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doc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doc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doc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doc

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积累卡片:

常见通假字例释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 字汇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2010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导读]备战2010中考语文之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备战2010中考语文之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别字。一般认为,通假字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书写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写了音同或音近的别字,或是因地方习惯而写了另一个字。后人见古人有先例,便跟着写,约定俗成,别字和本字就通用了,学会辨识通假字,对学习文言文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论语>十则》: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通“旋”,回转、掉转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汤”(tàng)通“烫”,意思是用热水焐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jì)通剂 《乐羊子妻》: 日知其所亡“亡”通“无” 《为学》: 屏弃而不用“屏”通“摒” 《卖油翁》: 但手熟尔“尔”通“耳” 《西江月》: 路转溪头忽见“见”通“现”《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 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为了帮助考生更深刻的理解,本尊特意整理了课本内通假字,以及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翻译。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 .....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汝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烫用热水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齐剂汤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荫树荫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摒舍去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伙同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怎怎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哪怎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缺①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僵僵硬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完整版)文言文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同"座";座位。名词。)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仓猝。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年末)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肮脏,水不清。形容词。)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第一个椎: 通"锤",兵器。名词。第二个椎:通"锤",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旁:通"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燕,通“宴”饮宴、玩乐) 燕:通"宴";安逸,安闲。形容词。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同"以"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同"矣",了。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难已”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暴秦之欲无厌。”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通假字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 《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 《〈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通?现? 《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 《木兰诗》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 《孙权劝学》

14、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 《两小儿辩日》 15、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口技》 16、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级上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八年级下

高中文言文人教版必修一至五【通假字】总结归纳梳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总汇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 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 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取娶,迎接女子过门成亲。 46、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47、虽与府吏要邀,邀请。 48、蒲苇纫如丝韧,柔软而结实。 4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50、府吏见丁宁叮咛。 《兰亭集序》 5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5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趋”,取) 5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赤壁赋》 5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56、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57、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5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连结,盘绕。)《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64、曲终收拨当心画划。用拨子拨。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66、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6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7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75、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76、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77、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78、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 80、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质。(质,通“”,铁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不,通“否”) 84、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8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 8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8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8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吗) 《苏武传》 90、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91、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9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9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4、法令亡常(“亡”通“无”) 95、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9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9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98、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 100、傍行八道(傍,通“旁”) 101、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0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103、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与“纵” 相对) 10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景通“影”,日光) 《腾王阁序》 105、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106、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107、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逍遥游》 108、北冥有鱼“冥”通“溟” 109、而征一国“而”通“能” 110、小不知及大知“知”通“智” 111、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112、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113、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陈情表》 114、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11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116、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117、四十有四(通“又”) 1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大全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碎片时间用起来!

在语文学习中,大部分人都不喜欢文言文,因为文言文晦涩拗口,难以理解!之乎者也,各种省略,各种通假字! 但文言文背诵和阅读是高考语文很重要的一部分!!喜不喜欢学,我们都要好 好学! 下面这些文言文通假字,都是根据历年高考总结的高频通假字~~所谓高频,就 是经常考到的那些啦,希望能帮助到那些不能很好理解文言文的宝宝们~~ A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 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C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1-6册文言文重点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 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韧——缭——暮——娶——嘱——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和配套练习

知识点一:梳理常见通假字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共通供,供给 2 阙通缺,侵损 3 说通悦,心服 4 知通智,聪明 5 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 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 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 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 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 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 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 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 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 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 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 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 敝通弊,困顿,失败,如:有余力而制其敝。 20 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 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 距通拒,把守;通纳,接纳,如:距关,毋诸侯。 23 要通邀,邀请,如:良出,要项伯。 24 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 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5 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 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 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 28 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29 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 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 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 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 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 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35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如: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孤苦零丁。 36 世通逝,逝世,如: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37 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将死人入棺,如: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 38 冥通溟,海,如:北冥有鱼。 39 辩通变,分别,如:此小大之辩也。 40 阖通合,全,如:每至是日,倾城阖户。 41 直通值,价值,如:昂其值,居为奇货。 42 裁通才,时间副词,如: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43 翼通翌,次于今日、今年的,如:翼日进宰,宰见其小。 44 飨通享,如: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45 已通以,如: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46 以通已,止,如:无以,则王乎? 47 说通悦,高兴,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8 枝通肢,肢体,如:为长者折枝。 49 刑通型,做榜样,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50 盖通盍,相当于“何不”,如:盖亦反其本矣。 51 涂通途,道路,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2 塑通诉,告诉,申诉,如皆欲赴塑于王。 53 已通矣,语气助词,表确定语气,如: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4 罔通网,罗网,如: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5 田通畋,打猎,如:今王田猎于此。

