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全国六大中心渔港

全国六大中心渔港

全国六大中心渔港
全国六大中心渔港

闸坡渔港

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地处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是全国著名渔港,渔港自然条件优越,

设施齐全,渔业供应补给和加工贸易体系完善,三面环山,港池宽阔,避风条件好,

港池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水域2.7平方公里,内港面积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可同时停泊大小船只1000多艘,渔船可全天候进出港,平均每年接待本港及外港渔船18000艘次到本港交易、补给。

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是2002年9月被农业部定为首批6个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并同时获得批准建设首期工程。闸坡中心渔港首期工程总投资4216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四个主项目和五个配套子项目。四个主项目分别是:渔业码头6278平方米,防波堤加固450米,港池航道疏浚39万立方米,环港道路2500米。五个配套子项目分别是:执

法办证中心576平方米,港区环保工程1项,消防及给排水工程1项,防波堤灯塔2座,渔用通讯导航设备1套。中心渔港一期工程项目的建成,使本港发挥出中心渔港

应有的区域性中心辐射作用,具有避风补给、生产休整、加工、贸易流通、装卸作业

补给交易港以及休闲旅游度假的显著功能,整个渔港将成为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的现代

化港口。2008年实现渔业总产量17.7万吨,产值10.1亿元,其中捕捞产量6.6万吨,产值3.7亿元,海水养殖业产量11.1万吨,产值6亿元。水产品交易所上场量达3.65万吨,交易额达8125万元,创造税费650万元。

目前,本港籍机动作业渔船有1193艘,总吨位17728吨,总功率48757千瓦。其中

海洋捕捞渔船559艘,总吨位12892吨,35218.8千瓦;辅助船634艘,总吨位4836吨,总功率13538.2千瓦,从业人员9700多人;有先进助渔导航设备500台套,年

生产能力达6.6万吨。渔港后勤设施齐备,有大小规模冰厂及冷冻加工厂20间,生产能力为:制冰320吨/日,速冻200吨/日,冷藏1500吨/次,贮冰3000吨/次。有供

冰船4艘,载冰能力达180吨;制冰船3艘,日制冰能力90吨;船排修造厂6间(其中300吨级船排厂2间,80吨级船排厂1间),机械维修店10间,渔网厂4间;拥

有7000吨和3000吨油库各1座。

近年来,闸坡中心渔港大力发展养殖业。于2004年起对网箱养殖实行行业化管理,闸坡中心渔港网箱养殖业基本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形成了“公司+基地+渔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该港拥有旧澳湾海域养殖基地和炮台山海域养殖基地两个网箱养殖基地,

登记在册的网箱养殖户有420户,网箱8100多个,养殖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约4000人。养殖品种主要有黄特鲳、石斑、军曹鱼、鲈趸、头鲈、火点、章红、红鱿等名优品种,产品销往东南亚、美国和香港、澳门、珠三角地区及国内各大中城市。

吕四港

吕四港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是上海港口群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实施沿海开

发战略重要依托,是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以临港工业为主体,以港口物流、海洋渔业、风情旅游为一体的深水大港。

吕四渔港有着百年历史,独具南黄海风情。1992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1995年,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2年又通过国家中心渔港评审,成为六大国家级中心渔港之一。我们搞大港工业开发的

同时,必须发挥吕四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坚持发展海洋渔业这一特

色产业,依托吕四古城文化和港口外拓工程,打造集海产品加工、交易、冷藏、海水

养殖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基地。

舟山中心渔港

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各大小岛屿

星罗棋布,群岛区域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为1440平方公里,是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的出海口。

“世界著名三大渔港”之一的浙江舟山鱼港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

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沿海十几

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桅樯林立,鱼山虾海,形成了一道海岛独特的渔港景观。入夜,渔灯齐放,似同繁星,如画一般,美不胜收。这里常年汇集着各地的鲜活鱼、蟹、虾、贝、海水产品,每到夜幕降临,沿港十里海鲜排档摊点,云集着来自各

地的品鲜商客、游人,“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成为沈家门渔港的又一特色景观。沈家门中心渔港

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的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

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

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

沈家门早在清朝中期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曾有“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的记载,历来素有“活水码头”之美誉,汇集着东海各地的鲜活鱼、蟹、虾、贝、

