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物理学的哲学内涵

物理学的哲学内涵

物理学的哲学内涵
物理学的哲学内涵

物理学的哲学内涵

作者:武学志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第十三中学

新课程学习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哲学问题浅议文/武学志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能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一番全方位的剖析,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们看到物理学丰富的哲学内涵,更自觉地挖掘它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又使我们感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从而更加钟爱物理,更有激情地去从事物理教学。只有真正热爱物理的物理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物理、应用物理,而且还会更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物理、欣赏物理,用物理精神指导人生实践。

一、压强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大小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生活中我们都有许多兴趣、爱好,也有旺盛的精力。如果广种只能薄收,那么把这些精力专注于某一目标或领域,就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决定你成功的不仅是你的学识、能力,更是你对某项事业、某项工作的专注度。就像工人挖井一样,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专注的挖下去,一定能挖出水来。如果总是认为下面没水,频繁地换地方,只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如:中央电视台九套《我爱发明》节目中一个车辆修理员爱好改装车辆,除了工作就是琢磨如何改装越野车,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居然改装成四轮驱动越野车,爬坡能力、过障碍能力比军警制式装备车辆还要好。很多人拥有灵活的头脑,足够的知识技能,健壮的体魄,却

没能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能专注于一点、一个领域,力量分散了。如:电影《蛋炒饭》中的傻主人公30年就练蛋炒饭,终获成功,把蛋炒饭卖到香港,卖到美国白宫。集中力量,瞄准一个目标,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蛋炒饭”!

二、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Aparticlewillstayatrestorcontinueataconstantvelocity,unlessactedupon byanexternalunbalancedforce.)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就像人们的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就是你走向平庸或是奔向辉煌的趋势。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都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如果这个牢不可破的是坏习惯,那么就会被这根缆绳拖入激流漩涡。反之,好习惯则带你进入成功,进步,幸福的坦途。要想改变坏习惯,就像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样。所以培养好的习惯非常重要。我们自己或教育学生,都要一日三省其身。我们的生活娱乐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都合理吗?是不是上网或看电视占据了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不断地修正、调整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始终处于走向成功、健康的人生轨道上。

三、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应物质的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由公式Q=cmΔt,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越小。如同两个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容积越大的容器,液面上升的就越少。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听到一些喜事,马上喜形于色,兴高采烈,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马上呼天号地,痛哭流涕;而有的人听到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坏事,都能低调自然。这涉及人的素养问题:个人修养———心胸的宽广程度。我很喜欢《叶问2》的结尾部分:叶问(甄子丹)在打败英国拳王后,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很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人可能有高低贵贱之分,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希望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和平共处,此时最想的是回家。”这样就化解了中英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更体现了叶问作为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而当少年李小龙前来拜师时,叶问坐在椅子上很平静地说:“等你长大再来吧。”表情恬静而内敛。所以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不仅自己受益,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四、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30~40dB为较安静的环境,70dB的噪声就可以干扰人的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的环境,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噪声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控制噪声要根据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等手段。噪声就像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我们也要积极地预防控制。如:现在热播的《要过好日子》、《家产》等关

于遗产争端类的电视剧,一家人为了家产争得焦头烂额,甚至闹上公堂,亲情荡然无存。如果在老人健在清醒时在亲属、律师、政府工作人员见证帮助下把养老、遗产问题都分配解决清楚明白,那么就会大大地减少这些事件的发生,如同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一样。如果每个人的期望,欲望都少一些,守住内心的宁静,没有遗产我们就不活了,如果不是遗产而是债务呢,又会怎样?好男儿当自立自强,怎能指望父母呢?电影《大宅门》里白七爷被赶出家门,之身闯荡济南府,终于靠自己的努力一统陇胶,何等的气魄。还有在英美国家,孩子18岁就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边打工边上大学,把心思全放在如何挣钱打拼事业,对父母一点也不依赖,反以依赖父母为耻,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五、欧姆定律

