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

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

?专家论坛?当代石油石化

PETROLEUM&PETROCHEMICALT’0DAYV01.13NO.3Mar.2005

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

瑚色国欣

(原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11)

摘要:综述了近几年国外在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催化重整技术、催化裂化技术、柴油加氢超深度脱硫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天然气合成油技术、异构脱蜡技术、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渣油延迟焦化技术和渣油/石油焦气化联合循环一体化技术等10种传统炼油技术和相关催化剂方面的新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展望与评述。

关键词:炼油技术加氢脱硫脱金属渣油进展

近几年来,国外炼油技术围绕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在清洁燃料升级换代、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深度加工多产轻质油品和天然气合成油(GTL)技术4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改进和提高。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原创性的炼油新技术,但都还处于小型或中型试验阶段,只有少数技术进行了工业示范试验,却未取得理想的结果,或示范试验没有过关。因此,可以说,没有原创性的重大技术突破。下面简要介绍国外在主要传统炼油技术方面的新进展,以反映目前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并在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l国外主要传统炼油技术的新进展

1.1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

美国清洁汽油规格规定的含硫量,2000年是140~170ppm,2005年是平均30ppm(最高80ppm);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96年是30ppm,2003年是平均15ppm(最高40ppm)。欧盟清洁汽油规格规定的含硫量,2000年是150ppm,2005年是50ppm,2009年是10ppm。实际上德国、英国、荷兰、芬兰、瑞典、爱尔兰、奥地利、卢森堡从2001年就开始使用含硫50ppm和10ppm的超低硫清洁汽油,德国从2003年开始已全部使用含硫10ppm的超低硫清洁汽油。

在催化汽油组分占到调合组分总量的1/3时,成品汽油的含硫量就有80%~90%是来自催化汽油。因此要降低成品汽油的含硫量,主要是要降低催化汽油的含硫量。降低催化汽油含硫量的可行方法是催化原料油加氢预处理,催化裂化用降硫催化剂/助剂,催化汽油后处理。催化原料油加氢预处理有许多优点,特别是催化裂化用经过加氢预处理的原料油,得到的催化汽油含硫量只占原料油的5%,而用未加氢处理的原料油催化汽油的含硫量占原料油的10%。可是,催化原料油加氢预处理,装置投资很大,而且加工高硫原料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即使原料油经过加氢预处理,得到的催化汽油也难以满足生产超低硫清洁汽油的要求。用催化裂化降硫催化剂/助剂,催化全馏分汽油的含硫量最高可降低50%左右,催化柴油(轻循环油)的含硫量也可以降低30%。因此,生产含硫50ppm和10ppm超低硫清洁汽油可行的方案是:催化裂化用降硫催化剂/助剂,得到的催化汽油再进行加氢后处理。可是采用常规的加氢脱硫技术,虽然可以达到深度脱硫的目的,但由于烯烃饱和,RON下降7—10个单位,MON下降3~4个单位,液收也有损失,因此没有实用价值。为了达到既深度脱硫又少损失/不损失辛烷值和液收,国外大公司开发了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催化蒸馏加氢脱硫技术、加氢脱硫降烯烃恢复辛烷值技术、催化汽油噻吩硫烯烃烷基化加氢脱硫技术等等。其中,目前工业应用最多的是两种选

收稿日期:2005—02—24。

作者简介i姚国欣,195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长期从事炼油技术开发和信息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0多篇,编著和合著科技书籍10多部。

 万方数据

姚国欣.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19

择性加氢脱硫技术。一种是法国石油研究院(IFP)开发的Prime.G+技术。它是把催化全馏分汽油先进行加氢预处理,使二烯烃加氢,双键异构化使外烯烃变为内烯烃,轻硫醇和轻硫化物变为重硫化物;然后通过分馏分离为富烯烃的轻汽油和富硫的重汽油;再把不含二烯烃的重汽油用双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加氢,深度脱硫,烯烃饱和很少,氢耗少,汽油几乎没有损失,辛烷值损失很少。到2004年初选用这项技术的工业装置共87套,总加工能力已超过9460万吨/年(220万桶/日)。仅在北美地区2003年就有19套装置投产。欧洲最大的一套建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炼油厂,催化汽油加工能力247万吨/年(5.75万桶/日),生产硫含量小于10ppm的汽油调合组分,2004年10月投产。另一种是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的SCANfiningI/Ⅱ技术。其原理和Prime—G+一样,所不同的是重汽油加氢只用一种催化剂,由于技术的完善,其适用范围已从催化重汽油加氢扩大到催化全馏分汽油加氢,而且高硫催化汽油加氢脱硫的辛烷值损失也有所减少。到2003年底,在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韩国等投产的工业装置有20多套,总加工能力达2365万吨/年(55万桶/日),最大的一套建在美国贝汤炼油厂(炼油能力为2615万吨/年),2003年底投产。催化蒸馏加氢脱硫(CDHydo/CDHDS)技术目前有11套工业装置采用。加氢脱硫降烯烃恢复辛烷值技术ISAL和Octgain目前也都只有两套工业装置采用。催化汽油噻吩硫烯烃烷基化加氢脱硫技术(OATS)目前只有3套工业装置采用。

1.2催化重整技术

催化重整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增产生产清洁燃料所用的氢气、高辛烷值汽油组分和生产石化产品所用的芳烃,同时要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重整装置在保持>Cn芳烃和氢气最大可能产率的情况下提高加工量或辛烷值,在保持加工量或辛烷值一定的情况下提高>C,、芳烃和氢气产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最近几年,UOP公司在重整工艺和催化剂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在工艺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是成功开发了CycleMax高效再生器、减少HCl排放的Chlorsorb系统和提高固定床半再生式重整装置产氢量的Cyclex系统。在催化剂方面的新进展主要是R-230系列和R-270系列新催化剂在2000一2002年实现工业应用,R-264催化剂在2004年实现工业应用。

