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科版)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科版)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科版)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科版)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体现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分析】 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节的重点在“设计”和“探究”的过程上: 1.“如何证明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 2.“如何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同上方法,用一个物理替代像

→找到像的位置→测量分析 3.“如何确定像是虚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在镜后观察纸上像的情况→得出是虚像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引导,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尽量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认真记录实验信息,得出结论,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同样大小(长短、粗细均相同)的蜡烛2支、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平面镜成像教案

2.1(2)平面镜成像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及虚像的理解 教学用具: 平面镜、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光屏、刻度尺等 1

2

教学反思: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是课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实验,也是学生第一次做探究性的实验,所以基本是按照猜想、假设、验证和归纳的步骤进行。平面镜是学生常见的一件物品,几乎每天也在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所成的像也能进行合理地猜测。但由于美术教学中视觉的“远小近大”也使不少同学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镜中的像越小,这些猜想而引发的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必须使学生明白首先要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如果直接用平面镜是没有办法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质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其它可以替代平面镜的物体——玻璃板。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想到玻璃并不是难事。第一产次做探究实验,且平面镜成像并不是很难,所以可心大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实验和总结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改进,再进行实验。也许部分组只能得到其中的一个特点,但在反馈实验中自然知道了如何去做,比按教师要求一步步去做反而收获更多更好!也可以自己弄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如为什么平面镜要垂直桌面,有些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垂直桌面,已经发现像悬在了空中,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测量距离……。实验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探究,但实验后的反馈是必须要共同来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 整节课学生的探究兴趣一直比较浓,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只重热闹而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对于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从学生作业中发现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明白。用光屏接收不到蜡烛的像,但有些同学看到透过玻璃后,光屏上变亮了,认为那是蜡烛的像。实验时应让学生竖起挡板,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有一道题目是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张黑纸后,是否还能看到镜中的像,有些同学将黑纸误认为光屏,说不能看到像,这主要也是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时将“小孔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结合起来讲解,说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对于另一个难点,平面镜中为什么会有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比较抽象,所以借助于作图帮助理解。,作图时哪些是虚线,哪些是实线也必须对学生讲解透彻。这样有利于学生做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时而不会出错。 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简述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举例说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探究。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新授课。 基本教学思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分析、讨论来逐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平面镜、玻璃、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潜望镜。 素材储备 《猴子捞月》的动画片、阿基米德魔镜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什么现象?看电影时我们坐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为什么? 2.课前热身 小学里我们学过“猴子捞月一场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平面镜是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利用平面镜可以成像和改变光线的方向。 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四边连动 互动1 观察平面镜有什么特征。 明确:平面镜的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玻璃、平静的水面都是平面镜。 互动2 练舞房的墙壁上总又一面很大的平面镜,有什么用? 明确:平面镜可以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练舞者可以从镜中观察自己的动作纠正错误。 互动3 研究平面镜成像像、物之间的规律。 明确:通过照镜子,猜想平面镜成像特点,从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应由学生从实验观察中归纳出来,最后老师点评,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互动4 什么是虚像? 明确:通过上面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屏接不到,是因为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猴子捞月一场空”就是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互动5 汽车观后镜是凸透镜,为什么? 明确:通过实验会发现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利用它可以看到更大的范围,所以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互动6 在11届亚运会上,我国藏族姑娘达娃央宗在青藏高原上是怎样取得亚运火种的?阿基米德的魔镜是什么? 明确:通过实验会发现凹面镜能使平行光会聚,第11届亚运火种就是利用凹面镜将太阳光会聚取得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人们还可以利用凹面镜得到平行光。阿基米德的魔镜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与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三水区第三中学刘颖仪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和改变光路的作 用。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揭示平面镜成像规 律。 (2)通过用对称法完成平面镜成像作图,训练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和物理规律研究简单光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左右关系,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与学的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3—37并让学生动手照镜子,注意观察自己和镜子的人有什么不同?(激活课堂气氛) 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二)交流合作,解读探究 [动手做]学生观察桌面上的平面镜并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什么是平面镜。[小结]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提出猜想: [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 (1)像与物等大;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左右相反; (4)颜色相同; (5)成的是倒立的像; (6)物体离开平面镜像也离开。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分层训练·提能力 1.(2017·襄阳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故A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B选项说法正确;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镜中成的是虚像,故C选项说法错误;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物离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D选项说法正确。 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几面镜子,具有扩大视野功能的是 (C) 【解析】穿衣玻璃镜和古代梳妆铜镜都是平面镜,没有扩大视野的功能,故A和D 错误;圣火点燃装置是利用了凹面镜,它能够把太阳光线会聚在一点上,来提高它的温度,达到点燃圣火的目的,故B错误;拐弯处的反射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制成的,因此它能够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故C正确。 3.(2018·钦州期末)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C)

