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摘要

FDI—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国内各个地区政策普遍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新兴体,各国投资者纷纷进入中国,以分得一部分重要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稳步增长,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相对廉价,外商利用这一特点获取产品更大的利润空间。

我国国际贸易区域性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也相对不同,由此造成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着重研究FDI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首先通过研究背景确定了研究方向,查询国内外的文献进一步得到外商在国内不同区域投资的分布特点,进而通过FDI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对得到的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FDI;国际贸易;区域差异

Abstract

FDI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ssues of domestic policy in all regions of common concern. China emerging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bodies, foreign investors have entered China to share part of the important economic benefits. In recent years, the amoun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eady growth, China's large population, relatively cheap labor, foreign products to use this feature to obtain greater profit margins.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regional obviou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olicy is relatively differen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resulting distribution are very differ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DI impact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alysis, first of all determined by studying the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inquiry further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hen through FDI factors affecting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untry's eastern and western analysi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Keyword:FDI;International trade;Regional differences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FDI相关概念 (1)

1.2.1 FDI概念 (1)

1.2.2 国际贸易的概念 (2)

1.2.3 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 国外研究现状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3)

第二章FDI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5)

2.1 FDI在东部地区的分布情况 (5)

2.2 FDI在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 (6)

第三章FDI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影响的因素分析 (7)

3.1 影响FDI区域分布的因素分析 (7)

3.1.1 成本因素 (7)

3.1.2 市场因素 (7)

3.1.3 制度因素 (8)

3.2 FDI影响出口贸易规模效应的因素分析 (8)

3.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9)

3.2.2 FDI的行业分布 (9)

3.3 FDI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分析 (10)

第四章FDI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对策建议 (11)

4.1 FDI对东部地区的对策建议 (11)

4.1.1 引资结构的提升 (11)

4.1.2 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11)

4.2 FDI对中西部地区的对策建议 (12)

4.2.1 把握投资动机,降低投资成本 (12)

4.2.2 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 (12)

第五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绪论

改革开放实施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投资与贸易不可分割。外商直接投资的多少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与贸易,这对该地区提高经济能力和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作用。蒙代尔[1]认为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是:贸易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投资促进贸易流动。之后,各国学者对FDI 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探讨越来越热烈,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经济动荡消除,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引进外资成为了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外资引进经验表明了,FDI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商进入到国内投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外商进入中国的趋势不可阻挡,FDI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越来越大,这也是现在中国在国际上地位蹿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FDI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课题就变得越来越迫切。改革开放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不同区域的FDI有明显的差异,在研究FDI在不同区域差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贸易的优势,对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FDI相关概念

在进行本文相关研究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重要词汇的定义。

1.2.1 FDI概念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全称外商直接投资,它代表着国际资本流

动的方式之一,它主要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一个新的国家购买股权或者建立企业或者在原本就拥有的外国企业进行扩张而进行相关的一系列投资行为。笔者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外国企业按照本国现有的政策、法规在本国境内开办独资或者合资企业,经有关政府的批准而进入的相关投资额。

1.2.2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交换的产品和国家的形成。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国际贸易随之而生,它主要是指各国通过货物、知识、劳务等方面的交易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关系。

1.2.3 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FDI和国际贸易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存在,让FDI与国际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只要贸易壁垒小,运输成本低,FDI就可以存在于各个国家,利用各个国家的优点,降低总成本。FDI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规模,对于中国来说,FDI可以给国内带来极大的资金帮助,增加就业岗位,改善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进而推动中国的经济提升;国际贸易政策同时影响着FDI的规模,贸易壁垒的存在决定着FDI的规模,当政策的导向使得贸易壁垒较高时,FDI的规模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早以前的关于FDI和国际贸易之间的研究一般都处于不相关的状态,大多数研究者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是建立在本国贸易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本等方面,并没有系统性的关于贸易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跨国公司逐渐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FDI逐渐开始影响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由此开始,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研究者的重要前沿课题。

1.3.1 国外研究现状

蒙代尔在1957年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提到贸易和资本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贸易的壁垒促进资本的流动,而资本的壁垒也会促进贸易的流动,根据他的理论,意味着如果一个国家政府的政策有利于商品贸易的发展,则资本的流动将会减小,反之,资本的流动增大,将会不利于贸易的发展。

利普希[2]研究了十几个国外市场,结果显示国内的出口额与跨国海外公司的销售贸易额相关,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不同行业的对比发现,1美元的销售额可以增加3美分的贸易额。

贝尔德伯斯[3]对日本的国际贸易研究发现在80年代,由于欧盟的贸易壁垒使得日本出口的电子产品受挫,当地的公司用本地现有的原料代替了进口产品,这体现了贸易与FDI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替代关系。

布鲁斯[4]专门研究了FDI与国际贸易的替代关系,从日本的汽车进口配件与汽车配件在本地的销售之间的关系入手,结果显示了FDI与贸易之间除了有替代性还有互补性。

国外研究可以发现,国际贸易会直接影响外资在本国内的规模,同时又表明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一定的促进性和替代性,当贸易壁垒较高时,会使得其他的替代产品出现,这从侧面反映了FDI与国际贸易具有补充性的特点。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FDI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从研究FDI 对国际贸易的替代性到FDI对国际贸易规模的探讨。

张毓茜[5]研究了上世纪我国FDI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研究者利用统计数据得到的结果显示,FDI对进出口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直接的正影响。

高然[6]研究了FDI与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实证分析,利用FDI与进出口总额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了FDI对国际贸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王小娟[7]从外资经济对贸易的贡献出发,分析了外资的结构与竞争力,结果显示FDI对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都有极大的贡献度,说明FDI对国际贸易的

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宋延武[8]通过数据分析了FDI与我国出口结构和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FDI对于我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出口竞争力具有反面效应。