海水产品。每逢渔汛,沿海各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万船穿梭,桅樯林立,鱼

山虾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

每到夜幕降临,渔灯齐放,繁星如织,美不胜收。沿港十里海鲜排档摊点,来自

各地的品鲜商客游人数不胜数。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成为沈家门渔港的又一特色

旅游项目。

高亭中心渔港

高亭中心渔港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是全国首批十三个列为国家级重点渔港的建

设项目,也是舟山市最先命名的国家级中心渔港。1993年,县委、县政府把高亭中心渔港建设列为“八大兴岱工程”之一,并于1994年3月,由县第十一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作出决议。

高亭中心渔港东起高亭仙洲桥,西至浪激嘴发电总厂,全长4057米,港域面积约

12平方公里,可容纳1600余艘大型渔船的停泊、避风、补给、交易等。该工程于1993年初开始筹备,1994年8月29日举行建设奠基仪式。1997年末,完成一期主

体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1998年6月,二期护岸工程动工,1999年4月竣工,总造价551万元。

石浦

石浦镇位于浙江省象山县,地处浙江中部沿海,象山半岛南端,位于以上海为龙头,浙江、江苏为两翼的长三角洲经济区内,镇域面积121.0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4万余人。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4大家鱼为

主要渔产),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

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

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

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5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

代化。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渔村即在石浦镇的东门岛上。近年来全镇

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9万吨左右,约占宁波市的5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

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还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每至渔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渔货集散量达20万吨以上“中国水产城”(农业部首批命名的国家菜篮子工程定点市场之一,为我国著名的水

产品专业批发集散地),占地117亩,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

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非洲。

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颇具特色的

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如果我

们走进渔港、渔区、渔民,就会感觉到这个文化世界深邃莫测,变幻无穷,琳琅满目,浩无际涯。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渔俗,丰富多彩。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自古以来,渔民在

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等各

种鱼,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内脏,而保留“全鱼”。一面鱼肉吃净后,不能用筷

子夹住鱼体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这个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

蒂固。因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是绝对不愿有船“翻”、搁浅的事发生。渔家饮食中的这种忌讳,颇具渔岛特色。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2020国家中心城市出炉名单 有媒体披露说,这一消息公开后,很多城市都表示要争取进入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沈阳、南京、 武汉、长沙、成都、郑州、杭州、西安、青岛、宁波、厦门等都加 入了这场竞赛。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是部分省市代表热议的一个话题。 对此,回应说,“陕西是过去西北局的所在地,大秦帝国也是从关中起来的。你们研究一下,可以考虑,如果衔接好,给国务院专 门写报告,尽可能给予支持。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 热议国家中心城市的,还有河南、湖北、四川、湖南等有城市入围或有望入围省市的代表。 “郑州是中国的中心,既是河南的省会,也是天地之中。”全国人大代表、着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在发言中说,在郑州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可以对周边城市起到极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 对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挥出更为强大的区位优势和吸引力。 地区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特征:一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二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三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四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国家城市体系 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8] 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9]中心城市 的培育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差距。

政治 经济 中心城市作为等级位次高、能量强的经济中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地,具有生产集中、分工细密、行业和部门比较齐全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分工体系。其经济结构是区域经济结构的反映,其经济结构变化的方向、目标、重点、速度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结构,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先锋。 文化 文化力量是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不仅是全球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是世界各国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传播、扩散的网络终端。文化交流不仅能给城市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会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起飞的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猜你喜欢:

全国渔港建设“十二五”规划

全国渔港建设“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二〇一二年八月

目录 引言 (1) 一、渔港建设基本情况 (2) (一)沿海渔港建设基本情况 (2) (二)渔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三)加强渔港建设的必要性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建设目标 (8) (四)建设需求 (9) 三、建设内容 (10) (一)沿海中心渔港 (10) (二)沿海一级渔港 (10) (三)避风锚地 (11) (四)大江大湖及边境水域重点渔港 (11) 四、区域布局 (12) (一)沿海渔港布局 (12)

