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品牌的哲学内涵

品牌的哲学内涵

品牌的哲学内涵
品牌的哲学内涵

品牌的哲学内涵

古来论天下事,莫不言势、术、道。

第一、明确卓越品牌之“道”

所谓品牌,就是超出用户支付成本之外对用户产生的额外价值。这里的额外价值,可以是某项增值服务,某个好心情,某种归属感。根据Trout的《定位》理论,品牌就像是刀片,切入了用户的心智模式当中,当人们谈论这个品牌时,就会唤起内心的某个联想。

对于商家来说,品牌是一项资产,具体包括三方面:

1、首先,品牌是用户资产。品牌具有“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不同方面的衡量标准,优秀的品牌更能刺激用户的反复购买。品牌就像是一个雷达,不断发出针对消费者诉求的某个信号。

2、其次,品牌是财务资产。品牌在不断发出质量保证的信号的同时,也具备了足够的溢价能力,这是人们对于品质付出的一种额外代价。品牌的溢价能力使商家具备了更大的利润率。

3、最后,品牌还是一项文化资产。品牌的唤醒作用,带给商家无法用数字估量的心理价值,并组成了独一无二的品牌文化。由品牌文化凝聚起来的一群人,既是品牌商家的用户池,更是品牌的口碑传播者和品牌理念的布道者。其意义就不是单纯以具体的经济数值可以估量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商的战争,永远是品牌之间的战争,是对用户心智空间的一种争夺。

一个好的品牌,必须有三个基础。

1、产品永远是核心和王道。产品质量就是品牌的背书。

2、渠道是品牌的血管。如果将品牌营销理解为空袭,那么渠道控制就是肉搏战。我们每天无不在经历品牌的肉搏战。举个平时的例子,有次我们几个朋友聚餐,我们点百事可乐,但是老板告诉我们,他们没有百事,只有可口可乐,问我们是否可以。我们说可以。在这次关于可乐的心智争夺中,百事可乐占了认知的上风,但是最后的赢家是可口可乐。

3、口碑是品牌的外衣。近几年随着facebook、twitter、pinterest、path等社交网络的兴起,社会化营销成为一个热点。正如《facebook效应》一书中所述,社交网络是建立在“分享型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当某个个体用钱包对某个品牌某样产品进行投票后,她的分享欲将促使她在自己的社交网络上表达对这个产品的感受、使用的体会。来自熟悉的人的口碑,是最好的广告。社会化营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利用好各种口碑,将这些口碑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达到品牌传播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真正成功的品牌?根据我的理解,好的品牌至少是让人容易记忆的品牌。在此基础之上,再根据品牌管理团队的运营能力,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1、合格品牌:能够明确传递产品面的信息。典型代表是神舟(性价比高,但是无法让人感知优良的服务)。

2、优秀品牌:除了传递产品信息,还代表了一定的服务水平。典型代表是DELL(同样是追求性价比,但是挖掘出个性化配置PC的服务理念)。

3、卓越品牌:除了产品过硬,服务过硬,还能让用户产生某种情感。典型代表是:Thinkpad(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彰显品位和追求)。如果要给卓越品牌下一个定义,我的理解是:让用户成功。

第二、把握卓越品牌之“势”

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雷军,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德鲁克也将管理归结为两点: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做事。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趋势,善于借势,才能游刃有余。君子善假于物,所以才能致千里。我们从零售业的各个形态也可以看出这中间的规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商业阶层是商人和小贩。商业本质上是一个基于信息不对称前提下,通过流通,比如空间转移、时间转移等,从而获得价值增值并产生利润的过程。所谓“行商坐贾”,最开始的商人都是提着货郎担、走街串巷销售产品的。而小商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了足够的资本金,就可以盘下一个固定的店面,进行类似于品牌化的运营了。

