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部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部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部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部分

《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集体备课

编制人:赵洪文审核人:刘学峰审批人:陈安乐编制时间:2010-10-26

【学习目标】

1、把握本文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名言警句,基础字词。

【使用说明】

1、抓住关键语词理清说明顺序,明确对象的相关特点。

2、紧扣关键语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引用古代诗文达到的说明效果。

【自主学习】

一、资料链接

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对象特征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

引资料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科学性(正确、准确);文学性(生动、形象)

二、预习思考

①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词,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斑纹的特征。

②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基础检测

.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1???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

B.背.负bèi 树冠.ɡuān 萌蘖.niè

C.龟.裂guī宋徽.宗hui 贮.藏zhù

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ɡě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A.醴酪纵然粗糙呕气

B.希奇薄膜烘干嘲讽

C.花序进贡移植吹嘘

D.气侯渣滓绚丽褐色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尝)

C.密移造化出深山

..(自然、天然)

绛.囊(深红色)

D.山顶千门次第

..开(第二次)

浑圆.(全、满)

4、名句填空

①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惠州一绝》苏轼②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③你还能默写出关于荔枝的其他诗句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四、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课文结构顺序图如下:

第一部分:(1节)

第二部分:(2-11节)荔枝的生态(说明荔枝本身)

果实外部形态(2-5)

2节:果___,龟裂片、片峰(粗糙)

3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实内部组织(6-11)

6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节:贮藏,______________(与果实关系密切,附带介绍)

9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节:果花,花期、花___、花___、花___、花____

第三部分:(12-15)荔枝的生产(说明荔枝问题)

12节: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节:果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节:移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节:产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结构图,作者介绍荔枝采用了那些说明顺序?为什么采用这些说明顺序?使用这些说明顺序有何作用?体现了本文的什么特点?

2、重点探究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周密、条分缕析的特点,又

有清新诱人的诗意。请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1)科学性

①语言细密精确(限定范围、修饰程度、说明条件、比喻形状)

如:“现代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将

来是完全可能的事”,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语言的周密上,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准确表达了信息。

②确数、约数的运用,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③例子事实确凿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④术语依据科学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学性

①引用古诗文、史料、故事,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

细读课文请找出,并说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表达生动形象,凸现文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本文语言的科学性集中体现在用词准确、周密。文学性集中体现在大量诗词典故的运用上,既使说明形象生动,又使文章诗意盎然。

五、释难解疑

1、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隐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

2、《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余?作用是什么?

3、文章写斑纹有什么规律?文中“斑纹”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是什

么文体?

4、活动体验

请利用下面的资料,运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说明方法,起个好题目,写一段富有文学情趣的介绍石榴的说明文字。然后读一读,同学间交流评价。

①、燃灯疑夜火,辖珠胜早梅。——梁元帝《咏石榴》

②、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天。——白居易《山石榴》

③、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缤纷磊落,垂光耀质,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遥而望之,焕若隋珠耀重渊;详而察之,灼若列宿出云间。千房同膜,

千子如一,御饥疗渴,解醒止醉。——潘岳《安石榴赋》

④、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点,皮中如蜂窠,有黄膜隔之,子形如人齿,淡红色,

亦有洁白如雪者。——《事类合聚》

【课堂检测】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株是全绛红的,____,都是一抹浅浅的绛。____,由五个叶片排成一个心形。那像是____,构成尖端的那瓣较大,由另外四瓣托住。

①不论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是主茎,是支茎

②不论是主茎,是支茎,是叶子,是纤细的卷须

③每个支茎上滋生着一个叶簇

④一个叶簇在每个支茎上滋生着

⑤五瓣叶片构成一个心

⑥每个心都有五瓣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受到称赞不应趾高气扬,受到批评也不能俯首贴耳。

B.“网上追逃”使那些潜逃犯在劫难逃,纷纷落入法网。

C.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二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

耽误的时间实在太多了!

