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实验五一维数组

实验五一维数组

实验五一维数组
实验五一维数组

上机实验五一维数组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一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初始化方法;

2.掌握一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如输入、输出、引用数组元素;

3.掌握与数组有关的基本算法,如寻找最大/最小值、排序等。

二.实验内容

【实验题1】程序改错:源程序用数组求Fibonacci数列前20项,但在带标记的代码行存在错误,请改正错误。源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fib[20];

fib[1]= fib[2]= 1; //错误1

for(i=3; i<=20; i++) //错误2

fib[i]= fib[i-1] +fib[i-2];

for(i=1; i<=20; i++){ //错误3

printf("%6d", fib[i]);

if( (i+1)%5==0 ) printf("\n");

}

}

未改正错误之前,程序运行结果是(注意,最后一项——20,错误):

数组的下标应该从几开始?标出的三个错误语句行,应分别改为?

从0开始,

fib[1]= fib[2]= 1; //错误1 →fib[0]= fib[1]= 1;

for(i=3; i<=20; i++) //错误2 →for( i=2; i<20; i++)

for(i=1; i<=20; i++){ //错误3 →for( i=0; i<20; i++)

改正后,程序运行结果是

【实验题2】程序填空:给定平面上10个点,求其中离原点最近的点。源程序用一维数组x存放这10个点的x坐标,用一维数组y存放相应的y坐标,即第i个点的坐标为(x[i], y[i])。用变量index记录最近点的下标。程序中使用距离的平方做比较:x*x+y*y。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index; //index是离原点最近的点的下标

double d, min; //min是到原点的最近距离的平方

double x[]={1.1, 3.2, -2.5, 5.67, 3.42, -4.5, 2.54, 5.6, 0.97, 4.65};// 赋初值

double y[]={-6, 4.3, 4.5, 3.67, 2.42, 2.54, 5.6, -0.97, 4.65, -3.33};// :赋初值

index=0 ; //设第0个元素为最近点

min= x[0]*x[0] +y[0]*y[0];

for(i=1; i<10; i++){

d= x[i]*x[i]+y[i]*y[i];

if( d

min=d;

index=i;

}

}

printf("%d: x=%.2f, y=%.2f \n", index, x[index], y[index] ); //输出最近点的下标和坐标

}

程序运行结果:

数组x和y的长度应该各是多少?长度都是10

如果将程序功能改为求10个点中离原点最远的点,语句行Line 11又应如何填写?if( d > min ){ //Line 11

【实验题3】程序填空:输入5个整数, 将这5个数按逆时针顺序转动一次后再输出,如输入1 2 3 4 5,逆时针转动一次后,输出2 3 4 5 1。要求用数组实现。

提示:设存放整数的数组为a。要实现数组逆时针转动,只要先将首元素a[0]“搬”至一个变量t中; 然后从第1个元素到最后1个元素,依次向前移一位, 即a[i-1]= a[i] ( i= 1, … , 4);最后将存放在t中的首元素放入最后的元素。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t, a[5];

printf("Input 5 integers:\n");

t= a[0]; //Line 6

for(i=1; i<5; i++) //Line 7

a[i-1]=a[i]; //Line 8

a[4]= t; //Line 9

printf("After rotation:\n");

for(i=0;i<5;i++) printf("%5d", a[i]);

printf("\n");

}

运行程序,输入1 2 3 4 5, 结果为:

如果将Line 8 改为“a[i]= a[i+1]; ”,则Line 7应改为:for(i=0; i<4; i++)

如果要求程序实现数组元素的顺时针转动,那么Line 6、Line 7、Line 8、Line 9应该如何修改?

t= a[4]; //Line 6: 将最后一个元素搬至t

for(i=4; i>0; i--) //Line 7: 前4个元素依次后移一位

a[i]=a[i-1]; //Line 8:后移一位

a[0]= t; //Line 9:将t中存放的最后一个元素放入首元素的位置

【实验题4】程序填空:输入整数x, 要求在给定的数组a中查找x, 若在a中找到了x,删除之;如果x在数组a中不出现,输出提示信息“Not Found”.

