(3)生殖系

统症状产蛋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沙

皮蛋,颜色变淡。病程10~20d。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淋巴

系统肿胀、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

吸道病变明显。1.最急性型病变不明显,

仅在胸骨内侧面及心包膜上有出血点。 2.急

性型(1)消化道:嗉囊充满酸臭味的稀薄液

体和气体。腺胃粘膜肿胀,其乳头和乳头间

有明显的出血点,或溃疡和坏死。肌胃角质

层下的粘膜面有点状或斑状出血。肠道从小

肠到盲肠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粘膜上

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肠道粘膜集合淋

巴滤泡水肿、出血、坏死,形成伪膜或溃疡

面),此种变化在十二指肠末端(即将转入空

肠的部位)、卵黄蒂下端空肠及盲肠之间的回

肠最常见。直肠及泄殖腔粘膜有点状或片状

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2)

呼吸道气管有卡他性渗出物,严重时出血、

坏死。肺有时有淤血和水肿。(3)心冠脂肪有

细小针尖大的出血点。(4)产蛋母鸡卵泡和

输卵管显著充血,卵泡膜极易破裂以致卵黄

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5)脾、肝、

肾无特殊病变。(6)脑膜充血、出血。

3.亚急性或慢性(非典型新城疫)喉头和

气管粘膜充血、肿胀、粘液增多,气囊混浊,

并有干酪样渗出物。腺胃粘膜水肿和轻微出

血;十二指肠末端、卵黄蒂下端空肠及盲肠

之间的回肠粘膜上有枣核状或岛屿状肿胀和

轻度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充血或轻微出

血。诊断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

症状、病理变化等综合诊断。2.实验室诊断

主要是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鸡胚接种、HA和

HI、中和试验等)和动物试验(接种非免疫

鸡、免疫鸡、兔或小鼠,观察是否发病)。

3、鉴别诊断(1)与禽霍乱相区别:发生于

鸡、鸭、鹅,流行范围窄、局限。无神经症

状,病程短。肝有坏死点、十二指肠出血、

肠道无溃疡。涂片镜检有两极浓染巴氏杆菌。

(2)与禽流感相区别发生于鸡新城疫免疫

鸡群,症状与新城疫相似,但很少出现神经

症状,产蛋大幅度下降。(3)与传染性喉气

管炎相区别喉头部有出血、粘液;(4)传

染性支气管炎相区别可引起产蛋下降,在

支气管有出血或粘液。防制:目前无特效疗

法,主要采取综合措施。1.防止病原侵入鸡

群要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地面、用具

应定期消毒,防止一切带毒动物(特别是鸟

类)和污染物品进入鸡群,进出的人员和车

辆应该消毒,饲料来源要安全,不从疫区引

进种蛋和鸡苗等。 2.做好预防接种,增强特

异免疫力:疫苗1)灭活疫苗常用油苗,不

散病毒。2)活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包括

Ⅱ(B1株)、Ⅲ(F株)、Ⅳ(Lasota株)系

苗,一般没有致病力、偶尔有轻微呼吸道或

其他反应,可用于雏鸡,但Ⅳ系苗毒力较强,

一般不用于4周龄以下的鸡。中等毒力苗Ⅰ

系苗,一般肌肉注射,作加强免疫,但不用

于8周龄以下鸡。(2)免疫程序:大型养鸡

场根据免疫监测结果确定。小型养鸡场可参

考一般免疫程序:7~9日龄用鸡新城疫弱毒

疫苗滴鼻、点眼或饮水进行首免。25~28日

龄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进行第2次免疫。60

日龄用新城疫1系苗肌肉注射。120日龄用鸡

新城疫油苗和新城疫1系苗肌肉注射。 3.新

城疫的控制:病鸡要坚决隔离淘汰,死鸡焚

烧或深埋,鸡舍及周围环境要加强消毒。60

日龄以下的鸡,如果发生典型新城疫,最好

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液紧急注射;如果为非典

型新城疫,可用弱毒疫苗加倍饮水。60日龄

以上的鸡,如果发生典型新城疫,可用I系

疫苗加倍肌肉注射;如果为非典型新城疫,

非产蛋鸡可用I系疫苗加倍肌肉注射,产蛋

高峰鸡可以弱毒疫苗加倍饮水免疫。同时用

一些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二、马立克氏病:(MD)马立克氏病又名多发

性神经炎、内脏型淋巴瘤、皮肤白血病,俗

称鸡麻痹症、白眼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

起鸡的一种多型性的、高度接触性的以淋巴

组织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传染病,其主

要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个脏器、

肌肉和皮肤发生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形成肿

瘤。1.病原:马立克氏病毒,属于疱疹病毒

科、B亚群疱疹病毒属。2.分类1)按血清型

可分为: 1)马立克氏病血清I型包括马立

克氏病超强毒、强毒、弱毒株及其人工致弱

毒株。 2)马立克氏病血清Ⅱ型包括马立

克氏病自然无毒株。 3)马立克氏病血清Ⅲ

型包括火鸡疱疹病毒。(2)按致病力不同

可分为:1)超强毒毒株用火鸡疱疹病毒疫

苗不能预防其发生。2)强毒株引起急性MD

的毒株,致病力强,可在内脏器官、皮肤、

肌肉引起淋巴细胞性肿瘤。3)弱毒株引起

古典型MD的毒株,致病力较弱,主要引起外

周神经和性腺病变。4)无毒株无致病力,

不产生肉眼可见病变。4.分布存在于病鸡

的各个脏器及分泌物中,尤其是羽毛囊上皮

细胞中。5.抵抗力:由于存在的形式不一样,

抵抗力也不一样。裸体粒子抵抗力弱;完全

病毒抵抗力强,在干燥羽毛中,室温中可存

活8个月,在4℃下,可存活7年,但常用的

消毒剂可将其灭活。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主要是鸡,如家养鸡、火鸡、野鸡、黑乌鸡。

2.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

3.传播途径:主

要经呼吸道接触污染的空气、尘埃等而感染;

也可经消化道感染。4.影响因素(1)年龄自

然感染,最早在3周龄发病,但多见于2~5

月龄的鸡发病。(2)性别母鸡易感性比公鸡

高(3)群养鸡发病率较高。(4)无明显季节

性,多呈地方流行性。(5)与环境应激因素

和其他传染病感染,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

有关。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3周。

可分为两大类:慢性型、急性型。1.慢性型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和临床症状不同,习惯

上可分为四个类型。四种类型,有时单独发

生,有时可在一只病鸡上同时出现。除其特

殊症状外,病鸡还表现严重营养不良,渐进

性消瘦,体重减轻,贫血,厌食,腹泻,最

后由于饥饿、失水导致死亡或被同群健康鸡

践踏而死。(1)古典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经,

由于侵害的神经不同,表现也不一样。侵害

坐骨神经时,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完全

麻痹,表现腿不能站立,或呈现“大劈叉”

侵害臂神经时,翅膀下垂。侵害支配颈部肌

肉的神经时,头下垂或头颈歪斜。侵害迷走

神经时,表现失声或嗉囊扩张以及呼吸困难

等。侵害腹神经时,主要表现拉稀。(2)内

脏型多发生在50~70日龄的鸡,常无特殊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

往往突然死亡。剖开后才看到肿瘤。(3)眼

型侵害眼睛的虹膜,使虹膜色素消失呈灰

白色,边缘不整齐,瞳孔变小,严重时可导

致失明。(4)皮肤型往往缺乏明显的临床

症状,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增大,形

成小结节或瘤状物。 2.急性型往往表现突

然暴发,流行迅速,病程较短,不见有麻痹

症状和外周神经症状,但死亡率很高,剖检

时,内脏发现肿瘤。病理变化1.神经型病变

可见受侵害的神经,如坐骨神经、臂神经、

腹神经等,呈灰色或淡黄色、水肿样,横纹

消失,比正常粗2~3倍;或神经上有大小不

等的结节,粗细不均匀;此病变常为单侧性,

将两侧神经对比可以区别。 2.内脏型病变

可在卵巢、肝、脾、心、肾、肺、腺胃、肠、

胰腺等内脏器官以及肌肉和皮肤上出现肿

瘤。卵巢无正常的结构,被分叶的肿瘤所代

替或呈菜花样。肝、脾可呈弥散性肿大;也

可呈结节状或单一肿瘤,肿瘤为灰白色,坚

实、切面平滑。心、肾肿瘤为多个结节状或

单个呈灰白色,凸出于表面。腺胃变得钝厚

而坚实。肌肉肿瘤在胸肌中较常见。法氏囊

通常萎缩,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弥漫性增厚的

肿瘤。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在得不到明确

结论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1.

现场诊断(1)神经型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

变化即可确诊。2)皮肤型和眼型根据临床

症状诊断。3)内脏型应与淋巴性白血病区

别。马立克氏病常侵害外周神经、皮肤与肌

肉、虹膜,法氏囊受侵害时常是萎缩性的,

而淋巴性白血病则不是这样。马立克氏病的

肿瘤组织是由小、中、大型淋巴细胞、成淋

巴细胞、浆细胞等混合组成,而淋巴性白血

病的肿瘤细胞常为成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

组成。2.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

血清学检查(羽毛琼扩、荧光抗体、间接血

凝等)。防制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且雏鸡最感

性,因而保护雏鸡是关键,应采取以疫苗接

种、防止早期感染为中心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1.防止早期感染加强对孵化室和种蛋的消

毒工作;当出雏50%时,用福尔马林10ml/m3

熏蒸20min,以杀死绒毛上的病毒。育雏室及

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尽可能密闭饲养。工作

人员进入育雏室应换鞋、更衣、洗手,禁止

非工作人员进入。大小鸡应隔离饲养。2.免

疫接种(1)疫苗的种类有三类:1)同源性

疫苗由马立克氏病毒制成的,由于致病力

不同,它又分为两种,一类是致弱疫苗,另

一类是自然弱毒疫苗。2)异源性疫苗即火

鸡疱疹疫苗。3)多价苗由火鸡疱疹疫苗和

同源疫苗混合起来制成的Ⅱ价、Ⅲ价苗。(2)

疫苗使用雏鸡在1日龄注射MD弱毒疫苗,

按瓶签说明,用专用的稀释液,随用随稀释,

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在加冰块的保温瓶内,须

在l~2h内用完,每只鸡接种剂量不少于1个

头份,高2~3倍也无妨(提高疫苗浓度)。(3)

影响MD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1)疫苗的质

量低劣生产疫苗使用的是非SPF鸡胚,污

染白血病病毒,影响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

蚀斑数不足,达不到免疫效果。2)母源抗体

的干扰避免的方法是种鸡和子代鸡不用同

一种疫苗。3)MD野毒或强毒的早期感染即

14日龄内感染,可导致免疫失败。4)早期感

染了免疫抑制性病毒如传染性法氏囊病

毒、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传染性贫血病毒等。 5)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发生了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6)

鸡的遗传易感性 7)饲料管理条件差 8)人

为的因素疫苗的保存、稀释、接种的部位、

接种时间不正确。抗病育种培育抗MD的品

系。

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法

氏囊炎、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传染

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

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

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率迅速升高并维持

短时间的高死亡率又迅速降低(尖峰式死亡

曲线),排白色水样粪便,高度虚弱,骨骼肌

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

血。危害1. 直接引起病鸡死亡(一般为5%,

有时高达20%~30%)。2.由于损伤法氏囊等淋

巴组织,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其他疾

病的易感性增高。病原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属于双股RNA病毒科。2.血清型有2个抗

原血清型:血清Ⅰ型主要危害鸡,能引起

免疫抑制,也可从鸭子体内分离到,但不引

起症状。血清Ⅱ型对鸡和火鸡均可感染,

但都不能引起免疫抑制,也不致病。4.体内

分布发病早期,病毒可存在于除脑以外的

绝大多数组织器官中,但是以法氏囊和脾脏

含毒量最高,其次是肾脏。5.抵抗力(1)IBDV

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病毒,在彻底清洗、消毒

的鸡舍中仍然存在。在鸡舍内可存活2~4个

月。(2)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pH7.0~7.5)

稳定,在碱性(pH12.0)条件下可被灭活,

但在酸性(pH2.0)条件下可存活。(3)56℃

3h不受影响;56℃5h或60℃90min仍然可存

活;70℃30min可被灭活。(4)对紫外线和超

声波有极强的抵抗力。(5)对甲醛、碘制剂、

过氧化氢、氯胺等消毒药敏感。流行病学1.

易感动物鸡和火鸡是IBD的自然宿主,但

只有鸡感染后发病,鹅感染后也可发病。一

般认为2~15周龄的鸡较易感,以3~6周龄的

幼鸡最易感。3周龄以下的鸡感染后一般无明

显症状,但免疫抑制表现的最为严重.3~10周

龄幼鸡感染后出现症状、免疫抑制较严重。

10周龄以上鸡感染后无症状、免疫抑制较轻。

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在2~4周龄内有一定抵

抗力。 2.传染源病鸡和隐性感染鸡。3.传

播途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都可

感染。4.流行特点:(1)往往突然发生,病

程短,呈尖峰式死亡曲线。在5~7d时,死亡

达到最高峰。(2)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呈地

方流行性。症状1.早期症状雏鸡啄肛门周围

的羽毛,一般不引起注意。2.一般症状精神

高度沉郁,倦怠,羽毛松乱,采食减少或不

食,闭眼打盹,翅下垂,震颤,共济失调。

3.腹泻排出白色(尿酸盐)或水样粪便。

4.

法氏囊肿大从泄殖腔中可触摸到。5.后期

表现脱水、极度虚弱,最后死亡。病程5~7

天。病理变化1.法氏囊初期肿大、出血,后

期萎缩感染后3~4d法氏囊肿大,比正常大

2~3倍,外形呈圆形,呈深红或严重的水肿,

浆膜呈胶冻样;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粘膜皱

褶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严重出血时呈“紫

葡萄”样;囊内有大量渗出物或干酪样物。

第5d法氏囊恢复到原来大小,以后迅速萎缩。

第8d后为正常大小的1/3,呈暗灰色,有坏

死灶。2.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肾小管和

输尿管中有白色尿酸盐沉积。3.骨骼肌,尤

其是胸肌和腿部肌肉有出血点和出血斑。4.

肌胃和腺胃的交界处有出血点或出血带5.脾

脏轻度肿大,表面常有散在的小坏死点。有

时肝、肺等器官也有出血、坏死。6.肠粘膜

上有出血斑,粘液增多,盲肠扁桃体肿胀、

出血。诊断典型病例可通过现场诊断。非典

型病例可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1.现场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作出诊

断。2.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与鉴定、

血清学检查(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等)。3.鉴别诊断

主要与雏鸡白痢、肾型传支、鸡球虫病等区

别。防制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1.平时应加强饲养

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消毒,防止早期

感染认真做好育雏前和育雏期饲养环境的

消毒工作,严防病毒自饲料、饮水、生产工

具、饲养人员带入鸡舍,防止雏鸡早期感染。

酚类及福尔马林是该病毒最有效的消毒剂。

2.疫苗接种原则:免疫种鸡使雏鸡获得母源

抗体,预防雏鸡早期感染;免疫雏鸡使其获

得主动免疫。一般采取的免疫程序为:10~14

日龄、24~28日龄分别用法氏囊活疫苗点眼或

饮水免疫,对于种鸡在18~20周龄和40~42

周龄各接种一次法氏囊油佐剂灭活苗。 3.发

病时的措施;(1)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育雏

舍的温度(尤其冬春季很重要),饮水中加5%

的糖、0.1%的食盐或加肾肿解毒药,供应充

足的饮水,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2)

对鸡舍及养鸡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3)对

病鸡或发病鸡群进行紧急防治对于刚发病

的鸡群可注射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

液,并辅以对症治疗;10天后再用疫苗进行

免疫。也可采用对法氏囊病有治疗作用的中

草药方剂治疗。

五、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

管炎病毒(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

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病型有:呼吸

道型IB 其特征是咳嗽,打喷嚏,呼吸出现

气管罗音。肾型IB 其特征是肾脏肿大苍白,

排出的稀类中带有大量白色尿酸盐。腺胃型

IB 其特征是水样下痢,消瘦,衰竭,腺胃乳

头水肿、胃壁增厚、切面多汁。病原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2.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呼吸道渗出物中,

肝、脾、肾、法氏囊中也能发现病毒。4.血

凝特性从鸡胚尿囊液中分离出来的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无血凝特性,如果尿囊液经

过1%的胰蛋白酶或卵磷脂酶处理后,就具有

血凝特性。5.抵抗力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

强,室温下可存活24小时,冻干可存活24

年之久。抗pH值的范围比较广,pH2或pH12

条件下室温1h仍可存活。对各种消毒剂都较

敏感。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仅发生于鸡,

各种年龄鸡均易感。其他家禽不感染2.传染

源病鸡与康复带毒鸡,康复鸡排毒时间可

达45d。3.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4.流行特点(1)传

播迅速,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凡是有接触史

的易感鸡都发病。(2)无季节性,但多见于

冬、春季。(3)严重程度与环境因素,如寒

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等有很大关系。(4)

