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3细胞呼吸学案(2)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3细胞呼吸学案(2)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3细胞呼吸学案(2)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3细胞呼吸学案(2)沪科版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3节细胞呼吸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认识其中的物质变化与能量转换过程。

2、知道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实质,举例说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二、学习重点:

1、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及原理。

2、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原理。

三、学习难点:

1、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四、知识精要:

1、呼吸是指生物体从外界获得O2同时将体内CO2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2、酵母菌为兼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氧化分解糖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糖产生乙醇和少量的CO2。

3、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形式。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分为两个连

续的阶段。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称为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脱氢形成两分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一部分形成少量的ATP,一部分以热的形式释放)。

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水的参与下,丙酮酸氧化脱去一个CO2成为二碳化合物,并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两个阶段中脱下的氢由辅酶运送至线粒体内膜,经一系列转变后与O2结合形成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形成了大量ATP)。

4、当细胞处于无氧或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分解不彻底,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后,不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醇(C2H5OH)和CO2或乳酸(C3H6O3),并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

反应式为:C 6H 12

O 6 2C 2H 5OH +2CO 2+能量 或C 6H 12O 6 2C 3H 6O 3 +能量

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高等动植物的一些组织在缺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如人体肌细胞在剧烈运动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获取能量。植物的根细胞在受涝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CO 2;马铃薯块茎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五、学习过程指导:

1、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 ,教材P78图4-24的 试管中发生;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将葡萄糖分解形成 ,教材P78图4-24的 试管中发生;所以酵母菌是 型微生物。

实验中使用石蜡油的目的是 ;

1号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溶液呈 性,

3号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溶液呈 性,比较两支试管内溶液变色所需的时间 号多于 号。

2、4号两支试管的作用是 。

2、糖的有氧分解

总反应式:

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 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2)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3)学生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生理童义。 二、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活动,学会与人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2)学生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质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有氧呼吸 一、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过能量,那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什么?ATP的合成需要哪些条件(酶、原料、能量)?其中能量的来源有哪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硝化细菌的化学合成作用),细胞呼吸在哪里发生,又是怎

样进行的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呼吸。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呼吸是什么,指的是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空气,利用其中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的,这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指的是什么,它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介绍细胞呼吸其实就是糖的氧化。Ppt展示光能—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将能量释放供机体利用,根据有无氧气的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说明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通常我们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这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主要形式。 教师:结合木头的燃烧的过程,它是一个较剧烈的化学变化,在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细胞呼吸是在常温下进行的,所产生的能量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ATP 中,其余的则变成热能释放出去。比较细胞呼吸的过程,总结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糖的的氧化过程, 教师:提问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学生:线粒体 教师:PPT展示线粒体结构模型,带领学生一起回顾线粒体各部分结构,细胞呼吸主要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所以称其是动力车间。 教师: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阅读书本P73-74,然后请同学回答哪三个阶段及相应的场所。 学生:阅读并回答三个阶段及场所。 教师:解释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过程,并书写每个过程的方程式,和同学一起来配平方程式,对[H]进行解释,它是一种脱氢酶的辅酶,其实就是脱氢酶脱下的氢然后给它拿着,待会给第三个环节利用,NADH是还原型的,NAD+ 第一阶段:葡萄糖的降解阶段。(糖酵解) a. 发生部位:细胞质基质。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小学科学《能量的转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科学探究: (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为此特做如下教学准备:录音机、火柴、缝衣针、花生、凉水、不锈钢汤勺、软木塞、大扣子、长1米左右的线绳、DVD教学资料。 三、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5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认识能量转换的概念。 六年级学生对能量转换基本没有科学的清晰的认识,教学时通过 (放映幻灯4)身边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弄清能量的转换是怎么回事, 再通过开灯、放录音、搓手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能量可以转换并经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呼吸作用 名词: 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

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生物化学重点_第八章 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教学提纲