(二)大江大湖及边境水域重点渔港布局 (14) 五、资金测算 (15) (一)投资规模 (15) (二)资金筹措 (16) 六、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17) (一)社会效益 (17) (二)经济效益 (18) (三)环境影响评价 (18) 七、保障措施 (19) (一)统一认识,加大渔港投资扶持力度 (19) (二)科学规划,促进渔港可持续发展 (19) (三)严格程序,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0) (四)创新机制,促进渔港建设良性循环 (20) (五)加快立法,促进渔港安全有效管理 (21) 附表1:1998-2010年中央投资建设沿海中心、一级渔港名称.. 22附表2:1998-2010年中央投资建设内陆重点渔港名称 (23) 附表3:2011-2015年全国沿海中心、一级渔港规划建设布局及渔港名称 (24) 附表4:2011-2015年全国渔船避风锚地规划建设布局及锚地名称 (25)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公开版)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半径 一、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并逐渐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城市网络体系。在城市网络体系中,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经济要素、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体系的中枢神经,对处于该网络体系的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了某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看,中心城市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1]。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是在2005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的。是指那些在全国城市网络体中经济要素最为集中以及经济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是对于全国经济具有相当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其发展能带动全国围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联系国外市场的重要窗口,是带动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领头者。 经济辐射力是中心城市辐射力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经济辐射力体现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业吸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2]。本文将针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横向比较展开实证分析,解析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的辐射容、辐射强度以及辐射围。 二、文献回顾 田(1987)对全国性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进行研究,定义了城市经济影响区:即城市经济影响区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影响能力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域围。并通过构造城市经济影响力的复合指标,运用断裂点公式解出不同层级城市的影响区[3]。胡序威(2002)提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以及与中心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都市区地域围的大小与中心市规模的大小呈正相关[4]。娟(2003)则通过综合采用空间要素、时间要素、流量要素以及引力要素界定出四个空间围,然后将这四个空间围进行叠加划分出都市圈的围[5]。顾朝林(1991)将图论原理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全国434个城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价,将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辐射[6]。王新生等(2000)指出,经济客体的空间影响围界定十分复杂,但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以省为例探讨了Voronoi图在经济客体空间影响围界定中的应用[7]。莉(2001)以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集合,构建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了各城市综合实力,确定各城市强弱影响区围,并据此预测省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8]。王法辉等(2004)引入划分GIS方法来划分城市吸引围[9]。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 前言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科学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区划》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海洋开发与保护状况

第一节海域和海洋资源 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0%,涉海就业人员超过3300万;海水产品产量2798万吨,比2002年增加26%;沿海港口150多个,年货物吞吐量56.45亿吨,比2002年增加228%,其中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十位的港口有8个;海洋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占全国油气年产量的近20%;滨海旅游业增加值约占海洋产业增加值的22%,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第二节海域管理与环境保护状况 2002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为海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到2010年底,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据海洋功能区划确权海域使用面积194万公顷,基本解决了海域使用中长期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等问题。依法审批建设用海24.2万公顷,切实保障了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等民生工程用海需求,成为沿海地区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法确权海水增养殖及渔港、人工鱼礁等渔业用海160多万公顷,为沿海渔业发展、渔民增收提供了用海保障。 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立体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基本形成。沿海地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力度,减少海上污染排放。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稳步增长,已建各级各类海洋保护区221处,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157处,海洋特别保护区64处,总面积330多万公顷(含部分陆域)。已建立海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5个,覆盖海域面积达505.5

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力保这12座城市

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力保这12座城市 2013-5-09 10:15 来源:战略论坛 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须力保的12个城市。有你家吗?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美国会将其60%的军力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同时,美国正在试飞 X-51A超高音速飞行器以实现一小时内打击全球目标。面对美国到我们家门口的威胁,我们不禁要设想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突然打击,中国将力保的城市有哪些?下面是战略网小编整理的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必须力保的12个城市资料。大家都来看看有你家吗? 第1个受保护的城市:北京 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其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居中国第二。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今天的北京拥有41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位居全球第二。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第2个受保护的城市:上海 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举办过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89.3%,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02.33人,是全国人口密度第四的城市,次于澳门、香港、深圳;它的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是中国最大的工商、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第3个受保护的城市:成都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南)。成都横跨四川盆地、川西高原两大自然景观,南部、中部海拔较低,西部海拔较高。成都兼有山景、平原、丘陵之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均气温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都土地肥沃、水利先进,物产十分富饶。成都东与德阳、资阳毗邻,南与眉山相连,西与雅安、阿坝接壤。成都幅员面积12390k㎡,东西最大横距192km,南北最大纵距166km。 成都幅员面积12390k㎡,管辖9个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截至2010年10月31日)。而四川的山区可能有的导弹发射井也使得成都特别受到保护。