新开发的CycleX系统是把固定床半再生式重整装置改造为部分连续再生式重整的一项低成本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原有三台反应器的半再生式重整装置上,新增一台反应器(即四反),再增加一台加热炉和再生器构成的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一套加工能力为49.2万吨/年(1.2万桶/日)的固定床半再生式重整装置,用CycleX系统改造为部分连续再生式装置,投资910万美元,多产氢气7.0万立方米/日,1.9年收回投资。其设备变动少,占地面积小,投资相对少,投资回收期短,除多产氢气外,>C,收率和辛烷值也有提高。

自2002年工业应用以来,R-274催化剂已在7套连续重整装置上使用,与上一代催化剂相比,重整油收率提高1.5%,产氢量提高5%一10%。

R-264高密度催化剂是专门为提高连续重整装置加工量设计的,其特点是密度比R-230和R-270系列催化剂约提高20%,压碎强度高,氯化物持有量大,表面积稳定性好。在装置提高加工量操作时,用R-264催化剂可以减少中心管网被催化剂贴壁的可能,避免反应物分布不均,从而避免降低转化率和增加生焦量。因催化剂贴壁限制不能提高加工量的装置,换用R-264催化剂,由于活性高、生焦少,在装置不改造和保持循环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加工量10%,>C”氢气和芳烃产率不变,>C,辛烷值不变,由于产品数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受反应器人口温度限制不能提高加工量的连续重整装置,在换用R-264催化剂后,可以在保持循环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加工量5%以上,而产品的产率和辛烷值不变,经济效益因而提高。第一套使用R-264催化剂的连续重整装置2004年二季度运转后,不仅提高了加工量,增加了产品数量特别是氢气,而且改善了装置的灵活性。第二套使用R-264催化剂的装置,2004年三季度开始运转。

1.3催化裂化技术

催化裂化是炼油厂的核心技术。截至2004年底,世界催化裂化装置的加工能力已超过7.2亿吨/年,其中渣油催化裂化的能力已超过催化裂化总能力的15%,如果加上掺炼的渣油,则渣油催化裂化的能力已占到催化裂化总能力的25%以上。近几年来,催化裂化的装置设备和操作方法(如进料喷嘴、控制稀相裂化、汽提段、再生器、催化剂冷却器、减少SO。和NO。排放)以及催化剂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改进催化剂抗金属(钒、

 万方数据

当代石油石化

镍、钠、铁、钙卜的能力,提高焦炭和气体的选择性;提高催化剂/助剂的降硫能力,降低汽油和轻循环油(柴油)的含硫量,满足生产清洁燃料的需要;多产丙烯,满足生产石化产品的需要。

恩格哈德公司开发的分散基质结构(DMS)技术是炼油工业近25年来最重大的突破性技术之一。采用这种技术用特殊基质材料和高稳定性Pyrochem—Plus沸石制造的催化剂/助剂,可以强化原料油的扩散,使其能在高度分散的沸石晶体外表面进行预裂化,可提高选择性并减少生焦;此外,还可以减少裂化产物扩散至沸石晶体内表面的阻力,从而减少过度裂化,用于工业装置时渣油转化率高,生焦少,汽油和轻烯烃的收率高。目前用这项技术制造的催化剂/助剂有NaphthaMax、NaphthaMax—LSG、Flex—Tex和Converter4种,已在世界上(总共300多套)80多套催化裂化装置上使用。Naph—thaMax是第一种用DMS技术制造用于短接触时间生产最大量汽油的渣油裂化催化剂,2000年开始工业应用。NaphthaMax—LSG能在生产最大量汽油的同时使汽油含硫量降低40%以上,汽油收率和辛烷值没有损失。Flex.Tec是一种用DMS技术和专有的金属钝化技术(MaxiMet)制造的沸石催化剂,特别适用于重质渣油的催化裂化,既能抗钒和镍又能抗铁,2002年开始工业应用。Converter助剂是采用DMS技术制造的高活性渣油深度转化助剂,在平衡催化剂藏量中添加5%~30%,可以同时提高活性和生焦选择性,提高渣油转化率和轻循环油转化为汽油与C,/C。的转化率,焦炭产率不变。2002年开始工业应用,目前已有14套渣油裂化装置使用。

GraceDavison公司近几年推出的AUORORA、VANGUARD、MIDAS渣油裂化催化剂已用于40多套工业装置,焦炭和气体选择性都很好。最近的一项重要进展是IMPACT催化剂的问世。该催化剂采用一种Z-28高稳定性沸石和一种反应性可调的氧化铝基质制造,集已有的几种催化剂的优势于一身,不仅抗金属能力强、沸石稳定性超常,而且基质的金属钝化能力更好,渣油裂化活性高,焦炭选择性比目前工业水平最高的VANGUARD催化剂提高近30%。2003年开始工业试验以来,已有6套工业装置试用。GraceDavison公司在多产丙烯的OlefinsMax助剂占高活性ZSM-5助剂市场份额74%的情况下,2003年利用制造IMPACT新催化剂的技术平台,推出了生产最大量丙烯的APEX系列催化剂,不仅能够得到高收率的丙烯,而且生焦少,在有污染金属存在的情况下,渣油裂化活性也很好。其中,APEX一140的丙烯收率为15%,APEX一150为18%,APE-200为22%,第一套使用的工业装置2004年运转。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裂化催化剂最重要的进展是拓展了沸石组分和基质组分,利用组合技术生产适应不同原料要求的不同催化剂。目前沸石组分ADZ为Y型八面沸石,从零稀土的ADZ60(低生焦、高辛烷值、高烯烃)到高稀土的ADZ55(高汽油选择性)和ADZ70(最大液收)共7种;基质组分ADM从标准氧化硅溶胶ADMl0(低活5/低焦炭)到专有的氧化铝/铊胶ADM60(抗镍和钒,焦炭选择性好)共7种。利用两种或多种组分组合,可以制造出渣油裂化活性不同,抗镍、钒、钠、钙、铁能力不同,汽油、液化气、丙烯收率不同的催化剂。不久前问世的OPAL系列催化剂就是一种渣油转化率很高、抗镍钒特别是抗铁能力很强、焦炭选择性好的新催化剂,已在多套工业装置上使用。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降低催化汽油含硫量的助剂工业使用的结果表明,可使全馏分催化汽油的含硫量降低25%~35%,如果把催化汽油的干点切低一些,含硫量可以降低50%一75%。近几年开发的新助剂RESOLVE-800是一种双功能助剂,既能降低催化汽油含硫量,又能降低再生烟气sO。的排放量,在添加量为10%时,比第二代助剂RESOLVE-700的降硫效果提高25%,烟气中SOx排放量减少80%。第四代双功能助剂RESOLVE-850正在开发中。

