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01-中医内科学

1、感冒的基本病因——风邪。

2、“风者百病之始也”——出自《素问?骨空论》

3、‘感冒’一词——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4、‘辛温’与‘辛凉’的立论——出自《丹溪心法》

5、感冒与风温的鉴别特征——前者少传变、热度低。后者传变、热度高、汗后热复。

6、感冒与咳嗽的病机鉴别——感冒:肺气失宣、卫表不和。咳嗽:肺气上逆。

7、感冒与咳嗽的小病历鉴别特征——有表证则属于感冒。

8、‘咳嗽’一词——出自《内经》。

9、“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出自《素问?咳论》。

10、“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出自《景岳全书》。(此立论首先提出者——明?张介宾)

11、咳嗽——是中医内科的单一病种,也包括西医多种疾病的症状。

12、内伤咳嗽的基本病理因素(病理产物性病因)——痰;火。(注意与脏腑失调病因相区别。)

13、明确‘哮’与‘喘’的鉴别——始于《医学正传》明?虞抟。提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的鉴别特点。

14、“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出自《金匮要略》。——是论述‘哮病’的内容(干扰答案常见‘咳嗽’、‘咳喘’、‘哮喘’)

15、‘哮喘’——始见于《丹溪心法》。提出“哮喘专主于痰”。

16、哮病的病机特征——宿痰伏肺(夙根学说),外邪引动。

17、哮与喘的关系——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18、哮与喘的鉴别:(哮多兼喘;喘未必哮)(哮分寒热;喘分虚实。)

哮:病名;声响;阵发;呼吸有声;R↑;突然、反复发作

喘:症状;气息;持久;呼吸困难;R↑↑;陈旧、持续发作(急、慢性、迁延性)

19、哮病的治疗原则——发时治标(祛痰理气);缓时治本(扶正祛邪)。

20、哮病——多责之于肺、脾、肾。喘病——多责于肺、肾。

21、喘病的虚实鉴别:

实证:邪气壅肺;痰浊阻滞。肺气上逆。气急声高、有力、深长;呼出为快;

虚证:肺肾不足;气失摄纳。肺气上逆。气怯声低、无力、短促;深吸为快;22、喘病——始见于《内经》。“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上气’指喘证症状。

23、“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景岳全书》。

24、“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指喘证病机。出自《临证指南医案》(清?叶天士)

25、“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喘证治疗原则。出自《类证治裁》(清?林佩琴)

26、‘肺痈’——始见于《金匮要略》。

27、治疗肺痈的代表方剂——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提出‘活血消痈’之说。

28、‘肺痨’归纳于传染病范畴——始见于《普济本事方》(宋?许叔微)。提出‘肺虫’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

29、肺痨的治疗**(原则)——滋阴降火。始于元?朱丹溪。

30、我国现存首部肺痨专著——《十药神书》(葛可久)

31、‘杀虫’与‘补虚’的治疗肺痨原则——始见于《医学正传》。

32、肺痨与虚劳的鉴别要点——肺痨病位在肺,阴虚为主。虚劳病位在五脏,阴阳俱虚,肾虚为要。

33、‘肺胀’——始见于《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34、痰瘀互结,阻碍肺气——肺胀的病机,始见于《丹溪心法》。

35、肺胀——本虚标实;多与肺、心、脾、肾有关。

36、‘心悸’——始见于《伤寒杂病论》。

37、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惊悸:症状轻;有诱因;多实;自行缓解;病位浅;功能性。泻实:镇惊安神。

怔忡:症状重;无诱因;多虚;持续发作;病位深;器质性。补虚:扶正安神。

38、“邪在心,则病心痛”——见于《灵枢?五邪》——指胸痹。

39、“真心痛,手足青至节……”——见于《灵枢?厥病》。

40、提出胸痹分虚、实的分证治疗——《玉机微义?心痛》。

41、‘胸痹’一词——始见于《金匮要略》。提出‘本虚标实’学说。

42、胸痹——病位在心,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43、治疗胸痹的原则——先标后本;先去邪后扶正。

44、不寐——《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45、‘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

46、明?李中梓提出不寐五大病机“一曰气虚,一曰阴

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

47、不寐的病机:

实证:心火旺盛。——肝郁化火;痰热扰心;心火旺盛。

虚症:阴虚火旺或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

48、‘癫狂’——出自《内经》。病机十九条中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49、区分‘癫’与‘狂’——《难经?二十难》“重阴者癫”、“重阳者狂”。

50、提出癫狂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癫狂》。

51、提出癫狂‘瘀血学说’——“气血凝滞脑气”《医林改错》清?王清任。

52、‘癫’与‘狂’的区别:

癫:痰气郁结,蒙蔽心窍。心脾气血两虚。

狂:痰火上扰,心神不安。心肾失调。

53、痫病始见于《内经》,别称‘胎病’、‘癫疾’。指出具有先天因素。

54、提出痫与‘痰’有密切关系的是《丹溪心法?痫》。

55、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充。其病性为本虚标实。

56、厥证在《内经》《伤寒论》中分为:暴厥;寒厥。

57、《诸病源候论》提出‘尸厥’一词,指出病机——‘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58、近代临床对于厥证的治则——辨虚、实为主,源于《景岳全书》。

59、胃痛始见于《内经》,强调了胃痛与‘肝’、‘脾’的有关。

60、将胃脘痛与心痛明确区分——始见于《兰室秘藏》。

61、胃痛与真心痛鉴别特点:

胃痛:胃脘胀痛;时间长;伴消化道症状;硝甘无效;心电图正常。

心痛:胸部闷痛;时间短;伴胸闷放射痛;硝甘可缓解;心电图异常。

62、‘痞满’始见于《内经》,见通假‘否塞’。《伤寒论》中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63、‘呕吐’病名始见于《内经》“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64、‘噎嗝’病名始见于《景岳全书》。

65、噎嗝病机——责于痰、气、瘀、虚,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66、‘呃逆’病名始见于《格致余论》元?朱丹溪。“呃,病气逆也,”

67、呃逆,《内经》谓之‘哕’(古音yue)

68、《金匮要略》将呃逆分为三种——实证;寒证;虚热证。

69、‘腹痛’始见于《内经》。

70、“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也。”——李东垣。提出三阴经辨证腹痛。

71、‘泄泻’始见于《内经》。

72、《难经?第五十七难》提出五种泄泻——“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

73、《医宗必读》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74、泄泻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75、痢疾始见于《内经》。《难经》称为‘大瘕泄’。《伤寒论》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

76、痢疾病名始见于《肘后备急方》‘痢’。

77、《丹溪心法》首先提出痢疾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提出‘通因通用’原则。

78、痢疾三大特征——腹痛泄泻;里急后重;赤白脓血。

79、便秘始见于《伤寒论》。提出‘阳结’、‘阴结’学说。

80、《圣济总录》首先提出‘寒’‘热’‘虚’‘实’辨证分类,沿用至今。

81、胁痛见于《内经》,《灵枢?五邪篇》“胁在肝,则两胁中痛。”

82、胁痛的病机特点——肝气郁结,络脉失养。

83、胁痛特点:肝郁气滞——胀痛。肝胆湿热——口苦恶心。肝血瘀滞——刺痛。肝阴不足——隐痛。

84、‘黄疸’病名始见于《素问?平人气象论》。

85、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茵陈蒿汤’——出自《金匮要略》。

总体治则:祛湿、利小便。

86、记载‘急黄’、‘阴黄’证的是《诸病源候论》和《圣济总录》。

87、‘茵陈术附汤’——出自《医学心悟》(程钟龄)。

88、《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概念,“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89、‘积聚’始见于《内经》。

90、首先区别‘积’与‘聚’的是《难经?第五十五难》“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积属有形,聚属无形。

91、‘鼓胀’病名始见于《内经》。

92、《金匮要略》指出有‘肝水’、‘脾水’、‘肾水’。

93、《医学入门》首先提出控制食盐摄入——“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94、《医门法律》指出“凡有癥瘕、积块、痞块,即是

胀病之根。”

95、鼓胀的病位:早期在肝脾,后期及肾。

96、头痛经脉分布:太阳(前);少阳(两侧);阳明;太阴(后);少阴;厥阴(颠顶)。

97、关于‘头痛’的特殊名称:真头痛(脑出血);暑温头痛(流行性脑炎);春温(乙型脑炎)。

98、‘头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风论》中谓之‘首风’、‘脑风’。

99、眩晕的五大病因——风、火、痰、瘀、虚。100、眩晕始见于《内经》,谓之‘眩冒’。

101、“无痰则不作眩”——出自《丹溪心法》。

102、“无虚不能作眩”——出自《景岳全书》。

103、“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104、“眩运者,中风之渐也。”——出自《医学正传》。105、中风始见于《内经》,以别名而论。

106、提出“络脉空虚”为本的始于张仲景。

107、“外风”学说、“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前。108、“内风”立论——金元时期。

