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队列

队列

队列
队列

实验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能实现循环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2.了解用队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学会实现二叉树结点结构和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4.掌握对二叉树每种操作的具体实现,学会利用递归方法编写对二叉树这种递归数据结构进行处理的算法

二、实验要求

1.进行队列的基本操作时要注意队列“先进先出”的特性。

2.复习关于队列操作的基础知识。

3.编写完整程序完成下面的实验内容并上机运行。

4.整理并上交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

1、任意输入队列长度和队列中的元素值,构造一个顺序循环队列,对其进行清空、插入新元素、返回队头元素以及删除队头元素操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QSIZE 100 //最大队列长度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struct

{

int *base; //初始化的动态分配存储空间基址

int front; //头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头元素

int rear; //尾指针,若队列不空,指向队列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SqQueue;

//-----------------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

int InitQueue (SqQueue &Q)

{ //构造一个空队列Q

Q.base = (int *)malloc(MAXQSIZE * sizeof(int));

if(!Q.base) exit (OVERFLOW);//存储分配失败

Q.front = Q.rear = 0;

return OK;

}

int QueueLength (SqQueue Q)

{//返回Q 的元素个数,即队列长度

return (Q.rear - Q.front + MAXQSIZE)% MAXQSIZE;

}

void display(SqQueue Q)

{//显示队列中的元素

if(Q.front==Q.rear)

printf("空队列,没有元素");

for(int i=Q.front;i

printf("%3d",Q.base[i]);

printf("\n");

}

int EnQueue (SqQueue &Q, int e)

{//插入元素e 为Q 的新的队尾元素

if((Q.rear +1) % MAXQSIZE == Q.front) return ERROR;

Q.base[Q.rear] = e;

Q.rear = (Q.rear+1) % MAXQSIZE;

return OK;

}

int DeQueue (SqQueue &Q, int &e)

{//若队列不空,则删除Q 的队头元素,用e 返回其值,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if(Q.front == Q.rear)

return ERROR;

e = Q.base[Q.front];

Q.front = (Q.front+1) % MAXQSIZE;

return OK;

}

int GetHead(SqQueue &Q)

{

if(Q.front==Q.rear)

return 0;

else

return Q.base[Q.front];

}

void clear(SqQueue *q)

{

q->rear = q->front = 0;

}

int main()

{

int m,n,e;

SqQueue Q;

InitQueue(Q);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元素个数:\n");

scanf("%d",&m);

for(int i=1; i<=m; i++)

{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元素:\n");

scanf("%d",&n);

EnQueue(Q,n);

}

printf("插入元素后,队列中的元素为:\n");

display(Q);

printf("队列的长度为:%d\n",QueueLength(Q));

printf("队列的头元素为:%d\n",GetHead(Q));

printf("\n 删除队头元素后,队列中元素为:\n");

DeQueue(Q,e);

display(Q);

printf("队列的长度为:%d\n",QueueLength(Q));

printf("队列的头元素为:%d\n",GetHead(Q));

printf("被删除元素为:\n");

printf("%d\n",e);

printf("现在开始清空\n");

clear(&Q);

display(Q);

printf("\n");

return 0;

}

2、在循环队列中依次将元素A、B、C、D入队,求队列长度之后出队,再将E、F入队最后显示队列元素,并观察运行结果。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QSIZE 5

typedef char Q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QElemType *base;

int front;

int rear;

}SqQueue;

int InitQueue(SqQueue &Q) {

Q.base=(QElemType*)malloc(MAXQSIZE*sizeof(SqQueue));

if(!Q.base) return 0;

Q.front=Q.rear=0;

return 1;

}

int QueueLength(SqQueue Q) {

return (Q.rear-Q.front+MAXQSIZE)%MAXQSIZE;

}

int En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rear+1)% MAXQSIZE ==Q.front) return 0;

Q.base[Q.rear]=e;

Q.rear=(Q.rear+1)%MAXQSIZE;

return 1;

}

int DeQueue(SqQueue &Q,QElemType &e) { if(Q.front==Q.rear) return 0;

e=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 MAXQSIZE;

return 1;

}

void DispQueue(SqQueue Q){

int i,j;

j=QueueLength(Q);

for(i=1;i<=j;i++){

printf("%c",Q.base[Q.front]);

Q.front=(Q.front+1)% MAXQSIZE;

}

}

int main(){

int k;

SqQueue Q;

InitQueue(Q);

DispQueue(Q);

EnQueue(Q,'A');

EnQueue(Q,'B');

EnQueue(Q,'C');

EnQueue(Q,'D');

printf("队列为:");

DispQueue(Q);

printf("\n");

printf("长度为:");

k=QueueLength(Q);

printf("%d",k);

printf("\n");

EnQueue(Q,'E');

EnQueue(Q,'F');

printf("队列为:");

DispQueue(Q);

printf("\n");

}

3、编写程序任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个数和结点值,构造一棵二叉树,采用三种递归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对这棵二叉树进行遍历并计算出二叉树的高度。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ULL 0

#define OK 1

#define OVERFLOW -1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bitree;

int k=0;

int depth(bitree T)// 树的高度

{

if(!T)return 0;

else

{

int m=depth(T->lchild);

int n=depth(T->rchild);

return (m>n?m:n)+1;

