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1950_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_万金红

1950_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_万金红

1950_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_万金红
1950_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_万金红

第31卷第2期2016年4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31No.2

Apr.2016

万金红,张葆蔚,刘建刚,等.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6,31(2):63-68.[Wan Jin-hong,Zhang Baowei,Liu Jiangang,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Loss during1950-2013[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6,31(2):63-68.]

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万金红1,张葆蔚2,刘建刚1,邓俊1,李云鹏1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 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北京100053)

摘要:研究洪涝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1950年以来我国分省区7项主要洪涝灾害统计指标(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发现过去60余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呈现上升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各项灾情统计指标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通过对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情的评估,发现过去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南方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较北方地区高,但近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洪涝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洪涝灾害强度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6)02-0063-06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6.02.013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经过60余年水利建设,主要江河骨干防洪工程相继建设完成,大江大河洪水得到基本控制,洪涝灾害显著降低。但是,现有工程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原有防洪效能下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水争地现象普遍存在,环境恶化,中小河流灾害频发,加之江河自然演变,使城市防洪形势严峻。又由于非工程减灾措施乏力,全民防灾意识淡薄,如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年洪水,后果十分严重,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1]的统计,年均因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74khm2,年均死亡人口为4327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防汛主管部门长期负责洪涝灾害的灾情统计评估工作。随着1992年《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颁布,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而后《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1999,2004,2009,2011)的制定与相继发布,使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日臻完善,大力推进我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的研究。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洪涝灾情变化规律的研究,如方修琦等分析了1644-2004年的我国洪涝灾情变化情况和受灾范围周期性变化情况[2]。刘会玉等[3]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指出我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存在3年、7 9年和17年的周期过程。邱海军等利用1950-2010年的受灾面积灾情数据分析了洪涝灾情发展的趋势性、时间尺度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会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4]。张葆蔚等分析2000年以来的主要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发现除经济损失外,其他各项灾情统计指标数据均呈逐年减轻的趋势,年度洪涝灾害等级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5]。此外,张继权等利用东北地区1950—1990年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时空特征和分布规律[6]。桑京京等分析过去60余年陕西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7]。顾静等[8]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的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可见,现有的研究囿于资料限制,更多的是关注全国面上的灾情特征(更多局限在受灾面积上),或局部地区的灾情特征,鲜有多灾情指标、省区级空间分辨率的研究。

为了适应洪涝灾害研究工作的需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历史洪涝灾情资料整编”工作。工作系统整理了我国历年(分省区市)洪涝灾害的主要灾情指标,包括农作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等,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指标存在缺失,但已有统计指标仍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历年洪涝灾害的特点,也能反映出1950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变化的概况。本文利用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我国1950年以来洪涝灾情时空变化趋势和1990年以来我国年度洪涝灾害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为防洪减灾工作提

*收稿日期:2015-08-10修回日期:2015-10-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5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1)

作者简介:万金红(1980-),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旱灾害研究.E-mail:wanjh@https://www.docsj.com/doc/c013499119.html,

灾害学31卷

供技术支撑。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水利部门长期以来负责洪涝灾害灾情信息的统计工作。自1950年以来,我国便有较为系统的洪涝灾情统计资料。如1950年以来各省开始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和农作物成灾面积,相关统计数字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后来的《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上发布。此外,从1950年代开始倒塌房屋、死亡人口的数据也开始统计,如1950-1980年统计了成灾人口数量,1981年以来统计受灾人口数量。1990年以来开始统计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98年以来开始统计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等指标。本文使用的全国(分省区)灾情数据描述,见表1。

表1全国、分省区洪涝灾情主要统计指标资料长度

序号指标项资料长度

1农作物受灾面积1950-2013

2农作物成灾面积1950-2013

3受灾人口1981-2013

4死亡人口1950-2013

5倒塌房屋1950-2013

6直接经济损失1990-2013

7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998-2013

注:海南省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开始于1988年,重庆市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开始于1997年。

(2)年度洪涝灾害强度评价方法。

由于地区差异,同样量级洪水造成的因灾损失具有空间的不一致性,同样的因灾损失对不同的区域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不一致。因此,有必要采用归一化的灾害强度评价方法,去除区域差异造成的灾情结果的不一致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在文献[9]作了专题的探讨,本文不再赘述。本研究采用水利行业标准《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579-2012)》[10]规定的全国或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等级评估的方法(式1)。

C=(D+L)?0.3+(P+A+F+H)?0.1,(1)式中:C为洪涝灾情评估值,当C值≥80时为特别重大洪涝灾害年;当C值≥60,且<80时,为重大洪涝灾害年;当C值≥40,且<60时,为较大洪涝灾害年;当C值<40时,为一般洪涝灾害年。参数取值D反映死亡人口指标,参数取值L 反映直接经济损失指标,参数取值P反映受灾人口指标,参数取值A反映农作物受灾面积指标,参数取值F反映水利设施经济损失占直接经济损失比例指标,参数取值H反映倒塌房屋指标。全国和省区各项指标的参数取值标准根据《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L579-2012)》的有关规定执行。

2时间变化特征

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的统计,1950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年均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9774.45khm2,其中成灾面积5397.78 khm2;年均受灾人口1.5亿人次,其中死亡人口4 327人;年均倒塌房屋187.42万间;年均直接经济损失1387.98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40.14亿元。