109、四大流派——张元素:病因为热。刘河间:“心火暴盛”。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110、中风病因——风、火、痰、虚、气逆、血瘀。111、中风病机——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112、中风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中风:(主证)口舌歪斜。

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

口辟:(面部症状)口眼歪斜。

风寒痹阻络脉。

痫证:(发作性)口吐白沫。无后遗症。

肝风逆乱。

痉证:抽搐强直;重者昏迷。

邪壅经络;筋脉挛急。

痿证:(发病缓慢)无精神症状。

筋脉失养;弛缓不收。

厥证: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无后遗症。

气机逆乱;阴阳气血不能顺接。

113、‘疟疾’病名始见于《素问?疟论》。

114、《神农本草经》记载:常山、蜀漆可治疗疟疾。115、《肘后备急方》提出‘瘴气’说,指出青蒿为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

116、“一岁之间,夫幼相苦,若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7、“使邪气溃散,速离募原”——达原饮,出自《温疫论》(吴有性)。

118、疟疾的病位——半表半里,营卫之间,属少阳经。119、‘水肿’始见于《内经》,称为‘水’。分类‘风水’、‘石水’、‘涌水’。

120、《素问?水热穴论》指出水肿与肺、肾的关系——“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121、“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122、“开鬼门,洁净腑。”——指水肿的治疗原则。123、《金匮要略》提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的水肿分类。

124、“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金匮要略》

125、《济生方》(宋?严用和)提出‘阴水’‘阳水’说。倡导‘温脾暖肾’治法。

126、《丹溪心法?水肿》“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127、水肿病机要点——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三焦气化不利。

128、阴水、阳水辨证要点:

阴水:缓、虚、内伤。由下而上;按之如泥;兼: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脾、肾。

阳水:急、实、外邪。由上而下;皮肤光亮;兼:实热证。肺、脾。

129、水肿与鼓胀鉴别要点:

水肿:眼睑、下肢先肿。无腹胀及腹部血管异常。肺、脾、肾。

鼓胀:腹部肿大,四肢不肿。可有脐周静脉怒张。肝、脾、肾。

130、水肿三大治则:

上下分治:腰以上发汗。腰以下利小便。

阴阳异治:阴水扶正、温脾肾。阳水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

活血化瘀:“血不利则为水”。

131、‘淋证’始见于《内经》。

132、《金匮要略》称之为‘淋秘’,归纳其病机为‘热在下焦’。

133、《中藏经》(华佗)八种分类:冷、热、气、劳、膏、砂、虚、实。

134、《外台秘要》《千金要方》五种分类:石、气、膏、劳、热。

135、《济生方》的五种分类:石、气、血、膏、劳。136、近代六种分类:热、石、血、气、膏、劳。137、淋证三大特征——尿频;尿急;尿痛。

138、淋证、癃闭、尿血的鉴别要点:

淋证:小便总量正常。痛。

癃闭:小便总量少或无。不痛。

尿血:小便带血。不痛。

139、‘尿浊’(《大纲》新增内容,实属无聊)——本证为了应和西医‘乳糜尿’特点,其本质属于膏淋一证。其辨证、治法、方药一概相同。

140、‘癃闭’始见于《内经》。

141、‘导尿术’记载——见于孙思邈《千金要方》。142、郁证始见于《内经》,有五郁之说——“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143、‘脏燥’与‘梅核气’两病——始见于《金匮要略》。

144、《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气、血、痰、火、湿、食。创立‘六郁汤’‘越鞠丸’。

145、郁证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

146、血证始见于《内经》。‘血证’病名始见于《医学正传》。

147、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出自《金匮要略》。148、治疗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降气’出自《先醒斋医学广记》

149、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出自《血证论》

150、《景岳全书》强调血证病机为‘火盛’和‘气虚’。151、血证病机“惟火惟气耳”的意义:

火:实火——迫血妄行。虚火——灼伤脉络。

气:气逆——迫血妄行。气虚——气不摄血;脾不统血。

152、咳血与吐血的鉴别要点:

咳血:咽痒而咳;呼吸道疾病、症状;伴气管分泌物;血色鲜红;血中有泡沫

吐血:恶心而吐;消化道疾病、症状;伴胃内容物;血色深暗;或鲜;大便色黑;

153、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

血淋:——淋漓涩痛。

尿血:——不痛。

154、‘痰饮’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并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

155、治疗痰饮的基本原则——“温药和之”出自《金匮要略》。

156、提出‘清者为饮,浊者为痰’的分类概念始于《仁斋直指方》。

157、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概念是叶天士。158、痰饮病位在三焦,责于肺、脾、肾三脏。

159、痰、悬、溢、支的辨别要点:

痰——胃肠。悬——胸胁。溢——肢体。支——胸肺。

160、‘消渴’病名始见于《素问?奇病论》。《金匮要略》立有专篇。161、将消渴明确分类为三消的始于《证治准绳》。——“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162、消渴责于肺、胃、肾三脏。

163、消渴三多一少分类特征: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尿多为下消;消瘦为后期。

164、汗证始见于《内经》。‘盗汗’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65、区别自汗与盗汗始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66、“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出自《临证指南医案》

167、内伤发热的记载始于《内经》,侧重描述阴虚发热。‘内伤发热’病名始见于《症因脉治》

168、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甘温除热法。出自《金匮要略》。

169、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甘温除热法。(李东垣)。

170、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治疗五脏热证《小儿药证直诀》。

171、用右归饮、理中汤、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治疗阳虚发热——《景岳全书》

172、‘虚劳’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

173、《难经?十四难》提出‘五损’的概念。

174、《诸病源候论》提出‘五劳’‘六极’‘七伤’概念。

175、《理虚元鉴》(绮石)——虚劳专著。

176、“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出自《理虚元鉴》。

177、‘痹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78、“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病因病机说)出自《素问?痹论》

179、五痹之说:骨、筋、脉、肌、皮。——出自《内经》。

180、提出‘热痹’学说的始于《圣济总录》。

181、痹证别名:‘历节’《金匮要略》;‘历节风’《诸病源候论》;‘白虎病’《外台秘要》;‘白虎历节’《严氏济生方》;‘痛风’《格致余论》;‘鹤膝风’、‘鼓槌风’《证治准绳》。

182、痹证病机要点——风、寒、湿、热、痰、瘀,滞留经脉。

183、痹证疼痛要点:行痹——游走疼痛。痛痹——得热痛减。着痹——重痛持续。风湿热痹——红肿热痛。184、‘痉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85、“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186、《临证指南医案》首先强调痉证与肝的关系密切。187、吴鞠通将痉证分类为虚、实、寒、热。

188、‘痿证’病名始见于《内经》。

189、五痿学说——筋、脉、肉、皮、骨。(各对应五行所主)

190、“肺热叶焦”——指痿证基本病机,揭示肺阴亏耗导致本病。

191、“治痿独取阳明”——痿证治疗基本原则,出自《素问?痿论》。

192、《儒门事亲》提出“痿病无寒”说。

193、朱丹溪提出‘泻南补北’法——治疗痿证方法之一。

194、《景岳全书》提出‘精虚’、‘血虚’的痿证病因学说。

195、腰痛分类为外感、内伤。外感责之湿邪,多实证。内伤责之肾精亏虚,多虚证。

196、腰痛的疼痛特点:寒湿——重痛。湿热——驰痛。瘀血——刺痛。肾虚——隐痛。

197、腰痛辨别肾虚的要点:肾阴虚——热象。肾阳虚——寒象。

198、腰痛基本病机:寒、湿、瘀——阻滞经脉气血。虚——腰腑失养。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3)痰浊壅肺:涤痰泻肺平喘-葶苈大枣泻肺汤

4)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5)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1.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溢饮解表化饮-小青龙汤

4.支饮温肺化饮、下气平喘-小青龙汤

5.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1.鼻出血

1)邪热犯肺:清热泄肺、凉血止血-桑菊饮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2.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3.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4.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5.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甘龙牡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6)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实证

1)肝郁化火:清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

2)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2.虚证

1)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莲阿胶汤、六味地黄丸

2)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心安神-归脾汤

3)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1.气厥

1)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

2)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

2.血厥

1)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

2)虚证:补养气血-独参汤

3.食厥和中消导-神术散合保和丸

4.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1.实证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疏肝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2.虚证

1)心神惑乱: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补益肝肾-滋水清肝饮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

二十、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

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

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

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

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四、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

二十五、便秘.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

3)虚秘:

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

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湿四脾柴淤逍遥。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或甘露消毒丹

3)阴黄: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4)急黄: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减

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1)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2)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3)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

4)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5)正虚瘀结: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二十九、鼓胀,气柴湿实热中消,脾苓阴贯淤结调。1)气滞湿阻:疏理肝气、除湿散满-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6)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气虚补气血虚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5)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6)气血虚头痛:气血双补-八珍汤