国内研究表明,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FDI可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商品结构,削弱了国内出口的竞争力。

第二章FDI在我国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FDI对国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在中国,不同区域之间FDI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差距显示了外商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投资具有不同的效果,在东部地区,FDI的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就正影响来讲,FDI的正影响作用,中部大于西部[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从东部直接过渡到内地的方式,由于开放程度的不一,导致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外商直接投资也较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一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开放政策才能逐渐趋于平衡。

2.1 FDI在东部地区的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处于沿海,改革开放率先开放的区域全部集中于东部,因此在外商直接投资上比中西部地区具有较为绝对的优势。由《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显示,在1989年-2008年之间,东部地区FDI占全国的比重始终在87%左右。至2012年,东部的外商投资额为920亿美元,占据全部总额的83%。据《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指出,东部地区FDI比例最高的省份—江苏,占据31%左右,其次是广东,占比15.4%,第三是上海,比例为14.8%。具体数据见表2-1所示,表2-1 2012年东部地区各省份FDI情况(单位:亿美元)

2.2 FDI在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

中西部地区开发较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都以东部地区发展为主。为了平衡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的平衡,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计划,振兴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计划等,这些计划的实施均以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为目的。

以2012年为例,以中西部部分省份的FDI情况来看,中部总投资额在19202.7百万美元,其中四川省FDI总额为2901百万美元,占比最高,达到15.1%,第二位是重庆市,占比14.9%,部分中西部城市FDI情况如下表2-2所示:表2-2 2012年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FDI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本章主要研究了FDI在中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情况,从结果来看,在外商投资总额上,东部地区占据的比例较大,比例达到82.8%,中西部地区占比17.2%。在不同区域内部,各个省份之间的FDI比例也不近相同。总体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总额已经有一定的提高,在占比方面也逐渐从10%提高到2012年的17%,说明外商已经逐渐开始逐渐被中西部地区所吸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执行,相信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在中西部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FDI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影响的因素分析

从我国的区域分布差异现状我们可以看出,FDI对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规模扩大和商品结构优化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效果,而对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则与子相反。为更好的解释这一现象的出现,本章对FDI在不同的区域所发挥出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10]。

3.1 影响FDI区域分布的因素分析

3.1.1 成本因素

生产成本作为影响厂商分布的主导因素,对于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企业或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对于厂区或企业的选址往往遵循着经典区位理论,即成本最低的生产区位。而经典区位理论中的成本往往通常是指生产成本,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其中所涉及的最为重要的生产成本往往是指劳动力成本,即工资成本。在我国的经济区域分布中,我国的东部地区市场经济较为发达,整个国民经济市场体制较为完善,劳动力整体水平也普遍较高,科技技术水平也在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相对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其劳动者整体工资水平偏高,然而其实际工资率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也不是很高。与国际大型的跨国企业相比,工资水平虽然偏高也不会对投资商FDI理性的选择在东部地区集聚趋势的影响。近年来,这种增长势头更为强劲,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增多,因此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要求也与日俱增[11]。

3.1.2 市场因素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吸引投资商FDI 的必要条件,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近年来,兴起的FDI区位选择研究,传承了这一理念,对市场的规模、相近性和后期发展潜力对于投资商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十分注重。除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的市场影响因素之外,市场容量是决定我国区域FDI规模的第二大重要市场影响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

的各地市场规模或区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FDI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对于市场中的经济行为活动的规范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市场体制越完善,市场经营活动成本也就越低。因此,投资商往往选择市场经济活动较强的区位,从而降低整个声场成本和投资风险等,以此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12]。

3.1.3 制度因素

经济市场的体制规范化、文化制度的相关性以及政策等制度体系对投资商FDI区位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经济政策、区域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差异、语言、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区域市场经济制度。通过综合考虑投资商在我国的FDI的分布格局,制度因素对区域吸引投资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于东南沿海区域赋予了特殊的经济政策,通过设立优惠的经济政策,放宽投资权限,创办了我国的东南沿海经济特区。随着经济特区的设立,各种优惠政策的不断推出,在这一区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加工制造业与国际贸易业快速的发展与进步。相对于沿海经济特区,我国中西部由于缺乏相关灵活、优惠的特殊经济政策的推出,整个市场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后期我国为更好、更快的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均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战略,但效果并不显著[13]。

3.2 FDI影响出口贸易规模效应的因素分析

事实上,FDI对我国国际贸易具有重大的推动和加速作用,从总体上看主要体现在:首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一定的经济周期内实行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限制了国外商品在我国国内的销售比例;其次,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主要是面向国外市场,产品的整体外销率所占比重较大,对于区域出口规模的贡献比率影响较大;最后,对于港澳台中小投资者而言,选择在我国大陆投资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市场优惠政策、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资源丰富等,因此其早期投资目标是国际市场,并不是针对于我国的国内市场。

3.2.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基于我国的实际经济水平现状,我国在不同的区位,其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导致了投资者FDI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形成了集聚效应。投资商进入我国东部区域后,能够短时间内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及时促进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能够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利润回报。相反,对于中西部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基础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相对滞后,当投资资金进入中西部地区之后,需要经过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从而导致投资效率较低。作为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该区域的整体市场容量。单纯从理论上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FDI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2.2 FDI的行业分布

从我国商务部《2009年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报告》中分析可知,在其中涉及到两个比重,其一是地区比重,表示该地区直接投资的行业占该地区的整体份额,用来度量某一行业在该地区吸引直接投资的重要性;行业比重则用来表示某行业吸引直接投资在我国该行业吸收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用来度量该地区的这一行业在吸引直接投资时所占有的优势。从《2009年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报告》中分析可知,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制造行业,从地区比重分析发现不同行业之间吸引直接投资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从行业比重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在所有行业中都占有巨大的优势。对于中西部而言,从地区比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行业之间比较均衡,不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行业比重分析可以发现,直接投资在所有行业中均占有较小份额,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处在劣势地位。因此,从我国整个区域经济分布来看,从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在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和贸易倾向,在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占据了约90%的份额,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产生了影响,这也是我国存在贸易效应地区差异的根本性原因。