D.他凭着一张假证件,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展,厅的大门。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天长日久,人们对报刊杂志上的错别字也就习以为常了。

B.下午放学后,几个班的干部正在教室里研究文艺会演的事呢。

C.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D. 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4、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

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

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

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二胡是

5、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A.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

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宠.幸(chǒng)

C.龟.裂(guī) 渣滓.(zǐ)耀.眼(yào)绚.丽(xuàn)

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A.紫绡.(生丝织的绸子)红缯.(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陆路)萌.蘖(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日啖.三百颗(品尝)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

..出闽山(自然,天然)果树志.(文字记录)

绛.囊(深红色)蒂.部(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

..(横布于天边)宠幸.(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

..开(第二次)浑.圆(全,满)

7、选出各组中解释词义错误的一项。

①不了了之()

A.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事情。

B.对该解决的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了。

C.该办的事没有办,该解决的事没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就算完事了。

D.该办的事还没办,该解决的事还没解决,特指对工作拖延敷衍的现象。

②因地制宜()

A.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制定适当的措施。

B.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D.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8、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

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

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

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9、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

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拓展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百多年前,富兰克林曾说:“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加,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新事物。”想一想“新事物”有哪些:火车、轮船、飞机、高楼、自来水、电

话、电灯、电影、电视、手机、电脑、器官移植、核能

发电、人造卫星等等,几乎无穷无尽。

为什么这两百年产生了这么多新事物?是因为工业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

生产力。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百年前全球农业人口占总数的80%以上;现在,美国农业人口仅占全国1%-2%,粮食不仅可供全国食用,还可大

量出口。我再举一例,去年《财富》杂志称,近30年来成立

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近1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与日俱增。

这两百年,尤其是近百年、近50年来,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着世的前进:首先是科学,科学有带动工业;工业则带动经济;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科技发

展,如20世纪出现的统计学,在农、工、医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影响。科技、

工业、经济三个互相连锁的因素是近代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这会对将来产生什么影响很难讲。前些时候有个惊人的消息说,有生物学家估计,到2050年,人均寿命可达150岁。我不知道是否会这样,但我希望这件事不要

发生,否则影响实在是不可想象。

再看过去50年的发展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就是从基本原理转变为工业速度

在这50年尤其实近二三十年大大增加了。例如半导体方面,1965年提出的摩尔定律指出,芯片容量每18个月就加倍;现在已由1971年每个芯片上103个晶体管增加到107个,没有人知道极限在哪里。

现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更新的事物将层出不穷,一些今天不易梦想到的东西不久将变成事实;人类的生产力将大大提高,自然科学将更蓬勃地发展;科学、工业、经济的连锁发展将持续下去。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可以有很大的自信心讲的话。在这种情形下,个人、学校、国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是多用“科”,还是多用“技”?国家注入资源时,该对“科”多一点,还是该对“技”多一

点?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挠头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节选自杨振宁《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有删改)

1.作者说“这个变化是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不能体现“非常惊人”的一项是

A. 20世纪出现了“几乎无穷无尽”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存质量的新

事物。

B. 农业人口数量的巨幅缩减体现了农业生产质量的大幅提升。

C. 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将在2050年达到150岁。

D. 芯片的容量提升速度十分迅速,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2、通读前四段。下面不属于20世纪科学发展的特点的一项是

A. 20世纪的科学发展,在近两百年历史中,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B. 近百年来,人类生活中出现了诸如火车、轮船、电话、电灯、电视、手机、电脑等大量的新产品。

C. 近百年来,科学、工业、经济互相连锁的因素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D. 20世纪的科技的大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正面影响,但作者认

为也有负面效应。

3、下面不属于作者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将来会有更多更新的产品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B.未来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今天的人们拥有更大的自信心。

C.人类的生产力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大大提高。

D.科学、工业、经济的连锁发展的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地表现出来。

4、下面的说法与原文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富兰克林的话既是他那个时代科学发展趋势的概括,又预测了未来的科学发展状况。