}

}

// 先序,中序建树

struct node *create(char *pre,char *ord,int n)

{

struct node * T;

int m;

T=NULL;

if(n<=0)

{

return NULL;

}

else

{

m=0;

T=new(struct node);

T->data=*pre;

T->lchild=T->rchild=NULL;

while(ord[m]!=*pre)

m++;

T->lchild=create(pre+1,ord,m);

T->rchild=create (pre+m+1,ord+m+1,n-m-1); return T;

}

}

// 中序递归遍历

void inorder(struct node *T)

{

if(!T)

return;

else

{

inorder(T->lchild );

cout<data;

inorder(T->rchild );

}

}

void inpre(struct node *T)

{

if(!T)

return;

else

{

cout<data;

inpre(T->lchild );

inpre(T->rchild );

}

}

void postorder(struct node *T)

{

if(!T)

return;

else

{

postorder (T->lchild );

postorder (T->rchild );

cout<data;

}

}

// 先序非递归遍历

void inpre1(struct node *T)

{

struct node *p;

struct node *stack[20];

int top=0;

p=T;

cout<<"序非递归先序"; while(p||top!=0)

{

while (p)

{

stack[top++]=p;

cout<data;

p=p->lchild;

}

p=stack[--top];

p=p->rchild ;

}

}

// 中序非递归遍历

void inorder1(struct node *T) {

struct node *p;

struct node *stack[20];

int top=0;

p=T;

cout<<"序非递归中序"; while(p||top!=0)

{

while (p)

{

stack[top++]=p;

p=p->lchild ;

}

p=stack[--top];

cout<data;

p=p->rchild ;

}

}

// 主函数

int main()

{

bitree T;

char pre[30],ord[30];

int n,m;

gets(pre);

gets(ord);

n=strlen(pre);

T=create(pre,ord,n);

inpre(T);

cout<

postorder (T);

cout<

inorder(T);

cout<

inpre1(T);

cout<

inorder1(T);

cout<

m=depth(T);

cout<<" 二叉树高度为:"<

return 0;

}

六实验总结

1、为什么头文件只用#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不行,要把所

写到的程序中所包含的头文件头写进去。。于是就在想,反正以后不管这些头文件有没用到头写进去,省得一大堆麻烦。

2、用先序建树的时候虽然只要输入一个字符串,但是要判断空树的情况。比较麻烦。我个人觉得用先序与中序联合建树比较简单。因为这样只要输入先序与中序就可以建树了。

3、对于三种遍历的过程,要是用递归写的就根据书上所给出的遍历步骤做稍微的调整就好了。至于非递归的三种遍历,中序最为简单,用一个栈就可以完成了,

思路是边进栈边收索左孩子,直到左孩子为空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出栈输出再收索右孩子的操作。而非递归的先序遍历基本可以和中序一样,建立一个队列,在进

栈的时候队列也进同样的元素,但是不与栈一起出栈。而是在最后进栈出栈结束

的时候,对队列进行出队列操作即可。

4、二叉树对于进行表达式的前缀,中缀和后缀的表示有明显的优势,既方便,又容易理解。其先序,中序和后序分别对应这表达式的前缀,中缀和后缀。

5、在建树与进行树的遍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其建树与遍历的整个过程。不然就会连为什么这样做都不知道。在遍历树的时候最常用到的就是栈的结构了(非递归)。

Lecture7Burke定理和网络排队-数据通信网络

第7讲 Burke定理和排队网络 Eytan Modiano 麻省理工学院 Burke定理 ? M/M/1队列有一个可以使队列结合为网络过程极大简化的有趣性质,即到达率为λ的输出M/M/1队列是一个速率λ为的泊松过程 –这是定理的一部分,符合可逆性 ? 马尔科夫链具有如下性质 A – P[将来|现在,过去] = P[将来|现在] 现在状态,将来状态和过去状态的条件概率是独立的 P[将来|现在,过去] = P[将来|现在] => P[X n =j |X n+1 =i, X n+2 =i 2 ,...] = P[X n =j | X n+1 =i] = P* ij

Burke定理(续) ? 定态下,时间反转的状态序列也是马尔科夫链,可以简单的表示为 p i P*ij = p j P ji (例如,M/M/1 (p n)λ=(p n+1)μ) ? 如果P*ij = Pij,那么马尔科夫链是可逆的 –正向的转移概率和逆向概率相同 –如果可逆,时间反转的状态序列与正向序列在统计上是不可区分的 ? 如果p i P ij=p j P ji ,链是可逆的 ? 所有的产生/消失过程是可逆的 –必须满足细致平衡方程 Burke定理的含义 ? 由于正向时间的到达形成一个泊松过程,逆向时间的离开也形成一个泊松过程 ? 因为逆向过程在统计上与正向过程相同,(正向)离开过程是泊松的 ? 同理,一个(正向)离开留下的状态(系统中的分组)与过去的离开无关 –逆向过程中,状态与将来的到达无关

队列网络 ? M/M/1队列的输出过程是一个与输入有相同速率λ的泊松过程 ? 第二个队列是M/M/1吗? 独立近似 (Kleinrock) ? 假设各个队列之间的服务时间是独立的 –不是现实的假设:分组的服务时间由它的长度决定,但是长度在分组之间是不变的 ? X p=沿着链路p的分组到达速率 ? 令λij=链路(i,j)的分组到达速率的 ? μij=链路(i,j)上的服务速率