第八章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指细胞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进行氧化分解而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的;在常温、常压、近于中性及有水环境中进行的;反应逐步释放出能量,相当一部分能量以高能磷酸酯键的形式储存起来。 二、线粒体氧化呼吸链: 生物氧化过程中,从代谢物上脱下的氢由一系列传递体依次传递,最后与氧形成水的整个体系称为呼吸链。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复合体有: 1.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NADH+H+)传递给CoQ。2.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其作用是将FADH2传递给CoQ。 3.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4.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 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 DH→ FMN→CoQ→b→ c1 → c →aa3 →1/2O2 。丙酮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FAD→CoQ→b→ c1 → c →aa3 →1/2O2 。琥珀酸和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四、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 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高中生物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高中生物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气泡从溶液中释放的速度)来判断H2O2分解反应的速度。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使其能同时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H2O2溶液,蒸馏水,3.5%FeCl3溶液,0.01%过氧化氢酶溶液,恒温水浴锅,试管。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整个实验中,不同处理的试管中O2的释放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仅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重做上述实验,O2释放的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4分)下列列出的材料供任意选用,实验用具充足.且试剂浓度适宜,回答有关问题。 各溶液均新配制:淀粉酶溶液、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淀粉溶液、蔗糖溶液、过氧化氢溶液、HCl、NaOH、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斐林试剂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所供材料,_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3)研究淀粉酶的专一性,选用的反应物最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是否出现相应的颜色变化从而来获取实验结果。为了较长时间保存唾液淀粉酶,应选用温度为 _________(选填:“4℃”、“37℃”、“60℃”),pH为 ________(选填:“1.5”、“6.5”、“10.5”)的条件。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在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时,有人用血糖仪对稀释10倍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用葡萄糖消耗量计算出呼吸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属于对照实验,其中有氧组为实验组、无氧组为对照组 B.该实验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测C02的产生情况,以浊度为实验指标 C.随着时间变化装置中酵母菌种群的有氧呼吸速率、无氧呼吸速率都逐渐下降 D.每升培养液中酵母菌前15min的有氧呼吸速率为0.393mmol/min,无氧呼吸速率为0.213mmol/min 4、(5分)关于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TP分子水解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变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细胞内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有ATP的形成 C.氧气参与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会生成大量ATP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5、(5分)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是 A.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ATP的合成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C.ATP中的能量可来自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D.细胞以ATP为能量通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6、(5分)下列关于ATP—ADP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包括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B.所有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所需的能量都来自细胞呼吸 C.这一过程无休止地在活细胞内进行 D.这一过程保证了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 7、(5分)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 B.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在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呼吸》教案

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意义,知道生物从无氧呼吸到有氧呼吸的进化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概念,让学生综合、归纳两个总反应式,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了解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有能量变化,细胞呼吸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很多生物具有相同的细胞呼吸过程,从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和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2)呼吸作用的意义。 2.教学难点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 三、教学时数 本节内容需要约2课时完成。第一节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节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实例。本节讲述第二课时。 四、教学用具 要求学生合上课本,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学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为主,以有关PPT课件为辅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比较表格,进行教学反馈与调整。 五、教学方法 结合PPT课件讲述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六、学法指导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来理解细胞呼吸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注意细胞呼吸过程的两个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生成物、释放能量的多少及条件,注意整个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与转移,以及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 七、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食物图片,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2:生物体生命活动中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3: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大家知道,有机物在体外燃烧可以释放出其中的能量。那么,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体内怎样才能释放出来呢? (回答:有机物必需分解才能释放其中的能量。) 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一样,细胞要生活在常温常压下,这就意味着在细胞内葡萄糖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出能量。在细胞中应该有一个类似葡萄糖燃烧的过程,可以将葡萄糖分子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但又不伤及细胞。又由于生命活动是持续不断的,需要葡萄糖将储存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随时被细胞利用。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叫做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过程 请观察,第一阶段的变化 提问:这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什么?(回答: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少量的还原型[H]和少量ATP。)提问:这个阶段的能量变化是什么?(回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提问:这个阶段在哪儿进行?(回答:细胞质基质。)

(完整)高中生物呼吸作用训练题(带答案)

呼吸作用训练题 1.下列不含有氮、磷元素的物质是 A.DNA B.核酶 C.ATP D.纤维素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吸能反放能反应的纽带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ATP中连接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磷酸键比较不稳定 D.ATP水解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另一吸能反应 3.“有氧运动”近年来成为一个很流行的词汇,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推崇,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C点以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点,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有关物质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与其不相符的是 A.该图表示在油菜种子的成熟过程中,糖类(甲)和脂肪(乙)的含量变化,若在萌发过程中甲、乙表示的物质则刚好相反 B.该图表示某运动员长跑时体内CO2(甲)与O2(乙)的含量变化 C.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因CO2浓度骤然降低,某绿色植物体内C5和C3的含量变化D.该图表示光照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甲)与ADP(乙)的含量变化 5.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 B.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C.三个阶段都需要酶催化 D.三个阶段都产生[H] 6.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酵母菌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的原因之一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B.依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和速度可以判断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来检验CO2 D.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培养液中加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8.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下列据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能量的转换》教案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三、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四、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什么是能量?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游戏研究:搓手。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 3、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板书:食物的化学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学生汇报 。 8、实物投影或看P45图分析: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 记录。 10、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表现。 2、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我们一起做个玩具,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学生看图制作。 5、学生分析,汇报 。 6、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板书设计: 2、能量的转换化学能→机械能→热能 (xx)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呼吸作用知识点 呼吸作用知识点1、呼吸作用(不是呼吸):指生物体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语句:1、有氧呼吸: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②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第三阶段、 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①场所:始终在细胞质基质②过程: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精)+CO2(或C3H6O3乳酸)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①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②O2和酶: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③氧化分解: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④能量释放: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1:3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 的量之比为19:1。如果某生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 6、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例如:有氧呼吸、光反应、无氧呼吸(暗反应不能产生)。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叶绿体基粒(光反应)、线