(1)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率呈上升趋势,成灾率呈下降趋势。1950年以来,农作物受灾率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在1960年代和1990年代是两个高值区,有9个年份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了年度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其中1991年农作物的受灾率达到16.44%,1950年以来年均农作物受灾率为6.56%。1990年以来随着大规模水利建设,大江大河骨干工程的相继完成,进入新千年来农作物的受灾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就农作物成灾情况而言,因洪涝灾害农作物成灾率呈现逐年减轻的趋势。1950年以来,年均成灾率为52.56%,其中1956年成灾率最高为75.85%,1972年成灾率最低为30.84%。1950 1960年代个别年份成灾率大于70%,之后成灾率逐年减轻,1970年代以来,农作物成灾率基本在60%以下。

(2)受灾人口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因灾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占比呈上升趋势。受灾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处在一个高值区,其中1996年因灾受灾人口为25 383.97万人,占当前全国人口的20.74%。1980年以来,年均受灾人口在1.56亿人左右。由于主要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措施的完善,因灾死亡人口呈现降低的趋势,近年来年均因灾死亡人口均控制在千人以下。同时,由于中小河流治理不到位,尤其是山区河流治理,山洪泥石流灾害致死人口数量占据洪涝灾害死亡人口的绝大部分。如2010年山洪灾害死亡人口数量达到2824人,占当年因灾总死亡人口总数的87.6%,其中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人口达1501人,占当年因灾死亡人口的46.6%(图1)。

图1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死亡人口与洪涝灾害总死亡人口关系(3)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因灾损失呈上升趋势,台风风暴潮灾害因灾损失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单位面积国土上的经济密度大幅度增高,虽然洪涝灾害强度不高,但造成经济损失却呈现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行,有效地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强度,但是各类水利工程设施在抵御洪水过程中损毁严重,年均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占洪涝灾害总损失的15.8%,且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东南沿海地区是

46

2期万金红,等: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台风过境均给东南沿海一线省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灾损失额年均400亿元,且呈现波动增高的趋势,2013年达到1259.91亿元,占当年总损失的39.9%。台风灾害经济损失占年度洪涝灾害总损失的比重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趋势不明显。2000年以来台风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28.9%,其中2003年、2010年台风灾害损失占总损失的比重最小(图2)

图2台风灾害损失占总损失的比重

3空间变化特征

通过对分省区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20余年洪涝灾情存在如下空间变化特点(图3)。

(1)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和两广沿海省区农作物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受灾率整体偏高。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到全国总受灾面积5%以上的省份有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11个省区,上述省区受灾面积总和接近全国的70%。其中,年均洪涝

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大于1000khm 2

的省份主要有湖南、湖北两省,湖北省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096.11khm 2,湖南省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073.69khm 2。上述两省年均受灾面积接近年均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7。黑龙江省、华北平原、江淮地区、两广、川渝地区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

均达到500khm 2

以上。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北京、天津等区域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小于100khm 2。从农作物受灾率来看,黄河流域、松辽流域、西北内流区、西南地区等省份的受灾率小于10%,其中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西北地区及内流区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以及西藏、上海的受灾率更在5%以下。而东北三省受灾率在8%以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在7%左右。其他地区的受灾率均在10%以上,如海南省年均洪涝灾害受灾率达到18%,浙江省也达到16%以上。

(2)东部省区农作物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偏高,北方省区成灾率偏高。从农作物成灾情况来看,农作物成灾面积占到全国总成灾面积的5%以上的省份有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0个省,其成灾面积总和达到全国的60%以上。其中,年均洪涝灾害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于500khm 2

的省份主要有湖南、

湖北、安徽、黑龙江等4省,其中,湖南省年均农

作物受灾面积为647.1khm 2

。除西部的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华北的北京、天津、山

西等省区年均成灾面积小于100khm 2

外,其他省

区的成灾面积均在100 500khm 2

之间。从成灾率来看,青海、西藏、海南、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山西、北京等9省区年均成灾率小于50%,其中西藏的年均成灾率最低仅为40.8%;而湖南、安徽、吉林、内蒙古、河北、天津等6省区的年均成灾率大于6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的年均成灾率最高,到达69.4%。

(3)南方省区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数量大。从受灾人口数量上看,受灾人口占到全国总受灾人口5%以上的省份有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个省区,上述省区受灾人口总和达到全国的60%以上。其中,湖南省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国总数的9.3%。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省份年均受灾人口数量达到500万人以上,其中受灾人口大于1000万人的省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主要省区和两广地区,如湖南省年均受灾人口达到1499万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松辽流域的主要省区年均受灾人口处在100 500万人之间;西部内流区、西藏,以及北京、天津、宁夏等省区年均受灾人口在100人以下,如西藏自治区年均受灾人口仅为9万人左右。从死亡人口数量上看,1990年以来,死亡人口占到全国总死亡人口5%以上的省份有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10个省区,上述省区成灾面积总和达到全国的70%以上。其中,四川省年均洪涝灾害受灾人口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国总数的10.6%。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以及甘肃等省区的年均因灾死亡人口数量达到100人以上,其中死亡人口大于200人的省区有四川省、湖南省、云南省等3省,其中四川省年均死亡249人,云南省年均243人,湖南省年均238人。其他大部分省区年均死亡人口均在50人以下,如天津市年均死亡人口不到0.1人。

(4)江淮、南方地区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巨大,西部偏少。从数量上看,年均倒塌房屋数量占全国总倒塌房屋数量5%以上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8个省区,上述省区倒塌房屋数量总和达到全国的60%。其中,湖南省年均因灾倒塌房屋数量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国总数的11.8%。从空间分布上看,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长江流域沿省份,广西、福建等沿海省份的年均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在10万间以上,如湖南省年均因洪涝灾害倒塌房屋约22.38万间;陕西、重庆、河南、山东、江苏、广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区年均因灾倒塌房屋的数量介于5 10万间之间;京、津、宁夏、青海、西藏、上海、海南等省区年均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在1万间以下,如天津市年均因洪洪涝灾害倒塌房屋数量仅为0.04万间。