中国大陆城市城建规模排名TOP100

中国大陆城市城建规模排名 1、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所在地。 上海是中国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亦为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GDP总量居中国城市之首。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3、广州,简称穗,地处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会展中心,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

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4、深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是中国南部美丽的滨海城市,有辽阔的海域连接南海和太平洋。 深圳毗邻香港,市域边界设有全国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 5、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北方经济中心、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国际航运融资中心、中国中医药研发中心、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 天津自古因漕运而兴起,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筑城,是中国

中国22个特大城市

中国22个特大城市 北京: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北方经济中心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其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居中国第二。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上海:上海,中国第一大城市,又称“上海滩”,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外贸港口和最大工业基地;隔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举办过世博会。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并致力于在2020年建设成为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地处中国漫长海岸线的最正中,世界第三大河、亚洲第一大河——长江的入海口以及亚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89.3%,城镇化水平居全国首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02.33人,是全国人口密度第四的城市,次于澳门、香港、深圳;它的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12万,是中国最大的工商、港口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广州:广州,中国第三大城市,中国的南大门、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世界着名港口城市,中国南方的金融、贸易、经济、航运、物流、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国家门户城市,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深圳 天津 南京 武汉: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省会,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跨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和交通枢纽。如今武汉正努力构建中部地区的支点城市,并致力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最大城市,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中国三大科教中心之一,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内陆地区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各项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

山东省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工程规划

附件2 山东省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工程规划 (2010-2020年) 渔业港口(以下简称渔港)是捕捞和增养殖业的重要基地,是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是渔业产、供、销的重要枢纽,是建设现代渔业经济与构建和谐渔区的重要载体。为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岸线资源,进一步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的现代渔港体系,形成以港兴区、港区联动的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根据《山东省渔业港口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我省海岸线2/3以上海岸线为基岩港湾式海岸,岬湾相间,建港条件优越。目前全省已建成大小沿海渔港245座,其中达到标准及在建的中心渔港11座、一级渔港20座,可为50%左右的渔船提供配套服务。沿海渔港年卸港量200万吨,满足60%左右的海洋捕捞和15%左右的海水养殖产品就近卸港需要。内陆渔港码头13座,年渔船停泊量1.5万艘次,卸港量2万多吨,满足15%左右的淡水捕捞产品就近卸港需要。其中微湖渔港是我省唯一国家投资建设的内陆重点渔港。

现有渔港中,经农业部公布的有134座,其中:青岛20座,威海56座,烟台38座,日照8座,东营6座,潍坊3座,滨州3座。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沿海重点渔业地区,均拥有1-3座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二级、三级渔港及数量众多的卫星港,初步形成全省渔港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全省渔港的科学布局和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渔港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了众多社会资金到港区从事物资补给、鱼货交易、水产品加工、流通、渔船修造、餐饮、娱乐等设施的建设和经营,有效的延伸了渔业产业链条,促进了渔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创业,为繁荣地区经济、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布局思考(上) 2012-07-20 提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于我国宏观区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国际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顶级”城市,体现出中心性、国际性两大特征。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参与全球化分工,推进区域相对均衡和安全发展,需要从国际化门户、创新中心、市场中心、网络中心等四个方面来综合统筹国家中心城市的布局。为此提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武汉、西安、沈阳等为国家中心城市。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全国城镇体系,中心性,国际性 1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的缘起 2007年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首次提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56%-58%,城镇人口达到8.1-8.4亿人;规划提出了“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全国城镇空间结构,其中“多极”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城镇群和中心城市,由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地区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镇)构成的中心城市体系正是“多极”的直接载体。 从概念的内涵来说,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中的核心城市,是我国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发展外向

型经济和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对外门户,已经成为或将要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按该规划定义,国家中心城市体现出其在全国层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围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分别在国际经济贸易与交流合作、全国性市场建设,城镇化发展,交通与信息网络中心组织,文化事业发展和全国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发挥重要职能作用。2007年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上报稿)提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对应我国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城镇密集地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空间地域,是国际交往的门户;同时,对所在区域(跨省地区)具有广泛的辐射影响力。而在2010年出版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一书中,根据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将重庆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内陆地区的国际化门户和新兴市场中心,在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 概念的认识深化和相关城市的积极实践 2.1 学术理论研究进展 城市中心性最早出现于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其论述了源于市场、交通、行政文化等服务中心的城市中心等级体系。国内学者引入了克氏理论,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顾朝林采用城市实力综合评价方法和城市经济区划来构筑中国城市体系(顾朝林,1991);其后进一步研究了网络节