常继发感染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

鼻炎等。(5)流行过程短,一般为15~20d。

症状潜伏期短,自然感染为2~4d,人工感染

为18~36h。1.一般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

绝、消瘦、羽毛松乱、翅膀下垂。2.呼吸道

症状呼吸困难、张嘴呼吸、头颈向前伸,有

时咳嗽、打喷嚏、气管罗音,鼻孔和眼睛流

出一些分泌物,眼睑肿胀。主要发生于4周

龄以下的鸡,5周龄以上的发生呼吸型,其呼

吸道症状轻微。3.生殖道症状产蛋鸡群除呼

吸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产蛋量下降,蛋异常

(软壳蛋、畸形蛋、薄壳蛋、矮小蛋、蛋壳

粗糙、褐壳蛋褪色变为灰色或白色),蛋质下

降(蛋白稀薄、蛋白和蛋黄分离、蛋白粘着

于壳膜表面等),有的鸡经3~4周后可逐步

恢复。后备鸡患病后,可能引起输卵管发育

不全,甚至完全失去产蛋能力。 4.肾型症状

可能表现呼吸道症状,但主要表现肾炎和肠

炎,急性下痢,排乳白色粪便(尿酸盐沉积),

有时伴有绿色粪便,主要侵害20~25日龄的

鸡。5.腺胃型症状水样下痢、排出一些黄绿

色的粪便,消瘦、体重减轻、衰竭死亡。死

亡率约为25%。多发生于34~78日龄的鸡。病

理变化1.呼吸系统病变(1)喉头、气管粘膜

充血、水肿,并且有分泌物或干酪样物质;

支气管、气管下部被干酪样物质堵塞。(2)

肺脏表现充血、出血和水肿。(3)气囊肥厚、

浑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2.生殖系统病变(1)

腹腔内有液状或凝固卵黄物质。(2)卵泡充

血、出血、变形、坏死。(3)输卵管内有卵

黄性物质或化脓。(4)失去产蛋能力的鸡,

输卵管发育不全,输卵管变短,管腔狭小或

闭塞。 3.肾型病变(1)肾脏肿大,有出血

点或变苍白。(2)肾小管或输尿管中有白色

尿酸盐沉积。(3)严重的病例心包膜、心外

膜、肝被膜、气囊等有轻度或重度尿酸盐沉

积,有时输尿管中有结石。肾型传支肾脏肿

大、褪色,尿管变粗,内有白色尿酸盐,呈

花斑肾 4.腺胃型病变(1)病鸡极度消瘦。(2)

腺胃显著肿大,变成球体;胃壁增厚,粘膜

有出血和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

不清楚,挤腺胃乳头时,可挤出分泌物。(3)

肌胃萎缩,肌肉弛软。(4)肠道内充满稀薄

液体,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空肠粘膜肿

胀、充血、出血。诊断1.现场诊断根据流

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做初步诊断。

2.实验室诊断(1)病毒的分离鉴定(2)血

清学实验琼扩、3.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

病区别:(1)新城疫新城疫表现神经症状,

3 3

产蛋下降更显著;肠道上有溃疡、肿胀。(2)减蛋综合征一般只是产蛋量下降,无其它明显症状。(3)传染性喉气管炎发生于成年鸡,传播慢,病变主要在喉头和气管。(4)传染性鼻炎流鼻涕,脸部肿胀;鼻腔、鼻窦中有粘液。(5)传染性法氏囊法氏囊有病变。(6)马立克氏病在腺胃、肝、脾等处都有肿瘤;而腺胃型传支只在腺胃肿大,其它脏器无肿瘤。防制1)注意种鸡和种蛋的来源,防止把传染性支气管炎带入鸡场。2)采取严格的饲养管理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减少各种应激。3)免疫接种,在受威胁的地区或鸡场要及早免疫接种。呼吸型:有H120、H52弱毒疫苗;肾型:有弱毒苗、油苗;腺胃型:主要用油苗。4)发病后的措施:可用高免卵黄液对全部鸡只进行紧急接种(现较少使用);也可用药物治疗及预防,如抗病毒、抗菌、肾肿解毒的药物或中药(止咳平喘)。

六、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接触性的上呼吸道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及咳出带血的粘液;喉头、气管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气管腔内含有柱状或管状干酪样渗出物。病原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2.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病鸡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中,肝、脾、血液中少见。4.抵抗力较弱,对温热敏感,55℃10~15min死亡。对一般消毒药也敏感。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各种日龄鸡均易感,临床上最多见发病的是12日龄以上、12月龄以下的鸡,尤其是成年鸡;野鸡、鹌鹑、幼火鸡也偶然感染。其它动物有抵抗力。2.传染源病鸡和康复带毒鸡及强毒免疫鸡,部分鸡带毒时间可达2年之久。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与眼结膜感染。4.流行特点:在易感鸡群中传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率高达90%~100%,但死亡率为5%~70%。部分康复鸡长期持续排毒,鸡群一旦发病就难以根除。鸡舍拥挤、通风不良、管理差、VA缺乏、寄生虫感染均可促进发病。症状潜伏期,自然感染时为6~12d,人工气管内接种为2~4d。(l)喉气管型(急性流行型)由毒力较强毒株引起,多见于中鸡尤其是成年鸡。发病急,传染迅速。其特征是:呼吸极度困难,每隔数分钟进行一次伸颈、张口、发出“咯…呵”喘鸣声,频频摇头。痉挛性咳嗽,常咳出一些带有血的分泌物。眼、鼻孔周围有分泌物,眼睑水肿。食欲降低、精神沉郁、消瘦、鸡冠发紫。多数重病鸡在病的后期因为气管堵塞而窒息死亡。病程约5~6d,死亡率达25%~70%。耐过鸡可获坚强的特异免疫力。(2)眼结膜型(又称轻微型)由弱毒株引起的,流行经过缓和,局限性流行,症状轻,多发生于4~6周龄的小鸡。主要表现结膜炎症状,有时伴发眶下窦肿胀和长期流鼻液,营养不良,产蛋减少。发病率低(不超过5%),死亡率更低,大部分鸡可以耐过。病理变化1.喉气管型:口腔粘膜发绀,口腔内含或多或少的血性粘液或白色泡沫样蛋白性渗出物。喉头内外侧粘膜水肿、暗红、点状出血。气管粘膜严重出血或糜烂,管腔内有红色或黄白色管状或柱状渗出凝固物(易剥离)。眼结膜点状出血。肺脏常有出血,导致其脏面斑块状红染。喉头黏膜出血,气管内有血栓喉头被干酪样渗出物堵塞;喉头和气管黏膜肥厚、充血、出血,有黄色干酪物;传染性喉气管炎喉气管中干酪样物质。2.眼结膜型多数病例只见鼻腔,尤其是喉头、气管有大量的粘液性渗出物,粘膜充血甚至出血。极个别病例病变类型似于喉气管型的病变。诊断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2.实验室检查(1)检查核内包涵体取发病2~3d鸡的气管上皮细胞涂片,用姬姆萨染色,可检出核内嗜酸性包涵体。(2)动物接种经气管、鼻腔接种易感鸡和免疫鸡,观察是否发病。(3)病毒分离与鉴定接种鸡胚,观察病变,收集组织,进行中和试验。4)血清学试验包括荧光抗体试验、琼扩试验、中和试验等。

3.鉴别诊断应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区别。防制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只能对症治疗,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1.防止病原传入坚持严格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2.搞好免疫接种只在疫区进行。疫苗有弱毒苗(滴鼻、点眼)和强毒苗(泄殖腔粘膜涂擦)。免疫接种鸡与未接种鸡应隔离饲养。3.对症治疗采用抗菌、抗病毒药或中药,以缓解呼吸困难,防止窒息。

猪瘟(猪霍乱)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病原——猪瘟病毒(RNA型)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2.血清型——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许多变种,引起非典型猪瘟占1/3,症状轻可恢复。①强毒株——引起死亡率高的急性猪瘟,呈败血症变化;②温和毒株———一般引起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除见不同程度败血症变化外,还表现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或肺炎;③低毒株———胚胎感染或初生猪感染可导致死亡,出生后感染只造成轻度疾病,往往不显临床症状。

3.体内分布——以脾脏、淋巴结、血液含毒量最高。分布于病猪全身各个组织和体液中。 5.抵抗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脂溶剂对其的杀灭好乙醚、氯仿和去氧肪酸盐等脂溶剂可很快使病毒失活。对碱性消毒药敏感,2%NaOH、5%~10%漂白粉、5%~10%生石灰乳等是最合适的消毒药。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强,对干燥、腐败抵抗力不强,但骨髓里的病毒可生存15d左。对温热的抵抗力也不强,50℃3d、60℃1d、70℃1h。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猪(包括野猪)是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其他动物有抵抗力。2.传染源病猪或病愈后带毒猪、潜伏期带毒猪。3.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伤口感染。4.流行特点①新老疫区有差别,在新疫区和未免疫猪发病率高,致死率也高;在一些常发地区,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低。

②不管哪一种猪都会发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猪都可感染,但免疫母猪所生仔猪1月龄内不易感染。③流行过程缓慢。无季节性。

④病程较长,常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如,猪常继发猪副伤寒、猪肺疫或猪气喘病等。

三、症状根据病程长短、临床症状和其他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2℃),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2.急性型(多见)病程7~21d。死亡率高。(1)一般症状——急性热性病的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畏寒战栗,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时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2)体温和血液学变化①体温升高,达

41~42℃,高热稽留;②升高时,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血磷增加,血钙减少。(可由正

常值下降到1万以下),(由正常值减少到

0.5~1万)血小板减少而造成出血;血磷,血

钙很少测定。(3)结膜炎眼睛流泪,结膜潮

红,肿胀,有出血点、分泌物,严重时分泌

物粘稠,上下眼睑粘连,争不开眼睛。(4)

皮肤有出血点,在皮肤较薄的地方。初期充

血,末期贫血,皮肤薄的部位(如鼻端、耳、

四肢、腹下、会阴等处)有出血点。(5)粪

便,前期便秘,后期腹泻。初期便秘(排干

硬的小球状粪便),随后腹泻,粪便中带有粘

液或血液。(6)部分病猪表现神经症状:局

部麻痹,运动失调,昏迷和惊厥等现象。3.

亚急性型: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或猪瘟常发

区,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相似,但症状轻,较

缓和。病程稍长,一般为20~29天。4.慢性

型大多数是混合感染。①消瘦、贫血、全

身衰弱。②体温升高,达41℃,弛张热。③

有食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④皮肤上有

紫斑。末端发绀。⑤部分病猪可以恢复,病

程1个月以上。5.先天性猪瘟(繁殖障碍)

引起流产。妊娠母猪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后,

本身不表现症状,但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

儿,引起小猪感染。流产、早产、木乃伊、

死产、畸形、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

健康的感染仔猪。①弱仔猪:皮肤常见出血,

且初生死亡率高。②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

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

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

和运动失调。病猪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

个月以上,但最终不免死亡。

四、病理变化1.最急性型常缺乏明显变化。

一般仅见浆膜、粘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点。

2.急性型①全身性出血点(出血斑少见)尤

其是喉头,心脏脂肪冠状沟,膀胱,胆囊。

皮肤出血,全身浆膜、粘膜(尤其是会厌软

骨、膀胱、胆囊等)均可出现大小不等、多

少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②淋巴结周边出

血,内部不出血,看到此则95%以上为急性猪

瘟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切面红白

相间,呈大理石样花纹。③肾不肿大,“麻雀

卵肾”“雀斑肾”。呈土黄色,包膜下有针尖

大小的出血点,外观似麻雀卵,称麻雀卵肾,

切面肾皮质、肾盂、肾乳头也有出血点。④

脾不肿大,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黑褐色的出

血性梗死灶。(由血疱到梗死灶。⑤扁桃体出

血、坏死。3.亚急性型除见皮肤、淋巴结、

肾、膀胱等处有明显出血病变外,还可有纤

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回盲口附近有小溃疡。

4.慢性型:①扣状肿可初步诊断为慢性猪瘟

(在回肠与盲肠的交界回肠瓣处明显)出血

和梗死变化较不明显或完全没有,但回肠末

端、盲肠和结肠常有特征性的坏死和溃疡变

化,呈扣状肿,胃底有时也见扣状肿;回肠

瓣:阻止食物倒流入回肠。食物只能从回肠

到盲肠)②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形成致密、

发白的钙化线。 5.先天性猪瘟不好诊断,

无示病病变。①死产胎儿最显著的病变是全

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②胎儿木乃伊

化。③胎儿畸形包括头和四肢变形,小脑和

肺发育不良,肌肉发育不良。④在出生后不

久死亡的子宫内感染仔猪,皮肤和内脏器官

常有出血点。⑤先天感染仔猪几个月后发病

死亡,其突出变化是胸腺萎缩,肾小球肾炎,

淋巴结肿大,肋骨和肋软骨连接处形成致密、

发白的钙化线。

五、诊断 1.现场诊断①急性猪瘟A,可根据

流行病学(各种猪都发病;无季节性)B,

临床症状(诊断较困难)a 体表有出血点 b

眼结膜有炎症 c 先便秘后腹泻§d 公猪

(无论阉没阉)在尿道口处有积液,鼓起来

挤压有恶臭液体流出。C,病理变化:根据示

病症状。②其他类型猪瘟:因临床症状和病

变存在很大差异,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必须

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2.实验室诊断(1)

一般检查:包括血液学、细菌学和组织学检

查。(2)病毒学检查①病毒分离常用扁桃

体(病毒也存在)②血清学检查 A 免疫荧光

抗体技术为国际,国内认可的标准诊断方

法(常做触片)B 免疫酶标试验、C 琼扩

试验、(鸡的法氏囊病的标准诊断方法)D 对

流免疫电泳加快了检验的速度,(即,加快

了扩散的速度)E PPA—ELISA实验(PPA 为

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与哺乳动物的免疫

球蛋白(抗体)结合。用SPA代替抗抗体(二

抗)作成“酶标二抗”)(3)动物试验1)猪

体试验用的少取4头非免疫猪,分为2组。

其中第1组先接种猪瘟兔化毒,7d后两组同

时接种病料,如第1组不发病,第2组发病,

则为猪瘟;否则不是猪瘟。2)兔体交互免疫

试验用的多取6只兔子,分2组。第1组

接种病料,7d后两组同时接种兔化毒疫苗,

然后测温(1次/6h),若第1组T不变,第2

组T升高,则是猪瘟;否则不是猪瘟。其原

理是:猪瘟强毒不引起家兔体温升高,但产

生免疫力,从而能抵抗猪瘟兔化弱毒的攻击。

3.鉴别诊断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败

血型猪丹毒——细小杆菌①传染较慢,发

病率不高,多侵害3月龄以上的猪,小猪不

发病,多发于夏季。②体温42~43℃(比HC

的体温相对高),天然孔无炎症,粪便一般正

常,皮肤红斑(指压褪色)(以充血为主),

常突然或短时间死亡。③脾肿大、樱红色,

肾郁血肿大、称大红肾,淋巴结充血肿胀、

切面不呈大理石斑纹,胃和十二指肠炎症。

④肾、脾等触片镜检,可见有细小杆菌。(2)

急性副伤寒(仔副)——沙门氏杆菌①发生

于1?4月龄猪,限于某个猪场,发病率不高,

呈败血症。②脾脏肿大、坚硬、呈黑色;大

肠粘膜出血、肿胀或有广泛的纤维素性炎症

(麸皮样变)。(3)急性猪肺疫——巴氏杆

菌(主要从病原学区别)①零星散发,咽喉

部急性肿胀,呼吸极度困难,口鼻流出泡沫,

病程短。②呈全身性出血,皮下组织有弥漫

性出血点。(出血比HC严重,但很难区分)

③病料涂片,可见两极浓染小杆菌。 4)弓

形体病——单细胞的寄生虫。①主要发生

于架子猪,流行于夏秋季节。②高热稽留,

皮肤紫斑和出血点,大便干燥,呼吸困难、

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HC因高热也会出现)

③肺水肿,肝、脾、全身淋巴结肿大,有程

度不同的出血点或坏死灶(灰白)(而HC为

发黑的梗死灶),脑实质充血、水肿、变性、

坏死。 5)仔猪先天性震颤——猪圆环病毒

(PCV)(能引起免疫抑制,所以单纯的感染

不会发病)①同窝仔猪的发病数量不等。②

震颤从中度到严重程度不等。当仔猪休息或

睡眠时震颤可得到缓和,但突然的燥声或寒

冷等外界刺时,震颤可重新激发或加重。出

生后第1周内严重震颤的仔猪由于不能得到

哺乳而引起死亡,1周龄以上的仔猪常常能耐

过。有时仔猪的震颤症状始终不消失,直到

生长期或肥育期还不时表现出来。③死后剖

检病变不明显。

六、防制无特效药治疗,主要靠预防。1.