(4)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以南方地区为主。从直

5

6

灾害学31

图3洪涝灾情空间分布特征

接数量上看,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总经济损失5%以上的省份有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9个省区,上述省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数量总和接近全国的60%。其中,浙江省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国总数的9.9%。就水利设施经济损失而言,年均水利设施经济损失占全国总经济损失5%以上的省份有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四川等6个省区,上述省区倒塌房屋数量总和超过全国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总额的50%。其中,四川省年均因灾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所占比重最大,占全国总数的10.2%。从空间分布上看,

66

2期万金红,等: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湖南、广东、浙江等省份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数量在100亿元以上,如浙江省年均因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42.47亿元;东北的辽宁,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西,以及福建、广西等省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在50 100亿元之间;天津、宁夏、青海、西藏、上海等省区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元以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年均因洪洪涝灾害直接经济1.96亿元。就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而言,我国南方地区除贵州、上海、云南、海南等省区外的大部分省区年均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都在10亿元以上,其中四川省数量最大,年均因灾水利设施经济损失达到24.8亿元。吉林、辽宁、河北、陕西、云南等省年均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处在5 10亿元之间。宁夏、青海、西藏、上海等省区年均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如上海市年均水利设施因灾经济损失仅为0.34亿元。

4灾害强度时间特征

近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波动性降低的趋势。1990年代的多年年度洪涝灾害强度的平均值为62.08,2000年以来的多年年度洪涝灾害强度的平均值为48.14,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如图4所示,特大洪涝灾害年的年份有1996年、1998年和2010年等3个年份;重大洪涝灾害年份有1991年、1994年、1995年、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等6个年份;较大洪涝灾害年份有1990年、1992年、1993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3年等10个年份;一般洪涝灾害年份有2001年、2004年、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等5个年份

图41990年以来全国年度洪涝灾情评估结果

近20余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强度是南重北轻态势。1990年以来,分省区逐年洪涝灾害等级评估结果显示(图5),长江上游地区四川、云南、

图5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害等级与分省区年度灾害等级关系

76

灾害学31卷

贵州、重庆,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省区遭受的洪涝灾害的强度严重,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内蒙古,长江中下游省区和珠江流域的广西遭受的洪涝灾害强度次之,黄淮海平原地区、陕西、宁夏、青海等省区洪涝灾害强度较轻;东北三省、北京、天津、西藏等省区洪涝灾害的综合强度最轻。对于每一年度来说,去除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影响,洪涝灾害的强度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空间差异性。以特大洪涝灾害年的三个年份为例,1996年广东、海南、贵州三省的受灾等级为特大洪涝灾害年;1998年是长江流域中上游沿线省区、黄河中游省区的年度洪涝灾害等级达到特大洪涝灾害年;而2010年则是新疆、陕西、宁夏、四川,以及吉林等地的年度洪涝灾害等级达到特大洪涝灾害年。近年来,北方地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有所提高。如上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各省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年的省份较多。进入2000年以来北方部分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等级有增强的趋势,尤其是2011-2013年。

5结论

本研究系统整理我国1950年以来的洪涝灾害主要灾情统计指标的数据,整理出全国、分省区洪涝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损失等7项指标数据,逾10000个数据,占应有总数据量80%以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洪涝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率呈上升趋势,成灾率呈下降趋势。受灾人口总体变化趋势趋于不明显,因灾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中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占比呈上升趋势。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因灾损失呈上升趋势,台风风暴潮灾害因灾损失所占比重较大洪涝灾害年。

(2)按区域分析表明,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和两广沿海省区农作物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受灾率整体偏高。东部省区农作物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偏高,北方省区成灾率偏高。南方省区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数量大。江淮、南方地区因灾倒塌房屋数量巨大,西部偏少。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以南方地区为主。

(3)灾情评估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波动性降低的趋势,洪涝灾害强度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南重北轻形式,未来可能出现年度洪涝灾害强度高值区由南向北的转移情况。

参考文献:

[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2]方修琦,陈莉,李帅.1644-2004年中国洪涝灾害主周期的变化[J].水科学进展,2007,18(5):656-661.

[3]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J].地理科学,2005,25(1):43-48.[4]邱海军,曹明明,胡胜,等.近60a来中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持续性和周期性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4,42(1):

17-24.

[5]张葆蔚,万金红.2003-2012年我国洪涝灾情评估与成因分析[J].中国水利,2013(11):35-37.

[6]张继权,张会,韩俊山.东北地区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

126-130.

[7]桑京京,查小春.近60年陕西省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5(7):140-145.[8]顾静,黄河清,周杰,等.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和洪水沉积特征研究[J].灾害学,2015,30(1):16-20.[9]万金红,张葆蔚,谭徐明,等.洪涝灾情评估标准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J].灾害学,2012,27(4):55-59.

[10]田以堂,谭徐明,姚文广,等.洪涝灾情评估标准[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Loss during1950-2013

Wan Jinhong1,Zheng Baowei2,Liu Jiangang1,Deng Jun1and Li Yunpeng1

(1.China Institute of WaterResources and HydropowerResearch,Beijing100048,China;

2.The Office of State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Relief Headquarters,Beijing100053,China)Abstract: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disaster for effectiv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reduction.Through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disaster loss data,we find that the crops affected area and economic loss show a rising trend,the death tolls of population show a trend of decline during1950-2013in provincial level.In the space scale,the disaster loss of the East China is more than West China,and of South China is bigger than North China.Meanwhile,the flood disaster severity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during1990-2013.And at provincial level,the annual disaster severity of the southern provinces of Chi-na is higher than the north area,but in recent years,showing a trend of South China decreasing and North China increasing.

