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一带一路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浅析“一带一路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浅析“一带一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引起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毫无疑问,该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意义。然而,兴一利必生一弊,"一带一路"在实际运行中也必然面临着一些艰巨的挑战与困难,本文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该战略进行利弊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利弊分析;经济发展

一、 "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翻开中国古代辉煌的一页,陆上"丝绸之路"便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财富,其更是闻名于世界。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西域国家的商贸之旅,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扩大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该战略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提出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带着质疑的目光审视着这项战略的意义是什么,能给全国乃至全世界带来怎样的利益。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发展状态下,更需要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此状态下的应景之作,这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又一实践证明。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的经济体态下,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世界各国合作的需要,更加体现出中国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愿意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1)利于国内建立经济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施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政策,将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使得东部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使东部地区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牵动者,这

就导致了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异,发展很不平衡,在东部经济渐渐饱和的形势下,西部地区受地理位置、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一带一路"战略就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开发西部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中西部地区作为新的经济牵动者,与东部地区一起承担起使中国走出世界的重任。

(2)利于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

"一带一路"将整个欧亚大陆串联成一个经济区域,各种新兴行业和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使得沿线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给沿线地区人民带来了更多国际化的就业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好处,利于解决一系列以就业率为主要表现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解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合理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大策,不仅能够稳定民心,促进社会的稳定,更能够对经济起到助推作用。

(3)利于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

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将过剩的产能转移出去,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中国制造推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帮助沿线经济欠发达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并通过陆路资源进入平台,保障国家战略资源的安全。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相关国家联合起来积极发展自身经济,优势互补,以达到共赢的局面。"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使其建立起了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创造和谐的共处环境奠定了基础,利于打造真正的区域利益共同体。

三、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问题

在人类自身发展进程中,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似乎一直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经济的发展必然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由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掠夺,路上丝绸之路出现了广阔无垠的沙漠和戈壁,海上丝绸之路出现了海洋资源的匮乏与大面积的海洋污染。而且国家之间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各国都希望能尽量满足自己国家的利益,都不愿意以牺牲自己的发展为代价而将环境责任推给别的国家,这就很难做到让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造成沿线国家的利益冲突,不利于各国之间的国际合作。

(2)历史与认知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许多国家又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提出了质疑,甚至将其命名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不可否认,"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都对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有着质的区别。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是要弘扬古代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以共同发展为根本属性,而美国在二战结束后提出并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也称为"马歇尔计划",是以帮助西欧重建为名而行巩固自身全球霸主地位之实,具有明显的排他性。许多国家由于对此有着模糊的认知,导致其不能与中国敞开心扉地进行经济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历史的领土领海争端问题,这一系列敏感的话题为国家间的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大国关系问题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如何处理与大国之间关系的难题,大国关系也是影响中国周边环境最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例如,美国作为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主要对象,肯定会较多地从竞争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美方认为,中国既是陆上大国,也是海上大国,不断崛起的中国势力将加速扩张,必然将自身力量扩展至全球地缘政治的支点,覆盖整个欧亚大陆。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东亚强国的日本,虽然给予了"一带一路"积极的评价并寄予希望,但也从对日企竞争力的担忧和地缘政治角度表达了日本面临的挑战威胁。在这种敏感的关系状态下,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出于竞争考虑而在各方面遏制"一带一路",这也给该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进一步提升了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利于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推动了与沿线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利于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沿线国家应该相互理解,步调一致,共同承担,不能仅从自身国家的立场和利益来考虑问题,要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欢迎其在沿线发挥建设性的指导作用,用发展代替争端。

>参考文献:

[1] 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贸,2014,19.

[2] 刘海泉."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挑战与中国的选择[J].太平洋学报,2015(2).

[3] 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李月好,杨震."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

[5] 张莉."一带一路" 战略应关注的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4,27:4.

四、推动成都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策略

4.1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体育产业为第三产业,要想改善人们体育消费水平,就务必要基于国家、社会经济水平背景,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发展社会生产力极为重要。在我国,消费水平高低受收入优劣很大程度影响。农村居民自身收入水平制约购买能力,其消费结果同样遭受影响。体育消费是位于生存消费之外的发展、享受消费。因此,农村居民经济收入提高了,自然其体育消费水平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唯有让农村居民经济上实现富裕,不存在后顾之忧,调动起他们的消费主动性,改善消费水平,方存在可能激活消费,推进成都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次研究结果得出,成都农村居民现阶段鲜有高收入者,且低收入者占据很大份额[6]。所以,强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中之重。

4.2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

通常而言,可见体育价值观理解为个人对体育活动行为的喜好、重要性的个人主观评定。人们透过体育价值观认识体育事物,透过体育价值观获取参与体育行为的精神力量。可见,唯有树立科学体育价值观,方可自源头上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态度指的是个人基于价值观、道德观对外界事物形成的主观评价、自我反应。个人体育行为需要得到积极体育态度的支持,负面体育态度会对个人体育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形成积极体育态度,可帮助人们消除一系列不良思想、坚持体育锻炼等。所以,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使农村居民主动自觉参与是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途径。

4.3加快农村城镇化,优化农民体育消费

即便我国现阶段已经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城市化水平相较于国家平均水平仍旧远远不足,严重滞后于工业后。城市化水平的不足,势必会对第三产业发展产生束缚。城镇化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自农村型朝城市型过渡的历程,明显体现于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可见,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脚步,提升成都城市化水平,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人口朝城市转移速率,转变农村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进一步使体育产业随着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发展起来,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伴随农村居民经济水平改善及消费观转变而逐步优化起来[7]。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农村体育消费市场不断。为了推动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全面分析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清楚认识农村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树立体育价值观,形成积极体育态度"、"加快农村城镇化,优化农民体育消费"等,积极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磊,谭明义.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心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以安徽省农村中心镇为调查个案[J].体育文化导刊,2007,(2):10-12.

[2] 李雯娟.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2):99-101.

[3] 徐现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豫北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17):223-226.

[4] 郭立平.吉林省农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37-139.

[5]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Sports and Physical Recreation:A Statistical Overview,Australia[M].2008.

[6] 文烨,唐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及模型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03):230-235.

[7] 李琳琳.我国农村体育消费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5):67-7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