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6、雪 导学案

6、雪 导学案

语文八下编制: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处:主管校长: 2015.4 第五周学案编号:006

第6课雪

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雪的描绘中。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1、字词预习情况

2、对于作者、作品的了解

3、对于文本的感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三、朗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课文,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2、请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所有的有关于描写雪的字词句,品析提炼出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特点。

3、文章2、3段与文章前后两部分有关系吗,能否去掉?为什么?四、拓展延伸

请写出含“雪”或描写雪的古诗文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七、当堂训练

1注音:

磬()奁()朔()方灼灼()()凛冽()霁()眷()念荷戟()彷()徨()褪()尽2.看拼音写汉字:

lǐn()冽péng()勃升téng()忙lù()

3.解释词语:

霁:

眷念:

凛冽:消逝: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二、温故知新,自主学习。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1、作者在写北方雪奋飞的同时,似乎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与孤独,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能够突出这一特点?

2、,从对北方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3、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作者通过对江南雪景的和北方雪景的的细致描绘,寄托了对的憧憬,体现了作者敢于

的战斗精神

六、作业

七、当堂训练

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二)

3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 学习的重点、难点: 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戏剧的知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走进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 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 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 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 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 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写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 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 处女作《雷雨》。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 有深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的家庭悲剧,预示着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翻天覆地的 社会大变动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五、整部话剧《雷雨》的大致情节 《雷雨》以现实与往事相间的手法,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三十年前,还是个地主大少爷的时候,曾引诱女仆梅妈 的女儿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他为了娶一位大家小姐,强迫侍萍把大儿子周萍留下,把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鲁大海)带走,遗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娶了繁漪。并生了个 儿子周冲。侍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大风雪去跳河。她被救后,为了孩子,又嫁了两次,与后来的丈夫鲁贵生了个女儿四凤。不料鲁贵与四凤无意中又当了周家的仆人,儿子鲁大海当了周家的煤矿工人。于是以周家为中心发生了各种巧合的违反伦常的性爱关系,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继母繁漪与周萍私通,同父异母的兄妹周萍与四凤相爱,周冲也在追 求四凤,而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相互为敌,周萍与鲁大海兄弟之间亦互相仇视。这个悲剧 的内幕是侍萍因繁漪通知她领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才被揭露的。这些矛盾酝酿、激发,终于 在一个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 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归于毁灭。 四、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 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 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 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 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 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 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5、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6、戏剧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 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 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7、话剧知识: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对话在话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主要靠对话来表现。正因为这样,对话必须是 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接受,适于反映现实生活。“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或话剧。1928年有洪深提议定为话剧。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在我国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8、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

部编本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部编本湖心亭看雪导学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湖心亭看雪》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更、拏、沆砀、焉得、强”等文言词。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的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 体悟作者的故国之思。 【自主研学】 1、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号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着有和等。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2、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3、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更.()定 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铺毡.() 强. ()饮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 (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雾凇沆砀.. (7)上下一白..(8)焉得更... 有此人

(9)强.饮三大白.(10)莫说 ..相公痴 (11)及.下船(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5、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合作探究】 1.读课文,理清文章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 人物: 事件: 2.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纪年,你能说出 其中有何深意吗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文章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知识链接>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语文8 下】导学案:6雪

6、《雪》鲁迅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2、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上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一、导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二、了解作者、介绍背景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命政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在这部散文诗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三、检测预习:字词 四、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思考: (1)文中描写了几幅雪景? (2)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 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五、美读课文,揣摩感情 阅读指导: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六、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江南的雪 1、问: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雪景的? 明确:景、人两方面进行描写的。 2、找出表现江南的雪的特点的词语。 滋润美艳 两个比喻句: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写景:山茶、腊梅、梅花、杂草、蜜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4、写人:小孩塑雪罗汉 (二)、北方的雪

沁园春雪导学案(学生用)

1■沁园春?雪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字词等文学常识。 2、有感情的诵读诗词,会赏析词中优美句子。 3、走进诗词意境,说说诗词的思想感情,概括词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4、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学会欣赏诗词,体会词的意境,说说作者表达的感情。 2、概括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学会比较阅读。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文体常识积累: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创作背景与发表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后,毛泽东率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毛于一场大学之后攀到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于是诞生了这首《沁园春雪》。 3.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毛泽东,字 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和 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 诗人,书法家。 【自主学习】 1、注音。分()外妖娆()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加点的字 另作解释。 惟余莽莽:风流人物:折腰:风骚: 红装素裹: 3、课文解读 (1) 来。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1893年12月26日生,1976年—,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笔名 成吉思汗()今 朝() 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2)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咏雪》精编实用导学案附答案

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将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2、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我能行】 一、预习检测: 1.放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给文章断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 谢太 王凝 3. 4 未若:因: 讲论文义:似: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要素。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我快乐】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给短文可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 2、《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 34、“5、6、7、8、9、10所似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编着的《》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⑵儿女..()⑶俄而.. () ⑷欣然..()⑸差可拟...()⑹未若.. () ⑺因.风起()⑻即. 公大兄无奕女()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 “ 5、 A C 6、 A C 7、 答: 8、? (1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拓展延伸我必胜】