提示:要删除数组元素a[k],将a[k+1]…a[n-1]各向前移动一位:a[i-1]= a[i] (i= k, …, n-1)

源程序:

#include

void main()

{ int x, i, k=-1, a[5]={1,3,5,7,9}; //k--记录x在数组a中的下标,初值为-1,表示尚未找到

printf("Input x:"); scanf("%d",&x);

for(i=0; i<5; i++)//在a中寻找x

if( a[i]==x ) {

k=i;

break;

}

if(k==-1) //未找到,显示提示信息其他答案:i==5 i>=5

printf("Not Found!\n");

else{ //找到x, 即a[k], 则删除之

for(i=k+1; i<5; i++) a[i-1]= a[i]; //删除a[k]

for(i=0;i<4; i++) printf("%d ", a[i]);//输出剩余的数组元素

}

}

运行程序,输入2,结果是

输入3,结果是

【实验题5】程序填空:输入一个整数n (1≤n≤10),再输入n个整数,将它们按升序排列后输出。

程序分析_选择法:

(1) 由于n 最大是10,需要定义一个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a; (2) 整个排序只需要确定前n-1个元素(a[0] ~a[n-2]),最后一个元素a[n-1]无需另外处理;

(3) 在确定a[i](i=0,1,…,n-2)时,先将a[i]本身看成最小,即令k=i, 并将a[k]与后面的元素a[j](j=i+1, i+2, …, n-1)

一一比较,如果a[j]< a[k],则更新k 的值:k =j 。 找出对应于下标i 的最小元素a[k]后,交换a[i]与a[k]。

(4) 上述排序算法可用下列流程图表示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j, k,n, temp, a[10]; printf("Input n (1~10):");

while ( scanf("%d",&n), n<1 || n>10); //输入n printf("Input %d numbers:\n", n );

for (i=0; i

//选择法排序

for (i=0; i

for (j=i+1; j

if ( a[j] < a[k] ) k=j; //Line 13 temp=a[i]; a[i]=a[k]; a[k]=temp; //a[i]←→a[k]

} for (i=0; i

printf("\n");

}

运行程序,输入n: 5,输入5个整数:23 -9 14 0 -3 ,显示结果为:

如果是按从大到小的降序排列,语句行Line 13 应改为: if ( a[j] > a[k] ) k=j;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1