1.4柴油加氢超深度脱硫技术

美国清洁柴油规格规定的含硫量,1993年是500ppm,2006年6月是15ppm。欧盟清洁柴油规定的含硫量,1996年是500ppm,2000年是350ppm,2005年是50ppm,2009年是10ppm。实际上,2002年7月就有7个欧盟成员国开始使用含硫50ppm的超低硫柴油,瑞典开始使用含硫10ppm的超低硫柴油;德国从2003年开始全部使用含硫10ppm的超低硫柴油。

研究和工业实践发现,生产含硫350~500ppm的低硫柴油相对比较容易。因为通过氢解(碳.硫键断裂)就可以直接把反应活性较高的硫化物直至无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脱除(称为直接脱硫)。而生产含硫50ppm和10ppm的超低硫柴油难度则很大。因为反应活性较差、分子更大、有两个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如4,6一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也必须脱

 万方数据

姚国欣.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21

除。这些硫化物的含量随原料油中硫、氮、沸点、裂化(催化、焦化)组分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脱除这些硫化物必须先饱和一个芳烃,然后才能使碳一硫键断裂(称为间接脱硫),与传统的加氢脱氮反应非常类似。由于这些硫化物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需要在较高的压力下首先进行芳烃饱和反应,因此需要采用超高活性的钼.钴型催化剂。此外,由于原料油中的有机氮化物会抑制催化剂的脱硫活性,特别是大分子碱性氮化物(如吖啶)会有效地与硫化物分子竞争催化剂上的活性中心,因此含氮较多的原料油要超深度脱硫,就必须采用有大量活性中心的超高活性钼一镍型催化剂,以使有机氮转化为氨,减弱对脱硫的影响。为此,近几年来国外一些大公司开发了一批超高活性的超深度脱硫催化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KF-757、KF-767钼钴剂和KF一848钼镍荆,Criterion公司的DC-2118钼钴剂和DN-3100钼镍剂,HaldorTopsoe公司的TK一544铝钴剂和TK-573钼镍剂。这些催化剂的活性都比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催化剂高25%~75%,且均已用于生产含硫50ppm和10ppm的超低硫柴油。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的KF-757已用于130多套工业装置,在率先使用超低硫柴油的德国,KF-757市场份额达80%以上。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还与埃克森美孚公司、日本凯津公司合作开发了脱硫活性比KF一848高22℃的NEBULA催化剂。选用NEBULA催化剂,可以在不对装置进行任何改造的情况下,以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为原料,在常规的操作条件下,生产含硫50ppm或10ppm的超低硫柴油。该催化剂首次工业应用是在2001年。

生产超低硫柴油,除了要使用超高活性的催化剂外,还需要有一些配套措施,因此,无论是改造老装置还是建设新装置都需要较多的投资,而且装置的运转周期也有所缩短。近期,Lummus—Criterion—Shell公司和ProcessDynamics公司分别推出了采用新催化剂的cc深度脱硫新工艺和IsoTherming深度脱硫新工艺。据称,采用这两种新工艺,改造老装置或建设新装置可以减少投资40%~50%,而且运转周期不缩短。

1.5加氢裂化技术

加氢裂化是当今最受炼油厂青睐的一项先进炼油技术。它可以以减压重瓦斯油、催化循环油、焦化重瓦斯油为原料,生产芳烃料(石脑油)、喷气燃料、超低硫柴油、裂解生产乙烯的原料和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原料(尾油),提高炼油厂的利润。美国一般加氢裂化装置的利润为4~5美衫桶,高的可达10美形桶以上。近几年来,由于清洁燃料升级换代、

柴油需求较高增长,利用加氢裂化尾油作为催化裂化原料生产清洁汽油组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美国近5年来加氢裂化的能力增长10%以上。欧洲由于柴油需求大幅增长,已把一部分用作催化裂化原料的减压瓦斯油用作加氢裂化原料,预计到2010年,加氢裂化的加工能力会增长40%。

近年来加氢裂化技术的进展,主要是开发加氢裂化新工艺,适应不同炼厂的需要,同时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降低操作压力,减少氢消耗,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UOP公司开发的加氢裂化新工艺有两种:一种是高转化率的HyCycle工艺,反应压力可以降低25%,单程转化率20%~40%,总转化率99.5%,中馏分油收率提高5%,柴油收率提高15%,氢耗和能耗降低,操作费用降低15%,装置投资降低10%。另一种是先进部分转化(APCU)工艺,可同时进行柴油加氢处理,多产超低硫柴油,未转化的尾油用作催化裂化原料。这两种新工艺都已经工业应用。在催化剂方面,开发了4种新催化剂:一种是生产最大量中馏分油(柴油)的催化剂HC-215,其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全无定形催化剂,氢耗降低10%;第二种是灵活生产最大量中馏分油/石脑油的催化剂