渔港布局及沿海渔港经济圈的构想

渔港布局及沿海渔港经济圈的构想 李权昆1,陈万灵2,徐质斌2 (11湛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1湛江海洋大学海洋经济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25) 摘要:“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在渔港布局中运用该理论,首先确定各个海湾区域的重点渔港与城镇之间的多级发展轴线,在此基础上构建多个沿海渔港经济圈,带动渔港和海岸带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渔港;布局;渔港经济圈;构想 中图分类号:F0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05)04-0333-03 Idea of Fishing -H arbor Layout and Coastal Fishing -H arbor E conomic Circle L I Quan -kun 1,CHEN Wan -ling 2,XU Zhi -bin 2 (1.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College ,Zhan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2.Marine Economic Institute ,Zhan 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25) Abstract :The space structure theory of point -axis system was the basic one of regional https://www.docsj.com/doc/9618742731.html,ing this theory in the overall lay 2out of fishing -harbor ,firstly ,one or more key fishing -harbors would be fixed in one bay ;secondly ,some multistage development axes among fishing -harbors and cities and towns would be fixed ;thirdly ,a lot of economy circles of coastal fishing -harbor would be structured on these bases.Thu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ishing port and seafront would be pushed. K ey w ords :fishing port ;layout ;the fishing -port economic circle ;idea 收稿日期:2005-05-27;修改日期:2005-07-12 作者简介:李权昆(1970-),男,湛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海洋经济学研究。 1 渔港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完整的“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首先提出的。该理论把一定区域看成由“点”和“轴”两个要素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点”即增长中心,是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是人口和各种职能集中的地方,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对象;“轴“是指由水陆交通、通信干线和能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随着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不断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人口、要素和产业就会向条件较好的区位点迅速聚积,并形成经济增长“点”,运输通道及其交通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区域经济发展之初,“点”、“轴”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到一定阶段,这些“点”、“轴”所聚积的要素和产业对附近区 域产生扩散作用,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2] 。点轴开发理论针对地带开发,强调增长中心和发展轴对区域的扩散效应,重视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一般被称为点轴(渐进扩散式)开发理论。该理论的基本思路可以归纳为:一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选择若干资源 条件优越、具有一定开发潜力的重要交通干线经过的 地带作为经济发展轴;二是把各发展轴上一些区域中心城镇作为重点发展的增长中心,确定其功能和发展方向;三是确定中心城镇与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重点开发较高级的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然后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中心城镇和发展轴。与此同时,发展轴线将逐步向较不发达地区或距离发展轴线较远的地区延伸,将以前没有作为发展中心的地带确定为较低的发展中心。这样,就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了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已经在中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运用该理论在沿海、沿边、沿江等实行“点-轴”开发战略,构成了“T ”字型的战略性结构网络,取得了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成功[3]。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主要围绕海岸带及海港建设来进行,海港之间的海上运输线和陆地道路构成了“经济发展轴”,海港就是海岸带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或“增长点”。按照“点-轴系统”空间结构理论的要求,我们可以把海岸带及渔港集疏运交通道路培育为开发轴,所分布的渔港及其渔村、渔镇可以培育成海岸带发展轴上的增长中心,并把渔港建设成现代渔港经济区,使其发展成为区域发展中心,成为海岸带资源配制的综合性载体和平台,渔港及其海岸带的 ? 333?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 &Market 200521(4) ?专题研究?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分析与评价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城市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中心城市开始逐渐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这种带动作用则源于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为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建立国际经济联系的纽带,也代表着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经济规模,经济辐射力,经济辐射半径 一、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并逐渐以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形成城市网络体系。在城市网络体系中,区位优势相对较好,经济要素、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体系的中枢神经,对处于该网络体系的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形成了某个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看,中心城市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是周围城市的增长极[1]。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是在2005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的。是指那些在全国城市网络体中经济要素最为集中以及经济规模最为庞大的城市,是对于全国经济具有相当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城市,其发展能带动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联系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是带动区域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领头者。 经济辐射力是中心城市辐射力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经济辐射力体现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业吸引能力、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科技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2]。本文将针对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横向比较展开实证分析,解析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经济的辐射内容、辐射强度以及辐射范围。 二、文献回顾 陈田(1987)对全国性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进行研究,定义了城市经济影响区:即城市经济影响区是指城市经济活动影响能力能够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并通过构造城市经济影响力的复合指标,运用断裂点公式解出不同层级城市的影响区[3]。胡序威(2002)提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以及与中心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县(市)两部分组成。都市区地域范围的大小与中心市规模的大小呈正相关[4]。孙娟(2003)则通过综合采用空间要素、时间要素、流量要素以及引力要素界定出四个空间范围,然后将这四个空间范围进行叠加划分出南京都市圈的范围[5]。顾朝林(1991)将图论原理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全国434个城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价,将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辐射[6]。王新生等(2000)指出,经济客体的空间影响范围界定十分复杂,但在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并以湖北省为例探讨了Voronoi图在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界定中的应用[7]。张莉(2001)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集合,构建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了各城市综合实力,确定各城市强弱影响区范围,并据此预测河北省城市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8]。王法辉等(2004)引入划分GIS 方法来划分城市吸引范围[9]。