中学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为了增加对通假字的了解,我对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进行了汇总,如下:(内容可能并不全面) 初中部分: 七年级: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闲情记趣》 2、不亦说乎“说”(yuè)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通“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通“智”《〈论语〉十则》 5、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6、裁如星点“裁”(cái)同“才”《山市》 7、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行》 七年级(下册)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 通“攀”《伤仲永》 9、贤于材人远矣“材”(cái) 通“才”《伤仲永》 10、对镜帖花黄“帖”(tiē) 通“贴”《木兰诗》 1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tú)《孙权劝学》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 八年级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桃花源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 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核舟记》 5、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赋予字之后。《核舟记》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核舟记》 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大道之行也》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 9、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望岳》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三峡》 1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鸟叫声。《与朱元思书》 1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1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见”,通“现”,露出。《与朱元思书》 1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马说》 15、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马说》 16、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马说》 17、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马说》 1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1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送东阳马生序》 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岳阳楼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小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必修一至五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ī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ìn。 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 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鸿门宴》 26、距关距,通“拒”,把守。 2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28、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32、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35、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 36、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梨树。)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项为之强 (jiāng)通“僵”《童趣》僵硬 2.不亦说乎 (yua)通“悦”《〈论语〉十则》高兴 3.诲女知之乎 (rǔ)同“汝”《〈论语〉十则》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zhì)通“智”《〈论语〉十则》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 (xiàn)通“现”《西江月》出现 6.一切乌有 (wū)同“无”《山市》没有 7.裁如星点 (cái)同“才”《山市》仅仅 8.尊君在不 (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与现代汉语的“否”同义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pān)通“攀”《伤仲永》牵 10.贤于材人远矣 (cái)通“才”《伤仲永》才能 11.对镜帖花环 (tiē)通“贴”《木兰诗》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y?)通“耶”《孙权劝学》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 (zhì)通“智”《两小儿辩日》聪明 14.满坐寂然 (zu?)通“座”《口技》在座的人 15.止有剩骨 (zhǐ)通“只”《狼》只有 16.便要还家 “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yǒu)同“又”《核舟记》加上 18.诎右臂支船 (qū)通“屈”《核舟记》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fǔ)通“父”《核舟记》古时候对男子的尊称 20.左手倚一衡木 (h?ng)同“横”《核舟记》与“竖”相对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jiǎn)通“拣”《核舟记》挑选 22.选贤与能

(jǔ)通“举”《大道之行也》选拔 23.矜、寡、孤、独 (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丧失妻子的男人24.荡胸生曾云 (c?ng)《望岳》通“层”一层层 25.略无阙处 (quē)通“缺”《三峡》空缺 26.蝉则千转不穷 (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婉转发声27.窥谷忘反 (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sì)通“饲”《马说》喂养 29.才美不外见 (xiàn)通“现”《马说》显露,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cái)通“才”《马说》才能 31.其真无马邪 (y?)通“耶”《马说》语气词相当于“吗”32.四支僵劲不能动 (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肢体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穿 34.百废具兴 (jù)通“俱”《岳阳楼记》都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zhǔ)通“嘱”《岳阳楼记》叮嘱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xiū)同“馐”《行路难》美味的食物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í)同“值”《行路难》抵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zh?)通“谪”《陈涉世家》强迫 39.为天下唱 (chàng)通“倡”《陈涉世家》倡导 40.固以怪之矣 (yǐ)通“已”《陈涉世家》已经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pī)通“披”《陈涉世家》穿 42.故不错意也 (cu?)通“措”《唐睢不辱使命》放置 43.仓鹰击于地上 (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青色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纳】(附参考答案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归纳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失其所与,不知 3. 无能为也已 4. 秦伯说 5、荆轲刺秦王 1. 秦王必说见臣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 秦王还柱而走 5. 卒起不意 6、鸿门宴 1. 距关,毋内诸侯 2. 张良出,要项伯 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 令将军与臣有郤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悦——矣——返——环——猝——震——供——拒——纳——智——邀——早——背——隙——彰—— 必修二 4、《诗经》两首 1. 氓之蚩蚩 2. 匪来贸丝 3. 于嗟女兮 4. 犹可说也 5. 隰则有泮 6. 岁亦莫止 7. 彼尔维何

8. 狁孔棘 5、离骚 1. 偭规矩而改错 2. 忳郁邑余侘傺兮 3. 何方圜之能周兮 4. 延伫乎吾将反 5. 进不入以离尤兮 6. 芳菲菲其弥章 6、《孔雀东南飞》并序 1. 箱帘六七十 2. 蒲苇纫如丝 3. 终老不复取 7、诗三首 1. 契阔谈8、兰亭集序 1. 悟言一室之内 8、赤壁赋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 山川相缪 3. 举酒属客 4. 举匏樽以相属 9、游褒禅山记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措——宴——吁——返——晤——脱——奁——凭——畔——

韧——缭——暮——娶——嘱——甫——罹—— 必修三 4、蜀道难 所守或匪亲 8、国人之于国也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无失其时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劝学 1. 輮以为轮 2. 虽有槁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 10、过秦论 1. 外连衡而斗诸侯 2. 合从缔交 3. 赢粮而景从 4. 锄櫌棘矜 5.百有余年矣 11、师说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不焉 练习:写出下列本字的通假字 非——智——授——毋——性——否——斑——横——途——纵——煣——影——又——耰——

中考古文重点篇目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 2、一词多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1)所以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域)民不以封疆为界:界限,这里是限制。名作动。 (空乏)其身: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动。 (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动。 (苦)其心志:使.......痛苦。使动。 (劳)其筋骨:使......劳累。形容词作使动。 (饿)其体肤:使.......饥饿。形容词作使动。 (乱)其所为:使........乱。形容词作使动。 《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蹴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 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 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 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 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 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