3.3 FDI影响出口商品结构的因素分析

从上述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轻易的看出,FDI对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优化,工业制品成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导出口产品,而

对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FDI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商品结构优化效果。除了FDI 企业出口商品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之外,而对于国内其他企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工业制品的增加主要是取决于企业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FDI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溢出效应之上,具体是指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一种间接影响。这里所提及的技术不仅包括生产技术等硬技术,同时也包括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软技术。FDI企业一般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国内其他企业可以对这些先进的技术进行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FDI企业在这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人员流动也是技术溢出实现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人才流动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技术扩散。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很大的优势,该区域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也相对较高,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因此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促进了工业制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整个区域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优化。

第四章FDI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在我国东部地区,FDI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影响较为显著,而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则影响程度微乎其微。这也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如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保障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基于FDI对我国的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4]。

4.1 FDI对东部地区的对策建议

4.1.1 引资结构的提升

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在吸引投资资金上占据很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之上,要逐渐进行技术转型,从低端制造业不断向高端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逐渐对引资结构进行优化。此外,在对引资结构进行高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也应当提高对高新技术转移的吸收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区域资本的整体结构升级转变[15]。

4.1.2 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并不是实行更加有力度的优惠政策,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环境的优化。投资环境的优化,应当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吸引投资资金的基本方向。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有明显的引资优势,如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潜力巨大的市场以及众多的产业集群等。在我国东部地区,应当尽可能规避依靠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作为吸引投资的重要手段,而是把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战略重点。我国东部地区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企业盈利能力,这对于吸引投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2 FDI对中西部地区的对策建议

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投资资金呈现北上和内进的趋势,因此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应当把握投资者直接投资动机,帮助厂商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集聚效应,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资;同时也应当积极有效的营造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便捷、优惠的投资政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吸引投资资金以增强我国中西部整体经济的发展活力[16]。

4.2.1 把握投资动机,降低投资成本

投资者投资的根本性目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回报。因此,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为投资者在投资环境上提供便利的投资条件,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虽然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但是相应的整体技术水平也相对低下,这就导致投资效率低下风险的出现。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不同地区的工资差异对FDI分布并不产生很大的影响,与之相比,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则更为关键。因此,对于我国中西部而言应当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不断的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

4.2.2 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

作为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集聚效应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在区位方面的劣势,因此在吸引投资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较差,但其可以通过建立产业集群,利用产业集群效应吸引投资。在我国中西部现有的条件下,应当注重生产和经营外向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引进,尤其是中枢性产业,通过促进这类企业的迁徙,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从而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升整个中西部产业的基础和集聚水平。

第五章结论

FDI—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国内各个地区政策普遍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新兴体,各国投资者纷纷进入中国,以分得一部分重要的经济利益。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数额稳步增长,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相对廉价,外商利用这一特点获取产品更大的利润空间。

我国国际贸易区域性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也相对不同,由此造成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着重研究FDI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首先通过研究背景确定了研究方向,查询国内外的文献进一步得到外商在国内不同区域投资的分布特点,进而通过FDI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不同区域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对得到的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7, 47(3): 321‐335.

[2] Lipsey R E, Weiss M Y. Foreign Production and Export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 1981, 63(4):488-94.

[3] Belderbos R, Sleuwaegen L. Tariff jumping DFI and export substitution: Japanese electronics firms in Europ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98, 16(5):601-638.

[4] Zhang Q, Felmingham 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ward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hina's provincial export trade[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1, 12(1):82-99.

[5] 张毓茜.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 2001(3):36-38.

[6] 高然. FDI与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性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2):29-32.

[7] 江小涓.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8] 宋延武, 王虹, 邓小英.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结构和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基于SPSS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与检验[J]. 国际贸易问题, 2007, 293(5):16-22.

[9] Sun H.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Export Performa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2001, 41(2):317-336.

[10] 王少平, 封福育.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的效应与区域差异: 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J]. 世界经济, 2006, 29(8): 23-30.

[11] 张贤, 周勇.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能源强度的空间效应分析①[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1).

[12] 范爱军, 李真, 刘小勇. 国内市场分割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 2007, 5: 111-119.

[13] 鲁明泓. 制度因素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分布: 一项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 1999, 7: 57-66.

[14] 李晓钟, 何建莹. FDI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 7: 87-95.

[15] 蒋天虹, 杨福明. 加强招商引资(FDI) 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思考[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6): 101-103.

[16] 雷辉. 我国东, 中, 西部外商直接投资(FDI) 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基于Panel Data 模型的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6 (2): 111-117.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1)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 ● 单选 1.5分*30题=45分 ● 判断 1分*10题=10分 ● 简答题(5选4)5分*4题=20分 ● 计算题5分*2题=10分 ● 案例分析5分*3题15分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一般要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则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了国际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国际贸易量。 贸易依存度(计算题):贸易依存度又称外贸依存度或对外贸易系数,即一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是指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在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被称为净贸易条件。 ◆ 贸易条件: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贸易比价,即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如果贸易条件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改善了,反之,则贸易条件恶化了;如果贸易条件等于100,说明贸易条件不变。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包括出口数量、进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财政政策、伙伴政策、对外贸易政策以及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 %100)本国的(出口额出口依存度=?GNPorGDP %100)(?GNPorGDP 本国的进口额进口依存度=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100该国国民生产总值 总额一国货物与服务进口额对外贸易依存度=?%100) 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贸易条件?m x P P N

国际贸易概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概论案例分析 姓名:蔡继明 学号:46130602 学院:管理学院

