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将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组,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缬沙坦组和丹红联合缬沙坦组均能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β2-微球蛋白(均为P<0.05),而丹红联合缬沙坦组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组(P<0.05)。丹红联合缬沙坦对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液黏滞度参数也有明显的效果。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丹红;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干预治疗甚为重要。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丹参酮和丹参酚酸,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肯定。笔者采用缬沙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26例,并与单用缬沙坦组进行疗效比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8月住院治疗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51例,均按1999年WHO糖尿病肾病分型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III 期,且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亦正常。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54±9.2)岁;糖尿病病程(9.1±3.5)年。连续留取24 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次均在20~200 μg/min,51例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慢性腹泻、心力衰竭及肾毒性药物服用史。分别将两组随机分为缬沙坦组25例和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组26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运动、降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缬沙坦组采用缬沙坦80 mg,1次/d;联合干预组在缬沙坦80 mg/d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给予1个疗程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钾和血肌酐清除率、尿UAER、尿β2微球蛋白(β2-MG)。UAER、尿β2-MG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bA1C用层柱法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采用血液粘度计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血糖、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干预组在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切、高切)、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在单用缬沙坦治疗组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明显降低UAER和β2-MG(P<0.05),而联合治疗组效果要优于缬沙坦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钾和血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体会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的中心环节是有效地控制血糖,有效减低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配合对症支持治疗,以达到延缓肾病进展的目的。 1控制糖代谢 1.1饮食治疗是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除控制糖的摄入外,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每日0.8g/kg为宜,已有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者,更应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进食0.6g/kg高效价动物蛋白,必要时配合必需氨基酸及a-酮酸疗法。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入量,以保证患者的热量供应。宜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类,提倡粗纤维饮食。 1.2口服隆血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及a-葡萄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中,以第二代磺脲类药物较好,有防治微血管病变的作用。常用的药物有①糖适平(Cliquikone),95%以上经肝脏代谢并由胆汁排出,15~120mg/d,适于糖尿病肾病各期;②美吡达(Clipizide),5~20mg/d;③达美康(Cliclazide),80~240mg/d;④优降糖(Clyburide), 2.5~20mg/d,当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到2.5~5mg/d。达美康及优降糖的活性代谢产物部分由肾脏排出,当肾功能不全时,其生物半衰期延长,可引起顽固低血糖反应,应慎用。 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常用有苯乙双胍(Phen-formin),50~75mg/d;二甲双胍(Metformin),0.5~1.5mg/d,均日服2~3次。双胍类药物用于Ⅱ型糖尿病肥胖者较好,主要经肾脏排出,对肝肾有毒性,有明显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Clucosidase inhibitor)能在肠道粘膜刷状缘抑制多糖分解为单糖,能降低餐后血糖,常用有拜糖平(Acarbose),50~300mg/d,进餐时服用。有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副作用。 1.3胰岛素的使用对于单纯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很好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已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以使血糖稳定地控制在良好水平(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1h血糖<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当患者出现氮质血症时,患者往往进食减少,而胰岛素在肾脏灭活也减少,循环中胰岛素半衰期延长,因而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同时,由于肾糖阈发生改变,已不适宜于根据尿糖来调整胰岛素用量。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要监测血糖并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2控制高血压 控制血压能减少尿蛋白排泄及延缓肾功能的下降。糖尿病患者血压的控制一般要比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偏低,但过低也会减少肾小球的血液灌

浅谈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比较(一)