怎样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原文摘抄) 在这几天的研修学习中,看到不少同行提出这个问题,初中教材中虽然给出了对照实验的概念,但是没有给出严格的定义,而考试过程中又经常考到,如何区分,的确有点难度。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网上搜索内容整理,给出区分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同 行们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多来踩踩啊! 对照实验中采用的几种对照方法: 1.自身对照 2.空白对照(其中绝大部分的对照实验属于空白对照。} 3.条件对照 1.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A、八上P4“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不管是将鱼鳍剪掉,还是捆绑住,都是将鱼的前后泳姿作对比,通过比对得出各种鳍的作用。 处理前(正常状态)是对照组,处理后为实验组。 B、七上P96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也是如此。第一天幼根尖端画上等距离4条线,然后第二天、第三天测量相邻两条线中间的距离,进行比较。 也就是将前后对象进行对比。 自身对照实验,方法简便,判断的标准就是: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 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2.空白对照。实验中最经常遇到、最麻烦的就是这类对照方法。在对照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大部分都是空白对照。下面的我们经常用到的! 对照组:不加入任何研究因素(即我们所说的变量)的对象 组;或者自然状态下不对研究因素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实验组:加入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或者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 素进行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以上定义,一般根据分号前面的一句话判断即可!大家可以理解下啊! 我们用上述定义解释下面的例子:如“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两只试管均加入馒头碎屑,试管A加入2毫升清水,试管B加入2毫升唾液,置于37℃温水中。试管A不给予任何研究因素——唾液淀粉酶的处理,则为对照组。诸如采用等量蒸馏水、等量清水等作对照,均为典型的空白对照。本实验的研究的因素是什么?唾液淀粉酶。 如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头部的触角像天线似的自由转动,蚂蚁触角的运动有什么意义。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触角在蚂蚁寻找食物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的因素是触角。设置两组:甲组为保留触角的蚂蚁,乙组为剪去触角的蚂蚁。自然状态下对研究的因素—触角进行处理(剪除)的乙组为实验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因素—触角 不进行处理(剪除)的甲组为对照组。 这里有个误区要纠正一下,不做任何处理并不是对对照组什么处理都不做,它是是针对实验变量而言不做处理的。经常还是要做一些处理。 比如七上“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实验前要将叶片进行暗处理;再如八上“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实验设计,实验前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他们的处理都不是针对实验变量的。有人提出这种处理是“排除公害变量的影响”这一说法,它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处理,也是保证无关变量保持一致的做法。 举几个空白对照的例子: A、如七上P98“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实验。它是探究缺氮、缺磷、缺钾情况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状况。分别将对象组除去研究的因素——氮、磷、钾,这和常态相比是经过处理的,因此它们是实验组。而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对象组是对照组。研究的因素是氮、磷、钾。 B、如七下“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甲组用食醋和清水配置出一定PH值浓度的模拟酸雨,喷洒植物;乙组用清水喷洒。甲组加入了我们所研究的因素——模拟酸雨,来观察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甲组是实验组;而乙组没有加入所研究的因素,所以是对照组。研究的因 素是模拟的酸雨。 下面可一个有争议的例子: 七上P11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到底遮光是实验组还是曝光是实 验组?甚至在高考中出现争论。 根据空白对照概念,自然状态下,叶片是曝光的,因此实验中不经过处理的曝光部分应该是对照组。而遮光部分相对于自然状态而言,经过了处理,是实验组。但经常有不同的意见。为什么出现异议呢?关键在于叶片事先经过一昼夜饥饿的暗处理。也就是说它是从暗的环境移到到阳光下,因此不做任何处理的是遮光部分,因为它原来就是不见光的,既然不处理,那就是对照组。实际上是“暗处理”干扰了对题意的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是指人为改变其自然状态,即人为控制实验变量的组。 实验组是指在原基础上有一个变量条件的。对照组是指无变量条件的。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这样,从理论上说,由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被平衡了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之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按对照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对照类型: 1.空白对照: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例如,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的实验中,向甲试管溶液加入试剂,而乙试管溶液不加试剂,一起进行沸水浴,比较它们的变化。这样,甲为实验组,乙为对照组,且乙为典型的空白对照。空白对照能明白地对比和衬托出实验的变化和结果,增强了说服力。 2.自身对照: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单组法和轮组法,一般都包含有自身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3.条件对照: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例如,“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其实验设计方案是: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蚯蚓的生长发育。 4.相互对照: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在等组实验法中,大都是运用对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组实验中,5个实验组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试验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探究的部分,对照组是指试验中进行比较的部分。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区分: 1 试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 2 试验组是复杂的,有许多的变量,须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 实验设计中谁是对照组 任何一个实验都是要验证(探究)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该组即为实验组;相互对照的实验一般实验目的不单一验证(探究)一个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15-76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 求(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 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 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 文件和.exe文件)。 3.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

1.格式: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 ④源代码:(.c的文件) 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 2.对c文件的要求: 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 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请注意:过时不候哟! 四、实验报告内容 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实验组和对照组区别