队列指挥方法

队列指挥方法 一、队列指挥位置 指挥位置应当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通常是: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例前 (右侧)或者左(右)侧后。 二、队列指挥方法 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行进问,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阁齐步),进到预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纵队行进时,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三、队列指挥要求 (一)指挥位置正确; (二)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 (三)口令准确、清楚、洪亮; (四)清点人效,检查清笑,认真验枪; (五)严格要求,维护队列纪律。 四、列队的间距 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通常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需要时·可以调整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和距离。 五、队列口令的分类、下达的基木要领和呼号的节奏 (一)口令分类

口令,是队列训练和日常列队时指挥员下达的口头命令。根据下达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短促口令。其特点是:只有动令,不论几个字,中间不拖音、不停顿,通常按音节(字数)平均分配时间,有时最后一个字稍长,发音短促有力。如:“停”、“报数"、"放背包"、"验枪完毕”等。 2.断续口令。其特点是:预令和动令之间有停顿(微歇)。如:" 第x名,出列"等。 3.连续口令。其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歇。预令拖音稍长,其长短视部(分)队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如:"立——定"、"向右——转”等。有的口令,预令和动令都有拖音。如:"向军旗——敬礼”等。 4.复合口令。兼有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的特点。如:"以xx为准,向中看齐"、"右后转弯,齐步——走"等。 (二)下达口令的基木要领 1.发音部位要正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成者腹音。胸昔(即胸隔膜音)多用于下达短促口令:腹音(即由小腹向上挺气的丹田音)多用于 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2.掌握好音节。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动令和微歇有明显的节奏,使队列人员能够听得清晰。 3.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如: "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 4.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要把重点字的音要加大。如: "向后

并发队列ConcurrentLinkedQueue和阻塞队列LinkedBlockingQueue在入队操作高并发性能比较

并发队列ConcurrentLinkedQueue和阻塞队列 LinkedBlockingQueue在入队操作高并发性能比较 并发队列ConcurrentLinkedQueue和阻塞队列LinkedBlockingQueue在入队操作高并发性能比较 2011-01-19 08:522802人阅读 测试结果显示:阻塞队列和并发队列在高并发情况下,性能相差不大。 1 Test.java代码参考 https://www.docsj.com/doc/ba5276547.html,/arkblue/archive/2011/01/14/6138598.aspx[ja va] view plaincopyprint? public class ConcurrentQueueTest { private static int COUNT = 100000; private static int THREAD_NUM = 10; private static CyclicBarrierThread cyclicBarrierThread = new CyclicBarrierThread(); private static ConcurrentLinkedQueue conQueue = new

ConcurrentLinkedQueue(); private static LinkedBlockingQueue link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 static class ConcurrentLinkedQueueProducer extends Test { public ConcurrentLinkedQueueProducer(String id, CyclicBarrier barrier, long count, int threadNum,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 { super(id, barrier, count, threadNum, executo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test() { conQueue.add(1); } } static class LinkedBlockingQueueProducer extends Test { public LinkedBlockingQueueProducer(String id, CyclicBarrier barrier,

软件开发应知应会 试题答案整理

ABCD 1、栈和队列的共同特点是()。C A.都是先进先出 B.都是先进后出 C.只允许在端点处插入和删除 D.没有共同点 2、在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表中,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时,需要向后移动()个元素。 A.n-i B.n-i+1 C.n-i-1 D.i B 3、在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节点个数是n0,度为2的节点个数是n2,则有n0=____。C A.n2-1 B.n2 C.n2+1 D.n2+2 1、以下是线性表的数据结构是()。ABCD A.数组 B.单链表 C.双链表 D.循环链表 2、以下()是常用的哈希函数构造方法。ABCD A.直接寻址法 B.除留余数法 C.随机数法 D.平方取中法 1、()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文件的内容与显示分隔开来。B A.HTML B.CSS C.JavaScript D.MySql 2、()是Android程序的呈现层,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并接收与用户交互所产生的界面事件A A. activity B.service C.content provider D.以上都不是 3、设计规范应该被()使用。A A.系统所有产品开发人员 B.仅产品经理 C.仅UE工程师需求人员 D.仅UI工程师 1、以下哪些是语义化标签?CD A.div B.span C.article D.header 2、CSS的定位常用属性有以下几个值()。ABCD A.static B.relative C.fixed D.aBsolute 1、SQL语句中删除一个表中记录,使用的关键字是()。C A.select B.insert C.delete D.update 2、C#中导入某一命名空间的关键字是()。A https://www.docsj.com/doc/ba5276547.html,ing https://www.docsj.com/doc/ba5276547.html,e C.import D.include 3、以下哪个是SQL中用来统计数量的函数()。A A.count() B.max() C.min() D.now() 1、以下哪些是Scala语言的特点()。ABCD A.Scala是面向对象的 B.Scala是函数式语言 C.Scala是可扩展的 D.Scala是静态类型的 2、下面属于Golang的关键字的是()。AC A.func B.def C.struct D.class 1、在Struts实现的MVC框架中()类是包含了execute方法的控制器类,负责调用模型的方法,控制应用程序的流程。A A.Action B.ajax C.JSP D.actionservlet 2、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MVC三个核心模块。C A.模型 B.视图 C.数据库连接 D.控制器 3、下列关于HiBernate说法正确的是()。A A.HiBernate是对JDBC轻量级的封装 B.HiBernate需要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上运行 C.HiBernate是EJB的扩展 D.HiBernate的主配置文件只能是HiBernate.cfg.xml 1、SSH框架具体指的是()。ABC A.Spring B.Struts C.HiBernate D.MyBatis 2、实体对象的生命周期有哪些状态:()。ABC A.瞬时态 B.持久态 C.脱管状态 D.死亡态 1、(A)敏捷软件测试流程贯穿整个开发流程。(B)它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与整个敏捷开发中的其他活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的区别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是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分比。 5、标化比: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比标准人口预期死亡数 偏倚:

队列队形游戏快快集合1

队列队形 教学内容: 1、队列队形 2、游戏;快快集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姿势。 2、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发展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队列队形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部分 1、课堂常规 ①集合、整队、点名 组织 ★★★★★★★ ★★★★★★★ ☆☆☆☆☆☆☆ ☆☆☆☆☆☆☆ △ 要求:快、静、齐 ②师生问好 ③宣布课的内容 ④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 ①头部运动②扩胸运动 ③体转运动④前压腿 ⑤侧压腿⑥整理运动 教法:①集体练习; ②纠正动作; 组织:如上图 要求:活动充分,身体活动开

二、学习提高部分 1、队列队形 ①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脚尖分开;两腿挺直,挺胸收腹;上体正直,两眼向前平视; 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头正,口闭,下颚微 收。 ②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大半脚,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体重大部分落在右脚上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③向右﹙左﹚看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要领:第一名学生不动,其他学生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学生的腮部,并通视前线二列或三列以上队形,后列学生还要向前对正,看齐。 教法:①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动作; ②组织学生练习,先集体练习 ②师生同做,教师边纠正错误动作; ③做的好的同学示范 ④分组练习 ⑤教师巡视指导 ⑥学生在进行集体练习。 组织:分组练习 集体练习 ★★★★★★★★★★★★★★☆☆☆☆☆☆☆ ☆☆☆☆☆☆☆ ☆☆☆☆☆☆☆ ☆☆☆☆☆☆☆★★★★★★★ ★★★★★★★

关于学期教学计划体育汇总4篇

关于学期教学计划体育汇总4篇 关于学期教学计划体育汇总4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体育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期教学计划体育篇1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由于发育的原因,很少参加激烈的运动项目,但考虑到某些女生的天性,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男女均衡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 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的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投掷与跳远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过杆。 四:课时安排 每课 3课时, 32 共课时 五:教学措施 (1) 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强调了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的怎么样,不管学的如何,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2) 在教学中多运用游戏作为方法、手段,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和激发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如主题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游戏和游戏法的功能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与练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效果。

S7-1500 FIFO 排队与插队程序代码

在编程过程中大家可能用到先入先出队列(First Input First Ootput),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有人为干预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重复动作的出现,可能就会需要重新列队,下面为大家分享一段程序。 本段程序是以西门子S7-1500系列硬件、TIA Portal软件为基础用scl编写的FB的程序段。数据背景块及数据说明: 背景数据块 数据说明: 入栈信号:允许写入数组的信号,其它地方写入此信号应为脉冲信号。(有钥匙才能进家)。 入栈值:此数据为自定义,就像是每一个入栈信号的名字,例如:整数1 代表一个1#设备。2代表1#阀门。(张三、李四)。 出栈信号:同入栈信号类同。(要出差的消息)。 出栈值:同入栈信号类同,值为0时出栈为为首位(谁先回公司,谁先出差走)。当有值时应与入栈定义一样(业主指定哪个攻城狮了,哪个攻城狮就得去)。 栈指针:栈内有效数值的个数(在公司攻城狮有几个人)。 栈:数组(即你的公司)可自定义值的数量(公司攻城狮的“数量”),数据类型应与出、入栈值数据类型相同(要男的就得是男的,要女的就得是女的,不能出差一趟回来变性了)。 s:第一个程序段的功能指针,写入数组的第几个值内,入栈指针变量。(公司调度,他会知道回来了几个人了) i:第二个程序段的功能指针,移动指针,最终储存在“栈指针”内,自动出栈指针。(谁先回来的,他走了,后面的人都要往前排了) ii:第三个程序段的功能指针,干预出栈指针变量。(这个被指姓名的人走了,他后面的人要往前排了) 以下为程序段: IF #入栈值> 0 & #入栈信号= 1 THEN // 入栈(有人回公司喽) FOR #s := 0 TO #栈指针DO IF #栈[#s] = #入栈值THEN //检查写入值是否在队列中(张三在不在公司,这个张三是不是冒充的) GOTO MyLABEL1; END_IF; END_FOR; IF #栈[#栈指针] <> #入栈值THEN #栈[#栈指针] := #入栈值; //数值入栈(张三回来的得让他排到第几个,还要给个办公的位置呢)