浅谈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比较(一) 【论文关键词】丹红(丹参、红花);丹参:冠心病;心绞痛【论文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与丹参注射液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对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结果临床症状改善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93.3%,丹参注射液组73.3%,心电图疗效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73.3%,丹参注射液组总有效率68.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治疗作用优于丹参注射液,值得临床推广。 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都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笔者随机选取2007年2月~2009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中使用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冠心病各1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30例患者随机分丹红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组两组,每组30例。丹红注射液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3岁,平均61.5岁;病程(10±5)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心律失常4例。丹参注射液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71岁,平均62岁;病程(8±6)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3例。 所有患者均可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严重紊乱及合并严重呼吸系统疾患者且心功能Ⅰ~Ⅱ级。两组患者均有心悸、胸闷、气短、心绞痛(均为稳定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之一项或几项,其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病情轻重、心绞痛分级、水肿程度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丹红注射液组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30~40滴/min,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 丹参注射液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30~40滴/min,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 用药期间不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剂,利尿药及其他扩血管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予以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合服,高血压患者予以硝苯地平缓释片或卡托普利治疗并纪录用量,并常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1g,每天1次,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 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测TC、TG,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检查,治疗前后及治疗中期各做1次静息心电图作对照,观察胸闷、心悸、气短、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持续时间,心律、心率变化及治疗的不良反应。 1.4评定标准参照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①心绞痛疗效评定:心绞痛症状分别降低2级,原为Ⅰ级、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或基本不用硝酸甘油为显效;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用量基本减少一半以上为有效;心绞痛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所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为无效。②胸闷、心悸、气短症状改善疗效评定:胸闷、心悸、气短7d内消失为显效;8~14d消失或好转为有效;15d以上未见好转为无效。③心电图评价: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为显效;ST段在治疗后下降0.05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为有效;ST段、T波无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加有效。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配对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

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说明书

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说明书 【倍博特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 英文名称:ValsartanandAmlodipineTablets(I) 汉语拼音:XieshatanAnlüdipingPian 【倍博特成份】 倍博特每片含缬沙坦Valsartan80mg,氨氯地平Amlodipine5mg 【倍博特性状】 倍博特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显白色。 【倍博特规格】 每片含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 【倍博特适应症】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倍博特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 【倍博特用法用量】 氨氯地平每日1次2.5-10mg对于治疗高血压有效,而缬沙坦有效剂量为80-320mg。在每日1次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的临床试验中,使用5-10mg的氨氯地平和80-320mg的缬沙坦,降压疗效随着剂量升高而增加。 缬沙坦的不良反应通常与剂量无关;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既有剂量依赖性的(主要是外周水肿)也有剂量非依赖性的,前者比后者常见。 用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 添加治疗: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未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进行联合治疗。 氨氯地平或缬沙坦单药治疗时发生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改用倍博特,以较低剂量的单药成份联合另一成份来达到血压控制效果。 替代治疗:为方便给药,接受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单药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改用相同剂量的倍博特进行治疗。 停用β受体拮抗剂的相关信息,请参见注意事项。 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可在进食或空腹状态下服用。建议倍博特与水同服。 肝肾功能损伤: 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如果重度肾功能损伤,则应慎用(见禁忌)。肝损伤或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也应慎用倍博特(见注意事项)。 【倍博特药物过量】 目前尚未获得服用倍博特过量事件。缬沙坦过量的主要症状可能是低血压伴随头晕。氨氯地平过量可能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并可能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有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全身性低血压及致命性休克的报道。 若服药时间不长,则可以考虑呕吐或洗胃。健康志愿者在服用氨氯地平后立即或两小时后服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10-11T14:36:29.2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作者:薛国际 [导读]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红河 661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的为观察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则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并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5%,相比于对照组的28.6%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缬沙坦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应用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缬沙坦;氨氯地平;氢氯噻嗪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114-02 在临床上,高血压比较常见,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高危因素,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异常升高,并且还会伴发血管、肾脏、心脏以及脑等器官病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患有高血压的人数也日益增多[1]。目前,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通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以降低、稳定其血压水平,但对于具体药物的选择,还没有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基于此,本文以我院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就其分别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女分别有25例与17例;年龄为66至87岁,平均(76.3±8.2)岁;病程为2至14年,平均(8.5±1.3)年。对照组中,男女分别有26例与16例;年龄为67至85岁,平均(76.0±8.1)岁;病程为2至15年,平均(8.7±1.5)年。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得到确诊,同时排除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及精神异常等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大,值得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5mg的氨氯地平。对照组应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80mg缬沙坦与12.5mg的氢氯噻嗪。所有患者均连续接受14周的治疗。在早晚用药以及睡觉之前,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测量,每天测量三次。同时,嘱咐患者在服药期间严禁抽烟、喝咖啡,并在测血压前的半小时采用坐位休息,切不可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心律失常、下肢水肿、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 显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或下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幅度为10至20mmHg; 无效:患者血压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升高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所得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1.0软件展开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与计量方面的数据分别应用百分比与(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与92.9%,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老年高血压为临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但是,经临床大量研究发现,采取单一用药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血压控制效果,并且还会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在此种形势下,临床提出了联合用药治疗的理念[2]。 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血管紧张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可有效抑制局部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大大减少患者血压受到感受器敏感性与血管收缩的影响,并且还可对交感神经兴奋产生抑制作用,促进血流动力学效果的改善。但是,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对药物的耐受性不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从而降低用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临床联合多种药物来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

