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体系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体系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体系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体系

浅析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体系

【摘要】针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一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建立易于操作且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制度,还剖析了贫困生概念的多层次本质内涵,重点论述了制度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并对现有的资助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资助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在大学校园里逐渐涌现出一批“贫困大学生群体”。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达2309万人,其中贫困生约57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27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1]。对于这一群体,国家、社会和高校给予了大力的关心和支持,并形成了“奖、助、减、免、补、勤、贷”的助学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问题。但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等问题已是高校工作的主要部分,同时高校贫困生认定的问题又多,没有一套客观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从而导致贫困生认定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道难题。高校中真正的贫困生究竟有多少,到底什么样的学生能算贫困生,用什么标准来界定,已是摆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面前最基本的问题。

1.现行高校认定贫困生标准

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的生源地分布特别分散,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因而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再者,如果要准确地了解一名学生每月从家中得到多少生活费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目前大多高校采用的认定标注,其内容主要有:①孤儿或烈士子女,其他亲属无资助能力者;②单亲且家庭无固定收入;

③两个以上子女同时在高等学校就读,家庭经济不足以支付学费;④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卧病,需长期住院治疗;⑤父母没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⑥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⑦家庭所在地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家庭无固定收入;或父母均下岗,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⑧本人在校期间每月最低生活费标准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⑨家庭人口多,收入少,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同时明确规定,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除第一条)可定为困难或一般困难;符合第一条或符合上述两个以上条件者可定为特困生。最后又补充以下条件加以约束限制,有以下情况不得界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①月消费过高或经常在外大额就餐(酗酒、大吃大喝)、吸烟者;②平时有超过一般同学的高档消费现象的(如穿名牌服装、佩戴贵重金银首饰、使用高档化妆品、经常进出网吧、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服滋补品等)[2]。

以上贫困生认定标准从概念上还是相当清楚,反映出了贫困生的基本特征,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操作中学校对学生信息的准确性缺乏可靠的收集,所以无法准确得到学生的消费状况,这样就无法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高校一般采取《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衡量。

高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法就是让贫困生到生源地进行家庭情况摸底调查,如实填写家庭成员情况、收入情况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然后村、乡、县三级民政部门盖章确认。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很不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实践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为人民谋利益、巩固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2016学年度,在区教育局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我们教育总支的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各学校按总支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三免一补”政策,紧紧围绕贫困生助学工作的目标,以实施”免”“补”工作为重点,以社会捐资助学为补充,实行学校补助与社会助学相结合来开展工作。一年来,我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了贫困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爱心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将2016学年度贫困生助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 为了抓好扶贫助学工作,成立了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教育总支书记任组长,总支成员及各学校校长具体落实,开学初,教育总支提出“百名教师进千家,温暖送进每一户”教师家访,要求各学校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所有有学生及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深入思考,认真总结,对全年贫困生助学工作的回