C++链表、栈、队列用法示例

C++链表操作示例*#29·链表创建 struct ts *Create() { struct ts *head=NULL,*tail=NULL,*newnode; //首节点 newnode=new ts; strcpy(newnode->name,"张三"); strcpy(newnode->num,""); head=newnode; tail=newnode; tail->next=NULL; //第二个 newnode=new ts; strcpy(newnode->name,"李四"); strcpy(newnode->num,""); tail->next =newnode;

tail=newnode; tail->next=NULL; return head; }//初始化 *#30·链表输出 //显示所有信息 void display(ts *head) { ts *p=head; if(head==NULL)//链表为空 { cout<<"链表为空!"<

{ cout<name<<"\t"<num <<"\t"<next; } }//display *#31·插入节点 //开头插入节点 void add(ts *&head,ts *neod) { struct ts *tail=NULL; if(head==NULL) { head=neod; tail=neod; tail->next=NULL; }

处理机调度算法详解

关于处理机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教材中,介绍了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和进程调度算法。其中先来先服务法(FCFS)和优先级法对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都适用,时间片轮转法(RR)适用于进程调度。此外,还介绍了其他调度算法,如短作业优先法、最短剩余时间优先法、多级队列法和多级反馈队列法,这4个算法不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不作为考核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1)在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中同时出现的算法,如FCFS、优先级法,其使用原理是基本相同的;(2)作业调度算法和进程调度算法应严格与存储管理中的“请求淘汰换页算法”相区别,注意不要混淆。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题,详解调度算法: 1. 先来先服务法(FCFS) 算法描述:每次调度时,从后备作业队列或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或进程。 【例1】下表给出作业l,2,3的到达时间和运行时间。采用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试问作业调度的次序和平均周转时间各为多少?(时间单位:小时,以十进制进行计算。) 分析解题关键是要根据系统采用的调度算法,弄清系统中各道作业随时间的推进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作业执行时间图来形象地表示作业的执行情况,帮助我们理解此题。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挑选作业,先进入的作业优先被挑选。即按照“排队买票”的办法,依次选择作业。其作业执行时间图如下: 或者简化为下图: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 | | | 时间 0 8 12 13 由于作业1,2,3是依次到来的,所以刚开始时系统中只有作业1,于是作业1被选中。在8.0时刻,作业1运行完成,这时作业2和作业3已经到达,都在系统中等待调度,按照先来先服务法的规定,每次调度最先进入就绪队列中的作业,由于作业2比作业3先到达,于是作业2被优先选中运行。待作业2运行完毕,最后运行作业3。因此,作业调度的次序

(完整版)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区别(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四、五章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定义: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 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 2.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 于病例。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或称配比(matching),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 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 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对照的选择: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 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 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 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 据。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资料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OR= ad/bc 暴露与疾病之间关联强度; OR>1 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增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叫做“正关联”; OR<1: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叫做“负关联”,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 OR=1: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队列研究: 1、相对危险度:RR 表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2、归因危险度:AR 表示暴露因素的存在使暴露人群发病率增加或减少的部分。

队列管理RED算法的性能研究

汪琼1,吴斌2 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2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wangqiongyeye@https://www.docsj.com/doc/ba5276547.html, 摘 要: RED 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避免拥塞和维持网络高链路利用率的队列管理机制。RED 算法的实际性能主要取决于四个控制参数的设置。然而,关于RED 算法的设置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针对各种异构网络,还未能提出设置其参量的有效方法,以维持各网络更高的链路利用率。本论文在对RED 算法及其参数设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NS 模拟工具模拟网络环境,根据仿真结果详尽地分析了RED 算法四个参数设置对网关中各个性能指标的影响,提供了对不同网络设置不同RED 参数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RED 算法; 参数设置; NS 模拟 1. 引言 网络中采用的调度机制与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Internet 的迅速发展,网络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日趋复杂,仅仅依靠端到端的拥塞控制还不够,网络本身也必须参与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网络发生拥塞时,网络节点必须丢弃一些分组,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实施有效的队列管理机制[1]。 之前的研究已经提出许多有效的队列管理机制,如:随机丢弃算法(Random Drop gateways)算法、尾部丢弃策略(Drop Tail gateways)、DECbit 算法和ERD(Early Random Drop)算法等算法。但它们都有一定的缺陷,RED 算法就是在弥补这些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andom Early Detection)[2,3]:采用低通滤波器模型来计算平均队长,支持突发业务,使得网关处理算法实现的更为合理,避免了网关因根据变化的实际队列长度而不断的变更处理方法,该算法因其具有较低的时延,较高的吞吐量和较好的公平性而被广泛采用。它通过在拥塞即将发生时丢弃,能够有效地避免全局同步。 RED 算法已成为路由器中的默认拥塞控制机制。RED 工作性能的优劣很大长度上是由其预先设置的参数、mi 、ma 和ma 决定的。一组RED 参数也许是给定业务吞吐量的最优化参数,但对于连续丢包、延迟等就未必是最优参数。因此如何权衡它们(吞吐量、延迟等)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找到最优的参数,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RED 参数的微小变化会给总体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q w n th x th x p 本论文主要目标是研究讨论RED 算法参数,明确其与网络中各项指标的关系,提出一个可行的针对不同网络环境调节算法参数的参考方案,使RED 算法发挥更好的性能。本论文结构如下:先介绍了RED 算法及其较之其他算法的优越性,并理论上分析了其参数对不同性能指标的敏感性。然后通过设计大量的仿真实验,分析了包括拥塞控制、平均队长、丢包和吞吐量等指标,确定RED 算法参数与调节特定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100876) (210003)