B.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有极大的提高,而且还会不断提高。

C.科学促进工业的飞速发展,而工业的发展也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D.科学与技术关系十分密切,但科学比技术重要,因为有了科学,才有技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8题。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几乎一夜之间传遍世界,没有人再怀疑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速多向的全球信息传播,将使人类再无隔绝孤立之虞。在这样史无前例的成就中,新的危机却悄悄萌发了。

美国思想家梭罗曾说过:“我们热切地挖掘了大西洋隧道,期望新旧大陆更为密切地接近,实际上传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阿德莱亲王打了个哈欠。”危险正是在这里。对于传媒来说,葛底兹堡大战和王室打哈欠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有可能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信息的创造是不平等的:有的有用,有的无用;

有的可信,有的可疑;有的之所以被传播,只是因为偶然的错误。借助现代化科

学手段,信息一秒钟可以到达月球,可以绕地球七圈半,等发现了错误再纠正,

收到信息者可能已经关闭了收音机。未来社会的信息过剩,一如生产过剩带来经济危机一样,很可能是人类进步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信息过剩和信息的快速传播

将导致信息的贬值。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又进一步指出:“大量但无用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系统的建立,信息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人

们每天要接受许多与自己无关或互相矛盾的信息。英国科学家戴恩·谢恩克斯认为,过去十年里计算机的发展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特网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任何只要拥有必要设备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信息发往世界上的任何地

方,同时也可以接受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这样做的后果是,人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求助于它,而这也使许多人疲于应付,

筋疲力尽。当然,这种“不由自主”是源于担心自己跟不上信息发展的心理压力。

目前,世界各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并在努力防止这种日趋严重的危害。

5.第二段中,作者借用梭罗的话,是为了说明( )

A.信息太多,传播太快,会造成人们预想不到的危机。

B.信息过剩会降低信息的质量,影响双方密切的接近。

C.过剩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可能湮没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D.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无法判断某些信息之间的本质区别。

6.第二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作者要强调的意思是( )

A.高速多向的信息传播将会造成信息的创造和质量的不平等。

B.在高速多向的信息时代,对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和判断的重要性。

C.充分肯定了“信息高速公路”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但要注意纠错。

D.信息的快速传播将给人类带来许多无法及时纠正的错误信息。

7.根据第三段内容,对“信息污染”产生的客观原因,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过去十年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B.因特网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

C.人们心理上对大量信息的依赖。

D.发送与接受信息的简便快捷。

8.综观全文,对第一段中提到的“新的危机”的正确理解是( )

A.信息过剩与经济危机

B.信息贬值与心理压力

C.信息传播与信息污染

D.信息贬值与信息污染

超级无敌倒装句讲义学生学案陶涛

倒装句Inversion 主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叫做自然语序。 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叫做倒装语序。 1.倒装的种类: 1)将谓语全部放在主语前面的叫全部倒装。 2)将谓语一部分(助动词/情态动词)放在主语前面的叫部分倒装。 3) 倒装用法巧记忆:(五全八部话倒装) 五全:有/时/表/地方 八部:不/只/让步/也/需/常/如此/祝福 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这种语法现象称为倒装。从倒装的形式来看,可分为全部倒装(full inversion)和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两种。前者是指整个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而后者仅是指助动词、情态动词或be 动词等功能置于主语这前。 结构: 全部倒装: ①引起全部倒装的成分(放句首) + V + 主语 ②表语+ 系动词+ 主语 部分倒装: ①引起部分倒装的成分(放句首) + do/did/does + 主语+ V原形 ②引起部分倒装的成分(放句首) + can/could/might等情态动词+ 主语+ V原形 ③引起部分倒装的成分(放句首) + be动词(am, is, are, was, were ) + 主语+ 表语 (一)全部倒装 基本结构为“引起倒装的词或词组+ 谓语+ 主语” 1“There + be” 句型。 ¤表示存在概念的状态动词,如:be ( 有各种时态变化),exist,remain,live,lie,stand等; ¤表示某事发生或某人到达等概念的不及物动词,如:come,enter,arise,occur,follow,等 There happen +主语(碰巧);There appear +主语 There seem +to be主语(似乎) There be going to be+主语(将会)There used +to be主语(曾经)There be likely to be+主语(很可能)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中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及翻译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几种类型的标志。 学习难点:倒装句式的辨识和翻译。 三、【学习方法】自学、归纳总结 【考纲解读】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主要的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变式句)、省略句。 ㈠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 2.用副词“乃”“则”“即”“皆”“素”“耳”等表示判断。这些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⑤且相如素贱人。⑥此亡秦之续耳。 3.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是”作判断动词的较为少见) 如: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4.用“非”、“未”、“弗”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的判断。 如:①吾本非文人画士……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注意:以上各种类型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如是肯定判断句,要用“是”;如是否定判断句,要用“不是”。) ㈡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3.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 如: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wéi,动词,治理的意思)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如: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如: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拔。)②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㈢省略句 1.省主语。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承前省 ②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 ③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自述省 ④“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对话省 2.省谓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项王曰:“壮士!之卮酒赐。”则与(之)斗卮酒。