中国现代商业出现的第一个形态是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市场中的从业人员主要由个体户组成,产品也主要以非规模化的运作进行销售。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产品的丰富,人们对一站式购物产生了极大需求,于是慢慢开始出现了supermarket,产品的竞争开始过渡到对有限货架的争夺。随后,GMS(大型百货)出现了,产品的竞争除了货架,还有稀缺的店铺。店铺的稀缺性,导致产品对品牌的依赖性不大,那时候,有店铺就能卖东西。再然后,shopping mall出现了,商业物业除了解决购物需求,还能提供娱乐、休闲等生活服务。此时,产品也开始进入品牌争夺阶段。最后,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为广泛,货架是无限的,这时,产品的竞争正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互联网不像传统的线下商店。电商是赚慢钱的,他是零售的一个渠道,更要命的是因为开在网上,如果不砸广告,就是一个孤岛,没人知道。这个不像线下门店,你知道或者不知道,他都在那里,牌子竖着,不做推广还会有些自然流量,总有些路过的、好奇的或者等人的,会进店里来逛逛。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词,叫做“上网入口”,就是对用户习惯的争夺,其实质就是基于用户心智模式上的品牌卡位。而电商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做好上网入口的争夺,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商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品牌的战争也开始出现了三种新趋势。

1、信息扁平化,没有组织可以垄断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一方面,如果能掐准引爆流行的那个点,瞬间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品牌。近期火热的《江南style》,发行两个月之内,就突破了2.3亿次播放量,就是很好的例子。从好的一面说,信息化时代,品牌的建立更为容易了,只要有足够的创意和机缘,就可以迅速塑造一个大众品牌,而不需像以往那样投放大量的媒体。但是与之相对的,因为品牌建立太过容易,所以往往根基不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上半年还很忙的杜甫,下半年大家都在问“元芳你怎么看”了。

另一方面,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使得品牌的负面形象特别容易传播,即使辛辛苦苦经过几十年维护起来的大众品牌,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西门子砸冰箱时间,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案例。

在信息扁平化时代,作为品牌,更加需要练好内功,做好产品的品质,同时做好舆情监控,一旦发现抱怨,出现及时,态度诚恳,再加上给力的语言,把每一次用户抱怨消弭于无形,以免带来更大的品牌危机。

2、渠道多样化,要注重普适的价值观。

在以往,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渠道是大品牌的专利。大品牌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通过购买,获得稀缺的媒体资源,从而获得品牌传播。同时,他们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通过年度承包、封杀、抹黑等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在“金钱帝国”之上建立起“品牌帝国”。目前在一线的可口可乐、P&G、联合利华等强势品牌,无不是这么起来的。

而现在,随着www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正在逐步瓦解传统渠道建立起来的垄断。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从以往以大众传媒为主的有限渠道变为手机、pad、论坛、app、大众传媒、楼宇广告等多个复合渠道。近期看到新闻说,具有80多年历史的美国老牌杂志《新闻周刊》将从2013年开始停止出版印刷版,全面推行数字化,这也吹响了古老而庞大的媒体帝国走向变革的号角。而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发出声音的渠道更为多元。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媒体。现在甚至一个微博,就是一个自媒体。大公司再是大金主,也无法垄断所有的媒体渠道。

渠道的多样性,信息传递的扁平化,使品牌无法使用有针对性的战略来区别对待不同的目标市场。比如哈雷摩托很经典的17位平均81岁的不老骑士用13天环岛骑行的广告,不仅仅在台湾地区获得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打动了很多人。有鉴于此,品牌需要树立一种普适的价值观,要贴近人性,表达人的诉求。星巴克的价值观不仅仅在美国适用,在欧洲适用,在中国也同样适用。

3、信息碎片化,需要提供多接触点的一致声音。

信息碎片化其实也是渠道多样化的另外一个侧面。我们每天可以通过手机报、微博、论坛、新闻网站、即时通信软件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间隙获取信息,在吃饭时看一眼电视,在坐公交车时用手机上网,在等电梯时看楼宇广告。信息量如此之多,而获取信息又如此容易,这就导致我们知识结构的改变。