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而电阻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电流等于电流与电阻的比值。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三者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六、效率问题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实效,尽量减少额外功,提高有用功的比例。《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七、电场和磁场

磁体和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带电体周围存在电场,电场和磁场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客观真实存在的。引力场也是这样。当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时全欧洲只有七个人看得懂,而现在相对论是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它不仅改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看不见的不一定就不存在。存在的不一定就能用现代的理论解释,对事物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中学物理中的物理知识包含哲学思想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它的哲学思想,我们只有用物理思想、物理精神常武装学生的头脑,才能真正实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而我们做人就应像水一样,温度适宜时滋养万物,寒冷时坚硬而有气节,任何时候都能洁然一身。

物理学习中的常用哲学思想

摘要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哲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实验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与方法,所以在物理学中渗透着很多哲学的思想和理念,了解这些理念,和运用这些理念,在今后的物理学习生涯中都对我们起到很大的帮助。物理学与哲学可以说是同系一个源头只不过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发展,各自都构建了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才有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 关键字:物理哲学联系思想体现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s, the philosoph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ther in experimental or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all for the study of physics provides the direction and the method, so in physics, imbued with many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se ideas, and using these ideas, in the future study of physics of his career, we have a lot of help. Key words: physical philosophy thought embodies. Contact

前言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哲学史以人类的思想活动为对象的思想活动,是从世界万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人类思想活动的本源食物,获得本源食物的非本源食物的知识,建立食物一元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满足人类提高思想认识能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需要的本源食物,哲学从属于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而认识活动是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事物共同具有的属性和普遍性规定,以以人类的思想认识为对象,追求人类思想认识活动这个事物本源的知识,是哲学具有的个性或特殊性规定,也就是说哲学是对人类研究任何事物时候思想规律的研究,是对所有学科共同规律的研究,是对共性的研究,所以无论在任何学科中都有哲学思想的存在,物理学业在其中。在古希腊中,哲学中的“哲”意译为“聪明”之意,而“学”意译为“学问”之意,即哲学是指使人聪明的学问。它是人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早期的物理学,被命名为“格致学”,即为格物致知之意,它是研究自然现象、规律和寻求研究方法,再把这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体系。它是具有先知先觉的人,首先发现自然界本来存在的现象或规律,或首先发明对人类有益的物质产品。把在研究过程中的直觉经验和研究方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物理学从哲学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形成了一套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道家哲学与现代物理学