7)痰浊头痛:健脾化痰、降逆止痛-半夏白术天麻汤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淤通窍。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3)肾精不足:

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4)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三十二、中风:中风络虚白丸子,风痰天麻肝阴镇,痰热桃仁痰火林,痰浊涤痰脱参附。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左归地黄饮。

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天麻钩藤汤

阴虚动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闭证:痰热腑实:桃仁承气汤

痰热瘀闭:羚羊钩藤汤合安宫牛黄丸

痰浊瘀闭: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

恢复期:风痰瘀阻:解语丹

气虚络瘀:补阳还五汤

三十三、痉证,痉羌邪热甚羚羊,阴四火营阳虚痰,刚葛柔括蒌桂枝。

1)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2)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3)阴血亏虚:滋阴养血、缓急止痉-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4)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5)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三十四、疟疾,正柴温虎劳何人,寒姜冷金热清瘴。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

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

4)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

三十五、水肿:水肿风水越婢术,水浸胃皮湿滞疏,毒麻脾实肾真桃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5)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6)肾气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三十六、淋证.淋热八石苇劳比,沉?蓟柏膏清淋。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2)血淋:

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3)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韦散

4)气淋:

实证:利气宣导-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5)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6)膏淋:

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解分清饮

虚证:补虚固涩-膏淋汤

三十七、癃闭:癃湿正肺热清肺,滞沉阻挡脾中肾。1)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2)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3)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4)尿路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挡丸

5)中气不足:升清降浊、化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衰惫:温补肾阳、化气利尿-济生肾气丸

三十八、腰痛::寒姜湿热四,淤身肾虚左右归

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加味二妙散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身痛逐瘀汤

4)肾虚腰痛:

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三十九、消渴:上消渴中玉术,下消六味肾气丸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

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痹证:行防寒乌着苡汤,热虎痰合虚荣筋,阳虚真武阴虚六

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2)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4)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四十一、痿证,痿肺清燥湿二妙,脾参肾虎淤圣俞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亏虚: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二、内伤发热:气郁丹栀淤血府,血归阴清气补中,阳虚金匮痰连中

1)肝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桅逍遥散2)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3)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4)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

5)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四十三、虚劳,气,肺福四元,血,心血,阴虚,沙天胃肝归,阳,保父归。

1.气虚

1)肺气虚-补肺汤

2)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

3)肾气虚-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心汤

2)肝血虚-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沙参麦门冬汤

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益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4.阳虚

1)心阳虚-拯阳理劳汤

2)脾阳虚-附子理中丸

3)肾阳虚-右归丸病名的出处:《金匮》痈悸喘痹汗痰虚痞。

《脉因证治》,内伤发热。

《医学正传》郁血。

《景岳全书》,呃逆,

《济生方》,痢疾。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

湿热痢疫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治法和主方

刘和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便秘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有关

便秘肠胃积热证阴寒积滞证阳虚寒凝证的治法和主方第四篇肝胆系病证

胁痛的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及肾有关基本病机:肝气郁滞,络脉失和

胁痛的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实多虚少(实证——虚证——)胁痛辨证要点:辨在气在血,辨属虚属实治疗原则:疏肝和络止痛

胁痛肝气郁结证肝络失养证的治法和主方

黄疸的临床特征病位:脾胃肝胆基本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运化失健,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肌肤病理性质:阳黄:湿热阴黄:寒湿辨证以阴阳为纲

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疫毒炽盛证的主方阴黄寒湿阻遏证的主方

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

积聚的病位:肝脾基本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积证的治疗原则:初期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养正除积

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鼓胀的病位:在肝脾,久则及肾基本病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鼓胀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关于逐水法应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头痛引经药的应用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

头痛辨证要点:辨外感与内伤;辨头痛的部位:(——)头痛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瘀血证痰浊证的主方眩晕病理性质:虚实夹杂,以虚者居多眩晕痰浊中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素问》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痛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能作眩”

中风的病位及基本病机

中脏腑中经络的鉴别

补阳还五汤牵正散的适应症

中风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

瘿病的病位:在肝脾,与心有关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瘿病的病理演变:初期气郁痰阻为主;日久引起血瘀,并可出现化火伤阴等病机转化,由实证转化为虚证或

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原则: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瘿病气郁痰阻证心肝阴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第五篇肾系病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

水肿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淋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淋证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

癃闭的病位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癃闭膀胱湿热证浊瘀阻塞证脾气不升证肾阳衰惫证的治法和主方

阳痿的病位:肝肾心脾基本病机:虚证——实证——治疗原则

遗精的病位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实则清泄虚则补涩

遗精常用治法:上则——中则——下则——

遗精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第六篇气血津液病证

《丹溪心法》提出“六郁”之说(越鞠丸)

郁证痰气郁结证和心神失养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梅核气脏躁的临床表现

血证的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血证的主要证侯:热盛迫血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血证各证型的主方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降气)

《景岳全书》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和“气虚”两个方面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金匮》四饮的诊断依据

痰饮的病位:在三焦、肺、脾、肾,其中脾运失司首当其冲

痰饮的基本病机:三焦失通失宣,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蒸化,阳虚水液不运,水饮停积为患治疗原则:温阳化饮(“用温药和之”)

寒饮伏肺证的的治法和主方

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基本病机:阴虚燥热

消渴的本证(三多一少)与并发症(肺痨、白内障、雀目、耳聋、疮疖痈疽、中风偏瘫、水肿)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消渴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自汗盗汗的辨证要点:辨阴阳虚实虚证:自汗气虚不固;盗汗阴虚内热实证: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

气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的治法和主方

厥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气机逆乱、升降乖戾,阴阳不相顺接

厥证、中风、痫证、眩晕的鉴别

虚劳辨证要点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

肥胖的基本病机:阳气虚衰痰湿偏盛治疗原则:补虚泄实

脑癌、肺癌、大肠癌、肾膀胱癌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第七篇肢体经络病证

痹证的基本病机: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肌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的鉴别痰——瘀——

痹证的治疗原则:初痹祛邪通络(祛风、散寒、胜湿、清热、祛痰、化瘀);久痹补肝肾、益气血

风寒湿痹证(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证、肝肾两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

痿证的基本病机:实证——虚证——

痿证脾胃虚弱证肝肾亏虚证的治法和主方

寒湿腰痛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第八篇常考名词解释

夙根上实下虚真心痛薄厥梅核气脏躁羊癫风濡泻飧泻溏泻鹜泻滞下大瘕泻肠辟逆流挽舟休息痢噤口痢脾约蛊胀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_提壶揭盖肾着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02-中医外科学

一、中医外科学起源与沿革

1、‘疡医’一词始见于《周礼?天官》。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术——《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了多种外科疗法。

3、《内经》记载了外科疾病30种。

4、“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介绍了截趾术治疗脱疽。

5、《伤寒杂病论》中介绍的外科内容——肠痈;寒疝;蛔厥,重要方剂——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

6、华佗——麻沸汤;剔骨术;称为‘外科鼻祖’。

7、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晋?龚庆宣。收载处方140篇。提出局部‘波动感’辨别脓疡,指出引流口应在脓疡下方。首先将水银用于外科。

8、葛洪的贡献:《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疗甲状腺疾病(瘿)——碘剂。狂犬病犬的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病——免疫方法。

9、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介绍40余种皮肤病。疥疮病原体为虫。

10、“人先有疮而乘马乃得病。”——指炭疽的感染途径,出自《诸病源候论》。

11、唐?孙思邈《千金方》: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葱管导尿术;

12、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提出“五善七恶”学说。提出‘扶正祛邪’‘内消托里’外科治疗法则。使用砷化物治疗痔疮。

13、《外科精要》——陈自明。《外科精要发挥》——朱丹溪。《外科精义》——齐德之。

14、首先将26部脉象引入外科临床,建立外科的整体观念。——《外科精义》。

15、《世医得效方》——创伤外科专著。创立脊柱悬吊复位法。

16、中医外科发展的最佳时期——明清。

17、外科三大流派: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全生派——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心得派——高秉钧《疡科心得集》。

18、“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出自《外科理例》汪机。创立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19、第一部梅毒专著——《霉疮秘录》陈司成。指出梅毒由性途径传播,具有遗传性。

20、被后世评为“例证最详,论治最精”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

21、“……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出自《外科正宗》。

22、“阴虚阳实”论、“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治则——出自《外科全生集》。

23、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小金丹——出自《外科全生集》。

24、“外疡实从内出”、“……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出自《疡科心得集》。

25、在外科中应用温病理论,提出三焦辨证用于外科临床——《疡科心得集》。

二、外科基础理论

1、按照《大纲》要求的病种内容,熟悉外科疾病的命名方法。

2、名词:‘疡’——广义指外科疾病。狭义指外科疾病‘化脓性’过程。

3、名词:‘疮’疡——广义通‘疡’。狭义指化脓性疾病。‘肿’疡——未化脓阶段。‘溃’疡——已化脓阶段。

4、疽——指西医的痈。

5、结核——与西医结核病定义无关,但包含西医结核病中出现的某些结核形态。如淋巴结核病的淋巴肿大症状。

6、五善——肝、心、脾、肺、肾,各脏功能正常。

7、七恶——肝、心、脾、肺、肾,各脏功能不正常,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疮疡

一. 疮疡

暑疖

1.内治: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

2.外治:

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清黛散

3)成脓:切开排脓

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5)并发湿疮:清黛散

疖病

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体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

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

二. 疔疮

颜面疔

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外治:

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

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

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

红丝疔

1.外治:

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

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三. 痈

颈痈

1.内治:风热痰毒: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

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 丹毒五龙普柴

1.内治:风热蕴毒:散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

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 发

锁喉痈

1.内治:

1)初起:.痰热蕴结: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热盛肉腐: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普济消毒饮

热伤胃阴:清养胃阴—益胃汤

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

臀痈

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湿痰凝滞:和营活血,利湿化痰—仙方活命饮

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八珍汤

六、有头疽

1.内治:

火毒凝结:和营托毒,清热泻火—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

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

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

气虚毒滞: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

收口期: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

2.外治:

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

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

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七. 无头疽黄八仙

附骨疽

1.内治:

1)湿热瘀阻: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

2)热毒炽盛: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3)脓毒蚀骨:调补气血.清化余毒─八珍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八. 走黄与内陷

1.走黄:

热毒入血: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2.内陷:

1)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正虚邪盛: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

3)脾肾阳衰:温补脾肾.

4)阴伤未败:生津养胃

九. 瘰疬

1.内治:香开六骨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加清骨散

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十. 流痰

1.内治:

1)阳虚痰凝: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托毒─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透脓散

3)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左归丸合香贝养营汤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 乳痈

1.内治:瓜农毒

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

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

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二. 乳癖

1.内冶:二仙逍遥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1.内冶:

1)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

2)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右归丸

肾阴虚:滋阴化痰─左归丸

2.外治:参照乳癖.

四. 乳衄

内治:当归

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瘿

一.气瘿

内治:

1)肝郁脾虚:疏肝解郁─四海舒郁丸

2)肝郁肾虚: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

二.肉瘿

内治:逍遥脉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柴胡牛蒡

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气滞痰凝:清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清肝汤

四.石瘿:

第四单元瘤

一.血瘤

内治芩连担子顺气归

1)心火妄动:清心泻火、凉血散瘀—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

2)肾伏郁火:滋阴降火、凉血化瘀—凉血地黄汤合六味地黄丸

3)肝经火旺:清肝凉血祛瘀—凉血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

二.肉瘤

三.脂瘤

内治

1)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

2)痰湿化热:清热利湿、活血行瘀—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

第五单元岩阳开活血保五味

一. 失荣

内治化开五阳珍

1)肝郁痰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

2)痰毒凝结:祛寒温阳、化痰散结—阳和汤

3)气虚痰凝:益气养荣、化痰散结—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

4)气血两亏:调补气血—香贝养荣汤

二.乳岩

内治八仙生神人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

第六单元皮肤病:

一.热疮新龙正

1.内治:

1)肺胃热盛: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缠腰火丹

1.内治:胡桃除龙

1)肺经郁热: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桃红四物汤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疣

寻常疣猴马推

1)风热血燥: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治瘊方

2)湿热血瘀:清化湿热、活血化瘀─马齿苋合剂

扁平疣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马齿苋合剂

2)热蕴络瘀:清热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

四.癣消皮龙

头癣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内治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

1)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龙胆泻肝汤、五神汤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

五.疥疮黄三

1.内治:湿热毒聚: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

六.接触性皮炎

1.内治消龙归

1)热毒湿蕴:清热去湿、凉血解毒─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血虚风燥:清热祛凤、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2.外治:

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

七.湿疮

1.内治:五匹龙除湿

1)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

2.外治:

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

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婴儿湿疮

1.内治:

1)胎火湿热:凉血利湿清火—消风导赤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小儿化湿汤

2.外治:

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

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八.药物性皮炎

1.内治:清皮胃

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

2)热毒入营:清营解毒─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瘾疹

1.内治:消防归枝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当归饮子

十.牛皮癣

1.内治:消龙归

1)肝经化火: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疏风利湿—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2.外治:

1)风湿热证: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红皮清溪归

1)风热血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

2)血虚风燥:养血和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3)瘀滞肌肤: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

十二.粉刺

1.内治:茵陈枇杷

1)肺经风热:清肺散风─枇杷清肺饮

2)湿热蕴结:清热化湿─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

3)痰湿凝结:化痰健脾渗湿─海藻玉壶合参苓白术散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酒渣鼻:枇杷通黄

猫眼疮:请消龙归

瓜缠藤:阳皮

褥疮:生血解里

乳核:小四

十三.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湿热蕴结:清热解毒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2)寒湿阻络:和营祛寒化湿─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萆解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温阳健脾.通络理湿—当归四逆汤合三妙丸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十五.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西弟六父四逍遥

1)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十六.淋病

内治青龙归

1)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

2)正虚毒恋:滋阴降火、利湿去浊—知柏地黄丸

3)毒邪流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

4)热毒入络:清热解毒、凉血化浊—清营汤

十七.梅毒

内治五苓弟请龙1)肝经湿热:清肝解毒利湿—龙胆泻肝汤

2)痰瘀互结:祛瘀解毒、化痰散结—二陈汤合消疬丸

3)脾虚湿蕴:健脾化湿、解毒去浊—芎归二术汤

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十全大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补肾填精—生脉散合大补阴丸

十八.尖锐湿疣

内治黄草

1)湿毒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解化毒汤

2)火毒炽盛:清火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

生殖器疱疹:白龙

艾滋病:银白合补肾通脉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内治:补脏凉血散瘀通脉

1)风伤肠络: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血─脏连丸

3)脾虚气陷: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

4)气滞血瘀: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

2.外治:熏洗法

小儿无蒂息肉:注射疗法

低位带蒂息肉:结扎法

较高位小息肉:电烙法

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黄仙透青山

1)实证:火毒蕴结: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火毒炽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

2)虚证:阴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脱肛

1.内治:补草

1)脾虚气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摄─补中益气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四. 锁肛痔

1.内治: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槐角地榆丸

2)气滞血瘀:祛瘀攻积、清热解毒—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四君子汤合增液汤

肛裂:六肠凉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子痈

内治:狗龙橘

急性子痈

1)湿热下注:清泻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2)瘟毒下注: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

慢性子痈

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2)阳虚寒凝:温肾散寒、理气散结—右归丸合阳和汤

血精:龙知桃红归

二.子痰

内治十阴阳

1)湿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除湿—阳和汤

2)阴虚内热:滋阴清热、除湿化痰、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

合透脓散 3)阳虚痰凝:补肾温阳、化痰散结—先天大造丸合小金丹

阴茎痰核:阳和汤

三.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

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或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3)肾阳不足: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五. 前列腺增生症

内治:前列腺增生:八补济柏香

1)肺热失宣:.清热宣肺、通调水道─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4)肾阴不足:滋肾养阴─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螵蛸丸

6)气滞血瘀:活血散瘀、通气利水—抵挡丸

尿石证:三斤肾

慢性前列腺炎:知龙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内治:黄四营山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

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

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脱疽

内治:

1)寒湿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阳和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脉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气血两虚: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八珍汤

5)热毒伤阴: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顾步汤

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请复活

1)血热瘀结:清热凉血、和营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2)瘀阻脉络: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内治:

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清热利湿─通络活血方合抵挡汤

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

汤、阳和汤

六.肠痈

1.初期:黄柴毒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毒蛇咬伤:黄龙清血

筋瘤:黄红顾阳四

股肿:生活炒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综合)辅导-03-中医妇科学

说明:妇科部分的复习方式,仍然与前面各科的方式相同。以下将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同时将容易出现混淆的内容加以阐释,关于各论中各个病种的症状、辨证、治疗、方剂等内容从略,考生可自己参考教材或相关复习资料进行整理,应注意的是要扣准《大纲》内容,以避免丢掉某些重点病种,或让非重点病种耽误了复习进度。

一、中医妇科学沿革

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

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

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

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

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

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

二、女性生殖系

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

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月经量——50-80ml。

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结,无血块,无异味。

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

8、并月——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两月一次。

9、居经——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三月一次。又称为‘季经’。

10、避年——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一年一次。

11、暗经——身体正常无病,可以受孕,月经终生不至。

12、激经——受孕早期,少量经血,无损胎儿者。又称为‘盛胎’‘垢胎’。

13、与月经生理有关的基本要素——脏腑功能;气血盛衰;天癸充盛;经络通畅。

14、掌握月经与五脏的关系;月经与天癸的关系;月经与气血的关系;月经与经络的关系;月经与胞宫的关系。

15、一源三歧——指冲脉、任脉、督脉均起于胞宫。

16、与月经关系密切的经络——冲(冲为血海);任(任主胞胎);督(总督阴阳);带(约束气血)。

17、月经周期中的‘重阳转阴’——指行经第1-4天。

18、月经周期中的‘重阴转阳’——指行经后第14-15天。(排卵期)