生物能量转换效率

生物能量转换效率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如果每月用手洗代替一次机洗,每台洗衣机每年可节能约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千克。如果全国1.9亿台洗衣机都因此每月少用一次,那么每年可节能约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8.4万吨。 对于清洁衣服,很多白领和年轻人有着很高的要求,怕染色、怕交叉感染,所以常常一堆衣服要分两三次洗完。其实,这是一种不低碳的生活方式,专家表示,如果每月用手洗代替一次机洗,每台洗衣机每年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3.6千克。 读者王小姐说,冬天时,每个周六她都要花一个下午来洗衣服,贴身衣物、深色外衣、浅色外衣,至少要用洗衣机洗三次。“其实贴身衣物很小很薄,虽然衣服少,但是洗衣机不会偷懒,还是用那么多水和电,我总是觉得很浪费。现在天气暖和了,完全可以用手洗代替,不仅低碳,还更干净。”自从用手洗衣服后,王小姐说她每周的洗衣时间缩短了一个小时,而且用水量也明显减少了。“我发现洗衣服还挺累的,就当锻炼身体了!” 这里明显有个问题,科技部认为手洗是不用能量的!其实生物的能量转化效率是较低的。 一只鹰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能量传递效率2/10=20% 0.25千克小鸟要吃2千克昆虫能量传递效率0.25/2= 12.5% 100千克昆虫要吃1000千克绿色植物能量传递效率100/1000=10% 真正有用的质量只有: 20%×12.5%×10%=0.25% 而且,生物做功时,有用的质量变成机械能还要浪费大部分,分解一分子葡萄糖产生2870KJ能量,而只有1161KJ用于合成ATP,只有ATP中的能量才被用于生命活动,其余几乎都以热的形式散失了。算一算大约40%多吧。 这样看来,利用人的手工劳动以代替机器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有经验的老板总是用机器代替工人,不会像科技部那样建议手洗代替机洗的。

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主题二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考点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完成下表,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表达式 是否需要叶绿体 条件(是否需要光) 气体变化 有机物变化 能量变化 联系 2、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及其功能 3、取相同体积的培养液,分别放入透光瓶和不透光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小球藻,置于相 同温度及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透光瓶中产生氧气的量为0.3g ,不透光瓶中消耗氧气 的量为0.lg ,则透光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制造氧气的量是 ( ) A 、0.4g B 、0.3g C 、0.2g D 、0.lg 4、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 湿度、气体和温度,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措施及方法正确的是 ( ) ①由于温室内外温差大,在温室薄膜(或玻璃)上结成一层水膜,要及时擦干,以防止 透光率降低 ②适当地增加光照,以补充冬季阳光的不足 ③尽量增加空气湿度,以降低植物 的蒸腾作用 ④向温室内定期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⑤向温室内定期施放 氧气,以降低呼吸作用强度 ⑥冬季温室内温度尽量维持恒定 A 、 ①②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⑥ 5、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 2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植株在a 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 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 ~c 段和d ~e 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 ~d 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 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 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解析版)