道家哲学与现代物理学 吴东好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南京 210096) 摘要: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值得借鉴和探究。在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灵魂还在以各种不同方式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渗透在各个生活领域和学术领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本文探讨的是道家思想对现代物理学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道家哲学、现代物理学、思维方式、宇宙大爆炸模型 Taoism Philosophy and Modern Physics Wu dong hao (Humanities Institute,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Abstract: China ancient times in philosophy many valuable thought were worth profiting from and inquiring into. In each domain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LAOZI and the Taoism thought soul also have functions in each different way, the seepage in each life domain and the sphere of learning has the important social valu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Taoism though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the modern physics . Kerword: Taoism philosophy; Modern physics; Thinking mode; The big bang model 一、道家哲学哲学思想对现代物理学的方法论意义 自然科学从古代自然哲学中发展并分离出来,物理学可谓是自然科学的典范,可以说是科学最完备模式的代表,但是现代物理学现在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危机,现代物理学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代表,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普通人靠经验知识已经无去把握了。而道家思想,其思想体系是如此的深邃、博大、精微, 作者简介:吴东好,1971年,男,硕士研究生, wudonghao55555@https://www.docsj.com/doc/ab12256115.html, 以至于它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不仅超越当时人们认识的水平,而且就其预见性和洞彻性,甚至超越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所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对人文的关怀,尤其是对哲学的关怀。老子的道德经与现代物理学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它包含有许多对现代物理学基本规律的天才预见。在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危机中,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被科学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人发现现代科学的世界观向道家思想归复的某些特征,并以此为契机试图建构一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西方文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和大学生谈心(3)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当我们学到惠更斯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推迟势和测不准关系等知识时,总觉得物理与哲学紧密相连。热力学系统、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很难不涉及哲学的系统观、实在论、运动观和物质观。其实,许多大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也常常陷入哲学的思考。哲学之所以这样有魅力,不仅是物理的发展得益于许多哲学思想,如开普勒的追求外星运动的和谐性,来自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启示;牛顿的运动理论,受实在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哲学希望比物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认识,这也是物理从物质基本运动角度所孜孜以求的。记得在学生时代,我们就选过一些带哲学色彩的物理问题进行探讨: 1、无限可以有界,有限可以无界; 2、物质不灭的局限性; 3、热寂说的实质; 4、无时间的存在形式; 5、有无第一推动力; 6、系统与微扰; 7、测不准的实质; 8、灵感的基础…… 现在回忆起来,记忆犹新。现在这些问题的讨论,有些尚未有定论。但物理学对我们哲学观的影响,却可以看得出来: 一、经典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 经典物理从牛顿力学开始,力、热、点、光、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实在论、决定论的影响。 物理科学的建立是从力学开始的。在物理科学中,人们曾用纯粹力学理论解释机械运动以外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如热、电磁、光、分子和原子内的运动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这一时期起着重要作用。在他的著作中讨论了力学问题,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真理相去甚远,但由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如此之大,以致他的这些观点在科学思想上起着重要作用。他的权威在中世纪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直到伽利略的时候仍不可动摇,在中世纪,他的著作阻碍了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宗教改革闻名的反对教会权威的斗争标志着物理学家开始以实验的语言来研究自然。哥白尼体系的建立是这时第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推翻了托勒密体系的地球中心说,主张地球是圆的,绕着自己的轴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他第一次揭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行星视扰动的原因。他的体系的一大缺点是认为一切天上的运动都是圆周运动的复合。完全推翻古典的学说的是开普勒,他吸收了哥白尼的思想,建立了著名的开普勒定律,证实了行星运行的真实的轨道——椭圆。

物理教学论

1.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答: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2. 中学物理教学应坚持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3.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答: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注重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4.结合实例论述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主要环节同16题 答:a.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b.思维加工建立规律(运用实验总结规律、运用已有知识,理论推导得到新规律、提出假说,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c.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d.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总之,从感性认识入手,到理解物理规律,最后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不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 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对教师提出了那些更高的要求 答:首先,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恰到好处)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估计会出现个情况及如何解决)。其次,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揭露问题的本质。最后,讨论结束时,老师要进行总结。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证的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应着眼于引导和鼓励 6.为什么说物理教学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答:因为物理教学论的内容涉及物理学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涉及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也涉及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哲学、逻辑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7.请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答:引入、形成、巩固深化、总结。 8.你认为现代的物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答: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素养 9.物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必修课,你认为学习该课程重要吗,为什么? 答:物理教学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 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在国家顶层教育设计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核心素养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参照每位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满足他们独特的人格成长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课堂教学改革应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改背景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与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三种关键能力”:交互作用运用于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异质社群中进行人际互动的能力,自立自主行动的能力。2007年美国开始了“21世纪技能计划”:学习与创新素养、数字化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的培养。日本的学力模型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由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 我国在教育部顶层教育设计的大背景下,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了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的课题研究,目前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已正式颁布。2014年3月3日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

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2015年4月1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发文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就物理学科而言,2003年初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过于以知识为中心,教育部出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标志着物理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这是对以前的高中物理教学过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加以纠正,自2004年9月开始在我国部分省份试点高中新课程改革。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不可否认,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在校所学的大量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学生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物理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以句子为单位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版)进行编码,对课程标准中所有表达核心素养的素养节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重视科学素养、实践素养、信息技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

