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专题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专题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专题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专题2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上册)(原卷版)

九年级上册同步精品学案(练)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三四年,将有800万至1000万士兵相互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战争结果给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创造了条件。”恩格斯的预言首先得到应验的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科索沃战争

2.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观察下图,其中圆圈的连线标志着( )

A.“三国协约”形成 B.“三国同盟”形成

C.反法同盟的形成 D.拿破仑帝国形成

4.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 德国对俄、法宣战

B.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C. 索姆河战役

D. 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

5.“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奥匈帝国外长就叫嚣:‘到了该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也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战争)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材料中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打响

C.来克星顿的枪声 D.慕尼黑协定签订

6.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这句话的最好体现者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意大利

7.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持第三种观点的人的主要依据是( )

A.一战是世界性战争

B.一战是掠夺性战争

C.一战是破坏性战争

D.一战是正义性战争

8.2012年7月,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召开。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开始,以后每四年一届,在以往的29届奥运会中,有3届因遭遇重大历史事件未能如期举行。请判断:1916年第六届奥运会没有召开的原因是()

A.遭遇第一次工业革命

B.遭遇第一次世界大战

C.遭遇世界经济危机

D.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

9.某战地记者从一战前线发回的战报中,符合史实的是()

A.法国在凡尔登战役中惨败

B.看见飞机参加了战斗

C.德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D.美国人一直没有参加战斗

二、非选择题

10.结合下图,认真回答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问题。

(1)请写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2分)

(2)根据下列描述,将图中字母A、B填入相应的括号内。(2分)

①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

( )

②在这里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 ) (3)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2分)