HC一150,与其前身相比,活性高5.5℃,液收不变,氢耗减少53.4立方粑立方米;第三种是能使芳烃选择性饱和生产含氢较多的中馏分油和含氢较少汽油的催化剂HC-53,能得到高十六烷值柴油和高辛烷值汽油,氢耗降低19%;第四种是裂似饱和组分比例较高的催化剂HC-34,生产汽油的活性/选择性好,得到的产品芳烃含量多辛烷值高,氢耗降低15%。所有这4种催化剂都已经工业应用。

雪佛龙公司开发的加氢裂化新工艺有3种:第一种是优化部分转化(OPCU)工艺,能加工硫氮含量很高的减压重瓦斯油和二次加工油,得到高质量的轻质油品和催化裂化原料油,首次工业应用是在美国阿瑟港炼油厂;第二种是能同时进行柴油加氢处理的工艺,可以多产低硫柴油,未转化尾油用作催化裂化原料油,首次工业应用是在澳大利亚Bulwer炼油厂;第三种是反序串联工艺,投资和操作费用低,能完全转化,产品收率和产品质量高,首次工业应用将在我国大连西太平洋公司炼油厂,2008年投

 万方数据

当代石油石化

产。在加氢裂化催化剂方面,新开发的催化剂有4种,即ICR一160、ICR一162、ICR-220和ICR-240,都是用于生产最大量喷气燃料和柴油的。其中ICR-240还用于生产最大量润滑油基础油料,其性能比同类催化剂都好。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加氢裂化原料油和异构脱蜡原料油加氢预处理新催化剂(ICR.174和ICR.178),其活性/稳定性都进一步提高,可在深度脱氮、脱硫、芳烃饱和的同时提高空速或延长运转周期。1.6天然气合成油(GTL)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在南非和马来西亚建成并投产的第一代GTL工厂都有其特殊原因,南非是为了打破石油封锁,壳牌公司在马来西亚建GTL是为了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由于建厂投资和生产成本太高等原因而没有得到推广。为了把远离消费市场、建长输管道成本太高且又远离能建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的港口的偏远气田大量闲置的天然气变成货币,为了争夺未来的市场份额,近十多年来许多超级公司和大公司都加快了开发第二代GTL技术的步伐,目标是把投资降低到2万美元/桶/日,与建设常规炼油厂的投资一样,使合成油的生产成本能与原油竞争。

第二代GTL技术的开发,最主要的是开发新技术,降低合成气装置的投资。康菲公司开发了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已完成与400桶/日合成油中试装置的配套试验。BP公司开发了利用紧凑式转化炉的蒸汽转化技术,已完成与300桶/日合成油中试装置的配套试验。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了利用流化床反应器进行部分氧化一蒸汽转化的自热转化技术,已完成与200桶/日合成油中试装置的配套试验。Syntroleum公司开发了用空气代替氧化的部分氧化一蒸汽转化的自热转化技术,也完成了中型试验。Synetix公司与Methanex公司合作开发了利用气体加热转化器的自热转化技术,可大大降低装置投资和生产费用,目前主要是解决大型生产装置的设备材料问题,正在进行工业试验。业内专家认为,目前HaldorTopsoe公司开发的自热转化技术,反应温度低,氧气消耗少,生产的合成气H:/CO摩尔比为2:1,适合合成油反应的需要,水碳比为0.6:1,比其他自热转化技术低得多,因而装置投资低效率高,是目前首推的合成气生产技术,也是未来大型GTL工厂合成气生产的基础技术。

第二代GTL技术的另一项开发重点是能够实现大型化的合成反应器和提高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的新催化剂。埃克森美孚、萨索尔、康菲、

Syntroleum等公司都相继开发了悬浮床反应器和钴基新催化剂。其中萨索尔公司的进展最快,1990年进行生产合成油100桶/日、直径1米反应器的中型试验,1993年进行生产合成油2500桶/日大型反应器的工业验证试验,目前已完成单系列生产能力75万吨/年(1.5万桶/日)的工业反应器的开发工作。与此同时,还开发了钴基新催化剂。这种新催化剂特别适用于合成多产柴油的合成油,不仅活性高,失活速率低,寿命长,而且加氢活性高,合成油中石蜡烃多、氧化物少,H:和CO的转化率接近100%,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取消循环,热效率和碳效率都远高于铁催化剂,操作费用大大降低,2002年已在恩格哈德公司的荷兰DeMeern催化剂厂正式生产。业内人士认为,悬浮床合成反应器和钻基新催化剂的开发成功是近10年来GTL技术最重要的进展。第二代GTL技术中的合成油加工技术就是目前炼油厂成熟的加氢裂化技术,完全满足要求。

正在建设的第二代GTL工厂有两座,一座在卡塔尔,另一座在尼日利亚,都是采用HaldorTopsoe公司的自热转化技术生产合成气,采用萨索尔公司悬浮床技术(两台反应器)生产合成油,采用雪佛龙公司的加氢裂化技术加工合成油。投资都是8亿美

