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华东理工大学马原选择题库

华东理工大学马原选择题库

华东理工大学马原选择题库
华东理工大学马原选择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C)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D)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B )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论观点

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论观点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A )

A. 实践性

B. 科学性

C. 革命性

D. 阶级性

10、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A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不可知论D.相对主义

11、“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1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1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C )A. 运动的普遍状态 B. 运动的内在原因

C. 运动的衡量尺度

D. 运动的存在方式

16、《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7、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18、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C)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19、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

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C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根本特点的是( A)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C.不废江河万古流D.人定胜天

23、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B)

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B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25、《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 )

A. 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 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 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2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7、"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语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C )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2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A )

A.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 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 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29、“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30、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D )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31、在下列成对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C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对立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2、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D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3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34、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A )

A. 实践是人类知识的基础和来源

B. 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C.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 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35、“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D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36、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37、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3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D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39.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40、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

A. 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B. 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 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4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

了 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4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4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45、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有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 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 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6、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 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7、“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48、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

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49、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C)

A.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 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50、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D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

51、1984 年1 月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5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5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

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 A)

A. 资本主义技术构成的提高

B. 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

C.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

D. 所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

54、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C)

A.实在的货币B.信用货币C.观念上的货币D.现金55、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D )A.1000元B.2000元C.3000元D.4000元

5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C )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57、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58、某资本家投资12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30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5: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C )

A.20% B.25% C.150% D.200%

5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D )

A.80万,100% B. 40万,400%

C. 40万,100%

D. 80万,400%

60、某企业投资汽车生产,生产一辆汽车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万元,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5万元,假定市场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该汽车的生产价格是D

A.20万元

B.20.5万元

C.21.5万元

D.22万元

61、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62、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C )

A.足值的且现实的货币

B.足值的但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C.可以是不足值的,但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可以是不足值的,也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63、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D )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4、某块土地,地租为100万元,土地价格为4000万元。当银行存款利息率下调20%,该土地的地租增加到150万元时,银行存款利息率和土地价格分别是( C)

A. 2.5%、3000万元

B. 2.5%、6000万元

C. 2%、7500万元

D. 2%、3000万元

65、假设2014年某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2015年该国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了20%,而实际纸币发行量为9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去年售价60元的商品今年在理论上应为(A )

A.90元

B.80元

C.75元

D.60元

66、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67、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理论基础的是(D )

A.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B.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C.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68、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C)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69、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是B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法人资本所有制

C.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D.垄断资本私人所有制

70、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

A.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B. 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 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 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

二、多项选择题

71、下列思想家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有( ABC)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谢林

D. 笛卡尔

72、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D.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7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BCD)

A.天下只是一个理B.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C.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74、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BCD )

A.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B.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C.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D.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75、《传习录》记载:“先生(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AB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76、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BCD)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77、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BD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78、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

79、近一年多来有美国自带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ABCD )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8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BD)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81、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BCD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82、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设计智慧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AB )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

83、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BC)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84、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ABCD )

A.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85、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BD)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86、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

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8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88、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ABC)

A.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

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

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

D.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89、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ACD)

A.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90、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BCD )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9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BC)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93. 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CD)

A.资本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94、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BCD )

A.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95、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ABCD

A政治文明的进步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96、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BC)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97、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BCD )

A.杰出人物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98、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ABC)

A.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B.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C.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

D.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99、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100、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C)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10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 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02、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ABDE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03.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

A. 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 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 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104、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ACD )。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05、“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C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106、科学技术(ABCD )

A.具有两重性

B.受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

C.受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D.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107、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AD )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108、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AB)

A、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B、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C、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D、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109、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ABD )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110、社会意识形式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性的和非意识形态性的两大类。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AD )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 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法律思想、逻辑学、哲学 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11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112、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CD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113、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以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使用,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然而就一般意义而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实际上是BCD

A.一个社会增长财富和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

C.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

D.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114、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BCD

A.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11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BCD)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116、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BD )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117、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DE)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18、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CD )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119、在其他条件不便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BCD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平均利润率下降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例的降低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120、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CD)

