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

阅读5

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汉语之瑰宝,词语之精华,文化之结晶。

从来源看,不少成语是由古代寓言、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浓缩”而成的。而这些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由这些“珍品”浓缩而成的成语,就像颗颗珍珠,熠熠闪光。

如出自寓言的成语:狐假虎威、东施效颦、愚公移山等。这些成语

。再如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使人受到鼓舞。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鼓作气、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是历史人物言行的记录,总能引人深思。

还有一些非典故性的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的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古代一些名家的名篇。由这些“名篇”锤炼出的成语,往往是作品的精华所在。如儒家经典《论语》一书产生的成语,收到《成语探源辞典》中的有166条。这些成语,有的就是《论语》中的原文,如学而不厌;有的把较长的句子精简压缩,变成成语,如患得患失;还有的是把出处不同,而意思相关的词语合在一起,构成成语,如屏气凝神。还有其他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其结果都是保留了原文中的精华部分。

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句子。

2.文章介绍了成语的两种主要来源:一是,二是

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式。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

1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来源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讲解,孩子写作必备素材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8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专心致志 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成语来源及类型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1、3 字重叠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 (3 )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 (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ABCB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 【反义词】:坐享其成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结构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 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 1画龙点睛 2 图穷匕见3三顾茅庐 4 不耻下问5举一反三6任重道远 7 春风得意 8一帆风顺9纸上谈兵10朝三暮四11空中楼阁12集思广益13逃之夭夭 14 锦上添花 15想入非非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18可歌可泣19天衣无缝20百感交集 21 痛改前非 22画饼充饥23哗众取宠 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25孤芳自赏26居心叵测27放虎归山28循规蹈矩 29恨铁不成钢30自欺欺人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 32 水深火热 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每次)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认为)诳,因(因此)点其一。须臾(过了一会),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都)在。 注释: 张僧繇:南朝时梁人。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主人公简介】 张僧繇(yóu ),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南朝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梁武帝天监(502年- 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任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擅写真、顼道人物,亦善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于是后来“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上关键的一两笔)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故事】 梁朝张僧繇是吴地人。天监年间,任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张僧繇在金陵的安乐寺的墙壁上画四条龙,却没有画上眼睛。游人们觉得很奇怪,认为应该画上眼睛,就坚持让张僧繇画上龙的眼睛。张僧繇说画了龙的眼睛以后,那些龙会飞走。可人们不信,认为他在骗人。张僧繇无奈,只好给其中一条龙画上了眼睛。只见他在眼白上轻轻一点,过了一会儿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那一条龙飞上了天!……等天气变回原样后,人们发现被点上眼睛的

成语出处 成语来源

出自上古典籍、中古著作及佛教文獻成語舉例 出自上古典籍的成语 不可救药《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惩前毖后《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不约而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弹丸之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出自中古著作的成语 别有天地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刻骨铭心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青梅竹马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天伦之乐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别开生面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惨淡经营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怵目惊心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大放厥词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耳熟能详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不容置疑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出自佛教典籍的成语 电光朝露《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皆大欢喜《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作如是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精]成语的特点、来源、结构和使用中容易犯的错误详解

成语的特点、来源、结构和使用中容易犯的错误详解 (1)成语的的特点 意义的整体性。有些成语不能单纯按字面理解,因为它所表达的是整体的意思。例如:“破釜沉舟”,表面意思是“打破锅弄沉船”,实际含义是“下定决心干到底”。 结构的凝固性。因为成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所以结构相对固定,不能随意变更,一般应保持原字和构成方式。例如:“犬牙交错”不能换成“狗牙交错”,“愚公移山”不能说成“愚公挪山”“愚公铲山”“愚公搬山”等。 形成的历史性。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具有很长的演化时间,一些成语在感情色彩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明哲保身”。(2)成语的来源 来源于古代寓言和神话。例如: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塞翁失马(《淮南子》)、叶公好龙(《新序·杂事》)。 来源于历史事件和故事。例如:

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例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完璧归赵。反映楚汉战争历史的,如:四面楚歌、项庄舞剑、取而代之。反映三国历史的,如:三顾茅庐、望梅止渴、万事俱备。 来源于古典作品名句。例如: 七手八脚、门当户对、少见多怪、半斤八两。 来源于外民族的成语典故。例如: 火中取栗(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 (3)成语的语法结构 并列关系。例如:披坚执锐防微杜渐冷嘲热讽拈轻怕重 承接关系。例如:见异思迁先斩后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目的关系。例如:削足适履守株待兔杀一儆百越俎代庖 因果关系。例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主谓关系。例如:毛遂自荐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叶公好龙 动宾关系。例如:不见经传颠倒黑白顿开茅塞如丧考妣 动补关系。例如:轻如鸿毛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荒谬绝伦 联动关系。例如:画蛇添足抱薪救火亡羊补牢借刀杀人 兼语关系。例如:请君入瓮令人生畏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成语出处成语来源

个人收集整理-ZQ 出自上古典籍地成语 不可救药《诗经·大雅·板》:“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惩前毖后《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耳提面命《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不约而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弹丸之地《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高屋建瓴《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出自中古著作地成语 别有天地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刻骨铭心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青梅竹马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天伦之乐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别开生面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惨淡经营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怵目惊心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大放厥词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耳濡目染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耳熟能详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不容置疑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出自佛教典籍地成语 电光朝露《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皆大欢喜《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作如是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心心相印《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恶语伤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洪州法昌倚遇禅师》:“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超然自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风平浪静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火烧眉毛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问:‘如何是急切一句?’诗曰:‘火烧眉毛.’” 看风使舵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自作自受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顽石点头《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1 / 1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即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上像短语或小句但有了定型的语言备用单位。1、特点: 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 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朝三暮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 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

男大女。3、作用:恰当运用成语,可以 使文章言简意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使文章生动形象,如:“掩耳盗铃”喻自欺欺人、“口蜜腹剑”喻嘴甜心狠、“异想天开”喻想法不切实际、“千言万语”喻话语很多。 能够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附录一:成语中易写错的字(括号中为正确) 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乌和之众(合)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退化变质(蜕)文过是非(饰)无耻滥言(澜) 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心浮气燥(躁)形消骨立(销)修茸一新(葺)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77863432.html, 古今异义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作者:周琳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1期 摘要: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 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成语语义转移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字面义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句子: (1)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① (2)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3)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通常认为,“一丝不挂”指“不穿衣服、赤身裸体”。按照此义,例(1)应解释为“佛就是不穿衣服、赤身裸体……”,这令人费解。“空空如也”一般解释为“一无所有”,似乎与“有鄙夫问于我”在文义上无法衔接。例(3)所说的应为值得褒扬之事,但“明目张胆”意为“公开地大胆 做坏事”,显然与语境不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上述成语古今义已大相径庭,三个例句使用的是成语的古义,若按照成语的今义去理解句义,自然会出现偏差。我们将成语这种古今义无相承关系,甚至发生了毫不相干的意义变化的现象称为“语义转移”。显然,上述成语均发生了语义转移。那么,它们语义转移的类型是否相同?成语语义转移的类型究竟有哪些?引起语义转移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下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二、成语语义转移的主要类型 (一)多义语素义位转换 有些成语中的多义语素本来使用义位甲,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转换为义位乙,这就导致整个成语语义发生转移。前文所说的“一丝不挂”就属这种情况。该成语本为佛教用语,“比喻不被尘俗牵累”②,在佛典中常见其本义。其他文学作品用例如: (4)你想那颗一丝不挂却又爱着一切的童心,眼见得在那隐约的朝雾里,凭你怎样招着你的手儿,总是不回到腔子里来。