浅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

浅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 发表时间:2016-01-18T11:40:36.2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10期作者:付成光 [导读] 民勤县中医院丹红治疗脑梗塞疗效好,是治疗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付成光民勤县中医院 733399 民勤县中医院通讯作者:谢宗彪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静脉滴注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红治疗脑梗塞疗效好,是治疗脑梗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丹红脑梗死疗效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id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66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4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2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Dan red injection vein drop not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perfuming Danhong injection intravenous injection.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3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96.6%).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s good. I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for treating cerebral infarction. Keywords Dan Hong cerebral infarction 近年来,脑梗死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何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成为医学界探讨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探索脑梗死治疗药物,提出来许多新理论和新方法。扩张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血管血液缺氧、增加脑血流量对于挽救梗塞周边半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减轻病人愈合伤残程度,提高脑梗死的临床治愈率。我院利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与同类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治疗作对照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6例患者为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部CT扫描证实。【2】起病1周以内:【3】首次发病【4】入组前未经抗凝、溶栓、血液稀释等治疗。治疗组44例中男30例,女1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6小时至4天,平均65岁;病程8小时至4.5天,平均3.5天;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16例,重型8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神威制药有限公司的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糖尿病患者改用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2周为一疗程。所有的患者均视入院时脑水肿情况及进食状况酌情给予降低颅压、纠正酸碱平衡及辅助治疗。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但未采用其它抗凝、溶栓等治疗。两组均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定,在治疗前和治疗1疗程后各评估1次,如实记录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2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 2.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全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之内;【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6】死亡。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前神经缺损评分12.40±7.27分,治疗一疗程后为5.03±5.41分,治疗前比治疗后减少7.37分;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治疗前 3.30±1.39分,治疗一疗程后为1.80±1.81分,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50分。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44例,基本痊愈25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8例,无变化1例,显效率66.67%;对照组22例,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10例,无变化1例,显效率40%。经临床疗效判断,治疗组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6.67%,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0%),两组显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脑梗塞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治疗以急性期最为关键,治疗方法以改善脑组织缺血,保护神经细胞的恢复,减少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为主。丹红注射液是银杏提取制剂,其有效成分为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血管扩张剂,主要成分银杏黄酮是极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够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有效成分银杏内酯为一种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抑制剂,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微血栓形成,并对抗PAF所介导的炎性反应及对抗脑血管的损害作用,从而改善脑循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显著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逆转异常的血液流变性,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使动物脑梗塞病灶明显缩小,脑水肿减轻,防止和逆转脑缺血后遗症。同时丹红为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及促进淤血吸收之功效,适合于脑梗塞的治疗。本组应用丹红治疗脑梗塞,与香丹进行对比观察,观察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代谢,从而改善梗塞区血液供应,缩小梗塞区范围,减轻脑损害,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生活综合能力的提高均有确切的疗效。治疗组对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头晕,面色潮红,心慌等不良反应,但为时短暂,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据此认为丹红是临床治疗脑梗塞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012)。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29(6):381.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9T13:54:3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杨铁成[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杨铁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缬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缬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 (P<0.01),缬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笔者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缬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RB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将6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 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绝对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用Wilcoxon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2.2 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患者治疗前心界扩大,心胸比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029和0.48±0.025(t=32.608,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Dd,LVDs及PASP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且在治疗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均为重度,治疗后6例转为轻至中度,7例重度反流面积较前减少;治疗前后左心房直径、血清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 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 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AT1R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纤维变性和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同时AngⅡ能降低胶原酶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从而导致心房的结构重构;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而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导致房颤引起心房肌电重构的重要机制。缬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ARB类药物中与AT1R结合力最强[5],亦是ARB类药物中对AT1的抑制作用最强,它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ASS,即缬沙坦选择阻断AT1R,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合成的AngⅡ均可以被阻断,因此抑制了心肌组织由AT1介导的胶元增殖、心肌纤维化,又由于AT1R的阻断,血浆AngⅡ水平反馈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AT2,从而发挥AT2所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如保护心脏、舒张血管、抗纤维化、抗增殖、调节调亡等作用,从而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房颤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经系统降压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左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缬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原则