人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数据,包括图片、文字等描述性的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某种状况;第二层次是信息,当数据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经过人的初步加工以后,就成为某种信息,信息具有了初步的解释现象的能力;第三层次是知识,当这些信息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成为某种系统性的东西以后,才成为知识。知识是人类智慧传承的载体。而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使得人们没有时间来系统归纳和整理这些信息从而形成知识。于是,人们对于某样事物的认识也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对于品牌运营者而言,在品牌信息碎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出统一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消费者的认识在每一个瞬间都是浮光掠影的,所以需要品牌运营商的统一规划,将这些不同的碎片,以一种相同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唤起消费者的记忆。毕竟,人类从学习语言开始,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

第三,打造卓越品牌之“术”

如何才能打造卓越品牌,这是永恒的一个话题。我将它归纳为:一个认识,两种定位,三个阶段,四条原则。

1、一个认识

打造品牌首先要有品牌资产管理的认识。我们可以将品牌资产当做一个资产账户。任何有利于品牌资产增值的行为相当于为这个资产账户进行充值,而任何不利于品牌资产增值的行为相当于从这个资产账户中进行取款。一个全新品牌的原始资产相当于0,品牌要永续发展,至少要维持收支平衡,最好要能有不断的盈余。

向品牌资产账户进行充值的行为主要有:投入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寻找代言人,行使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渠道建设,进行品牌运营团队的培训和升级。

而从品牌资产账户进行取款的行为主要有:因产品质量疏忽、服务不周而导致的用户抱怨,不恰当的多元化品牌延伸战略,一次失败的广告、公关活动,公司高层人事的突然变动,竞争对手的竞争,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甚至还有一些躺着也中枪的偶然事件。

就以王老吉品牌为例。自从广药和加多宝集团对于“王老吉”品牌使用权的争夺尘埃落定之后,广药和加多宝集团应该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对于加多宝集团的品牌资产账户而言,他丢失了王老吉的品牌使用权,但是他在原来的渠道和团队基础上,迅速投入资金,对品牌资产账户及时进行了充值,推出了“加多宝”正宗好凉茶的品牌,保证了品牌资产账户的收支平衡。

而对于广药集团的王老吉品牌资产账户而言,他虽然获得了使用权,但是丢失了渠道和团队,所以品牌资产账户余额也出现大幅下滑。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为资产账户充值,进行渠道梳理和团队建设。然而广药集团却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拿到了王老吉的品牌之后,期望利用王老吉品牌进行多元化的品牌延伸战略,花了很大力气去做王老吉绿豆粥、王老吉月饼甚至王老吉面膜,不仅没有为品牌资产账户进行充值,反而迅速摊薄了王老吉的品牌资产账户。

从目前情况来看,广药完败给了加多宝。

当然,在进行品牌资产账户管理之前,要先明确品牌的所有权。如果品牌资产的所有权并不是运营团队所有,那么就会发生经济学上有名的“共有地悲剧”现象。广药集团对“王老吉”品牌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品牌的所有权不归我所有,所以我在运营中第一考虑的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短期利益,毫无疑问,扩大授权,同时推出多个产品线在短期内能够带来十分可观的品牌授权收益,但是这个品牌的长期永续发展怎么办?谁管呢,到时还不知归谁负责呢。

总结下,就是要明确所有权,对品牌进行账户化管理。

2、两种定位

说到定位,不得不提Jack Trout先生的《定位》一书,这本书反复讲的就是两种定位方法。简单说,1st or Difference。

成为第一是最好的定位。人们记住的永远是第一名,第二名即使再优秀,也注定是被遗忘的角色。还有谁记得第二个登月的人,第二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呢?当某个品牌第一的形象一旦树立,就很难被撼动了。如果无法成为第一,就必须差异化,迅速选择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并在新的细分市场成为第一。