一、案例介绍 星巴克(Starbucks)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星巴克扩张迅速,在1996年在海外开设第一家店开始,如今已经在全世界30个国家开了6000个店铺。而在2007年星巴克遭遇了亏损,股票价格也从34美元跌到18美元,经过前CEO舒尔茨复出对公司进行调整后,星巴克从新焕发生机。在2010年,星巴克计划在云南投资其全球首个咖啡种植基地,以及咖啡研究与发展中心、咖啡种植支持中心和咖啡初加工工厂。 二、知识点 (1)跨国公司部分,国际直接投资动因中的市场导向型和成本导向型 (2)跨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国际独资企业 (3)偏好相似理论 (4)国际贸易保护和关税 三、案例分析:

(一)、星巴克的国际投资之路。 1996年,星巴克与日本本土企业Sazaby League合资运营的公司——星巴克日本公司开张。并在2005年,星巴克在日本已开店550家。1998.3进入中国台湾,开出第一家店。 2000.5进入华东,在上海淮海路力保大楼开出第一家店。 2001年星巴克咖啡的脚步首度跨进欧洲大陆,选择瑞士作为作为在欧洲的第一个登陆点。之后向西班牙等国家扩张。 (1)、星巴克为什么要选择日本作为迈入亚洲的第一步? 有偏好相似理论可知,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双向贸易的增加,主要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决定的,而人均收入与贸易收入的趋同性、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增大了双方贸易的数量和机会。 当时,日本经济在亚洲属于发达国家,所以人均收入也比较高,更适合咖啡店的发展,这使星巴克更好得开拓市场。同时,日本普遍具有饮茶的习惯,说明日本消费需求偏好适合咖啡店的生存。 而在选瑞士作为欧洲第一站,是因为欧洲具有浓厚的咖啡文化;欧洲咖啡客的悠闲使那里的经营者很少考虑变革和发展现代经营理念,这给星巴克提供了进入市场的机会。且瑞士作为国际中立国家,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排外思想并不严重。因此,瑞士对星巴克欧洲市场举足轻重。如果星巴克不能再瑞士立足,那么政府其他市场就很难了。(2)、星巴克的直接投资形式 星巴克在日本与日本本土企业Sazaby League合资运营的公司——星巴克日本公司,采用了国际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日本,使星巴克在日

【VIP专享】国际贸易概论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篇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拥有充裕的资本要素,所以它应该专门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进行对外交换,这种说 法来自()。 A: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B:俄林的生产要素理论 C: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D: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2.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经部长会议()表决通过。 A:2/3以上多数 B:一致同意 C:3/4以上多数 D:1/2以上多数 3.对外贸易政策的主体是()。 A、各国政府 B、企业 C、机构 D、个人 4.甲乙两国同时生产汽车和机床,甲国比乙国生产汽车成本低1/3,生产机床成本低 2/5,按照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在其它条件一样时,()。 A.甲国机床汽车都生产 B.甲国生产机床,乙国生产汽车 C.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D.乙国处于劣势,退出这两个行业,转而生产别的物品 5.只考虑进出口价格的变化对一国进口能力影响的是()。 A、净贸易条件 B、收入贸易条件 C、单因素贸易条件 D、双因素贸易条件 6. 介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之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的是()。 A、新贸易保护主义 B、贸易自由化 C、管理贸易 D、保护幼稚工业论 7. 反倾销税的税额征收标准是()。 A、倾销价格 B、倾销差价 C、国际市场价格 D、国内售价 8. 下列一体化形式中带有超国家性质的是()。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部门一体化 9. 下列理论不是用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是()。 A、劳动熟练说 B、人力资本说 C、要素禀赋论 D、技术差距论 10. 国际分工形成于() A:16——18世纪中叶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D:二次大战以后 11.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进口关税外,还往往根据目的加征额外关税,叫做进口附加税,其中包括() A:差价税 B:特惠税 C:反倾销税 D:普惠税 12.设在关境之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 许在区内开展商品自由加工制造等业务活动,目的是为了便于本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这种经济特区是指() A:出口加工区 B:保税区 C:自由边境区 D:自由贸易区 13. 国际商品协定的主要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 B: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 C: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 D:发达国家的制成品 1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总理事会B:部长会议C:分理事会D:临时性机构 15.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阶段,西方国家 的限制进口措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重点在于() A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措施都日益加强 B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C关税壁垒措施加强,而非关税壁垒措施削弱 D进一步提高关税 16.进口关税的税收主体是( )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指导大纲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课程编码:见附件三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trade 学时:18学分:2 适用专业: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通实课先修课程: 教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宋体4号字加粗) 国际贸易学是我国高等院校涉外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WTO以后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具备涉外经济理论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很重要。根据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国际贸易概论课程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课程类别为通实课。 1.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基础知识,掌握分析国际贸易和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能提出相应的 见解。 3.跟踪当前国际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变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学 生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系统,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 1.在教材选用上,采用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包括一般性的知识与理论,同时,其教材编排体系和内容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上“从头到尾,面面俱到”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甚至争议的互动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强调概念及其应用,而不是理论上的形式主义。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这一动态领域中令人振奋的理论进展和有趣的热点事件;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 4.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以往教学中忽略课后练习或作业这一环节。实践证明,每一章节内容的练习和作业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学习或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宋体4号字加粗):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 二、国际货物贸易 三、国际服务贸易 四、对外贸易额和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 五、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六、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七、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 八、对外贸易依存度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二、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l、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A、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B、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C、非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 D、普遍的、歧视的和非互惠的 2. 买方信贷是指() A. 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B. 出口方银行向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C. 进口方银行向外国出口商提供的贷款 D. 进口方银行向本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3. 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A. 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 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 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 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4、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门和1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立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5、A国规定07年从B国进口打火机数量不得超过100万只,这种贸易限制措施属于( ) A.“自动”出口配额 B.关税配额 C.国别配额 D.全球配额 6.下列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情况是()。 A.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B.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5% C.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8% D.本国货币贬值10%,外国货币贬值10% 7. 出口补贴作为一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就是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 )优惠待 遇。 A.在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 B.仅在现金补贴上的 C.仅在财政上 D.仅在退还进口税上的 8. 共同市场与完全经济一体化相比,前者未实现()。 A. 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B. 统一的对外关税政策 C. 货物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 D. 统一的对外经济社会政策 9.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 A.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 B. 商品出口战略 C. 技术转让战略 D. 海外间接投资战略 10.发达国家间的国际分工属于( ) A垂直型分工B互补型分工C水平型分工D混合型分工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 [教学目的] 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分析 [案例资料] 2008年东莞全市宏观经济数据: GDP :3710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 600.8亿元,增长11.36% ;进出口总额1133亿美元,增长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268元,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418元,增长7% 。 2009年东莞市宏观经济数据: 2009年东莞GDP 3763.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1.77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50亿元,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56590元,增长10%。2009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0.4:47.1:52.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41.55亿美元,下降17.0%。其中进口总额389.86亿美元,下降18.4%。出口总额551.69亿美元,下降16.0%,降幅比年初收窄16.1个百分点,但自11月份起当月出口同比增幅由负转正,11月同比增长 1.6%,12月增长17.2%。 [案例分析要求] 1.根据资料,计算东莞市2008、2009两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2.根据上述计算,分析东莞外贸依存度波动(上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求结合当时国内外背景; 3.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述波动,对东莞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案例分析参考资料] 1.陈宪、张鸿:《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3.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姚曾荫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人民出版社。