量子物理学和哲学:因果性和互补性—玻尔

量子物理学和哲学:因果性和互补性 玻尔 <<尼耳斯.玻尔哲学文选>> 物理科学对哲学的意义,不但在于稳步地增加我们关于无生命物质的经验,而且首先在于提供一种机会,来检验我们的某些最基本概念的基础和适用范围。尽管实验资料的积累和理论概念的发展带来了术语的改进,但是,物理经验的所有阐述,当然归根结底是以日常语言为基础的;这种语言适用于确定我们的环境并追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伽利略的纲领,即把物理现象的描述建立在可测定的量的基础上的纲领,曾经给整理越来越大的经验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牛顿力学中,物质体系的状态决定于各物体的瞬时位置和瞬时速度;在这种力学中已经证明,仅仅依据关于体系在一个已知时刻的状态以及作用于各物体上的力的知识,就能通过了解得很清楚的简单原理,推出体系在任一其他时刻的状态。这样一种描述,显然代表用决定论思想来表示的一种因果关系的理想形式;人们发现,这种描述是有着更宽广的适用范围的。例如,在电磁现象的阐明中,我们必须考虑力以有限速度而传播的过程,但是,决定论的描述仍然可以在这种阐明中保留下来,其方法是:在状态的定义中,不但要包括各带电体的位置和速度,而且要包括电力和磁力在给定时刻在每一空间点上的方向和强度。 相对性思想中包含着一种关于物理现象的描述对观察者所选参照系的依赖程度的认识,这种认识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上述这些方面的形势。在这里,我们涉及了一种最有成果的发展,它曾经使我们能够表述一切观察者所公有的物理定律,并将以前显得彼此无关的现象联系起来。虽然在这一表述中用到了四维非欧几里得度规之类的数学抽象,但是,对于每一观察者来说,物理诠释却还是建筑在空间和时间的普通区分上的,并且是保留了描述的决定论品格的。而且,正如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强调的,不同观察者的时空坐标表示法,永远不会蕴涵着可以称为事件因果顺序的那种序列的反向;因此,相对论不但扩大了决定论描述的范围,而且也加强了它的基础;这种决定论的描述,乃是通常称为经典物理学的那座宏伟大厦的特征。 然而,普朗克(Max Planck)的基本作用量子的发现,却在物理科学中开辟

论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论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广西师范学院物电学院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邓小雄) 【摘要】:本文介绍了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重点论述了社会科学对物理学的促进作用以及物理学的统计力学、耗散结构论和相对论对社会科学的促进作用。自然科学应该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学;社会科学;关系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综合性问题。对于研究综合性社会问题而言,需要“各种有关的专家”或“各方面的专家”以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而这些专家就包括了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包括自然科学中有关学科的科学理论和社会科学中有关学科的科学理论。本文就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讨。 1 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的规律。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模型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世界是由人和物两大方面组成,物理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是客观世界;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主观世界。物理回答“是什么”, 其成果具有世界性,没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社会科学回答“应该怎样”,因而具有价值导向,其成果具有民族性和本土性。“是什么”具有

惟一性, 因而物理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应当怎样”不具惟一性, 因而社会科学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非一元的[1]。 2 物理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人类社会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亦是大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一部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自然发展史。人类社会有其社会性质,这就是社会系统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质。研究这种新质的科学,叫做社会科学。人类社会亦有其自然本质,这就是构成社会系统的诸要素的自然属性[2]。 近些年来,不仅在自然科学内部,而且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各种类型的交叉影响、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层出不穷。象城市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思维科学等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都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 从现代科学的研究对象看,除了纯自然现象和纯社会现象外,具有两者交叉性质的现象日益增多。事实上,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人类制造出许许多多日趋复杂的人工产品,这些都是纯自然界或天然自然界所没有的,人们把它们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工自然。这种人工的自然界正在日益扩大范围,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创造能力的提高,使得天然自然或第一自然越来越多为人类所改造和利用而转化为人工自然。由于人类还通过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对所居住的地球施加着日益深广的影响,以致于天灾和人祸在某些情况下已无绝对分明的界限。有时看来是天灾,然而溯其根源,又往往包含有人祸,即包含有人类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中也不能忽视来自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从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看,一方面,自然科学中一些常用的方法乃至一些概念和思路正越来越多地渗入社会科学;另一方面,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价值、伦理概念也日益浸入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3]。 2.1 社会科学对物理学的促进作用 (1)社会科学促使自然科学的诞生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它的宗旨是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观,