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原则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上都要多加注意,因为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的,但是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那么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原则都有哪些.以下是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主任针对这些问题做的介绍。 对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原则,肾病专家指出,治疗原则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特别的不明显,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应该经常的做体检,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病情,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对于患者朋友,应该积极的控制自己体内的血压,进行严格的饮食。后则,不仅不会加快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已有血压高者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降压药。达标值:无肾损害及尿蛋白<;1.0克/天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1.0克/天,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 【三】、其实喝多的药物都会或多或少给给肾脏带来一定的刺激,所以对于患者来讲应该积极的采用正确的疗法,都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四】、糖尿病肾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发生泌尿系感染后要进行正规的抗生素治疗,以免使原本已受损的肾脏“雪上加霜”。对于患者来讲,当肾功能出现衰竭后,及时透析或成功肾移植可使你重获健康生活。 【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应根据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限量。少盐饮食可帮助控制血压和水肿。补充铁质、钙质,有助于肾脏的恢复。吸烟会加速肾功能下降。吸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衰退速度比不吸烟患者快得多。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依从性观察 武志荣

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依从性观察武志荣 发表时间:2018-08-16T13:14:42.78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6期作者:武志荣 [导读] 研究分析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依从性观察 湖南省衡山县中医医院急诊科 421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依从性观察。方法:选择特定研究时段(2015年7月至 2016年2月)内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情况、治疗依存性。结果: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之后,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依存性普遍较高,且血压控制情况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较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还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贝那普利;缬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依从性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一个因素。高血压具体是指在没有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状态下患者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140/90mmHg,通常高血压患者均会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病变。本文就针对此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现将研究过程结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特定研究时段(2015年7月至 2016年2月)内我院心内科接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56.11±8.12)岁;血压异常时间1-12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57.02±8.15)岁;血压异常1-15个月,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上对收缩压(SBP)120-139mmHg和舒张压(DBP)80-90mmHg的诊断标准。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能接受此项研究者,②心、肾、肝功能严重衰竭者,③糖尿病及各种合并症者,④患有恶性肿瘤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精神不正常者[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贝那普利(国药准字H20054771,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mg);20mg/次,早晚各一次;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氢氯噻嗪(国药准字H20070118,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口服,起始剂量每次40mg,每日2次,治疗3个月[2]; 1.3疗效评价标准 1.3.1对两种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治疗与效率进行对比;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经治疗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为显效;经治疗血压情况有所改善为显效,经治疗后血压情况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3.2采用血压仪对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测量,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10分钟,取3次的平均值进行对比。 1.3.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存性;主要有非常依存、一般依存和不依存三个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所记录关于患者的数据和资料,均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8-30T14:34:36.0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段石祥[导读] 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新疆拜城县人民医院新疆阿克苏地区 842300 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亦日益增高[1]。治疗目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为主,防止临床综合征的进展。心衰的治疗必须采取长期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对原发疾病的病因和诱因的治疗、调节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度激活及改善心室功能等,达到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及降低死亡率的目的[2]。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引起了更多的临床关注。我们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88例,均为科2015年2月—2016年4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2013年第8版《内科学》教材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合并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精神病和传染病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及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共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共14天。 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心肌酶等生化指标。 4 治疗结果 4.1 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疗效标准:显效:心力衰竭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不足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4.2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4.3 结果心功能等级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注: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单位:mm)及射血分数EF%]数值,结果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肌酶均无异常改变;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5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因心脏排血功能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现象,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常规治疗主要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及硝酸酯类等,临床效果肯定,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而本文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 丹红注射液是植物药丹参、红花的提取物制剂,大量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除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功能外,还具有抗凝和促进纤溶作用,能够改善血黏度、消除自由基、可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4]。