《国际贸易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概论 课程代码: 开课系(部):经济贸易系 制定人:刘运顶 审核人: 制定时间: 2007-06-17 广东金融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程简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本科层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使用教材:陈宪、张鸿编著:《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考教材:喻志军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和措施,包括古典、现代和当代的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基本概念及其经济效应,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能分析解释当代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习相结合的方式,因此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师讲授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完成每章所附的思考题,同时利用网络了解有关理论、政策的最新信息。 第一章导论(3学时) 教学重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国际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额的比较;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无形贸易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一、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二、研究和学习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和世界贸易 二、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额 五、国际贸易地理贸易方向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二、按进出口的标准划分:总贸易和专门贸易 三、按商品有无形体划分: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四、按有无第三方参加划分: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五、按国际收支清偿工具划分: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 六、按交易手段不同划分:单证贸易和无纸贸易 第四节本书的结构 教学组织:(含课堂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等): 1、采用多煤体的教学方法 2、在时间分配上,首先对授课内容做全面的介绍,特别是关于教学重点内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及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国际贸易的分类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整体设计的时间需要3个学时。

国际贸易概论A卷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浏阳校区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贸易概论 考试试卷 试卷类型: A 考试时量: 90 分钟 拟题人梁青海 审题人 葛花 适用班级: 大专47、54、56班 注意: 1、本试卷仅为试题本。 2、题目应在相应的答题纸上作答,在试题本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20题,1.5×20=30分) 1、一国在同类产品上如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称为( )。 A 、贸易顺差 B 、净出口 C 、贸易逆差 D 、净进口 2、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指( ) A 、要素禀赋理论 B 、相互需求理论 C 、贸易差额理论 D 、中心-外围论 3、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自然条件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资本移动 4、证券投资和借贷资本输出属于( )。 A 、 直接投资 B 、 间接投资 C 、长期投资 D 、短期投资 5、关税的主体是( )。 A 、本国的进出口商人 B 、进出口货物 C 、外国的进出口商人 D 、消费者 6、与从价税相比,从量税( )。 A.在商品价格上涨时保护作用更强 B.在商品价格下降时保护作用更强 C.能够体现公平税负原则 D.目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7、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就不能进口,它是( ) A 、关税配额 B 、自主配额 C 、国别配额 D 、绝对配额 8、进口押金制是通过( )的方式来达到限制进口目的的。 A 、限制进口数量 B 、加大进口商资金负担 C 、加大出口商资金负担 D 、提高进口关税率 9、通过出口国实施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是( )。 A 、进口配额制 B 、“自动”出口配额制 C 、进口许可证 D 、出口配额 10、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本国可对外国进行外汇倾销的是 ( ) A 、本国货币贬值10%,国内物价上涨12% ¦ ¦ ¦ ¦ ¦ 专¦ 业¦ :¦ ¦ ¦ ¦ ¦ ¦ 年¦ 级¦ 及¦ 班¦ 级¦ :¦ ¦ ¦ ¦ ¦ ¦ 学¦ 号¦ :¦ ¦ ¦ ¦ ¦ 姓¦ 名¦ :¦ ¦ ¦ ¦ ¦ ¦ ¦ ¦

《国际贸易概论(第3版)》人大版第一单元复习思考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复习思考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地区)之间劳动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3.转口贸易 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货物的行为。其中,对生产国而言,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进口;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4.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对外贸易量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的对外贸易值。 5.对外贸易货物结构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6.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位置,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来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位置。 7.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 8.垂直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 9.水平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10.混合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11.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 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2.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13.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是指企业通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低于国际市场或别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手,扩大商品销路。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A卷