2020年关于提升黄沙港渔港小镇文旅产业发展层次的建议.docx

关于提升黄沙港渔港小镇文旅产业发展层次的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渔港建设座谈会精神,全面融入全市千里风情廊道建设,加快把黄沙港渔港小镇打造成渔业和文旅结合的示范区,我局针对黄沙港独具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人文底蕴等方面优势,结合吕四港、沈家门和石蒲渔港等地的先进经验,依据射阳全域旅游规划及黄沙港镇总体规划,现就该镇渔港经济区如何提升文旅产业发展层次提出如下三个方面建议: 一、注重高定位,规划风情渔港美景。 以更大格局、更高视野拔高渔港小镇定位,形成有重点、成规模、能落实的总体规划体系,目标建设长三角地区(国际)一流渔港经济区,精美打造“三大美景区”:一是渔港风情休闲区。紧邻海王禅寺区域,规划建设渔港体验中心、渔港会展中心、渔港研学基地等核心业态,配套建设渔港影城、渔家客栈、渔人码头等功能业态,优化设计水、陆两条精品游线,真正让游客在渔港区枕海听涛、休闲度假、观景尝鲜。二是沧海桑田游览区。紧扣“乘船看大海,东方观日出”的渔港特色,优化出海游线两岸景观品质,沿线包含现代农业观光、水产养殖示范、滩涂赶海拾贝等特色项目,感受黄海湿地沧海变桑田的奥妙,丰富渔港出海旅游体验。三是水绿生态康养区。依托“新时代双拥林”、阳光林场及海堤路景观廊道等,打造

水上森林、树下木屋,建设湿地公园、滨水公园、森林公园,配套特色风情民宿、一级旅游驿站,突出养生、养心、养肺,让游客置身天然氧吧,“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数星星”。 二、注重高品位,打造特色渔港美食。 围绕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依托渔港经济区资源禀赋,立足黄沙港渔业产业根基,精致打造“三大美食区”:一是特色海鲜餐饮区。集聚打造以海鲜美食为主题的高品位特色街区,优选30家以上海鲜餐馆,培养100名以上海鲜名厨,集合海鲜烧烤、海鲜火锅、海鲜自助等多种形式,集中“鱼、虾、蟹、贝”等海鲜种类,举办海鲜美食节、健康海鲜节等节庆活动,同步品牌化精深加工、营销推广一批地方海产品,让游客品味“舌尖上的黄沙港”。二是精品餐厅消费区。沿黄沙河生态轴两岸,合理布局品牌商业餐厅。涵盖中餐厅、西餐厅、咖啡厅、儿童餐厅、音乐酒吧等形态,包含粤、川、鲁、淮扬及东北、西北各大菜系,确保20家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餐饮连锁店入驻,集聚渔港人气,形成旅游消费,拉动地方经济。三是个性渔家体验区。结合渔家风情民宿打造,个性化定制“深度体验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住在民宿、行在渔船、游在黄海”的独特体验,深入感受黄沙港渔家生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