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浅析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摘要:本文是从国际战略视角来研究中国公共外交,论述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模式、战略布局和战略评估,并提出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对策性建议。文阐述了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三大战略目标,即夯实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关键词:中国;公共外交;战略

一、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战略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政治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然而,由于冷战思维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国际上散布着各种“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对中国的这些误解和怀疑,以及不利的国际舆论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限制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空间。为了消除这种不利的负面影响,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中国迫切需要开展广泛的公共外交,全面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二、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

从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目标上来看,整个目标主要分为夯实内部政策的社会基础,以及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最后就是在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文化的发展上的多元化理解。诚然,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的多元化发展不断体现了更多的效益,需要凸显出整个当前建设的有序性。

(一)夯实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

从夯实内外政策的社会基础角度来看,引导正确的公众认知,对

于整个当前的国外的发展和国外正确的认识中国有着极大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确保整个当前的社会基础能够更好的得到落实和发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促进全中国的世界形象,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主要是呈现出国际形象在当前的国际形象中的作用,需要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集中在依靠当前的技术性改进来呈现的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必须要不断的按照当前的国际形象的基本发展来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性环节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当前发展的有序性。另外,在对公共价值进行深究的时候,我们也同时能够看到整个价值理念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正是在这样的差异性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的发展能力和构建能力,这样才凸显出整个当前的建设和发展的新目标。

(三)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认同

增进国际社会与中国的认知和认同,主要是宽约文明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整个国际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另外,在依靠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传播的时候,需要改变外国人对于中国人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变化性发展,要有理解的态度去形成整个当前的发展性作用。至少能够从国际社会上得到整个当前的国际认同,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战略对策建议

(一)加大战略投入力度

从加大战略投入的力度上来看,能够不断的促进整个发展过程中国家多于战略实施本身的作用。正是因为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下不断的开展相关的研究,才能够更加凸显出整个当前发展和建设的多元一体性。不断的发展和建设能够更加全面的促进整个未来的发展,而未来的发展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体现能力,才构建出战略实施力度的有效性。

(二)完善公共外交战略

公共外交战略的完善一方面要靠人民本身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国家对于外交理念坚持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上来做战略规划和部署。正是因为多元性的构建了整个这样的发展能力和作用,使得未来的发展不断呈现出的是面对这样的发展的多元化公共外交战略的实施。

(三)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

鼓励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在体现民间外交的多元化,是让整个社会投入到民间外交的过程中,这样就能够促进整个文化本身的传递性。诚然,从整个国际社会的交流中,我们也能够看到,民间外交是对于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作用机制起到的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是在这样的部分体现出了当前的非政府组织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整个当前的现代外交战略实施内容的扩展,进一步确定了民间外交在整个基础性建设和发展中的思路。一方面,现在外交更多的是文化交融和发展的过程,在能够凸显出整个当前的外交基础上的发展的过程中,凸显出民间非政府外交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

更加完整的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只有在后期的发展中呈现出更多的能量化发展,才能够完全的确保未来建设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以确保整个建设能动性上需要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红. 国家治理现代转型的依据和路径思考[J]. 人民论坛,2014,08:34-36.

[2]郭原奇. 德国文化外交的治理机制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01:113-118.

[3]冯莎,颜俊儒.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党的治理能力提升为视角[J]. 理论探讨,2014,02:133-136.

[4]公冶民.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体育治理[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4:292-297.

[5]刘祖明. 试论新时期中国外交治理能力的提升[J]. 国际研究参考,2014,05:14-19.

[6]高振华. 公共外交视阈下的“中国梦”[J]. 改革与开放,2014,15:13-14.

[7]崔涵冰. 冰山的一角:自媒体开启媒体外交新纪元[J]. 才智,2014,24:285-286.

[8]杨紫翔. 民国时期的“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J]. 理论界,2014,08:103-106.

[9]舒梦. 中国外交资源的差序式管理探析[J]. 国际展望,2014,05:30-44+151.