元,生产能力都是170万吨/年(3.4万桶/日),分别用934万立方粑日天然气生产柴油2.4万桶/日、石脑油9000桶/日、液化气1000桶/日。投产日期都是在2005年底。萨索尔公司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在170万吨/年GTL工厂顺利投产后立即进行扩能,把生产能力扩大到500万吨/年(10万桶/日),计划2009年投产。除此之外,壳牌公司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在卡塔尔建设生产能力为700万吨/年(14万桶/日)的GTL工厂,一期工程生产能力350万吨/年(7万桶/日),2008—2009年投产;二期工程再建35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2011年投产。萨索尔雪佛龙公司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在卡塔尔建设生产能力650万吨/年(13万桶/日)的GTL工厂,2010年投产。埃克森美孚公司也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达成合资协议,在卡塔尔建设生产能力为750万吨/年(15万桶/日)的GTL工厂,2010年投产。康菲公司已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定合资意向书,在卡塔尔建设生产能力为800万吨/年(16万桶/日)的GTL工厂,初步计划2010年投产。按照这样的计划安排,到

 万方数据

姚国欣.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23

2011年卡塔尔的5座GTL工厂都将顺利投产,GTL生产能力将达到3420万吨/年(68.4万桶/日),卡塔尔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GTL生产中心。当然,如果在卡塔尔和尼日利亚新建的GTL工厂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不能顺利投产,或者投资远远超过计划,就另当别论。

1.7异构脱蜡技术

异构脱蜡是生产高档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核心技术。它采用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在把原料油中的蜡分子裂化为低分子烃的同时,把另一部分高粘度指数高熔点的蜡分子异构化为高粘度指数低倾点的异构烷烃,不仅高粘度指数、低倾点、挥发性低、氧化安定性好的基础油收率高于熔剂脱蜡和催化脱蜡,同时还得到部分高质量的汽煤柴油而不是催化脱蜡的C,~C。低分子烃,而且原料油的灵活性很大,因而成为当今炼油厂生产Ⅱ/Ⅲ类基础油最受欢迎的技术。

异构脱蜡是雪佛龙公司的原创性技术。它所采用的异构脱蜡催化剂是Pt/SAPO.11,加氢后精制催化剂是Pt—Pd/SiO:一A1:03。第一代催化剂ICR-404/TCR-403于1993年首次工业应用,第二代催化剂ICR-408/407于1996年首次工业应用,第三代催化剂IcR418/ICR417则于2003年首次工业应用。第三代异构脱蜡催化剂ICR-418与第二代催化剂ICR-408相比,能提高基础油的收率和质量;第三代后精制催化剂ICR-417与第二代催化剂ICR-407相比,反应温度能降低30℃左右。第三代催化剂于2003年首次用于韩国SK公司的异构脱蜡装置,2004年又有4套装置使用。第四代催化剂ICR-422已经开发成功,并用于雪佛龙公司自己的异构脱蜡装置。

美孚公司的异构脱蜡催化剂是Pt/ZSM-23,其主要特点是抗氮抗硫性能较好,反应压力较低,因此加氢裂化或溶剂精制油的加氢处理就可以只在稳定粘度指数的条件下操作,装置的总收率较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最近美国Motiva公司阿瑟港炼油厂的Ⅱ/Ⅲ类基础油生产装置扩能改造,生产能力由110万Ⅱ屯/年(2.2万桶/日)扩大到185万吨/年(3.7万桶/日),2006年投产,异构脱蜡催化剂由原用的雪佛龙公司催化剂改用美孚公司的催化剂。美孚公司第一代异构脱蜡催化剂MSDW一1于1997年工业应用,第二代催化剂MSDW-2于2000年工业应用。近期问世的加氢后精制新催化剂MAXSAT,能够抗较多的极性化合物,即使有中等含量的极性化合物存在也能使芳烃高度饱和,而且密度低,金属用量少,成本低,已在多套工业装置上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美孚公司开发的软蜡(含油5%一25%)加氢异构化催化剂MWI一1,能使70%的蜡分子转化为粘度指数130—160的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收率为50%~70%,已于2003年在英国Fawley炼油厂工业应用。该催化剂可用于天然气合成油(GTL)的软蜡生产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因此前景十分看好。1.8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

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与渣油催化裂化(RFCC)组合是当今炼油厂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技术,还没有其他组合技术能把同样大量的渣油转化为汽油和柴油。据称,渣油催化裂化与渣油加氢处理组合,可使目前世界上生产的80%原油在炼厂进行加工。可是,RFCC装置要求原料油的金属含量小于35ppm,康氏残炭含量小于10%。RFCC装置原料油的金属含量的下降与RFCC催化剂的消耗成正比。吸附在RFCC平衡催化剂上的最大金属(Ni+V)量为1%,而固定床渣油加氢催化剂的容金属能力是常规的RFCC催化剂的30倍以上。对一套典型RFCC装置而言,原料油中减少1ppm的Ni+V,RFCC催化剂的消耗量最多可减少25%,因此可节省大量成本,一个运转周期节省的费用,可达到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费用的25%~50%。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生产清洁燃料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许多公司都在开发渣油加氢处理新催化剂,使RFCC装置能加工重质高硫渣油,减轻Ni、V等金属对RFCC新鲜催化剂和产品选择性的影响,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雪佛龙公司不久前推出的新催化剂有4种。ICR一161是一种高孔隙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脱金属活性和容金属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装置的催化剂系统中对破坏沥青质和其他生焦物质起着重要作用。ICR.167是一种脱金属.脱硫的双功能催化剂,在相对较高的金属环境中脱硫和脱残炭的活性都高于上一代催化剂,并有更好的容金属能力。工业试验表明,ICR一167与ICR一161组合使用时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与所有的脱金属催化剂相比,其容金属能力和脱硫活性都高20%。ICR-170是一种专门用于加工高金属原料油的高活性加氢脱硫催化剂,与上代催化剂相比,在保持高脱硫和脱残炭活性的同时,容金属能力提高20%。ICR一171是一种活性很高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与加氢脱金属和加氢脱金属一脱硫