《国际贸易概论》A卷开卷考试 一、填空题(20分) 1、跨国公司理论主要有、、和。 2、跨国公司是以为基地,通过形式,在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生产或经营的企业。 3、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是世界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的体现。 4、贸易自由化是指各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减少或撤销 ,使世界贸易较地进行,促使世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 5、关税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征收的税,具备税收的三个基本属性,即、、 。 6、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 7、在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中,通常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是和 。 8、世贸组织的只要特点表现为其协定的、机构的、管辖内容的、权利与义务的、与有关国际经济组织决策的。 9、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是、、和这四种形式提供服务。 10、国际技术贸易是和相分离的贸易。 二、判断改错题(20分) ()1、内部化理论属于早期跨国公司理论。 改正: ()2、目前跨国公司侧重于用价格手段争夺市场。 改正: ()3、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改正: ()4、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历史上的自由主义和贸易保护化而言的。 改正: ()5、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改正: ()6、关税也是一种税收,具备税收的基本属性,因此,与其他税一样,关税也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改正: ()7、制定和实施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比关税的制定更迅速、更简单。 改正: ()8、歧视性政府采购是一种直接限制进口商品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改正: ()9、关税减让原则是关贸总协定最为重要的原则。 改正: ()10、关贸总协定的历次谈判不仅降低了关税,也约束了非关税壁垒。 改正: 三、选择题(10分) ()1、在结合以往跨国公司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理论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下列不属于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是。 A、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 B、外部贸易发展迅速 C、推行综合型多样化经营 D、拥有全面的技术优势 ()3、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 A、重金主义 B、重银主义 C、重铜主义 D、金银主义 ()4、以下哪种税不属于进口附加税? A、反补贴税 B、反倾销税 C、差价税 D、特惠税 ()5、优惠关税的类型不包括。 A、特惠税 B、普遍优惠关税 C、最惠国关税 D、差价税 ()6、下列哪一项措施不是限制数量的非关税措施? A、进口配额制 B、直接限制进口 C、进口许可证制 D、国内税 ()7、关贸总协定生效于。 A、1946年2月 B、1947年4月 C、1947年10月 D、1948年1月 ()8、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原则上应取消。 A、关税手段 B、数量限制 C、单边的 D、双边的 ()9、第一次将非关税壁垒列入关贸总协定谈判的是。 A、日内瓦回合 B、狄龙回合 C、肯尼迪回合 D、乌拉圭回合 1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及完整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政府采购协议》,政府应遵守非歧视国民待遇原则采购()。 A、武器 B、军用物资 C、办公设备 D 国家安全所需物资 2、首次确立有关服务贸易规则和原则的多边框架,以便在透明和渐进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协定是()。 A、服务贸易多边框架协议草案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关贸总协定 D、服务贸易总协定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A、海关税则 B、海关编码 C、海关统计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 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 无要求 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 A、热带产品 B、服务贸易 C、农产品 D、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25、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新议题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服务贸易和_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___。 6、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订与修改是由()进行的。 A、国家行政机构 B、海关 C、国家执法机构 D、国家立法机构 7、1993年11月1日获得所有成员国批准生效并标志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条约是()。 A、《罗马条约》 B、《布鲁塞尔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欧洲单一文件》 8、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等地设立的经济特区属于() A、综合型经济特区 B、自由边境区 C、过境区 D、科学工业园区 9、阐述协议国际分工理论的著作是() A、《国富沦》 B、《对外贸易论》 C、《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4、日本教授小岛清在其著作__《对外贸易论》__中提出了协议国际分工理论。 10、歧视性政府采购一般是指政府优先购买()。 A、外国产品 B、合资产品 C、名牌产品 D、本国产品 1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的时间是()。 A、1992年8月12日 B、1989年1月1日 C、1994年1月1日 D、1996年11月18日 12、承租人选定机器设备,由出租人购置后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支付租金。这种租赁方式是()

国际贸易概论_华东理工网络学院作业

单选题 1 .在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发生了( B )次产业革命。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2 .( B )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A生产力;B自然;C人口;D社会制度 3 .绝对成本理论的核心是国际分工和( C )。 A商品贸易,B技术贸易;C自由贸易;D保护贸易; 4 . ( B )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体系的建立。 A绝对成本;B比较成本;C相互需求;D要素禀赋 5 .要素禀赋理论是在( C )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 A绝对成本;B相互需求;C比较成本;D产业周期 6 .( B )理论把国际交换从个别现象推广到一般。 A绝对成本;B比较成本;C相互需求;D要素禀赋 7 .根据( C )的理论,两国间商品交换是由相互需求决定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约翰-穆乐;D瓦西里-里昂剔夫 8 .( D )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异。 A绝对成本;B比较成本;C相互需求;D要素禀赋 9 .( B )条件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A生产力;B自然;C人口;D社会制度 10 .在国际分工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世界( D )中也占据主要地位。 A文化;B政治;C经济;D贸易 11 .里昂剔夫对( B )外贸商品结构的研究结论与H-O理论相矛盾。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12 .世界市场是随着( D )而形成。(市场政策) A地理大发现;B空间大发现;C蒸汽机发明;D电力发明; 13 .在固定场所、按固定组织的特定规则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A )市场。

A交易所;B拍卖;C国际博览会;D国际交易会; 14 .(D )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商品购销形式。 A单纯商品;B补偿;C加工;D租赁; 15 .商品世界市场价格是以( D )形式表现的。 A出口国货币;B进口国货币;C美圆货币;D世界货币; 16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国家有(C )。 A德国和英国;B法国和德国;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美国 17 .关税征收时需要确认完税价格的是( B )。 A从量税;B从价税;C混合税;D选择税 18 .在关税上我国所实行的是( D )税则。 A单式;B复式;C自主单式;D协议复式 19 .在采用国别配额时,进口商品时进口商必须提交( D )。 A商品检验书;B进口许可证;C出口许可证;D原产地证书; 20 .关贸总协定是( C )的前身是。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贸易组织多选题 1 .从价关税的优点包括:BCD A 保护效率高 B 简单 C 明确 D 公平 E 合理 2 .从价关税的完税价格标准包括: A CFR B CIF C FAS D FOB E FGA BD 3 .我国关税实行复式税则,其中包括:ABD A 普通税率 B 最惠国税率 C 普惠制税率 D 优惠税率 E 特惠税率 4 . 进口绝对配额制的实施形式包括:CE A 关税配额 B 非关税配额 C 全球配额 D 区域配额 E 国别配额 5 .根据对进口商品的许可范围,许可证分为:AB A 一般 B 特种 C 有定额 D 无定额 E 普通