物理学与道

物理学与道 蔡宗儒教授湘潭道南书院 物理学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在当时是科学、哲学与宗教不分的时代。物理学的英文是Physics,是由希腊字Physis衍伸来的。Physis这辞相当于英文的Nature,意指自然界、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或是基本要素。把探索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或是基本要素所得到的知识统称为Physics,物理学。在东方儒释道三家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本质或是基本要素所使用的词汇是所谓的自性、法性或是道。 公元十五世纪伽利略强调实验,一切讲求经验,然后将实验所得的知识用数学表达,发展出以实验为基础和以数学为表达的物理学,因此将伽利略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到公元十七世纪,西方笛卡儿哲学把自然界区分成精神与物质互相独立的两世界,有生命的是属于精神,而物质是没有生命的,是可以和人完全隔离的,所以物质世界是完全客观的。这样的二元对立的笛卡儿分割,深深影响整个西方的思潮。 牛顿也受笛卡儿哲学的影响,在牛顿力学理论里有四个要点,第一是绝对空间;第二是绝对时间;第三是将物质视为具有不变质量的质点;第四是任两质点存在超距作用的万有引力。宇宙万物是存在于绝对空间,所谓绝对空间是指空间始终是静止的,不变的,和宇宙万物存在与否无关。宇宙万物的变化则是透过时间来定序,且时间是绝对的。绝对时间是指宇宙各处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在这条件下,事件

发生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物质视为具有不变质量的质点,这个质点是一个致密的真实存在,有固定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质点与质点间有所谓的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牛顿把这四个要点建立起来,进而发展出牛顿运动定律。宇宙万物的运动是遵守牛顿运动定律,而牛顿运动定律是归属上帝的杰作。宇宙就好像机器一样永久运转着,不论是否有观察者存在,它始终遵循运动定律运转,这就称作机械论的世界观。 机械论的世界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时间、空间与物质彼此都是独立,互不影响的;第二个特点是严格的决定论,决定论的因果性是由运动方程式决定。给定起始条件,就可推算物体随时间的运动状态;第三个特点是绝对的客观,机械论的世界因前两点被客观的描述,可不提及观察者。机械论的世界不受观察者的影响,它是绝对的客观,观察者和世界是可以分割,宇宙跟我们是可以切开的。 在二十世纪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有两个基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在所有惯性系统光速不变原理;第二个假设是在所有惯性系统,物理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经由这两个基本假设的推演,得出三个重要的结果:首先时间与空间彼此不再是独立无关,时间与空间必须要统一为时空,是不可分的。其次时空也不再是绝对的,不同惯性系统的时空彼此是不同的。最后质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质量与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换言之致密实在的物质和无形的能量是等价的。 爱因斯坦在他的广义相对论讨论了万有引力的问题,他提出物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物质的质量越大,在此物质周遭的时空弯曲的更

高中物理常见的理想化模型

一理想化的定义 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它根据所研究问题(一般都是十分复杂,涉及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二理想化模型的优点 建立这种理想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暂时忽略与当前考察不相关的因素,以及某些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借以化繁为简,以利于问题的分析、讨论,从而较方便地找出当前所研究的最基本的规律,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物理学中常用和科学分析方法。 三理想化模型的分类 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实验方法和理想模型方法。 (1)理想实验方法 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或思想上的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实际中并不能进行。伽利略用著名的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指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研究电场强度时,设想在电场中放置不会引起电场改变的电荷,考查场中各点F/q的值,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理想实验是在大量实验与观察基础上的理想归纳,是建立在以事实为根据上的科学抽象。 (2)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 (1)对象模型: 用来代替研究对象实体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理想变压器、点光源、光线、薄透镜以及关于原子结构的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等都属于对象模型。是对实物的一种理想简化。 (2)条件模型: 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条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都属于条件模型。是对相关环境的一种理想简化。 (3)过程模型: 实际的物理过程都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虑主要因素引起的变化过程叫做过程模型。是对干扰因素的一种简化。 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在高度不大时,空气的作用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振动、弹性碰撞、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稳恒电流都属于过程模型。