19、排卵期的中医名称——‘氤氲’、‘真机’。

20、了解带下的生理特点;规律;作用;调节机制。

21、了解妊娠生理特点:月经停止;脉滑充盛;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乳房胀大;体形变化。

22、预产期计算方法:月经末次第一天计算,月数加9,日数加7(阴历加14天)。[共计280天,40周]

23、试胎——指妊娠后期腹中疼痛,无其他异常者。

24、弄胎——指产前假性阵缩。“若数月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5、见红——分娩或前期,阴道少量血性分泌。

26、离经脉——临产时出现的中指两旁(中节至末节)脉搏。

27、阵痛——宫缩开口期。阵痛周期自15分钟——5、6分钟——2、3分钟。

28、恶露——产后排泄的余血浊液。血性分泌3-4天;浆液性分泌7-10天;白色分泌2-3周。

29、恶露不绝——指血性分泌时间超过10天者。

30、断乳期——8个月末。

五、妇科疾病各论

1、根据《大纲》要求,掌握各论中妇科疾病的重点内容。

2、传统中医对于月经病的治疗原则——年少治肾;中年治肝;年老治脾。

3、月经先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

4、月经后期——滞后7天以上,或可3-5个月一行。

5、先后不定期——时提前或滞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3个周期以上。

6、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之间(排卵期),周期性少量出血者。

7、崩漏——月经非时暴下为崩(崩中);月经淋漓不止为漏(漏下)。

8、传统中医‘治崩三法’——塞流(治标);澄源(治本);复旧(调理体质)。

9、原发性闭经——女性超过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

继发性闭经——平素月经正常,中断6个月以上者。

10、生理性闭经——少女型停经;育龄期停经;围绝经期停经。

11、根据带下特征鉴别阴道炎类型:

念珠菌性阴道炎——带下呈奶酪样变性,臭。伴随瘙痒。

滴虫性阴道炎——带下呈黄绿色脓性,臭。伴随瘙痒。

细菌性阴道炎——带下呈血样脓性,伴随外阴灼热疼痛。

老年性阴道炎——带下质地稀薄,黄、白兼赤带,或可脓性,阴道灼热。

12、恶阻——妊娠早期出现的以恶心呕吐为主症的疾病。13、胞阻——妊娠期间出现的以小腹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14、胎漏——妊娠期间出现少量出血,不伴随腰酸、腰痛。

15、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重坠,可伴随少量出血。

16、堕胎——妊娠12周内,自然殒堕。

17、小产——妊娠12-28周,自然殒堕。

18、暗产——妊娠1月或以上,自不知情,且自然殒堕。

19、滑胎——堕胎、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20、子满——妊娠5、6月以上,出现以胸膈满闷喘息为主症,可/或伴随腹大异常、水肿。

21、子肿——妊娠后期出现以肢体、面目水肿为主症者。

22、子淋——妊娠期间出现以尿频、急、痛、淋漓等淋证特征者。

23、转胞——妊娠期间出现以小便不通、小腹胀痛为主症者。

24、子痫——产后出现以神志不清、抽搐为主症者。

25、儿枕痛——产褥期出现与生产有关的小腹疼痛。

26、三冲——产后出现‘冲心’、‘冲胃’、‘冲肺’。

27、三病——产后出现‘病痉’、‘郁冒’、‘大便难’。

28、三急——产后出现‘呕吐’、‘盗汗’、‘泄泻’。

29、三审——产后诊查‘小腹痛与不痛’(辨恶露)、‘大便通与不通’(辨津液)、‘乳汁行与不行’(辨胃气)。

30、三禁——产后治则‘禁大汗’(伤阳)、‘禁峻下’(伤阴)、‘禁通利’(伤津液)。

31、‘全不产’——正常性生活,2年或以上未能受孕。——原发性不孕症。

32、‘断续’——有受孕史,而后2年或以上不能再受孕。——继发性不孕症。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201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及答案 中药学试题(第十三章)

2019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及答案中药学试题(第十 三章)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茯苓的性味是: A.甘,寒 B.甘、淡,凉 C.甘、淡,平 D.辛、苦,温 E.甘、酸,平 答案:C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性味是如何确定的。茯苓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渗湿之要药。故答案应选择C。 2.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的药物是: A.泽泻 B.猪苓 C.茯苓 D.车前子 E.香加皮 答案:C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茯苓的应用。五备选答案中,虽然五味药皆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但只有茯苓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3.用治水肿,肺痈,肠痈,宜选: A.猪苓 B.茯苓 C 薏苡仁 D.葫芦 E.冬瓜皮

答案:C 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中,ABCDE皆为常用的利水消肿药,均能用治水肿,但只有薏苡仁能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治疗肺痈与肠痈,故应选择薏苡仁。 4.猪苓的入药部位是: A. 块根 B. 菌核 C. 果实 D. 全草 E. 块茎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中药的入药部位,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备选答案中五种不同的药用部位,只有菌核是真菌茯苓的药用部位,A、C、D、E均非准确选择。 5.治疗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的药物是: A.荠菜 B.泽泻 C.蝼蛄 D.冬瓜皮 E.泽漆 答案:B 答案分析:本试题是测试考生是否掌握了泽泻的应用。五备选答案中,虽然五味药皆为常用的利水消肿药,药性寒凉,但只有泽泻能泄肾经之虚火,主治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之证。故答案应选择B。 6.既能利水消肿,又可清热解暑的药是: A. 葫芦 B. 泽泻 C. 冬瓜皮 D. 薏苡仁 E. 猪苓 答案:C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2018 年备战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学习笔记
2018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重点总结
1、外感六淫致病特点: (1) 风邪致病,其肿宣浮,痛无定处 (2) 寒邪致病,不红不热,痛有定处 第一单元: 中 (3) 暑邪致病=湿+热+耗气+伤津 医 外 科 疾 病 (4) 湿邪致病=“流水” (5) 燥邪致病:干 的 病 因 病 机 (6) 火邪致病:热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诸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故外科疾病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常见。 (助理不考) 2、外来伤害致病: 凡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 3、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特殊之毒除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外,尚有疫毒及未能找到明确致病原因的病邪 4、常见病因: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但阴阳平衡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单元: 中 医外科疾病 辨证 (助理不 考)
2、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 多风温、风热 3、 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多为气郁、火郁
整理人:duanyuen 第 1 页 共 16 页

2018 年备战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学习笔记 4、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寒湿、湿热多见 5、局部辨肿:(记忆秒杀词) ① 热肿 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见于阳证疮疡。 ② 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见于冻疮、脱疽等。 ③ 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见于痄腮、大头瘟等。 ④ 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见于股肿、湿疮。 ⑤ 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见于瘰疬、脂瘤等。 ⑥ 气肿 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见于气瘿、乳癖等。 ⑦ 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见于皮下血肿等。 ⑧ 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 ⑨ 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 ⑩ 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6、局部辨痛:(记忆秒杀词) ① 热痛 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见于阳证疮疡。 ② 寒痛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见于脱疽、寒痹等。 ③ 风痛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见于行痹等。 ④ 气痛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 ⑤ 湿痛 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见于臁疮、股肿等。 ⑥ 痰痛 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 ⑦ 化脓痛 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 ⑧ 瘀血痛 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见于创伤或创伤性皮下出血。 7、局部辨痒:(记忆秒杀词)最常见病因: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① 风胜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见于牛皮癣、白疙、瘾疹等。 ② 湿胜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最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见于急性湿疮;或有传染性,如脓疱疮。 ③ 热胜 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见于接触性皮炎。 ④ 虫淫 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见于手足癣、疥疮等。 ⑤ 血虚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见于牛皮癣、慢性湿疮。 ⑥ 肿疡作痒 见于毒势炽盛,病变发展,或毒势已衰,气血通畅,病变消散之际。 ⑦ 溃疡作痒:一是脓区不洁,脓液浸渍皮肤,护理不善所致;二是应用汞剂、砒剂、敷贴膏药等引起皮肤过敏;三是毒邪渐化,气血渐 充,助养新肉,将要收口之象。
整理人:duanyuen 第 2 页 共 16 页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附习题答案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附习题答案