:http: //xkw.so/wksp

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达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__________阶段。 2、以德、意、奥为首的和以英、法、俄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展开疯狂地扩军备战。 3、1914年6月,事件的发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1914年7月底,__________向塞尔维 亚宣战。、、、英国相继投入 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 其中被成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___________。 6、1917年4月,对德宣战,协约 国力量大增。1918年11月,无 条件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__________的失败而告终。 7、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是一场战争。 四、合作探究 (一)生生合作: 1、试着概括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试着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二)师生合作: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因此有人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他们之间到底有何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高度发展,也由此出现了一批新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doc资料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闫r.,探求新知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 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 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 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 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 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⑶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 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 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 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住俺鮎跻快乐学月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一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 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及组成国家;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后果;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开始的时间;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概况;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影响。通过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探讨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阅读、梳理教材内容,观看图片、图表,阅读史料,进一步培养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通过对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的学习,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促进国际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1.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形成。2.萨拉热窝事件。3.凡尔登战役。 二、难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第一世界大战的性质。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萨拉热窝事件的资料,并整理成故事。2.班级分组。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班级: 自制课件。 教具(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本课设计了四个子目,先后讲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一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一战的结果、性质及其影响。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讲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一战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本课教学时间为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使用本课导语,以《好兵帅克》一书导入,其中的设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学习新课的热情。方式二:由回顾中国历史中的相关史实导入,如回顾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等史实,以此引入新课,这样便于消减学生对世界历史的陌生感,也有利于将中外历史相对照。方式三:剪辑“萨拉热窝事件”或者“凡尔登战役”的影视资料,直接以情景方式导入新课。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1.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原因。将英、德、法、美实力比较(参考教材分析部分),以数据表的形式呈现,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分析。根据表格,通过观察19世纪70年代前后英、法、美、德等国家在工业产量排名上的变化,对比分析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接着,探究得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工业产量”的数据呈现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没有直接呈现“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的具体情况稍加分析说明。然后,对比1913年英、法、美、德等国家所占殖民地面积的情况,可以看出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之间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紧张局面。可以德国为例,结合辅栏的“说说”鼓励学生谈谈:后起的德国为什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过程。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时可以把“三国协约”的形成联系起来,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中需涉及各大国之间的利益和冲突。讲述过程中结合教材提供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图》,边分析边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内在联系。在讲述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时,使学生加深对“三国同盟”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7-21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知识链接】《战马》 继《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二战题材后,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把目光转向第一次世界大战。影片以一匹前额有着白色十字花纹名叫乔伊的农场马的视角展开,1914年,在德文郡小镇,男孩艾尔伯特(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 饰)目睹了幼驹乔伊的诞生。在集市上,它被频繁叫价,最终被艾尔伯特的父亲泰德(彼得·穆兰Peter Mullan 饰)用30基尼的天价收入囊中,跛脚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尔伯特与乔伊尽情嬉戏,与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长,地主登门拜访,称如果乔伊不能犁地将立刻将其带走,泰德只好赌上了全部家当。于是,艾尔伯特在逼迫之下,为乔伊套上了鞍蹬,强迫它犁地,甚至还使用了皮鞭,最终灵性的乔伊真的领会了艾尔伯特的苦衷并将一片遍地石块的荒地翻耕了出来,第一次表现出其出人意料的潜力。 为了还债,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辛苦换来了收成,但是一场大雨毁了一切。 德军来袭,父亲被迫将马变卖给骑兵军,换了30基尼。艾尔伯特虽然难以割舍也只能含泪送别乔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战场。 参军了的乔伊因为体格强健,温顺听话,很快就成为了上尉的座骑。然而战争惨烈,乔伊开始不得不的更换主人。从英国上尉,法国老农与孙女,到德国骑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他们的人生起伏,悲欢离合,更看尽了人间冷暖与战争带来的苦痛创伤。而对乔伊难以忘怀的艾伯特,也参军来寻找它。尽管身处在这凄凉的战壕,乔伊的勇气感动了它身边的士兵和人们,它能够寻找到温暖和希望。但是它的内心却惦记着它的小主人艾伯特,最终他们相逢了。 (一)、自主学习 一、帝国主义争夺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阶段,他们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和。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 2、爆发:年,向宣战。 三、空前的灾难 1、战场主要集中在,后来扩大到、和地区。 2、1916年的,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结束:1918年11月,投降,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之间的一场争夺、掠夺的战 争,涉及的地区广、国家多,死亡人数多,所以是一次空前的灾难。 (二)、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2)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时间、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目标2:阅读教材及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一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重点) 目标4:分析一战爆发的性质和影响,体会战争的残酷。(难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一战导火线:奥匈皇储被杀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战”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识记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的组成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结束的时间、导火索、凡尔登战役等基本史实。 (3)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对欧洲国家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影响:在两次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及教材,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总结。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合作探究】3.阅读教材,理出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家的矛盾。 学生回答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国,教师根据PPT图示讲解其中的矛盾。 一战前夕欧洲列强的主要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公开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同江三中王云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和欧洲的三条战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国二月革命美国参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讨论,提 高独立思考能力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大战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战结局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 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2)讲述“凡尔登绞肉机”的情况,观看有关大战的影视资料, 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的认 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所以,基于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学法分析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3)通过“辩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过程与方法:(1)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 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理 解 (2)利用影视资料,加深对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灾难 的认识,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3)运用问题讨论法或辩论方法,引导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 性质、结局、和影响。 七、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创设辩论情景 问题一:萨拉热窝事件中,19岁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比从其民族主义立场出发,刺杀了奥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但却引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世界大战。对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正方观点: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也会发生。 反方观点: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不一定爆发,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不一定就爆发大战。 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美 B.英、德 C.法、德 D.英、法 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 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 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 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 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争夺世界霸权 C.援助协约国集团 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 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面材料 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 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搞什么活动?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三、问答题 9.试从战争的起因、作战目标、酝酿的过程,分析一战的性质。 10.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②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B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2.D 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B 见课本德国外交大臣的那句话以及下面的阅读材料。 4.C 参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附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如: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考人:884 人,平均分:最高分:50 最低分:5 二、试题分析 1、题型题量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三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2、试题特点分析 (1)本次试卷试题难易程度适中。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例如关于“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2)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每道选择题都是最基本的、课程目标要求掌握的历史知识。 (3)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谈谈在改革开放中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3)注重知识的迁移,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将同类历史知识或前后相关的历史知识罗列在一起,训练学生的联系、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填空题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失分最多的是第3题,造成该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题干不理解,不明白提示的意义。其次是第10题、第14题失误原因:一是在学习新课时不求甚解,对有些历史事实似是而非,;二是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较强的历史知识不太理解,三是对老师要求的记忆知识点没有记忆牢固。材料解析题失分率较高,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迁移应用,答案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第一册内容没有很好的复习。