Key words:flood disaster;disaster loss;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disaster severity

86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 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2013级劳动与社会保障2班 201305050205 简用培 一.洪涝灾害的概念。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两大类型。 所谓洪水灾害通常指气候季节性变化所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提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坏、城镇和农田被淹没的现象。涝淹灾害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导致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清除,因泽生灾的现象。海洋水位突然升高,海水登录而泛滥也会造成洪涝灾害。 由于洪水灾害和涝淹灾害往往同时发生,有时难以区别,所以常常把二者统称为洪涝灾害。 二、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流行情况。 中国发生的主要洪灾有:1950年淮河大洪灾;1954年长江大洪灾;1963年海河大洪灾;1975年河南特大暴雨洪灾;1981年四川暴雨洪灾;1983年安康城特大洪灾;1985年辽河洪灾;1988年嫩江、柳河、洞庭湖洪灾;1991年淮河流域和太湖发生大洪水,长江下游支流滁河两次发生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1992年全国洪涝灾害较轻,但局部受灾严重;1994年长江支流湘江、赣江、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发生了三次大洪水,大凌河、滦河、海河流域的蓟运河、北运河、黄河支流北洛河、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伊通河和饮马河、辽河干流以及支流东辽河均发生大洪水;1995年我国再次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1996年全国普遍受灾,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受灾最严重;1998年中国经历了一场长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涝灾害。 这些洪灾不仅主要集中于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水系,而且灾害频度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起,尤其是到90年代以后,平均两年发生一次特大洪灾,呈愈演愈烈之势。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根据史料记载,长江流域在唐代平均每20年左右发生一次水灾。宋、元代又上升为10年左右一次,20世纪上半叶则增加到每6年左右一次,而20世纪下半叶发生水灾的频率又加快了一倍,平均2~3年就有一次,有时甚至连年肆虐。进入了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的局部水灾年年都有。目前,我国已经面临着洪涝灾害频度增加、强度加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断上升的严峻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地震、雪灾、水灾、旱灾 2007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 (1)7月份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第二位流域性大洪水 (2)7月17日重庆遭受115年来最强雷暴雨袭击 (3)7月18日济南遭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袭击 (4)8月中旬超强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 (5)6月3日云南普洱发生6.4级地震 (6)3月初历史罕见暴风雪和风暴潮袭击东北和华北地区 (7)7月末晋、陕、豫三省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8)6月上旬持续强降雨过程袭击南方七省 (9)7月上旬四川连续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10)6至8月东北地区遭受严重夏伏旱 民政部日前发布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与救灾工作情况指出,2007年以来,中国气候异常,降雨严重不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多灾并发,点多面广,部分地区重复、连年受灾,局部地区雨情、汛情、旱情、灾情超历史记录,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63亿元。 另据统计,2007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325人, 紧急转移安置14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7.3亿亩,其中绝收面积8620万亩;倒塌房屋146万间。 据介绍,2007年中国自然灾害主要呈现出5个特点:一是多灾并发,水旱灾害损失重;二是点多面广,重复受灾区域大;三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多;四是登陆台风偏晚偏多,人员伤亡和损失少;五是城市受灾,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深。 业内人士分析,2007年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种是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约占全国总量的63%,其次是风雹灾害。因灾致死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被洪水冲走(溺水)、雷击、山体坍塌和泥石流掩埋、建筑物倒塌,其中雷击致死的比重从2006年的14%上升为25%,雷击致死人数明显高于往年。 1月10日,雪灾殃及中国19个省份 2月17日, 中四川特大沙尘暴 3月20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黄河杭锦旗奎素段发生决堤 3月21日, 新疆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5月12日,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5月30日, 青岛市暴发浒苔水污染事件