[哲学思想,物理学,科研]浅谈物理学科研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浅谈物理学科研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引言 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曾经被认为是指导自然科学发展并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哲学却被人们抛之脑后,甚至被认为是一门无用和庸俗的学问.然而,面对今天自然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高科技和高水平人类生活的同时,它所引发的文明危机和全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提醒着人类需要从哲学角度对社会生产和生活进行反思。 作为自然科学中重要的物理学,近些年无论是在材料研究领域还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强的支撑作用.物理研究者也应该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地进行哲学反思,并自觉地学习哲学思想,接受哲学思想对科研工作的指导.本文从物理学的发展角度,论述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阐述了物理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想感悟。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一直是同步的、相互促进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把哲学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哲学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完全对立起来。 1)从反映客观世界的范围和本质来说,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差别。哲学是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总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自然科学则反映自然界的某个领域,相对于哲学来讲,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范围明显较小.从反映的客观世界本质来讲,哲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最一般的规律,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而自然科学所反映的是自然科学领域内的规律,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哲学的普遍性是对自然科学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物理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研究领域较窄,只是哲学的一部分.但是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却体现着哲学的一般规律.物理学中的相变理论本来就是一种矛盾的竞争趋势,当其中的一种占据了优势,另一种就会变弱,但总是要付出代价才能够战胜另一种矛盾;而在不同的环境下,矛盾双方还会发生互换。 2)从方法上看,两者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研究方法主要是高度的概括、推理及逻辑分析等.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具体的表现形式,研究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主要是观察、实验、模拟、数学分析和归纳总结等.对于物理学而言,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和模拟两类,当然也包括一些规律的总结.无论是真实的物理实验过程还是理论模拟计算,都受到环境限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数据和合理的推理总结和发现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一种普遍规律的特殊个性的表现。 3)两者之间存在无法切断的联系.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特殊的、个别的规律是在哲学思想指导下完成的,也体现着哲学思想所反映的普遍性;而哲学所反映的一般普遍规律,不可能包罗万象,是对许多自然科学特殊和个别规律的高度概括,其中体现了自然科学丰富的特殊性,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每一次巨大困难的背后都蕴含着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发展的指导.在牛顿力学发展迅速的年代,物理学家形成了普遍机械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核心素养理念下物理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告诉我们,成功的物理教学应实现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2015年10月教育部下发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4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 那么,怎样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核心素养教育,把核心素养教育落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基于目前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物理学科的实际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就对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1 物理教学要促进学生哲学思考 首先,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教育人。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战胜谬误的历史,是一代接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历史。例如,“经典力学之父”牛顿“如果我能看的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名言让学生学会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法拉第十年磨一剑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居里夫妇为提

炼放射性元素镭而甘愿受放射性辐射损害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造福人类敢于献身的精神……物理教学中让学生重温这些历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学到科学家坚忍不拔、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实现立德树人。 其次,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人。对科学家的评价我们还是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情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情的另一方面。例如,在介绍伽利略、牛顿、开普勒、法拉第、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的贡献时,我们都非常正面地评价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我们可能更多地当作“反面教材”,忽视他的贡献,甚至“嘲笑”他。其实,在教学中提及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时也不妨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马克思称他是最博学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用客观、科学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从而懂得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人。 2 物理教学要启发学生的学科思维 马云曾说:“一个人最需要学习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能力。”学习如何学习是让学生从“知识”层而上升到“智慧”层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重知识、轻过程,重结论、轻实践,在这样的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思维定势,容易一叶障目,不见物理学的“森林”。 例如,在“力的分解”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力的分解方法,然后