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 10,a s ,33 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 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m m 3 2+-m m 112 +-m m

2019高考英语总练习学案第11讲:倒装句

2019高考英语总练习学案第11讲:倒装句 倒装的两种考法: 1.放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考生的倒装语法知识是否熟练掌握; 2.放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中,设置理解障碍。 倒装的两种形式: 1.完全倒装:将整个谓语动词提到主语前。 2.部分倒装:即半倒装,将谓语的一部分即助动词提到主语前。 【一】完全倒装 【翻译句子】 (1)车来了。 Herecomesthebus. (2)铃响了。 Theregoesthebell. (3)孩子们冲出来了。 Outrushedthechildren. (4)那个男孩离开了。 Awaywenttheboy. 【结论1】表方位的副词here,there或out,in,up,down,away,off等标志词放在句首,句子用完全倒装。 【翻译句子】 (12)Littledoesheknowaboutthenews. 他对这消息知之甚少。 (13)Bynomeanscanhecatchupinsuchashorttime. 他根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赶上来。 【结论1】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短语如:few,little,never,not,notuntil,nowhere,rarely,seldom,hardly/scarcely…when…,nosooner…(than)…,notonly…(butalso),atnotime,bynomeans等放在句首时,需用部分倒装。 【疑难1】 Heisactiveinpersonality,andheseldomstaysindoors.(无助动词) Heisactiveinpersonality,andseldomdoeshestayindoors.(添加does) 【疑难剖析1】假设原句中没有助动词,必须根据谓语动词的具体时态来确定相应的助动词do,does或did。 【疑难2】 NotonlychildrenbutalsoadultsareinterestedinthefilmHarryPotter. 【疑难2】Notnotonly…butalso连接两个并列主语时不可倒装。只有在连接两个句子且将notonly所连接的句子提到句首时,才可用倒装,butalso后面的句子不倒装。 【疑难3】 Ihadhardlygottotheairportwhenthep lanetookoff. →HardlyhadIgottotheairportwhentheplanetookoff.(注意谓语动词形式) 【疑难剖析3】在“hardly/scarcely…when/nosooner”位于句首时,要用部分倒装。【疑难4】Thevillagersdidnotrealizehowseriousthepollutionwasuntilallthefishdiedintheriver