复习资料 1、诊断学部份: 1:常见症状: ①发热的分度 (1)低热:37.3-38℃(2)中等度热: 38.1-39℃(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②正常体温:36-37度左右 ③发热的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④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⑤水肿的类型与特点: 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2)肾源性水肿(3) 肝源性水肿(4)营养不良性水 肿(5)其它原因的全身水肿 局部性水肿 ⑥呼吸困难的类型,常见原因与特点 类型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5)血液病 常见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 精神因素 ⑦疼痛的分析要点 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 2:基本体查的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3:生命征及其正常值 生命征包括有1、体温正常值(1)口腔测温法36.3-37.2℃ (2)腋窩测温法 36-37℃ (3)直肠测温法36.5-37.7℃ 2、脈搏 60-100次/min 3、呼吸 16-18、24次/min 4、血压 90mmHg<收缩压<140mmHg 60-50mmHg<舒张压<90mmHg 2、脑血管病

1: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能够分为几类?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管疾病常出现的“三偏”是指什么?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3: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1)脑栓塞常见的病因可分为三类:心源性非心源性不明来源性。 (2)脑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 (3)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 (4)脑血栓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4:常见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有哪些? ①层状坏死。②海马硬化。③边缘带梗死 3、心血管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有哪些? (1)年龄与性别(2)高血压(3)高脂血症(4)糖尿病(5)吸烟6)肥胖

2017-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试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7-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笔试综合真题及答案完整版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真题及答案 A1 型选择题(1-42 题) 答题说明:每一道题下面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最有助于诊断里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是 A.T 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B.心室夺获 C.QRS 波群宽大畸形 D.QRS 波群呈束支传导阻滞图形 E.PR 间期延长 【答案】B 新阳光整理第一版。 2.属于支气管扩张手术治疗禁忌症的是 A.双下肺均存在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病变 B.合并反复感染 C.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实验(+) D.合并大咯血 E.合并肺心病 【答案】E。支气管扩张手术禁忌:(1)病人一般情况差,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2)双侧广泛性支气管扩张,心

肺功能明显损害者。(3)合并肺气肿,哮喘或有肺心病的老年人。(4)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感染医。 3.提高人群肺癌筛査检出率的首选方法是 A.痰细胞学检查 B.PET-CT C.低剂量CT D.高分辨CT E.血清肿瘤标志物 【答案】C新阳光整理第一版。筛查用低剂量。 4.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I 型最常见的检测异常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 B.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 C.血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D.血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 E.血冷球蛋白阳性 【答案】A 新阳光整理第一版。 5.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不宜超过 A.177 u mol/L B.88 U mol/L C.133 u mol/L D.221 u mol/L E.265 U mol/L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题(一).pdf

一、单选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钱乙的学术观点 A、小儿五脏“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 B、小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疳皆脾胃病 D、急惊用凉泻,慢惊用温补 E、明确鉴别惊风与癫痫 规范答案: a 2、小儿“稚阴稚阳”的含义是 A、小儿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均未充足完善 B、小儿临床易出现阴虚阳亢和阳虚衰脱之症 C、小儿形体稚嫩,发病容易 D、小儿患病传变迅速 E、以上均是 规范答案: a 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动作发育 A、3~4个月能可自行玩手,并企图抓东西 B、6个月能独坐片刻 C、8个月会爬 D、10个月可扶走 E、1岁时眼与手的动作能协调 规范答案: e 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小儿正常语言发育 A、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 B、4个月会笑出声音 C、7-8个月能发复音 D、1岁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E、7岁以上能较好地掌握语言 规范答案: e 5、按公式计算,3周岁小儿的身长和体重应该为 A、身长85cm,体重12kg B、身长90cm,体重14kg C、身长90cm,体重12kg D、身长100cm,体重14kg E、身长120cm,体重26kg 规范答案: b 6、下列哪项属新生儿的正常舌象 A、舌红无苔 B、舌红少津 C、舌质绛红 D、舌生红刺 E、舌质淡白 规范答案: a 7、小儿舌吐唇外,缓缓收回,其病机是:

A、心经有热 B、心脾积热 C、脾胃积热 D、热人营血 E、阴伤内热 规范答案: a 8、指纹从虎口到食指端,其三关排列次序: A、风气命 B、命气风 C、气命风 D气风命 E、风命气 规范答案: a 9、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胎黄 A、黄疸在生后7~10天左右消退 B、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C、黄疸退而复现 D、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E、黄疸生后3周仍不消退 规范答案: a 10、小儿久泻不止,其主要病理是: A、脾胃虚寒,运化无能 B、乳食不节,积滞内伤 C、脾肾阳虚,命门火衰 D、复感风寒,消导无能 E、湿滞中阻,脾阳被遏 规范答案: c 11、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行期,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B、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观察 C、卧室空气要流通 D、注意补足水分 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 规范答案: e 12、小儿暑温的三大主症是 A、高热、头痛、抽搐 B、高热、昏迷、抽搐 C、高热、呕吐、抽搐 D、高热、呕吐、昏迷 E、高热、头痛、昏迷 规范答案: b 13、妇女妊娠头3个月内,患哪种病最易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A、风疹 B、丹痧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针灸学考试大纲 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公布,文都医考网特搜集整理相关内容如下,供备考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参考,预祝考生能顺利通过2018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 细目一: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 十二经脉的名称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3. 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 奇经八脉的名称 2. 奇经八脉的作用 细目四:十五络脉 要点: 十五络脉的分布 细目五:十二经筋 要点: 十二经筋的分布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细目一:经络的作用 要点: 1. 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2.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要点: 1. 诊断方面 2. 治疗方面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 要点: 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近治作用 2. 远治作用 3. 特殊作用 细目二:主治规律 要点: 分经主治规律

第五单元特定穴 要点r 1■特定冗的分类忌概念 Z五輪兀匾穴*络穴、背前凡募冷八拣交会穴、丿I会穴、那穴、下令九交会 穴的內容艮临床应用 第為单元腌穴的宦位方法 要总 1.智度分寸宦位法 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3.W8同身寸取穴法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腌穴 1.经脉循行 2.主治概婪 3■常用喻冗的定隹和主治要点t尺泳列嚴太渊、复际少商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第 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 要点:文都医考,医友互动:480572459。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2. 主治概要 3. 常用腧穴的定位及主治要点: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第十 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 要点: 1. 经脉循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中诊

一、舌诊 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 1、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枯和灵动方面①有神: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主病轻,预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质柘涩,舌体活动欠灵-主病理,预后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虚证、寒证、气血两亏②红舌:热证。 ③绛舌:外感温病热入营血,内伤阴虚火旺,血瘀。 ④紫舌:热盛伤津,气血壅滞,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阳郁,瘀血。 3、舌形: ?老舌:实证 ?嫩舌:虚证。 ?胖大舌:因水淡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湿盛虚浊相搏上渍。脾肾阳虚,舌质红,胖大,苔黄腻。 ?肿胀:a、心脾有热,气血上壅引起的-舌鲜红,伴疼痛,肿胀 b、邪热夹酒毒上壅-舌紫 c、中毒致血液凝滞-毒紫晦暗。 ?瘦薄: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点舌:均为热毒炽盛,深入血点 a、红点-主温毒、热毒、湿热。 b、白点:主脾胃气虚而热毒入冲,将糜烂。 c、黑点:主血热而气血壅滞。 ?芒刺:热邪内结,邪热亢盛。 ?痰斑:外感热入营血,内伤引起血瘀 ?裂纹:主热盛伤阴,血虚不润,脾虚湿侵。?光滑:胃气将绝之候,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齿痕:主脾虚、气虚、湿盛。 ?舌下络脉:将舌尖翘起,舌底脉细可见,舌系带两侧,当金津,玉液穴处,隐隐可见两条较粗的青紫色脉络。 ?正常:脉络不粗,不分枝、瘀点。 ?if舌下紫或紫黑小疱:肝郁失疏,痰血阻络 ?if络脉青紫且粗张:寒凝血瘀or痰热内阻(意义与青紫舌相似)。 4、舌态: ①强硬:内伤痰吐内阻,中风先兆。 ②颤动:虚损、动风。气血两虚、热极动风③歪斜:中风or中风先兆。风邪中络or风痰阻络。 ④痿软: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己极。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气己绝。 ⑥弄舌:动风先兆或小儿智力障碍。 (4)望舌苔: 1、苔色: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里热证、寒湿证。 黑苔:里证,热极,寒盛。 2、苔质: 厚苔:邪盛入里,痰饮食湿积滞 薄苔:正常或主外感表证、内伤轻病 润苔:正常,痰中津液未伤。 燥苔:热盛伤津或阴液亏耗,阳虚气不化津致燥气伤肺。 滑苔:寒,湿。 腐苔:食积,痰浊,内痈,湿热如糜 腻苔: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①黄厚腻:痰热、湿热、暑湿、湿温、食滞、湿痰内、腑气不利。 ②白滑腻:寒湿、湿浊。 ③白腻:脾虚湿重。 ④厚腻不滑:时邪夹湿。 ⑤白腻不燥:自觉胸闷,脾虚湿重。 ⑥白厚粘腻:口中发甜,脾虚湿热,所取上泛剥苔:①光剥苔:胃气将绝之候。 ②地图舌:气阴不足,过敏体质 ③花剥苔:胃之气阴两伤。 二、脉诊 1、诊脉方法 ①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室诊也要保持安静。 ②体位: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脘(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脘关节下面垫与布棕。松软的脉枕。 ③指法:医生和病人应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灵敏。 (1)举按寻:①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以探索脉象一种手法。 ②轻手循之日举,阳、腑,心肺之应,重手取之曰按阴、脏、肝肾之应,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脾胃之候。 ③医生呼吸自然。 ④拳: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又叫浮取,轻取。按:用轻指力按在筋骨间,沉取,重取。寻:指力不轻不重,亦轻亦重,以委曲求。(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耳之义)。(2)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诊脉时间,每次候脉2-3min