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变量,该组即为实验组;相互对照的实验一般实验目的不单一验证(探究)一个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据此可以判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是条件对照。 相互对照的实验变量往往比较复杂,不像酶高效性那样简单。如验证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实验变量是氮和磷,这样,在设计实验中,可以设置三组实验,即加入氮(尿素)、加入磷(含磷洗衣粉)、加入氮和磷(尿素和洗衣粉)。三组均为为实验组,通过相互对照得出结论。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个不含氮和磷(蒸馏水)的一个空白对照组了。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例2 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4个暗箱中。其中第2和第4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请分析回答: (1)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光线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 (2)用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对照组为__________ 。 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至于哪个作为实验组,哪个作为对照组,一般认为是随机决定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确定,首先必须反映探究的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是否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来判断。 在例1光合作用问题中,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假说是否正确。于是,有光情况下的实验装置便属于实验组了,而对照组则为处于黑暗中的裝置。 例2(1)中,探究的目的是要验证“蚕豆的生长受光线照射方向的影响”的假说是否正确。所以,有光的裝置是实验组,而沒有光的便是对照组。 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的探究过程相符合,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生物实验中如何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山东省汶上县教学研究室张德路 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设计对照实验(或称对照组),如何确定对照组呢?对此,好像大家没有一致的认识。由于人们对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认识的差异,常常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对照组的确定上出现较大分歧。其实很多的老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比较模糊。下面是一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提出来请大家共同来探讨。 看法一:在实验中,首先根据题意确定实验变量,即本实验的结果的差异或者说结果的变化是由于谁造成的,这个变化的因素就是实验变量,那么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有些是进行另外的处理,也是对照组。 看法二:空白对照好理解,若是条件对照就不清楚了。如教材上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到底哪一个是对照组?(光合作用,所以需要光,那有光的就是实验组,没光的就是对照组)。又如研究酶的活性,一个是37 ℃,一个是80 ℃,又是哪一个是对照组?(温度通过变化是相互对照。最后得出结论。) 看法三: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的对照组。 看法四:我觉得对照组就是一个参照物,一般没有变化或一直变化的为对照组。 看法五:弄清这个问题其实不难。首先你要明确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你准备施加何种实验条件来达到这个目的?这一组就是实验组。其次,为了更好的使实验组具有说服力,你要设对照组。无论是空白对照还是条件对照等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那就是衬托。 看法六:这就要看你的实验目的了。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80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那么37 ℃的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37 ℃条件下的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的实验都是对照。 上述说法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确定对照实验的依据不同,导致了对对照实验确定的混乱状况。 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空白对照?什么是条件对照?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照”一词是这样解释的,【对照】①互相对比参照。②(人或事物)相比;对比。而【空白】是指(版面、书页、画幅等上面)空着,没有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我们生物学上的“对照”通常是指“空白对照”,应该是不包含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条件等因素的,作为“空白对照”,它的实验结果应该是预知的。而“条件对照”则是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因而“条件对照”的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的(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的为实验组。而探究酶高效性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探究酶(实验变量)与催化效率(反应变量)的关系,则加入鸡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的一组为实验组,而加入氯化铁的一组只是酶高效性的一个条件(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实验本身并不研究氯化铁的催化作用,本实验就是条件对照。下面我们再看两个实例: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实验五继承与派生 1.实验目的 1.学习定义和使用类的继承关系,定义派生类 2.熟悉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 3.学习利用虚基类解决二义性问题 2.实验要求 1.定义一个基类Animal,有私有整型成员变量age,构造其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 (int n)中直接给age赋值,看看会有什么问题,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还会有问题吗?编程尝试。 2.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3.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自行车(bicycle)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motorcar)类有座位数(SeatNun)等属性。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bicycle)类,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如果不把vehicle 设置为虚基类,会有什么问题?编程尝试。 3.实验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基类Animal,成员变量age定义为私有的。构造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 n)中直接对age赋值时,会出现类似以下的错误提示: error C2248 : ‘age’ : cannot access private member declared in class ‘Animal’error C2248 : ‘age’ : cannot access private member declared in class ‘Animal’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程序名:lab7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用cout输出提示信息,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程序名:lab7_2.cpp。 3.用debug功能跟踪程序lab7_2的执行过程,观察基类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4.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注意把vehicle派生为虚基类。再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在main()函数中测试这个类。程序名:lab7_3.cpp。 编译成功后,把vehicle设置为非虚基类,再编译一次,此时系统报错,无法编译成功。这是因为若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出现二义性错误,程序不能成功编译。 4.思考题 1.如何在已有的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类? 采用类的派生的方法,利用基类派生出子类,子类继承基类的属性,从而在已有基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派生类,模式如下: class 派生类名:继承方式基类名1,继承方式基类名2,…,继承方式基类名n { 派生类成员声明; }; 2.基类和派生类对象的构造顺序是怎样的? 先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然后再调用嵌对象(派生类中的对象)的构造函数。基类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是按照派生类定义时的顺序,而嵌对象的构造函数调用顺序是按照成员在类中声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方法