二年级语文《看雪》导学案

12 看雪 学习目标: 1、在脱离语言环境、没有拼音帮助的情况下,能从整体字形上正确认读9个生字;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生字组词或说简单句。认识9个生字, 2、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8个生字,并通过观察与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示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3、在识记生字、练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借助对插图的观察,读出课文中不同的对话语气。 4、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评价方案的设计 1.对于目标1,可以在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时,采取指名认读、开火车读、游戏抢读、同桌互读等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估学生的识字目标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在95%以上。 2.对于目标2,可以分散在两个课时中来评价,评价维度较多元。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展示学生在课本上书写的生字、巡视学生听写生字的情况等方式来评价写字目标落实情况。其中,

生字的默写正确率应达95%以上;生字的规范书写程度应达90%左右;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与良好的写字习惯应达90%以上。 3.对于目标3,分散在两个课时来评价。其中,第一课时,在落实识字目标、自己练习朗读的基础上,可采用指名朗读、自由朗读的手段,通过倾听、观察来评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两个浅层次的朗读目标;第二课时,可采取倾听、观察、评读等手段,通过自由朗读、角色朗读、动作表演读、创设情境读等方式来评价朗读的第三个层次——有感情地朗读。最终,能落实朗读前两个层次目标的应达95%以上,落实朗读第三个层次目标的不低于85%。 4.对于目标4,在学生读懂句子,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指名说、同桌互说来评估落实情况,目标达成度应100%。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预设:两课时 第一课时

《雪》导学案及答案

十九雪 一、目标导学 1.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重点) 2.理解作者通过“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所表达的理想世界及精神追求。(难点)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字。 粘.结()粘.连()旋.转()旋.风() 褪.色()褪.下袖子()脂粉奁.( ) 磬.()口 凛.()冽.()胡die(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2.阅读课文附录部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p59---p61),了解写作背景二读课文。 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听读完毕,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受到的画面。 (4)将你在阅读中的疑问摘要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探究 (一)指导朗读:从语速、语气、重音、节奏或思想感情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二)三读课文,赏雪景。 1.读江南雪景图,学生阅读课文1---3段,思考: 江南的雪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提示: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虚写、实写) 1

2.写江南的雪,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朔方雪景图,学生阅读课文4---6段,思考朔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三)、深入探究课文。 1.议“雪”性: (1)对于江南的雪作者有没有遗憾?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会有遗憾?(2)朔方的雪有什么个性?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来。 (3)对于南北两处的雪,作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如何体会这一感情倾向的? (4)“朔方的雪”为什么是“孤独的雪”“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品“雪”魂。 2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精彩开篇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 进《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 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 妖娆: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数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 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 信心。

《雪》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7课《雪》 编制人:关黎辉复核人:使用日期:2012.10.22 编号:16 今日名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导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素养培养】3分钟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 ,字 ,他是现代著名的家、家、家。本文选自《》,这是鲁迅的一部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两部小说集《》和《》。 2.写作背景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3.文体简介 散文诗诗与散文之间,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意境,诗的情绪和幻想;从形式上看,它和散文不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形式比较自由【自主学习】(请充分利用学案和预习笔记,对课文进行预习。) (一)咬文嚼字,看谁最棒?(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依据自学认真填写!) 磬( )口忙碌(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 朔()方嘻( )笑褪( )尽凛( )冽 ( ) 博()识消释()我的补充: (二)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三)搜集有关“雪”的美文佳句。 【听读训练】(身心放松,无拘无束,读出自我,展现风采) 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梳理文意】初步感知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学案及答案(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情节发展脉络,积累字词 2、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3、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重点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本质以及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学法指导 1、提前预习,结合注释并利用工具书扫除语言障碍。 2、了解小说情节,感知人物性格。 3、结合课后练习,思考小说主题。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水浒》是一部着名的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作者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水浒》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过程。它愤怒地揭露了朝庭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失败的悲惨结局。 二、作品简介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着,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高俅仍不死心,于是他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6课雪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 (1)字音 磬.(qìnɡ)淏.(hào) 霁.(jì)

脂粉奁.(lián) 灼.灼(zhuó) 胭.脂(yān) 褪.尽(tuì) 朔.方(shuò) 凛冽 ..(lǐn liè) 眷.恋(juàn) 荷戟 ..(pánɡ huánɡ) ..(hè jǐ) 彷徨 (2)词义 朔方:北方。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蓬勃:繁荣,旺盛。 2.作者名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本诗集收录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本文就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三中的(二)2 【理解词语作用技巧】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对表现文章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答题步骤: 1.结合上下文,揣摩加点词的意思,指出其表达效果。 2.答题格式:“××”一词,一方面写出了……,另一方面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 学法指导二:针对步骤四中的(二) 【散文诗哲理性语句理解技巧】 散文诗的语言精练、优美、富含哲理。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联系生活中词语运用的实例,弄懂句中关键词的字面意思。 2.从词语的运用或修辞手法的使用等角度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对全文写作背景及主旨的把握,领会作者借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 4.从写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哲理等方面简洁、明了地作答。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听读。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听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象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的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二)展示听读收获。 1.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学生自由谈)。