【考试题库】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运动系统试题:关节脱位与损伤

【考试题库】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运动系统试题:关节脱位与损伤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下述关节损伤的特点错误的一项 A、肩关节脱位常用Hippocrates法复位 B、管关节脱位多采用Allis法复位 C、膝关节侧副韧带受损常用抽屉试验检测 D、断肢保存应采用干燥冷藏法 E、手外伤应争取6~8内清创缝合 2、下述膝关节后交叉韧带的特点,错误的是 A、起点为胫骨髁间窝内侧 B、止点为胫骨髁间嵴后方 C、屈曲时防止胫骨向前移位 D、常由来自前方的暴力而导致损伤 E、损伤后抽屉试验阳性 3、关于膝关节韧带损伤,下述错误的是 A、男性多见 B、膝关节侧副韧带出有明显压痛 C、侧副韧带损伤侧方应力试验阳性、 D、抽屉试验可以判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E、X线两侧间隙相差8mm提示完全断裂 4、下述关节脱位的特有体征哪项是正确的 A、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B、压痛,肿胀,淤斑 C、畸形,反常活动,关节空虚 D、畸形,反常活动,弹性固定 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空虚 5、发生脱位率最高的关节是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骶髂关节 6、肩关节脱位最多见的类型是 A、前脱位 B、后脱位 C、下脱位 D、盂上脱位 E、中心型脱型 二、A2 1、患儿男性,3岁,母亲为之穿衣牵拉右手臂后突然哭闹,不敢屈肘持物。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右肩关节脱位 B、右肘关节脱位 C、右桡骨头半脱位 D、右腕关节脱位 E、右肱骨髁上骨折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细目一:四气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二:五味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细目四:归经 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 1.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2.临证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四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1.“十八反”的内容 2.“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证候禁忌 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与使用原则 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 要点: 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 1.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2.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 2.服药时间 第六单元解表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主治病证 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 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 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紫苏与生姜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 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 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 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柴胡、葛根与升麻等相似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第七单元清热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热泻火药 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1~75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腹部触诊见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其病证是 A、痰饮 B、水臌 C、气胀 D、内痈 E、积聚 答案:C 2、望神观察重点是 A、面色 B、神情 C、形体 D、两目 E、姿态 答案:D 3、在舌诊中,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 A、舌多瘀斑 B、舌色晦暗 C、舌脉粗长 D、舌色青紫 E、舌紫肿胀 答案:E 4、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者,多属 A、精血不足 B、肾虚或血热 C、血虚受风 D、疳积 E、脾胃虚损 答案:B 5、八纲中的“寒热”指的是 A、辨病位的纲领 B、辨病因的纲领 C、辨虚实的纲领 D、辨病性的纲领 E、辨标本的纲领 答案:D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标准答案:c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 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 《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 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中藏经》 标准答案:a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 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 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生殖之精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 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 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标准答案:e 7、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 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8、主要体现按五行学说确 立抑强扶弱兼用治则的治法 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9、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 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 标准答案:c 10、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标准答案:e 11、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 标准答案:b 12、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 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13、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 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 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 水受邪 标准答案:d 14、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 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b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标准答案:a 1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 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标准答案:a 17、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 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标准答案:a 18、“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标准答案:d 19、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 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穴位面试

1、尺泽 定位: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操作: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 寸,与太渊连线上 操作:直刺0、5~1 寸 3、列缺 定位: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 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操作:直刺0、5~0、8 寸,多采用提捏进针法 4、鱼际 定位:在手外侧,第 1 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操作:直刺0、5~0、8 寸,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 寸 操作:浅刺0、1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6、商阳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 寸 操作:浅刺0、1 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7、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 掌骨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操作:直刺0、5~1 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8、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处操作:直刺0、8~1、2 寸 9、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凹陷处 操作:直刺0、5~1 寸 10、肩髃 定位: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约三角肌上部中央 操作:直刺0、8~1、5 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11、迎香 定位: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操 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 寸 12、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0、4 寸,上直对瞳孔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 寸,透颊车宜提捏进针法 13、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宜闭口 取穴 操作:直刺:针尖略向下刺入0、5~1 寸 斜刺:针尖向后刺1~1、2 寸 14、头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 寸,头正中线旁开4、5 寸操作:向后平刺0、5~1 寸 15、天枢 定位: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 2 寸操 作:直刺1~1、5 寸 16、梁丘 定位:髌底上2 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操作:直刺1~1、2 寸 17、犊鼻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操 作:向后内方斜刺0、5~1 寸 18、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操 作:直刺1~2 寸 19、条口 定位:犊鼻穴下8 寸 操作:巨刺法:条口透承山,行运动针法 20、丰隆 定位:条口穴外1 寸,胫骨前嵴外2 横指(中指)处操作:直刺0、8~1、2 寸 21、内庭 定位:在足背,第2、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操作:直刺0、5~0、8 寸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附习题答案

复习资料 1、诊断学部份: 1:常用症状: ①发热分度 (1)低热:37.3-38℃(2)中档度热:38.1-39℃(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②正常体温:36-37度左右 ③发热因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④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⑤水肿类型与特点: 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2)肾源性水肿(3)肝源性水肿(4)营养不良性水肿(5)其她因素全身水肿 局部性水肿 ⑥呼吸困难类型,常用因素与特点 类型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型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5)血液病 常用因素 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精神因素 ⑦疼痛分析要点 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牵涉痛 2:基本体查办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3:生命征及其正常值 生命征涉及有1、体温正常值(1)口腔测温法 36.3-37.2℃ (2)腋窩测温法 36-37℃ (3)直肠测温法 36.5-37.7℃ 2、脈搏 60-100次/min 3、呼吸 16-18、24次/min 4、血压 90mmHg<收缩压<140mmHg 60-50mmHg<舒张压<90mmHg 2、脑血管病 1:脑血管病按病理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几类?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管疾病常浮现“三偏”是指什么?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3: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常用病因是什么? (1)脑栓塞常用病因可分为三类:心源性非心源性不明来源性。 (2)脑出血常用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 (3)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用病因是先天性动脉瘤。 (4)脑血栓常用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4:常用缺血性脑血管(脑梗死)类型有哪些? ①层状坏死。②海马硬化。③边沿带梗死 3、心血管病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重要易患因素有哪些? (1)年龄与性别(2)高血压(3)高脂血症(4)糖尿病(5)吸烟6)肥胖 2: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特点有哪些?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8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一、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皮肤黏膜出血 (三)疼痛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背痛。 (四)咳嗽与咳痰 (五)咯血 (六)呼吸困难 (七)心悸 (八)水肿 (九)恶心与呕吐 (十)呕血与便血 (十一)腹泻与便秘 (十二)黄疸 (十三)消瘦 (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六)血尿 (十七)抽搐与惊厥 (十八)眩晕 (十九)意识障碍 三、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 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体。 3.颈部 甲状腺、气管、血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4.胸部听诊 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乳房检查(视诊、触诊) 6.心脏视诊 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 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 9.心脏听诊 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 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 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 (4)肋脊角叩击痛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精选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库精选 1.关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特点下列不对的是 A.病变位于胃体 B.多伴贫血 C.胃酸减少 D.胃泌素增加 E.壁细胞抗体多为阴性 答案解析:E 2.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引起的 A.酗酒 B.NSAID药物 C.胆汁反流 D.幽门螺杆菌感染 E.吸烟 答案解析:D 3.急性化脓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嗜盐菌 B.沙门菌 C.幽门螺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A型溶血性链球菌 答案解析:E 4.慢性胃炎伴有哪项属于癌前病变 A.肠化 B.脐状突起 C.异型增生 D.幽门腺化生 E.轻度不典型增生 答案解析:C 5.关于自身免疫性胃炎不正确的是 A.血清促胃液素水平下降 B.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 C.维生素B12吸收试验阳性 D. 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 E.固有腺体减少 答案解析:A 6.下列疾病可检测到PCA的是 A.急性胃炎 B.急性腐蚀性胃炎 C.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D.自身免疫性胃炎