 万方数据

当代石油石化

双功能新催化剂组合使用时,可使芳烃有效地转化为环烷烃和石蜡烃,再通过催化裂化可多产汽油和柴油。雪佛龙公司最新设计的加工阿拉伯重质原油常压渣油的加氢处理装置,原料油相对密度为0.9302—0.9966,硫含量2%~5%,残炭含量8%一17%,金属(Ni+V)含量40—160ppm,用上述新催化剂加氢处理,得到的催化裂化进料相对密度为0.9120~0.9566,硫含量0.2%一0.7%,残炭含量3%~7%,金属(Ni+V)含量5~25ppm。

HaldorTopsoe公司开发的新一代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有加氢脱金属催化剂TK-719、TK-733、TK一743和加氢脱金属一脱硫双功能催化剂TK-753以及加氢脱硫催化剂TK-773三类5个牌号。主要特点是孔隙率高,比一般的同类催化剂高15%。关键技术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氧化铝制造技术,使其能既有高孔隙率而又不影响其压碎强度。由于孔隙率高,因而有较大的容金属能力,可以延长装置的操作周期,还可以加工更多更重的原料油。特别是TK一719脱金属催化剂,还有非同一般的孔结构,可使沥青质大分子进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使沥青质中金属和硫都能很好地脱除。康菲公司在美国的Borger炼油厂,加工能力为265万吨/年(5万桶/日)的常压渣油加氢处理装置为催化裂化装置提供进料,由于原料油质量变化,原用的雪佛龙公司催化剂已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在换用Topsoe公司的TK-700系列新催化剂并调整级配比例后,在操作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脱硫率和脱金属率基本一样,但密度多降低36.7千克/立方米(60API),氢耗增加10%,催化裂化汽油收率提高2%~3%,经济效益提高600~800万美形年。

1.9渣油延迟焦化技术

减少重燃料油生产是当今世界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美国重燃料油的产量早在1995年就已降到5%以下,近几年来又有进一步降低。尽管目前催化裂化单炼和掺炼渣油的能力已占到催化裂化总能力的25%以上,但并不是所有的渣油都能通过催化裂化加工。如果渣油的残炭含量超过10%、金属含量超过100—150ppm,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装置也难以承受越来越高的催化剂费用和越来越长的停工时间。加上轻质油品需求增长、轻质原油和重质高硫原油价差扩大、重质含硫/高硫原油供应的比例扩大,特别是延迟焦化能够加工廉价的重质高硫高金属渣油,焦化汽油经过加氢还能用作裂解生产乙烯的原料,因而延迟焦化就成了渣油加工最受欢迎的技术,成了许多炼油厂优选的渣油加工方案。据介绍,加工重质高硫原油的炼油厂,通过延迟焦化加工渣油,不生产重燃料油,炼厂加工每桶原油的利润可提高1.5—4.5美元。近15年来,美国炼油厂增加最快的加工装置是延迟焦化。延迟焦化加工能力增加了56%,加氢裂化增加了37%,而催化裂化只增加了14%。

近几年来,延迟焦化技术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焦炭塔实现大型化,新建装置焦炭塔的直径达8.8米,在设计中的达9.75米;焦炭塔的切换和除焦广泛使用仪表和阀门联锁,焦炭塔底自动卸盖,操作人员遥控除焦作业。二是焦化加热炉采用双面辐射加热炉、在线清焦和改进的炉管材质,提高了加热炉的燃烧温度和延长运转周期。三是焦化分馏塔采用高处理量塔盘和规整填料结合,同时还采用一种敝开式洗涤段喷淋器,以减少底部塔盘和填料结焦。四是广泛采用低压(0.103MPa)和低循环比(1.05)操作,操作周期(双塔装置)缩短,一般为18—24小时。

FosterWheller公司采用SYDEC新工艺设计的延迟焦化装置,在低压和超低循环比条件下操作,可以少产焦炭25%,同时多产10%以上的焦化重瓦斯油,其残炭和金属含量仍符合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对原料油的要求。

CokerTech公司开发的过程控制技术,使焦炭塔在低压下稳定操作,可以提高渣油加工量和液体产品收率,减少焦炭产率。在一套加工能力69万吨/年(1.25万桶/日)两塔一炉焦化装置上的实践证明,加工量提高了1.5%,液体产品收率提高了5%~10%,焦炭产率减少了16%,年增经济效益1200万美元。

1.10渣油/石油焦气化联合循环一体化(IGCC)技术

渣油特别是高硫高金属渣油的市场越来越小。高硫高金属(大于150ppm)渣油用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还难以加工。延迟焦化虽然可以加工,但高硫高金属石油焦的利用也越来越难。通过流化床锅炉(CFB)进行汽电联产,技术上虽成熟,但由于要用石灰石把石油焦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转化为CaSO。固定下来,因此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脱硫率只能随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如果石油焦含硫5%,石灰石的加入量高达石油焦的一半左右;二是

 万方数据

姚国欣.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

石灰石的破碎、贮存、运输等设施投资大,占地面积大;三是得到的脱硫石膏纯度不高,CaSO。含量只有45%,难以利用,只能堆存抛弃,造成二次污染,既占地又对气候、土壤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采用IGCC技术,高硫高金属渣油/石油焦通过部分氧化气化、水洗、水解、脱硫、变换、变压吸附发电、生产蒸汽和氢气,可以使渣油/石油焦中的硫氮化合物都进入气体中,气体脱硫脱氮既简单易行又省投资;渣油/石油焦中的金属通过气化进入灰渣中,可以填埋也可以回收金属。高硫高金属渣油、沥青、石油焦、污油都可以气化,允许含硫量高达6%,金属含量高达

3000ppm,发电效率高达50%以上,比常规发电效

率35%左右高很多;用水量少40%。由于技术日臻成熟,IGCC汽电联产的投资已从5—10年前的1500~2500美形千瓦降低到目前的850—950美形千瓦。因此,业内专家认为,21世纪是高硫高金