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121、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CD )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22、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B )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123.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CD)

A.用资本手段获取市场暴利

B.用剥削手段榨取剩余价值

C.用野蛮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D.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124、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BD)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125、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提高利润率的途径有( AD)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C.加快资本周转速度D.节省不变成本

126、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BC)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127、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BCD)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128、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化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ABCD )

A.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B.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C.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129、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BC )

马原选择题(按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 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和综合D.总结和概括 6.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A.感觉、知觉、表象 B.感觉、分析、综合 C.概念、判断、推理 D.识记、联想、判断 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人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认识—实践—认识 D.概念—判断—推理 9.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 A.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B.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C.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D.正确与错误的统一 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1.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A.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论认识 C.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D.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相互依存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马原选择题库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木观点和基木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D核心 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 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

马原选择题精选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马原各章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浙大马原题库120道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B 世界上某些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 C 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D 人们的思维方法及其发展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联系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与存在是否运动发展的不同回答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 A 唯心主义的命题 B 客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C 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 D 朴素唯心主义的命题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是 A 认真学习教材 B 理论联系实际 C 认真学习马列哲学原著 D 更多地讨论一些理论问题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客观实在性 B 矛盾性 C 时间、空间的绝对性 D 可知性 6.时间的特点是 A 多维性 B 一维性 C 二维性 D 三维性 7.事物成为客体的首要前提是 A 客观性 B 对象性 C 社会性 D 历史性 8.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物质 B 实践 C 规律 D 自然 9.发展的实质是 A 运动 B 变化 C 质变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现实性是指 A 合乎必然性的现存事物 B 当前存在的一切事物 C 当前存在的某些事物 D 那些偶然的存在 11.本质是 A 那些可以认识的东西 B 那些经常出现的东西 C 那些与人的认识相一致的东西 D 那些与必然性、规律同等程度的东西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D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3.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 A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明显 B 事物变化的量是否特别大 C 事物的变化是否特别强力 D 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 14.认识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这是 A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15.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 实践论的观点 B 真理论的观点 C 相对论的观点 D 反映论的观点16.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关系 B 生产方式 C 自然环境 D 人口因素17.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 国家政权 B 政治思想 C 法律思想 D 哲学思想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马原期末选择题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50道题。每题2分。1-40单项选择,40-50判断正误。(注:去除多项选择)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客体是(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产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认识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96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教皇为伽利略公开平凡,这说明(D) A.谬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B.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书本知识 B.进行社会调查 C.研究历史资料 D.参加社会实践。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5.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思想家,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恩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 7.下列各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有(C) A.理性为万物的本原 B.数为万物的始基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精神是世界万物之源。 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B) A.资本家节余 B.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剩余价值 C.目的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D.用暴力剥夺小生产者和他国劳动人民。 9.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C) A.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B.国际贸易的高速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社会化 10.现阶段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在(B)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劳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B)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D.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13.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4.G—W…P…W’—G’是(A)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15.我国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 A.现实的可能性 B.抽象的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 D.现实性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抗B.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C.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矛盾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G[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人有了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有了精神条件才能生活”的观点(CDE) A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B夸大了社会存在的作用 C看到了社会物质条件的作用 D看到了社会意识条件的作用 E准确把握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对人的影响 2.民粹主义代表人物米海洛夫斯基认为,在历史极黑暗的时刻,当“人的智慧和精神潜能被缩小到了最简单化的形式,到了只为最后一片能糊口的面包而斗争时,人就会丧失自己的个体性”,成为群氓。这时他们会产生对“英雄”的渴望。而“英雄”就会依从自己的或善或恶的本性,带领群氓从善或从恶。他的这一观点(BCD) A.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 B.认为英雄人物能够对社会历史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C.认为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不起积极作用 D.是认为“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5.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A.国会 B.总统 C.最高法院 D.最高检察院 6.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马原概论选择题题库(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B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70年代 D . 19世纪90年代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 (ABCD ) A ?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B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D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其科学体系的内容包括 (ABD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B ) A .唯物论B.辩证法C .历史观D .自然观 2. 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D ) A .费尔巴哈 B .谢林C.培根 D .黑格尔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 A .唯物主义B.辩证法C.可知论 D .认识论 4.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C ) A .费希特 B .洛克 C .费尔巴哈 D .谢林 5.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的伟大功绩在于(A ) A .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B .把辩证法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历史 C .把人类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 D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6.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正 (D ) 确的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 .全盘否定和拋弃 B .全盘肯定和继承