平时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

自养;不从疫区引进猪只,引进猪只要严格

检疫;不喂未经煮沸的泔水;做好猪舍的清

洁卫生和消毒工作。(2)搞好免疫接种对

农村散养的猪采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

定期补免的方法。对于专业化猪场及养猪专

业户,可采用乳前免疫(即仔猪在吃初乳前进

行免疫注射,注射后l.5~2h吃初乳);或采

用仔种在20~25日龄和60~65日龄进行免

疫。种公猪春、秋各免疫1次;种母猪每次

配种前1周免疫一次。2.发病时的紧急措施

(1)应及早诊断,立即隔离病猪。(2)严格

消毒,一般用碱性消毒剂。(3)对病猪集中

屠宰,肉品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对病

死猪、废弃物和污水应妥善处理。(4)对疫

区内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加大免疫剂

量进行紧急接种。

猪丹毒(Erysipelas Suis)是由猪丹毒杆菌

(丹毒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亚急性

型(疹块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

慢性型——常发生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健康

猪带菌现象普遍,易发生内源性感染,继发

感染。(巴氏杆菌,猪丹毒杆菌,易如此)

一,病原——猪丹毒杆菌(丹毒氏菌)(革

兰氏阳性)3.抵抗力①对盐腌、烟熏、干

燥、腐败和日光等自然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在盐腌和烟熏的病猪肉内可生存3~4个月。

②对热抵抗力弱,肉汤培养物于50℃

15~20min、70℃5min即可杀死。③耐酸性较

强,能抵抗胃酸作用。(一般竟消化道感染的

病原菌都耐酸)④对消毒药的抵抗力弱,但

对石炭酸的抵抗力较强(在0.5%石炭酸存活

99d)。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1%漂白粉、

l%氢氧化钠、5%石灰乳都能很快将其杀死,

⑤对青霉素最敏感,(因其为革兰氏阳性菌)

其次为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主要是猪,

尤其是3月龄以上的猪。①其他动物也会感

染,但危害不大,很少引起全身感染。②水

生动物带菌普遍③人也可感染发病,取良性

经过,称为类丹毒。(人丹毒,是由溶血性链

球菌引起)④实验动物中小白鼠、鸽子最敏

感。2.传染源病猪、带菌猪(重要)。3.传

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皮肤创伤、吸

虫的叮咬、内源性感染。4.流行特点①无

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最多,冬春季表现

散发;(即,非严格的季节性)②呈散发或地

方流行性。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相对较短)3~5d,

最短的1d,长的可达7d。临床上分为3型。

1.急性型(常见)——表现败血症,往往是

突然发病,急性经过,死亡率较高。病程2~4d,

致死率达80~90%。(1)一般症状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废绝,呕吐,先便秘,后腹泻,

呼吸快,粘膜发绀。(2)体温升高(比猪瘟

高一度)达42~43℃,高热稽留。(3)眼结膜

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眼清亮有神。(有眼

部炎症明显(脓性)的疾病:仔副,猪瘟)(4)

皮肤上出现红斑,指压褪色(以充血为主)

多发生于耳、颈、背、腿,其大小形状不一

样。(前期充血,后期淤血)(5)有关节炎不

愿意走动,卧地不起,四肢僵硬、跛行,四

肢轮流站立。2.亚急性型(疹块型)常取良

性经过。病程为1~2周。病死率为l%~2%。

(1)一般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不佳,不愿

走动。(2)体温升高达41℃。(3)皮肤上出

现疹块常见于胸、腹、背、肩及四肢等处

出现疹块(位置相对固定),呈方形、菱形、

圆形,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因在

小血管内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而形成。严重会导致干性坏死。)②初期充血,

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紫蓝色,指压不褪

色。3.慢性型:病程长,为几个月或终生。

由败血型、疹块型、隐性感染转化而来。(1)

慢性关节炎(死的少)常见于腕关节、跗关

节。①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

弱,消瘦。②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变形

或跛行。(2)慢性心内膜炎(死的多)①消

瘦,贫血,全身衰弱,喜卧伏,厌行动,强

使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②听诊心

脏有杂音,心跳加快、亢进,心律不齐。③

呼吸急促、困难。呈犬坐姿势。④胸下、四

肢发生于浮肿(浮肿一般无疼痛感)。⑤强迫

其剧烈运动时,常由于心脏麻痹而突然倒地

死。(3)皮肤坏死(慢性皮肤坏死)①常见

于背、肩、耳、蹄及尾部,局部皮肤变黑,

干硬如革一样。②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与

皮下新组织脱离,留下无毛淡色的斑痕。

四、病理变化 1.急性型——急性败血症的

全身变化,体表皮肤出现红斑(1)皮肤出现

红斑。(2)全身淋巴结肿大,呈显著充血和

点状出血,切面多汁。(3)脾脏充血、肿大,

呈樱桃红色,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质地柔

软;切面隆起,呈暗红色,脾髓刮过量大。(4)

肾脏淤血、肿大,俗称“大红肾”,表面出血

点。(5)胃肠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主要在

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明显。2.亚急性型:

主要特征为皮肤上出现疹块;内脏变化和急

性型的相似。3.慢性型(1)关节炎关节

囊变厚,渗出物增多,或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关节软骨有时遭到破坏,激化后,关节愈着,

不能弯曲。(2)心内膜炎:心脏的二尖瓣形

成溃疡性或菜花样的疣状赘生物。(赘生物:

灰白色,呈菜花样)

五、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

症状、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2.实验

室诊断(1)细菌学检查包括涂片镜检和

病原的分离培养,但应注意与李氏杆菌的区

分。(2)动物接种病料制成悬液,接种豚

鼠、鸽子、小白鼠看能否引起发病、死亡。(3)

血清学反应有荧光技术、凝集反应、补体

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等。3.鉴别诊断应

注意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区别。

六、防治1.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提

高猪的抵抗力;搞好防疫卫生工作;坚持自

繁自养;引进猪时,应隔离观察两周以上;

定期消毒、杀虫、灭鼠。(2)定期预防注射,

提高免疫水平每年春秋各免疫接种1次;仔

猪于断奶后进行,如在哺乳期免疫,则应于

断奶后补免,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1次。(一

般,商品代的猪按日龄免疫,不按季节免疫)

2.控制措施(1)检疫、隔离发病猪群立即

全群检查,发现、隔离病猪,防止传染。(2)

消毒、处理:猪场、饲槽及用具等要认真消

毒。粪便和垫草最好烧毁或堆积发酵。病猪

尸体和内脏深埋或化制。急宰病猪的血液和

病变组织化制或深埋,无病变肉和内脏高温

处理后可以利用。急宰场地和可能污染的地

方与用具在工作完毕后,必须进行充分彻底

的消毒。(3)治疗病猪可用抗血清或抗生

素(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进行治疗。(4)紧急预防:先用药物预防,

再用疫苗预防: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只,

用青霉素注射,连用3~4d;在停药后立即进

行全群大消毒;在药效消失后注射猪丹毒菌

苗。(5)淘汰对慢性病猪应及早淘汰。七,

公共卫生:类丹毒是一种职业病,多发生于

兽医、屠宰人员、渔民和厨房工人等,主要

经过皮肤创伤感染。主要表现局部红肿、热

痛,但不化脓;肿胀可向四周蔓延,波及到

手或脚,引起全身不适,附近淋巴结肿大,

甚至发生败血症、关节炎或心内膜炎。用青

霉素治疗可以迅速康复,但不产生免疫力。

在处理动物及其产品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和

消毒,尤其是不准食用未经高温处理的病猪

肉和内脏。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

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特征是: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引

起胃肠炎,有细菌也有病毒)一,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

属。3.分布——分布广(存在于病猪的各个

脏器、体液和排泄物中。)尤以猪的空肠、十

二指肠、肠系膜淋巴结含毒量最高。4.抵抗

力(热敏,日光敏,消毒液敏)对乙醚、氯

仿敏感,对胰酶和胆汁有抵抗力(因其有囊

膜)。在pH4~8时稳定,pH2.5时则可被灭活。

对日光和热敏感,日光照射6h被灭活,56℃

45min、65℃10~15min就可以杀死。一般常用

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

二、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发生于

猪,其他动物不发病。2.传染源病猪和带毒

猪,恢复期带毒可达10周,持续时间长,危

害大。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4.流行特点(1)传播迅速在猪群中如有一

头发病,数日内即可迅速蔓延全群。(2)

年龄—— 10日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致死

率很高,而断奶猪、肥育猪和成年猪的症状

较轻,大多数能自然康复。很少死亡。(3)

季节性——在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12月

至次年4月发病多。(4)呈地方流行性。

三、症状:潜伏期很短,一般为15~18h,有

的2~3d。仔猪——对仔猪的危害最大,临

床症状也最典型(10日龄以内仔猪多在2~

7d死亡,病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呕吐→→

→水样腹泻→→→全身明显脱水;粪便黄

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突然发病,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

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

的凝乳块;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

迅速减轻。幼猪、肥猪和母猪:症状轻重不

一,通常只有1d至数天出现食欲不振或废绝,

个别猪有呕吐,出现灰色、褐色水样腹泻,

呈喷射状,泌乳停止,5~8d腹泻停止而康复,

极少死亡。四,病理变化——仔猪的病变

明显,且典型。脱水:外观脱水(眼球下陷,

皮肤失去弹性、皮下干燥)、消瘦。消化道;

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轻度充血;肠内

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肠壁菲薄缺乏弹性,

肠管扩张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

肿胀;小肠粘膜绒毛变短和萎缩。③肾: 肾

浑浊,肿胀,脂肪变性,并且肾中含有白色

的尿酸盐。有的病猪有肺炎病变。

五、诊断1.现场诊断相对好诊断:根据流行

病学(有季节性;大小猪都发病,且小猪严

重有死亡的)、症状和病理剖检进行综合判定

可以作出诊断。2.实验室诊断用于确诊:

需做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中和试验、免

疫荧光等)和动物试验。3.鉴别诊断:应注

意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仔猪红

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痢疾鉴别。(1)

猪流行性腹泻(PED)——冠状病毒(鉴别

需做病毒分离鉴定)由冠状病毒引起,可发

生于所有年龄的猪。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相似,但

仔猪对PED病毒有一定抵抗力,10日龄内死

亡率比 TGE 低,发病症状相对轻些。(2)轮

状病毒感染①各猪场都存在,多发生于8周

龄内仔猪,母猪有一定免疫力,仔猪7日龄

前通常不发生腹泻(感染),多在7?14日龄

感染。———有一定的区别②寒冷天气常发

病(低温降低仔猪免疫力,保护了病毒)。没

有区别③常引起腹泻,粪便呈黄色至白色下

痢,如果仔猪不受继发感染,则死亡率低。

④防治:搞好环境卫生,进行有效消毒,全

进全出,仔猪舍温暖,干燥,无贼风。

六、防制1.预防:不从疫区或病猪场引进猪

只。2.控制①立即隔离病猪,对猪舍、环

境、用具、运输工具等以碱性消毒药;相对

酸性消毒液强,但无明显的选择性)进行严

格消毒。②尚未发病猪应立即隔离到安全地

方饲养。③病猪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以对症

疗法(补电解质,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可以减轻失水、酸中毒和防止并发细菌感染。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

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特

症是:以鼻炎、面部变形和鼻甲骨尤其是鼻

甲骨的下卷曲发生萎缩和生长缓慢为特征。

常见于2~5月龄的猪。

一、病原——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

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Ⅰ相菌)(革兰氏阴性)

(毒素源性菌株)是原发性感染因子,其他

如绿脓杆菌、放线菌、猪细胞巨化病毒、疱

疹病毒也可参与致病过程,使病变加重。3.

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都可将其杀

死。

二、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不同年龄猪

都有易感性,但感染越早危害越大。1月龄以

内感染的仔猪,可发生鼻炎,多能引起鼻甲

骨萎缩,而且症状较重。1月龄以后感染的仔

猪,可引起卡他性鼻炎、咽炎和轻度鼻甲骨

萎缩。3月龄以后的感染猪,可能看不到症状

而成为带菌者。2.传染源病猪、带菌猪及

其他带菌动物。3.传染途径——经呼吸道

传播。4.流行特点①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②传播速度慢。③在潮湿、饲养条件不好的

情况下,能使本病发病率增高。

三、症状1.鼻炎症状①打喷嚏或鼾声;②

鼻液越变越稠从鼻腔流出透明浆液性、粘

液性或脓性分泌物;③个别猪因强烈喷嚏而

发生鼻流血;如发现流鼻血,则可能为此病

④病猪时常摇头、拱地、摩擦鼻部。2.泪斑

眼角不断流泪(由于鼻泪管不通),眼眶皮肤

上形成半月状湿润区,粘附尘土呈黑色斑块,

称泪斑。3.面部变形或歪斜继鼻炎后(2~3

个月)出现鼻甲骨萎缩,致使面部变形。①

若两侧鼻甲骨病损相同,外观鼻短缩,鼻背

部皮肤粗厚,形成较深的皱褶。②若一侧鼻

甲骨萎缩严重,则使鼻歪向病损严重一侧。

③若额窦受损,不能正常发育,使两眼间距

离变小。4.体温一般正常,病猪生长停滞,

有时继发肺炎或脑炎。

四、病理变化——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

化和萎缩,特别是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

严重病例,鼻甲骨完全消失,鼻中隔弯曲,

鼻腔变成一个鼻道,鼻甲骨部仅遗留粘膜皱

褶。鼻粘膜常有粘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窦

粘膜充血、有时窦内充满粘液脓性分泌物。

五、诊断:1.现场诊断———萎鼻根据症

状和病变易作出诊断。有条件者,可用X射

线作早期诊断。用鼻镜检查也是一种辅助性

诊断。(在早期,鼻腔没有变形,仅见泪斑,

鼻炎)2.实验室诊断一般不做(1)微生物

学检查病原分离、染色、生化反应、鉴定。

(2)血清学检查对活猪可采血分离血清,

用平板或试管凝集检查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的凝集抗体。 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传染性

坏死性鼻炎、骨软病、猪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1)传染性坏死性鼻炎,外伤之后,由于坏

死梭杆菌引起鼻腔软组织、软骨和骨发生坏

死,形成瘘管,流出腐败恶臭的坏死性分泌

物。(2)骨软病:颜面骨疏松,鼻部肿大变

形,呼吸困难,但无喷嚏和泪斑、鼻甲骨不

萎缩。3)猪传染性鼻炎———出血性化脓性

鼻炎(绿脓杆菌)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呈出

血性化脓性鼻炎症状。病猪体温升高、食欲

废绝,易侵入中枢神经,引起神经症状,往

往死亡。六、防治1.平时预防措施对无病

的猪场,在引种时要加强检疫、不到疫区购

买,杜绝本病传入。2. 发病时的措施①发

病时,对1~2个月的小猪危害大。对初生仔

猪的影响不大,因其从母体那得到了母源抗

体②已存在本病的猪场,要及早查出病猪和

带菌猪进行淘汰处理,凡是与病猪及可疑猪

有过接触的猪应隔离观察3~6个月,完全没

有可疑症状者认为健康。③污染场地要用2%

烧碱或20%~30%新鲜石灰乳消毒。④对流行

本病严重的地方可用Ⅰ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

菌苗(用的不多)免疫母猪或仔猪。④用药

物预防,在母猪妊娠最后一个月内饲料中添

加磺胺嘧啶100g/t和土霉素400g/t;乳猪在

出生后3周内,最好用敏感的抗生素注射3~4

次;育成猪也可用磺胺或抗生素预防,连用

28~35d。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动物,

特别是幼龄动物疾病的总称。临床上表现为

腹泻、败血症或毒血症。随着大型集约化养

畜(禽)业的发展,本病对畜牧业所造成的

损失已日益明显。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防治比较困难。病原: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

科埃希氏菌属。1.形态结构为革兰氏染色阴

性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对碳水化合物发

酵能力强。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

圆形、光滑、突起、半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

3.存在、作用: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人和

动物肠道的常在菌,一般存在于大肠中,但

当其进入小肠后,就说明动物已经发病。4.

抗原结构:大肠杆菌有菌体抗原(O)、表面

(或荚膜)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

根据抗原成分不同,可分为许多血清型。5.

分类①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在较温暖

季节,引起幼儿流行性腹泻,食物中毒。②肠

产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 产生ST或LT,可引

起动物、婴儿、成人腹泻。③肠侵袭性大肠

杆菌(EIEC) 主要引起食物中毒。④肠出血性

大肠杆菌(EHEC) 多见于猪和绵羊的水肿病。

5.抵抗力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中等,

在水中可存活几周至几个月。50℃30min、

60℃15min即死亡。一般常用消毒剂均能将其

杀死。流行病学 1.易感宿主猪、牛、羊、

马、兔、禽等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易感,以其

幼龄动物的易感性较高。传染源患病的畜

禽和带菌者。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

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畜的乳头皮肤

和周围环境,传播本病。传播途径幼畜主要

通过污染的乳头,饮水饲料或舐食粪便等经

消化道感染;犊牛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

鸡可经呼吸道感染或病菌经入孵种蛋裂隙使

胚胎发生感染。流行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

生,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期。

(一)猪大肠杆菌病:可分为以下3种:

1.仔猪黄痢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出

生1周内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

的传染病。以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液状粪

便)、消瘦、迅速死亡为特征。(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

猪,最早发生于生后8~12h,以1~3日龄多见。

以第1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最高,死亡

率也高,可100%。2)传染源带菌的母猪。

3)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少数

经产道感染。2)症状出生时体况正常,突

然有1~2头表现全身性衰弱,迅速死亡,然

后相继发病最急性者不见下痢、突然死亡。

急性者以黄色或黄白色稀粪为特征,带有粘

液;腹泻剧烈时,粪便大多水样,内含有凝

乳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不留粪痕迹,易

被忽视,一小时可排多次;下痢严重时,小

母猪阴户尖端可出现红色,后肢被稀粪玷污。

食欲稍减,迅速消瘦、脱水,衰竭死亡,但

一般不发热。经过治疗后没有死亡的常发展

为僵猪。(3)病理变: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

肿。胃内有凝乳块。肠管松弛、膨胀,有多

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呈急性卡

他性炎症变化,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肠系膜

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多汁。肝、肾有

凝固性小坏死灶。肾脏有点状出血(但要与

猪瘟相区别,猪瘟的肾脏有弥漫性出血,出

血点均匀)。(4)诊断:根据发病年龄、临床

表现做出诊断。确诊需做实验室检查: 如细

菌学检查、血清型鉴定、肠毒素检查、动物

实验等。如从小肠前段分离到有大量单纯

E.coli,可作为仔猪黄痢的一个特征,进一

步通过血清型鉴定,确定其病原性。应与仔

猪红痢、传染性胃肠炎区别。(5)防治:1)

