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

安徽省合肥八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1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分)设全集U是实数集R,M={x|x2>1},N={x|0<x<2},则集合N∩?U M=()A.{x|1<x<2} B.{x|0<x≤1} C.{x|0≤x≤1} D.{x|0<x<1}

2.(5分)已知命题p:“?x∈,a≥e x ”,命题q:“?x∈R,x2﹣4x+a=0”,若命题p,q均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C.D.(﹣∞,1]

3.(5分)已知{a 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若a3=5﹣a2,则S4=()

A.9B.10 C.11 D.12

4.(5分)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l⊥α,α⊥β,则l?βB.若l∥α,α∥β,则l?β

C.若l⊥α,α∥β,则l⊥βD.若l∥α,α⊥β,则l⊥β

5.(5分)设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log2(1﹣x)+a(a为常数),则f(3)=()

A.B.C.﹣6 D.6

6.(5分)当函数y=x?2x取极小值时,x=()

A.B.C.﹣ln2 D.ln2

7.(5分)在直角梯形ACBD中,AB∥CD,AD⊥AB,∠B=45°,AB=2CD=2,M为腰BC 的中点,则=()

A.1B.2C.3D.4

8.(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

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B.3C.6D.9

9.(5分)已知函数f(x)=e x﹣1,g(x)=﹣x2+4x﹣3,若有f(a)=g(b),则b的取值范围为()

A.B.(2﹣,2+)C.D.(1,3)

10.(5分)f(x)是偶函数,且f(x)在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B.C.D.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11.(5分)已知f(x)=,则满足f(a)>2的a的取值范围是.

12.(5分)若正数a,b满足a+2b=3,且使不等式﹣m>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3.(5分)已知向量满足||=1,||=2,(+2)(﹣)=﹣6,则|﹣2|=.14.(5分)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5y的最大值为4,则m的值为.

15.(5分)以下是关于函数f(x)=的四个命题:

①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②f(x)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求函数f(x)(x∈R)的值域.

17.(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 的中点,AA1=AB=2.

(1)求证:AB1∥平面BC1D;

(2)若BC=3,求三棱锥D﹣BC1C的体积.

18.(12分)△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向量=(2sinB,2﹣cos2B),

=(2sin2(+),﹣1)且⊥.

(1)求角B的大小;

(2)若a=,b=1,求c的值.

19.(12分)已知数列{a n},{b n}满足a1=2,2a n=1+a n a n+1,b n=a n﹣1,b n≠0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令c 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

20.(12分)已知函数f(x)=ax2﹣(a+2)x+lnx.

(1)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

(2)当a>0时,若f(x)在区间,a≥e x ”,命题q:“?x∈R,x2﹣4x+a=0”,若命题p,q均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C.D.(﹣∞,1]

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

专题:规律型.

分析:分别求出命题p,q成立的等价条件,利用p,q都是真命题,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x∈,a≥e x,则∴a≥e,即p:a≥e.

若?x∈R,x2﹣4x+a=0,则判别式△=16﹣4a≥0,解得a≤4,

即q:a≤4.

∵p,q都是真命题,

∴,解得e≤a≤4.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的与简单命题真假之间的关系,求出命题p,q成立的等价条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5分)已知{a 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若a3=5﹣a2,则S4=()

A.9B.10 C.11 D.12

考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求解.

解答:解:∵{a 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 n,a3=5﹣a2,

∴a2+a3=5,

∴S4==2×5=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4项和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

4.(5分)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A.若l⊥α,α⊥β,则l?βB.若l∥α,α∥β,则l?β

C.若l⊥α,α∥β,则l⊥βD.若l∥α,α⊥β,则l⊥β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四个答案中的结论,发现A,B,D中由条件均可能得到l∥β,即A,B,D三个答案均错误,只有C满足平面平行的性质,分析后不难得出答案.

解答:解:若l⊥α,α⊥β,则l?β或l∥β,故A错误;

若l∥α,α∥β,则l?β或l∥β,故B错误;

若l⊥α,α∥β,由平面平行的性质,我们可得l⊥β,故C正确;

若l∥α,α⊥β,则l⊥β或l∥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有: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③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α?a∥β);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a∥α? a∥β).线线垂直可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推得,直线和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这是寻找线线垂直的重要依据.垂直问题的证明,其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结合起来.

5.(5分)设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log2(1﹣x)+a(a为常数),则f(3)=()

A.B.C.﹣6 D.6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结合解析式求解.

解答:解:∵f(x)为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f(x),

得f(0)=0,20+0=0即a=﹣1,

∵当x≤0时,f(x)=2x+log2(1﹣x)+a(a为常数),

∴f(3)=﹣f(﹣3)=﹣2﹣3﹣log2(1+3)+1=﹣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函数概念和性质,容易题.