差异化正如赛车,先行者具备了极大的先发优势,后来者要在直道追赶,除了速度更快(投入更大的资源),别无他法。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作为跟随者的公司都具备了足够的资源,所以差异化定位,进行弯道超车才是最实际的做法。艺龙网的崛起就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同样是在线旅游的老牌企业,携程凭借其专业的服务、先发优势,成为在线一站式旅游的国内老大,其行业地位不容质疑,也很难撼动。作为后来者的艺龙,果断放弃携程极为强大的机票的领域,专注于酒店行业。与携程专注于发展call center的模式相反,艺龙放弃了所有线下交易形式,只专注于酒店中的线上交易,于是绕开了与携程交战的正面战场,并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成为在线酒店预订业的第一。

那么如何进行差异化定位呢?近年来竞争特别激烈的SNS领域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

通过这种四象限法,各种产品定位的差异化就一目了然了。

3、三个阶段

企业对于品牌的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然会面临着长期目标和短期财务收益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一个品牌的成长,大致都需经历三个阶段,而处于这三个阶段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品牌运营的工作重心也需要随着阶段的不同而作出调整。

1、品牌立足阶段:产品专家是核心战略。

当一个品牌诞生时,不管是进入一个新的细分市场(比如阿芙精油)还是开辟一个原来不存在的市场(sony 的walkman),第一步工作是要通过各种营销推广手段让别人知道这个品牌;当潜在用户知晓这个品牌后,第二步是要找到这些用户的心理诉求点,让他们选择我们这个品牌;最关键的是第三步,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品牌的第一批用户留下来,继续选择我们。营销学家KK有个有趣的理论,一个创作者只要拥有1000

个忠实粉丝就可以维持生计了。而京东商城的表现很好地证明了这个理论:京东商城现在之所以这么牛逼,主要原因是他的前9位用户一直在上面买,慢慢就做起来了。而吸引用户反复购买的前提,就是过硬的产品。

当企业处于品牌立足阶段时,相当于是一株小草,没有人会重视,巨头也不会刻意打压,这是一段很难得的野蛮生长阶段。企业在这个阶段头等紧要的两件事分别是,做好产品和做好利润率。产品是矛,利润是盾,同时修好矛与盾,当积聚的能量足够时,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否则,一旦根基不稳,行业巨头舍弃两三个点的利润,就能将你牢牢地限制在细分市场甚至将你从竞争格局中彻底抹去。

2、品牌发展阶段,关系维护是核心战略。

任何领域的起步阶段,可能会有一小批用户,我们且称之为基础用户,他们会因为猎奇而尝试新产品,这是市场的第一个缺口。随后,这些基础用户会将他们的使用意见逐渐扩散开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这些基础用户的影响而加入到新产品的使用队伍中来。同时,随着用户数的增多,必然会有新的需求、新的使用习惯的产生,也必然会有各种抱怨的产生。这时,企业就需要放低姿态,贴近市场,去感受去倾听去解决消费者的疑问,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巩固与用户的关系,从而让品牌融入用户的生活。

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第一,提升服务。要么不断提供额外的增值内容(比如QQ从早期的基于IM的交流服务扩展到基于QQzone、QQshow、QQpet等的娱乐、展示服务),要么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比如淘宝网推出alipay来平衡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利益,不断规范退换货流程)。提升服务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既能挽留住老用户并进而培养他们的忠诚度,又能抬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第二,培养与消费者的关系。现在社交媒体这么发达,微博、专属BBS、豆瓣小站、人人公共页,甚至微信公共平台,都给品牌与用户沟通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企业品牌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维护好与用户的关系,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粉丝。

在这方面,魅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魅族的粉丝自称魅友,对魅族的产品相当的狂热,除了魅族自己的BBS,各大手机相关BBS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品牌忠诚度极高,虽然魅族的产品总是有些小瑕疵,但是他们依然不依不挠地向周围的人宣传魅族的产品,并引以为傲。凡是有魅族新闻的地方,就有魅友,就有魅友力挺魅族的产品。魅族的第一款手机M8使用WinCE操作系统,当时QQ并没有对应的版本。魅族为解决这个问题和腾讯有相关合作,但是承诺推出的时间不断拖后。后来,魅族的老板J.Wong在论坛回复魅友时提到因为腾讯的拖延,所以导致M8版的QQ迟迟不能发布。结果,大批魅友前往腾讯相关BBS砸场子爆坛,引起了腾讯官方的重视,并表态一定加快开发进度。