顾。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在学校的共同努力下,2016学年度,资助贫困学生生活费元,共计多人,100%的学生享受”两免“,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捐助资助,共计人。全体师生爱心捐款多元。 1、规范操作流程,狠抓过程管理 ① 对困难学生实施减免相关费用及实施补助的工作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一年来,我们实行资助活动公示、公开,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公开、公正做好贫困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对助学金的发放,我们严格按制度办事,经过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确定等几个阶段,接受监督,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手中。教育总支负责对各学校资助工作及资料档案进行检查。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助困名额的确定、教材发放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免资助均由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提出审请,班主任签字,校长审核盖章后,资料档案总支和学校各存一份。通过将贫困生档案资料建立专档,加大了资助面,避免多头资助,重复救助。 2、落实专项资金,狠抓好资金筹 ①规范“三免一补”减免工作,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对所属学生进行减免,将政府的温暖惠及到每一位学生。 ②加大救助的争资、引资工作力度。坚持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落实补助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政策评估 【摘要】高等学校实施的“奖贷助补减”学生资助政策,对于解决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新资助政策体系产生的效果评价标准入手,对新资助政策体系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评价,以资助实践的经验为依据,分析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效果评价 一、资助体系构成概述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即免费加人民助学金阶段(50年代至1983年);人民助学金与人民奖学金阶段(1983至1986年);奖学金与学生贷款并存阶段(1986年至1994年);“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及国家助学贷款与国家奖学金的试行(1994年至今)。近几年,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密切配合,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措施,保证了绝大多数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也对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下半年,针对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等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1、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即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设立,每年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在校学生,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奖励资助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每人5000元,每年奖励51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 2、国家或金融机构向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的贷款,贷款对象为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现行政策规定,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数额。在国家助学贷款中创造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3、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是给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资助,对于解决特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使生存有困难的学生摆脱经济压力安心求学。国家助学金目前金额从1000元到3000元不等。 4、国家、地方政府、高校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专款,补助困难的学生。补助分不同种类和形式,主要包括定期补助、特困补助、临时补助、伙食补助等。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生的生活,减少学生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解决学生突发的重大家庭或个人遇到的困难。 5、减免学费。减免学费制度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主要针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其中,对于在校月收入(包括各种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已低于学校所在地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学习和生活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免收全部学费,对其他一般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收部分学费。 二、评价标准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本文结合我校贫困生工作实践,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现状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的完成,而且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大学生现状 1.1 经济贫困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为特困生,年收入3000元以下为贫困大学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从1997年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后,高校学生上学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时代随之而去,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大量的高校贫困学生也随之涌现出来。通常一个普通家庭支持孩子读完大学所需要的费用约为5-6万元,而一个困难家庭最少支出大概4万元才能帮助其孩子完成学业,而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4年大学的学费相当于这个家庭11年的收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灾区的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城市父母双下岗职工家庭;有的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的是家庭突遭意外或不幸,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是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的学生。据调查[2],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政府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等,部分优秀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用于缴纳学费,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和政府助学金又不能够同时享受,再加上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资助人数和金额的有限性,贫困生每月从外界获得的经济资助不足250元,经济来源少直接导致生活费用低,造成经济贫困。 1.2 心理贫困 一般地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冲突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走出农村进入大学学习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心理负担较其他人要重很多,他们的学费来自于全村乡亲的资助,来自父母常年省吃俭用的劳作,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的现状。对贫困家庭学生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1.2.1 自卑心理 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自卑;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或更时尚的文化消费差异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业余特长、就业“资本”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个别同学的言行使他们产生的自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2015) 来源: 作者: 编辑:办公室日期:2015-11-04 点击率:595 [我要打印][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近些年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已建立起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 代偿、校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绿色通道” 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 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 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 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 5000元。同一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 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 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 可分设2-3档。 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 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国 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 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 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 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 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 申请)。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张宁杨楠黄海洋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贫困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界定贫困生在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进一步解决贫困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必要支撑,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科技和社会文化的连续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有摆脱贫困,得不到必要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贫困的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进入到20世界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由免费开始向缴费过度,贫困生现象越来越普遍,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事关社会民生的社会问题。关注贫困生问题,尤其是贫困生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贫困大学生的界定 当前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有人认为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有资料指出,根据我国高校的不完全统计,在读大学生中大概有20%属于贫困大学生。因此,在进行贫困生界定的过程中,参照其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文件解释,认为贫困生是指国家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学生中,因为家庭收入少,支付

教育费用困难或者不能支持教育费用的学生。教育费用主要指学杂费和生活费。贫困生的一般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贫困、贫困和特殊贫困,其中一般贫困是指学生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家庭发生突发事故致使暂时性经济紧张,需要借钱缴费,面临暂时困难;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少,只能缴纳一部分学费,其基本生活费低于基本生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是指没有家庭经济来源,靠借债上学的学生,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学生。为研究方便,本文界定“贫困生”“特殊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 2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推进。社会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和就业岗位增加的有限性与日益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遭遇着激烈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贫困生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强烈愿望,作为高校弱势群体,就业越发困难,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目前,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相对弱势,主要表现如下:2.1选择相对单一,贫困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率增加,高校毕业生连年增长,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贫困生作为高校“弱势群体”,没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和广范的社会资源,在就业选择上既保守又相对单一,贫困毕业生考研的比例低于非贫困生考研的比例,他们更愿意直接就业。贫困毕业生选择倾向于比较稳定的机关和单位,希望通过毕业择业求得一份相对固定或者所谓的“好工作”。在求职途径选择上,贫困毕业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学校推荐来获得机会,而对于参加地人才市场和依靠朋友介绍的择业途径很少。所以,高校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更多实际困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详解

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详解 一、高校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 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简介