6.(5分)当函数y=x?2x取极小值时,x=()

A.B.C.﹣ln2 D.ln2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对函数求导,由y′=2x+x?2x ln2=(1+xln2)?2x=0,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y′=2x+x?2x ln2=(1+xln2)?2x=0,

即1+xln2=0,x=.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问题,属于基础题.

7.(5分)在直角梯形ACBD中,AB∥CD,AD⊥AB,∠B=45°,AB=2CD=2,M为腰BC 的中点,则=()

A.1B.2C.3D.4

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以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边为坐标轴,写出点的坐标,求出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形式的公式求.

解答:解:以A为原点,AB为x轴,AD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A(0,0),B(2,0),D(0,1),C(1,1),M(.

因为AB=2CD=2,∠B=45,所以AD=DC=1,M为腰BC的中点,

则M点到AD的距离=(DC+AB)=,M点到AB的距离=DA=

所以,,

所以=9/4﹣1/4=2.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考查向量的坐标形式的数量积公式.

8.(5分)设函数f(x)=cosωx(ω>0),将y=f(x)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B.3C.6D.9

考点:由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确定其解析式.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容易得到结果.

解答:解:f(x)的周期T=,函数图象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与原图象

重合,说明函数平移整数个周期,所以,k∈Z.令k=1,可得ω=6.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三角函数的周期定义的理解,考查技术能力,常考题型.

9.(5分)已知函数f(x)=e x﹣1,g(x)=﹣x2+4x﹣3,若有f(a)=g(b),则b的取值范围为()

A.B.(2﹣,2+)C.D.(1,3)

考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利用f(a)=g(b),整理等式,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建立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f(a)=g(b),

∴e a﹣1=﹣b2+4b﹣3

∴﹣b2+4b﹣2=e a>0

即b2﹣4b+2<0,求得2﹣<b<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10.(5分)f(x)是偶函数,且f(x)在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B.C.D.

考点: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参数恒成立问题.

解答:解:∵f(x)是偶函数,且f(x)在

∵x∈,

∴不等式等价为,

则﹣∈,的最大值为﹣3,

则﹣3≤a≤﹣2,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根据函数的奇偶的和单调性的性质将不等式进行转化,利用参数分离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1.(5分)已知f(x)=,则满足f(a)>2的a的取值范围是x<﹣1或

x>4.

考点:指、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本题先对参数a进行讨论,确定f(a)的表达式,再解不等式f(a)>2,得到a 的取值范围,即本题结论.

解答:解:∵f(x)=,

f(a)>2,

∴当a≥1时,

原不等式转化为log2a>2,

解得:a>4.

∴a>4;

当a<1时,

原不等式转化为a2﹣a>2,

解得:a<﹣1或a>2,

∴a<﹣1.

综上,x<﹣1或x>4.

故答案为:x<﹣1或x>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有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本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运算量,属于中档题.

12.(5分)若正数a,b满足a+2b=3,且使不等式﹣m>0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

考点: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函数恒成立问题.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分离参数m,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的最小值得答案.

解答:解:不等式﹣m>0恒成立,即

恒成立,

∵a+2b=3,

∴,

则.

当且仅当,即a=b=1时上式等号成立.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恒成立问题,考查了分离变量法,训练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中档题.

13.(5分)已知向量满足||=1,||=2,(+2)(﹣)=﹣6,则|﹣2|=.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然后根据求出结果即可.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点评:考查数量积的运算,以及求向量长度的方法:对向量的平方开方.

14.(5分)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5y的最大值为4,则m的

值为3.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数形结合.

分析:根据m>1,我们可以判断直线y=mx的倾斜角位于区间(,)上,由此我们不难判断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的形状,再根据目标函数z=x+5y在直线

y=mx与直线x+y=1交点处取得最大值,由此构造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

目标函数z=x+5y可看做斜率为﹣的动直线,其纵截距越大z越大,

由可得A点(,)

当x=,y=时,

目标函数z=x+5y取最大值为4,即;

解得m=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其中判断出目标函数z=x+my在

点取得最大值,并由此构造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5分)以下是关于函数f(x)=的四个命题:

①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②f(x)在区间∪递减,

画出函数f(x)的草图:

∴f(x)分别在区间和上的最小值为﹣,求函数f(x)(x∈R)的值域.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

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分析:(1)直接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然后,借助于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其单调区间;

(2)结合,然后,借助于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确定其值域.

解答:解:(1)∵函数f(x)=sin2x+cos2x+a﹣2,

∴,

其单调递增区间为.

(2)∵,

则,

∴.

∴函数f(x)(x∈R)的值域.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属于中档题.

17.(12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AB⊥BC,D为AC 的中点,AA1=AB=2.

(1)求证:AB1∥平面BC1D;

(2)若BC=3,求三棱锥D﹣BC1C的体积.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

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1)连接B1C,交BC1相交于O,连接OD,可证明OD是△AB1C的中位线,再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

(2)由已知可得侧棱CC1⊥面ABC,把计算三棱锥D﹣BC1C的体积转化为计算三棱锥C1﹣BCD的体积.