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防止仔猪接触到母猪

的粪便。2)免疫接种减少仔猪黄痢最有效

方法。菌苗有灭活、弱毒及基因工程疫苗及

主要0抗原和K88和多价菌毛抗原的疫苗。

自场疫苗(用当地流行菌型)给妊娠母猪(产

前3~4周)经口免疫(多价、不用抗生素)

效果较好;灭活苗在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两

次皮下或肌肉免疫母猪,也有较好效果。3)

口服微生态制剂仔猪出生后口服NY-10冻

干品。NY-10(O33)为非病原性大肠杆菌和

一株猪源的嗜酸性乳酸杆菌混合冻干,用它

喂刚出生的小猪,肠道中能繁殖处被大量

NY-10菌占领,与乳酸杆菌共同组成一个正常

肠道菌群,竞争性抑制排斥病原性E.coli繁

殖。10d后NY-10菌从肠道中完全消失。4)

抗菌药物或抗血清治疗母猪临产和产后

3~5d投喂抗生素,仔猪可口服抗血清或使用

抗生素,2次/d,连用4~5d。

2.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

性大肠杆菌引起10~30日龄仔猪发生的肠道

4 4

传染病。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糊状的粪便为特征,致死率低。(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10~30日龄尤其是10~20日龄仔猪。2)传染源带菌的母猪或病猪。3)传播途径消化道。4)影响因素:与各种应激有关:冷热不定,气候不好,阴雨潮湿;饲料品质不良、配合不当、突然更换饲料;母猪乳汁过浓、过稀或乳头不干净等都可促进本病发生。

无季节性,但冬、夏发病较多。2)症状 1)拉白痢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具腥臭、性粘腻,腹泻次数不等。2)一般症状腰背拱起,行动缓慢,被毛粗糙无光,皮肤也失去光泽,体表不洁,食欲减少,发育迟滞。3)体温一般不高,若继发感染时体温升高。病程长短不一,短的2~3d,长的1周左右,能自行康复,死亡很少。(3)病理变化:病猪死后体表不干净,苍白、消瘦。结肠内有浆状、糊状乳白色、灰白色粪便。小肠内容物无明显变化,可能有气泡,肠粘膜卡他性炎症,肠道变薄。胃中乳汁凝固不全,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有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发病年龄不难进行诊断。(5)防治:1)预防消除病原性大肠杆菌和各种应激因素,增强猪消化道的生理机能。2)治疗用母猪或公猪的血清给病猪进行静脉注射,或用抗菌药物治疗。

3.仔猪水肿病: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引起断奶后仔猪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麻痹;胃壁和结肠系膜水肿。(1)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断奶后的仔猪。2)传染源带菌母猪或感染的仔猪。3)传播途径:消化道。4)流行特点:无季节性,但以4~5、9~10月份较多;特别是气候剧变、阴雨潮湿的季节。呈地方性流行,同一窝内最初患病的为生长最快、膘情最好的仔猪。(2)症状:1)一般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完全停食,但体温正常。2)神经症状全身肌肉振颤,抽搐,作游泳状态。站立不稳,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摇摆无目的,盲目前进,作圆圈运动,触摸皮肤时异常敏感,发出嘶哑尖叫。3)体表某些部位水肿如脸部、眼睑、结膜、齿龈等部位出现水肿。但也有些病猪无水肿。病程多为1~2d,也有长达7d以上的,病死率可达90%。(3)病理变化:胃壁、结肠系膜、体表某些部位皮下水肿。胃底和小肠粘膜有弥漫性出血。全身淋巴结水肿、出血。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呈黄色或红色,暴露空气后凝成胶冻状。有时见、喉头、肺及大脑水肿。有的病例无明显水肿,而呈明显出血性肠炎。(4)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诊断。但要与临床上出现水肿的疾病,如猪瘟、猪丹毒、贫血、胃溃疡等进行区别。5)防治:1)做好母猪饲养管理,培育健康仔猪。2)搞好仔猪饲养管理,提早补料,断奶后分群饲养,断奶后要逐渐改变饲料和饲养方式。3)断奶后可给一些抗过敏药物或抗菌药物。4)治疗效果不明显。可用抗菌药物;内服泻剂,以排出毒素,防止继续吸收;对症治疗,如镇静等;减少精料,多喂一些青绿饲料。(二)禽大肠杆菌病:由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或菌株引起各类家禽的疾病的总称。常见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鸡有50余种,其中最重要的是O78:K80、O2:K1、O1:K1,其次是O55、O35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禽都可发病,尤其是幼雏和中雏。

2.传染源病禽和带菌禽。

3.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感染。也可经种蛋裂隙侵入感染。

4.影响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等都可引发此病。大肠杆菌病常作为其他疾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所出现。临床类型1.急性败血型危害最大。不表现症状突然死亡,或部分病禽表现为离群呆立或挤成堆,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排出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主要病变有以下几种:(1)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心包膜浑浊、增厚(2)纤维素性肝周炎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整个肝脏被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包裹。(3)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内有腹水,并混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腹腔及腹腔内脏器官表面附有黄白色的渗出物。此外,肠粘膜可能形成绿豆大小类圆型暗红色浅层溃疡灶;肝表面亦可能形成一些小的白色坏死灶。2.卵黄性腹膜炎又叫蛋子瘟。精神沉郁,厌食,厌动,蹲伏。下痢,粪便粘稠,深褐色,恶臭;腹部膨大、下垂。剖检:腹腔中积聚多量黄褐色、粘稠、恶臭(粪臭)的黄油样或絮状渗出物及变质卵黄液,呈广泛性腹膜炎,使肠道和脏器互相粘连。3.输卵管炎多见于产蛋期母禽。产畸形蛋,严重时产蛋减少或停产。输卵管粘膜充血、出血、或管腔内有多量分泌物或形成纤维素性柱状和不规则状团块等。4.生殖器官病母禽卵泡膜充血,卵泡变色(呈红褐色或黑褐色)、变形(呈不同形状)、变质(变硬或变稀),有的卵泡破裂;输卵管粘膜有出血斑和黄色絮状物或块状干酪样物。公禽睾丸充血,交媾器充血、肿胀

5.肠炎腹泻(肛门周围羽毛潮湿、粘连、污秽)、脱水、消瘦或软脚。肠粘膜充血和类圆形的斑点状出血;肠内容物稀薄含有粘液或血性。

6.关节炎或足垫肿主要发生于幼雏和中雏。病禽关节肿胀、跛行,消瘦,关节腔蓄积混浊的渗出物。

7.肉芽肿型在心、肝、肠(浆膜、粘膜)等部位形成隆起的灰白色或深入组织实质的肉芽肿,呈小结节到大块组织坏死(肉芽肿不同与肿瘤:肿瘤切面一致,肉芽肿的切面有不同的坏死)。但脾脏不出现这种病变。多呈慢性经过,常为散发性。

8.死胚和孵化率低下表现死胚增多或孵化率降低。死胚由于内部物质被大肠杆菌剧烈发酵产气,使部分胚蛋自行爆裂,流出黄褐混浊胚液;胚体表面晦暗、充血、出血,并附着黄褐的粘液;卵黄囊变为黄绿色

9.蛋黄囊炎或脐炎。发生于1~2周龄的雏禽。患雏表现衰弱,绒毛潮湿粘结,下痢,腹部膨大、下垂,脐部湿润、潮红,脐孔闭合不全。卵黄吸收不良,卵黄液呈黄绿色、恶臭或干酪样。

10.眼球炎眼睛呈灰白色,角膜浑浊,眼前房积液,眼眶内形成白色牙膏状的干酪物,常导致失明。11.脑炎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产蛋停止;下痢,粪便褐色或绿色并夹杂大量白色尿酸盐和透明胶样粘液。中期中枢神经紊乱,如呆立、嗜睡、偏头扭颈、共济失调等。后期持续昏睡,最后衰竭死亡。病程达14~21d。特征病变头部(主要是额骨部)皮下出血及轻度水肿;脑硬膜出血、变性、硬化、穿孔,脑软膜与大脑实质出血,甚至脑实质严重凹陷。各种

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常有1种以上同时发生

的情况,并常有与其他疾病相互继发或并发

的情况。诊断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2.实验

室诊断(1)病原的分离把病料接种到培养

基(如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上,在麦康

凯琼脂上,大肠杆菌菌落呈红色;沙门氏杆

菌菌落呈无色。(2)涂片镜检呈革兰氏阴

性菌。(3)生化反应用分离菌株进行生化

鉴定。(4)血清型鉴定用特异性血清因子

鉴定大肠杆菌。(5)致病性试验培养出的

细菌接种到小鸡或小白鼠看是否能致死。防

制1.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其措施

有:(1)查明水源是否被大肠杆菌污染。(2)

注意育雏期间的保温和饲养密度。(3)禽舍

和用具经常进行清洗和消毒。(4)种禽场要

及时收集种蛋,一天收4次。种蛋收集后,

要进行福尔马林熏蒸消毒。(5)研制自场菌

苗来免疫种禽或雏禽。2.治疗(1)抗菌药物

治疗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磺胺类、呋

喃类药物敏感,但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时首

先分离出病原体,再进行药敏试验选药治疗。

(2)微生态制剂治疗。

口蹄疫(FMD)FMD俗称“口疮”、“蹄癀”, (曾

再我国称为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

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极强,许多国家有流行,造成的

经济损失很大,为世界法定A类传染病之一。

其特征是: 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

水疱和溃烂,病死率低,但传染性极强,一经

发病全部捕杀

一, 病原——口蹄疫病毒(FMDV)(RNA型)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

中的口蹄疫病毒属。2.血清型目前共计7

个血清型,即A、O、C、南非1、南非2、南

非3和亚洲1型,包括70多个亚型。(中国

常见,A,O,亚洲1)其特点是:①具有多型

和易变的特征---导致难以预防控制;②各血

清型病毒引起的症状一样,但无交叉保护作

用,动物感染后,只对本型病毒产生免疫力;

3.抗原性在其培养物中有4种抗原成分:

(1)完全病毒 (有衣壳,有核酸)----有感染

性、免疫性、型特异性。(2)中空粒子 (有

衣壳,内无核酸)(因其组装不全)---不含核

酸,有免疫性、型特异性、无感染性。(3)

亚单位蛋白 (病毒的壳体裂解后形成的壳微

体,或是病毒裂解后的产物)---有群特异性,

无型特异性。(4)VIA抗原(病毒感染相关抗

原) (是由感染细胞产生的、合成病毒特异性

的核糖核酸聚合酶)无免疫原性,有血清学反

应能力,但无型特异性。意义:对疾病的诊断

很有帮助.精确.因其是活毒才具有的抗原,

感染后产生针对VIA的抗原抗体.如怀疑感染,

对其进行检测此种抗体,则可确诊.经过灭活

苗免疫后不会产生此抗体)5.毒力——感染

性极强,很少的病毒就可引起感染。 6.体内

分布——主要存在于水疱液,水疱皮中存在

于水疱皮、水疱液中,体温升高时,血液中

含有大量病毒,体温下降时,分泌物中增多。

7.抵抗力——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很强,①

不怕:对低温有耐受性(冬季多发,夏季少

发)Ⅰ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的组织与污染的

草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数周至数

月。Ⅱ粪便中的病毒,在温暖季节可存活

29~33d,在冻结条件下可以越冬。②害怕:

对高温,紫外线,酸碱敏感(仅仅微就可杀

灭该病毒)(即,发病的肉放置一段时间产酸

就可)Ⅰ高温和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

灭作用,加热85℃15min、煮沸3min、直射

阳光下60min即可死亡。Ⅱ对酸和碱很敏感,

所以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

1%~2%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

4%碳酸钠溶液等均是口蹄疫病毒的良好消

毒剂,短时间内即能杀死病毒(食盐及酚、

酒精、氯仿等对本病毒无作用。)

二、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偶蹄兽最易感

染(牛,猪),单蹄兽不感染(羊因临床症

状较轻,易被忽略,是非常重要的传染源)

口蹄疫病毒能侵害多种动物(33种),而以偶

蹄兽最易感染,单蹄兽不感染。2.传染源病

畜,带毒(潜伏期后期排毒)动物。3.传播

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受伤的皮

肤、粘膜及呼吸道传染。4.流行特(1)在新

老疫区发病情况在新疫区呈流行性,发病率

可达100%;而在老疫区,则发病率较低。(2)

易从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一般牛先发

病,然后是羊,最后是猪;常言道: 牛是指

示灯,羊是保存者,猪是扩大器(3)无严

格的季节性,但在不同地区可表现为不同的

季节性。冬季加剧,春季减轻(4)有一定周

期性,每隔1~2年或3~5年就流行一次。

(5)

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扩散式,跳跃式(6)

若是单纯猪口蹄疫,只发生于猪,不易引起

流行,有时同一圈或同一猪舍都不一定完全

感染。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牛平均为

2~4d,羊为7d,猪为1~2d 1.典型口蹄疫

——一般取良性经过,病死率很低,一般不

超过l%~3%。1)一般症状热性病体温

升高,达40~41℃,伴有精神不振、食欲减

少或废绝。2)典型水疱①口腔粘膜、蹄部

及乳头皮肤形成水疱、溃疡和糜烂。(水疱→

溃疡→糜烂)牛、羊以口腔粘膜水疱为主,

猪以蹄部水疱为主(鼻和唇上也有)。②口腔

粘膜损害时流泡沫性口水明显;(因,局部炎

症,发热而发生)③蹄部受损时破行,蹄壳

脱落(因,细菌继发感染而脱落。此时饲养

价值不大)牛好了以后,蹄匣上有裂纹④乳

房受损时,如波及乳腺引起乳房炎,泌乳量

减少。一般取良性经过,约经1周即可痊愈,

如果蹄壳脱落时可延至14~21d或久。病死

率很低,一般不超过l%~3%。2.恶性口蹄

疫——因其主要是侵袭心脏而病死率高。

主侵心肌,最后因心肌麻痹而死(1)典型口

蹄疫病势恶化病毒侵害心脏,表现全身衰

弱,肌肉发抖,心动过速,心率不齐,食欲

废绝,站立不稳,最后因心肌麻痹而死亡,

死亡率达20%~30%。(2)幼畜患病水疱症

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

病死率很高,可达80%~90%。

四,病理变化1.“虎斑心”恶性口蹄疫的明

显病变,(心肌上有条纹状或斑点状的坏死

灶)心包膜有散在出血点,心肌切面呈现灰

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似老虎身上的斑

纹,称为“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状。

2.呼吸道炎症除口腔、蹄部和乳房等部出现

水疱和烂斑外,严重者咽喉、气管、支气管

和前胃粘膜有时也有烂斑和溃疡。3.胃肠道

炎症真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五、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特征

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实

验室诊断——确定毒型。包括病毒及抗原检

查和血清学方法,1)病毒分离与抗原检查①

传代培养②CF ③反向IHA ④中和试验⑤

ELISA ⑥RT-PCR(转录PCR)(2)血清学检查

(测抗体)①SNT(综合实验)特异、②琼

扩③VIA琼扩④反向IHA抑制及IHA ⑤阻

断ELISA 3.鉴别诊断引起水疱病的疾病有多

种,但多由病毒引起①牛应与牛瘟、牛恶性

卡他热、传染性水疱性口炎,三种病毒病相

鉴别②羊应与羊传染性脓疱和蓝舌病相鉴

别。③猪应与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和水

疱性口炎等相鉴别生物学鉴别:a 动物实验

———利用实验动物的易感性不同而引起的

病变也不同b 细胞感染

六、防制1.无病地区严禁从有病地区(或

国家)购进动物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

等。来自无病地区的动物及其产品,也应进

行检疫。 2.口蹄疫常发地区需用与当地流

行的相同毒型、亚型的口蹄疫疫苗定期预防

接种。注意选择对号的疫苗,发生疫情时发

生不治疗,进行深埋,立即上报,按国家有关

规定,严格实行划区封锁(封锁疫区,耗时

耗财),紧急预防接种,搞好消毒工作,禁止

人畜及畜产品的流动。轻症病畜,一般经10~

14d自愈;重症病畜,患部先用0.1%高锰酸

钾或3%硼酸冲洗,然后口腔涂抹碘甘油、蹄

部和乳房涂抹紫药水或消炎软膏,同时要精

心饲养,加强护理。

七、公共卫生1.原因饮用了病牛的奶,或

挤奶、处理病畜时感染。2.表现体温升高,

多在指甲基部、鼻子上、面部、脚趾间等处

出现水泡、破溃、烂斑、结痂,严重者则表

现头痛、眩晕、四肢和背部疼痛、胃肠痉挛、

呕吐、咽喉痛、吞咽困难、腹泻、高度虚弱

等。小孩感染表现胃肠炎、或似流感,严重

时也可能因心肌麻痹而死亡。3.防制在口

蹄疫流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非工作人员不

准与病畜接触,防止病原散播。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

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病理特

点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结核结节性肉芽

肿,继而中心发生干酪样坏死或钙化。病原 :

结核分枝杆菌分3个型,即人型、牛型和

禽型,分别属于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

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2.染色特性为

革兰氏阳性杆菌,常用Ziehl-Neelsen氏抗

酸染色法,结核杆菌染成红色,其它菌为蓝

色。4.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各个脏器的病

灶中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中。 5.抵抗力 :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痰中可

存活10个月,在水中可存活5个月,在土壤

中存活7个月。不耐热,60℃30min即死亡。

对紫外线敏感。常用消毒药约经4h方可杀死,

而70%酒精和10%漂白粉中很快死亡,碘化

物消毒效果甚佳,但无机酸、有机酸、碱性

物和季胺盐类等对结核杆菌的消毒无效。对

链霉素、异烟肼、氨基水杨酸、丝氨酸等敏

感。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可侵害人和多

种动物。在动物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

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禽亦可患病;