A.人眼发出的 B.平面镜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像S′发出的 【解析】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而来的,故选C。 4.(2018·济南质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该实验最好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B.点燃蜡烛A,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能呈现出蜡烛的像 C.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寻找像的位置 D.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且变大 【解析】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应选择较暗的环境。故A错误。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B正确。将完全相同的点燃的蜡烛B放到玻璃板后不便于寻找像的位置。故C错误。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也向玻璃板靠近,但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 5.(2017·潍坊中考)海若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60 c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 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 白纸上。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 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答: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重合的。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①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应用知识 讨论:身高 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 0.5 m,他在镜中的像多高?像离镜多远?当他后退 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解答(1)像高 1.6 m,像离镜 0.5 m。 (2)人后退 0.5 m时,像高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增加 0.5 m。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对于平面镜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能看见 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 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边板画边讲授,进 行解疑,具体做法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S。然后提问 学生: 你们知道S能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有多少条?其实S能向四面八方发出无数条光线,所以射到平面镜的光线有无数条。 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并在图上画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 ①这两条反射光线不能相交。 ②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S′。

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做好笔记,细心体会。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喜悦成功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凹面镜与凸面镜的作用。 课前预习学案 【知识回顾】 1.光的反射的内容是:。 2.反射分反射和反射,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了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发生反射的光线强。 【探究新知】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思考: 平面镜成像时,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自学检测】 1.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就越大 B.物体越大,平面镜成的像就越大 C.平面镜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 D.平面镜竖放时比横放时所成的像要大 2.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间相距5m,现在视力表对面3m处竖有一面镜子,那么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5m B.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镜面之间的距离为2m C.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镜子而坐,且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为2.5m 3.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表面是呈波浪形,使人变形了,令人发笑,那么()A.表面凸的部分把人拉长了 B.表面凸的部分把人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把人拉长了 D.表面凹的部分把人变短了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根据课前预习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它的作用是。 2.纸上一块(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3.在纸上记下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虚像,简述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举例说出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教学用具 演示用: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透镜、投影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 学生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

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新课教学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 (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做法:边示范边讲解。 ①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它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左右移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上去它们都重合在一起),这时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改变玻璃前蜡烛的位置,把实验再做两次,每次都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④在白纸上。画出玻璃板的位置,移开玻璃板,用刻度尺画实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位置的位置连接起来,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下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测量看它们是否与镜面垂直。 ⑤把测量结果填写下表中。 2.学生分组实验 以上把教材图2.3—1的演示实验再改为学生实验,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己进行分析总结,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3.在实验基础上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 [师]①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1) 、填空题: 1、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 像,像和物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连线 跟镜面 ________________ ,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水池中水深3m ,池旁有一高8m 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0000km ,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3、 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 5mm ,镜子的厚度约为 ____________ mm 。 4、 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的。 5、 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 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 有一个1.65m 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 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 m ,像长 是 _________________ m.。 7、 汽车的头灯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 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 上。 8、 汽车的观后镜是 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太阳灶烧水 时,水壶应放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 9、 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 ___________ ,在潜水艇里的 ____________ 镜就是利 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 A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C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 、 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 、 观察到范围相同 D 、 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 、1800 B 、600 C 、300 D 、900 三、作图题:(1)作像 (2 )完成光路 B 、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 、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 (1) (2)宀? J

平面镜成像-教案

《4.2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初中光学的关键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图片引入课题,而我尝试着曾加一个平面镜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设计上,通过给定的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的实验探究操作,学会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本节的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难点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等大的虚像。 二、【学生分析】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探究的操作能力。引导性地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乃至结论的得出,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虚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光污染的实例,加强珍爱生命的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点】 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玻璃镜、白纸一张、纽扣电池等小件。 学生用:玻璃镜、玻璃托、白纸一张、塑料蜡烛两个、尺子、笔。 八、【课时安排】40分钟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过程。 师:老师叫两名同学上来表演一个小游戏。 (通过游戏展示:两个同学面对面,听老师指令 看谁做的对) 师: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相同的情况呢,这 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题。 §4.2平面镜成像 1、师生共同探讨 其实平静的水面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块 平面镜,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美景: 教师展示光滑的瓷砖、镜湖等图片。 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结合我们 生活,思考一下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有何相同和 不同之处?(学生会有一些零散的答案) 师:客观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出关于平面镜 成像的实验探究。 观察演示 思考原因 1、游戏的玄 机,能引起 学生的兴 趣, 2、教师边 实验,边引 导学生注 意观察。 3、感受大 自然、人文 的美,情感 教育

人教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实验法等。 四、教学用具: 玻璃板、两个等大的物体、两根等大的蜡烛、直尺,白纸、笔、支架两个、镜子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以及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打扮自己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入课题——平面镜成像。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展示。 进行新课: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平面镜里的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是远离还是靠近? (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 (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主要考虑像与物之间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试着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 点?(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 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 以下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平面镜后面真有物体的像吗? 4、你发现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规律? 自学指导

