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21世纪的中国外交特色

浅析21世纪的中国外交特色

浅析21世纪的中国外交特色

摘要:

进入21世纪,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外交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中国的对外交往工作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和趋向,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正逐渐以大国的形象活动在世界的舞台。虽然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总体作用不断加强,但中国仍然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外交工作成果颇丰,却也压力很大。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在此关键时期,外交工作成为决定中国未来之路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中国外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军力

进入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动。传统大国试图重新崛起(以俄罗斯最为显著),新兴大国努力争取国际问题的参与权(例如印度、巴西),金融危机使全球政治经济力量布局发生变化。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外交工作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强弱的关口和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主要手段之一。21世纪的中国外交,任重道远。

一、和平与发展是不容置疑的外交背景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进入21世纪后更加明确。尽管全球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危机、冲突和问题,但从总的世界潮流来看,从世界各国人民的主体愿望来看,要和平、谋发展,已经成为共识。

中国的对外交往从未违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而且中国一直是这一时代主题的实践者和领跑者之一。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得到了世界舆论的高度评价。香港一家报纸评论说,胡锦涛的讲话“在这个有一百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与的盛会中,将中国的国格大大提升!”他的讲话“实实在在、堂堂正正、大大方方说出了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大国的心声,不但赢得了第三世界小国的掌声,得到俄罗斯以及其他友好大国的认可,也令美、日等对中国又爱又恨的国家目瞪口呆。”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国“和谐世界”的构想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的热烈赞同和支持,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得人心。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单边主义不能通行。特别要看到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革命正加速推进,促使全球化深入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形势呈现总体稳定,世界发生大的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新世纪中国外交的特色

1、中国外交更加自信

近日有台湾媒体评论说,“在过去大陆的对外讲话中,极力用含糊不清的—————————————————————————————————①黄宗良,“中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人民论坛》,2009,11上,22-23。

词语来掩饰其难以明确的表态,努力绕圈子,逃避正面回答问题,是其一贯手段。然而近几年,对岸一反常态,表现出难得的话语清晰。”

的确,仔细观察中国近几年的对外表态不难看出,北京的立场开始自主和明确起来,中国外交更加自信。2001年4月1日,中美发生南海撞机事件,美方坚决要求中方“放人放机”,但对撞机一事拒绝公开道歉和赔偿。时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当时正在法国访问,他在第一时间向媒体表示:“撞机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国,美方应该向中国人民做出满意的交代。”中方态度明确:要想让我们放人放机,必须先道歉。从4月5日到8日,美方在中方的一再斗争下对道歉信六易其稿,终于表示了“very sorry”(深表歉意)。随后,美EP-3侦察机被“大卸八块”,连同机上人员让美国带走。2010年6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因“天安”号事件公然批评中国对朝鲜的行为“视而不见”。两天后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对此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中方不做火上浇油的事情,也不做趁火打劫的事情。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感受和远在八千里外的国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中国外交何以变得如此自信?为什么中国进入21世纪后在外交上的态度变得如此明确?记得以前外媒对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最大的印象便是中国喜欢投“弃权票”,如第一次海湾危机时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1999年中国对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低调处理等。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总量、贸易、投资、金融等各方面,中国均跻身世界大国行列,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紧随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以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使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①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6年决定将中国的基金份额从2.98%提升至3.72%,中国的股票权也相应的从2.98%提升至3.72%,排名由第八位升至第六位。②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更是一下子将中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依赖和借重明显增多。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已经逐渐不合时宜,中国更加自信的积极主动外交,才是新世纪中国对外交往的需要。

2、海权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的领海海域除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域,还包括我国法律及国际法所规定的相关大陆架海域及200海里经济区。中国的海洋国土,极具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作为国际海洋通道,其战略意义尤为重要。近年来,中国的海洋权益问题更加突出,海洋领土主权问题更加严峻。目前,除中越之间的北部湾海域已成功进行签约划界之外,我国与八个海上邻国均有海洋争端,争议海域面积达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域管辖区的1/2。—————————————————————————————————①Dan Ciuriak,“The Laws of Geoeconomic Gravity Fulfilled? China`s Move toward Center Stage”,Asian Affairs:An American Review,Vol.31,NO.1,2004,pp.3-28。

②“IMF Agrees to Increase China`s Voting Power”,Chinga Daily,Sep19,2006。

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主权问题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国东部海洋权益的矛盾集中点。2000年7月18日,中国一艘科考船在钓鱼岛东部遭到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战舰——两艘“村雨”级导弹驱逐舰的拦截,中国海军随即派遣数架“飞豹”战斗轰炸机和“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火速赶往该海域,双方发生对峙。2010年9月,中日之间更是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钓鱼岛撞船”事件,导致了自2006年中日两国政府首脑“破冰”、“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主席“暖春”之旅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并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近年,日本恶意炒作东海防空识别区,并试图将此与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资源之争、划界之争联系起来,极力拉拢美国进入中日东海争端。同时,日本大力加强海上自卫队建设,并将其主力布置于东海方向,防范中国。