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

2011.1 中国防汛抗旱 2010年,我国天气异常,极端灾害事件多发、频发、重发,长江、黄河、淮河、西江、松花江、辽河、太湖、闽江等大江大河大湖发生了超警戒洪水,长江上游嘉陵江,汉江支流丹江和白河,鄱阳湖水系信江、抚河和赣江,海河流域滦河上游,浑江、松花江支流第二松花江等20多条主要河流发生了超历史纪录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干流发生了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发生了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发生了1968年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第二松花江白山水库以上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丰满水库出现了超20年一遇的入库洪峰,福建闽江发生了超30年一遇大洪水,浑河大伙房水库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鸭绿江发生了20年一遇大洪水,海河徒骇河发生了196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海南南渡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第2位大洪水,青海格尔木河发生了大洪水,温泉水库出现了历史最高水位。受局部强降雨影响,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西部地区的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广西、河南等地多次发生山洪泥石流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属重灾年份。据统计,全国有2327个县(市、区)24278个乡(镇)2108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222人、失踪1003人,倒塌房屋227万间,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58个,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745万人,直接经济总损失3745亿元。 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7866khm 2,其中成灾8727khm 2,绝收2469hm 2,因灾减产粮食2457万t,经济作物损失249亿元,死亡大牲畜264万头,水产养殖损失1645万t,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322.29亿元。 全国因洪涝停产工矿企业35260个,铁路中断83条次,公路中断58606条次,机场、港口关停108个次,供电中断23063条次,通讯中断16098条次,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867.85亿元。 全国因洪涝造成4座小(1)型水库、7座小(2)型水库垮坝,损坏大中型水库57座、小型水库3694座;损坏堤防81824处、19146km,堤防决口8780处、1599km,损坏护岸85366处,损坏水闸21154座,冲毁塘坝97679座,损坏灌溉设施321461处,损坏机电井36179眼,损坏水文测站1362个,损坏机电泵站10854座、水电站2652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91.68亿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科学防控,科学决策,科学调度,有效地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2010年累计投入抢险人数2418万人次,出动抢险舟船108767次,出动运输设备1135603班次,减淹耕地5120khm 2,减少受灾人口4103万人,避免城市进水受淹183座,避免人员伤亡2.2万起,减少粮食损失3831万t,防洪减灾经济效益2479.34亿元。 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受灾程度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涝灾情具有以下特点: (1)洪涝灾情重、损失大。2010年洪涝灾情主要指标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各项指标均偏高,因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近6成,受灾人口高4成多,死亡人口多1.2倍,倒塌房屋多1倍,直接经济损失偏多2.7倍,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多近4倍。 (2)洪涝发生时间早、受灾范围广。2010年3月我国江南部分地区以及新疆伊犁河谷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南北方、东中西部均遭受强降雨和大洪水袭击,受灾时间之早和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3)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多发、重发,西南地区尤为突出。2010年全国共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近2万起,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甘肃舟曲、贵州关岭、陕西陇南、云南贡山保山、四川德阳阿坝等地接连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4)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010年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371起,合计造成3887人死亡失踪,约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其中死亡失踪人数超过30人的有19起,仅甘肃舟曲一次灾害就造成1765人死亡失踪。 (5)部分地区重复受灾、城市内涝严重。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吉林、辽宁、陕西、甘肃、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多次强降雨,造成多次重复受灾,洪涝灾害损失严重。全国有258座县级以上城市受淹,广州、武汉、重庆、杭州等大城市因强降雨一度遭受严重内涝。 2010年全国洪涝灾情 1洪涝灾害基本情况 2洪涝灾情特点 1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今年暑假期间,我和一部分同学对今年全国遭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灾情进行了了解,我们主要通过通信工具及传媒信息,像电视、网络、手机新闻、报刊杂志等.调查表明我们从现在开始要树立强烈地保护环境意识,并且行动起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益匪浅,像灾难中人们对于生的渴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灾后八方支援的一派团结互助的景象及人们众志成城地要克服难关建立美好家园等.但最重要是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深刻意识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并且开始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开始关注并保护身边的环境乃至大自然的环境,爱护好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 二、调查对象: 夏季全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为了深入了解相关消息,我们搜集参考了大量资料.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我国遭受洪涝灾害的部分区域的相关情况(山东,辽宁,舟曲等地),有以下: 一场特大暴雨8月9日突袭山东省聊城市,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当地民政部门初步统计,聊城市8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万公顷.其中,11日下午至12日上午,徒骇河重要支流

赵牛新河6处发生重大险情,部分堤段河水漫溢,严重危及附近村镇安全、、、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的危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 为何会多次出现这些洪涝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呢?这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人祸吗?不能说没有天灾人祸,而是世界各地频繁地出现这些灾难不难让人们进行深思. 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生产,基本忽略了对我们地球母亲的关心,关心她是否还能负荷我们人类的行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像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酸雨的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鉴于以上,我们应该明白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

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第31卷第2期2016年4月 灾害学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 Vol.31No.2 Apr.2016 万金红,张葆蔚,刘建刚,等.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6,31(2):63-68.[Wan Jin-hong,Zhang Baowei,Liu Jiangang,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Disaster Loss during1950-2013[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6,31(2):63-68.] 1950-2013年我国洪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 万金红1,张葆蔚2,刘建刚1,邓俊1,李云鹏1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 2.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北京100053) 摘要:研究洪涝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有效开展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整理1950年以来我国分省区7项主要洪涝灾害统计指标(即农作物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发现过去60余年农作物受灾面积、经济损失呈现上升的趋势,因灾死亡人口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空间上各项灾情统计指标呈现出东部大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通过对1990年以来年度洪涝灾情的评估,发现过去20余年我国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南方省区年度洪涝灾害的强度较北方地区高,但近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洪涝灾害;灾情;时空变化特征;洪涝灾害强度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11X(2016)02-0063-06 doi:10.3969/j.issn.1000-811X.2016.02.013 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之一,经过60余年水利建设,主要江河骨干防洪工程相继建设完成,大江大河洪水得到基本控制,洪涝灾害显著降低。但是,现有工程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已建工程老化失修,加上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原有防洪效能下降,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水争地现象普遍存在,环境恶化,中小河流灾害频发,加之江河自然演变,使城市防洪形势严峻。又由于非工程减灾措施乏力,全民防灾意识淡薄,如遇到特大洪涝灾害年洪水,后果十分严重,给我国的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4)》[1]的统计,年均因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9774khm2,年均死亡人口为4327人。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水利防汛主管部门长期负责洪涝灾害的灾情统计评估工作。随着1992年《洪涝灾害统计报表制度》的颁布,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而后《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1999,2004,2009,2011)的制定与相继发布,使我国的洪涝灾情统计工作日臻完善,大力推进我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的研究。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关于洪涝灾情变化规律的研究,如方修琦等分析了1644-2004年的我国洪涝灾情变化情况和受灾范围周期性变化情况[2]。刘会玉等[3]利用小波分析方法,指出我国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存在3年、7 9年和17年的周期过程。邱海军等利用1950-2010年的受灾面积灾情数据分析了洪涝灾情发展的趋势性、时间尺度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并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洪涝灾害受灾面积会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4]。张葆蔚等分析2000年以来的主要洪涝灾情统计数据,发现除经济损失外,其他各项灾情统计指标数据均呈逐年减轻的趋势,年度洪涝灾害等级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5]。此外,张继权等利用东北地区1950—1990年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时空特征和分布规律[6]。桑京京等分析过去60余年陕西省洪涝灾害时空特征,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7]。顾静等[8]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对泾河流域1644-2003年洪涝灾害的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可见,现有的研究囿于资料限制,更多的是关注全国面上的灾情特征(更多局限在受灾面积上),或局部地区的灾情特征,鲜有多灾情指标、省区级空间分辨率的研究。 为了适应洪涝灾害研究工作的需要,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了“历史洪涝灾情资料整编”工作。工作系统整理了我国历年(分省区市)洪涝灾害的主要灾情指标,包括农作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经济损失、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等,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指标存在缺失,但已有统计指标仍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历年洪涝灾害的特点,也能反映出1950年以来我国洪涝灾害变化的概况。本文利用上述统计数据分析我国1950年以来洪涝灾情时空变化趋势和1990年以来我国年度洪涝灾害强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为防洪减灾工作提 *收稿日期:2015-08-10修回日期:2015-10-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305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1) 作者简介:万金红(1980-),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旱灾害研究.E-mail:wanjh@https://www.docsj.com/doc/c013499119.html,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标准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年2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4) 附录 1 规范化方法 (11)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1)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1)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1)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2)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2)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3)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5)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GIS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气象灾害异常程度,主要是由气象致灾因子活动规模(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承灾体易损性:指可能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有人员和财产的伤害或损失程度,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洪涝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正确科学地应对洪涝灾害既是强化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又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确科学的应对防御洪涝灾害,主要应该从认识洪涝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基本建设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几个方 面来进行。同时应该利用科学技术措施和国际合作来加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关键词:洪涝灾害成因特点危害防治措施 一、认识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第二,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 洪涝灾害的类型:洪涝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湖泊洪水和风暴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暴雨洪水、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和溃坝洪水。影响最大、最常见的洪涝是河流洪水,尤其是流域内长时间暴雨造成河流水位居高不下而引发堤坝决口,对地区发展损害最大,甚至会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洪涝灾害的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但是,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 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主要来说,洪涝灾害的特点有: 1、范围广 除、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中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沿海省、自治区、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引起的洪水的袭击;中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 据和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范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范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3、突发性强