平面镜成像公开课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实验,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虚像的概念 三、实验器材: 每个实验小组不等大蜡烛2支、棋子2颗,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火柴、支架、细线、刻度尺、白纸、方格纸,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船行山顶) 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 如果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还会出现刚才的景象吗?这是因为?(水面是光滑的平的可以看作镜子) 学生说出镜子后:同学们的课桌上也有一面的镜子,大家可以拿起来观察一下,你注意到它的表面怎么样? 师:像这种表面是平的镜子(教师板书)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课件出示:平面镜) 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大都是在玻璃后面涂上水银制成的,是不是只有涂了水银的玻璃才是镜子呢?生:不是 师:同学们说说看,还有哪些可以当作平面镜?生:铜镜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制造了铜镜。 师:是不是只有铜才能做成镜子。(学生讨论) 生:不是,有平静的水面。 生:光亮的金属表面。 师:不仅玻璃可制成平面镜,抛光的金属平面(向学生展示光盘的光滑一

初二物理第三节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1) 一、填空题: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像,像和物的大小,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 2、水池中水深3m,池旁有一高8m的树,池旁的人看到树在池水中的像,则像长 为m,如果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则月亮在水池中的像到水 面的距离是m。 3、用笔尖接触平面镜,笔尖的像距笔尖约5mm,镜子的厚度约为mm。 4、影子和平面镜成像不同的,影子是光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由光 的形成的。 5、一束平行光射到某镜面后,如果反射光仍是平行的,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发散光束,则该镜子是,如果反射光变为会聚光束,则该镜子 是。 6、在距离竖直放的平面镜前 1.5m有一个 1.65m的人,这时像和人的之间距离是m,如果把镜子移到原来的位置时,那么镜子中的像与镜面之间的距离是m,像长是m.。 7、汽车的头灯中用镜做反射面,灯丝应放在上。 8、汽车的观后镜是镜,太阳灶是镜,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上。 9、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成像,还可以改变,在潜水艇里的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二、选择题: 10、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走时,则你的像() A、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小 B、变大,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C、不变,像与你的距离变大 D、不变,像与你的距离不变 12、对于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镜来说, 当人离镜同样远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大 B、从平面镜观察到范围要比凸镜范围小 C、观察到范围相同 D、无法判断观察到的范围大小 13.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4、要使一只铅笔跟它在平面镜的像在一条直线上,这只铅笔跟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A、1800 B、600 C、300 D、900 三、作图题:(1)作像(2)完成光路 (1)(2)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二) 课题:平面镜成像 单位:杜关中学 姓名:苏建平

【教材分析】 本课依据的教材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五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本节内容是光学部分的教学重点之一。学生在学习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本课中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还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本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加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探究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平面镜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镜子所成的像学生具有一些“前概念”,比如感觉到“镜中的像与物左右相反”、“像近大远小”等。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对“像”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概念外显、认知冲突、概念澄清、变式练习”四阶段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化。 尽管本课的探究是学生光学中的首次科学探究活动,但在前几章的学习中已经历了几次科学探究,这就为本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基础。 【设计思想】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CAI 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

平面镜成像教案(详案)

平面镜成像 航天中学安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辨别实像与虚像 3.知道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光污染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替代法研究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数据以及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体会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的情感。 2.对易碎物体轻拿轻放,养成爱护仪器的习惯 3.体验平面镜的对称之美 4.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关注光污染)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收集数据以及合作精神 二、难点 1.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分组科学探究法、启发、引导 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分组合作学习、交流评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蜡烛两支,烧杯,水,打火机,自制教具,玻璃板平面镜成像演示器,白纸,刻度尺。 教学程序: 一、课题引入 拿出镜子照一下镜子,并问同学们,老师在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在照镜子,照镜子的时侯我们能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像,镜子的表面比较平,所以把它叫做平面镜。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镜成像。 二、新课教学 同学们,请看这里,我这里有一个平面镜,现在我把烧杯里的蜡烛点燃,大家能看到蜡烛的像吗?你们看到的就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好,我现在换成玻璃板,大家也能看到蜡烛的像吧?玻璃板的表面很平,相当于平面镜,所以也能成像。现在老师能让蜡烛无法吹灭,也无法点燃纸片。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烧杯里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完全重合,假装点燃后边的蜡烛,先用前面的蜡烛点燃纸片,再用相同纸片放在后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的应用。 3、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4、球面镜的应用。 ●课前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平面镜、手电筒、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只、火柴、两个铁架台、8开白纸一张、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预学 过渡语:为什么水中的蜡烛能燃烧,同学们想知道这神奇现象的原因吗?带着问题开始我们的新课之旅。首先,请同学们 1、阅读教材第42-44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 (1)某人站在镜子前面,在镜中会看到另一个“他”,则镜中的这个“他”就是这个

人在平面镜中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 2、阅读教材第44-45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问题: 球在镜分为和,凸面镜使平行光,凹面镜使平行光。 (二)探究与精导 教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动手设计课本43页“探究”方案。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模型两只,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 (2)实验步骤:自学课本41页,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实验,收集数据: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 大、缩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分析与论证: (1)物体所成的像是(填“正立”或“倒立”)。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物点和像点的连线与平面镜。 (5)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的像。 【学点训练】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 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