九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 政治制度。” 请回答: (1)分别写出“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开始的标志。 (2)材料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在英国、法国各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哪一部文献为本国“新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4)为什么说“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12、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哪国的什么文献?这个文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它的影响如何?你如何评价它? 12、(2007四川泸州)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 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制度,获得了政治统治权。 (1)文艺复兴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的 标志是什么?(1分)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你知道他的主要思想主张吗?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哪个文献宣告了法国资本 主义制度的诞生?(1分) (3)19世纪下半期,日本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列举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各一项。(3分) 11、材料题(2005长春)请给下图取一个合适的名称。(美国独立战争示意图) 如果让你做解说员,你能就此图给大家讲解些什么内容?请按你的 想法编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100字 要求:(1)解说词应是一段完整的文字,内容必须围绕该事件的开始、转折点、结束等关键环节展开;(2)语言精练,流畅,想象合理,史实表达无误。 12、(2006福州)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的“国父”,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物简介:华盛顿,1732年出生于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他在担任总统的8年中,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成立了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以“人权法案”而闻名的宪法前十条修正案,使宪法趋于完善;“与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关系”这一外交原则被称为是“华盛顿的伟大法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 这条法规一直是美国外交的主要原则。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1)、简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组成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导入新课,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心理情境。 (2)采用问题探究型教学模式(表现史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的研究性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2)通过学习,理解和平来之不易,使学生牢固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 (3)引导学生注重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材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在欧洲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并最终引发空前残酷的一战。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两在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大战一触即发。第二目:大战的爆发。介绍了一战的导火线、全面爆发、重要战役及其残酷性所在。第三目:空前的灾难。介绍了一战的性质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读图法; 3、分析研讨法; 板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源) 一、一战的危机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二、一战经过交战双方:协约国――同盟国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性质: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三、一战影响 影响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解读

材料题解读 一、解题目标: 1、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中考历史的主要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审题和解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而造成的。 2、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解题过程: 近几年的考试中,材料解析题还出现向选择题和问答题这两大题型渗透的趋势,形成了材料式的选择题和材料式的问答题。 导入:我们看到的四则材料是关于古代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的材料,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一则材料:注意强调关键词:“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仕宦为吏”,再让学生结合汉代的主要经济政策,由此得出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第二则材料:材料中“杂色之流”、“逾侪之类”“不可与君子朝贤比肩、同坐而食”得出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唐朝商业繁荣,为什么商人社会地位仍不高。 第三则材料:材料中“官民一家、农商一事”,“商籍农

而立,农赖商而行”,说明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并让学生们思考原因。 第四则材料,材料中“农为本,工商皆末”,以此得出商人社会地位仍然低下。 环节二:注意问题: 1、通过四则材料的解读,要使学生们明白,古代“士农工商”各阶层的社会地位,使学生了解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依据明清时期发展的史实来归纳,明清时期的中国政府对外贸易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有关于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也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材料内容来分析归纳。 2、强调: 材料解读时需要结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史实来分析归纳。有关于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可以依据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来分析归纳即可。 环节三:谈感悟: 1、古代传统观念“士农工商”,商人一直不被重视 2、重农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吧 3、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与生产力有关 4、各阶层和谐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讨论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分层解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二、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 五:学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阅读资料、课堂辩论。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 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应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 德国) 教师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2、【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理解;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及战争过程和结局;运用问题讨论或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结局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 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大战结束的原因。 一、新课导入 从公元前2800年到现在的4000多年间,没有战争记载的只有一年。但1914年以前的战争都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而1914年爆发的战争则是世界性的。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教师讲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占有状况如何呢? 呈现图表如下: 项目英德法美 1870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 32 13 10 23 比重 1913年工业产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在世界所占位次 1 4 2 5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以及从表格中的数据所能说明的问题。最后教师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教师讲授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活动。疯狂的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一场大战的爆发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目标导学二:大战的爆发 请学生根据“相关史事”和资料讲述萨拉热窝事件。认识到德奥把萨拉热窝事件看作战争的极好借口,决定挑起战争。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目标导学三: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教师对照地图,指出欧洲战场上的西、东、南三条战线,以及每条战线的起止点和作战双方,教师强调两点:第一,欧洲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第二,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又起关键作用。 2.要求学生识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在图中找到发生凡尔登战役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战役,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相关战役情况,强调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