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1.按照成语的来源和结构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下列成语 【来源】 神话传说:天衣无缝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空中楼阁画饼充饥放虎归山 历史故事:画龙点睛(张僧繇)图穷匕见(荆轲)三顾茅庐(刘备)纸上谈兵(赵括) 文人作品: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任重道远--《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春风得意--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帆风顺--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集思广益--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逃之夭夭--《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锦上添花--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落井下石--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中流砥柱--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可歌可泣--《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百感交集--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痛改前非--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哗众取宠--《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战无不胜--刘向·《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孤芳自赏--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居心叵测--林则徐《使粤奏稿》:“且其居心叵测,反复靡常。” 循规蹈矩--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恨铁不成钢--曹雪芹《红楼梦》:“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自欺欺人--《朱子语类》:“因说自欺欺人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来源》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龙车中心校税文平设计理念: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文库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深远,读上去朗朗上口;而成语故事则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无论哪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可是孩子们却不知道成语不仅仅来源于故事,它还有很多出处。 教学内容: 1.阅读历史故事《唇亡齿寒》 2.阅读《成语的来源》的相关文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成语的来源,归纳出成语都来源于哪里。 2.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教学准备:组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游戏导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成语接龙》,看谁接的成语最多。师出示成语“惊弓之鸟”,孩子们接成语。 2.师:游戏虽然好玩,但你们知道这些成语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背后的故事。 3.知道群文阅读吗?(群,就是聚集在一起。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聚集在一起阅读、学习)我们先来读一则小故事。 二、示范阅读《唇亡齿寒》 1.自由阅读。思考: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虞国为什么会灭亡?虢国和虞国是什么关系呢? 2.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生反馈,注意引导: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就好比我们身体的谁和谁的关系?

3.小结:唇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这个故事教育了后来的很多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利害密要相关。 三、阅读《成语的来源》的相关文章 1.要求:阅阅读《成语的来源》的相关文章,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几个小故事再次细细品味,归纳成语来源于哪里。 2.完成表格。(出示多媒体) 3.汇报交流成语的来源,并说说成语意义和成语的来源有什么关系。 4.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四、推荐阅读——《中国成语故事》 五、小结:不同的成语,不同的来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但成语却给了我们深刻的道理。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民间文化的熏陶中,如果我们坚持开展成语教学,必然会使我国这一文学宝库里璀灿的明珠--成语延续下去,以更高的姿态代代相传、享誉世界,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走出课堂、走向世界!

“成语”的由来

■卢卓群 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兢、小心翼翼、高高在上、求之不得、不可救药、有的放矢”等。再如狐假虎威的故事,先秦典籍中多有记载。浓缩这一故事的四个字“狐假虎威”相沿习用,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一条成语。成语这一语言事实,先秦以来就有。而出现“成语”一词则在元朝。元朝以前,用什么来指称成语呢?人们把它同典故混为一谈。“典故”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指常例、典制和故实。大约汉魏以后,“典故”又用来指引用古书中的传说、故事或词语(包括俗语、谚语、格言等)。引用典故来表达己意,我们叫用典,古人叫用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沈侯(约)文章用事,不使人觉,若胸意语也。”唐宋时,人们赋诗著文,讲究用典,大力宣传“取古之陈言用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宋·黄庭坚《答洪与驹书》)那时用典相当普遍。 典故的特点之一是语言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源于典故故事的事典即是如此。如“狐假虎威”作为典故,用例所涉语形有“狐假虎威、威假狐虎、虎威狐假、假虎之威、狐虎之威、狐假虎势、假虎张威、假虎树威、威假虎狐、虎威余、狐假、假威”等。源于诗文的语典其语言形式一般没有事典多。我们将此二者作为典故发展的一条路线,都是以“多形、引用”的方式表现的。在一个典故运用的过程中,往往有一条或两条被反复引用、相沿引用,形成习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锤炼,使其形式和意义固化,并为人们所熟知。“狐假虎威”即是。这就形成了典故发展的另一条“定型、习用”的路线。这一条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为成语从典故中分离出来创造了条件,并成为成语的主要来源。由此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典故的分离,从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创造新的语言(词汇)”是“经过语言的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的长期积累”来实现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成语的新质积累了一千多年,到宋元之际约一百二十年间是“成语”由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拐点。 所谓宋元之际,指南宋、金、元交错共存的一个历史时段。这三个阶段正好有三位关注典故俗谚的学者:南宋的洪迈(1123-1203),金朝的王若虚(1174-1243),元朝的刘祁(1203-1250),从洪迈出生到刘祁去世,共约一百二十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成语”由来的发展过程中的拐点。先说洪迈,他对典故俗语之类很感兴趣。他的著述《容斋随笔》五集中,尤喜对宋朝人使用的俗语典故考本溯源。如《容斋五笔·狐假虎威》:“谚有狐假虎威语,稚子来扣其义,因示以《战国策》、《新序》所载。”下文叙其故事及含义后说“俗谚盖本此。”大约因为俗谚是通俗的习用的固定语句,为众所知。故洪迈用俗谚去指称“狐假虎威”。后来清人赵翼《郂余从谈·成语·序》说:“洪容斋(迈)渭世俗称引成语,往往习用为常,反不知其所出。”清人用“成语”去取代洪迈的“俗谚“,看来洪迈似有“成语”的概念,但还没出现“成语”一词。 金朝王若虚试图用“成言”去概括指称,他在《滹南遗老集》中有“‘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成言也。”“成言”是先秦就有的一个旧词,王若虚试将其赋予新义。这个新义词“成言”未被人们接受。洪迈和王若虚同时在世有29年,可惜他们没有研讨过“成言”之类的问题。洪迈还使过金朝,但不去搞学术交流。 金朝的另一位太学生刘祁,和同朝王若虚同时在世40年。王若虚在金朝做官,1234年金亡,王若虚微服北归。1232年,元兵攻打金朝汴京,刘祁逃到乡间,在他的归潜类中写作《归潜志》。入元,刘祁生活在元朝了,与王若虚无缘相交,仍然写作他的《归潜志》。刘祁熟于典故俗谚,他思考对其中习用的固定语句如何指称,于是考虑用一个新词“成语”来概括。今天的《汉语大词典》“成语”条列有二义,其一义:“习用的古语。”首例引:“元·刘祁《归