3、品牌永续阶段,文化塑造是核心战略。

当品牌有了成熟稳定的粉丝群体后,企业需要坚持放低姿态,在维护和用户的关系基础上,在粉丝中间营造出一种品牌文化。科勒的“优雅生活”,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品牌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关乎人的情感,与每一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在品牌发展阶段,为了维护品牌与用户的关系,需要有个优先的渠道与用户平等对话。而在品牌永续阶段,在坚持优先渠道的同时,还需要拓展额外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强调品牌文化内涵,让品牌文化渗透到用户的生活环境中,从而深入人心。

下面列几个企业常用的手法:

(1)形象广告。益达的酸甜苦辣系列广告,已经不仅仅在说一款产品,更在诉说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了。

(2)慈善事业。企业通过公益慈善事业,传递正能量,其价值无法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这个社会,就需要正能量。

(3)规范行业。企业发展壮大后,除了追逐利润,也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规范行业行为,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突出品牌差异化很好的手段。星巴克对咖啡农的“公平交易”补贴,其实在无形中也提高了竞争者的准入壁垒。

(4)出版书刊。尤其是创始人的写的自传、感悟,甚至是别人编的跟创始人有关的书,都是宣传品牌形象很好的手段。你看星巴克的霍华德,写了一本《将心注入》还不够,又出了一本《一路向前》。去年的《海底捞你学不会》,有多少人因为这本书而产生了去海底捞消费的想法。

4、四条原则

四条原则是我个人的一个总结归纳,品牌运营,不仅仅是营销推广部门的事情,更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所以四条原则是从企业战略层面的一个归纳。

第一条原则是:精益运营。具体包括:对于产品,要快速迭代,不断优化;对于资金,要严控支出,杜绝浪费;对于流程,要不断完善和简化;对于团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打造学习型组织氛围。品牌是需要经历时间的淬炼,要做好成为一个骆驼型公司的准备,依靠自己的积累、滚动式发展,并最终成为市场的领跑者。

第二条原则是:品牌塑造。具体包括:做好品牌的定位,不断宣传品牌的文化和培养忠实的品牌粉丝。减少折扣,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提升品牌的价值。还有一点对于品牌运营从业人员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做一个自己愿意自豪地介绍给最亲密的家人使用的品牌。

第三条原则是:社会责任。具体包括:回馈消费者,回馈员工,回馈供应商,回馈社会。阿里巴巴的“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就是这一原则很好的说明。

第四条原则是:数据管理。具体包括:做好用户细分和用户关系管理系统,充分挖掘用户兴趣和用户习惯,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企业的总结、决策、预测,都要站在数据的基础之上。最后,要有契合品牌的所独有的数据库和数据处理系统,将这些用户产生的零散数据提炼为信息甚至知识,成为精益运营的武器。

哲学内涵 (简单版)

“探索规律”中的哲学内涵 建始花坪民族小学杜万建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更好的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本人认为,在应对挑战过程中,学科知识综合应用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因此,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新编实验教材88-92页“探索规律”(以下简称“探索规律”)这一新增特色内容进行哲学分析,尝试运用哲学思维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探讨对象的相关概述;二、剖析“探索规律”中蕴含的哲学思维。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文章所探讨的对象。 一、探讨对象的相关概述 探究对象是任何文章写作的基础,“探索规律”就是本文的探究对象。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 而形象思维常被运用在合情推理中, 所以低年级阶段就可以设置专门的单元或活动板块让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规律。正是基于此,人教版一(下)数学新编实验教材88-92页的教学内容应用而生了。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例1-例7内容呈现出从图形变化规律开始,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接着数字变化规律的探究趋势,而且教材内容的设计是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探索规律”教学中有两大主要