如何使小学生能够尽快的排好队

如何使小学生能够尽快的排好队? 在《体育教师应该如何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第一节课》一文中,我提到,学生的队列对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习惯养成都是必要的,尤其是每个人在队列中会感到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殊性,横平竖直的表现方式给学生以严肃的感觉,这在我们教学中,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自己注意和规范自己的听讲行为。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迅速地站好队,并准确地记住自己的位置呢?在这里我给出几个建议。 教师帮助:初入学的学生记不住自己的位置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感觉记忆系统发展的还不完善,他们对位置的记忆是模糊的印象,是“好象我就在这里站”,这时就需要我们来帮助。学生对位置的记忆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加而递减,人数越多,对自己位置的记忆会越模糊。所以,教师在学生排好队以后,就要让学生记下前后左右的人都是谁,尤其是要记好排头方向的人是谁,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握一下手,以加深对旁边同学的认识。然后,可以反复做“快快集合”的游戏,或者加入情景,把“快快集合”的游戏改造成“回家”的游戏,也就是准确回到自己的位置。这样一来,学生对位置就会有一个感性的记忆。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学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按照队列的位置记下学生的姓名,以备学生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时候,能够迅速帮助学生站好。教师在帮助学生站队时不要急于求成,一般2至3节课之后,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自己的位置,下面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按照队列动作的要求来做就行。 情境教学:例一:在站队之前,教师给出四种小动物教具,让学生和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站在一起,也可以再准备一些头饰,根据学生的喜欢程度,分给学生佩戴,这样,就自然的把学生分成了四队,教师按照学生分组情况,分别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队伍的名字。如果是男女混合编队,不必限制参加队伍的要求,如果是男女生单独编队,可以限制男生只能参加“老虎”、“公牛”、“狮子”等队伍,女生则可以限制参加“孔雀”、“百灵”、“小白兔”等队伍。从概率上来讲,学生分队人数将会基本相等,如果基本相等,可以不做调整,如果相差太多,可以让人数多的队“帮助”帮助人数少的队,以达到人数的平衡。也可以在学生分好队之后,让每一队以自己队大多数人喜欢的动物的名字来命名,教师也

Intel I340-T4网卡产品简评

目前市面上的四口网卡(网络适配器)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何正确的选择一款合适的千兆四口网卡呢?此文章主要对I340T4网卡作简要概述,可为有需求的用户提供技术参考。 基于英特尔新型82580芯片千兆位以太网控制器的I340T4网卡,是英特尔的第四代PCIE GBE适配器。这个适配器是个集成四端口PCIe GE2 GBE的控制器,可提供更小的占地面积和更低的功耗;另外它进的特性包括支持多核处理器和服务器虚拟化,以及可扩展的PCI Express Gen2接口;它也是英特尔的一个环保安全型COM,能够降低功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成本,用在今天的四端口网络设备解决方案中是非常实用的。 此款网卡为多核处理器设计的四端口千兆以太网服务器适配器,可用在虚拟化和统一网络环境中使用。 特色功能: 1.拥有四个高性能的10/100/1000 BASE-T以太网连接器(铜缆)。 2. 支持PCI Express×Gen 2 .5 Gt/s的低功耗高性能设计适配器。 3.TCP-IP和iSCSI的硬件加速。 4. 支持虚拟化服务器的硬件优化。 5. 拥有可靠的因特尔千兆以太网技术。 支持iSCSI功能 I340-T4使用本地iSCSI发起方构建的以太网服务器适配器进入Microsoft,Windows, Linux, 和VMware,ESX平台提供一种简单、可靠、成本效益高的连接方式局域网和iSCSI SANS。可使用多代操作系统进行测试,使用广泛。Intel I340-T4的存储系统和OS工具,以帮助确保可靠性和易用性。ISCSI允许英特尔以太网服务器适配器的标准化管理员使用单个、TCP/IP堆栈和集合管理工具和IT政策。此外,I340-T4服务器适配器包括许多设计的硬件特性加速iSCSI运作,增强数据处理能力。例如,TCP分段卸载,接收侧合并(RSC),

SATA全速命令队列(NCQ)提高性能

SATA全速命令队列(NCQ)提高性能 高层建筑的电梯与硬盘技术SATA 接口全速命令队列(NCQ )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二者都具有可靠、高效地输送能力,这使得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运输机制,在技术上有了非常相似之处。在高层办公建筑内乘坐电梯。当工作人员和来访者进入电梯要去不同的楼层时,他们就按楼层按钮。当许多人在不同的楼层进入电梯,要去往不同的楼层时,电梯并不是按照按钮按下的顺序去停靠楼层,这种方法会给电梯的各种部件造成不必要的磨损,比如:钢索系统、刹车、液压系统、传动装置和导向轴等。对于许多乘客来说,当 一部笨拙的电梯哼哼唧唧地从一层开到另一层,按照按钮按下的顺序停靠卸栽乘客时,会产生许多额外的等候时间。电梯最顺畅有效的运行顺序是,每次都运行到最近的楼层停靠,每次向反方向运行之前,先要到达最高或最低的停靠点。 硬盘的NCQ 技术使用类似的方法来高效地安排和运 行数据命令。没有NCQ 的硬盘像笨拙的电梯一样效率低下,并会按照命令发送到硬盘的顺序来执行它们。有了NCQ ,硬盘会考虑读/ 写头在盘片上的位置,然后决定最有效的命令执行顺序,像电梯一样,先将磁头移到最近的位置执行命