导学案倒装句讲解

题目: 倒装句 备课人:姜慧君 审批人:姜慧君 备课日期:2014. 4 授课日期:2014. 4 【学习目标】掌握倒装句的用法。 【学习重点】理解部分倒装和全部倒装。 【学习难点】倒装句的灵活使用。 【知识链接】 英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 + 谓语”。如果将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这种语序叫做倒装语序。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二是为了强调。倒装主要有两种:部分倒装,把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谓语的其他部分放在主语之后。全部倒装,将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理解并学会运用。 【学习过程】 一、全部倒装: 1、用于there be 句型。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2、句首状语引起完全倒装。以here there, now, then out, in, up, down, away 等副词开头的句子里,以表示强调。 Here comes the bus. Now comes your turn. Out went the children. 当代词作主语时,主谓语序不变。 Here it is. Here he comes. 3、句首状语为表示地点的介词短语。 South of the city lies a big steel factory. From the valley came a frightening sound. 4、表语置于句首时,倒装结构为“表语 + 系动词 + 主语” 1)形容词 + be + 主语 Present at the meeting were Professor White, Professor Smith and many other guests. 2) 过去分词 + be + 主语 Gone are the days when they would do what they liked. 3) 介短 + be + 主语 Among the goods are Christmas trees, flowers, candles and toys. 5、so, nor, neither 开头的句子,表示重复前句部分内容。 He has been to Beijing, so have I. Liwei can’t answ er the question, neither can I. so 后主谓不倒装,表示对前面所述内容的肯定、确认。 Tom is very kind, so he is. 二、部分倒装: 1、否定副词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以及含有no, not 的短语(at no time, by no means, not once)放在句首时。 Never in my life have I heard such a thing. Not a single word did he say at the meeting. At no time will China turn superpower. Not once has he kept his promise. 2、以否定词开头的关联结构。not only…but also…, no sooner…than, hardly/scarcely…when.只将前半部分倒装,后半部分正常语序。Not until +时间状语 + 倒装 Not until + 句子 + 倒装。 Not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 did he come back. Not until he finished the work did he begin to watch TV . He did n’t begin to watch TV until he finished the work. Not only did he buy a bike for me but also he sent it to my house. Hardly had he got on the bus when he heard a shout. =No sooner has he got on the bus than he heard a shout. 3、only + 副词/介短/状语从句。 Only this afternoon did I finish the novel.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 He stays in bed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stay in bed.

初二物理导学案

初二物理导学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初二物理导学案编制:审批:时间: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NO:01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 2、能解释简单的声现象。 3、集中注意力,热情参与新学科学习。 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 能力立意:全面、仔细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用20分钟时间阅读教材12-16页,未学懂的部分用红笔标记; 2、用2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的过程中要随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 一、自主学习 1、问题引入:声音是哪来的?如何传播? 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2)人说话靠的振动发声,敲鼓时靠的振动发出鼓声。 3、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没有,所以真空不能传声。 (2)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声的。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4、知识点三:声速 (1)声速就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它的大小既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2)声音在不同介质里,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体中传播得最快,在体中传播得最慢。 (3)声音在15℃的空气里传播速度是m/s。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发出的声音也消失了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际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 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生 B. 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 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 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 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

(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

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 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 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 ⑧y=-3/2x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

【要点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b a c A B C 八年级数学 SX-14-B-001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导学案》导学案 编写人:王海香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定义及三角形的边、顶点、角的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重点、难点】 1.三角形的分类;2.三角形第三边的关系; 一、基础梳理 1.三角形定义:由不在 的三条线段,首尾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练习:根据你的理解,下列的图形是三角形有哪些? 2.三角形的表示:如图1所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三角形的三边 分别是 ,三个顶点是 ,三个内角是 ; 3.三角形的分类: ????? 三角形,每一个内角都 90 ○ ; 按角分 三角形,有一个内角 90○ ; 三角形,有一个内角 90○ ; 注:等腰三角形是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那么等边三角形是否属于等腰三角形呢? 。 三角形,三边 ; 按边分 三角形 两 边 ; 三边 ;( 三角形) 二、练一练 1、图中有 个三角形?分别是: 。 2、图中以E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3、 图中以∠D 为角的三角形是: 。 4、图中以AB 为边的三角形是: 。 三、议一议 右图中由A 点至B 点,有 条路线。那条路线最近? 根据是:_________ 这样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不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 新知运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 3,4,11 ( ) ② 2,5,6 ( ) ③ 3,5,8 ( ) 四、(学习教材P3例子,仿照例子再完成下面的习题。)