羊极少发病;单蹄兽罕见。2.传染源患结

核病的人和动物,特别是通过各种途径向外

排菌的开放性结核病人和动物。3.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交配、

胎盘、皮肤创伤感染。4.流行特点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饲养管理不良、畜

禽拥挤、畜舍阴暗、潮湿、污秽、饲料不足、

营养不良等。

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十几天,长

者数月甚至数年。1.牛结核病随患病器官

不同而有差异,共同表现为消瘦、贫血。主

要表现型有:(1)肺结核:咳嗽,初为短促干

咳,渐变为湿性咳嗽,尤其在早晨、运动和

饮水时特别显著。有时鼻流淡黄色脓液。呼

吸困难。听诊肺区常有啰音或摩擦音,叩诊

有实音区并有疼痛表现和引起咳嗽。体表淋

巴结肿大。食欲正常,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若病势恶化,常发生全身性的栗粒结核或弥

漫性结核性肺炎,此时体温升高(40℃以上),

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呼吸更加困难,最后心

力衰竭而死亡。2)淋巴结核不是一个独立

病型,各型结核病的淋巴结都可能发生病变。

表现淋巴结肿大、无热痛、坚硬、凹凸不平,

并且不与周围组织粘连。常见于肩前、股前、

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3)乳房结

核表现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房有局限性

或弥散性硬结,不热不痛;泌乳量逐渐减少,

乳汁稀薄。4)肠结核多见于犊牛。常继发

于肺结核,表现顽固性腹泻,粪中混有粘液

和脓汁。用各种方法不能治愈。直肠检查时

可摸到肠道异常肿大。(5)生殖器官结核比

较少见。表现性机能紊乱,孕畜流产、屡配

不孕、发情频繁,公畜附睾及睾丸肿大。(6)

脑结核少见。表现神经症状,如兴奋、癫

痫等2.猪结核病多表现淋巴结核,常见颌

下淋巴结、咽淋巴结和颈淋巴结形成拳头大

小、不热不痛硬块,表面凹凸不平。硬结化

脓破溃后,可长期排出脓汁和干酪样物质,

不易愈合,形成瘘管。3.禽结核病多为肝、

脾、肠结核,病初不易察觉,到后期表现食

欲不振、消瘦、贫血、产蛋减少或停止,或

顽固性腹泻等。 4.马、羊结核病症状不

明显。病理变化:病理特点是在器官组织形

成结核结节,在机体抵抗力较强时形成增生

性结节,在机体抵抗力较弱时形成渗出性结

节。尸体比较消瘦,在受侵害的组织器官,

特别是在肺脏形成特异性结核结节;结节由

小米粒大到鸡蛋大,灰白色或黄白色,坚实;

切面干酪样(豆腐渣样)坏死或钙化。有的

坏死液化形成空洞,特别是在肺组织。在胸膜

和腹膜上形成结核结节时,如珍珠样,故称

“珍珠病”。诊断 1.现场诊断根据临床症

状仅能作出初步诊断,死后可根据特异性结

核病变诊断。2.结核菌素试验应用结核菌

素进行皮内注射和点眼试验。3.实验室诊断

(1)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涂片镜检、分离培

养、动物试验等(2)血清学试验有间接血

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荧光抗体技术等。(3)

病理组织学检查取病料作组织切片,看是

否为特异性结核结节。防制:主要是采取综合

性防疫措施。1.加强检疫对引进的动物隔

离检疫,确认无病后才能混群,防止引入传

染源;每年春秋进行两次检疫,发现阳性动

物要淘汰。 2.培育健康动物患病动物所产

幼龄动物,出生后吃3天初乳,以后用无病

动物奶供养或喂消毒乳,在出生后1、6、7.5

个月进行3次检疫,阳性者淘汰,阴性者继

续培育。3.加强消毒每年进行2~4次预防

性消毒,饲养用具也要进行定期消毒,当出

现阳性病畜后,要进行一次大消毒,常用消

毒药为5%来苏儿、10%漂白粉、3%福尔马

林溶液。4.结核病人不得饲养和管理动物。

5.预防接种用卡介苗免疫。公共卫生人的

结核是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也可以由

牛分枝杆菌引起,喝牛奶的小孩易得牛型结

核病。主要表现疲劳、乏力、体重减轻、发

热等。人常见肺结核、淋巴结核。人结核也

可感染牛。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各种家畜、野生动物

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1。突然发病、迅速死亡,2.死

后天然孔流血、血液为紫红色(似煤焦油样)、

凝固不良,3.尸僵不全、鼓气、迅速腐败,

4.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5.脾

脏显著肿大。

一、病原——炭疽杆菌形态结构革兰氏阳

性大杆菌,菌体相连端平直,呈竹节状,游

离端钝圆。抵抗力⑴本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

强,一般浓度常用消毒药都能在短时间内将

其杀死。⑵芽胞的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状态

下可存活50年以上,干热150℃60min、高压

121℃15磅15min、煮沸30min可将其杀死,

常用消毒剂为20%漂白粉、10%氢氧化钠、

2%~4%甲醛、0.5%过氧乙酸。⑶对青霉素、

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较为敏感。

二、流行病学 1. 易感动物——草食动物最

易感。不易感:禽鸟类,但鸵鸟有易感性。(因

其的体温高,菌体不宜存活)易感性最低:

犬,猫(实验动物中,鼠,豚鼠;杂食动物

(人,猪)为比较易感)2. 传染源——主

要为病畜3.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也可吸血昆虫叮咬和呼吸道感染。4. 流行特

点发生有一定地区性,呈地方性流行或散

发,且以夏季雨水多、洪水泛滥、吸血昆虫

多时易发生。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1~5天,最长为14

天。1. 全身性炭疽表现3种类型⑴最急性

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多发于羊和部分牛。

1~2h死亡,绵羊在出现症状后数分钟死亡。

病死率100%。1)发病急剧,表现突然站立不

稳、摇晃。2)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3)

昏迷、倒卧、全身战栗、心悸亢进4)濒死期

天然孔出血,不易凝固。(2)急性型:常见,

多发于牛 1)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

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弱或停止。2)

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发绀或有小出血点。3)

初期便秘,后腹痛、腹泻,便中带血。 4)

尿呈暗红色;孕畜流产。5)病初兴奋不安,

很快转入沉郁、昏迷。6)濒死期体温急剧下

降、呼吸极度困难、出现痉挛症状、发抖,

多于1~2d内死亡。病死率80%。(3)亚急性

型多见于马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比较

缓和、病程较长,约3~5d。常在喉部、颈部、

胸前、腹下、肩胛或乳房等部皮肤、直肠或

口腔粘膜等处发生炭疽痈(局部肿胀),初期

硬固、有热痛,后逐渐变冷无痛,中央部可

发生坏死,形成溃疡。 2.局部炭疽多见于

猪1) 咽型炭疽:此型常见,表现为咽喉部

和附近淋巴结明显肿胀,体温升高,精神萎

顿,食欲不振,症状严重时,粘膜发绀,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而死。多数病例表现慢性

经过,症状不明显,多在宰后才发现有病变

(2)肠型炭疽常伴有消化道症状,表现停

食、呕吐、拉稀、便血。(3)肺型炭疽表现

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四、病理变化对炭疽病畜尸体禁止剖检,

只能在有特殊设备的解剖室或在埋葬坑旁进

行。1.急性炭疽——呈败血症病变1)尸体

迅速腐败,腹部异常膨大,肛门突出,尸僵

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粘稠状、煤焦油

样的血液,且不易凝固;可视粘膜发绀,有

出血点。2)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呈黄色或红

色胶冻样浸润,并且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出血

点,胸膜、肠系膜、肾周围结缔组织也会出

现同样的变化。 3)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胶

冻样浸润附近的淋巴结高度的肿胀,切面多

汁,呈砖红色,并且有出血点。4)全身的浆

膜、粘膜和肌肉都有出血点(5)除最急性性

病例外,脾脏都是肿大,是通常的2~5倍,

包膜紧张,甚至发生破裂,脾髓暗红色软化

如泥,切面的刮过量大。但不同动物脾脏的

肿胀程度不同,(牛、马最为严重,(6)消化

道特别是小肠,其次是胃和大肠,它的粘膜

和粘膜下层肿胀,呈深红色,并有小的出血

点。肠道上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显

著的肿大,突出于肠腔中,继而发生坏死,

形成溃疡。7)肝、肾、心变性,松软、易碎,

肺充血、水肿。2. 局部炭疽病变1)咽型炭

疽病初淋巴结湿润、松软,随后变硬变干,

失去光泽,切面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橙红色、

砖红色、暗红色、紫红色至黑红色,切面有

凹下的坏死灶。2)肠型炭疽肠系膜淋巴结

肿胀、出血,浆膜面可看到暗红色的病灶,

粘膜下陷、出血,粘膜病灶上有纤维素形成

伪膜覆盖(3肺型炭疽肺门淋巴结肿胀,肺

脏的表面或切面有一些病灶,病灶出血、呈

暗红色结节,结节与周围结缔组织分界较为

明显。

五、诊断 1.临床诊断根据动物生前表现、

死亡后的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可作出初步

诊断。2.实验室诊断主要是与芽胞杆菌属

中的其他芽胞杆菌相区别。(又称伪炭疽杆

菌,如蜡样芽胞杆菌、柱状芽胞杆菌、枯草

芽胞杆菌等)1)涂片镜检取耳静脉血1滴,

涂片、碱性美蓝染色、镜检,看有无带荚膜

的大杆菌(炭疽杆菌)。若有,要进一步确诊。

2)菌落观察 3)运动力试验大多数伪杆菌

具有运动性4)肉汤培养形状观察伪杆菌经

培养后,培养基为一致混浊的5)溶血试验

6)串珠试验(青霉素敏感实验)7)噬菌体

试验 8)动物试验 9)Ascoli氏反应(环状

沉淀试验)10)荧光抗体诊断 3.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中毒、巴氏杆菌病、气肿疽、恶性

水肿病相鉴别。

六、防制1.无病地区 2.常发地区经常或

近2~3年发生过的地区。(1)每年定期预防

注射常用无毒炭疽芽胞苗(对山羊不宜使

用)及炭疽芽胞Ⅱ号苗。(2)疫源地处理常

发地区要找到疫源地,在疫源地种植一些能

影响炭疽的植物。如大葱,大蒜、小麦、甘

蔗、土豆等。

3.发病时的措施:1)及早诊断并上报疫情。

划定疫区,封锁现场,就地隔离患病动物,

派专人负责。2)污染场地(运动场、厩舍等)

要认真消毒(用10%NaOH、10%漂白粉);对运

输尸体的车辆要进行消毒,对污染的饲草、

饲料、粪便要进行消毒或焚烧。(3)对患

病动物用抗炭疽血清、抗菌药物(如青霉素、

土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等)治疗。对同

群动物用抗血清和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一个疗程后进行疫苗接种。对受威胁地区的

易感动物要紧急接种疫苗。(4)对死亡的

动物严禁解剖,用不漏水的车辆运到化制厂

化制;或运到偏僻的地方深埋,尸体距地面

不少于2米,并且表面要撒上石灰、漂白粉,

在深埋的地方要插上标志(说明动物死于炭

疽,不要随便挖出)(5)在最后一头患病动

物死亡或痊愈以后,经过该病最长的潜伏期

(14d左右),进行终末消毒,然后解除封锁。

4.肉联厂(或屠宰场)发现病畜时的措施

(1)立即停止生产,人员不得随便走动。(2)

取病料尽快送化验室化验,1小时内做出诊

断。(3)若确诊为炭疽,把周围的胴体等全

部送往化制车间化制;对于场地要严格的消

毒;工作人员的服装等要全部进行严格消毒;

工具也要消毒;对污染的水也要用10%的氢氧

化钠(1:2)或10%漂白粉(1:4~1:6,即1份10%

漂白粉加入4~6份的污水)进行消毒。

七、公共卫生人类感染炭疽一般是由于接触

病畜及产品或由于吸血昆虫叮咬而形成。1.

皮肤型主要由于解剖、屠宰病畜,搬运、

加工和处理污染的畜产品等经过皮肤的创伤

感染,或经吸血昆虫叮咬感染。表现局部发

生肿胀、疼痛,形成红斑、丘疹、水疱、坏

死、溃疡,表面有灰色痂皮覆盖。若治疗不

当,易引起败血症、菌血症而死亡。2.肺型

加工、处理被污染的皮毛时,吸入带有炭疽

芽胞的尘埃而感染(通过呼吸道感染),表现

为发热、胸闷、咳嗽、痰中带血、呼吸困难、

可视粘膜发绀等,2~3d死亡。3.肠型由于

食入炭疽病畜的肉或含有炭疽芽胞的水或食

物而感染,表现为发烧、腹痛、腹泻、带有

血液、腹膜炎等,3~4d死亡。4.脑膜炎型由

全身感染引起的,表现高热、抽搐、昏迷、

最后死亡。早期用抗生素和抗炭疽血清治疗,

可以治愈。

弓形虫病:其全部生活史中不同的形态:滋

养体又称速殖子、包囊或称组织囊、卵囊、

裂殖体、裂殖子。生活史在猪科动物体内发

育,滋养体,包囊,卵囊三个感染阶段的

任何一个被猫、猫科动物吞食后,一部分侵

入肠上皮细胞进行多代裂体生殖,或发育为

配子体而开始配子生殖,大小配子体发育为

大小配子,二者接合形成卵囊,并随粪便排

出;另一部分经淋巴或者血液循环到达全身

各脏器中,侵入有核细胞进行出芽生殖,释

放出大量的滋养体,再侵入新的细胞或被锯

齿细胞吞噬,并在其中形成假囊。人和家畜

等非猫科动物体内(为中间寄主),滋养体,

包囊,卵囊中任何一个被非猫科动物吞食(有

时速殖子通过中间寄主创伤进入),通过淋

巴、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脏器进行无性生殖,

侵入有核细胞,反复内出芽生殖,导致中间

寄主突然发病或死亡临床症状急性症状

为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突然废食,眼内出

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流清鼻涕。病畜嗜

睡,精神沉郁,发病后数日出现神经症状,

后肢麻痹,病程2~8天,常发生死亡。慢性

病例表现为厌食,逐渐消瘦,贫血。随着病

程的发展,病畜可出现后肢麻痹,并导致死

亡,但多数病畜可耐过。诊断弓形虫病确诊

的依据,须依据实验室诊断方可做出结论:

直接观察动物接种染色试验血清学实验

防治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磺胺类药物。

预防在畜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厩

舍,严防家畜的草料及饮水接触猫粪。人禁

食生肉、生奶等。

一、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

(Clostridium)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羊的一组

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

羊黑疫、羔羊痢疾等病。其特点是发病快、

病程短、病死率高,对养羊业危害很大。

(-)羊快疫由腐败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发病突然,病程

极短,其特征为真胃粘膜呈出血性、坏死性

炎症。病原腐败梭菌1.形态结构为G+的

厌气大杆菌,2.致病力体内外均可产生毒

素,一般产生4种毒素,即a、β、γ、δ。

3.分布存在于血液和各个脏器中。

4.抵抗

力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物均能

杀死,但芽胞抵抗力很强,因此必须用强力

消毒药如20%漂白粉、3~5%的NaOH进行消

毒。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主要是绵羊,尤其

是6~18月龄、营养水平在中等以上的羊多

发。山羊也可感染但很少,鹿也可感染。2.

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在自然界也广泛存在,

污染的土壤、饲草,及一些动物的消化道中

也有该病原菌的存在。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

感染(腐败梭菌如经伤口感染则引起各种家

畜的恶性水肿)。4.影响因素(1)常发于低

凹潮湿地区及洪水泛滥之后。2)多发于秋、

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之际。(3)当

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症

状往往突然发病,病程短,死亡快。病程稍

长者表现: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

有时带血。腹部疼痛。体温有的正常,有的

升高至41.5℃左右。有的表现兴奋不安,跳

跃,死前表现痉挛。病羊最后极度衰竭、昏

迷,通常经数分钟至几小时死亡,罕有痊愈

者。病理变化1.尸体迅速腐败。2.真胃、十

二指肠粘膜有明显的充血、出血、水肿,甚

至有溃疡。具有诊断意义。3.胸腔、腹腔、

心包有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4.

心内、外膜有出血点。5.肝脏肿大、质脆,

呈煮熟状,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

胆汁淤积。诊断1.现场诊断根据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可提供诊断线索。2.微

生物学检查包括细菌学涂片检查(尤其是

肝脏)和动物试验。据报道,荧光抗体技术

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防制由于本病的病

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因此,必须加强

平时的防疫措施。 1.更换牧坡或改变场址。

2.搞好饲养管理,防止机体抵抗力降低。

3.