对照实验是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才出现地一个环节,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地判断要在第二步骤作出假设地基础上来判断,根据假设提出地变量,符合假设地条件地就是实验组,控制条件地就是对照组,所以我感觉实验组和对照组地确定是根据假设地前提来确立地而不是固定地,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乃是最正确地方法. 比如我们提出问题:光合作用是不是不要光?那么就会有两种假设:需要光或者是不需要光.如果我们提出地假设是:光合作用需要光,那么设计实验中,有光地就是实验组,遮光地就是对照组;如果提出地假设是:光合作用不需要光,那么无光就是实验组,有光就是对照组.所以我地观点应该是视题地假设而定,符合假设预期地就是实验组,另一种控制变量地就是对照组.又比如,研究温度对酶地活性地影响,如果你是为了证明酶在℃条件下地催化特性,那么℃地是对照.如果你为了证明酶在℃条件下地催化特性,其他任何温度地实验都是对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从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地,静止是相对地,只是选择了不同地参照物,或者是互相作为参照物,从严格意义上讲各组都是实验组,而各组之间则是相互对比参照,互为对照组或实验组.因而“条件对照”地实验结果则是不明确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出.单组单变量对照实验:施加变量地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地是对照组;多组多变量对照实验:所有组都既是实验组也是其它组地对照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下面我们结合几个具体地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探究唾液淀粉酶地消化作用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都知道滴加清水地(也就是不包含研究对象“唾液淀粉酶”)为对照组,而滴加唾液地为实验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例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地设计具有严密地逻辑性,具体体现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没有对照实验.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答案:,但有人认为应选. 例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地两容器中,组高压灭菌,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地叙述不正确地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组为实验组,组为对照组 .向、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检测敌草隆消失地情况,预计组敌草隆含量不变,组地全部消失 .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地好 答案:,但有人认为选项地说法是正确地. 师生关于对照实验地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下地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地是实验组.这种说法还是很模糊.二是认为显示正结果地实验为对照实验.什么是正结果?什么是负结果?同样不好确定.三是认为处于正常情况且有正结果地是对照实验.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四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地为对照实验.五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地是对照实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究竟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段地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一个实验总要进行对照实验(有时还要进行对比实验).对照实验只是一个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地情况下所进行地实验,研究此条件(因素)和结果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五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实验五继承与派生 1.实验目的 1.学习定义和使用类的继承关系,定义派生类 2.熟悉不同继承方式下对基类成员的访问控制 3.学习利用虚基类解决二义性问题 2.实验要求 1.定义一个基类Animal,有私有整型成员变量age,构造其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n)中直接给age赋值,看看会有什么问题,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还会有问题吗?编程尝试。 2.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有整型变量Number,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3.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具有Maxspeed、Weight等成员,Run、Stop 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自行车(bicycle)类有高度(Height)等属性,汽车(motorcar)类有座位数(SeatNun)等属性。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bicycle)类,在继承过程中,注意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如果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有什么问题?编程尝试。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基类Animal,成员变量age定义为私有的。构造派生类dog,在其成员函数SetAge(intn)中直接对age赋值时,会出现类似以下的错误提示: errorC2248:‘age’:cannotaccessprivatememberdeclaredinclass‘Animal’errorC2248:‘age’:cannotaccessprivatememberdeclaredinclass‘Animal’把age改为公有成员变量后重新编译就可以了。程序名:lab7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基类BaseClass,构造其派生类DerivedClass,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中用cout输出提示信息,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程序名:lab7_2.cpp。 3.用debug功能跟踪程序lab7_2的执行过程,观察基类和派生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情况。 4.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注意把vehicle派生为虚基类。再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在main()函数中测试这个类。程序名:lab7_3.cpp。 编译成功后,把vehicle设置为非虚基类,再编译一次,此时系统报错,无法编译成功。这是因为若不把vehicle设置为虚基类,会出现二义性错误,程序不能成功编译。 4.思考题 1.如何在已有的类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类?