高三英语:倒装句-Inversion倒装句型规则讲解练习

Inversion 倒装句型 Step 1: A quiz of the preview You were asked to preview 预习 “Inversion” on Page 89 . Now see how much you know about it. 1. How many kinds of inversions are there in English? What are they? 2. Read the inversion sentences in Reading I on Page 26. Summary: a. 句子的基本语序:_________________ eg: I love English. b. 把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 叫___________结构。 c. 如果______________放在主语之前, 叫全部倒装; eg: Here comes the car. d. 如果只把______________放在主语之前, 叫部分倒装。eg: Never have I heard such a thing. e. 倒装的原因:语法结构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强调。 Step 2: Grammar study ※ 重点一:完全倒装: 谓语置于主语前。 eg: The children went out. Out went the children. The days are gone. Gone are the days. 使用完全倒装的情况: 将下列句子变成倒装句: (1) A small factory lies in the south of the ri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r. Green and many other guests were present at the par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The girl went aw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下列倒装句变成基本语序: (1) Out rushed the bo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tands an ancient tow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倒装句型翻译下列句子: (1)这是你想要的那本书。______ ______ the book you want. (2)那里以前没有学校。_______ _______ _______ schools before. (3)整座高楼展现在我们面前。_____ ______ ______ us lay _____ ______ ________ ※重点二:部分倒装:助动词/情态动词/be 动词置于主语前。(反复朗读下列句子) (1) I know little about your life. Little do I know about your life. (2) I have never heard such a thing. Never have I heard such a thing.

初中物理《压强》导学案

《压强》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设计教师: 一、我的学习目标 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及研究方法 2.知道压强的概念、表达式和单位 二、我要突破 重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理解压强 三、实验器材: 海绵、小方桌、砝码、气球、盒装奶、刻度尺 四、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五、开始学习 1、我来回答 (1)你左右两只手指的感觉是? (2)你看到的现象是?人对气球施加的作用力是? (3)压力的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的_____不同。 (4) 压力作用效果可能和_____和____有关。 2、我来探究 探究目标: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和假设】 猜想一:压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猜想二:压力的作用效果和_______________有关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①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比较受力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择实验器材中受力物体如何选择? 选择受力_______________的物体 ③控制变量法具体如何操作? 控制_________相同时,改变__________,比较受力物体的下陷深度; 控制_________相同时,改变__________,比较受力物体的下陷深度; 【我来设计】 实验序号受力物体受力面压力下陷深度1 2 3 【实验进行中】 【我的探究成果】

比较实验___和_____当____________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实验___和_____当____________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大或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我的认识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根据公式可以知道 当S一定,F增大,则P____;当F一定,S减小,则P____。 当S一定,F增大,则P____;当F一定,S减小,则P____。 我来归纳: 增加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来挑战 1、红军叔叔在过草地时,不慎陷入沼泽,无力自拔,处境危急。假如你 也在其行列,你该怎么办呢? 2、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B.书包背带做得较宽 C.斧刃磨的很锋利 D.木凳上放置一块柔软的座垫

倒装句导学案(看例子得结论 )含答案

倒装句导学案 一、仔细观察例句,参考《新测评》P73-75,把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并给予总结 1.e.g. Susan had hardly entered the room when the doorbell rang. ——Hardly had Susan entered the room when the doorbell rang. e.g I will lend money to him under no circumstances.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lend money to him. e.g. She not only didn't accept my invitation, she but also was extremely angry. ——Not only did she accept my invitation, but also she was extremely angry. 1.)I have never seen such wonderful pictures in my life. Never have I seen such wonderful pictures in my life. 2.)I was bored at no time during the tour. At no time was I bored during the tour. 3. ) He seldom paints now. Seldom does he paint now. 4. ) I had hardly got to Amsterdam when it began to snow. Hardly had I got to Amsterdam when it began to snow. 5. ) We can give up learn at no time. At no time can we give up. 6.) John not only loves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Not only does John love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Conclus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g. The actor came to the party only after being asked three times. ——Only after being asked three times did the actor come to the party. 7). You can learn as much about European artists only on such a trip. Only on such a trip can you learn as much about European artists. 8).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th only then.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ath. 9). He was able to get happily back to work only when the war was over in 1918.