[10]何章银. 中国救灾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基于SWOT法中国与中亚能源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 摘要基于分析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和中亚能源产地国之间合作的可行性,探讨其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遇,针对性地提出了SO、WO、ST 、WT战略。 中图分类号:D5文献标识码:A 能源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维系一国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紧迫性日益突出。在世界能源储备板块中,中亚能源储备是着世界能源的重要成分。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中国的具体实情,进行有针对性的“能源外交”,为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提供帮助。 1 世界几大能源产地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及影响 地缘政治问题是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问题。能源地缘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各国掌控政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能源资源的能力和空间。①世界几大能源区域主要有中东地区、中亚地区、非洲地区和美洲地区。 中东地区从能源储量上来看,占世界石油探明总量的61%;天然气探明储量为73.21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量的41.3%。②虽然能源产量和储量是最大的,但是受政治不稳定,地区宗教纷争、恐怖活动猖撅等因素的影响。中亚地区位于中东能源地带的东部,处于俄罗斯、中国与伊朗等国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非洲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与该区域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但是非洲地区存在种族问题、恐怖主义等问题,而且与中国距离远,运输成本大且存在风险。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与委内瑞拉是世界的产油大国,美国在该区域具有良好的地缘政治优势,并且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加入其区域能源市场存在难度。 中东、俄罗斯、非洲、美洲地区等几大能源产区,中国都有与之关于能源合作的机会,这些地区存在政局不稳定,国家政权面临颠覆危险,中国难以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虽然中亚能源地区问题复杂,但是相对来说比其他能源地区情况更为乐观。结合当前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情况,对于中国近中期能源战略,中亚能源区域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目标。 2 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方法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法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强势、弱势、机会、威胁,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现有的内外部环境下,如何最优的运用自己的资源;(2)如何建立的未来资源。下面就中国的能源合作发面运用SWOT进行分析,建立未来的能源战略。 2.2 中亚能源区域竞争优势分析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及未来外交战略 13XXXxxx1班 xxx 2013111111111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以下我将对近年来中国周边的形势和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外交战略定位做一次简要分析。 一、中国周边形势 1、南海争端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总体上看,南海安全局势基本上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仍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南海岛礁被周边海洋邻国蚕食,各种矿藏资源被周边国家盗走,域外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南海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多年来,越南在南海岛礁修建违章建筑,疯狂扩建,是侵占盗窃我国南海利益最多的国家。2014年,我国“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开展勘探油气资源钻探活动,越南出动了大批船只,冲撞中国在现场执勤的护航安全保卫公务船,非法干扰中方作业。越南甚至出动了水下特工“蛙人”,在水下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越南的野蛮行为严重危及中国南海维权执法人员和“981”钻井平台的安全,严重破坏了南海地区的航行自由与安全,给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此外,侵占南海利益较多的另一国家是菲律宾,采取多种手段染指黄岩岛。多年来,菲律宾海警强登中国在南海作业的渔船,抓扣中国渔民,公开挑战中国,掠夺南海利益。2012年,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菲律宾策划全球反华示威活动,制造反华舆论、拉拢美国介入、单方面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2、朝鲜核武器 2016年1月6日上午,朝鲜第四次核爆举世震惊。其实,朝核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美国根据卫星资料怀疑朝鲜开发核武器,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则宣布无意也无力开发核武器,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第一次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此爆发。所以,朝鲜说,它的威胁来自美国,所以它拥核是“迫于无奈”。其实,朝鲜的核遏制力只是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并非什么保卫主权和生存权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是如此,朝鲜在安全上所以更倾向于发展战略武器能力,而不是依赖与俄罗斯和中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何况,两国对朝鲜核武器发展政策的影响力极其有限。 再看看第四次核爆后朝鲜发表的声明:自主权不受侵害下不会用核武器,自主权不受侵害的情况下不会使用核武器,此次氢弹试验标志着“我们的核武器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实,朝鲜这份声明意义,因为,对朝鲜来说,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是存在主动出击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朝鲜拥核充满了担忧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真正可怕的不是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而是它的不可控性。一个退出了六方会谈、退出了核不扩散条约、两度撕毁朝鲜停战协定,且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的世袭制国家,如何让人放得下心?因此,可以