解答:解:(1)证明:连接B1C,设B1C与BC1相交于O,连接OD,

∵四边形BCC1B1是平行四边形,∴点O为B1C的中点.

∵D为AC的中点,

∴OD为△AB1C的中位线,∴OD∥B1A.

OD?平BC1D,AB1?平面BC1D,

∴AB1∥平面BC1D.

(2)∵三棱柱ABC﹣A1B1C1,∴侧棱CC1∥AA1,

又∵AA1底面ABC,∴侧棱CC1⊥面ABC,

故CC1为三棱锥C1﹣BCD的高,A1A=CC1=2,

∴.

∴.

点评: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和线面垂直及体积,充分理解和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12分)△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向量=(2sinB,2﹣cos2B),

=(2sin2(+),﹣1)且⊥.

(1)求角B的大小;

(2)若a=,b=1,求c的值.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余弦定理.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得关于角B的三角函数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角B;

(2)求出角B后,根据余弦定理可得一个关于c的一元二次方程,解这个方程求解c值.解答:解:(1)由于,所以,所以,即,

即2sinB+2sin2B﹣2+1﹣2sinB2=0,

解得.

由于0<B<π,所以或;(6分)

(2)由a>b,得到A>B,即B=,

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

代入得:1=3+c2﹣2c?或1=3+c2﹣2c?(﹣),

即c2+3c+2=0(无解)或c2﹣3c+2=0,

解得c=1或c=2.(12分)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方程思想在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根据已知条件可得方程、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都可以得到方程,解三角形问题的实质就是根据有关定理列方程求解未知元素.

19.(12分)已知数列{a n},{b n}满足a1=2,2a n=1+a n a n+1,b n=a n﹣1,b n≠0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

(2)令c n=求数列{c n}的前n项和T n.

考点:数列的求和;等差关系的确定.

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1)由题意可得a n=b n+1,结合2a n=1+a n a n+1,代入化简得:b n﹣b n+1=b n b n+1,从而可得﹣=1,{}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得结论;

(2)由(1)知,C n=c n==,利用错位相减可求数列的和.

解答:解:(1)证明:∵b n=a n﹣1,b n≠0

∴a n=b n+1

又2a n=1+a n a n+1,

∴2(1+b n)=1+(b n+1)(b n+1+1)

化简得:b n﹣b n+1=b n b n+1…(2分)

∵b n≠0

∴﹣=1

∴﹣=1

∵==1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4分)

∴=1+(n﹣1)×1=n,

∴b n=

∴a n=1+=…(6分)

(2)由(1)知,C n=c n==

∴T n=c1+c2+c3+…+c n=①,

T n=②…(9分)

∴①﹣②得:T n=﹣=﹣=1﹣,

∴T n=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数列的递推公式构造等差数列,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求解数列的和是数列求和方法中的重点与难点,要注意掌握熟.

20.(12分)已知函数f(x)=ax2﹣(a+2)x+lnx.

(1)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

(2)当a>0时,若f(x)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所以f(x)在上的最小值是f(1)=﹣2;

当时,f(x)在上的最小值是,不合题意;

当时,f(x)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f(x)在上的最小值是f(e)<f(1)=﹣2,不合题意,

故a的取值范围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在某点处的导数即该点处切线的斜率,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切点在曲线上和切点在切线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一般是求出导函数对应方程的根,然后求出跟对应的函数值,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到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属于中档题.

21.(15分)已知数列{a n},a1=a,a2=p(p为常数且p>0),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且

S n=.

(Ⅰ)求a的值;

(Ⅱ)试判断数列{a n}是不是等差数列?若是,求其通项公式;若不是,请说是理由.(Ⅲ)若记P n=+(n∈N*),求证:P1+P2+…+P n<2n+3.

考点:数列的求和;等差关系的确定.

专题:综合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Ⅰ)由a1=S1可求a;

(Ⅱ)由(Ⅰ)可得,则,两式相减得(n﹣1)a n+1=na n,利用累乘法可求得a n,由a n可得结论;

(Ⅲ)由(Ⅱ)可得P n=+==2+,由裂项相消法可求得

P1+P2+…+P n,于是可得结论;

解答:解:(Ⅰ)依题意a1=a,又a1==0,

∴a=0;

(Ⅱ)由(Ⅰ)知a1=0,

∴,则,两式相减得(n﹣1)a n+1=na n,

故有=(n﹣1)p,n≥2,

又a1=0也满足上式,∴a n=(n﹣1)p,n∈N+,

故{a n}为等差数列,其公差为p.

(Ⅲ)由题意,

∴P n=+==2+,

∴P1+P2+…+P n=(2+﹣)+(2+﹣)+…+(2+)

=2n+3﹣<2n+3.

点评:该题考查等差关系的确定、数列求和等知识,裂项相消法、累乘法是解决数列问题的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