成语的重要来源

成语的重要来源 学习语文,成语和熟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成语的来源渠道多多,古代文化典籍就是它的重要来源之一。孔子奠基的儒家思想对国人的思想、心理结构和官方的统治有其强大的规范力和制约力,《论语》又是儒学的开山理论,于是《论语》就成了成语的重要的来源之一。 读过《论语》的人,都能随口说出其中的一些成语来。这些成语有两种来源方式:沿用和衍生。 先说沿用。从《论语》的任一篇目中信手拈来几个成语,都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例如《为政》篇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周而不比,比而不周”等,《公冶长》中的“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朽木粪土”“瑚琏之器”“千乘之国”“巧言令色”等,《述而》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暴虎冯河”等。这些成语直到今天仍然经常被人们引用。其他篇目中的“笃信好学,死守善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色厉内荏”“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等等也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 再说衍生。所谓衍生的成语是指《论语》中的语言通过压缩、扩展、变换等手法演变、发展到现在的成语。例如“四海之内皆

兄弟”就是从《颜渊》中的“君子敬而勿失,与人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中衍生而来的。又如《述而》中的“举一反三”“择善而从”等不单是从《论语》中衍化而来的,而且是其中某些词语的浓缩和概括。“举一反三”原文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的意思是,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为例,让他类推其余三个角,如果不能类推,就不再教他了。后来人们用“举一反三”来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就能知道其他事情,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择善而从”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抽取概括而来的。同样,像“文质彬彬”“后生可畏”“无所用心”“工事利器”等等均从《论语》中衍生而来。其他如“言必信,行必果”、“欲速则不达”。“志士仁人”等举不胜举。只要翻开儒家经典《论语》,就可以读到很多很多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欢的成语。 附带说一句,汉语中的某些成语,虽不是出自《论语》,但也跟儒家先圣有关,“良药苦口”便见于《孔子家语》,诸如此类俯拾即是。 综上所说,笔者认为,儒家经典《论语》不仅是千百年来制约和规范人们心理、思想、行动的经典,同时也是文学研究的经典。小到文学语言中词语、成语、熟语的发展,大到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继承,都非常有研究价值。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应抽出一些时间到《论语》中浏览一番,最起码它可以为我们积