搞好预防接种,每年可定期注射“羊快疫、

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

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

(二)魏氏梭菌病:羊的毒血症。魏氏梭菌病

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羊的毒血症。羔羊痢疾

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和小

肠(尤其是回肠)发生溃疡为特征。羊猝狙

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毒血症,以急性

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羊肠毒

血症又称软肾病、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

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为腹泻、

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死后肾脏多见软化

如泥。病原魏氏梭菌。1.形态结构及特性

G+厌气性粗大杆菌,无运动性,体内形成荚

膜,体外形成芽胞,位于菌体中央。可产生

外毒素,导致全身性毒血症。A型主要产生α

毒素。B、C型主要产生β毒素。D型主要产

生ε毒素。2.体内分布主要存在于肠道

内。3.抵抗力一般消毒药均易杀死本菌繁

殖体,但芽胞抵抗力很强,需95℃,2~5h方

可杀死。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羔羊痢疾:7

日龄以内,尤其是2~3日龄的羔羊,发病率

和死亡率都高。羊猝狙:成年绵羊,以1~2

岁绵羊发病较多。羊肠毒血症:绵羊多发,

山羊较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好的羊

最易发病。2.传染源病畜,自然界也广泛

存在。3.传播途径消化道。4.流行特点羔

5 5

羊痢疾和羊猝狙主要在冬季、初春多发。羊肠毒血症发生在春末、夏初、秋季,与其采食有关。症状1.羔羊痢疾严重的腹泻、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或灰白色,恶臭,有时伴有血液。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四肢瘫软,卧地不起,口吐白沫,昏迷而死。2.羊猝狙病程短促,常未及见到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发现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和痉挛,在数小时内死亡。 3.羊肠毒血症突然发生,很少见到症状,往往在出现症状后很快死亡。病状分两类型:抽搐为特征在倒毙后,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随后头颈显著抽缩,往往2~4h内死亡。以昏迷和静静地死亡为特征病程不太急,早期步态不稳,后卧倒,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以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发生腹泻,通常在3~4h内静静地死去。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常有(葡萄)糖升高现象。病理变化1.羔羊痢疾极度消瘦、脱水。腔有积液。真胃粘膜和粘膜下层有出血,水肿。小肠尤其是回肠,有严重的出血和溃疡,溃疡周围有出血带环绕。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2.羊猝狙主要见于消化道和循环系统。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有的区段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胸腔、腹腔和心包大量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形成纤维素絮块,浆膜上有小点出血。病羊刚死时骨骼肌表现正常,但在死后8h内,细菌在骨骼肌里增殖,使肌间积聚血样液体,肌肉出血,有气性裂孔,骨骼肌的这种变化与黑腿病的病变十分相似。 3.羊肠毒血症死后3~4小时,出现肾脏软化,肾表面充血,实质软化如泥样,稍加挤压,即碎烂。肠道(尤其小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或有溃疡。体腔积液,易凝固。心内外膜、腹膜、隔膜有出血点。肺脏出血、水肿。胸腺常发生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诊断1.现场诊断依据本病的发生情况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2.实验室诊断包括以下几方面:(1)细菌学检查肠道内发现大量魏氏梭菌。(2)毒素检查小肠内检出毒素。(3)中和试验通过动物实验以确定毒型。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炭疽、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相鉴别。防治1.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吃过量结籽饲草,精、粗、青料搭配合理。2.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苗”,或“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3.发病时,立即搬圈,转移到高燥的地区放牧。病羊由于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救治,病程稍长者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和对症治疗。

(三)羊黑疫: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是肝实质坏死病灶。病原诺维氏梭菌也叫水肿梭菌,属于梭状芽胞杆菌属。为G+大杆菌,严格厌氧,能形成芽胞,不产生荚膜,具周身鞭毛。分为A、B、C、D四个型,羊黑疫是由B型引起的,以毒素致病。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 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的肥胖绵羊发生最多。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2.传染源病羊,自然界亦广泛存在。

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

4.影响因素在春夏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症状病程短,大多数不表现明显症状就突然死去,少数病例病程稍长,可拖延1~2天,但没有超过3天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难,体温41.5℃左右,呈昏睡俯卧,并保持在这种状态下毫无痛苦地突然死去。病理变化1.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其皮肤呈暗黑色外观(黑疫之名由此而来)。2.胸部皮下组织经常水肿。3.体腔积液,暴露于空气易于凝固。4.真胃幽门部和小肠充血,出血。

5.肝脏充血肿胀,有一个到多个凝固性坏死灶,界限清晰,灰黄色,不整圆形,周围常为一鲜红色的充血带围绕,坏死灶直径可达2~3cm,切面呈半圆形。羊黑疫肝脏的坏死变化是特征性的,具有很大的诊断意义。这种病变和未成熟肝片吸虫通过肝脏所造成的病变不同,后者为黄绿色,弯曲似虫样的带状病痕。诊断在肝片吸虫流行的地区发现急死或昏睡状态下死亡的病羊。剖检见特殊的肝脏坏死变化,有助于诊断。必要时可作细菌学检查和毒素检查。应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炭疽等疾病相区别。防制1.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2.预防注射用羊厌气菌五联苗。3.发生本病时,应将羊群移牧于高燥地区。对病羊可用抗梭菌血清治疗。羊支原体肺炎有多种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人性疾病,咳嗽,胸膜发生水样或纤维样病变。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种类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目前在世界各地传播,使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属动脉炎病毒属。分布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上皮及肺巨噬细胞,死胎、弱仔的血液、腹水、肺、脾等。抵抗力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在4℃仅存活1个月。对热敏感,37℃48h,56℃45min丧失致病力,冰冻可以长期保存。pH5.0~7.0稳定。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各种年龄、品种和各种饲养条件下的猪均可感染,以妊娠母猪和2~28日龄仔猪最易感。2.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3.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亦可通过胎盘、精液传播。4.流行特点无明显季节性。初发地区呈暴发式、地方流行,发生过的地区则流行缓和、多为散发。许多因素影响病情的严重性,如猪群的抵抗力、环境、管理及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等。症状:潜伏期不定,人工感染孕猪为4~7d。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猪感染后临床症状差别很大。1.妊娠母猪主要是妊娠期在100d以后的母猪,表现突然发病。(1)一般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废绝、体温稍高(39.5~40℃)。2)呼吸道症状部分母猪可能出现喷嚏、咳嗽等,类似流感;部分母猪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等,耳尖、耳边呈蓝紫色(蓝耳病)(3)生殖道症状妊娠后期(107~112d)母猪出现大批流产或早产,产出死胎、弱仔或木乃伊胎,死产率可达80%~100%。(4)皮肤病变有的四肢末端、腹侧有水肿,有的皮肤有红斑、大面积梗死和大的疹块,阴部肿胀。2.初生仔猪可以在窝内感染,表现为呼吸加快,厌食、一过性发热,被毛粗乱,生长慢,丧失吃奶能力。有时可见结膜炎和眼周水肿。死亡率一般为33%~50%。有时可达80%~100%。3.育肥猪和较大的仔猪感染后只呈现一过性反应,而且症状较缓和,如短时间的厌食、轻度咳嗽。若继发感染,可使症状加剧、生长不良

或死亡。4.空怀母猪和种公猪感染后也可

出现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

配种后,可见配种率、受精率和产仔率下降。

种公猪还可出现暂时性精液减少和精子活力

下降。病理变化: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病

理变化,或以多病灶散在分布肺脏四周,或

呈局部广泛性病变。子宫、胎盘、胎儿及新

生仔猪外关无肉眼可见变化。诊断1.现场诊

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变化

可做出初诊。2.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鉴定

和血清抗体检测。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猪

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日本乙型脑

炎等鉴别。防制1.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消毒工作。(2)加强检疫,防止引入传

染源禁止从疫区引进猪只;到非疫区引进

猪只,也应进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方可引

入;引入后隔离观察21d以上,确认安全后

方可入场、合群。(3)受威胁区猪群应进行

免疫接种。2.控制隔离、消毒限制猪群

流动,切不可使疫情扩大,对环境彻底消毒。

病猪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应

捕杀重症病猪。猪群全部肥育屠宰,不能留

作种用。

畜禽中毒病:主要是研究对畜禽有毒有害物

质的毒性毒作用机理,中毒畜禽的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中毒病的诊断和治疗,防除毒物

的措施等内容。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某物质进入

机体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组织

器官内发生化学或物理学的作用,引起机体

机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甚至造成死亡,

此种物质称为毒物。

毒素:有活的生物有机体产生的一类特殊毒

物,其中绝大多数的化学结构尚不完全清楚。

中毒:由于某种读物进入机体后一起相应的

病理过程,称为中毒。由毒物引起的疾病叫

中毒病。

毒性:即毒力,是指某种毒物对有机体损害

的能力,也就是说,某物质对生物体的损害

能力越大,起毒性也越大。

剂量:一般指给予机体或与机体接触的毒物

的量,常以每千克体重受试动物接受毒物的

毫克数来表示。

毒作用:指毒物对动物有机体的生物学损害

作用,即动物中毒时所发生的异常病理现象。

效应:指机体在接触一定量的化学物后所引

起的生物学变化。可用测定数值来表示,故

也称为量效应。

致死量(LD)或致死浓度(LC):引起实验动

物急性中毒死亡剂量或浓度。

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

使全群实验动物的一半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由多组动物实验所得的结果(数据)经统计

处理而得来。

中毒病的诊断:1.病史调查(1)调查了解中

毒病发生的时间,地点,畜种,年龄,性别,

发病和死亡数量,以及未发生中毒的动物状

况。(2)调查中毒病的发生经过。(3)调查

周围环境,人员出入,停留的情况。(4)查

看病历及检查厩舍。2.临床症状3.病理诊断

4.毒物检验

5.生物学诊断

6.治疗性诊断

毒物的三个条件:小剂量,通常途径,由非

生物动物引起。诊断1病原检查,排除传染

源。2病史调查与传染病鉴别,(1)青壮年(2)

无接触感染(3)有无接触毒物的可能(4)

发病后的表现3临床症状诊断显著消化紊乱,

神经症状,肺水肿出血,肾炎,贫血。毒物

分析:优点:简便,迅速,可靠对中毒病的

治疗和预防有指导意义。缺点:很少单独应

用,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和植物毒素,要对他们

全部进行分析是不可能的,样品数量有限,

某些植物毒素甚至化学毒素,无可行性方法

分析。治疗原则:预防毒物进一步被吸收特

效解毒疗法支持和对症治疗,维护吸收机能,

防止肺水肿。祛除毒源,内服泻剂(盐类,

剂量,浓度)催吐:牛马不适,洗胃,(2~3%

小苏打液,3%双氧水)吸附法(淀粉,活性

炭,万能解毒药)放血疗法(牛1000-2000ml

不会影响)利尿,发汗。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毒:概念:动物因食用

含多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饲料而引起中毒

临床见视黏膜发干,呼吸困难窒息死亡也称

肠源性青紫症。主要发生于猪,牛,羊,马。

临床症状:突然发病死亡,极度呼吸困难,

口吐白沫,可视黏膜坏死,血液呈暗红色/咖

啡色病因:植物中: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花

费,农药)硝酸盐为低毒,亚硝酸盐毒性高,

消化细菌使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原因:

加工饲料不当,堆积发酵;反刍动物:瘤胃

内有细菌是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发病机

理:最急性:中度猪常在15 分钟发病死亡;

急性:发病迟缓,腹泻,呕吐,抽筋。诊断:

振荡试验。治疗:是高铁转化为亚铁血红蛋

白。药物:甲苯胺蓝;美兰。其他治疗方法:

有阿托品配合使用预防:改善青绿饲料的堆

放和蒸煮过程,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

用硝酸盐类化肥农药,对可以饲料饮水,实

行临用前的简易化验是一个可取的办法,特

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猪场。

有机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接触、

吸入、采食了某种有机磷制剂的病理过程,

以体内胆碱肽酶受到抑制。临床症状:瞳孔

缩小,分泌物增多,肺水肿呼吸困难,肌肉

发生纤维震颤。有机磷中毒原因:采食被有

机磷污染的饲料,应用有有机磷农药不当,

呼吸道途径吸入引起中毒,家禽对有机磷农

药敏感,人为投毒。侵入途径:消化道,皮

肤,呼吸道。症状:主要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从而引起神经系统紊乱,毒蕈碱样症状,烟

碱样症状,神经症状。。胆碱能神经产生乙酰

胆碱,肾上腺能神经产生肾上腺素与去甲肾

上腺素。乙酰胆碱为神经末梢传导介质。

毒蕈碱样作用:支气管胃肠道平滑肌舒张,

腺体分泌物增加,作用于腹状肌使之兴奋收

缩,瞳孔缩小。

烟碱样作用:小剂量可兴奋骨骼肌临床症状:

毒蕈碱样作用:肺水肿(呼吸困难)分泌增

多,瞳孔缩小,排尿变化,腹泻,腹痛,呕

吐,牛羊发生急性瘤胃。烟碱样作用:骨骼

发生纤维素样当乙酰胆碱过多,会出现麻痹。

中枢神经症状:兴奋、不安、狂燥。心跳加

快,变弱,体温升高。

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症状:家禽对有机磷

明显以中度和重度为多见,最急性不出现症

状。轻度:以毒蕈碱为主,M胆碱能使神经兴

奋过度(心率降低,食欲降低,略现不安,

精神沉郁)中度:烟碱样为主,肌肉震颤,

严重全身抽搐。重度:中枢神经为主,全身

战栗,短暂兴奋后严重时瞳孔呈线状。诊断:

临床特点诊断,病理解剖诊断,毒物检验诊

断,采血胆碱脂酶测定,特效解毒剂,解磷

定,氟磷定,配合阿托品治疗。

VA缺乏症:病因:饲料中缺乏VA,饲料贮存

不当,抗体胃肠、肝脏功能不全,幼龄动物

初乳VA含量低,使用乳制品饲喂动物,渐渐

引起VA缺乏症。,机体对VA的需要量相对增

多,促进VA代谢。发病机理:视力障碍,生

长发育迟缓,神经机能紊乱,繁殖机能障碍,

导致防御功能降低,骨素形成异常。临床症

状:禽:眼睛失眠,分泌物增多,痉挛状态。

猪:皮肤呈湿疹样病变,多痂状,被毛脱落,

缺乏光泽。妊娠母猪:胚胎吸收或木乃伊化。

牛:病初呈夜盲,继发于眼病,皮肤发黄,

眼流泪,有乳头水肿,母牛受胎率下降,产

后多发胎衣停滞,或所产犊牛体质衰弱,常

见各种症状与畸形。诊断:病史与临床症状

特征来诊断。防治:加VA混合剂,在全价饲

料中加抗氧剂,疫病可用维生素治疗,改善

饲料加工条件。

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是母畜在分娩前

后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睡,低血钙为主

要特征的疾病。一、病因:①由于钙吸收减

少或排泄增多,低血糖的三个因素:妊娠后

期动物处于钙的负平衡;钙不能迅速从钙库

中被重新动员;分娩应激和初乳分泌加速了

钙负平衡的进程。②生产引起的。二、临床

特征第一阶段:潜伏期食欲不振,反应迟钝,

嗜睡,瞳孔散大。第二阶段:后肢僵硬,飞

节过度伸展,站立摇晃,头和四肢肌肉震颤,

磨牙,头向侧弯曲。第三阶段:昏睡,软瘫,

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音减慢,肢端发凉,

体温下降,鼻孔干燥,心率为60-80次∕分,

濒死期心率失常,呼吸极度紊乱,瘤胃鼓气

而死。三、临床病理:血钙2.35-3.0mmol∕

L,病牛血钙含量0.5-2.0mmol∕L,血糖变化

不大,但伴有酮病。四、诊断①发病时间:

分娩前后数日内突然发生常在产后1-3内发

病。②临床特征:精神沉郁,体温下降,躺

卧不起。③治疗效果:本病对钙制剂反应迅

速且良好。④血液化学:可见血清钙、磷浓

度下降,反映肌损伤的酶活性上升。五、治

疗:1.钙疗法:静脉注射钙剂是治疗本病的

标准方法,约有80﹪的病牛在一次静脉注射

8-10克钙后可即刻恢复。2.乳房送风治疗法:

目前国外停止使用,因易使乳房感染及损伤。

3.对症疗法:瘤胃臌气时进行瘤胃穿刺并注

入制酵剂。4.护理:加强护理,厚垫褥草,

防止并发症。六、预防1.在干乳期,应避免

钙摄入过多,防止镁射入不足。2.控制精料

的饲喂,并适当限制饲喂量,防止母牛过肥。

3.牛舍保持清洁,适当运动。

4.产前5天口

服大量VD2,肌注VD3。5.分娩后不要大量挤

奶。

母牛卧倒不起综合症:是分泌乳母牛分娩前

和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以卧地不起为特征的临

床综合症状。在分娩后72h内卧地不起,在

6-12h之间通过静脉注射2次,钙制剂不能站

立,常继发生产瘫痪。在解剖时四肢肌肉和

神经损伤,缺血性肌坏死,心肌炎等。一、

病因:代谢性,产科性和外伤性。1.代谢性

病因:血钙过低。凡引起生产瘫痪的病因均

可酿成本病。对生产瘫痪治疗不及时,钙剂

用量不足,又未及追加钙用量常可发展为躺

卧母牛综合征。乳牛在地躺卧4-6h以上,可

引起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2.产科性原因:

因分娩造成骨盆周围的肌肉和神经损伤,包

括胎儿过大,产道开张不全,助产粗鲁,损

伤产道及周围神经,髋臼脱位。3.外伤性病

因:大腿肌肉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损伤或因

压迫性损伤,再伴有低血钙则站立不起。过

度肥胖是诱发本病的最主要原因。二、临床

症状:明显前驱症状,后肢肌肉迟缓,头颈

部有弯曲症状,血液中钾的含量低,常呈侧

卧姿势。持续躺卧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三、

诊断:本病诊断很困难,要首先确定产后瘫

痪与卧地不起的关系。检查血清Ca、P、Mg、

K,同时对后肢肌肉,骨骼,神经进行系统检

查,查出病因,躺卧原因有中枢或外周神经

麻痹。四、防治:使其卧在垫草松软,厚实

地上,并每天使其翻身,防止其滑到或翻身

过程中再受损伤,4-6h为其翻身一次并进行

按摩,防止发生褥疮及血液障碍。已站立起

的牛应继续治疗,2-5天巩固治疗,人辅助其

站立。经过7天以上不能站立或排出肌红蛋

白的牛应予以淘汰。五、预防:每天尽量让

牛运动,在饲养管理上防止牛过肥,分娩前

20天给予低钙治日粮,分娩前8天每天肌注

vd3,避免粗暴助产,分娩后口服治疗,给予

磷酸钙200克,每天2次,口服丙二醇100

克,连续20天。每天给予充足饮水,分娩后

不能过分挤奶,不能喂过多精料。在治疗2

次后不见效,应立即注射20﹪NaH2PO4,300ml,

低血钾:10﹪KCl 100ml加入20﹪G溶液。

腹水症:最常见的非传染病之一。通常发生

于肉用仔鸡。特点:腹腔积有积水并伴有右

心胞大,肺部淤血水肿。发病机理:心脏不

能适应快速生长,肌肉和骨骼对氧的需要→

功能性肺性高血压→肺水肿→后腹静脉回流

受阻→肝窦高压→引起心包积液.心肺功能

损害→右心衰竭→全体静脉淤血→毛细血管

渗透压升高→血液水分进入体腔.加速肉鸡

生长和供氧不足的条件都可以引起本病发

生.流行特点:⑴生长快速品种的鸡发病率

高,喂颗粒比喂粉料的高,公鸡比母鸡多。

⑵对呼吸系统有影响的任何因素或疾病都会

加重腹水症发生。⑶饲料中伴有过量痢特灵

和含有芥子酸的菜子油,影响心肌功能,导

致缺氧和肝硬化。食盐中毒,煤酚类消毒剂

和有毒脂肪中毒。临床症状:腹部肿胀,两

腿叉开,行为迟钝,呼吸困难,鸡冠和肉髯

呈紫红色,腹腔内有纤维蛋白凝块,积有液

体。心胞积液,心脏变大,右心明显扩张,

心肌松弛,肝淤血,边缘钝厚变圆,肝包膜

有水泡囊肿。防治:加强管理,改善环境条

件,合理搭配饲料。补充VC。早期适当限

饲:注意药量的使用。

肉鸡猝死症(SDS):任何刺激,惊扰都可

以引起死亡,表现平衡失调,强烈的肌肉收

缩,尖叫。

6 6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传染病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竞赛传染病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风疹是由( )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 )和( )传播,也可经( )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 (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 )种,分为甲类( )种、乙类( )种、丙类( )种。 ( ) 3、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 ),可高达40℃以上。 ( ) 4、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 ) 5、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 )、( )、( ) 6、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 ),( ),( )为主要特点。 ( ) 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 )传染,以( )为主要表现。 ( ) 8、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D.以上全对 9、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 A.5岁以下儿童 B.成人 C.学龄儿童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D.人群普遍易感 10、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A.常温 B.4℃ C.-20℃ D.-70℃ 11、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A.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12、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B.米泔水样便 C.C.脓血便 D.D.果酱样便 13、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后应该就地隔离。() 14、手足口病潜伏期为7-10天,伴有38℃左右的发热() 15、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40℃的发热病例() 16、预防饮水型氟中毒最好的措施是多吃蔬菜、水果。() 17、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菌痢较理想的药物。() 18、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的诊断依据?() 19、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标准?() 20、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1、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第四十篇New US Plan for Disease Prevention美国疾病预防新政策

第四十篇New US Plan for Disease Prevention美国疾病预防新政策Urging鼓励Americans to take responsibility责任for their health1 ,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cretary 秘书Tommy Thompson on Tuesday星期二launched投入a$15 million program计划to try to encourage communities社区to do more to prevent chronic 慢性diseases like heart disease,cancer癌症and diabetes糖尿病. 周二,健康及人道服务部秘书托米汤姆森发起了一项耗资1 500万美元的计划,大力推进社区在预防诸如心脏病、癌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上发挥更大能量,以鼓励美国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The initiative自发的highlights 强调the cost of chronic慢性diseases2 -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and outlines略述ways that people Can prevent them,including better diet节食and increased exercise.这一行动强调了慢性病——造成美国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的代价,概括了预防疾病的途径,包括改善饮食和增加锻炼。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ay, 7 of 10 deaths and the vast大量majority多数of serious illness重病,disability残疾and health care costs are caused by chronic慢性的diseases, "the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公共事业Department said in a statement.声明 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在报告中指出,“今天,在美国70%的死亡、绝大多数重病、残疾及健康医疗是由慢性病造成的,绝大多数医疗费用

四种人长寿

四种人最长寿

人生心境与疾病,寿命,灾难。 第一种,没心没肺人长寿,第二种稀里糊涂人长寿,第三,平静的人长寿,第四,觉悟的人长寿。 人的病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些人整天担心,着急,牵挂,盼望,--------各种心情都很多,这样的人就符合一个:“患者”的“患”字心老是往上窜,今天担心孩子,明天跟这人着急,跟那人生气,跟那个担心,跟那个害怕------这就得了,您准备做患者吧。 心平静才能长寿。

两个火加起来是“炎症”的“炎”字,而这二个火又是由心变的,一个“人”加上右面跳动的两点,就是心脏的心,这么一点拿过去,跳大了,跳到右面去了,那就麻烦了,就变成“火”字,两个火一摞在一起就是“发炎”的“炎”字那就上火发炎了。

不是有知识的人就能当官,不是有才干的人就能当老板,现在很多人不服气;“这个人什么也不是怎么当老板?”你看看人家多平静,人家对钱很平静,有的人当官的时候很平静,当个局长像上趟厕所一样轻

松,你行么?当个组长激动够呛,你的容量就那么大,记住,你的心胸多大,你的世界就多大,现在很多人袄叫劲。“你看这领导没啥I才能,”他需要有才能么?天不喜欢有才能的人,只喜欢平静《天喜欢平静祥和,“天道无私,常予善人。”天喜欢仁德无私》。平静能致远,平静才能达到永远。 有知识的人叫小聪明,那什么叫智慧呢/大伙把智慧的“慧”字写出来,------你看智慧的“慧”字,下面是一个心灵的心字,上面加苕反向清扫。将获得

生活事业的双丰收。但是谁能清扫自己的心灵呢/人这一生总是在找别人的毛病,有几个人在找自己的毛病?总是擦玻璃在找对方的毛病,----你看你那么脏。请你反过来看一看自己----哎呀,我这头原来也很脏,但是能反观自己者太少了,所以智慧难得,指挥有一点点都叫大智慧,聪明再多,也仅仅是小聪明,有的人聪明一世,到最后老了什么都 不是,太多了,聪明不值钱,指挥才是无价的。 人的病由心生的,命也由心生的,只要我们能将心灵的垃圾清扫干净,病和命运就能扭转,实际上所有的疾病,都是提示人们的缺点错误,要不然你不可能发生疾病,病是第一层惩罚,不知道改正,就不是疾病,要有灾了。大师说过;“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句话告诉人们,“身体,是心灵的镜子,能认识这一点的人很少,她又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首先,能看到自己尘埃的人,就寥寥无几,何况“时时勤拂拭”呢?能拂拭的人就更少了,要细细体会大师的话,勤拂拭,修心这是去 病改命的最好方法。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 免疫的概念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发挥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是动物健康成长和进行生命活动最基本的条件。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与外部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和内部产生的肿瘤细胞作斗争的防御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具有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监视和歼灭自身细胞诱变成的肿瘤细胞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组织细胞,保证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也会造成对机体的损伤,出现所谓的免疫性疾病,如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这里主要指的是抗感染免疫,主要包括抗细菌感染免疫、抗病毒感染免疫和抗寄生虫感染免疫。抵抗感染的能力称为免疫力。免疫力可以分为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性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是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某种病原体或其有毒产物刺激而产生的防御机能。它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类,二者均有天然和人工之分。 母源抗体等 免疫血清、细胞因子等 自然感染病原等 接种疫苗等 一、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1.天然被动免疫 动物通过母体胎盘、初乳或卵黄获得某种特异性抗体,从而获得对某种病原的免疫力,称为天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初乳或卵黄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天然被动免疫在动物疫病防治中非常重要,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动物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免疫系统不够健全,对病原体的抵抗力比较弱。然而,动物可以通过母源抗体增强自身免疫力,以保证早期的发育,这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给产前怀孕母猪接种大肠杆菌K88疫苗,可使新生哺乳仔猪避免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黄痢的发生;给产蛋鹅接种小鹅瘟疫苗以保护雏鹅不患小鹅瘟。当然母源抗体的存在对疫苗的接种也存在干扰作用,尤其是对弱毒苗的干扰更为严重,从而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制订免疫程序,特别时首免时间时,必须考虑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2.人工被动免疫 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人工输入到动物体内使其获得对某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称为被动免疫。主要用于动物疫病的免疫治疗或紧急预防。例如抗犬瘟热病毒血清可防治犬瘟热,鸡新城疫高免血清可防治鸡新城疫,尤其患病毒性疫病的珍贵动物,用抗血清治疗更加重要。人工被动免疫的作用特点是发挥作用快、无诱导期,但维持免疫力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4周。 二、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动物受到某种病原体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主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 1.天然主动免疫 天然主动免疫是指动物感染某种病原体后产生的,对该病原体的再次入侵呈不感染状态,即产生了抵抗力。 2.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给动物接种疫苗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所谓疫苗是指用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是:与人工被动免疫相比免疫力产生慢,但持续时间长,免疫期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回忆反应,某些抗原免疫后可产生终生免疫。需要一定的诱导期,出现免疫力的时间与抗原的种类有关。由于人工主动免疫有一定的诱导期,因此在免疫防治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动物机体对重复免疫接种可较快地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反应。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中国疾病谱变化情况 医药股的投资机会归根结底是由流行病学数据来指引的,因此密切跟踪人口疾病谱的变化是自下而上分析医药股的第一出发点。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概述一下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及其构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在发生着的变化。 根据对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其构成的统计来看,在中国大陆由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越来越重,从1990年的22%增长到了2008年的27%;其次是心脏病,致死人数占死亡人数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6%上升到了2008年的近20%。脑血管病致死占比虽然由1990年的第二位降低到2008年的第三位,但致死人数占比仍高达19.62%。呼吸、消化、损伤和中毒等致死占比较大的疾病导致死亡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致死人数占比则由1990年的1.74%上升到2008年的3.34%,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就恶性肿瘤来看,总计每十万人死亡率由1973-1975年间的83.65上升到了2004-2005年间的134.8。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肺癌成为死亡率攀升最快的恶性肿瘤病种,每十万人中就有30多人死于该种疾病。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唯有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状态。

再来关注各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情况。循环系统疾病成为患病率最高的病种,每千人就有85.5个患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人,其中高血压病人54.9个、心脏病患者17.6人、脑血管病患者9.7人。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患者患病率位居第二,达到每千人31个患者,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占到每千人10.2个。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发病率位居第三,为每千人24.5人,其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系统患者发病率排第四,为每千人14.7个,患病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第一致死恶性肿瘤病种。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的患者增长很快,每千人患病率由1993年的3.1上升到了2008年的12.9,其中患糖尿病的病人由每千人1.9飞速上升至10.7人。

百岁中医谈饥饿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厅长推荐学习资料(57) 百岁中医谈饥饿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根据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在后续的跟踪中,适当饿肚子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其实,不只是日本,根据很多国家的研究,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当饿肚子。 饿,是一种养生法。现代医学以研究证明,癌细胞经过三至五天完全断食,指喝适当的水,癌细胞迅速死亡。增生、息肉都迅速萎缩消失。很多疾病,都和过度饱食有关。例如感冒,有时候,吃多了,积了食,再受点风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肠胃,适度饿肚子,反倒容易痊愈。相反,若是一味想着补充营养,多吃点东西,好增加抵抗力,结果反倒会加重感冒。 再比如,大多数人都有脾胃虚弱的问题。脾虚胃寒,也都是饮食无度引起的。脾胃长期处于过劳的状态,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虚寒的状态。又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就告诉了后人,如要获得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食饮有节’;在‘内经’全书中以有详细的说明,五味过度损五脏,烟酒其性猛烈,易耗散维持生命的元气。

现代医学已研究证明,过度的烟酒,可导致全身很多器官受损,引起180多种常见疑难病。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管好嘴巴,饿饿肚子。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道家的养生之法中,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辟谷”。 不食五谷,对芸芸众生来说,太过虚无缥缈,也不可行。但由此可见的是,少吃一点,吃到七份饱就可以了。确实是健康身体的前提之一。适当饿肚子,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 这就是人常说的,吃五谷生百病,祸从口入。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幸福就从口入了。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多看些有营养的书,如黄帝内经、佛学、道学、儒学、易经等。 这些都有益我们修心养性。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吃点大鱼大肉烟酒,适当饿肚子作一些适合自己的养生功法,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气血活,组织器官功能旺盛。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从而,实现长寿的目标。

疾病名称大全

疾病名称 呼吸内科 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炎、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气胸、疱疹性咽峡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鼾症 消化内科 胃病、慢性胃炎、胃癌、便秘、慢性腹泻、急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腹痛、大肠癌、消化性溃疡 神经内科 癫痫、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偏头痛 内分泌科 糖尿病、甲亢 血液科 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缺铁性贫血、贫血 风湿科 红斑狼疮、痛风、强直性脊柱炎 肾内科 尿路感染、慢性肾炎、肾积水、尿道炎、尿毒症、肾囊肿、肾结石、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 肿瘤科 骨肉瘤、皮肤癌、阴茎癌、膀胱癌、卵巢癌、胆管癌、胰腺癌、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原发性肝癌 妇科 宫外孕、闭经、淋球菌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坐骨疝、先天性无阴道、出血性输卵管炎、卵巢癌、蛲虫性阴道炎、子宫下垂、 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乳腺癌、乳房结核、子宫肌瘤、宫颈癌、附件炎、卵泡囊肿、乳房纤维瘤、子宫内膜增生、痛经、 非淋菌性尿道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炎、子宫破裂、不孕症、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肿瘤、失血性休克、过期妊娠、 盆腔炎、宫颈癌、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乳腺增生、宫颈糜烂、乳腺囊性增生病、外阴痛、产褥感染、

外阴瘙痒、宫颈息肉、卵巢破裂、外阴瘙痒、性交疼痛、乳腺炎、宫外孕、毛滴虫病、外阴湿疹、子宫肌瘤、宫颈腺癌、 子宫内膜炎、细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过敏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崩漏、宫颈炎、麦格综合征、子宫颈平滑肌瘤、 儿科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百日咳、母乳性黄疸、小儿发烧、败血症、奶癣、小儿肺炎、地中海贫血、尿布疹、小儿脑瘫、手足口病、 儿童遗尿症、婴幼儿腹泻、疝气、小儿营养不良、自闭症、小儿多动症、新生儿败血症、小儿厌食症、小儿肺炎、早产儿、 风疹、小儿肥胖症、鹅口疮、麻疹、小儿发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新生儿黄疸、小儿感冒、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哮喘、白血病、性早熟、 产科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后虚脱、早产、弓形虫病、子宫破裂、流产、产褥期乳腺炎、失血性休克、难产、胎儿先天畸形、妊高征、 胎位异常、破水、新生儿窒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羊膜带综合征、胎盘早剥、 男科 早泄、阳痿、精索静脉曲张、包皮阴茎头炎、精索静脉曲张、阴茎癌、阴茎小、睾丸炎、前列腺癌、阴茎异常勃起、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包茎、包皮龟头炎、遗精、附睾炎、性欲亢进、不射精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前列腺炎、睾丸扭转、男性不育症、前列腺增生、 包皮过长、少精症、精囊炎、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 皮肤科 湿疹、斑秃、酒渣鼻、脚气、白屑风、麻风病、荨麻疹、冻疮、麻疹、皮肤过敏、耳湿疹、毛囊炎、阴囊湿疹、银屑病、牛痘、白癜风、 红斑狼疮、手足癣、痤疮、红癣、狐臭、带状疱疹、坏疽性脓皮症、牛皮癣、汗疱症、雀斑、花柳病、鸡眼、脚癣、白化病、疥疮、 性病科 尖锐湿疣、艾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潜伏梅毒、 腹股沟肉芽肿、三期梅毒、 肝病 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结核、肝瘟、甲型病毒性肝炎、肝炎、 精神病科 网瘾、癔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躁狂症、性冷淡、性心理障碍、性障碍、失眠、情感障碍、强迫症、性变态、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磨牙、人格障碍、抑郁症、疑病症、自闭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蜱传疾病的预防知识 蜱是一类重要的吸血节肢动物,绝大多数寄生在哺乳动物体表, 少数寄生在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蜱不仅吸食大量血液,损伤宿主 皮肤,有时还可以引起宿主瘫痪,而且是人和动物许多重要病原(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传播媒介。蜱分为硬蜱、软蜱和 纳蜱三大类。全球有800多种,我国记录的蜱种有117种。长期以来, 蜱及蜱传病一直是困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经蜱传播的新现和再现传染疾病,如人莱姆病、人巴贝 虫病、无形体病和森林脑炎等疾病,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2010年来, 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韩国、日本多地爆发流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症(SFTS),其病原是由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称为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症病毒(SFTSV);随后在美国发现了另一种新的蜱传白蛉病毒—腹地病毒(Heartland virus,HRTV),感染人导致与SFTS病症 相似的严重疾病,已有超过30人感染该病毒死亡。这些事件再次警示 我们,蜱及蜱传病不仅在兽医上十分重要,也是公共卫生面临的新问题。 硬蜱一生中超过90%的时间都是离开宿主生长的,这对制定蜱的防 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我们全面认识蜱虫,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蜱虫是如何跑到 人和动物的身上?如何预防治疗蜱虫叮咬?蜱虫的家族又有哪些? NO.1 蜱虫传播的疾病有哪些? 蜱,吸血寄生虫,是传播病原体种类最多的媒介节肢动物,危害仅次于蚊类。 蜱传播的病原体 83种病毒 (森林脑炎、出血热) 14种细菌 (布氏杆菌) 20种立克次体 (Q热、蜱传斑疹热) 18种螺旋体 (莱姆病)

