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新课程改革方案

新课程改革方案

新课程改革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学科教学的改革上。因此,应尽快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对教师、班级学生的评价系统。

改革的目标是:在三年时间内使学校成扬朝阳县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先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在全县以及全市的知名度,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特色建设等方面形成稳定的显著的优势,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提出“打造提供优质服务的精品学校”的策略,通过三年的努力优化保证教育服务质量的学校管理制度,完善以质量为中心的学校质量管理机构,形成对质量负责的学校运行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服务。

学校坚信:最理想的教育是由最优秀的教师创造的。因而,学校建设的重点是塑造名师队伍,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学校应围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一、改革的进程与任务

(一)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观,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本学期和下学期,结合新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的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请专家辅导讲座、选编学习材料、交流学习体会与考试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使全体教师尽快形成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的教育教学观念。

1、改变过去唯本唯上、以课本为中心的教材观,树立“材料式”的教材观。长期以来,教材做为师生教与学的唯一标准和依据,被赋于了绝对权威,甚至被当成训练学生记忆的工具,直接导致了教师上课时呆板、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既有教材的“传递者”,扼杀了师生本有的灵性、活力、挑战性、智慧和人格。新的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在实践中学习,将教材视为师生间进行探讨、对话的“文本”和“材料”,教材所选编的部分内容,只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所使用的“材料”之一,形成“材料式”教学观。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对教材作革新和批判性的使用,可以打破教材的顺序,或者补充必要的材料;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扩展其学习空间,教材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这样必将大大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其主体性和批判精神,要实现这种“材料式”教材观的形成,除采取上述几种形式外,还将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个人钻研与集体教研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教师对教材所承载的学科知识系统的研究,站在系统的高度,切实弄清每个知识点产生的过程背景及方法,形成较强的学科能力。

(2)在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中,重点解决如何提高二次备课、个人思考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渠道。

(3)组织开展教师教学设计交流与比赛活动,以促进和提高教师在如何处理教材、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2、改变过去长时期形成的对教学质量和学生评价只用显性的、可量化的数据分优劣的观念,形成发展的、和谐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和学生观。“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被人们普遍接受,并且被简单化为一种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对产生分数的过程,手段方法,以及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体验等因无法量化而被忽视,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因此,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业水平的评价上,要用发展性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逐步实施和完善以下措施:

(1)开展教师学法指导的交流与比赛活动,促进教师由注重怎样教向注重怎样指导学生学的方向转变。

(2)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落实校本培训,建立校内教师发展的系列目标,引导和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3)实施“学生评教”制度,以促使教师关注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4)指导学生。建立自己“成长档案”,全方位、多角度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记录自己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学科教学操作策略

学科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构成了师生生命历程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成长和发展。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的构建,要求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由过去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逐渐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直至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彻底改变过去那

种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活动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教学指导观念,形成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师的“启发、调动、激励”与学生的“思维、参与、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在动态、变化、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脉络、设计教学过程。集体备课要侧重于研讨对某一单元教材整体的处理方式、知识体系的把握、补充材料的选择等宏观方面。重点是落实对二次备课的思考与实施。备课最终要由教师个人形成教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二次备课要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案,而不是千人一面,要用“材料式”的教材观指导自己的备课,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抓住主要的在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性质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知识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情境。要善于处理教材,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要经常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上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并不是说上课就是完全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所上的每一堂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因此要认真地、创造性地上好每一堂课。要尽快改变那种“讲听式”的知识点传授的方法,要把激发、培养、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列入课堂教学常规性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和谐统一,使教学过程在动态、发展、生成、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生生、师生在对话交流中共同成长。

虽然每一堂课都要解决一些具体的知识点,但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也是由浅入深、循环往复的,因此,不要刻意追求一堂课的完美,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要认真把握好学生学习过程现实的需求,教师不要做教学进度的奴隶,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况,该慢则慢,该快则快,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要把指导学生课内与课外的学习结合起来。要坚决废除刻板的、模式化的教学,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逐步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个性化的学习工具。

作业:作业布置要尽快改变过去“一刀切”式的形式,要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要经常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而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在部分学科试行研究性作业,并举行展示和交流活动。

做作业和批作业是师生间心灵的对话,要改变过去作业批语只是呆板的甲、乙、丙、丁或优、良、一般、差的形式,通过普通的作业活动,用教师极为平凡

的发现、极为平常的一句赞语,点燃学生自尊自信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

作业要采用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课内作业形式要灵活,可以一堂课几次,也可以一堂课没有,可以是一题,也可以是多题,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课内必做作业,教师必须批改,课内选做作业随交随改,要实事求是,因地因时制宜,所有学科必须有课堂笔记,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学生对知识巩固和深化的过程。

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分数和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的单一的评价方式,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加强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的作用。

从本届新七年级开始,真正建立真实、科学的学生成长档案,改录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以及来自教师、同学间、个人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通过评价关注自己的成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以上是对教师常规教学的普遍性的要求和改革的方向,下面将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学科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1.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读写和口语能力,使语文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1)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如写字的规范与工整,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览教材,整体设计教材的处理方式和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文能力的方式与途径,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争取平均每周用2—4课时处理好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其它时间用于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每学期不少于50—60万字。

(3)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及时选编、提供适应学生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科普、科幻类小说,以及各种音像制品等,各班都要组建“班级图书月”。

(4)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综合性学习,组织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如组建文学社团、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举办辩论会讨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等。

(5)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在公开场合大胆讲话。

2.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克服过去单纯的“机械模仿,训练记忆”的教学方式,要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地位,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做到:

(1)首先教师要能站在系统的高度,灵活对待具体的知识点和每一堂课,不要拘泥于教材的顺序或每一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要注重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的方式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经常举办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活动,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教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3.英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校非常重视英语教学的改革,力争尽快形成我校的一个亮点,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学科之一。

(1)利用板报、广播、宣传牌等媒介,广泛营造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倡导35岁以下青年教师使用英语组织教学。

(2)至少每两周用1—2课时举行一次班内英语课本剧表演,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复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3)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以英语为主题的艺术活动,内容包括:英语剧本表演、英语演唱、英语写作、英语演讲、英语书法等。

(4)要创设学生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倡导师生间、生生间用英语进行交流。鼓动学生大胆地、大声地用英语讲话,促进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大幅度增加学生查阅英语词典的次数,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物理、化学、生物: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的自然科学,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注意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意识到与科学很近。

(1)努力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从科学研究的方法出发,将尽可能多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2)每学期要让学生完成一项研究性作业,并以此来整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搜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一些科技小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政治、历史、地理:要彻底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科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研究教材、处理教材、设计呈现教材的方式,指导学生学法,总结学习规律,使学生能较快捷地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

(2)每单元(或每章)学习结束后,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限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假大空式的套话或照搬课本上的结论。

(3)每学期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合作、讨论辩论、调查、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6.音乐、美术:要逐步改变过去过于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局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表现能力。

(1)要善于处理教材,适当组织主题性活动,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的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运用“双基”。

(2)要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校将逐步建设和完善专业教室的硬件设施,购置各种教学资料、音像制品,满足教学的需要。

(3)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艺术活动。

7.体育:体育教学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对教学内容选择的权利,使学生能掌握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技能。

(2)配足、配齐体育器械,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几项优势体育项目,形成稳定的体育特色。

(3)除每学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外,每学期都要组织几次单项比赛活动,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娱乐性比赛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