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体系简介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顺利入学到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大学通过精致化绿色成长方案,燕园领航、燕园携手、文明接力等计划和特色项目的实施,以及学生服务总队成长成才平台,真诚地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精神上的关爱,能力上的锻炼。北京大学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顺利入学走向顺利完成学业。 学生资助中心——专门化的学生资助机构 2006年初,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率先成立学生资助中心,全面负责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以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业背景、专项经费,搭建平台直接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在北京大学多元丰富的学生资助资金投入体系下,学生资助中心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机构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科学规范的制度,在多层次、高素质、专业背景的团队共同努力下,确保将学生资助资金及时、准确、安全、有效地提供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2010年,教育部授予北京大学“全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工作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 全过程资助:学生资助伴随学生成长全过程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同学可以收到学生资助体系简介、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绿色成长方案手册等。而后,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应: ·认真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并到乡镇街道办一级的民政部门盖章,按时将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寄回学生资助中心。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是学生申请各项资助时必须提供的资料。 ·如果家庭筹措学费、生活费有困难,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你提供帮助。 ·如果家庭不幸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为你提供燕园关爱助学金等资助。 ·如果希望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请及时到当地政府的学生资助管理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高校贫困生档案是做好贫困生相关工作的基础。本文提出了贫困生档案的 建立程序和主要内容,并对贫困生档案的管理原则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档案;资助工作 贫困生档案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作档案,产生在高校日益完善的学生资助工作中,相对于普通档案,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操作流程。建立完备的贫困生档案,可以全面地了解掌握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于客观了解和分析高 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时解决贫困生学习和生活问题,做好高校的济困助学工 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贫困生档案的建立程序 由于高校贫困学生身份的流动性和家庭情况的变化性,使得贫困生档案的变 动性比较强。鉴于贫困生档案的这种特殊性,贫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程序应与 普通档案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应由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院系审定工作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此项工作。贫 困生档案的建立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学生提出申请 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学生入学后,向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提 交申请材料时,应同时出具此表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二)班级民主评议 以班级为单位成立贫困生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班级贫 困生认定评议小组收集好《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组织申请学生 填写《贫困生档案申请表》。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校制定的贫困生认定标准 及学生提交的材料,结合学生日常实际消费水平,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 关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重点考虑孤残学生、烈 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 学生,最后确定本班级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 审核。 (三)院系审定 院系认定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 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四)公示 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持有贫困生档案的学生名单在本院系范围 内进行公示。如有异议,学生可向院系审定工作组提出质疑。审定工作组应在接 到异议材料的3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院系审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 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 个 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及时做出调整。 (五)特殊程序 学生由于家庭突发变故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申请贫困生档案时,辅导员 可在了解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经院系审定工作组审核后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审批。 (六)建立贫困生档案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问答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本专科学生) 财政部教科文司 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六年六月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和途径。通过国家资助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国家资助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消除贫困代际传递,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通过国家资助保障每个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直招士官国家资助、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二年六月)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科文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二○一二年六月)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内容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一、工作理念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贫困学生努 力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法学院在对学生的资助工作 中始终坚持志强智达言信行果工作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 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 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 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 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愉快 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1、学院高度重视资助工作,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学工办老师;班主任导师为副组长;年级 班级干部;普通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监督 和检查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检查、监督 学生资助经费、学生资助工作的落实情况。

2、认真学习资助政策体系和有关精神,建立学院级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等为辅的资助体系;为了使资助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院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资助工作的宣传、落实以及检查提供了参考,使资助工作能够做到制度化。 (二) 规范程序、健全档案 1、及时高效,核实,更新贫困生家庭信息档案库; 各班级按学生数的20%成立了贫困家庭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初步的审核,并民主评议认定,及时向学院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整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材料。我院在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贫困生档案的管理, 要求学生如实填写《普通高校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并由当地基层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证明盖章。各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通过电话或走访的形式进行抽样核实,同时对学生日常在学院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以便更客观地确认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做好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更客观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 2、立足班级,发挥民主,公平公正评定资助对象 为使资助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我院在具体