2004年以来的重大灾难

?2004年年底印度洋海啸的阴霾并未远去 ?2005年3月28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再次发生8.5级强震,到05年4月5日,已有报道说有1300多人在地震中死亡。 ?2005年10月8日8时50分左右,在巴基斯坦首府伊斯兰堡北95公里处发生7.8级地震,造成巴基斯坦8.6万多人死亡,10万多人受伤。?2005年以来,大西洋上共形成了26次热带风暴,横扫全球,其中14次威力达到飓风级强度 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墨西哥湾沿海地区。造成1200多人死亡,成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 ?2005年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在世界的传播速度十分惊人; ?据美联社报道,欧洲中部和南部地区遭受连日大雨的侵袭,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等多国河水小涨引发了特大洪水 ?2005年2月20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0日发生多起雪崩,到23日下午死亡人数超过300。 ?2005年7月26日,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拉伊贾德地区发生16年来最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大雨冲毁了部分地区的铁路和公路并引发泥石流,有近130人可能被泥石流吞没或是被困,造成至少54人死亡。 ?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南海发生7.2级、6.7级地震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时26分18.8秒,台湾地震造成的海底光缆断裂使得中国大陆地区联系外部的网络发生错乱 ?云南盐津7月22日和8月25日分别发生5.1级地震,地震已经造成22人死亡、106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印度尼西亚5月27日发生6.4级地震,地震死亡人数为5782人,受伤人数为33000人。 ?吉林省乾安县3月31日发生5.0级地震; ?莫桑比克2月23日7.5级地震,已造成30多人伤亡,近200间房屋倒塌。这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幸好震中不在人口稠密区。 ?2007年 一、7月暴雨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上旬,由于连日暴雨,墨西哥南部发生泥石流,将一辆载有60人的巴士掩埋。 上旬,由暴雨引发的洪水在苏丹中部和东部地区造成至少30人死亡。 中旬,200年一遇的滂沱大雨横扫英国,造成60年来最严重洪灾。 中旬,巴基斯坦西北部因大雨引发泥石流,造成至少80死亡。

中国的洪涝灾害(教案)

4.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防洪提出建议. 2.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并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淮河(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模拟实验,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图片录像---98抗洪视频. 中国的洪涝灾害 1.出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洪涝灾情>表.请学生据表中数据说出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现状)。 2.以淮河流域洪涝灾害为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1)(实验模拟1:用一剪口透明塑料瓶,在靠其底部的壁上开一口,并接上一段引水管,模拟洪水的发生。)观察实验并思考:瓶口溢水与哪些因素有关?(水,容器体积,出水管)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因素?(水) (2)思考: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水,出水管,容器体积分别模拟洪涝发生地区的哪些要素或能力?(水――降水;出水管――河流泄洪能力;容器体积――洪涝发生地区河湖水库等的蓄水能力) (3)(实验模拟2:取等量的二份水,分别以不同速度向容器内注水。)观察并思考:怎样的降水容易引发洪涝?我国降水有什么特点?暴雨发生的机会多吗?(板画并解释我国夏季风北进与雨带的时空分布,说明我国暴雨范围广、历时长、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易发的最主要原因) (4)(实验模拟3:将水均匀较快的速度注入容器,并调节出水管的角度。)观察:出水管怎么放更容易使水位升高。并展示淮河流露地形图,思考分析:淮河流域地形与洪涝的关系。 (5)展示淮河流域水系图。观察流域支流和河道情况。思考:淮河流域河流水系与洪涝的关系。 (6)展示淮河中上游(与树争地)和中下游(与水争地)地貌图(google earth截图),分析人类活动与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7)交流探讨:针对中国的实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的措施防治洪涝? (8)练习――展示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移动示意图思考: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害的关系 3小结 4板书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技术规范 2009 年 2 月