浅谈中国外交文化

浅谈中国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发展文化外交,同时文化外交的开展也会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外交的含义与历史实践 文化外交是为了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千年来积累了丰硕的文化成果。文化外交正是文化成果之一。文化外交实践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两汉时张骞、班超出西域,开辟了陆路的“丝绸之路”的创举,在海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沟通了海上文化与贸易交流,近代历史上梅兰芳的赴美京剧演出,为中美外交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1972 年的“乒乓外交”堪称中国文化外交的经典。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影响力的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二个方面。截至2006 年9 月中国已在46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 所孔子学院来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秉承了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己任,旨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中国文化外交的成功实践 近年来,从改善自身形象、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及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出发,中国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开展文化外交的经验,不断探索自己的文化外交战略。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的文化外交模式还很不完善,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外交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化展示、语言推广和文化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一)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 “文化年”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外交形式,是国家根据对外关系的整体工作格局与部署,在双边国家约定的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以文化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为手段来开展的国家公关活动。“中国文化年(国家年)”项目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外交“文化展示与沟通”的标志性活动。自2003 年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英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法国“中国文化年”(2003-2004)、美国“中国文化节”(2005)、“中印友好年”(2006)、俄罗斯“中国年”(2007-2008)意大利“中国文化年”(2008-2009)及俄罗斯“汉语年”(2010)等文化年(国家年)项目,这些项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给相关国公众带来了一次中国文化的“集中轰炸”,使他国公众在与中国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和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从“心灵”上感知中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吸引力。 文化年(国家年)对中国来说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中国文化年”项目的广泛开展,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的沟通,将中国的文化理念内化在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准则理念中。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协和万邦”的理念,不仅对中国社会本身有着内化的功能,而且,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必将为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做出贡献,起到“化天下人”的作用,这将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最大的贡献。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战略日益成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外界对中国外交的关注也日益强化。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外交也在探索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些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观。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果断地把国家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 2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被定义为四大块: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相比,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面对一度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用“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外交实践有力地予以回应。“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 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构建和谐世界,就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准则,在国际事务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倡导国与国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在全球公共问题上相互帮助、协力解决。 中国外交未来的发展战略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全新的大国形象。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现有的国际金融和国际关系格局,各国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外界对中国抱有极高期待。然而,这些期待和评价的到来比我们预想的要早,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被较早地提上了议程,中国外交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困难并加以解决。 当前中国外交在同世界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三对矛盾已经显现。 首先,在主观上,中国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存在内部冲突。目前,中国自我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但很多具体的利益又和发达国家趋同。中国在现有的国际体系权力结构中处于重要位置,但在现有国际制度结构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中国以何种身份继续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以何种身份要求改造现行的国际秩序,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为中国外交主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中外对中国的认知差异问题已经凸显。外国人习惯从集体的角度看中国,看到的是中国GDP总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中国人习惯从个人角度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姓名:罗岳林 学号: 201038795160 系别:中兴通讯3G学院 班级: 3班 指导老师:宋娜 完成时间: 2013-10-15

浅谈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风格新布局 内容摘要:我国现在正式把外交策略重心由以往的西方国家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此为我国外交布局之变。一阖一辟谓之变。然而这种变最为直观的当属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这两个大的改变都意味着我国外交正一步步的趋于主流。 关键词:外交新任国家主席第一夫人升级 第一部分,文件综述: 1.资料出处:思政部网站提供的材料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3-2014学年上学期,总第71期,第52-60页《环球杂志》《中国新闻网》 2.主要内容: 一、3月下旬,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俄罗斯等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这是习近平出任中国最高领导人以来的首次出国访问。故而此次访问引起了国际舆论与战略界的格外关注。西方有媒体认为,中国已着手调整外交布局,开始把外交政策重心转向俄罗斯以及非洲等“第三世界”和“金砖国家”。它们进而猜测,中国新领导人有意疏远欧美日等西方国家。 二、我国外交并不是一直墨守成规,相反,一些新举措的浮现,使我国外交颇惹人注目。2011年9月1日,该部例行记者会正式从每周两次增至五次,发布频率、答问时效全面“提速”。尤其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无论是在节假日还是凌晨,外交部都及时回应,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实现了建立28年来的重要“升级”。 第二部分,个人感想: 以上种种的表现都呈现出了我国外交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外交一直都是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于此同时,我个人认为: 一、西方的媒体这样猜测是不对的,这只会加深中与西方各国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领导人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是肯定已经意料到会出现这种结果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我觉得我国做这样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现在我国已经快速的强大起来了,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对西方国家这样以礼相待了,我们得让西方国家明白,我们国家以前强大起来了,不再像以前一样软弱了,没有它西方国家,我们国家自己也能独挡一面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西方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从而尊重我们中华民族。 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死板,或者不懂得变通。实践证明,我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外交一直遵循着“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原则。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国家和平昌盛的发展,才能保证给予人民以稳定的生活环境。外交部新闻发布机制的改变是重中之重,这样的改变,更能让那些生活在国外的同胞们感受到国家对他们的密切关心。才能更好的保障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这样的改变也能让外国家对我们国家更加的赞同,从而为我国继续走上世界大国的舞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我国的外交契合于当今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我们愿发挥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于此同时,我