随机区组设计

第十一章随机区组试验 知识目标: ●掌握随机区组试验田间试验设计方法; ●掌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 ●学会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能够绘制随机区组设计田间布置图; ●学会随机区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是把试验各处理随机排列在一个区组中,区组内条件基本上是一致的,区组间可以有适当的差异。随机区组试验由于引进了局部控制原理,可以从试验的误差方差中分解出区组变异的方差(即由试验地土壤肥力、试材、操作管理等方面的非处理效应所造成的变异量),从而减少试验误差,提高F检验和多重比较的灵敏度和精确度。随机区组试验也分为单因素和复因素两类。本节只介绍单因素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方差分析方法, 第一节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统计方法 一、随机区组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locks design)是根据“局部控制”和“随机排列”原理进行的,将试验地按肥力程度等性质不同划分为等于重复次数的区组,使区组内环境差异最小而区组间环境允许存在差异,每个区组即为一次完整的重复,区组内各处理都独立地随机排列。这是随机排列设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设计。 区组内各试验处理的排列可采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法。如采用随机数字法,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当处理数为一位数时,这里以8个处理为例,首先要将处理分别给以1、2、3、4、5、6、7、8的代号,然后从随机数字表任意指定一页中的一行,去掉0和9及重复数字后,即可得8个处理的排列次序。如在该表1页第26行数字次序为0056729559,3083877836,8444307650,7563722330,1922462930 则去掉0和9以及重复数字而得到56723841,即为8个处理在区组内的排列。完成一个区组的排列后,再从表中查另一行随机数字按上述方法排列第二区组、第三区组……,直至完成所有区组的排列。 (2)当处理数多于9个为两位数时,同样可查随机数字表。从随机数字表任意指定一页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

1.根据实验目的来判断 生物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也就是实验目的。在实验中,实验手段的主动选择,实验对象的干预措施,实验的环境条件控制,都是受实验目的制约的。因此,实验中的实验组就是针对实验目的来控制、干预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实验操作,是用来证明实验假设的。而对照组同样是针对实验目的,达到排除其他无关因素或非研究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干扰而进行的操作。只要明确实验目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关系后,就能准确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 ) A.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究竟选C还是选D,即究竟哪组是实验组?哪组是对照组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萨克斯实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还是“证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呢?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操作就不同,当然实验组和对照组也就可能不同。从当时(1864年)的情况来看,光合作用的过程还不清楚,植物能否产生淀粉并不完全确定,谈不上以淀粉作为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萨克斯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科书第一册P.52明确说明了“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这也进一步佐证了此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淀粉”。而为了证明这一点,以达到这个实验目的,只需进行直接的实验证明即可,也就是直接把饥饿处理后无淀粉的叶片置于光下,观察有无淀粉产生即可证明,所以曝光处作为实验组;而将遮光组作为对照组,是用以确定淀粉不是来自于其他来源,而是来自光合作用。 但是到现在,知识背景变化了,我们已经确知光合作用的过程、条件及产物等,所以又可以通过该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这时的实验目的改变了。当然淀粉的有无就是检测光合作用是否进行的标准了。此时,笔者认为遮光处理是实验组,因为这样可以证明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对照组只是为确定其他因素对此结果无影响(如材料,空气等的影响)。因此,同样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不同,其实验组和对照组就不同。 2.根据已知、未知来判断 对照组的作用是起到一种衬托参照作用,所以,对照组的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来说是已知的,是感性上的认识或理论上公认的。实验组往往是未知的,要探究的,需证明、验证的。 例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 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实验组②对照组③黑暗中培养④在光下培养⑤生长良好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氮肥磷肥组合” “区组”,如图所示: 上机操作3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与 spss 分析 习题2 :氮肥和磷肥对葡萄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氮 肥三个水平:对照,不施肥,每株施尿素 1公斤,每株施尿素2公 斤;磷肥三个水平:不施肥,每株过磷酸钙 2.5公斤,每株过磷酸钙 5公斤。重复4次(4个区组),试分析是氮肥或磷肥对葡萄产量的 影响。 "处区组 i n 出 IV a i b i 2i i9 23 i8 a i b 2 26 28 30 29 a i b 3 30 30 26 32 a 2b i 26 30 28 27 a 2b 2 35 32 29 37 a 2b 3 32 34 35 35 a 3b i 28 27 33 32 a 3b 2 40 45 4i 43 a 3b 3 50 48 47 50 1、假设:H0氮肥和磷肥对葡萄产量无影响 H1氮肥和磷肥对葡萄产量无影响 2、定义变量,输入数据 定义变量 、“氮肥”、“磷肥”