目录 总则 (1) 一、定义 (1) 二、数据资料 (2) 三、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概念框架和技术流程 (3)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 附录1 规范化方法 (13) 附录2 加权综合评价法 (13) 附录3 百分位数法 (13) 附录4 自然断点分级法 (13) 附录5 区划等级命名 (14) 附录6 山洪灾害孕灾环境指标及防灾减灾能力指标说明 (15) 附录7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指标说明 (15) 附录8 流域暴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17)

总则 气象灾害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天气气候的特殊性、复杂性,属气象灾害多发区,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总损失的 70%以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各种气象灾害出现频率也将会增加。因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气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工作是基于灾害风险理论及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通过对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多因子综合分析,构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的框架、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对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程度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借助 GIS 绘制相应的风险区划图系,并加以评述,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本项工作是防灾减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减灾规划与预案制定、国土规划利用、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也是科学决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定义 气象灾害风险:指各种气象灾害发生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孕灾环境:指气象危险性因子、承灾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如地形地貌、水系、植被分布等。 致灾因子:指导致气象灾害发生的直接因子,如暴雨、干旱、台风等。 承灾体:气象灾害作用的对象,是人类活动及其所在社会中各种资源的集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指受到气象灾害威胁的所在地区外部环境对灾害或损害的敏感程度。在同等强度的灾害情况下,敏感程度越高,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越严重,气象灾害的风险也越大。

2014年全国洪涝灾情

第25卷第1期2015年02月V ol.25NO.1Feb.,2015 2014年,全国先后发生23次强降水过程,年均总降水量610mm,接近常年,其中嘉陵江、汉江、黄河中游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3~1.6倍,汉江上游降雨量列1961年以来第3高位,华东、西南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3成。全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2个台风,较常年偏少5个,其中有5个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少2个。超强台风“威马逊”登陆时风力达17级,是1973年以来登陆我国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受强降雨和台风登陆等影响,全国先后有34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62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2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或特大洪水,其中湖南沅江发生超过20年一遇洪水,广东北江发生超过10年一遇洪水。 受暴雨、洪水和台风影响,2014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7382万人,因灾死亡485人、失踪92人,紧急转移675万人,倒塌房屋26万间,受淹或内涝城市有125座,直接经济损失1574亿元。 2014年,全国农作物受灾5919khm2,其中成灾2830khm2、绝收747khm2,粮食因灾减产821万t,经济作物损失245亿元,死亡大牲畜27万头,水产养殖损失238万t,农林牧副渔直接经济损失676亿元。 2014年,全国因洪涝停产工矿企业1.3万个,铁路中断62条次,公路中断3.4万条次,机场、港口临时关停107个次,供电线路中断1.4万条次,通信线路中断1.2万条次,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 2014年,全国因洪涝损坏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560座、堤防2.4万处3801km、护岸3.5万处、水闸 4820座、塘坝2.3万座、灌溉设施13万处、水文测站722个、机电井6939眼、机电泵站3189座、水电站997座,水利水毁损失249亿元。 一是灾害损失较常年总体偏轻,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历史最少。2014年洪涝灾害主要指标与2000年以来均值相比,受灾人口、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倒塌房屋分别偏少46%、48%、54%和76%。全年因洪涝灾害死亡485人、失踪92人,为历史最少。死亡失踪的577人中,滑坡泥石流掩埋死亡失踪193人,洪水冲淹死亡失踪136人,倒房、溺水及其他原因死亡失踪248人。 二是单个台风多次登陆,致灾重。2014年,强台风“凤凰”“威马逊”“麦德姆”均登陆我国3次以上,登陆地点集中在华南沿海,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11省(自治区)537县(区、市)2299万人受灾,死亡75人、失踪18人,倒塌房屋4.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617亿元。其中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4省(自治区)156县113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78亿元,死亡62人、失踪6人。 三是灾害过程密集,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从时间分布来看,2014年严重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7月中旬,两个月内发生7次严重洪涝灾害过程,灾害过程密集程度之高历史罕见。从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强降雨重叠区域多,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复受灾,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国的82%,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全国的73%。 四是多个城镇内涝受淹,损失大。因暴雨洪水,2014年全国有125座城镇发生内涝受淹,累计淹没面积达583km2,受灾人口23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5亿元。湖南吉首市凤凰古城受淹进水,全城一度停电停水,沱江沿岸城区 2014年全国洪涝灾情中图法分类号:S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264(2015)01-19-03 1雨水汛情概况 2洪涝灾害基本情况3洪涝灾害特点 S pecial Topics特别关注