高中物理理想模型

题目: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想模型 Title:High school physics textbooks in the ideal model

目录 摘要................................................. - 2 - 1绪论 ............................................... - 3 - 1.1 开展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想模型的背景 ............ - 5 - 1.2开展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理想模型的意义............. - 6 - 1.3 本论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 7 - 2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理想物理模型的建立和举例 ........... - 7 - 2.1 如何建立物理理想模型及应注意什么问题 .......... - 7 - 2.2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理想模型举例................. - 11 - 3 物理理想模型的作用和特点.......................... - 12 - 3.1 物理理想模型的作用........................... - 12 - 3.2 物理理想模型的特点........................... - 13 - 4 物理理想模型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 14 - 4.1 物理理想模型在课堂教学应用................... - 14 - 4.2 物理理想模型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 15 - 参考文献............................................ - 17 -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中的哲学思想

化学中的哲学思想 究竟什么是世界观,从高中起,这一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人类正是在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与之相应的方法论。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世界观,观者,看也。它看的是“整个世界”,而不是“局部世界” 。用中国哲学的话说,它看的是宇宙“大全”。如果我们看世界的时候,看的是“局部世界”,那就不叫世界观了,不叫哲学了,而叫科学。这就在看的范围上把哲学和科学区别开来了。而且哲学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层次的本质,而不是“整个世界”的表层现象。人们的世界观往往通过其做事的方式即方法论表现出来。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正如前面所说的,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而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部分世界。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知识,它是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抽象化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为具体科学提供理论指导,正如我们在课堂上探讨的结果:哲学是路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而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分支, 它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组成和结构的关系, 以及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研究与发展离不开哲学思想,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化学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哲学思想。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基础科学。这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化学与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学科,可以说无时无处不与哲学有关,哲学问题渗透于化学问题的方方面面。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李文龙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物理学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摘要: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蕴含着 丰富的哲学文化。为了充分挖掘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思想,加强科学文化与哲学文 化之间的联系,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美学、科学道德3个方面剖析了物理学中的 哲学思想。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最基本的自然学科,它是探讨物质结构和物质基本运动规律的 学科,所以人们往往认为物理学只是包含一些枯燥的理论公式,而忽视了物理学 中包含的人文因素诸如人文哲学思想、美学等方面。实际上,物理学在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是为了物理学而研究物理学,而是为了有助于人类、 社会以及个体人的发展而研究物理学,所有这些都涉及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自然的关系,这些关系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1物理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物理学在古代被称为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一门精密的学科进行研究是从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的。随着学科的发展与不断完善,物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但物理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 不会被分离的。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 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 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1.2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物理发展史上,很多地方体现了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比如人们曾经把电 和磁孤立起来,物理学家奥斯特接受自然力统一的哲学思想。坚信电和磁之间存 在某种潜在联系,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由此开创了电磁 学的新纪元。把电和磁联系了起来,这正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特征——物质是普 遍联系的。 1.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人们对物理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每一种理论的 建立过程都体现了“实验(事实)——理论假设——实验(新的事实)——修正理论”, 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比如在整个光学的发展史中对光本 质这个问题的认识,先是牛顿的微粒说;再是惠更斯的弹性波动说;接着麦克斯 韦提出电磁波动说;到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最终人们认识到光具有 波粒二象性,人类对光本性的认识就正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的反映。 1.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物理学中为了方便研究问题,经常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忽略物体的次要特征,而抽想出一些理想模型。如“质点”这个理想模型保留了实际物体的质量和存 在的位置,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 1.5运动的相对性和时空的相对性 近代物理学的一大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涉及的哲学问题很多。最突出 的就是相对运动和相对的时空观念。相对论指出:相对性原理的本质在于运动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