红花提取物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药效作用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了血小板的黏附,抗氧化等[5-8]。 通过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指标随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的减轻而有所改善,提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延缓心室重构,提高运动耐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9-11]。参考文献: [1]王吉耀.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4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用平行试验、活性药物对照、随机、双模拟、双盲、多中心等方法,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情况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41例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压效果十分显著,且起效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缬沙坦;临床体会;单药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现阶段,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十分倡导有效积极的达标治疗,而在临床达标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通常优于单药治疗。缬沙坦属于一种口服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80 mg,该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和有效性高等特点[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3~67岁,平均(54.5±2.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中度和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并自愿接受治疗。患者的坐位舒张压的平均值在110 mm Hg以下,且在95 mm 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号S0332)进行治疗,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必须全部停止使用其他降血压类的药物。具体用药方法为:每次用药80 mg,每天给药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若患者的血压值显著降低,则保持原用药量;若患者的血压值无改善,则将用药量增至160 mg每天,再连续用药4周,再次检测患者的血压值。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 1.3 血压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都要接受血压测量,且实验中的血压测量者均为GCP认证的专业测量人员。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汞柱血压仪,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当天早8:00时开始接受测量,测量前静坐30 min,然后实施坐位血压测量。根据我国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每日3次测量,血压值均在140/90 mm Hg以上的即为高血压,但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患者接受血压测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对血压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稽查,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1 背景 丹红注射液由丹参、红花组成,丹参味苦性微寒,红花味辛性温,二药相辅,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作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动脉粥样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专家共识》及《中国缺血性中风中成药合理使用指导规范》等多个专家共识的推荐,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中药注射剂之一。 丹红注射液于2002年获得上市许可,为国家医保乙类品种,临床应用15年来,累计超过3000万人次应用。 2 丹红注射液化学成分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3 丹红注射液的药效学研究 3.1 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功能 3.2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3 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3.4 促血管新生 3.5 保护血管内皮 3.6 逆转心室重构 3.7 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3.8 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认知功能 3.9 保护周围神经 4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研究 4.1 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4.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4.3 其他

5 丹红注射液的安全性 6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建议 6.1 推荐以下情况应用丹红注射液 6.1.1 急性缺血性心血管病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AMI);PCI 围手术期处理。 6.1.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TIA。以上适应症的中医证候均应属于瘀血闭阻证。 6.2 使用方法 6.2.1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1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每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6.2.2 疗程7天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时间。 6.3 联合用药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最新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 版)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早期诊断、预防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提高糖尿病患者存活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组织国内的内分泌和肾内科领域专家共同制定了共识。该共识近日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主要内容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诊断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以往用DN(diabetic nephropathy)表示,2007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指南,简称NKF/KDOQI。该指南建议用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取代DN。2014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与NKF 达成共识,认为DKD(diabetic kidney disease)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1.73 m2 或尿白蛋白/ 肌酐比值(ACR)高于30 mg/g 持续超过3 个月。糖尿病性肾小球肾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专指经肾脏活检证实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为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肾脏病理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糖尿病主要引起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 (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是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还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微血管病变,如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出球动脉透明变性或肾微血管硬化等,这些改变亦可由其他病因引起,在诊断时仅作为辅助指标。 目前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有尿白蛋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表现为尿白蛋白阴性,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但目前仍缺乏比尿微量白蛋白更可靠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指标。 (一)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依据 1. 尿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其评价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AER)或ACR。个体间UAE 的差异系数接近40%,与之相比ACR 更加稳定且检测方法方便,只需要检测单次随机晨尿即可,故推荐使用ACR。 尿白蛋白排泄异常的定义见表1,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 个月内复查,3 次结果中至少 2 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 内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