成语构造方式的课堂练习成语运用的课堂练习

第七节熟语 【学习目标】 一、掌握成语的基本特征、来源、结构以及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二、掌握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特点。 三、了解成语与其他熟语之间的区别。 【训练目标】 积累熟语,丰富语言词汇,提高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学习指导】 熟语,又叫习用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 一、熟语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结构定型。在语言运用中,熟语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定型的结构形式出现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固性。 第二,意义完整。这些固定结构所表示的意义,一般都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绝大部分都是抽象概括化了的,总是以一种特定的整体的意义出现的。 第三,充当语言的备用单位。在语言运用中,这些固定结构都是组句的备用材料,它们的作用相当于词。 二、熟语的类型 熟语类型的主要有: 1、成语 2、惯用语 3、歇后语 4、谚语 (一)成语 成语是一种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1、成语的特点 (1)意义的完整性。成语的意义常常不等于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含有比喻、引申等意义,成语具有整体的意义,如“瓜田李下”、“九牛一毛”。 (2)结构的定型性。成语相沿习用,约定俗成,其结构相对来说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加、减少或改变某个成分。

成语一般体现为四字格的形式。 2、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是历史继承的。 寓言神话: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画龙点睛杯弓蛇影守株待兔 历史故事:望梅止渴滥竽充数毛遂自荐洛阳纸贵江郎才尽 典籍诗文:尔虞我诈一鼓作气梦笔生花门可罗雀每况愈下古往今 来勾心斗角卷土重来人心不足蛇吞象 口头流传:恭敬不如从命三天两头狼子野心能工巧匠 (2)二是当代创造的例如: 艰苦朴素优胜劣汰全心全意万家灯火百花齐放 (3)三是外来借用的例如: 一尘不染三生有幸大千世界五体投地(佛教用语) 火中取栗(出自法国寓言) 3、成语的构造 *并列 眉飞色舞天高地厚春花秋实德高望重 *偏正 近水楼台世外桃源庞然大物一丘之貉 *动宾 重整旗鼓初露锋芒饱经风霜光复旧物 *主谓 塞翁失马夜郎自大毛遂自荐枯木逢春 *补充重于泰山持之以恒掉以轻心牢不可破 *连动打草惊蛇饮水思源借花献佛闻鸡起舞见利忘义 *兼语调虎离山引狼入室点铁成金认贼作父令人发指 *紧缩不破不立一触即发一尘不染一蹴而就华而不实穷则思变 也有些不好分析:“乱七八糟慢条斯理” 4、作用 (1)语言经济、概括力强 许多作品标题利用这特点:《南征北战》《好事多磨》《暴风骤雨》《逐鹿中原》

成语来源及类型

成语来源及类型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 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如,自强不息,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 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如二起头的 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 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 (3)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 (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 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 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近义词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比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稳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汤 (2)夸张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日里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云消雾散雾里看花冰清玉洁(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了解) 6、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焕)然一新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计)其数 走头(投)无路汗流夹(浃)背挤(济)挤一堂鬼(诡)计多端 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免(勉为其难)弱不经(禁)风 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孙)山迫不急(及)待 山青(清)水秀随声附合(和)永(勇)往直前仗义直(执)言 星罗其(棋)布名符(副)其实如火如茶(荼)半徒(途)而废 惹事(是)生非 7、生肖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牛刀小试力大如牛虎口余生守株待兔兔死狐悲 叶公好龙龙飞凤舞生龙活虎画蛇添足打草惊蛇老马识途顺手牵羊 亡羊补牢闻鸡起舞呆若木鸡杀鸡儆猴狗仗人势白去苍狗猴年马月 悬崖勒马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 心想事成三头六臂焦头烂额另眼相看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扬眉吐气 千钧一发掩耳盗铃嗤之以鼻摇唇鼓舌唇齿相依劈头盖脸一手遮天