中国外交战略观念的转变

中国外交战略观念的转变 王帆 【专题名称】中国外交 【专题号】D6 【复印期号】2014年04期 【原文出处】《当代世界》(京)2014年2期第17~21页 【英文标题】Changes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作者简介】王帆,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继续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制,围绕着一系列改革的设想,中国外交战略的变革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观念的变革也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观念属于文化,战略观念转变是战略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反应。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谋求观念变革与创新,观念也是生产力,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民族复兴的宏愿。 观念变革的必要性 世界在很大程度上由观念支配,既有正确的观念,也有错误的观念。英国的一位智者断言,观念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支配力量,与其中的错误程度恰好成正比。①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发展是要跟别国比思想、比未来设想、比对于未来的构想与创意。这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观念的创造力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中国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从古代文明中取其精华,从西方文明中吸收养分,同时超越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建立起一个新的未来文明才可能真正实现。一个过去两百年贫弱的中国需要面对已经强大五百年的发达群体,过去五千年的文明也不足以让中国骄傲和放松。我们必须集人类之长,扬自身优势,形成新的观念创新,才能最终实现赶超目标。 20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以西方理念为主导,以权力政治为基础,形成了强权政治和霸权逻辑,虽然也有新自由主义以制度合作为核心的流派和建构主义以价值认同为基本的理论思想,但这些理论均是西方世界观的产物,无论是哲学基础还是思想方法都没有摆脱西方思想的束缚。西方理论中有其先进合理的观念,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逻辑,权力至上的暴力思想,强调西方价值的主导性、垄断性和排他性,缺少整体性、宏观性和包容性,遵循简单思维等。美国等国继承和发展了权力政治,解决冲突的方法是优势强势,或局部均势;部分至上,集团式的权力政治逻辑,崇尚武力与竞争;实力至上,实力决定一切,虽然近些年又强调软实力、巧实力,但都与权力因素密不可分。 美国已故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说:“西方赢得世界靠的不是高人一等的思想、价值观或宗教,而是在应用有组织的暴力手段方面的技高一筹。西方人通常忘记了这一事实,但是非西方人从来就没有忘记。”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西方提出了制度、规范。从制约冲突的角度来看,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假定是均势,自由主义理论假定是合作与相互依存,而建构主义的理论假定是促进相互认同。此外还探索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霸权稳定的理论。这些方案的总体特点是承认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国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局限性,但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本文由pbnov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他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影响各国领导 人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是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世界能源危机是 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产量和消费中, 居第一位的是石油, 其次是煤炭、 天然气。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在可预见的不长时间 内将被消耗殆尽,全球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如果新的替代能源没有届时被发现,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挑战, ? 石油的开采历史已超过 140 年; ? 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达 7700 万桶,且以每年 1 ̄2%的速度增加; ? 目前世界石油总储量为 3000 ̄8000 亿吨,可开采 40 ̄100 年 ? 每年开采的煤炭量为 35 亿吨; ? 全球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为 7000 ̄17000 亿吨; ? 可供开采和使用的年限为 200 ̄500 年。 ? 目前全世界可开采的天然气总储量为 280 亿立方米; ? 能满足 170 年的需求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 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 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 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 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 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 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 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 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 胁。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 2050 年左右石油资源 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 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 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 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 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 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 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 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在在, 在过去也是一直在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分析如 下: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 不足。 具体有:1、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比如内 能,其它能的形式转化为内能比较容易,而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 难办得到。 2、能源分布的不均性。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 太阳能转化成的各种能量形式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如在沙漠地带,太阳能 充足,但却无人居住。 3、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 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 危机。 二、中国面临这样的能源危机 1. 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 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 4%左右,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2005 年,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比例接近 76%。 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电源 结构以煤为主, 2005 年在发电能源构成中, 水电占 16.2%, 煤炭占 79.5%, 石油天然气仅占 2.1%,核电 2.1%,其他占 0.14%。 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仍有 50 多万台以煤炭 为燃料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 不但效率低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锅 炉,污染物的排放也很高。能源资源条件使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度较 大。 2. 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严重。 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严 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 地表塌陷区累计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浅析 ——解析当前国际形势,把握国家对外政策关键 网络工程0912班 2009811057 摘要:以对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趋势以及特点的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当前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主要从世界经济复苏与风险、世界局部性战争、美霸权主义以及防恐新形势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看清国际形势。当面对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时候,我国将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主要从开展峰会外交、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深化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以及积极参与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展开外交。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复苏防恐新形势外交政策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 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越发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相对缓慢。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国家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世界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首都突尼斯市14日晚至15日晨发生暴力事件,军队进入市区,维持秩序。本?阿里1987年接任突尼斯总统,于1989年4月正式当选。此后,他四次连选连任突尼斯总统,执政至今。这起戏剧性事件的导火索,是突尼斯城管“粗暴执法”,逼一名小贩自焚身亡,引发全国骚乱。,其多米诺骨牌效应更是波及到了北非、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从本次风波事件来看,北非、中东国家将进入内部纷争加剧的多事之秋,目前整个动荡局势还在延续,尤其是利比亚还在采取武力镇压,从而爆发了内战,国际