令,再按照相同的方式到下一个位置。 更特别的是,NCQ 通过让硬盘在内部优化工作负荷或命令的执行顺序,从而提高了硬盘性能并延长了硬盘寿命。在硬盘内部,命令队列对命令进行智能重排,最大程度地减少硬盘的机械定位延迟,有助于改善工作队列的性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今天的计算机系统中,只有硬盘内的所有移动部件是机械装置,包括:磁头驱动臂、盘片等。 正是这种有效地对传输路径进行排序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机械磨损降,优化了性能,使SATA 硬盘与电梯 技术有了相似之处。NCQ 为系统构建商提供了一种方法, 可以轻松地将用于台式机的高容量SATA 硬盘扩大到用于 高性能PC 机、工作站和初级服务器,而且只需为每GB 容量支付不到1 美元。 在“ SATA1.0 技术规范扩充版”引入的大多数先进特性中,NCQ 是一种命令协议,它能允许同一块硬盘在同一时间有多个待执行命令。NCQ 有一个待执行命令的内部队列,该队列与跟踪待执行命令和已完成工作的机制一起,对队列中的命令进行重新计划或排序。NCQ 还允许主机在硬盘为另一个命令查寻数据时,对硬盘发出附加命令。这样做的结果是减少了机械运动,降低了盘片的旋转延迟,提高了性能。 有这样几种方法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旋转延迟。一种方法是部署更高转速的硬盘,比如具有10K 甚至更高主轴转速

网卡多队列技术与RSS功能介绍

DPDK(17):网卡多队列技术与RSS功能介绍、DPDK多队列 多队列网卡是一种技术,最初是用来解决网络IO QoS (quality of service)问题的,后来随着网络IO的带宽的不断提升,单核CPU不能完全处满足网卡的需求,通过多队列网卡驱动的支持,将各个队列通过中断绑定到不同的核上,以满足网卡的需求。 常见的有Intel的82575、82576,Boardcom的57711等,下面以公司的服务器使用较多的Intel 82575网卡为例,分析一下多队列网卡的硬件的实现以及linux内核软件的支持。 1.多队列网卡硬件实现 图1.1是Intel 82575硬件逻辑图,有四个硬件队列。当收到报文时,通过hash 包头的SIP、Sport、DIP、Dport四元组,将一条流总是收到相同的队列。同时触发与该队列绑定的中断。

图1.1 82575硬件逻辑图 2.什么是RSS RSS(Receive Side Scaling)是一种能够在多处理器系统下使接收报文在多个CPU之间高效分发的网卡驱动技术。 ?网卡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解析,获取IP地址、协议和端口五元组信息 ?网卡通过配置的HASH函数根据五元组信息计算出HASH值,也可以根据 二、三或四元组进行计算。 ?取HASH值的低几位(这个具体网卡可能不同)作为RETA(redirection table)的索引 ?根据RETA中存储的值分发到对应的CPU

下图描述了完整的处理流程: 基于RSS技术程序可以通过硬件在多个CPU之间来分发数据流,并且可以通过对RETA的修改来实现动态的负载均衡。 3.在DPDK中配置RSS DPDK支持设置静态hash值和配置RETA。不过DPDK中RSS是基于端口的,并根据端口的接收队列进行报文分发的。例如我们在一个端口上配置了3个接收队列(0,1,2)并开启了RSS,那么中就是这样的: {0,1,2,0,1,2,0.........} 运行在不同CPU的应用程序就从不同的接收队列接收报文,这样就达到了报文分发的效果。 在DPDK中通过设置rte_eth_conf中的mq_mode字段来开启RSS功 能,rx_mode.mq_mode = ETH_MQ_RX_RSS。 当RSS功能开启后,报文对应的rte_pktmbuf中就会存有RSS计算的hash值,可以通过pktmbuf.hash.rss来访问。这个值可以直接用在后续报文处理过程中而不需要重新计算hash值,如快速转发,标识报文流等。 RETA是运行时可配置的,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动态改变CPU对应的接收队列,从而动态调节报文分发。具体通过PMD模块的驱动进行配置,例如 ixgbe_dev_rss_reta_update和ixgbe_dev_rss_reta_query。 4.链接地址: https://https://www.docsj.com/doc/ba5276547.html,/cling60/article/details/78572292