sit 小效 I is 呵 40 $ Q b 2 令 0 & 尺虞 * g 0 8 右 a a Q 8 G a Q — 8 3 尺度 输入数据,如图所示: 3、 分析过程: 过程1 :氮肥、磷肥作用分析 分析一一常规线性模型一一单变量一一将“产量”移 入因变量,将“区组”、“氮肥”、“磷肥”移入固定因子一 —模型:指定模型选“定制”;建立项选择“主效应”,将 “区组”、“氮肥”、“磷肥”移入模型内;建立项选择“交互” 肥”同时选中,移入模型内;平方和选择“类型川”一一继续 均值中移入“氮肥”、“磷肥” 继续 两两比较:两两比较检验中移入“氮 肥”、“磷肥”,假定方差齐性勾选“ LSD ” 一一继续一一确定 过程2 :氮肥、磷肥交互作用分析 分析一一常规线性模型一一单变量一一将“产量”移入因变量,将“区 组”、“氮肥磷肥组合”移入固定因子一一模型:指定模型选“定制” ;建立项选 择“主效应”,将“区组”、移入模型内;建立项选择“交互”,将“氮肥磷肥组 合”移入模型内;平方和选择“类型川”一一继续一一选项:显示均值中移入 “氮肥磷肥组合”一一继续一一两两比较:两两比较检验中移入“氮肥磷肥组 合”,假定方差齐性勾选“ LSD ” 一一继续一一确定 4、 输出结果,分析 ,将“氮肥”、“磷 -选项:显示

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次有幸参加绵阳初三教学研讨会,我受益非浅。关于探究实验的问题,通过学习自己心里有了个定数。闲暇之余,写上几句,我们一起分享,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斧正。 一、对照实验中的变量 1、对照实验可变的量都叫变量。我们探究的条件一般是自变量,出现的结果是因变量。其余都是无关变量。整个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实施自变量 ---------控制因变量---------观察测量无关变量--------严格保持一 致例如:光对熟妇的影响 2、如何控制自变量①、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 素。例:探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增加烟草浸出液) ②、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除去某种因素即减法原理。例:验证光合作用必须要光的实验。(遮光)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以说明这一个变量是否起作用。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各种溶液总是以清水为对照。 三、对照实验与对比试验 有一个参照标准,另一个可与其比较的为对照实验。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以口腔环境为标准)没有标准可比,两个相互比较为对比实验。如:探究菠菜与辣椒谁的维生素C含量高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有对照组,需要假设。而定量的实验不需设计对照实验,无对照组,也不需要假设。(如:测定种子发芽率、测定全班同学的胸围差) 四、对照实验的原则 ①空白对照。例如,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的曝光部分与遮光部分对照。 ②自身对照。例如,观察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前(未剪去尾鳍)和实验后(剪去尾鳍)鲫鱼游泳的变化,就是自身对照。 ③条件对照。例如,探究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1号玻璃缸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2号缸中加入甲状腺抑制剂(甲硫咪唑)5mg。 ④相互对照。例如(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有怎样的影响。 五、关于假设 作出假设应该以常规状态、或根据已有提示、或根据已有经验来叙述假设,而不应该随意猜测。(如果与常规相反的假设是不能得分的) 一般定性的实验需要假设。而定量的实验(如:测定不同食物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测定每个同学的反应速度)不需要假设。 六、关于多个变量的探究 探究几个变量就应该设置几组对照实验,对照组作为一个标准只需一个,(像测量全班同学的身高一样,不需要每人一把尺子)。实验组可以多个,每个实验组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在string类中已重载了运算符“+=”实现字符串的连接,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程序名:lab6_4.cpp。 5.在employee.h文件中定义Employee类。Employee类具有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私有数据成员,在成员函数中,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display()中使用cout显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