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

学生资助体系得构建 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得快速增加,贫困生得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资料显示,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得比例达到了近30%,特困生得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与山区,贫困生与特困生得比例更高。贫困生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社会各界得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围绕贫困生资助,国家有关方面先后进行了十多年得研究、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得贫困生资助体系,并且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现行得资助体系中也存在着一系列得问题。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缺乏有效得认定机制 高校贫困生认定就是贫困生资助工作得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得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得公平与均等。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得工作模式就是“学生报---教师定---学校批”,这种工作模式得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多得不确定得因素。比如,学生“报”得真实可信度问题,教师“定”与学校“批”得依据与标准问题。在部分高校中,由于助学工作得面广量大,再加上部分从事助学工作得教师得责任心不强,不注重改进工作得方式方法,不愿进行深入细致得调查研究,不去熟悉与掌握基层学生得实际情况,将资助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地处理,结果就导致“伪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得出现,让有限得资金没有帮助真正得贫困生,使不该资助得学生得到了资助。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资助得有序操作,使之真正做到公平与公正,增强资助得实效性。对策: 为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得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必须成立专门得认定机构,制定规范得认定程序。完善认定机制,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提高资助资金得效益与效率。 构建量化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科学确定资助对象,确保资助得公平公正。具体指标可指学生拥有得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等方面手设计。经济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人均月支出、家庭年收入与支出之比、家庭资产、负债总值等等;人力资源指标要包括供养人员职业、劳动力情况、家庭健康与教育支出情况;自然资源指标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有无特殊性产业;社会资指标主要指家庭社会关系网及其资助状况;特殊性指标主要括有无特殊性重大事件如事故、灾害等。学生个人综合指标指学生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物品情况、饮食及娱乐消费水平、学生德育综合评定等,要在调查研究得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得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量化贫困生线,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及时地了解贫困生得贫困程度;认定时应严格遵守贫困生认定得各项制度与程序,克服认定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不断提高济困资金得使用效益。同时要在建立动态贫困生档案制度得基础上,加快开发贫困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贫困生认定工作得信息化与网络化,大力节省贫困生认定得信息成本。 对贫困生成长过程中缺乏心理疏导与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每年近万元得学费及生活费占去了她们家庭收人得大部分,经济压力使一些贫困生一直处于焦虑得心理状态之中。还有很大部分贫困生要依靠自己解决学费、生活费等开销,她们事事都要考虑经济因素,无形之中更增加了学生得心理负担。 贫困生得心理贫困与其青少年时期得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家庭教育环境就是贫困生早期性格形成得主要影响因素。贫困生来自贫困家庭,贫困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形成了与她们得社会存在相适应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定势。其中得一些负面因素,如思维方式得封闭性、对社会不公平现象得敏感、对社会得不满情绪等将会影响贫困生得人格与

高校贫困生工作现状与对策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16 高校贫困生工作现状与对策 彭 容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摘 要:高校贫困生工作对于贫困生健康成长、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此项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共同努力来完成。只有把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工作;对策 作者简介:彭容(1968- ),四川眉山,硕士,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3)01-0116-2 贫困生问题是高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当前高校贫困生(以下简称贫困生)尽管在经济上得到一定程度资助,但他们的贫困状况,因贫困而引发的思想及心理问题并没有根本缓解。如何帮助贫困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视的课题。切实做好贫困生工作,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贫困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贫困生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具有独立性强、学习勤奋、生活简朴、吃苦耐劳等优点。贫困生进入大学后,与同学生活上、能力上的差距冲击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原有的学习优势不复存在,思想和心理问题便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1、自卑,自信心不足。与同学诸多的差距,使他们背上自卑包袱,自信心不足,不愿抛头露面。2、自尊心强烈。贫困生多为内倾型气质,不擅言谈,有强烈的自尊。3、性格孤僻、不善交往,遇到问题喜欢独自解决。4、精神压力大,有焦虑、抑郁倾向。经济、就业等压力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使他们倍感焦虑。5、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贫困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和困难,消极地对待人生。有的贫困生心理失衡、价值观扭曲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概括起来,贫困生主要存在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俗称“双困生”。 二、贫困生工作存在的不足 贫困生工作存在重经济帮扶,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思想道德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工作缺乏规范化、系统化和常态化,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制约了工作实效。 (一)贫困生工作缺乏机制保障 第一、缺乏对贫困生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落实及相关考核。贫困生工作主要涉及学工部、资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就业处和辅导员等部门,但条块分割,没形成合力,造成有事就处理,没事无人过问的被动局面。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落在辅导员身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二、高校在贫困生的资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贫困生的生活暂时得到改善,但目前对贫困生资助额度不大,资助形式单一,还不能根本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二)侧重经济资助,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的贫困生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但是,目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与非贫困生同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对贫困生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生活上,忽视了他们的思想缺陷和心理问题,对他们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需求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当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不到位,贫困生出现思想和心理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三、加强贫困生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贫困生工作机制 做好贫困生工作,高校责无旁贷。强化贫困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应建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领导,学工部、各级党团组织、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资助中心、就业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部门组成的工作队伍。让贫困生工作有领导、有职责、有落实、有考核,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制定规范的贫困生工作流程,流程大致包括建立贫困生档案、定性分析与分类、主要困难、帮扶措施、责任部门及完成情况等步骤。切实为贫困生经济解困、思想解惑、心理解压、就业解难,让所有贫困生能上学、能毕业、能就业。健全贫困生工作机制,旨在实现贫困生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二)拓宽资助渠道 落实经济帮扶是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鉴于目前对贫困生的资助来源单一,力度不大,单靠现有的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还不能根本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要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需要国家、社会、高校、贫困生本人及家庭共同努力。既要加大对贫困生的“输血”力度,又要不断增强贫困生的“造血”功能,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他助和自助有机结合起来。为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探索新型助学模式。高校应当借助自身的优势和影响,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成立助学金。学校对大力捐资助学的单位、热心教育慈善个人要给予荣誉奖励,对其需要毕业生的给予优先选拔和推荐。鼓励定向培养,即通过合同约定,由企业承担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贫困生毕业后为资助企业工作一定年限。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鼓励贫困生工学结合,引导贫困生利用个人的专业优势和 特长服务社会,让更多的贫困生能拥有智力型勤工助学的机会。高校则要为贫困生做兼职、打短工和有偿实习牵线 搭桥,既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又使贫困生受到锻炼和提高。一句话,多方努力力求最大限度缓解贫困生的经济 困难。 (三)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贫困生的思想特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sj.com/doc/cd7646856.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95.html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2017年关于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本专科生教育阶段: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校内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 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的混合资助体系 1.国家奖学金。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本专 科学生5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国家励志奖 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3%,每生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国家励志奖 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面约为全国全日制 普通高校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平 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可分设2-3档。 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 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0年。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 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 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 偿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