D1、MD1、MM1排队性能分析

通信网仿真与NS仿真器大作业——D/D/1、M/D/1、M/M/1排队性能分析 姓名:黄颢 学号:1011010303 班级:通信三班 2012年2月

一、总体目标 获得D/D/1、M/M/1、M/D/1等不同排队系统的吞吐量与流入负载的变化关系。 二、任务分配: 针对本次作业,将本组所有成员分成三个小组: 第一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D/D/1、M/M/1、M/D/1等不同排队系统业务源的生成。 第二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一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模拟环境所生成的数据进行记录并做后续的数据处理。 第三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前两个小组的任务完成之后,进一步讨论实验结果,并在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环境 Unbuntu平台下的NS、Gnuplot。 其中Ubuntu的版本为11.10、NS的版本为2.34、Gnuplot 的版本为4.4。 四、D/D/1、M/D/1、M/M/1排队系统的概述 排队论(queuing theory), 或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 是通过对服务对象到来及服务时间的统计研究,得出这些数量

指标(等待时间、排队长度、忙期长短等)的统计规律,然后根据这些规律来改进服务系统的结构或重新组织被服务对象,使得服务系统既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又能使机构的费用最经济或某些指标最优。 排队模型的表示方法: M= 指数分布 D= 确定型分布 M/M/1:数据进入队列的概率服从泊松分布,数据离开队列的概率亦服从泊松分布,且只有一个队列。由随机过程知识可知数据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数据离开队列的时间间隔也是服从指数分布的,而在在队列处理能力一定的基础上,数据离开队列的时间间隔与其大小有正比关系,故可将M/M/1的生成转化为生成一个这样的节点: 1、其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服从指数分布,在程序中设其参数为λ; 2、其发送的数据大小也服从指数分布,在程序中设其参数为μ。 D/D/1:即数据进入队列和离开队列的概率是固定的,由M/M/1的节点生成可知,D/D/1的生成转化为这样一个节点:

队 列 队 形

队列队形 第一节队列队形概述 一、队列队形练习的意义: 队列练习,是指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列操练必须严格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进行。 队形练习,是指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和图形的变化。队列队形练习,在部队和民兵军事训练中广泛采用,它是培养革命精神和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战斗力的一种必要形式。在各类学校,它又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同。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训练动作的节奏感和提高协同一致的集体动作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各种队列和队形的变换,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方向、位臵和图形造型的能力,并可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的作用。另外,把队列队形练习作为体育课组织教学的措施,调动学生进行做操、游戏、比赛、分组练习等,更有助于完成课的任务。 二、队列队形的分类 (一)队列练习的分类 队列练习有原地动作和行进间冬动作两种。 原地动作原地动作可分为常用动作、原地转法和原地队列变化。 队列常用的动作有立正、稍息、看齐、报数、踏步及立定、集合、解散等;原地转法有向左(右)转、向后转灯;原地队列变化有①由一列横队变二列横队及还原。②由一列横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③由一路纵队变二路纵队及还原

等。 行进间动作行进间动作有便步走、齐步走、跑步走等各种走步及其互换和立定;向前、后、左、右移动;行进间向左(右)转走、向后转走;行进间队列变化(动作与原地队列变化相同,只是行进中做);左(右)转弯走、左(右)后转弯走等纵队于横队转弯走。 (二)队列练习的分类 队列练习有图形行进、队形变化和散开与靠拢三种。 图形行进图形行进有直方向、斜方向和曲线方向行进几种。 直方向行进有绕场行进,错肩行进等;斜方向行进有对角线行进,交叉行进等;曲线方向行进有蛇形行进,螺旋行进,“8”字行进等。 队形变化分队、合队、裂队、并队和一路纵队一次转弯成多路纵队走等。 散开和靠拢两臂间隔散开和靠拢;横队梯形散开和靠拢;纵队弧形向前、后散开和靠拢;依次赛开和靠拢。 三、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 列:学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排列成的队形。几排即为几列。前排为第一列,以此类推。二列横队,第一列称前列,第二列称后列。 路:学生在一条直线上,前后排列成的队形,几行即为几路。左边第一行为第一路(也称左路),以此类推。 横队: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正面(宽度)大于纵深。 纵队:按路排成的队形称为纵队。通常,其纵深大于正面(宽度)。 翼:队列的两端。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多列行进变换方向时,处于转弯内侧的一翼称为轴翼,另一翼为外翼。 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学生(一个或数个)叫排头。

队列动作要领

队列动作要领 1. 整齐、报数 整齐动作要领: 当听到“向右看齐”的口令后,基准人员不动,其他人员向右转头,眼睛看右邻人员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人员,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的右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看齐,听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报数动作要领: 当听到“报数”的口令后,横队从右至左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2. 立正稍息 立正动作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两眼向前平视。 稍息动作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 3. 跨立与立正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 4. 停止间转法 动作要领:当听到“向右转”的口令后,以右脚跟为轴,右脚跟和左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转90度,体重落在右脚,左脚取捷径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拢时,两脚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向后转时,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5. 行进与停止 (1)齐步与立定 口令:齐步--走、立--定 动作要领:当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后,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12步。 当听到“立--定”口令后,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2)跑步与立定 口令:跑步--走、立--定 动作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关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直,肘部贴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当听到“立--定”的口令后,继续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6. 蹲下、起立 动作要领:当听到“蹲下”的口令后,右脚后退半步,前脚掌着地,臂部坐在右脚跟上(膝盖不着地),两腿分开约60度,手指自然并拢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