目标,目标一是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列物品。且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目标二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且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字排列的规律。 二、剖析“探索规律”中蕴含的哲学思维。 对于探讨对象,我们有了基本的认识,接着文章将从中发掘该内容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认识世界包括认识知识世界的内容(如教材内容)。笔者认为,应用哲学思维认识教材、指导教学实践,数学教学质量会提高地更好更快。因此,下文主要简述“探索规律”所渗透出的基本哲学思维,启迪老师教学中应用哲学思维教学。 (一)真理的观点。例1-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例4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等等。这些例题都反映出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规律的共同特点。数学领域的规律问题一定程度上说是该领域该阶段的真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在探讨过程中领略思考的美、体验实践的美、执着追求的美、探寻真理的美。 (二)意识能动作用。人具有强大的意识能动性,能透过现象认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精品】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之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备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原理 一、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人与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

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6.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也即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原理6 原理内容:⑴物质决定意识;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品牌翻译(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ON TRANSLA TION OF BRAND NAMES 浅谈品牌翻译 A thesis paper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Arts in English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ag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xport and import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products become much more frequent.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shows its great importance in helping the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to open new markets on foreign lands. A successful version will, to a large extent, improve the brand image among customers. Though many companies have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today like abusing pinyin, over-complexity and neglecting cultural association. To avoid these mistakes, translators are required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basic theories in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hasn’t been systematic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But some scholars like Nida and Newmark have ever established their theories in this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ir theories, some main translating method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They are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combining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nd transference. All of them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translators should make cautious use of them when translating brand names. To reflect the best effect of advertising, the translation should stick to principles of concision, equivalence and association. At last, 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the standard of how good the translation is lies in how successfully the version achieves the advertising function. So with the purpose of attracting customers, translators should produce the most suitable versions by studying customers’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functionalism, problems, practical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 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

品牌的主要构成要素

1、品牌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以下四点: 1)当一个市场逐渐由封闭失衡走向透明秩序阶段时,同行业间产品的质量、服务、信誉和成本差别会越来越小,这时,能为产品带来最大附加值的第一要素必然会指向品牌形象,指向企业形象。 2)企业形象的统一性、灵活性和适用性决定着品牌推广的成败,因此,设计和整合企业形象是每个目光远大的企业的必选择。 3)产品特性和质量、服务和信誉、形象和印象、文化内涵与亲和力。 4)品牌形象是企业想象、项目形象和产品形象的共同体,而企业形象又是构建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基础和关键。 2、品牌的构成要素 品牌由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组成,这是品牌的最基本的概念。但是,现代品牌已经超越了区别的功能,成为企业形象和文化的象征,消费者从形象和文化中能感受到消费该品牌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心理上的价值利益。因此,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现代品牌的实质。故此,我们完全可以认同这样的说法,即品牌哲学,价值第一,构成品牌最为重要的要素是它的个性特征与文化内涵 早在2001年的时候,国内一些研究品牌的人士就提出了“品牌人性说”。“品牌人性说”也被称之为“品牌人格化理论”。它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就象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个性的健康的大活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立的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在广泛的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给社会提供着一种独特的人际交往价值。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和人际交往价值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四大关键要素。因而,有的专家认为,一个真正的品牌也应该象人一样,有着自己独立的相貌、性格与行为方式、气质和人际交往价值,并且一一对应着品牌使用者(人)的就应该是品牌属性(相貌)、品牌个性(性格与行为方式)、品牌内涵(气质)和品牌利益(人际交往价值)。 (一)品牌的长度 它是指该品牌的历史、时间跨度和寿命等。像劳力士、杜邦等品牌已有200多年了,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同仁堂也已有百年。 (二)品牌的高度 指品牌价值能垒,奥运是世界级品牌,“大红鹰”是一个企业品牌,两者高度不可比拟。但是“大红鹰”支持申奥万里行,就把大红鹰的品牌给拔高了,增