中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国能源现状与战略对策”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 A )为维护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权益提供良好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谈判和和平协商,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妥善解决海洋油气资源权益争端和其他突发事件。 A、实行睦邻外交政策 B、加强海军建设 C、加强煤炭运输体系建设 D、推动天然气快速发展 【答案解析】实行睦邻外交政策,为维护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权益提供良好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谈判和和平协商,建立协调机制,及时妥善解决海洋油气资源权益争端和其他突发事件。 2、( C )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A、能源科技创新 B、进一步完善 C、体制机制改革 D、能源储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3、核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缓解如今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局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核电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 D ),也正是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核电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 A、环境问题 B、程序问题 C、教育问题 D、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核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对于缓解如今能源短缺、电力紧张的局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核电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安全问题,也正是这方面的问题导致核电发展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 4、( C )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是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输送通道,是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的海上石油生命线。 A、霍尔木兹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是全球油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廖宏斌

2007年第5期N o 5 2007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 i chuan U niversity(So cia l Science Ed iti on) 总第152期 Sum N o 152 公共管理研究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廖宏斌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摘 要:在初步厘定公共外交概念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公共外交;中国公共外交现状;公共外交的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8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0766(2007)05 0111 04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国外情况和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公共外交的确切含义存在许多争议 ,对于其形成的原因和在现代外交战略中的作用,也缺乏应有的重视[1]x iii。这给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 造成了诸多不便。本文在全面梳理相关概念,初步厘定公共外交定义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并就现阶段我国公共外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自1965年公共外交一词 出现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至今仍见仁见智,众说不一[2]2。从总体上看,学界关于公共外交概念的歧见,主要集中在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活动目的等领域[3]42。其具体表现在: (一)关于公共外交的主体。一种意见认为,公共外交的主体只能是一国政府;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凡针对他国公众开展外交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公共外交的主体。例如,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国际交流署第一任署长约翰 莱茵哈特(John R ei n hardt)认为,公共外交是指美国政府旨在进入国际观念市场的行为[2]2。显然,此处界定的公共外交主体仅指一国政府。而美国学者阿瑟 S 霍夫曼(Arthur S.H off m an)却认为,公共外交就是政府、个人和社会团体直接影响外国公众的态度和舆论的努力[4]3。埃尔默 斯塔尔茨(E l m er Staats)也认为,公共外交就是 公众 参与的国际信息、教育和文化活动 [2]2。显然,霍夫曼和斯塔尔茨定义的公共外 如欧洲一些主要国家一般将公共外交与文化外交视为同一个概念,而美国学者多数认为公共外交不仅包括文 化外交,还包括政府直接或间接资助开展的国际信息活动项目等;在我国,公共外交又被称作 公众外交 ,它主要包括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另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仅美国学界和官方关于公共外交的定义就多达20余种。对此,美国学者伯纳德 罗希科(Berna rd R oshco)认为,人们对公共外交的定义,好比 瞎子摸象 , 他们所描述的只是其所触摸到的那一部分。 参见文末参考文献[1]。 例如,美国资深公共外交官艾伦 C.汉森(A llen C.H ansen)认为,公共外交的概念令人费解,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国会议员,对公共外交的确切含义都毋庸置疑地抱有某种程度的神秘感。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室官员小阿尔弗雷德 H.帕多克(A lfred H.P addock Jr.)在一次关于公共外交的专题讨论会上也明确指出,公共外交的概念之争 令人苦恼不堪 。参见文末参考文献[2]。 如美国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一位大使认为,公共外交就是要新闻处工作人员报道他所参加的外交活动,以便保持他在国内的知名度;另一名非职业大使则认为,公共外交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取悦他想取悦之人,等等。参见文末参考文献[3]。 公共外交一词是由美国前外交官艾德蒙特 古里昂(Ed m und G ullion)在1965年发明并率先使用的。 收稿日期:2007 07 01 作者简介:廖宏斌(1972-),男,四川宣汉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西方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制度。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不排除一些小的波澜。与此同时,世界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综合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前进,致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就局部来讲,并不和平。但世界需要和平,这更是世界上每个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意识潮流。 以下是鄙人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拙见。主要就4方面的问题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对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中国的态度也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态度。发展中国家要结成友好联盟,共同奋进,充分利用这把双刃剑,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世界竞争力,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进军。 二、世界多极化发展 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场大半世纪之久。但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被打破,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化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且逐步形成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多极化格局。 面对多极化发展,中国作为其中的一级该如何面对,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人民日报》 课本《形势与政策》