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

2014年《国际贸易概论》复习题一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中大市场理论的提出者是(A)。 A.德纽和西陶斯基 B.范纳 C.李普西 D.巴拉萨 2、因为销售旺季已过,某公司将在国内市场不能售出的“剩余货物”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抛售,这属于(A )。 A、偶然性倾销 B、掠夺性倾销 C、持续性倾销 D 间歇性倾销 3、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 C )。A、海关统计 B、海关编码 C、海关税则 D、海关年鉴 4.按照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实行协议分工的国家必须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C)。A.具有互补性 B.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C.大致相等 D.无要求 5、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将贸易量指数加进来,得到的是(D )。 A、双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指数 C、弹性贸易条件指数 D、收入贸易条件指数 6、某国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配额,全年进口额控制在400万美元以内,具体规定:从印度进口不超过160万美元,从南非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从美国进口不超过120万美元。这种配额被称为( C)。

A、自动配额 B全球配额 C国别配额 D 关税配额 7、关税的税收主体是(C )。 A、海关 B 进口货物 C进出口商人 D 出口货物 8、专门贸易体系的统计界限是( C )。 A、一国的国境 B、一国的边境 C、一国的关境 D、一国的沿海 9、目前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形式是( B ). A、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电子商务 B、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 C、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电子商务 D、企业与个人之间电子商务 10、某国对进口摄像机按照货物的价值征收7%的关税,同时另加每台16美元,从征税方法来看,这种税是( D )。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滑准关税 D、复合税 11、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国的时间是( A )。 A 、2001年12月 B、2011年12月 C、2010年11月 D、2010年12月 12、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C )。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13、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的较有影响的理论是( B )。

《国际贸易概论》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关税的税收客体是() A 出口商 B 进口商 C 进出口货物 D 转口商 2.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是()。 A 里昂惕夫 B 俄林 C 亚当·斯密 D 大卫·李嘉图 3.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中首次涉及到非关税壁垒的是()。 A 狄龙回合 B 肯尼迪回合 C 东京回合 D 乌拉圭回合 4. 某国对某种商品按货值的10%征收关税,另加每公吨15美元,从征税的方法来看这种税叫做() A 从量税 B 从价税 C 混合税 D 选择税 5.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形成() A 净出口 B 净进口 C 贸易顺差 D 贸易逆差 6.跨国公司为减轻税赋或逃避东道国外汇管制在公司内部购买商品时使用的价格叫() A垄断价格 B 协定价格 C 内部价 D 转移价格 7.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与()密切相关。 A 劳务输出 B 技术输出 C 资本输出 D 商品输出 8.甲乙两国原来对锡矿砂分别征收20%和30%的进口税,现两国相互间商品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锡矿砂统一征25%的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形式是() A 自由贸易区 B 共同市场

C 经济同盟 D 关税同盟 9.19世纪上半叶德国保护贸易的代表人物是() A 李斯特 B 密尔顿 C 李嘉图 D 凯恩斯 10.()是指进口国家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来限制商品的进口。 A 贸易技术壁垒 B 进口押金制 C 专断的海关估价 D 最低进口限价 11. 关贸总协定第六条规定, 构成倾销的条件之一, 是出口价格() A 低于国际价格 B 低于该国的正常价格。 C 低于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 D 低于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12.欧共体向参加洛美协定的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提供()A 普惠税 B 最惠国关税 C 特惠税 D 差价税 13.关贸总协定历史谈判中持续时间最长和参加国家最多的是()。 A 乌拉圭回合 B 东京回合 C 狄龙回合 D 肯尼迪回合 14.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是()。 A 总理事会 B 专门委员会 C 部长会议 D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 15.出口卖方信贷是指()。 A 卖方对买方的信贷 B 卖方所在地银行对买方的信贷 C 卖方所在地银行对卖方的信贷 D 买方所在地银行对卖方的信贷 16.商品的国别价值和国际价值()。 A 在质和量上都是相同的 B 在质和量上都是有差别的 C 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有差别的 D 在质上是有差别的,在量上是相同的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国际贸易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国家的产生是国 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海外贸易2.一些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常被称为两个组成部分。出口和进口3.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可以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其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就是,也可称为贸易余额。4. 价格计算,进5.大多数国家(地区)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 价格计算。价格口额以CIF。6.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称为对外贸易量产总值额7.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占该国国内生所占的 比重。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一定时期内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1.A对外贸易额.商品贸易额B..C进口贸易额 D.出口贸易额 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 我国()的商品总金额。A.关境 B.保税区 C.自由贸易区国境D.)。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三边贸易A.B.转口贸易易货贸易C.D.直接贸易。)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4. 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A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C.D.本年度出口额高于上年度出口额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5. )。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 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D.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A.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例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复习

国际贸易概论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一、填空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与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把以国际货币表示的世界所有国家进口货物额或出口货物额相加,即得世界货物贸易额。 3、贸易量是用价格指数调整后的贸易额。 4、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又叫对外贸易系数。 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 二、选择 1、在国际服务贸易构成中,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相对下降。 2、就一国而言,国际贸易地理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总值、出口、进口的国别地区分布情况。 3、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4、出口贸易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因外销而运出国境的行为。 5、进口的外国商品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时,称为复出口 三、名词解释 1、过境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购货之后,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才能进入本国市场,对于第三国来说,这就是过境贸易。对第三国来说,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此项交易,但商品要进出该国的国境或关境,并要经过海关统计,从而构成了该国进出口贸易的一部分。 2、货物贸易:是指物质商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出口。又称有形贸易。比如:汽车、家电产品、服装的进出口。 服务贸易:指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又称无形贸易。比如:广告服务、咨询与调查、教育服务等。 3、服务贸易的跨境交付与境外消费 跨境交付(cross-borger supply):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不构成人员、物资或资金的流动,而是通过电信、邮政或计算机网络实现服务,如国际长途电话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等 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国境内向来自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4、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四、简答 1、服务贸易有四个基本特征:(1)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服务是一种具有双向的活动。服务的形成必须包括两个主体:服务的消费着和服务的劳动者。服务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离开服务提供者,服务的消费就无法进行。同时服务