E.多灶萎缩性胃炎 答案解析:D 7.下列哪项不是损害胃粘膜的饮食因素 A.浓茶 B.必需脂肪酸 C.高盐 D.咖啡 E.辛辣食物 答案解析:B 8.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是 A.幽门螺杆菌 B.胃蛋白酶 C.胃动力异常 D.非甾体抗炎药 E.应激与心理因素 答案解析:A 9.有关NSAID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诱发消化性溃疡与剂量和疗程无关 B.长期服用者约50%有消化性溃疡 C.可穿透上皮细胞而破坏粘膜屏障 D.为弱酸性水溶性药物

E.可促进促胃液素分泌致消化性溃疡答案解析:C 10.消化性溃疡X线诊断的可靠依据是 A.局部激惹 B.局部压痛 C.局部变形 D.龛影在胃腔轮廓之外 E.龛影在胃腔轮廓之内 答案解析:D 11.胃溃疡好发于 A.胃大弯 B.胃体部 C.胃底部 D.贲门 E.胃角和胃小弯 答案解析:E 12.关于十二指肠球后溃疡不正确的是 A.指发生在十二指肠球后壁的溃疡 B.多出现夜间痛和背部放射痛 C.药物治疗效果差 D.易并发出血

全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考试复习题

全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考试复习题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病史采集中与患者沟通的首要任务并贯穿整个采集过程的是(B) A、了解患者来就诊的主要原因; B、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C、探知患者的症状和阳性体征; D、了解患者医疗费用来源情况 2、与病人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中,最直接也最常用的是(C) A、目光接触; B、肢体动作、身体姿势及直接的身体接触; C、面部表情; D、与病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与位置; 3、在接待患者初次就诊时,医生赢得患者与家属信任的关键是(D) A、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 B、承诺以低廉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做诊断治疗; C、打扮得体、仪表端庄、访谈从容不迫; D、表达尊重、真诚、关爱及同情理解; 4、遇到难缠病人时,欠妥的措施是(D) A、对于表现极端焦虑或富有侵犯性的患者,应考虑是否需要心理治疗及药物缓解; B、在应付难缠患者时,医生应该能够坚守底线,不能无原则让步; C、医生感到一个人难解决时,应寻找同事或医院的帮助; D、为了不影响医院整体工作,准备与患者及家属协商私下解决,答应对方要求; 5、医生在从医生涯中,持续感到职业压力与疲劳。(C)不是缓解压力的方法。 A、经常锻炼; B、保证充足睡眠; C、加倍努力、追求业务精益求精; D、经常与朋友及家人分享感受; 6、护士有效实施整体护理最重要的是(C)

A、优良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B、医护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 C、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状态信息; D、先进的护理设施和技术; 7、下列关于CMDA和谐医患沟通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D) A、沟通能力主要由性格决定; B、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沟通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C、医生很忙,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 D、由沟通技能和医疗技术两部分组成; 8、在问诊时,适当的方式是(B) A、始终看着病人; B、适时与病人目光接触; C、低头记录; D、看着窗外; 9、日前已经由卫生部医政司下发,广泛征求各地意见并即将颁布的法规是(A) A、《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B、《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C、《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D、《国家突发公共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 10、在病史采集中期,最合适的提问方式是(B) A、封闭式问题; B、开放式问题; C、诱导型问题; D、冷静型问题; 11、关于对患者解释问题时使用的三个技能中错误的是(D) A、在弄清患者疑虑的问题; B、要向患者解释问题; C、要确保患者理解; D、谈话要直入主题,谈论敏感问题时更应如此;

执业医师操作考试流程

第一站考试: (一)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题是根大纲要求的病症综合起来的,一般有50多道题让考生抽。回答很有技巧,在进行任何症状的采集都应用以下“公式”,即可得80%的分值。 1.问病史:包括以下5部分 ◎病因、诱因 ◎主要症状的特点 ◎伴随症状 ◎全身状态,即发病后一般状态 ◎诊疗经过 2.即往史 ◎相关病史 ◎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一定要提及,每年的的评分标准都有此项) 3.问诊中一定要条理性强,想好了再写,不要过后再乱加,因此失分 4.围绕主述来询问单靠一个主诉是不能作出诊断的,但还是有倾向性的,如:24岁女发热咳血结核的可能性较大,而45岁男发热咳血则考虑为肺癌,两者采集的倾向则有所区别,这些还是要靠知识积累的。 总之,采集时如按照上面的方式,大部分分值已到手. 今年的考试增加了几个症状: *皮肤粘膜出血:考虑:白血病再障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等出血及凝血异常性疾病 *便秘与腹泻:则为肿瘤、结肠炎、克罗恩病及一些感染性疾病等 *肿块:主要了解颈部肿块和腹部肿块 其它不再细述 (二)病历分析 一般会有60个病历供考生选择,病历分析中重点抓分要注意三点:诊断、诊断依据和进一步检查。 1.诊断一定要写全,要主次有序。如慢支的病历诊断要写:1)慢性支气炎合并感染2)阻塞性肺气肿3)肺原性心脏病4)心功能几级要注意病史及辅检中提供的每个线索,各个系统中的疾病并不多,很容易判断出来,特别是外科及妇产科,病种更少,一但抽到,则立刻可断定是什么疾病。总之,诊断一定要写全。一些基本化验值也应知道,如血钾低,则在诊断中应加上低钾血症;一些疾病的基本特征是要掌握的,如膈下游离气体,则为消化道穿孔;外伤后出现昏迷及中间清醒期,则为硬膜外血肿,如有瞳孔的改变则考虑有脑疝出现,注意诊断前面还要加上脑外伤;脾破裂可以有被膜下出血,可以在伤后一周才出现出血性休克症状,要加以注意。 2.诊断依据:一定要用病史及辅检中给的资料,按诊断的顺序对应列出。上面提到的一些具体疾病特征就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鉴别诊断:要围绕着病变的部位及特征写出几种疾病,一般有三、四种,如果你真是不了解,那就将相近的疾病多写几种吧。 4.近一步检查:举几个例子供大家体会一下: 胃癌:进一步作CT(看一下肝、腹腔转移);胸片(有无肺转移) 心绞痛: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监测血清心肌酶 闭合性腹部损伤(脾破裂):腹腔穿刺、腹部B超、腹部X线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一) 1.第一站:崩漏血热(实热) 第二站: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列缺、气海、悬钟的定位。主治病症,操作演示穿隔离衣 第三站:胁痛肝络失养型的症状、治法、方药。问病史是个阑尾炎。还有一道医德题。 2.第一站:郑某,男,40岁,干部,已婚。发现慢性乙型肝炎6年,近半年常觉两胁胀痛,胁下触及肿物,刺痛,固定不移,消瘦,面色黝黑,舌紫暗,脉涩。血生化:ALT :110U/L ,AST120U/L B 超:肝,脾光点增强,肝硬化,脾大。 第二站:1)请演示右肾触诊2)请说出内庭,手三里,角孙的定位与主治3)请演示胫骨中1/3骨折的夹板固定 第三站:请说出淋证的治疗原则。 3.第一站:经断前后诸症;肾阴虚。 第二站:颈项强直。阳陵、中极的位置,主治,刺灸。胸外心脏按压。 第三站:水肿的病史;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 4.第一站:暑湿感冒(有人抽到小儿惊风、阑尾炎、崩漏、着痹、中消、湿热痢。) 第二站:第一题是脊柱的叩诊;第二题是头维、阳陵泉、太溪的定位和主治作用;第三题是穿脱隔离衣。

第三站:1、解黏液浓血稀烂便1天。要求围绕主诉问诊。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有人抽到了崩漏、着痹、梅核气、风寒感冒、阳黄和阴黄鉴别、阳水和阴水鉴别)。 5.第一站:病例:感冒,暑湿型,新加香薷饮 第二站:1.脾脏触诊2.针灸:尺泽,主治、位置;昆仑,中极,位置、主治、禁忌3.无菌手套的戴法操作(不仅要按规范戴,还要描述清楚) 第三站:1.病史采集:患者出现心悸,发热,关节肿痛,请围绕主述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 2.湿热痢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6.第一站:消渴(上消) 第二站:肺部语颤触诊;心脏胸外按压;针灸操作:头维、阳陵泉、太溪,定位与主治第三站:问诊题:心前区憋闷性疼痛10天;主证题:肠痈的淤滞型,主证和治法。眩晕(肝阳上亢),液波震颤,腰椎骨折的搬运。 7.第一站:辨证论治:于某,50岁,女,工人。患者既往平素肥甘食物,体形肥胖。近一个月来多食易饥,每次进食500克,食后易饿,近来渐进消瘦,伴心烦,喜渴冷饮,小便多。舌红苔黄,脉数。T、P、R、BP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9mol/L,餐后血糖18.7mmol/L尿糖(++++)。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中医辩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病因及病机、中医鉴别诊断、西医辩病依据、初步诊断、中医病名、中医证型、西医病名、治法、方剂及药物成分、剂量服法(还有考了瘿病-甲亢,湿热痢疾,小儿腹泻,崩漏,暑湿感冒,湿热血淋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