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外交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事实检验了这一次时代观革新的正确性。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其次,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创新。中国既要通过维持和平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它的提出为中国外交特别是多边外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全球治理模式。 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大国的形象开始出现,中国为人类、为这个星球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开始初现端倪了。不过,在那众多令人鼓舞的现象背后,我们还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因为山爬得越高,一旦摔倒,

可能摔得更重,爬得越高风景越美,也可能更加孤寂、寒冷。现在中国就恰巧处在高山,风景更加壮美,同时又是高处不胜寒的双重境地。而我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外交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经济领域中的发展的危机。 发展的危机是指过去曾经让中国富强和发展起来的要素正在变得枯竭,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正在成为中国新时期前进道路上的麻烦和障碍。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中国的发展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所以,危机也可以说是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开辟新路,要么走进死胡同。我国原有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就是这一表现。第二,在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传统安全威胁就是中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新时期新的画面中,我们的海外安全问题在日益凸现,包括海上通道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在日益加剧。据悉,现在有关部门一天所接到的海外遇险事件比过去一年都多,而且多数是没法处理的,还有我们的海洋通道安全问题,我们很多能源、物资都需要通过海洋从海外运输回来,而一旦海洋通道被切断,就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打击。就是说,对外经济依赖越高,经济的脆弱性就越大。第三,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压力我国虽然在外交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大国的地位,但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完全的消失。南北发展不平衡,某些国际的武断专横。还有各极势力的划分与制衡。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波涌动。还有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冲突。这些都给中国外交造成很大的压力。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我对中国能源战略的认识及对能源战略的思考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人类认识和利用能源的历史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进行过三次著名的工业革命,而每一次革命都将人类社会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高新技术时代,人类不断创新科技,开采利用同样经历了煤——石油——新能源(地热能、核能、太阳能等)三个能源时代。21世纪是世界各国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化的时代,经济发展是各国的重心,而能源问题又是关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没有能源的发展,没有能源作为强大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来制定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些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加强,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包括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重大能源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且已初见成效。不过,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却仍旧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国内资源的种种浪费和污染破坏以及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浪潮中,我国能源利用对外依赖程度有所加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挑战。传统能源中的石油、煤等的不合理大量使用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新能源虽然具有污染少的清洁特性,但是新能源产业仍旧存在机制不完善和技术开发能力差、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同时,我国在开发和利用能源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普遍问题:能源的生产量不能满足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对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能源战略问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因为能源资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重要筹码,是引发军事冲突和战争的重要因素。当年的海湾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都与石油资源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应实行什么样的能源战略?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和国内外客观资源条件与国际环境可能性结合起来考虑,我认为应实行全球能源战略,建立全球能源供应体系。

浅谈国际形势政治和中国的外交策略.

浅谈国际形势政治和中国的外交策略 摘要: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治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形势政治中国外交策略 形势与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让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在他的讲课中我们知道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