32种原虫 (巴贝斯虫) 1种衣原体 1种支原体 1种巴尔通氏体 2种线虫 蜱传播的人兽共患病 斑点热、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回归热、野兔热、鼠疫、布病和巴贝斯虫病等。 蜱媒斑点热 病原:立克次体 全球的立克次体至少有26种。蜱在吸血过程中,通过唾液传递斑点热群立克次体,还可通过破碎的蜱类组织、体液或粪便,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且可通过输血在人际间传播。 莱姆病 病原:伯氏疏螺旋体、阿弗西尼疏螺旋体、伽氏疏螺旋体 中国分布的蜱传疾病中,莱姆病分布最广。该病于1975年在美国莱姆镇首次报道。 蜱类从贮存宿主吸血获得螺旋体,螺旋体在蜱类的中肠增殖,待蜱类再次叮咬宿主时,螺旋体由中肠经唾液腺进入宿主体内。 一般来说,携带螺旋体的蜱叮咬宿主36~48小时才能有效传递该螺旋体至宿主,但如果螺旋体已经在蜱类唾液腺中存在,其感染宿主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因此,宿主感染莱姆病的概率随蜱类吸血时间延长而增加。 蜱媒森林脑炎 病原:蜱媒森林脑炎病毒 贮存宿主主要为啮齿类、鸟类和家畜等。除通过蜱类传播外,食用感染脑炎病毒的羊奶制品包括黄油、奶酪及酸奶等也可致病。 该病主要见于东北及西北森林地区,在我国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至少9个省区也有发生。 克里米亚 - 刚果出血热 病原: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临床表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出血,致死率 3%~30%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摘要: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动物自身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动物疾病进行及时防控,会导致疫病大规模传播,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该文对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疾病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养殖水平。 关键词:动物养殖;疾病防控;疾病原因;防控策略 王昊.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J]. 农业工程 技术,2017,37(32):59-6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动物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动物疾病防治可以有效地阻断各种疫病的传播。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引发动物疾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疾病的发生根源,并且对源头进行防控,提高疾病预防水平。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养殖的动物主要是牛、羊、猪以及鸡鸭等禽类。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分为外界环境影响以及动物自身体质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又包括养殖场环境条件、食物安全问题、免疫条件等;动物自身的问题则主要指的是动物自身的体质,有的动物从出生之后

的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做好防控,提高动物养殖水平。 一、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病因 1、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当前畜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寄生虫病、传染病以及普通病。 普通病的发病率最高,包括内外科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指的是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外伤、眼病、蹄病等,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比如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产科疾病种类也比较多,病因复杂,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可以分为怀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疾病。 寄生虫病也是动物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寄生虫在动物体表以及体内寄生产生的疾病,寄生虫会吸收动物的营养物质,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比如原虫和蠕虫,外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节肢动物的体外,而且传播也是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 传染病指的是通过某种微生物袭击动物引起的疾病,传染性较强。传染病的传染介质主要是空气,也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或者食物交叉传染,是一种很难预防的疾病。 2、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

New US Plan for Disease Prevention 美国疾病预防新政策

综合类——A级 New US Plan for Disease Prevention【美国疾病预防新政策】Urging American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health,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Secretary Tommy Thompson on Tuesday launched a $15 million program to try to encourage communities to do more to prevent chronic diseases like heart disease, cancer and diabetes. The initiative highlights the cost of chronic diseases -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 - and outlines ways that people can prevent them, including better diet and increased exercis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dya, 7 of 10 deaths and the vast majority of serious illness, disability and health care costs are caused by chronic diseases.” the Health and Human Serviece Department said in a statement. The causes re often behavioral -smoking, poor eating habits and a lack of exercise. “I am convinced that preventing disease by promoting better health is a smart policy choice for our future.” Thompson told a conference held to launch the initiative. “Our current health care system is not structured to deal with the escalating costs of treating diseases that are largely preventable through changes in our lifestyle choices.” Thompson said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s will cost the country more than $351 billion in 2003. “Thes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for men and women are largely preventable, yet we as a nation are not taking te steps necessary for us to lead healthier , longer lives.” he said. The $15 million is slated to go to communities to promote prevention, pushing for changes as simple as building sidewalk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walk more. Daily exercise such as walking canprevent and even reverse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and prevent cancer and strokes. The money will also go to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clinics and nutritionists who are being encouraged to work together to educate people at risk of diabetes about what they can do to prevent it and encourage more cancer screening.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estimates that half of all cancers can be caught by screening, including pap tests for cervical cancer, mammograms for breast cancer, colonoscopies, and prostate checks.

印度常见疾病与医疗状况

印度常见疾病与医疗状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0年9月5日) 一、印度的医疗条件 印度的医疗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在中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有较好的医院和药店,新德里、孟买、钦奈及海德拉巴等城市都有设备先进的私人医院。这些医院能提供各类普通及专业性服务,价格较合理。药店的营业时间一般至深夜,有的24小时营业。但在农村或城乡交界地区,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因此为了确保生病后能得到及时救治,一般情况下不要远离大城市。印度的药品价格便宜,即使在一些小镇上,也易找到品种齐全的药店。许多药品产自跨国公司,药品采用国际通用名称,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效期。为方便起见,在赴印度之前最好随身带些常用药品。城市里多数医生都讲英语。条件好的旅馆、饭店都配有医生或提供医疗服务电话,也可以随时拨打印度的医疗急救电话102。 二、印度常见疾病及注意事项 印度属热带气候。较常发生的疾病为:由不洁饮食引起的肠道疾病,如腹泻、痢疾、霍乱;因蚊虫叮咬引起的登革热、疟疾、流行性脑炎;因高温酷暑引起的中暑等。 为了防止疾病发生,建议旅行期间喝瓶装水,选择食用可以去皮的水果,经常洗手,保持个人卫生;自备牙具和拖鞋;防止蚊虫叮咬;随身携带常用药,特别是治疗腹泻、感冒发烧和消毒杀菌的药物,以及防止蚊虫叮咬、预防中暑的药物。 印度常见疾病主要有: 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是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城市与乡村地区流行,在中北部地区的发病率最高。每年7-10月是登革热传播的高峰期。预防登革热的措施主要是防止蚊虫的叮咬。 痢疾:是印度全国范围内严重的流行病。病菌通过水、食物、苍蝇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在乡村地区痢疾的感染机率更高。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为主。赴印度旅行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洁瓜果和变质食物。 霍乱:是印度十分猖獗的肠道疾病。病菌通过水、食物、苍蝇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常见于生活和工作卫生条件较差地区。长期赴印度人员须口服霍乱疫苗。 肝炎:印度的大多数肝炎病例通过下水道中的污水传播,也可通过未加防御措施的性生活或使用污染的针筒传播。印度乙肝发病率和病毒携带者比例很高。建议在印度长期停留人员接种甲肝疫苗。 流感:在印度北回归线以北地区,11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的传播期,而在北回归线以南,流感整年都可能发生。建议年龄超过50岁、自身免疫系统较差、患有慢性疾病者

男人长寿的8个共性

男人长寿的8个共性 男人爱美女,是好色?男人爱喝酒,是酒鬼?这几乎是女人们的一致想法。但女人也许不知道,这些对男人养生是有好处的。你知道什么样的习惯导致了男人的短寿呢?怎么样做才能让男人更长寿? 1、长寿男性——欣赏美女 记着,这里说的是看美女,而不是娶美女做老婆。科学家们说,男性凝视美女,其作用就像是欣赏美丽的风景画一样,有助于身心健康。凝视美女10分钟,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英国研究人员曾耗时5年对200名男性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每天都能凝望漂亮女性的男性,血压相对较低,脉搏跳动较慢,心脏疾病也较少,平均寿命可以延长4年至5年。 2、长寿男性——每日小酌半杯红酒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喝约半杯干红葡萄酒可使男性寿命比不饮酒者延长5年,同时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研究小组对1373名出生于1900年~1920年间、活到了1960年~2000年的男性的生活与喝酒习惯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比起不饮酒男性,那些每天喝20克不同酒类的男性寿命延长两年;而每天只喝不到半杯葡萄酒的男性其寿命比每天喝啤酒和其他酒类的男性要长两年半。红酒的葡萄皮含有的成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且红酒含有的普林(会使体内尿酸上升的物质)比其他酒低。 3、长寿男性——不娶美女当老婆 西班牙一项研究表明,与一位高不可攀的女性长时间独处,人体与心脏疾病有关的压力荷尔蒙可体松浓度就会升高。研究人员请84名男学生参与了实验。当女子离开,房内只剩下2名男子坐在一起时,自愿接受实验的男子,压力水平没有增加;而当受测者和女子两人独处一室时,他的可体松水平会上升。少量的可体松有提高警觉性、促进健康的正面影响。然而,长期偏高的可体松浓度,会让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阳痿等疾病恶化。 4、长寿男性——知足常乐芬兰有研究者发现,那些对生活满足感较强的男性更容易拥有较长的寿命。研究人员称,女性更会通过体育锻炼或是向他人诉说来寻找解决问题的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试行)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Human granulocytic ehrlichiae”)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告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告的病例约600~800人。2006年,我国在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其他部分省份也有疑似病例发生。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性疾病相似,容易发生误诊,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该病的发现、报告、诊断、治疗、个人防护、实验室检测和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制定本技术指南。 一、目的 (一)指导各级医疗机构正确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和治疗,及时报告病例并做好个人防护和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

病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疫情监测控制工作。 (三)指导各地开展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控策略的研究。 (四)指导各地做好预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二、疾病概述 (一)病原学。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无形体科是一类主要感染白细胞的专性细胞内寄生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其中对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无形体属(Anaplasma)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埃立克体属(Ehrlichia)的查菲埃立克体(E. chaffeensis)和埃文氏埃立克体(E.ewingii)、新立克次体属(Neorickettsia)的腺热新立克次体(N. sennetsu),分别引起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Human monocytic ehrlichiosis, HME)、埃文氏埃立克体感染、腺热新立克次体病。 90年代初期,美国在多例急性发热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发现埃立克体样包涵体。1995年,Goodman等从病人的血标本分离到该种嗜粒细胞病原体,将它非正式命名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其所致疾病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后经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种嗜粒细胞病原体与无形体属最相关,因此,将其归于无形体属的一个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常见动物疾病防控知识要点 1、重大动物疫病方面:对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等国家强制免疫的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政府强制采购的疫苗,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免疫结束后,抽检血液送往县区畜牧兽医机构实验室检测抗体含量,不合格的强制补免,确保畜禽处在免疫抗体保护期内。免疫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卫生消毒,提高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畜禽机体免疫应答高效。 2、猪、牛、羊类常见疫病:病毒病比如猪细小病毒病,流行性腹泻,气喘病(支原体)病,羊痘病等,主要还是采取免疫预防的措施,配合维生素,黄芪多糖效果更佳。对于常见细菌病,比如大肠杆菌病导致的仔猪黄白痢,水肿病,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羊梭菌性疾病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如喹诺酮类,氟苯尼考,磺胺类药物注射或口服,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病料送往专业兽医实验室做药敏实验,选择高敏药物对因治疗。平时家畜饲养管理,可加强卫生消毒,选用一线药物预防投喂。草食性动物如牛类,易食大量易发酵饲料导致瘤胃臌气,可插入胃导管排气,严重时立即穿刺瘤胃放气治疗,对食用过多干料,引起的瘤胃积食,可通过鱼石脂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水内服;严重病例可结合强心、输液等对症治疗。 3、家禽常见病:肉鸡比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雏鸭的病毒性肝炎,鹅的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建议选用国家GMP认证企业,生产的兽药生物制品,按时免疫;细菌病比如沙门氏菌导致的鸡白痢,球虫病,大肠杆菌病主要还是采取一线药物预防给药,一旦发生群发疾病,采取二线药物,而且家禽养殖实行“全进全出”制,严禁混养,定期卫生消毒和药敏实验,掌握病菌耐药特性,针对性给药。 4、中毒病:比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泪、流涎、口吐白沫,瞳孔缩小,兴奋不安,共济失调,骨骼肌痉挛,呼吸困难,黏膜发绀等,可用硫酸阿托品和解磷定治疗;采食玉米秆、山芋藤、小白菜、萝卜叶等青绿植物中硝酸盐含量较高,厌氧闷煮时候,极易转化亚硝酸盐。如果发生中毒,可在耳尖、尾尖给动物放血,迅速用甲苯胺兰、镁兰注射治疗;黄曲霉霉毒素中毒,可乌洛托品抗炎,内服绿豆浆,注射Vc,禁喂霉烂玉米即可。

2012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控制指南

74 ● 国际循证指南共识 ●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5卷第8期 2012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耐碳青霉烯类 肠杆菌控制指南简介 代强,郑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 100034) 通讯作者:郑波 E-mail :doctorzhengbo@https://www.docsj.com/doc/d22553334.html, 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的最强效-內酰胺类药物[1]。一旦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临床治疗此类菌株感染将面临极大困难。目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已在很多国家出现和报道[2-5]。在美国地区传播的CRE 耐药表型多为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 carbapenemase ,KPC ),其流行特征具有区域甚至院际差异性。美国自2009年以来,除产KPC 肠杆菌科菌外,已分离到多种不同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包括NDM 型、VIM 型及IMP 型。这些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在其他国家更为普遍,而在美国一般是在其他流行区域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体内发现。 由于CRE 感染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已经在美国很多地区出现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趋势,因此具有流行病学重要性。鉴于CRE 在美国的出现和播散,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于2012年颁布了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控制指南(以下简称“美国CDC 指南”)。对CRE 的临时监控定义为对多立培南、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其中之一不敏感且对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耐药。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重点监测对象。在某些区域,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如肠杆菌属,也应重点关注。对亚胺培南天然不敏感的菌株,如摩根摩根菌、变形杆菌属等,需定义为对除亚胺培南之外的其他碳青霉烯类不敏感以增加 检出的特异性。定义中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是以CLSI M100-S22 2012版的折点为判断标准。若使用老的判断折点,需包含对厄他培南的敏感性以增加检测的敏感性。 为了防止CRE 的院内播散,医疗机构应根据既往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了解是否出现过CRE ,对于已经出现了CRE 的医疗机构,应明确是否有院内CRE 播散以及影响最大的病区。收集定植或感染CRE 患者的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入院日期、用药及治疗结果等,以明确此类病患的共同特征。 院内预防可主要采取8项措施以防止CRE 播散。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手卫生程序并监测手卫生坚持率以及时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整洁;对于CRE 感染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包括穿隔离衣戴手套之前洗手,进入感染患者房间之前穿隔离衣戴手套且离开时脱掉隔离衣及手套并洗手。对于从CRE 感染高发地区转入的患者,在其筛查培养物结果未明确之前,应采取预防性接触隔离措施;对医护人员进行CRE 防护的教育,至少应包括合理采取接触隔离措施和手卫生程序;尽量减少患者的有创操作,包括中心静脉插管等;定植或感染CRE 的患者应住单人病房或集中并请专人护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时将CRE 结果通知临床和感染管理部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CRE 感染患者;采集粪便、直肠或肛周拭子进行CRE 筛查,让接受转诊CRE 定植患者的医院提高警惕性。CRE 筛查的方法包括时现患

身体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长寿

身体健康才是真正意义的长寿 *导读:盛唐时期,杜甫老先生一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便给几个世纪以来的人们划定了长寿的目标。而今,100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长寿”的标准自然也要改一改了:患病老人提高生活质量;健康老人追求无疾而终。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过一个“健康寿命”的概念,为的就是号召人们不仅要长寿,还要努力达到身心双方面的健康。可在我国,这一目标目前却很困达到。卫生部曾做过一项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余寿中,有2/3的时间都处于带病期。也就是说,一个活到80岁的老人,在其生命的最后14年都在受到疾病的折磨。 有句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道理上是没错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假如我们能够通过积极干预,让生活质量变得更好,又怎么犯得着去“赖”活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办法不是没有,也不是很难做到。 这里还要“借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结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个人生活方式占60%。由此可见,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延长“健康寿命”完全有可能。 没病没灾的健康老人要防病、养生;已经有了病的老人,则要积极治病、疗养,最起码做到“吃动两平衡”。饮食上,少油少盐,每天6克盐、25两油要卡住,该补充的营养也别舍不得;锻炼上,

坚持多走路,其他运动量力而行,该服老的时候还是要服;再加上戒烟限酒、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差不多就算遵循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理论,可以安享晚年了。 不过,在养生、疗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有人对健康知识盲目一把抓,有人则武断地不屑一顾,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首先来说,任何一种养生知识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因而就需要你通过实践,用心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如人人都说“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如果你吃了苹果会不舒服,就不能强求。而那些选择不屑一顾的人,恐怕更多的是存有侥幸心理,觉得有人成天大吃大喝,麻将不离手,不也一样活得挺好嘛。对此,我只能说,人和人的基因、所处环境、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不能用个性代替共性,因为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东西,通常是对的。当然,不管医疗如何进步,人们也无法从疾病和衰老中解脱出来,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疾病晚来得一些,再晚一些。 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不管是指导养生,还是防治疾病,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所以,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状态,并积极面对才是上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