自建国伊始,南海问题就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外交争执所在,进入21世纪,南海争端出现了新的高峰期,并且有的在地缘上毫不相干的国家试图染指这一区域。《军事世界》杂志刊登过一篇题为《印度“东进”南中国海》的评论员文章,该文章指出,2001年印度在孟加拉湾东部的布莱尔港建立了新的东方海军司令部,目标直指中国南海。2010年7月23日,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强调:南海与美国国家利益攸关,声称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东南亚各国以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为契机,加紧瓜分南海海域。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先后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案”,并开始了军事部署,越来越频繁的袭击、骚扰和抓扣在我国传统海域内捕鱼的中国渔民。从2003年到2008年,海南籍的渔船在南海生产作业被周边各国抓扣共有75起,被抓口人员738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①南海渔民的共同感受是:在南海的传统渔场,比起十年前最起码减少了一半,或者更多。在有争议的南沙群岛,中国实际控制的岛屿只有九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其余大部分被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占据。

外国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于不顾,拼命“主权造势”,非法侵占我东海、南海岛屿及大陆架,攫取资源,它们背后都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身影和战略考量。美日两国联手控制西太平洋的战略态势,对中国的海上压力骤增,还增加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及解决争端的难度。南海及印度洋一线是中国60%能源以及进出口商品运输必经之地,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中国的传统安全领域中,海洋安全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因此,“稳定北疆,走向海洋”已经刻不容缓。②

3、军力展示对外交的辅助作用日益明显

过去的中国极少在军事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意图,也很少较为透明的展示自己的国防力量。然而,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面对复杂的国际争端和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中国的军事演习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现象,中国更—————————————————————————————————

①吴晓芳,董玉洁,“西太平洋风云录(1990-2010)”,《世界知识》,2010,8。

②俞正樑,“试论中国外交新政的国际战略环境”,《国际观察》,2010,8。

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行了建国60周年大阅兵,军力展示对中国外交的辅助作用明显加强。

2010年3月朝韩发生“天安”号事件,在5月底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国试图说服中国同意韩国“天安”号事件调查报告,但没有结果。随即美韩宣布将进行黄海联合军演,6月2日,韩国宣布,在代号为“不屈的意志”美韩黄海军演中“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将进入黄海。该航母一旦进入黄海,将直接威胁中国京津地区。对此,中国外交部一个月内连续六次表态: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军用舰机在黄海及其他中国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明确指出,演习所在的黄海,“距离中国领海很近,这样的演习,我们非常反对。”中国军方宣布将于6月30日至7月5日在东海举行例行实弹训练。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说,“中国海军今年的例行实弹演习比去年提前了10天,可能是针对美韩军演。”虽然中国军方一再表示此次东海演习不针对任何事件、任何国家,但其对中国外交的辅助作用显而易见。美国国防部6月28日表示,原计划在6月底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推迟。最终,由于中方的反对,一再推迟的美韩军演直到7月25日才开始,“乔治·华盛顿”号驶向了日本海,而不是黄海。中印西藏边界争端一直是两国交往的摩擦所在。近年来,印度方面在中印边境大幅增兵,已超过10万,并在中印边境东段部署了作战半径覆盖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的苏—30KMI战斗机。中国对此多次向印方表示关切。近日,《解放军日报》报道解放军在西藏高海拔地区举行首次陆空联合实弹演习。《印度时报》和美联社评论说,此次解放军实弹演习动用兵力之多,参演装备之全,让对面印军感到不安,给印度的“防卫”带来巨大压力。解放军西藏军演有力的支持了中国在中印边境外交中的博弈。

三、21世纪中国外交的走向

1、世界大国作用逐渐显现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越来越注重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取得了显著地进展,在国际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积极推进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推进对现有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改革。①2004年12月,中国宣布将采取提高纺织品出口税等措施控制低价纺织品出口。澳大利亚多家媒体认为,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欧等主要纺织品市场保护主义带来的压力,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2008年9月24日,在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的温家宝总理鼓励美国经济和金融界知名人士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总理的讲话被世界媒体广泛报道,被认为是金融危机中中国大国作风的体现。

在国际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发展军事交流,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维和行动,在打击海盗、维护航海自由方面承担了相应责任。中国参与了联合国海————————————————————————