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字的起源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形象地展示汉字的发展 (2)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关心汉字的发展。(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书写规则,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气息,并且有助于鉴赏书法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 理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教学难点 对汉字的起源、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的理解并能正确地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悠悠中华五千年,中国有着太多太多让外国人仰慕的东西,包括四大发明,文字等等,而汉字则是见证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载体,今天句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走进中国。 二、推进新课 北京奥运会将要举行,圣火传递仪式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奥运会的会徽。 1、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2)八卦说 (3)书画说 (4)仓颉造字说 课堂活动:文字游戏 2、汉字的造字方法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4)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5)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 (6)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课堂活动

3、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金文 (3)小篆 (4)隶书 (5)草书 (6)楷书 课堂活动:书法欣赏 三、课堂小结 四、课外延伸 课后“小试身手” 汉语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三种构件的定义及区别 2、掌握汉字架构的方法和拆解的规则 3、了解汉字架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构件的定义与架构拆解的规则 教学设计 1、方块的奥妙 汉字由各个部件构成,构成字的部件都合理地安排在方框内,相互平衡,使得每个字从视觉上看都疏密得当,重心平稳,结构对称,肥瘦适中。这就是方块的奥妙。 2、汉字的构件——笔画 汉字中最小的单位就是笔画。 笔画指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按写字时从下笔到提笔计算。 现行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是: 横一竖丨撇丿点丶折乛 3、汉字的构件——部件 部件是汉字基本的构形单位。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方面,不管笔画多复杂,只要串在一起分不开,都可以作为一个部件看待,如“事、串、重”; 另一方面,只要能够拆开作为独立的结构单位,就可以都看作是部件,如“燃、涃”。 4、汉字的构件——偏旁 偏旁是构成汉字的最直接的单位。 偏旁是对字中表义或表音成分的分析,而部件是对现代汉字内部结构系统分析的结果。 一般说来,偏旁是指合体字(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中的表音或表意单位,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不能再拆分,也就没有偏旁一说。 5、补充:部首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典、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部首不等同于部件,如“鼻、黑、麻、鹿”等都是《新华字典》中的部首,也都可以再分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海誓山盟拔刀相助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火树银花昨日黄花春花秋月花团锦簇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大好山河刀山火海地动山摇悬崖峭壁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江山如画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青红皂白绿水青山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不甘示弱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披荆斩棘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威武不屈舍生忘死肝胆相照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厚颜无耻 春天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风和日丽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百鸟鸣春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莲叶满池 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菊怒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金桂飘香秋天的景色: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 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漫天飞雪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冰天雪地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开天辟地、牛郎织女、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天衣无缝、女娲补天 源自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鹬蚌相争刻舟求剑鹏程万里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源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安步当车暗渡陈仓按图索骥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三顾茅庐 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海誓山盟拔刀相助亲密无间 描写花的成语 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火树银花昨日黄花春花秋月花团锦簇花枝招展 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大好山河刀山火海地动山摇悬崖峭壁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江山如画锦绣山河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青红皂白绿水青山 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笨鸟先飞闻鸡起舞自强不息只争朝夕不甘示弱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披荆斩棘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威武不屈舍生忘死肝胆相照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厚颜无耻 春天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风和日丽春花烂漫 春天的景色 :鸟语花香百鸟鸣春百花齐放莺歌燕舞 夏天的热 :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 夏天的景色 :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莲叶满池 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菊怒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金桂飘香秋天的景色: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 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 冬天的景色 :冰封雪盖漫天飞雪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冰天雪地

成语来源之历史典故

成语来源之历史典故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三顾茅庐(刘备):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如鱼得水(刘备):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煮豆燃箕(曹植):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刮目相看(吕蒙):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初出茅庐(诸葛亮):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乐不思蜀(刘禅):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七步成诗(曹植):称人才思敏捷 言过其实(马谡):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七擒七纵(诸葛亮):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宝刀不老(黄忠):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才高八斗(曹植):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出自】:《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过关斩将(关羽):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单刀赴会(关羽):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望梅止渴(曹操):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东山再起(谢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洛阳纸贵(左思):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闻鸡起舞(祖逖、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草木皆兵(苻坚):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凿壁偷光(匡衡):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狗尾续貂(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