初中物理弹力导学案

弹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人对物体的作用,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建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5.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6.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的方法感受弹力并感受到弹力变形的物体具有能量,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探究能力。 7.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培养自学和运用工具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教学难点:力、弹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课前预习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初步感受力; 2.通过已有生活中经验来感受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 3.家庭活动:利用家中器物自制测力计 创设情景 古人在打猎、奔跑、搏斗、提重物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力的作用。 什么是力呢,它的产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课内探究 【问题1】力是什么? [思考]观察图 [百度图片] https://www.docsj.com/doc/ce9890642.html,/view/70fe3b373968011ca30091d0?fr=prin 请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人都在做什么?这些作用都是由什么产生的? [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现有器材感受人对物体的作用(推、拉、举、压) [交流] 1、讨论其他哪些物体可以产生同样效果? 2、如果要产生力,至少要涉及到几个物体?; 3、你能找到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例子吗? 4、受力的物体与没有受力的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 [总结] 1、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对物体的作用来代替。 2、物理学中,把的作用称为力 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分别称为物体和物体。 【问题2】弹性形变和弹力 [思考]力作用在物体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拉橡皮筋②压气球③拉弹簧,并观察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流1]物体为什么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 [总结1] 1、物体的和的改变,叫做形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 学习目标: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 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 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 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 ⑴ 3.0 ⑵ 3- ⑶ 2 )2 1(- ⑷ ()223≥-a a 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 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x ⑵ x -21 ⑶13-+ -x x ⑷2x ⑸3x (6) ()01-a (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 (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 已知(),03122 =-++b a 求a,b 的值 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 1.下列各式中:①52+- 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 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 21 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 x x y ,则=y 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 a 1+ -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 (A )一 (B)二 (C)三 (D)四 6.若,011=-++b a 则=+20112011 b a 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 8.已知01442=-++ +-y x y y ,求xy 的值

倒装句复习学案

高效复习探究学案------倒装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要点 Enjoy the following story: Long long ago, ____________; On the hill____________; In the temple ______________; The old monk was telling stories to a little monk. What story was he telling? 二.学习考纲----关于倒装句部分(高考考什么) 二.复习倒装句 任务一结合课本句子分析出倒装的概念和种类 Ask the Ss to find out th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never, not only ,only if or here in the reading passage. A.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B.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C.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can you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D.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 观察比较这几个句子,找出语序的不同。 基本语序(I love English)______________ a,b和c的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英语句子通常有两种语序:一种是陈述语序,一种是倒装语序。将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置于主语之前的语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倒装可分为

倒装句导学案看例子得结论含答案(终审稿)

倒装句导学案看例子得 结论含答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

倒装句导学案 一、仔细观察例句,参考《新测评》P73-75,把下列句子改写为倒装句并给予总结 Susan had hardly entered the room when the doorbell rang. ——Hardly had Susan entered the room when the doorbell rang. I will lend money to him under no circumstances. ——under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lend money to him. . She not only didn't accept my invitation, she but also was extremely angry. ——Not only did she accept my invitation, but also she was extremely angry. 1.)I have never seen such wonderful pictures in my life. Never have I seen such wonderful pictures in my life. 2.)I was bored at no time during the tour. At no time was I bored during the tour. 3. ) He seldom paints now. Seldom does he paint now. 4. ) I had hardly got to Amsterdam when it began to snow. Hardly had I got to Amsterdam when it began to snow. 5. ) We can give up learn at no time. At no time can we give up. 6.) John not only loves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Not only does John love Chinese, he is also good at speaking it. Conclus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