属渣油/石油焦IGCC的时代,特别是在没有天然气或者天然气价格很高、加工重质高硫高金属原油又需要大量氢气生产清洁燃料的炼油厂更是这样。预计目前渣油/石油焦IGCC的年增长率为10%,以后还会更高。实际上,21世纪以来,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波兰都已经建成一套或多套IGCC汽电联产或发电、生产蒸汽和氢气装置。萨索尔意大利公司在Sarroch炼油厂建设的IGCC装置投资10亿美元,用减粘渣油发电551兆瓦,生产大量蒸汽和4万立方秽小时氢气,2001年投产;美国Citgo公司正在LakeCharles炼油厂投资13亿美元建设IGCC装置,用石油焦发电670兆瓦,同时生产蒸汽和氢气。

2几点启示

1)世界炼油工业仍在发展中,各项炼油技术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有炼油技术多数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为了适应原料油性质的变化,提高油品收率和质量,降低消耗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一直在不断改进和提高,虽已达到很高水平,但仍有发展的余地。更何况现有的一些技术还不如人意,有些技术问题至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许多大公司都在加紧工作,目的是抢夺先机、占领市场。

2)国际大公司都有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炼油技术,但也都只有一两项或两三项。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炼油技术是国外大公司竞争实力的象征,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由于现有的炼油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

平,保持领先水平已非常不易,每提高一步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做大量艰苦细致的

工作。尽管他们的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也都不愿意把战线拉长,避免无功而返。所以,都切实做到开发一代、推广一代、探索一代,不问断地进行升级换代,以确保不丧失竞争优势。

3)催化技术是炼油工业的核心技术,加速催化剂的升级换代是提高催化技术水平的关键。多年的实践证明,开发催化新材料固然重要,但时间长、见效慢,而改进催化剂制备技术,对催化剂的组分进行改性,利用组分组合技术,以改进和提高现有催化剂性能,则是催化剂升级换代的捷径。只要开拓思路,现有催化剂就一定会取得新进展。

、4)炼油装置正向大型化发展,工程设计技术必须与工艺、催化剂技术同步发展。炼油厂和炼油装置只有达到经济规模才能得到最佳经济效益。目前国外已经出现的单系列装置的最大规模是:常压蒸馏1749万吨/年,减压蒸馏1568万吨/年,半再生式重整246万吨/年,连续重整245万吨/年,馏分油加氢改质425万吨/年,馏分油加氢裂化350万吨/年,催化裂化650万吨/年,延迟焦化640万吨/年,渣油固定床加氢处理480万吨/年,渣油沸腾床加氢400万吨/年,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23.3万立方米/小时。因此,即使有先进的工艺和催化剂,如果没有工程技术,也不能构成整套实用技术,不能发挥效益,更不能占领市场。

5)天然气合成油(GTL)技术还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新建GTL工厂的风险很大。开发GTL技术的难度大、成本高,埃克森美孚公司花20多年时间开发GTL技术,做到200桶/Et中试装置共花费了6亿多美元,形成了3500多件专利,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卡塔尔新建的GTL工厂采用Topsoe—Sasol一雪佛龙公司技术,生产能力3.4万桶/日,生产柴油、石脑

油和液化气,计划2005年底投产。设计投资2.35万美衫桶/日,实际已达到2.8万美形桶/日,远高于常规炼油厂的投资2万美元/桶/日,能否顺利投产还很难说。生产1桶合成油约需要1万立方英尺天然气,GTL工厂的经济规模是170万n-zj年(3.4万桶/日),若生产25年,需要消耗868.75亿立方米的天然

气。此外,还需要有廉价的天然气供应,按照目前的设计,天然气价格为0.5—1.0美形百万英热单位时,才能保证GTL工厂的生存。

(编辑张文长)

 万方数据

国外炼油技术新进展及其启示

作者:姚国欣, Yao Guoxin

作者单位:原中国石化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11

刊名:

当代石油石化

英文刊名:PETROLEUM & PETROCHEMICAL TODAY

年,卷(期):2005,13(3)

引用次数:12次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赵伟凡.孙丽丽.鞠林青全加氢零渣油的新型炼油厂2007

总结了海南8.0Mt/a炼油厂全加氢和零渣油的清洁化总工艺加工流程,重点介绍了项目采用的具有中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炼油技术、装置联合与集约化设计、自动化与信息化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

2.期刊论文莫娅南.Mo Ya'nan炼油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化工科技市场2009,32(6)

综述了近几年加氢裂化技术,渣油/重油加工技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新技术,汽、柴油脱硫新技术和应用节能技术等炼油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展望与评述.

3.期刊论文陈惠敏NPRA年会世纪回顾及世界炼油技术展望(2)-炼油设计2001,31(9)

2.5 重油/渣油加氢处理技术

重油/渣油加氢处理工艺可对渣油进行不同程度的脱硫(HDS)、脱氮(HDN)、脱金属(HDM)和脱残炭,且有不同的转化率,使重油/渣油轻质化.由于加工中东含硫原油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炼油厂选用重油/渣油加氢处理工艺,目前固定床工艺发展最快,在开发和合理选用催化剂体系方面有较大发展.如今的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几乎都使用组合催化剂体系,使用高性能的脱金属剂和保护剂,以减轻对脱硫剂和脱氮剂的金属污染;采用催化剂床层分级装填技术和移动床在线置换催化剂技术(OCR),提高了渣油加氢脱硫装置处理劣质进料的能力,延长了操作周期.已工业化的重油/渣油加氢处理工艺如表6所示.