2010年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概述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专题 2010 年全国自然灾害灾情概述 民政部救灾司、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 2010年我国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灾害强度大,影响范围广,人员伤亡多,城镇受灾重,重复受灾、贫困地区受灾比例高,农业损失、民房倒塌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特别是年初北方大部严重寒潮冰雪、西南地区严重秋冬春连旱、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强震、汛期南方地区连续多次严重暴雨洪涝、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数次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伤亡人数之多、灾情之重、救灾和恢复重建难度之大历史罕见,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经核定,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858.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74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仅 次于2008年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 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西、吉 林、新疆、江西、湖南、贵州等省 (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一、灾害频繁,重大自然灾害连 发。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每月都有重 大自然灾害发生。1-3月,西北、华 北、黄淮、江淮24个省份发生严重的 低温冷冻和雪灾,其中新疆北部连续 遭受9次大范围低温寒潮暴雪灾害, 降温幅度和最大积雪深度均突破历史 同期极值,渤海、黄海出现30年来同 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最严重时约一 半渤海被海冰覆盖;同期西南地区发 生严重秋冬春连旱,持续时间和强 度均超历史极值,损失异常严重。4 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 震,为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 的地震,人员伤亡惨重。5-8月,华 南、江南、江淮、西南、西北、东北 等地发生27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过 程,长江上游干流、汉江支流、鄱阳 湖、吉林第二松花江、辽宁浑江等多 条河流发生超历史记录洪水,灾害损 失巨大。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 山洪泥石流灾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最为严重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县 城近半数区域被冲毁或淹没,损失 惨重。9月,台风“凡亚比”重创广 东,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10月,海 南接连遭受两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台风“鲇鱼”登陆福建并造成严重影 响。11-12月,东北、内蒙古以及浙 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遭受低温 寒潮和大雪袭击。 二、灾害种类多,极端天气频 发。旱灾、洪涝、风雹、台风、地 震、低温冷冻和雪灾、海冰、高温热 浪、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 然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洪 涝、干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 低温冷冻和雪灾、海冰等灾害均造成 了巨大损失;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 数与常年持平;共发生森林火灾7299 起(其中特大火灾4起、重大火灾22 起、较大火灾2743起、一般火灾4530 起)。另外,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事 件频繁发生,屡破历史极值。年初新 疆和内蒙部分地区低温和降雪量屡超 历史极值;7月中旬至8月底,全国大 部普遍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极端高 温;西南地区出现近60年来最严重干 旱;入汛较常年提前2个月,南方和 北方部分地区屡遭暴雨袭击,多个地 方降雨量突破当地历史记录,其中, 甘肃舟曲县、福建泰宁县、陕西安康玉树地震 8 中国减灾

我国的洪涝灾害

我国的洪涝灾害1 一、中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地形、地质特性差异很大。如果沿着400毫米降雨等值线从东北向西南划一条斜线,将国土分作东西两部分,那么东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和沿海风暴潮形成;西部地区的洪涝灾害主要由融冰、融雪和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此外,北方地区冬季可能出现冰凌洪水,对局部河段造成灾害。 暴雨洪水是我国洪水灾害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大陆季风气候影响下,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很大。全年降雨量,除新疆北部和南部以外,绝大部分地区50%以上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淮河以北大部地区和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南部,大部有70--90%,淮河到华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50--70%集中在5至9月。在我国东部地区,有4个大暴雨多发区:(1)东南沿海到广西十万大山南侧,包括和岛,24小时点雨量可达500毫米以上;(2)自辽东半岛,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巫山一线以东的海河、黄河、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24小时暴雨量可达400毫米以上;太行南麓、伏牛南坡曾有600--1000 毫米或者更多一些的暴雨记录;(3)盆地,特别是川西北,24小时暴雨量常达300毫米以上;(4)与交界处也曾多次发生大暴雨。高强度、大围、长时间的暴雨常常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在东部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地面处于江河洪水位以下,有占全国40%的人口、35%的耕地、6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洪水严重威胁。然而,这些地区为—厂

发展农业,扩大耕地,修筑堤防,围湖造田,与水争地,从而洪水的排泄出路和蓄滞洪场所不断受到限制,自然蓄洪能力日趋减少和萎缩;加上山丘区土地的大量开垦利用,山林植被的破坏,以及居民点、城市、交通道路的形成等,都不断改变着地表状态,使洪水的产生和汇流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加重了洪水的危害程度。 受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具有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1.围广。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年降水量较多且60一80%集中在汛期6至9月的东部地区,常常发生暴雨洪水;占国土面积70%的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常因暴雨发生山洪、泥石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有部分地区遭受风暴潮引起的洪水的袭击;我国北方的黄河、松花江等河流有时还会因冰凌引起洪水;新疆、、等地日寸有融雪洪水发生;水库垮坝和人为扒堤决口造成的洪水也时有发生。 2.发生频繁。据《明史》和《清史稿》资料统计,明清两代(1368—1911年)的543年中,围涉及数州县到30州县的水灾共有424次,平均每4年发生3次,其中围超过30州县的共有190年次、平均每3年1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特别是50年代,10年中就发生大洪水11次。

2010年洪涝灾害风险提示

2010年夏季 洪涝灾害风险提示 江泰保险股份经纪有限公司 2010年6月 (2010-3)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 JIANGTAI INSURANCE BROKERS LTD.

2010年夏季洪涝灾害风险提示 2010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各地接连遭受暴雨袭击,局部地区形成洪涝灾害。全国范围内近期重大洪涝灾害事件主要有: ?暴雨袭击南方致255万人受灾 ?新疆多地发生融雪性洪灾 ?广西洪灾致7市19县(市、区) 约170万民众受灾 据中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3日15时,今年以来全国累计洪涝受灾人口2309万人,农作物受灾1556千公顷,因灾死亡125人,失踪34人,倒塌房屋11.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69亿元人民币。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分析,因灾伤亡人员多集中分布在山丘区,由于暴雨集中、雨量大所引发的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先后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的群众89万人。目前,全国主要江河水势平稳。 目录 一、我国洪涝灾害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3) 二、洪涝灾害的成因 (8)

三、洪涝灾害的危害 (10) 四、洪涝灾害防治与风险防范建议 (16) 一、我国洪涝灾害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河流漫溢或堤防溃决造成的灾害为洪水灾害;由于降雨过多,长期积水造成的灾害称为涝灾;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而造成的灾害称为渍灾。上述三种灾害在多数情况下难于截然区分开来,故常统称为洪涝灾害,亦泛称水灾。 洪水灾害 中国洪水灾害的主要自然致灾因素是暴雨洪水、风暴潮、融冰融雪和冰凌洪水。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特点的不同,以及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规模与特点的不同,洪灾形成的条件、机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冲击也不尽相同。中国洪水灾害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平原洪涝型水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