马原选择复习题

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 C.达尔文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19世纪30年代——40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B )。A.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5.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 A.马克思主义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6.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原辩证法选择题

辩证法 7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C) A.整体和部分 B.对立和统一C.联系和发展 D.共性和个性7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B) A.是否承认宇宙的无限性 B.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前者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而后者却认为“自然界无飞跃” D.前者强调发展就是“扬弃”,而后者却主张“打倒一切” 7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C)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 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74.“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观点是……。(A)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75.“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现的是……的观点。(C) 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 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 76.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B) A.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 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C.“绝对观念”所固有的 D.从生活中学习来的 7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A)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7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

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9.“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D) 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 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 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 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生的。(D)A.随时都会 B.纯粹偶然地C.不可避免地要 D.在一定条件下8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B) A.形而上学 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

马原选择题库整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C )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 )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 C.矛盾分析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 )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C ) C、矛盾的特殊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D )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选择题编辑整合归纳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 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恩格斯) 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说: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正因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脑的反映形式即意识。 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观点是:社会规律的决定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就是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正确的。但“成事在天”即把办成事情的原因、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于人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人的努力在事情成败中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从而陷入了唯心史观和宿命论。 辩证法讲的是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是对自然界的客观的变化、运动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它是人们的一种理论形态或者思维方法形式存在的辩证法,属于意

识的范畴。相应的,客观辩证法是以物质联系运动发展的客观状态形式存在的辩证法,总体属于物质的范畴,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是内容,主观辩证法是形式,这就是两者的关系。主观辩证法指辩证的思维,在本质上它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它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相对主义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相对主义的确认。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的关于相对主义的典型命题,“是非无定质”是说是非没有界限,这显然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实际上形而上学哲学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就有“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夸大事物的相对性,而绝对主义则是夸大事物的绝对性。“是非无定质”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但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主义的错误观点。 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无独必有对”,“独中又有自对”,这是一种 A.矛盾的观点 B.矛盾对立无限性的观点 C.一分为二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整理版】马原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于(D) A.18世纪中叶 B.19世纪中叶 C.20世纪初 D.19世纪40年代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C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必然导致(C) A.绝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诡辩论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B)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观点 B.经验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6.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B) A.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 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否定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事物的运动变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11.一个完整的认识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D)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12.真理就是(D)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B)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间的相互影响 D.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15.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A) A.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的总和 C.生产要素的总和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16.生产关系中,最基本,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 A.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方式 17.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18.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B)

100道马原选择题(答案修正版).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历年考试相关资料)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核”是(B )A、辩证法思想 B 、唯物主义思想 C 、可知论思想 D 、决定论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 、法国启蒙哲学; D 、德国古典哲学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容;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ABCD )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以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新成就; D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锐化; E 、现代西方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BCD ) A 、控制论; B 、细胞学说; C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 、生物进化论; E 、信息论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变化性; C 、可知性; D 、广延性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 A 、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 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表明( B )

A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 B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 D 、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9、庄子提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他只强调事物的联系,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 B ) A 、唯心主义观点; B 、唯物主义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10、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D 、变动性和稳定性 11、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提示事物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C ) A 、否定之否定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容决定形式的规律 12、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 )A 、掌握火候,适可而止;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 D )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方向性; D 、一维性 15、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 、主观反映; B 、歪曲反映; C 、虚幻反映; D 、正确反映 16、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分别认为( A )A 、世界万物在一个共同的本原; 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马原选择题汇总

马原选择题汇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1. D 2. C 3. D 4. A 5. D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A.客观性 B.有限性 C.相对性 D.一维性 (3)在听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仅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4)“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6. A 7. D 8. B 9. C 10. 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8)列宁说,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9)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