(完整版)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正确理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如何理解呢? 首先,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明确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弄清楚“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 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2)弄清楚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 区别:①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哲学物质概念的具体表现,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②哲学上的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物质具有永恒性,不生不灭,只不过是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而已;但世界上的事物又是具体的,就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任何事物又是有生有灭的。 总之可以将二者的关系看作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弄清楚哲学物质概念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①也是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涉及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一个人即使承认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他一定能承认社会领域事物的客观性。②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的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研究提供指导。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 寻找光明,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含义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与现实意义》 工科0970 巴聪3090101748 关键词:以人为本哲学内涵现实意义价值 要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人”这个概念,马克思提出这里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马克思是着眼于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历史联系的。“主体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一方面变革对象,一方面改造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构成了对人的全面、完整的认识。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它与“末”相对。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上述的哲学价值论指出,价值是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当然这里的价值是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具有极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绝不局限于一般的商品价值等意义。它同时指出:只有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才有价值,满足的程度越高,价值也越大,这里的主体指的就是人。因此,对任何客观事物价值的评价,最终结果必须和人相一致才是正确的。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人不是指的个人,由于个人具有主观随意的特征,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评判并不一样,这里的人应该理解成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 曾经我国为了实现高速增长,全国范围内广泛存在一种物本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GDP的高速增长,甚至可以忽视对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的损害。这样片面的发展观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产生提高增长速度的作用,但在长期上造成了腐败、权力滥用、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现在看来这显然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发展观。原因就是它正好与上述价值观背道而行,把GDP放在了比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发展更重要的位置上,实际上却损害了人民的利益,甚至健康。而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发展

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整理 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 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9 观念的东西不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 2、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 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 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 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 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1 必然性是指 2 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 3 确定的趋势; 4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5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 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7 它加速或延

西方哲学史考研资料必背重点概念.doc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1.始基:古希腊语。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8.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寻求物质的一般概念。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分开来,认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的。在这里,他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的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的克服。10.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11.《理想国》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希望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个乌托邦国家。 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 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中国香烟品牌文化的哲学较量

中国香烟品牌文化的哲学较量 近来,只要打开电视,随便调到哪个频道,映入眼帘的最多的是品牌文化广告,其中大部分又是烟草行业的品牌企业。无论是利群集团的“让心灵去旅行”、黄山集团的“山高云淡”,还是白沙集团的“我心飞翔”、红塔集团的“山高人为峰”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当前,我们看到的香烟品牌文化的竞争仍是表象,其内涵也十分肤浅,太多停留在品牌文化建设的“感官体验”阶段,真正与承载着西方文化的“洋烟”如万宝路、555、七星、骆驼等逐鹿天下的品牌很少。事实上,品牌竞争的核心就是品牌文化的竞争,而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换句话来说,品牌文化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之间品牌哲学境界的较量,这也是中国香烟品牌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国香烟的品牌文化如何去提升呢?笔者主要从如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欢迎大家讨论。 (1)只有深刻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经营文化。 品牌香烟经营者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提高对于文化内涵的感悟,正如白沙品牌文化所提倡的“精于此道,以此为生”的职业化语境一样,做到“专、精、深”。只有深刻理解品牌文化特征和内涵,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品牌文化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策略,循序渐进地进行品牌文化建设,这样才能经营好香烟品牌。 有人说,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白沙品牌,那么,白沙品牌是如何演绎文化的呢?我们知道,白沙品牌文化的成功在于“飞翔”文化,它就是运用了“飞翔”这个感官概念,对一个清晰的品牌理念进行持之以恒的整合传播,通过“穿天门”、“环太湖”、“舞城运”、“庆申奥”、“抗非典”、“颂神五”、“助刘翔”等公关活动,为白沙品牌注入具有精神内涵的“超越、创新、成功”等相关元素,从而塑造了白沙独特的“飞翔”品牌文化,可见,它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执着的品牌运作,给白沙这个品牌添上了坚强的翅膀。 其后,白沙品牌文化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它选择了“和”文化作为品牌元素,将自己事业融合于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背景之中,想通过“和”赋予白沙品牌以文化的生命力,挖掘出中华民族“和”文化的潜力,来达到提升品牌价值的