鲁迅《雪》导学案

鸡东县第四中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初三课题:《云南的歌会》1 初稿人:张辉授课日期:201309 【温馨寄语】 《雪》写于1925年,在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现实的环境异常地严酷。北方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文章表现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 作者的感情有对江南雪的美好的喜爱、向往、惋惜;更有对朔方雪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品格的赞美。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描绘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深邃、鲜明的情感。 阅读准备: 1、请将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雪的名句段写在下面。 2、写出你了解的鲁迅的资料。 【学法指导】 1、积累字词。 2、积累写雪的句段。 细读课文1、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文章的题目是《雪》,在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3、在第二至三段中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4、作者写江南的雪,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赋予了北方的雪以什么样的个性? (独立的个性、激昂斗志,如一个奔放的挑战者。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2、看完两幅雪景图后请大家谈一谈:你自己喜欢哪幅雪景呢? 3、作者更欣赏哪里的雪?从何处可以看出? (作者更喜欢北方的雪,从“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 4、作者更喜爱北方的雪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 课文小结: 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实现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拓展阅读1、《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主题阅读丛书有关篇目 【课堂反思】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雪》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雪》 自主预习 一目标导入 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南方雪与北方雪的不同特点。 2.通过品味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难点) 3.通过研读作者对南方雪、北方雪的相关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4.揣摩比喻、拟人等妙用修辞句,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重点) 5.学习鲁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懂得用奋斗来创造美好的世界 二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为救国救民,一生“三易其志”,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 背景资料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这篇抒情散文诗。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如朔方的雪一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后作者将此文编入其散文集《野草》。 四字词预习 1.识记音形 博识.( ) 血.红( ) 旋.风( ) 旋.转( ) 粘.结( )朔.方( ) 灼.灼( ) 脂粉lián( ) 闪shuò( ) qìng( ) 口精cuì()tuì( )尽 yān zhi( ) lǐn liè( ) 2.辨识字形 (xī)笑 (xī)戏 精(hún) 气(pò) (bó) 识 (bó) 斗 忙(lù) 功名利(lù) (ténɡ)飞 (ténɡ)萝 钟(qìnɡ) (qìnɡ)竹难书 3.理解词义

(1)博识:。 (2):刺骨的寒冷。 (3)天宇:。 (4):精灵,魂灵。 (5)消释:。 (6):(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课堂探究 一、课文感知 (一)思路结构 1.作者在文中依次描绘了哪两种不同的雪?作者是如何完成两者的过渡的? (二)信息提取 2.阅读作者对“朔方的雪”的描写,摘用原句完成下面的填空。 描绘形态: 描画色彩: 状写气势: 勾画空间: 二、深层探究 (一)对比研读 4.作者为什么用详写要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作者写“雪罗汉”的消释,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品析 5.本文用词准确传神,意蕴深刻,请按要求品析。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闹”字可否替换为“叫”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比喻生动,事物特征鲜明。请品析下面比喻句的表达效果。 (1)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六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 走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

4、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集《》,作者鲁迅,原名。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惧惮()粗拙()掷()震悚() chuāng()疤孤shuāng() ji 椋)问 pī()雳 3、明察秋毫(辨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绰()灸()拙()帖()既() 悼()炙()绌()

贴()即() 4、选词填空 我想我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不放炮,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A.也更又 B.又也更 C.更也又 5.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摊成)一个“大”字,(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烘、烤)得那么热。 【合作探究】 6.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7.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

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

采薇导学案及答案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1.识记“雅”的内容及其概况。 2.识记“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3.能够找出并分析诗中对比、衬托等修辞诗句及作用。 4.归纳诗歌主题。 【重点难点】. 找出并理解“赋”的写法特征及“重章叠句”的写法特征 【知识链接】1.“风雅颂”简介 2.“赋比兴”手法 【学法指导】朗诵法探究法习题法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一、疏通文意 1.重要字词考查: ①古今异义:君子古今义 小人古今义 翼翼古今义 往古今义 翻译:烈烈业业 聘 ②通假字:莫- 尔- 棘- 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 计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4、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重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学法指导: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

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四、学习过程 课前自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大家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颇富诗情的《雪》,去欣赏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字,他是现代著名的 家、家、家。 2、本文选自《》,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两部小说集 《》和《》。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 嘻()笑褪()尽朔()方 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 精魂:消释:升腾: (三)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四)初步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3、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五)我的问题: 课内研讨: (一)自学反馈 师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二)精读课文 1、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