①吴心伯,“国际形势剧变下中国的国际取向”,《国际问题研究》,2010,1,21-26。

地、黎巴嫩、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维和活动,并按联合国有关决议,派遣军舰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2010年8月,中国海军与意大利海军举行了联合军演;10月,中国空军参加了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之鹰”军事演习。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长期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援和帮助,在印度洋海啸、海地和智力地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10月,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派出医疗分队来到了肯尼亚蒙巴萨孤儿院,为上百名孤儿和教职工开展诊疗服务,并向他们捐赠了物品。

2、中国周边为外交重心所在

亚洲近期成为世界各国外交博弈的主战场,先有韩国“天安”号军舰沉没拉紧了中美关系,再有钓鱼岛撞船事件掀起中日主权争议,而一直未解决的南中国海主权问题又重新被加热,最近日俄更就北方四岛(俄称南千群岛)谁属而针锋相对,加之原有的朝核问题,中国周边的外交战愈演愈烈。我国周边正处于地区格局转换、大国战略转型、部分国家体制转型、地区合作机制加速构建的关键时期,不稳、不安定的现象频繁出现。中国的崛起需要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因此,中国未来外交战略的重心为中国周边地区。

3、主权问题绝不退让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外交,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妥协过,在对国际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沉默过,但对主权问题从未退让。目前中国的主权争端主要集中在中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在东海钓鱼岛问题与南海问题上,中国表现出与在其他对外交往上相比少有的强硬。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方连续发出强硬警告,要求日本无条件释放中方被扣押船只和船员,并几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有台湾媒体称,此次撞船事件中,北京使用了外交辞令上最强硬的词汇。之后,中国渔政船开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执行巡航任务。

美国近年来一直试图插手南海问题,2010年3月,中国方面告诉到访的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与副国务卿坦伯格,中国将南海问题列为与台湾问题、“藏独”问题同等水平上,不会容忍任何国家进行干预。7月23日,在越南河内第十七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南海问题发表言论,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对此,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给予有力抨击。就在希拉里放话后三天,中国海军在南海举行了前所未有的三大舰队联合作战演习,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理事徐光裕明确表示:让三支舰队一起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联合任务在战略上是必须的。有外国媒体分析,三支舰队主力在南海集结,是为了表明中国对美国插手这一地区领土争端的担忧和强有力的回应,也表明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四、对中国未来外交的建议

1、全力构建21世纪的中国外交领导力

外交是一种政治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一个国家的外交领导力由观念、机制、执行能力

三方面要素组成。①

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外交需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当前的形式和挑战,进一步加强外交领导力建设。要注意继承和发扬并重,加强外交观念的变革和创新能力;优化体系,整合力量,改进外交机制,提高统筹控制能力,尤其需要处理好中央政府各部门和中央与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国外交决策、协调和执行的权威性、一致性和连续性较强的优势;激励与管理并行,加强组织动员能力。

2、努力谋求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合作共赢

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态度分歧甚至原则上的对立,但无论是从地缘政治格局还是从地区安全结构和危机管理机制来看,中美之间在未来几十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中美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和经济上对对方都有依赖,中美之间合作相处,对双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都是有益无害的,再加之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稳定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需要谋求与美国的和平相处,而不是对抗。

3、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拥有22000多公里陆

地边界,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直接接壤的邻国有14个,加上

隔海相望的近邻,共有近30个近邻。中国周边国家在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

进入21世纪亚洲地区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近几年不断强大,中国周边许多国家自身倍感威胁,加之某些西方大国的鼓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领土争端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印西藏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的南海争端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21世纪外交工作的重点。

五、结语

21世纪的中国外交表现出明显的特色,取得了显著地成就,但要清醒的意识到中国外交在新世纪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秉持正确的外交方针政策,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我国和平崛起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

————————————————————————

①(英)杰夫·贝里奇:《外交理论与实践》,庞中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

1页。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

(1)黄宗良,“中国所倡导的世界秩序观”,《人民论坛》,2009,11上,22-23;(2)、吴晓芳,董玉洁,“西太平洋风云录(1990-2010)”,《世界知识》,2010,8;

(3)、俞正樑,“试论中国外交新政的国际战略环境”,《国际观察》,2010,8;(4)、吴心伯,“国际形势剧变下中国的国际取向”,《国际问题研究》,2010,1,21-26;

(5)、(英)杰夫·贝里奇:《外交理论与实践》,庞中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

(6)、刘鸣,《国际体系:历史演进与理论的解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1页

(7)、俞新天等著,《国际体系中的中国角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178页

(8)、(美)卡伦·明斯特著,《国际关系精要》(第三版),潘忠岐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6-87页

英文

(1)、Dan Ciuriak,“The Laws of Geoeconomic Gravity Fulfilled? China`s Move toward Center Stage”,Asian Affairs:An American Review,Vol.31,NO.1,2004,pp.3-28;

(2)、“IMF Agrees to Increase China`s Voting Power”,Chinga Daily,Sep19,200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