浅析价值的哲学内涵

浅析价值的哲学内涵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浅谈价值的哲学内涵 摘要:本文认为价值的哲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价值具有实践基础、价值是一种关系、价值是一个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the basis of practical,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system. 关键字:价值哲学内涵关系系统 Keywords: valu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relationship system “价值”在不同的领域中含义是不同的,比如在经济学中,价值指的是凝结 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伦理学中,价值主要指的是道德价值、规范价值等。然而,要撇开一切限定思索到底什么是“价值”就必须从哲学层面来进 行理解。 一.价值具有实践基础 要从哲学层面来理解价值的内涵最根本的要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之上来展开。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本质活动,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纽带。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能够从事以一定手段有目的的进行改造外部世界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连结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价值活动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在这种实践关系中,主体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通过工具和行为影响和改造客体,使客体产生适合于主体的效益。同时,客体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变化作为条件制约主体活动,在结果和效应中给主体以现实的影响,实质上价值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实践关系。其次,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中写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实践作为改变世界的活动不仅是产生价值关系的基础,而且还是检验事物是否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正如李德顺教授所说的“实践和认识

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高考政治知识点:物质的哲学含义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三、“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 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四、“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这是可知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哲学知识点总结 1、意识的本质(唯物论) 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⑵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反映; 2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3 无论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 都能从客观存在中找到原形; 5 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6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7 但其形式是主观的; 8 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9 “观念的东西不10 外是移入人脑,11 并在人脑中改造过了的物质的东西而12 已”(列宁) 2、永恒发展的含义(辩证法) 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⑵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三、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辩证法) ⑴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⑵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⑶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 ⑷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⑸因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不是具体事物的集合体。 四、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 ⑴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 ⑵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⑶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两点论中的重点论,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辩证法) 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⑵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1 必然性是指 2 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 3 确定的趋势; 4 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决定的; 5 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 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7 它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⑶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 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2 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3 偶然性一定与必然性相互联系而 4 存在, 5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6 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7 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发展开辟道路; 8 在一定条件下,9 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六、认识的本质(认识论) ⑴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⑵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⑶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

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 浅谈“太极图”的哲学内涵 众所周知,“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构成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图案,从图案的画面上看,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构图,简洁、平衡、对称、协调,具象而又抽象,如果拿它与世界上的任何图标相比,是毫不逊色的。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非常的不简单,简洁抽象的构图背后,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意味,其图案的丰富、深刻,与世界上任何古老的图案相比,难有能出其右者。 在中国古代,“太极图”经过历代学者、专家,以及道家、儒家等杰出人士的图解、诠释和引申发挥,已经构成了一个涵义异常丰富,哲理十分深邃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无论是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民间信仰,还是军事、政治、建筑、风水、文学、棋类等,都这样那样地受

过“太极图”理念的影响。至今,“太极图”仍在影响着现代的文化和生活。而且,“太极图”的哲学理念不仅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在一些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比如,大家知道,在韩国的国旗上有明显的太极标志,在蒙古国的国旗上也有太极印记;在新加坡、安哥拉空军的机徽上,在韩国、德国奥运会以及韩国亚运会会徽上,也能看到到太极理念的影响;在美国研制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商标上也能隐约感受到太极的阴阳观念……还有很多对立因素、阴阳相补的,都这样那样受到了“太极图”的影响。 探索“太极图”的起源,可以知道,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力图了解自然现象的观念的总结和概括,或许是自然界的互动、互补、对应,对立而又统一,启发了先民们去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概括成了阴阳易理,并以简洁、玄妙的图式表现出来。千百年来,“太极图”以浅而喻深,简易而又博大精深的方式表现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以巧妙的构图去表达幽玄的意理。如果比较当代计算机以图形界面去去连通着操作系统,你会佩服中国的古代人构思“太极图”的伟大创举:图形与数字结合,具象蕴涵着抽象,简单意味着丰富,简洁包含着深刻。“太极图”是中国古人设计智慧的结晶,被西方著名学者贡布里希誉为"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