4.期刊论文李大东.LI Da-dong21世纪的炼油技术与催化-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21(3)

市场对炼油工业的发展起导向和推动作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炼油工业开发了一系列生产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新技术.重点介绍了多产异构烃的催化裂化技术(MIP)、催化汽油加氢异构脱硫降烯烃技术(RIDOS)、催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RSDS)、中压加氢生产优质柴油成套技术(RICH)、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RTS)等生产清洁燃料技术,渣油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RICP)等重油深度转化技术,催化裂解和催化热裂解技术(DCC和CPP)、中压加氢改质技术(MHUG)和中压加氢裂化技术(RMC)等炼油-化工结合技术以及催化技术的集成--催化丙烯技术(SHMP).这些新技术包含了催化新工艺和催化新材料,体现了催化技术创新对于炼油技术进步的先导作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炼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未来催化技术发展的前景.

5.期刊论文侯芙生.Hou Fusheng加氢裂化--进入21世纪的主要炼油技术-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31(9)

我国加氢裂化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到1998年末,加氢裂化总能力已达到13.68 Mt/a,加氢裂化是生产优质中间馏分油和石油化工、化纤原料油的重要工艺,该技术在21世纪将进一步发展,催化剂和中压加氢裂化、润滑油加氢和渣油加氢裂化等将是重点发展的加氢裂化技术.

6.期刊论文侯芙生创新炼油技术 推动21世纪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炼制与化工2002,33(1)

21世纪初,油品消费量继续增长,我国"十五"计划期间油品消费量年均增长率约为4.7%,为此需采取继续走深度加工的道路、发展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发展加氢技术、治理炼油厂环境污染、发展替代燃料等相应的技术政策.近年来,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加氢裂化、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电池和合成燃料生产技术等重点新技术创新发展很快,促进了炼油工业的发展,本文作了评述并提出了建议.

7.期刊论文侯芙生.Hou Fusheng迈向21世纪的炼油技术-中国工程科学1999,1(3)

21世纪石油仍将是主要能源,炼油技术将进一步发展.降低汽车排放污染的清洁汽油生产技术,低硫低芳清洁柴油生产技术,加氢法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加氢裂化和催化裂化重质油转化技术,渣油加工和能量综合利用技术,炼油厂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等,将成为迈向21世纪有发展前途的炼油技术.

8.会议论文吕家欢中国炼厂的含硫原油加工及技术发展1998

由于中国中内原油资源不足,1988年开始从国外进口原油,而用数量逐年增加。1997年中国加工原始的1.6亿吨,其中进口原油3340万吨,占全国总加工量的21℅。预计2000年原油加工量可达1.75~1.8亿吨,其中进口原油约4000~5000万吨,中东含硫估计将占40~50。下世纪初期,进口含硫原油的数量还会增加。为此,中国的部分炼厂在进行改造。与之相关的炼油技术,特别是各类加氢技术发展很快,为含硫原油加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文章从炼厂装置结构调整,炼厂改扩建及相关技术发展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9.期刊论文郑嘉惠车用燃油清洁化及中国炼油技术发展趋-国际石油经济2004,12(5)

生产超低硫、零排放燃料是世界燃油清洁化发展的总趋势.清洁汽油的发展趋势是低硫、低苯、低芳烃和低烯烃化,车用清洁柴油的发展趋势则是在降低硫、芳烃,尤其是降低多环芳烃含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十六烷值.中国车用汽油构成中高烯烃含量的催化裂化汽油比例过大,使炼厂调整汽油生产的技术结构、降低汽油硫含量和改善产品的烃组成成为当务之急.中国车用柴油构成中劣质二次加工柴油比例较高的特点,使适当发展柴油的深度脱硫、脱芳烃技术以提高车用柴油的总体质量水平成为必然要求.随着中国加工进口含硫原油量的逐步增加和环保呼声的不断高涨,燃油清洁化进程必然加快,各种配套的加氢工艺将上升为原油加工的核心工艺,以催化裂化技术为核心的各种联合工艺,以及多产轻烯烃技术和烯烃改质合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各种非加氢工艺的开发也将提到日程.为了有利于资源优化和综合利用,提高炼化整体效益,适当提高炼油单厂、单装置规模,实施渣油深加工和炼化一体化战略仍是今后炼油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10.期刊论文郑伟渣油加氢处理技术前景广阔-中国石油和化工2001,""(1)

21世纪炼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考虑,还应重视环境保护,只有在经济--环保两方面都具有优势的炼油技术,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作为重油轻质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含硫原油加工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与催化裂化工艺联合可将含硫渣油全部转化为价值较高的轻质油品.

引证文献(13条)

1.莫娅南炼油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期刊论文]-化工科技市场 2009(6)

2.高建民.朱建华我国重油和渣油加工技术展望[期刊论文]-炼油与化工 2008(2)

3.冯娜.田原宇.刘芳.安晓熙石油焦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8(2)

4.刘相.梁治国.刘志胜.刘金莲.盛平BVT4塔板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07(z1)

5.Hu Weiqing Selection of Technical Routes for Resid Processing[期刊论文]-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英文版) 2006(1)

6.朱庆云天然气合成油发展分析[期刊论文]-润滑油 2006(4)

7.常艳燕连续重整催化剂的新进展[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1)

8.欧阳福生催化汽油降烯烃对汽油微观组成和辛烷值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9.刘红梅延迟焦化加热炉的建模及预测控制仿真[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0.王立新半再生重整反应规律研究及掺炼FCC汽油的可行性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1.李立权迎接国际挑战加快加氢工程技术开发[期刊论文]-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5(12)

12.殷济海原油高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13.天然气合成柴油发展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国际石油经济 2005(9)

本文链接:https://www.docsj.com/doc/9a9637998.html,/Periodical_ddsysh200503003.aspx

下载时间:2010年6月7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