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 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 提出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 5.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 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每年补偿或代偿总 额的1/3,分3年补偿代偿完毕。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 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 6.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或获 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一次性补偿或代偿,对退役后复学的高校在 校生(含高校新生)实行学费减免。补偿代偿金额根据学生在校期间 每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退役复学学费减 免金额按照实际收取学费确定,每生每年均不高于8000元。 7.直招士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对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等学校学生,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对其获得的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补偿代偿金额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年实 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确定,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 8.师范生免费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 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 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资助由各 地自行实施。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生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但 不能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 9.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对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给予教育资助。内容:一是学费资助;二是 家庭经济困难退役士兵学生生活费资助;三是其他奖助学金资助。学 费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每学年每生最高不

浅析如何开展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cd7646856.html, 浅析如何开展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 作者:宋轶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3期 摘要: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是习近平總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在教育扶贫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如今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家庭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再加上高等院校招生收费制度的并轨,以及高校的扩招等,种种因素导致目前高等院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贫困生高校的帮扶体系构建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高校贫困学生帮扶体系的现状,已出现的问题以及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做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帮扶;对策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现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各种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贫困生补助、勤工助学岗位以及来自企业和社会的冠名奖学金等,构成了涵盖“奖、勤、助、贷、补、减、免”的多元化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体系。 奖学金主要包括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优秀学生奖学金是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体育成绩以及参加校院集体活动情况而进行评选的,一般分为一、二、三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奖励各方面表现极其突出的少数学生;励志奖学金,是用来奖励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刻苦、生活作风良好的贫困生。 国家助学贷款,主要是指银行对在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的一种低息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财政部全额补贴,毕业后由学生自付利息。除了可以申请贷款,再加上少量学生的生源地贷款,这些已基本解决了广大高校贫困生最基本的学费及住宿费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勤工助学是学校为贫困生设立的一些有偿工作岗位,学生从事一些如助管、值班,协助老师做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等项目,学校按照每个学生的工作量给予一定的报酬。另一部分是学生在校外进行兼职,比如家教、发传单、协助大型活动的开展等,这些工作对贫困学生充分的适应社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很大帮助,报酬也比较可观。 国家助学金是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国家对困难学生直接的财政补贴,每人每年2000元,分两个学期发放,凡通过学校贫困生认定审核的学生将获得这部分资助,这部分经费主要用在困难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补贴,比例占学生总数的18%左右,助学金是继国家助学贷款之后困难学生主要的受助方式之一。[1]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汇报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汇报 一、工作理念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贫困学生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精神,我学院在对学生的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志强智达,言信行果”工作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诚信处事的观念,帮助大学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1、学院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我院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副书记和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个学系主任、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领导、监督和检查我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检查学生资助经费的落实情况,监督学生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 2、班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各班级成立了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长、团支部书记、选举产生的多名学生代表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具体开展了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评议工作。 3、认真学习资助政策体系和有关精神,建立学院级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等为辅的资助体系;为了使资助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院关于资助工作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这些制度的制定为资助工作的宣传、落实以及检查提供了参考,使资助工作能够做到制度化。 (二)规范程序、健全档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