高中生物考点练习:细胞呼吸 一、单选题 1.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答案】C 【解析】t1→t2,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下降,但与O→t1段相比,下降幅度变小,故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比较低,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时,培养液中O2相对含量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t3时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速率与t1时产生CO2的速率近似相等,相同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比有氧呼吸少,可见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B正确;由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获得的,若降低10 ℃培养,则呼吸速率下降,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因酵母菌在后期进行了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故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会变成灰绿色,D正确。 2.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的呼吸类型所用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并且不考虑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如果甲装置液滴不动,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C.如果甲装置液滴右移,乙装置液滴左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D.如果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右移,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C 【解析】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液滴移动代表氧气消耗量,乙中是蒸馏水在无氧呼吸时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量相同,液滴不会变化,如果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液滴向右移动。甲装置液滴左移,乙装置液滴不动,说明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故A正确。甲装置不动说明有无氧呼吸,乙装置右移说明只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在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甲不会右移乙不会向左移动,故C错误。甲左移说明有有氧呼吸,乙向右说明有无氧呼吸,因此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故D正确。 3.下图装置用以测量小白鼠的呼吸过程中气体消耗的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经数小时后U形管a、b 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解析】因为小白鼠呼吸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装置内的压强减小,故b处上升,a处下降。 4.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 导学案

细胞呼吸-学案 一、【基础知识回顾】 1、细胞呼吸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听课手册P26,知识梳理。 3.标出图中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的名称。 4.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释放能量一分子葡萄糖释放产生相当于________分子ATP的能 量,实际合成_____________个ATP。 一分子葡萄糖无氧呼吸合成_____________ 个ATP。 5.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思考:呼吸作用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 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控制无氧呼吸:装置要,溶液配制要用水。 5.完成P27例1,变式题。 典例1、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进行的是丙酮酸彻底分解和电子传递消耗氧生成水的过程 B.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酵解,而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过程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消耗氧气 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典例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 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 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 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 典例3、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典例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微生物的发酵就是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 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1《生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生物的呼吸作用(高中生物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近对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内容是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内容,具有较深刻的抽象性,而且牵扯到许多化学知识,因此对学生而言,本节的学习有一定难度。 但是,有关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一些例子,如为什么要给农作物松土,酿酒的原理等演示给学生看。并且围绕这些事例构建细胞呼吸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应该比较高。 二. 教学内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五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一个重点。这一节主要介绍生物体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细胞呼吸的两种呼吸形式。以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引出了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着重介绍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以及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的场所、条件、产物和反应方程式。课文最后还介绍了细胞呼吸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设计思路: 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设计理念与思路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按照新课程理念,并依据探究性学习、概念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的原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课堂创设情景和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的结果,提高课堂效率。其设计思路为:(1)多媒体创设情景,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3)演示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的结果,并概括出相应的概念;(5)分析所得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 3)、理解有氧呼吸中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各种元素来自那个反应物。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高一生物-细胞呼吸练习题

细胞呼吸练习题(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细胞D.肺泡 2.植物种子萌发时,如果长时间缺氧,就会引起烂芽,其主要原因是() A.CO2中毒B.酒精中毒C.乳酸中毒D.供能不足 3.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中的氧() A.全部来自氧气B.全部来自水C.全部来自葡萄糖D.来自葡萄糖和水 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6.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 7.在呼吸过程有二氧化碳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B.一定是有氧呼吸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下列4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菌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试管有() A.葡萄糖+细胞膜已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叶绿体D.丙酮酸+内质网 10.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果二者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这时吸入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之比是() A.3:4B.4:3 C.1:2 D.2:1 11、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果两种呼吸都分解C6H12O6,产生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C6H12O6之比为() ∶2 ∶1 ∶3 ∶1 12.水果储藏保鲜时,降低呼吸的环境条件是() A.低O2、高CO2、零上低温B.低CO2、高O2、零下低温 C.无O2、高CO2、零上低温D.低O2、无CO2、零下低温 13.有氧呼吸产物CO2中的氧和水中的氧() A.都来自于葡萄糖B.都来自于O2 C.分别来自于葡萄糖和O2 D.分别来自于O2的葡萄糖14.新鲜蔬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的生理原因是() A.细胞呼吸减弱B.细胞呼吸加强C.光合作用减弱D.促进了物质分解 15.下列生物中,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知识点 1.有氧呼吸: ①场所:先在细胞质的基质,后在线粒体。 ②过程: 第一阶段:(葡萄糖)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细胞质的基质);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线粒体); 第三阶段:24[H]+O2→12H2O+大量能量(线粒体)。 2.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 ①场所: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 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C2H5OH(酒 精)+CO2(或C3H6O3乳酸) ②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①场所: 页 1 第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 ②O2和酶: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不需O2,; 第三阶段:需O2,第一、二、三阶段需不同酶; 无氧呼吸--不需O2,需不同酶。 ③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彻底,无氧呼吸--不彻底。 ④能量释放: 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38ATP )---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2ATP)-- 1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196.65kJ能量,其中61.08kJ储存在ATP中。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4.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5.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 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