最新《国际贸易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答案 【思考与练习】 1.1单选题 1)货物贸易又称为(B)。 A.服务贸易 B.有形贸易 C.无形贸易 D.过境贸易 2)服务贸易一般又称为(C)。 A.货物贸易 B.有形贸易 C.无形贸易 D.过境贸易 3)《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分为(D)大类。 A.五 B.六 C.八 D.十 4)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0到4类商品称为(A)。 A.初级产品 B.制成品 C.高科技产品 D.无形产品 5)在国际贸易统计中把5到8类商品称为(B)。 A.初级产品 B.制成品 C.高科技产品 D.无形产品 6)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A)。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平衡 D.贸易差额 7)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B)。 A.贸易顺差 B.贸易逆差 C.贸易平衡 D.贸易差额 1.2多选题 1)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AC)。 A.货物贸易 B.过境贸易 C.服务贸易 D.国际贸易 2)初级产品是指没有经过加工或加工很少的(ABCD)和矿产品。 A.农产品 B. 林产品 C.牧产品 D. 渔产品 3)国境与关境的关系为(ABC)。 A.国境等于关境 B. 国境大于关境 C.国境小于关境 D. 国境与关境无关 4)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AB)。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 C.科技的进步 D.工业革命 5)服务贸易分为(BCD)。 A.货物贸易 B.通讯服务 C.建筑服务 D.教育服务

6)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AB)。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海外贸易 D.过境贸易 7)国际贸易按货物移动的方向可分为(BCD)。 A.服务贸易 B.进口贸易 C.出口贸易 D.过境贸易 1.3简答题(答案略) 1)何谓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和海外贸易? 2)试述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的分类有哪些? 4)你怎样认识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1.4分析题 贸易的好处—加纳和韩国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国际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提示: 结合案例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调节各国市场的供求关系; 2)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3)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利益和比较优势;4)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国内产业结构;5)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为一国政府开辟财政收入的来源;6)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价格 【思考与练习】 2.1单选题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 C )。 A.技术分工B.服务分工 C.劳动分工D.生产分工 2) ( A )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A.国际分工B.社会分工 C.劳动分工D.生产分工 3) ( D )是世界各地或地区进行商品、服务、科技交易的场所。 A.国内市场B.国外市场 C.海外市场D.世界市场 4) 国际价值是商品( B )的决定因素。 A.国内价格B.国际价格 C.成交价格D.自由市场价格 5) ( C )是指国际垄断组织利用某种经济力量和市场控制力量决定的价格。 A.调拨价格B.协定价格

会展概论期末考试题目

一、理论分析题 1、会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展览、会展的形成的基础,更是会展组织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的展览业脱离不了中世纪后的迈现代会展发展从中可见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通过解析你如何以理论来分析会展的内容,形式,功能以及办展方式等各个方面 答:会展的内容:管理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市场调查和预测、展览实务、会议组织和管理、展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场景制作、会展设备管理、会展礼仪、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会展经济与实务、会展概述、会展文案、会展运营与管理、会展营销等。 功能: 会展的形式:1、实地展览会(传统会展)传统会展最简单,也最易被人所接受。具体包括开幕式、现场展览、闭幕式三部分组成。2、网络展览会。将传统的展览放置于网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展览行业的资源共享和利用。3、展览会论坛。常见的有:产业高峰论坛、专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合作洽谈会。4、奖励旅游。借助举办国际会议、研讨会、论坛等会务活动以及各种展览会而开展的旅游形式。 功能: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包括联系和交易功能、整合营销功能、调节供需功能、技术扩散功能、产业联动功能、促进经济一体化等。 办展方式: 2、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认识是人的思想,心理和组织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协调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人能尽其才,事能尽其人,人事相宜才可以实现会展组织的目标,那么如何能充分发挥人在会展中的作用,请你通过解析运用理论分析会展人力资源管理在各个阶段中来实现完成的会展组织目标 答: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应用科学的方法,协调人下事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矛盾,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进程,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工资福利政策等方面的管理。人力:是指人的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带来收益的资本(投入少,产出多)。组织—分工、劳动分工,工作分工。组织人力—会展人力—策划:脑力劳动、心力(心理压力大)、体力劳动。 3、对于大部分展品,并不要求一定要运回来源地,而且有些展品,如食品等由于受保质期以及温度等条件的限制,运回无疑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展品最佳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就地出售,那么如何能经济合理的组织这些展品的流通同时也要按照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该有几种情况并说明理由 答:以最小的费用,按用户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其中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而其主要过程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参展商所在地与会展活动所在地之间,对会展材料设备与会展物品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一整套规划、实施和控制的管理过程。(最少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参展商自行负责展品运输,参展商自选会展物流服务商,使用展馆方或会展举办方指定物流服务商,邮寄或快递。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些重要因素:运费、运输时间、展品的安全性、到展的绝对及时性、信息反馈、运输手段的选择等。会展运输手段: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集装箱运输、国际联合运输。 4、对会展主体来说,为什么要在我国会展业迅猛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同时认识到只有从众多的客户群中去确定有价值的目标客户,才能带动其他有关会展组织工作展开,具体而言,客户在会展活动中能体现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在哪几个方面会给人启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